2014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聚居点)考核标准

2014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聚居点)考核标准
2014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聚居点)考核标准

2014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聚居点)考核标准

一、布局优化

(一)注重科学规划。原有形态上的村庄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严格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和“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型农村社区要求,科学选址,高起点规划。

(二)保留传统风貌。保留“民居棋布,绿树林盘”的传统布局;保留乡村原有生态环境、民居风貌、历史遗存和地方特色;村庄布局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三)住宅布局合理。住宅布局与地形结合度良好,感观无明显单一、呆板问题;住宅建筑风格适合农村特点,住宅内部功能完善且多为低层,朝向合理,日照间距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四)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庄道路、给排水设施、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具备相应的防灾设施;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按“1+6”(村级组织两委+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标准配置到位,并与村庄住宅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建有为村民生产劳动配置的晒场、打谷场、堆场及牲畜栏等作业场地,牲畜栏选址远离饮用水源地,处于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与村民生活区有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

二、质量强化

(一)选址安全。严格遵循“安全至上、质量第一”原则,村庄建设选址做到“三避让”(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行洪通道),避开各类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无铁路、过境公路、高压输电线路穿越,村庄建设用地自然环境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到位,村庄建设无故意占用耕地行为。

(二)设计科学。农房设计方案采用县级及以上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编印的“农房设计标准图集”,或有相关资质企业及人员设计的方案;施工图方案选用的通用图及其配套基础形式,经过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服务机构或有专业资格的技术人员审核。

(三)建设质量监管和技术指导到位。农房建造由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具有相应工程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或经县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进行施工;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农房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技术指导;农村危房改造和新村建设分步组织实施,无盲目追求进度的问题;具备条件的乡镇设有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巡查员,政府监管作用发挥良好;村民自治作用发挥良好,有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和机制。

(四)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落实。新建农房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符合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严格按照不同地区区分不同结构形式,组织编制有农房建设抗震、防风、防火等设防标准和标准图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其以上地区的农村居住建筑有相应的抗震措施并已强制执行;已建农房建筑无明显开裂现象;群众抗震、防风、防火等防灾知识普及到位,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五)巡查执法到位。建立健全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巡查管理制度,监管责任落实;开展乡村建设工程建设专项执法行动,效果良好;无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逐步将执法力量和执法重点向其他乡镇及村庄延伸,日常监管工作到位。

(六)培训宣传示范到位。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开展村民自治机构和人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向居民发放有挂图、基本知识读本,开展识图、施工管理方法等基本常识宣传推广活动;对限额以下工程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建设方及承建方,在开挖地基、砌筑墙体、安装预制楼板、拌制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安装拆卸模板、搭拆脚手架等重要工序上开展有效技术指导;建有村镇建设示范工程,示范效果良好。

三、配套深化

(一)道路。村庄和聚居点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村民聚居点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4米,次要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5米,道路两侧必须设置排水沟渠,车行道路应隔一定距离设会车场,宅间路路面宽不应小于1.5m。主、次道路为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宅间路可因地制宜选取简易材料铺装,如三合土、卵石、或石板路面。

(二)管线。村民聚居点新铺(架)设的管线线路布置规范,无私拉乱接现象,原有管线逐步规范。管线布置有序,无私拉乱接现象,无安全隐患。各类管线水平之间净距、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以及和建筑物净距应满足规范要求。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因地制宜架空或地下埋设。

(三)公共设施。包括交通设施、照明设施、井座井盖等,保持完好,附属设施不得有断裂与破损现象;凹陷、锈蚀或脱漆的附属设施应及时修复;路灯亮灯率不得低于98%。村民聚居点要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聚居点内住宅与生产用房间距不应小于50米。

(四)厨卫。鼓励村民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推行盖板排水渠和以沼气化粪池为主的厌氧化简易处理。村民聚居点公厕应采用粪槽排至三格式化粪池的形式,与沼气发酵池结合建造,应加盖密闭,并确保粪池不渗不漏;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应不低于25-50平方米/千人,每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25平方米,公厕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四、卫生洁化

(一)加强日常保洁。村庄成立“美丽乡村”有创建机构,建有村庄保洁管理制度,村民聚居点按照100户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置保洁人员,地域较广,分布较散的地区合理增加保洁人员,保洁人员统一着装,佩戴有工作牌、安全标志;新型村庄社区庭院整洁、无卫生死角,地面无垃圾、无污水;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内无人畜、家禽粪便;柴草、肥料、砖石及其他废旧物资集中有序堆放;地面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及时清理。

(二)废弃物处置。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乱堆、乱倒与乱放,生活垃圾运输无抛、洒、滴、漏、吊挂现象;垃圾收集点和收集容器应每周冲洗消毒1次。

2、污水。有条件地区生活污水应实行集中收集排放,村庄内生活污水沼气化粪池净化率应≥50%。

3、秸秆。未利用秸秆应堆放整齐,无乱堆乱放现象,无大规模秸秆焚烧现象。

4、农田废弃物。应尽可能集中分类收集处理,无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地膜、塑料等废弃物乱扔乱放现象。

(三)垃圾收运设施。垃圾收集容器与运输工具洁净,周围无垃圾、无污水、无污迹。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达到100%。

(四)河道水体。村庄内河道水质良好,水面基本无漂浮垃圾。河道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完好,河道管理规范有序,无乱挖、乱采与乱堆现象。

(五)公共厕所。公厕内外地面残留的烟蒂、粪便、尿垢、积水和废纸垃圾,以及墙面与墙角残留的污垢和积尘蛛网不得超过4处,门窗、隔板、蹲位等处残留的污垢不得超过2处;公厕应定时消毒,基本无蚊蝇蛆虫和恶臭。

(六)工地。修建村庄公共用房、村民住宅和其他设施,其工地垃圾、渣土散落范围应控制在周边10米范围内。工地内应当基本无积水,无明显污垢、烟头及瓜皮果核堆积;无高处抛撤垃圾、渣土现象;垃圾与其他废弃物应当及时外运至垃圾收集点,无随意抛洒、沿途散落和就地焚烧现象。

五、村庄绿化

(一)林盘保护。有农村林盘保护措施,无乱砍乱伐现象,古树名木和高大乔木保护有力;无不适应本地生长的树木品种,乔灌草结合配置到位;村口、路侧、滨水地带、房前屋后等适宜绿化区域实施绿化;住宅之间有林盘绿地,农户庭院有绿化,有条件的村建有休闲绿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有效体现;旅游村内庭院绿地的附属设施不低于乡镇标准,配置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布置整齐。

(二)庭院绿化。庭院植物配置经济实用,附属设施采用当地砖、石、木等材料制作,以农村特色为主,提倡生态自然、简朴亲切,反映地方民俗特色。社区庭院绿化配置优美,植物生长良好,经济实用。

(三)绿化管护。定期由专业人员进行养护,绿地植物生长良好,无死树枯枝和绿地空秃现象,无大型和缠绕性、攀缘性杂草。庭院绿地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柴草、肥料及其他废旧物资;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应基本保持清洁,每处设施不得出现2处以上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六、环境美化

(一)村庄的村容村貌

1、建筑物屋顶。每处屋顶残留的废砖乱石或生活垃圾不得超过1处,枯枝败叶不得超过2处;平屋顶残留的渣土或积水,每处屋面不得超过2处;屋顶构筑物和落水口不得有明显的污泥污垢。

2、建筑物墙面与构筑物外表面。每栋建筑单面墙体(含玻璃面)出现的积尘、痰迹、脚印或其他污泥污垢不得超过2处;墙角积尘、蛛网和卫生死角不得超过1处;建筑门窗及防护栏等墙面附着物不得有明显污渍。村庄建(构)筑物外形基本保持完好,有价值的建(构)筑物得到较好保护。

3、庭院绿地。庭院绿地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柴草、肥料及其他废旧物资;

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应基本保持清洁,每处设施不得出现2处以上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4、管线。架空管线线路安全规范,无私拉乱接和管线破损现象。每个村庄架空敷设的管线上,挂有的塑料袋等垃圾杂物不得超过3处;有地下敷设管线的,其明显渗漏点不得超过2处。

5、附属设施。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保持清洁,无明显污损、积尘、痰迹、淤泥或其它污垢。每个村庄附设的线杆、变压器、配线箱等附属设施上,有积尘、污泥的相应设施不得超过3处,有痰迹的设施不得超过5处。

(二)聚居点(社区)容貌

1、社区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社区的住宅风格应基本一致,色彩明快;注意历史文脉、乡情民风的传承和保护,有价值的建筑物保护率≥80%。

2、社区内店铺、摊点、广告设置规范,满足安全要求,无乱张贴涂写刻画、无残垣断壁、无违法搭建现象,并纳入规范管理。店铺应保持店面完好,整洁,应履行“门前三包”,无向店外地面抛洒垃圾或污水现象。商店橱窗和门面牌匾、广告表面浮土、锈迹、油渍等污垢现象,每处不得出现2块以上。各类广告不得出现倒斜、残缺和断裂现象;门面牌匾不得出现2处以上漏字少划、残缺破损现象严厉取缔单位和个人自由散发小广告、张贴启事和涂鸦的行为。每100米地面未及时清理的“牛皮癣”,每处建(构)筑物、市政设施立面、公厕内墙和绿地树干上未及时清理的“牛皮癣”,不得超过5处。

3、农村新型社区应后退重要基础设施管线(管廊)控制线不低于50米。新

铺(架)设的管线线路布置规范,无私拉乱接现象,原有管线逐步规范。管线布置有序,无私拉乱接现象,无安全隐患。各类管线水平之间净距、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以及和建筑物净距应满足规范要求。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因地制宜架空或地下埋设。地面和架空敷设的各类管线,布置应基本整齐,每个社区出现管线破损的现象不得超过3次(处)。每个社区架空敷设的市政管线上,挂有的塑料袋等垃圾杂物不得超过3处;有地下敷设管线的,其明显渗漏点不得超过2处。设置的管网附属设施,有破损、凹陷、锈蚀或脱漆等现象的不得超过3处。附设的线杆、变压器、配线箱等附属设施上,有积尘、污泥的相应设施不得超过3处,有痰迹的设施不得超过5处。井盖应根据路面荷载要求选用强度达标。设置室外消火栓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20米,距道路缘石不应超过2米。电力线杆10kV 设置间距宜为50—100米,0.38kV设置间距宜为40—60米;通讯线杆设置间距宜为45—50米。供水管道的接头部位不得漏水,在户外必须埋入地下,不得裸露在地表,在一般地带,管顶埋设高度不小于0.5~0.7m,穿越道路、农田或沿道路铺设时埋深不得小于1.0m;在室内的走向要横平竖直,用管卡卡牢,顺墙角或离地面0.8~1.2m安装,转角美观、大方;与排污管、渠不应布置在一起,如有交叉时,供水管道一定要布置在排污管、渠之上。将管线及附属设施保洁纳入社区保洁工作,在社规民约中明确保护市政管线、杜绝私拉乱接的内容,管线检查与维护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专业人员每月开展1次。

4、修建公共用房及其他公用设施时,其工地垃圾、渣土散落范围应控制在周边10米范围内,材料堆放和施工人员的加工、制作等活动必须在10米范围内进行,不得占用公共活动空间、阻断村庄道路、影响人车通行。工地内应当基本无积水,无明显污垢、烟头及瓜皮果核等垃圾堆积;工地无高处抛撤垃圾、渣土现象;垃圾与其他废弃物应当及时外运至垃圾收集点,无随意抛洒、沿途散落和就地焚烧现象。污水应当进行集中排放,废弃油料和化学溶剂应另行集中处理。建立施工场地控制扬尘、防止噪音、杜绝乱排污水垃圾和渣土沿路抛洒现象的村

规民约,减少工地扰民和污染问题。

5、全面治理社区内池塘和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房前屋后要建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沟渠配套,农户排水沟要做到每月清理一次,公共排水沟要硬化,每半年清理一次。社区内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河道湖泊水面基本无漂浮垃圾,河道管护范围内无污染源。美化、绿化河道河堤,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清除河道堤岸违章建筑和私设摊点,定期平整、疏浚河道砂堆、砂凼。禁止向河道、湖泊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废渣,无乱挖、乱采现象。不得擅自改变河道流向和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通航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不得毁损水利工程、绿化带、水文水质监测设施及通讯、照明、滨河道路等河道附属设备设施;不得毒鱼、炸鱼、电鱼、设置拦河渔具及在非指定水域用网箱养鱼,养殖家禽。

6、庭院、绿地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柴草、肥料及其他废旧物资;单块庭院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等;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应基本保持清洁,每处设施不得出现2处以上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 一、编制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指南方案方针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5年6月1日实施。 1.范围 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事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68.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 GB/T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T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9379 农场户厕卫生规范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

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T 50201 防洪标准 GB/T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G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建标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美丽乡村beautiful village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4.总则 4.1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2 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4.3 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参与积极性高。 4.4 集体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5.村庄规划

国家准则《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精心整理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 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与此同时,浙江省在总结安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于2014年4月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的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福建省也于2014年10月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通过标准引领、指导全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2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中明确指出应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做好建设、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环节的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实行分类指导。2013 国家层面上制定有关美丽乡村系统性建设的指南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二、标准制定过程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委于2014年立项(国标委综合〔2014〕76)号),项目编号,具体编制工作如下。 (一)第一阶段:征求意见稿 1、形成征求意见稿第一稿

(完整版)北街村美丽乡村建设施工合同

尉氏县蔡庄镇北街村2017年美丽乡村 建设试点项目 施工合同 建设单位:蔡庄镇人民政府 施工单位: 时间:

协议书 发包人(全称):尉氏县蔡庄镇人民政府 承包人(全称):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项协商一致,订立蔡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尉氏县2017蔡庄镇北街村美丽乡村试点项目 标段名称: 工程地点:尉氏县蔡庄镇北街村 工程内容:施工图图纸及招标文件规定的所有内容。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二、工程承包范围 承包范围:施工图纸、答疑纪要、洽商与变更文件内工程 三、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年月日 竣工日期:年月日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90天 四、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工程

金额(大写): ¥:元 六、组成合同的文件 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包括: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 4、本合同专用条款 5、本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清单 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双方有关工程的招标文件、答疑纪要、设计变更、洽商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七、本协议书中有关词语含义本合同笫二部分《通用条款》中分别赋予它们的定义相同。 八、承包人向发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竣工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九、发包人向承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项。

合同订立时间:年月日 合同订立地点:尉氏县财政局 本合同双方约定签字、盖章后生效 发包人:(公章)承包人:(公章)地址: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表人:或委托代表人: 电话:电话: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账号:账户: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标准化”建设“美丽乡村”成就美丽中国

“标准化”建设“美丽乡村”,成就美丽中国 武汉大学重医代培班周钰菡 标准化,是对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统一规范的行为,它包含三个主题词:“社会生产”、“服务活动”、“技术要求”,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这个行为叫做标准化。“美丽乡村”的建设和推进是一项意义重大但难度极高的工作,标准体系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美丽乡村”的建设效果。因此,要想把“美丽乡村”建好,先要把建设的标准体系建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从中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到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美丽乡村”的概念、建设目标与标准、发展路径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共识。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长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美丽中国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应对近年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重大举措,更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福祉、保护和开拓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空间的百年大计。胡锦涛同志的论述中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绝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态文明的视野中,而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是一个包含了多维度、多任务、多进程的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过程。 作为未来长期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动必须要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方面中心

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逐步推进。其中,我们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中国”是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 “美丽中国”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程综合推进的一个过程,“美丽乡村”则是“美丽中国”在现实中扎实落地的基本支柱。在当代中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美丽乡村”恰恰是新四化的交汇之点,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和国家全面发展的历史方向。“美丽乡村”的根本目的是建设更高程度的现代文明、信息化手段和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根本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程度的加速提高,这些努力方向和着力点都恰恰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说,没有“美丽乡村”的普遍发展,“美丽中国”就缺乏坚实有力的现实物质基础。 “美丽中国”是“美丽乡村”题中应有之义。如前所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有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很难想象,“美丽乡村”的建设能够脱离开更加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持续发展,脱离开决策效率更高、服务更周到、工作机制更灵活的政府,脱离开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持续提升的文化环境,脱离开民生更幸福、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社会环境。而这些,恰恰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美丽中国”的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了镜花水月。 “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是什么,这是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只有把这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会有的放矢、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实施乡风文明“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项主题教育、一项德育计划、一个文明结对共建活动、一批“星级文明生态户”评选,一批文明村创建,全面提高农民文明素养。以农村基层活动场所为依托,建立一批农村业余文体活动队伍,组织“欢乐进农家”等系列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2、促进乡村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公共事业配套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民主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X年1月至3月)。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发动全镇各村委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创建质量和参与度。第二阶段: 推进创建阶段(201X年4月至9月)。全镇各村委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富民工程全面实施。第三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201X年10月至201X年12月)。积极打造我镇“美丽乡村”典型,巩固改造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村“两委”是创建主体。镇里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同时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由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主任负总责,各网格组长、驻村干部要负责指导联系村各项工作的落实,镇各站、办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上级将给予精品村、特色村一定的资金补助。此外,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篇三: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xx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管理与工程验收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管理与工程验收 第一节工程资料的收集 工程资料的收集须在整个工程中全面反映。为确保工程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将在本项目配备一名专职资料员,负责整个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来往函件的收发以及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的声像资料的拍摄。 工程资料的收集范围包括: 1、商务往来文书:招投标文件、总分包合同文本、内部公文、电报、传真等。 2、重要文件:法律文件、交易契约、标准、规范、企业内部的规定等。 3、重要图表:设计文件(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工程治商记录、施工计划图、进度表等。 4、记录要件: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 5、会议资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 6、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分项作业指导书、工程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资料等。 7、电脑资料:软盘,硬盘,光盘等。 8、声像资料:重要会议的录音摄像、施工录像。

第二节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 1、随时收集项目部办理完毕的文件,资料按“条款类目”分别存放,次月经检查齐全后,整理立卷归档。 2、资料整理归档原则: (1)资料按“条款类目”分别存放,准确地做好文件索引,在档案类 目里清楚地标明并把档案保存好,每一份文件资料都要清楚地注明它归入的档案类目,以便查找时迅速方便。 (2)每天都应进行清理归档,以免资料堆积;每月要清理一次档案,及时清除不必要保存的材料。 (3)案卷厚度一般在1.5厘米至2厘米为宜,装订前应拆除金属物,做好文件材料的检查,对破损或褪色的材料应当进行修补和复制;标题应标明作者、内容名称,文字要简炼、确切,用毛笔或钢笔书写,字迹端正。 (4)根据卷内文件之间的联系,还要进行系统排列、编号、拟案卷标题,填写案卷封面、确定保管期限、案卷排列、编制案卷目录等,档案目录主要由封面、全宗介绍、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组合而成。 (5)案卷要分类保管。 (6)每月对档案材料的数量、保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 (7)工程资料的保密:对于已失去作用的档案材料要进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情况介绍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32000-20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1 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 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 30600 高保准农田建设通则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建标 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village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

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1.标准统计表

2、标准体系指导性文件(标准化法规、相关政策性文件) 收集相关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性文件项,具体名称见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一览表(附件1)。 3、通用基础标准 通用基础标准共有项,其中法律法规项,国家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4、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明细表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共有项,其中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制定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5、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明细表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标准共有项,收集了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制定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6、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明细表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共有项,收集了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制定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7、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标准体系明细表 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标准共有项,收集了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制定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8、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明细表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共有项,收集了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9、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明细表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共有项,收集了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41

项、地方标准项,制定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1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明细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准共有项,收集了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制定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11、农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标准体系明细表 农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标准共有项,收集了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制定标准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12、其他 其他类标准共有62项,收集了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29项,制定标准13项。具体详细名单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附件2)。

(经典)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村庄概况 (1) 1、自然条件 (1) 2、社会经济条件概述 (1) 3、村庄建设情况 (1) 第三章现状存在问题 (2) 1、村庄建设区 (2) 2、其它区域 (2) 第四章规划总则 (3) 1、指导思想 (3) 2、规划原则 (3) 3、规划依据 (3) 4、规划期限 (3) 5、规划范围 (3) 6、整治目标 (3) 第五章规划构思 (4) 1、总体思路 (4) 2、总体整治安排 (4) 3、村庄特色规划 (4) 第六章重点整治规划 (5) 1、道路广场及附属设施整治 (6) 2、建筑整治 (6) 3、绿化游憩建设 (14) 4、环卫设施建设 (15) 5、防灾整治 (15) 6、农用地、山体整治 (16)

7、重点整治项目 (16) 第七章整治实施时序 (17) 第八章造价估算 (18) 第九章实施建议 (19) 附图 (20)

第一章前言 **市**区**乡**风景区内**村,位于**市区西北八公里处(详见附图1)。因其樱桃栽种历史悠久,品种数量多,品质上乘而闻名于世。本次整治规划立足于**景区内的村庄现状自然资源、村庄建设情况,以村容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樱桃种植特色、山林水体特色,力争通过本次村庄整治工作,将**村建设成一个人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洛北山村。 第二章村庄概况 1.自然条件 **村位于**乡西北处,南经王坑村等村庄通往**市区,北通大凹村。村庄四面环沟,绿化条件好。村庄南部山谷中四个小型水库,水资源丰富。 **村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四季分明,夏冬季节长,春秋季节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东冷夏热,具有**西北部黄土高原气候特征。 2.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2013年,**村共有户数111户,户籍人口388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部分仍旧从事传统耕作。村内产业以农业种植和经济林种植以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樱桃等。2006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0万元,村内集体经济收入10000元。 3.村庄建设情况 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受崎岖的地势限制,**村主要建筑均于山间北高南低的台地上布置,局部地形高差较大。 村庄建筑布局较为合理,大部分道路已经完成硬化,村内有村委办公用房一处,幼儿园、小学均与临近村合用,村内未设立。

黑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黑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XX,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

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 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

湖州市“美丽乡村”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湖州市“美丽乡村”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有关部门,各县区新农办: 为规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强化对基层创建的指导、检查、督促,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特制定《湖州市“美丽乡村”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 ? 湖州市“美丽乡村”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试行)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为强化导向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坚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按照有机衔接、把握趋向、统一品牌的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程序、坚持标准、规范操作,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实施。 二、基本条件 申报美丽乡村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城镇规划区外的行政村; 2、修编完成涵盖整个村域的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3、村规划中心集聚点基本建成区(指新一轮村庄规划的村中心集聚点)常住人口平原一般应在300户或1000人以上、山区一般在150户或500人以上; 4、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战斗力较强、有一定的集体经济基础、群众积极性较高、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考核指标体系 新创建村和全面小康示范村提升为“美丽乡村”适用本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共分五个方面、 32项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详见附件。 四、申报考核验收程序及上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考核验收程序 1、申报。年初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向各县区下达“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建议数,由各县区对照创建要求和考核标准向市申报创建对象,创建对象在3月上中旬报经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定。 2、创建。各创建对象对照村庄建设规划和考核验收标准,组织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和创建工作计划等,并组织实施。 3、验收。每年12月上旬,各县区对创建村进行初验,对符合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村,于当年12月中旬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推荐。上报推荐名单须以县区领导小组名义出具书面意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审核,于12月下旬组织现场考核验收。市本级各村组织复验,三县各村组织抽验。 (二)上报材料要求 凡申请拟由市考核命名“美丽乡村”的,需提供以下材料: 1、各县区提供:申请报告、考核计分表、验收情况总结。各区还需提供区、乡镇补助资金及村自筹资金落实情况说明。 2、各村提供:申报表、考核指标现状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的对比示意图或照片及说明资料。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完整版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事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1 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 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 30600 高保准农田建设通则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建标 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village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