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 比例的计算方法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奥秘。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例现象,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总结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规律。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比例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现象。
9.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课后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评价,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比例的情况。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率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在比例概念理解和应用方面的进步。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解题速度、准确性和解题方法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例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比例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活动:1. 举办“比例在日常生活中”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并分享生活中的比例应用实例。
《解比例》教学设计
《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把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简洁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把握和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把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备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根本性质呢?2、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4和1.5:2 1/4 :1/3和9:12 72:8和1.2:0.13 3:8和12:32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学问——解比例三、1、教学例2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比例,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学问求出3:8=15:x中x的值吗?学生争论沟通后,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种解法的思路,请其他学生补充完。
2、教学例2这道题和例2相比,有哪些地方不同?想一想,怎样解?学生争论解答。
“做一做”第2题中的比例。
四、稳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创意作业:假如5a=3b,你能写出尽量多的比例式吗?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出b。
大家来竞赛谁找的多。
《解比例》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局部内容,这一局部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意学生技能的养成和学问的运用。
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熟悉特点,同时也把简单的等量关系更清楚的更简洁的表达在比例的内容里。
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学问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依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力量目标: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育学生规律思维力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育学生的运算力量。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比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举例说明比例的应用场景,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等。
1.2 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第二章:比例的计算方法2.1 比例的计算步骤讲解解比例的步骤,包括确定已知条件、交叉相乘、解方程等。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解比例的计算过程。
2.2 比例的计算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的性质。
第三章:比例尺的应用3.1 比例尺的定义与计算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即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演示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2 比例尺的应用练习提供一些地图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第四章:解比例问题4.1 解比例问题的基本思路讲解解比例问题的基本思路,即确定已知条件、设置比例式、解方程等。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解比例问题的解题过程。
4.2 解比例问题的练习提供一些解比例问题,让学生运用基本思路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的性质。
第五章:比例的应用拓展5.1 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讲解比例在几何中的运用,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提供一些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5.2 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中的供需比例等。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第六章:比例与比例尺的综合应用6.1 比例与比例尺综合问题的解决思路讲解比例与比例尺综合问题的解决思路,即如何结合比例和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与比例尺综合问题的解题过程。
6.2 比例与比例尺综合问题的练习提供一些比例与比例尺综合问题,让学生运用解决思路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范本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2=89(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0∶5和4∶15∶1和6∶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二、新授教学(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2.学生交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二)教学例2.例2.解比例3∶8=15∶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15.(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解:3=815=40(三)教学例3例3.解比例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2.学生汇报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范本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比例》(教案)
《解比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比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设计问题中心,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3.激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1.明确比例的定义2.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题目练习(1)马路上有两棵相似的大树,一棵高21米,另一棵高36米,问两棵树的比是多少?(2)一棵树的高是20米,它的阴影长30米,另一棵树的高是15米,它的阴影长多少米?(3)这家商场的男性消费者与女性消费者之间的比是3∶5,如果商场有45个工作人员,求男女比。
二、课堂讲解1、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有数量关系的数之间的比值的相等关系。
比如a∶b,c∶d,就可以表示成a∶b=c∶d。
2、比例的性质:a、比例的前项与后项乘除皆成比例;b、同一比例中的前项或后项的值成比例。
3、比例的应用:比例运用在各领域,如设计,建筑,制造业等等。
三、举例解题(1)已知比例的一个前项或后项和另一个前项或后项,求未知的前项或后项;(2)已知比例的所有项,求比例是否成立;(3)已知比例两个前项和一个后项,求另一个后项。
四、小学“黄金数”练习1、问题一:马路上有两棵相似的大树,一棵高21米,另一棵高36米,问两棵树的比是多少?解析:由题目可知,两棵树是相似的,所以可以比出它们的高的比例,即21∶36;由于21和36可以分别约分为3和6,所以可以得出两棵树的比为3∶6,把其约分为1∶2,故两棵树的比是1∶2。
2、问题二:一棵树的高是20米,它的阴影长30米,另一棵树的高是15米,它的阴影长多少米?解析:由题目可知,两棵树是相似的,所以它们的高与阴影的比例应该相同。
设另一棵树的阴影为x,则可以列出等式20∶30=15∶x;将式子化简得20x=30×15,故x=22.5,故另一棵树的阴影长为22.5米。
3、问题三:这家商场的男性消费者与女性消费者之间的比是3∶5,如果商场有45个工作人员,求男女比。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 比例的解法3.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解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解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组成和性质。
3. 教授比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4. 应用练习: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巩固比例知识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7.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比例解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访谈评价:课后与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比例的知识点、实例和练习题。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3.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11篇)《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比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解比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
第四单元《解比例》(教案)
第四单元《解比例》(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理解比例的本质是等比例关系。
2. 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比例的求解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1.2 能力目标1. 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1.3 情感目标1.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难题的勇气和毅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信。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比例的各种计算方法。
2. 能够灵活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本质是等比例关系,能够正确运用比例概念解决问题。
2. 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2. 小组合作学习法3. 问题解决法3.2 教学手段1. 讲义、PPT等教学材料2. 模型、图表等教学工具3. 阅读材料和实例分析第四部分:教学过程4.1 教学环节1. 引入环节老师介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习环节(1)比例的四种表示方法:即两个有分别两个数、两个有比例的数,带单位的比、百分数的表示方式。
(2)比例的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反比例及三省一例。
3. 合作探究环节老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利用比例的方法进行解决。
4. 总结反思环节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上所学知识,总结比例的相关概念和应用方法。
4.2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是等比例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比例概念解决问题。
4.3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本质是等比例关系。
2. 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5.1 教学评价方法1. 全课评价2. 个人评价3. 小组评价5.2 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1. 学生是否掌握了比例的相关概念和性质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比例概念解决问题3. 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知识4.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交流。
《解比例》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解比例》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解比例》教学设计《解比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8:20和7.2:8100:0.2和10:0.0022、导入新课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说)14:21=2:()1.25:()=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
互动新授(一)教学例二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2、阅读与理解(1)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
已知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320m,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
《解比例》教案15篇
《解比例》教案《解比例》教案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比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比例》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比例的定义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2. 难点:比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2. 采用例题讲解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第二章: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解比例的方法:交叉相乘法、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解比例的方法。
2. 难点: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 采用例题讲解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解比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解比例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六章:比例线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线段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表示两个比相等的线段。
2. 比例线段的性质:在比例线段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与性质。
2. 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与性质。
2. 采用例题讲解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解比例 教案
解比例教案教案标题:解比例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解释比例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包括找到未知数量、比例的等比例关系等。
3. 学生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尺、比较物品价格等。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比例的概念,如“一辆汽车行驶了100公里,耗费了10升汽油,那么行驶200公里需要多少升汽油?”2.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是什么意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概念讲解:1.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物品来解释比例的概念,如使用一根绳子将两个物品连接起来,比较它们的长度。
2. 解释比例的含义,如“A比B大3倍”、“A和B的比例是1:3”等。
3. 强调比例的等比例关系,即两个量成比例时,它们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练习活动: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解决一些简单的比例问题,如找到未知数量、比较不同物品的价格等。
2. 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设置等式、交叉乘法等。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并互相检查答案。
应用活动: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如计算比例尺、比较不同地区的物价等。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图像等辅助工具来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所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总结:1. 总结比例的概念和解决方法,强调比例的等比例关系。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比例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2. 提供更复杂的比例问题,如多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让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应用活动中的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纸,并评估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的准确性。
3.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口头评估,让学生解释他们的解决方法和思考过程。
教案附注: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案中的活动难度和顺序。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与性质1.1 比例的定义与表示方法介绍比例的定义:两个比例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用分数、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比例。
1.2 比例的性质讲解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举例说明比例的性质应用。
第二章:比例的计算2.1 求解比例中的未知数讲解比例计算的基本方法:交叉相乘法。
举例讲解如何求解比例中的未知数。
2.2 比例的化简与求值讲解比例的化简方法:将比例中的项进行约分。
讲解比例的求值方法:将比例中的数值代入计算。
第三章:解比例问题3.1 解比例问题的基本方法讲解解比例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比例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举例讲解如何解比例问题。
3.2 解比例问题的应用举例讲解比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饮食等。
第四章:比例尺与实际距离4.1 比例尺的概念与表示方法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叫做比例尺。
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通常写成分数或比例符号。
4.2 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讲解如何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将图上的距离乘以比例尺的倒数。
举例讲解如何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第五章:比例的应用与拓展5.1 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讲解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举例讲解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
5.2 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讲解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举例讲解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第六章:比例问题解决策略6.1 比例问题的转化策略讲解比例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的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将比例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6.2 比例问题的分解策略讲解将复杂比例问题分解为简单比例问题的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分解复杂比例问题。
第七章: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1 购物中的比例应用讲解如何在购物时使用比例来计算折扣后的价格。
举例说明购物中比例的应用。
7.2 饮食中的比例应用讲解如何在饮食中使用比例来计算营养成分的含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说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说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说课稿【第2篇】一,说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说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解比例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①240÷3×2=160(厘米)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解比例的教案6篇
解比例的教案6篇解比例的教案篇1比例的基天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即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內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
引导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追问“假如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即呈现:“2.4×40○1.6×60”。
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揭示比例的基天性质。
“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基天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的方法。
个人认为这样的料子呈现方式至少存在两个弊病:(1)例题缺乏意义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2)没有给学生想想的料想和验证的空间。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天性质,会依据比例的基天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能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察看、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过探究比例基天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天性质的应用价值。
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天性质。
推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1、教学情境的呈现创设有心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就好比创建了一个充分引力的磁场,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动性和乐观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加添课堂教学的厚度。
为此,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对情境的创设有如下考虑:简单却能为学生供应思考的空间。
教材中直接呈现比例“2.4:1.6=60:40”,并跟进两个填空: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內项的积是(),从而得出结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天性质。
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境太直接,牵住学生的思维走,没有供应可探究的空间。
为此,我简单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这个问题简单却开放,答案不唯一,为学生的思考打开了空间,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求比值的方法解决:先填进一个数,然后就出比值,再确定另一个数。
解比例教案5篇
解比例教案5篇解比例优秀教案篇1课题一:比和比例重点】比和比例的根本性质难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提问】比和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1、把握有关比和比例的学问。
2、运用比和比例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师:为了到达目标,下面请大家仔细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仔细看课本第89页下面的3个问题,思索:1、什么叫做比?各局部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根本性质?什么叫做2。
略3、你是怎样推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举例说明。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书学生仔细看书,教师巡察,催促人人都在仔细地看书、思索、填空。
(二)检测(课本第89页的例4)1、找3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2、教师仔细巡察,发觉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二)争论1、看第(1)个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
为什么?72:96=3:46:8=3:4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3、什么叫做比例?各局部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4、看第(3)题的算式,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生说,师小结:5、看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若对,问:认为对的请举手。
若错,追问:为什么?错在了哪里?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过渡:教师发觉,从上课到现在每个同学都很仔细,教师为你们感到傲慢。
现在教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敢不敢来挑战啊?(生:想)六、补充练习1、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
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今日的学问你学会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日所学的学问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课本练习十七)第2、3、4、5题八、整体感知:本课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例尺的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
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 口答 ) 3∶8 = 15∶403×40=8×15
9 =4.59×0.8 = 1.6× 4.5
1.6 0.8
x:4=1:2x×2 = 4×1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 吗?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解比例的含义。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
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
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 2。
(1)出示例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找出等量关系式:
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10。
(2)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怎样求模型的高度?
(把未知项设为 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 X 米。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比例: X:320=1:10
(4)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怎样解呢?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积等式: 10x=320×1。
说明:这样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
求出未知数 X 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但这里还用写“解:”吗?为什么?)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问:结果后面要带单位名称吗?并强调:这是应用题,别忘了,还要答哦。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积等式,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 x。
3、教学例 3。
出示例 3:解比例1.5
=
6 2.5X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 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积等式来求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
边,然后板书: 1.5X=2.5 ×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
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积等式。
)变成积等式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积等式。
)
三、应用反馈:
完成“做一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
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 8 题
2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