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
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5条
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5条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迎刃而解。
行为习惯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本文总结了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需要养成的5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珍惜时间珍惜时间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第一个优秀的习惯。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对于学生更是如此。
在学习中,合理安排时间,关注效率,不要去浪费时间,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
二.小心谨慎小学生的身体和思维都还未成熟,他们需要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学会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非常小心,以避免受伤或引起其他不良后果。
三.诚实守信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学会诚实守信的习惯,这是一种品德素质。
他们需要学会说真话,不撒谎,不欺骗,言出必行。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正直和责任感,还能建立起他们的信任感和互助纽带。
四.做事有条理小学生在学习或者做事情时,应该养成有条理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能避免混淆或者错失重要的任务。
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避免拖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学习或者工作。
五.关注卫生卫生是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关注卫生也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之一。
他们需要学会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保持自己的身体清洁和健康,还需要铭记勤洗手的重要性,以避免患上一些传染病。
总之,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将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珍惜时间,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做事有条理以及关注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他们更加聪明、健康和快乐。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个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的学习效果、成长态度和未来的发展。
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律、自信和积极。
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的学习态度息息相关。
在学生的低年级阶段,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着想,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和追求分数。
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学习态度的教育活动,通过故事、演讲、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活动,比如讲解如何保持卫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起居作息时间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班主任需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在学生的低年级阶段,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班主任需要及时切实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班主任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游戏等形式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他们养成诚实守信、友善互助、正直勇敢等良好品德习惯。
班主任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关注。
学生在低年级时,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认识不深刻,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受到挫折和困惑。
这个时候,班主任要给学生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班主任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
班主任还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行为规范的认知较少,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例如,在上课前提醒学生安静入座,上课期间不说话、不扰乱秩序等。
同时,班级可以制定一些简单易行的班规让学生明确班级中的行为规范。
二、注重奖惩分明
奖惩制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小礼品、表扬等形式奖励学生的优异表现。
同时,对于学生的不良表现也要及时给予批评,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但是要注意,批评和惩罚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过度伤害学生自尊心。
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班主任可以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例如,安排学生自行组织清理教室、布置花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四、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最重要的伙伴,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合作,协同家庭共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并向家长传递班级中的行为规范、班规等信息,协调家庭与班级之间的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奖惩分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加强引导让同学明白〔怎样〕做才是好的习惯。
低班级的学校生年龄小,仿照性强,可塑性大,区分是非力量差,所以我们擅长加以启发诱导,教同学应当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学校生就会自觉地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渐渐地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要等同学消失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再去订正,比较难,由于培育正确习惯总比订正不良习惯简单得多。
二、在教学中要擅长挖掘同学的闪光点并赐予表扬及鼓舞。
对于一班级的学校生来说一句的表扬及鼓舞,他们都很兴奋,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所以,我上课常常依据同学的表现准时表扬、鼓舞,全班同学的主动都特殊高,对于某些问题商量时,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中绽开思维、发挥才能。
对于一些有进步的同学也要赐予适度的鼓舞,有时一句“你的进步真大”“你很会动脑筋,真棒!”都会激起他们剧烈的学习愿望和参加热忱。
让我们多一些鼓舞,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欢乐!”三、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读书与规范书写的习惯。
由于学校生刚开头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任较多,或是一字一字的读,或是唱读。
对此,假如让同学提高阅读力量,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扫瞄、阅读的轨道,必需让同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发觉有不良的读书行为,准时订正,给同学编一些顺口溜,如:“读书时,双手捧书,眼离一尺。
”这样同学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同时我们还常常观察学校生在写字的时候,有时是偏头的,有时是侧身的等等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态,发觉这种状况,老师要准时订正同学不正确的写字姿态。
四、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准时复习的习惯。
由于刚入学同学学习起点不同,预习是同学提高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显得更自信,更有〔士气〕,而且让同学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方法,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同时要想把学过的学问稳固好,课后还要准时复习,由于人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怎样培养好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
怎样培养好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身边的小事,适时指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一年级的孩子处于特别善于模仿的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①培养交往合作的习惯要鼓励孩子和同学交往,一起游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教育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自私、不任性。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子女学会关心、体谅别人。
②培养遵守规范的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守规则等习惯。
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如课堂常规方面有:不迟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响亮等,日常不乱扔垃圾等。
③学会整理书包教会孩子整理书包,坚持让孩子自己整理,培养责任意识——只能指导,不要替代。
整理书包是学生的事,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整理书包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
当家长的一定要投入点时间,督促孩子认真执行。
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受益,大人也省心。
④学会应急放学接送的衔接,当家长有事不能准时来接或不能来接,孩子应该知道怎么办?这也需要提前训练。
要告诉孩子碰到这种情况,应该主动去找老师想办法,而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应该从一年级起就要养成按时完成回家作业的习惯,否则一旦孩子到家后先玩,置学习于不顾,那到了中高年级,孩子拖拉作业的坏习惯将会使你很头疼。
另外,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
大人的一些娱乐活动,不要影响做作业的孩子。
一般来说,一年级学生是不留笔头作业的,但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有时也不得不布置一些,但数量不会太多,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适合孩子兴趣的辅导书,比如特级教师主编的新华学习报纸书,要生动有趣,符合孩子心理,引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因为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要检查,开始时不能简单地对孩子讲,做完作业自己检查,当给你看的时候发现了问题,你就严厉训斥。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方案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他们良好品质和道德意识的基础,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一环。
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方案,提供给您参考。
一、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1.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保持空气流通、教室整洁、美观。
在教室中设置海报、宣传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建立师生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并时刻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明确规范和个人责任1.制定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使学生清楚了解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明确责任与权利。
2.学生自主参与制订规定:鼓励学生参与规定的制订过程,使他们产生对规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3.强调个人责任: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意识,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三、教育和引导1.规范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2.引导积极表现:发现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适时指导和纠正:对学生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
四、家校合作1.家校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平台,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2.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潜能和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3.联合开展教育活动:联合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例如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增进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关系。
五、持续评估和调整1.定期评估:定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现有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针对性培训: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实施调整:根据评估结果的分析,及时对前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培养效果。
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25条
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25条在孩子进入小学的初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还能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25条适合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希望对家长和老师们有所帮助。
1. 尊重他人: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不侮辱、欺负或者歧视他人。
鼓励他们善待他人,做一个友善的小伙伴。
2. 守时:教导孩子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以及按时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守时的好习惯。
3. 维护卫生: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公共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和身体的清洁。
4. 合理安排时间:鼓励孩子有计划地完成各项活动,保证学习、休息和娱乐的平衡。
5. 讲卫生习惯: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常刷牙、不咬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6. 注意听讲:培养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习惯,善于倾听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7. 分享与合作:鼓励孩子与同学分享食物、玩具和知识等,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8. 爱护书籍:教导孩子正确翻阅书籍,不乱扔书、不随意涂画。
9. 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孩子不打闹、不说话、不乱动,遵守老师的指导,保持课堂秩序。
10. 爱护公物:教育孩子爱护学校的公物,不损坏桌椅、玩具和其他设备。
11. 排队守序:培养孩子排队等候的意识,不插队、不推搡,遵守秩序。
12. 尊敬长辈:鼓励孩子尊敬老师、家长和年长的人,学会恭敬地与他人交往。
13. 讲究卫生饮食:教育孩子养成营养均衡、讲究卫生的饮食习惯。
14. 勤奋学习: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提高成绩。
15. 爱护植物和动物:教导孩子尊重自然,不随意破坏植物和伤害动物。
16. 保持整洁:教育孩子保持书包、课桌和座位的整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7. 知识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帮助。
18. 遵守规则:教导孩子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则,不擅自离校或者私自行动。
19. 尊重差异:培养孩子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性别,并且不歧视他人。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专注的习惯专注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
老师和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专注的习惯。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提醒学生们要坐端正、目光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设立专注学习的时间,例如禁止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让孩子安静下来专心做作业或者阅读课文。
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们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提问,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他们自主选择,并逐渐培养起阅读的习惯。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自主管理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习纪律的习惯学习纪律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规定学生们的学习规范,例如上课不说话、不乱动、认真完成作业等。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制定一些学习纪律,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及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这些规范和约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语文课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们相互合作学习的重要环境。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积极参与是语文课上的重要品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一、读书习惯。
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
二、写字习惯。
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三、坐姿。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应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四、注意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
只要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
它也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的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要达到这个标准,我认为应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
对于小学生而言,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4篇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小学习惯培养计划4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习惯培养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篇1不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很不好,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
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可塑性强,因此,这个阶段我们应当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养成注重效率、按时完成、及时订正的习惯既然数学是严谨的,不能一蹴而就,数学作业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按时完成,不能拖拉,做好后要第一时间交给老师或者组长。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又容易被其他事物或活动吸引,常常会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导致忘记做作业、赶作业以及没完成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
不让他补做,知识得不到巩固,学生容易忘记,也不能了解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要他补做作业,又会有新的作业,对小学生来说作业量又会太多,作业成了他们一种无法承受的负担,最终导致学生厌学。
所以,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应该要求按时完成。
对于做错的要及时订正,订正后还要让老师检查后才算真正完成作业。
对于课堂作业本,我的做法是每五人组成一个数学小组,选一人为组长,监督组里同学的上交、订正,每天放学前组长督促组里的成员订正好作业本,并把老师二次批好的作业本收在自己手里,实行组长负责制。
对于数学作业,不仅要做得对,而且要做得快。
有的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看电视、吃东西等,本来只需要很短时间完成的作业却花了很长时间,即使都做对了,效率也不怎么高。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平时成绩非常好,一到考试就考不好的原因吧。
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通过比对比快,培养比学赶超的精神。
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改掉作业拖拖拉拉的毛病,逐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养成先看题后思考,最后下笔的习惯先看题后下笔其实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审题能力。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惯?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容易冲动,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他人影响,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以下是几点建议: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1.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做事只凭兴趣,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中队会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讲解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所要养成的良好惯。
比如在学校楼道里行走,要靠右行,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做文明游戏等。
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
养成爱清洁的好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
2.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要这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比如在学校楼道里行走,不奔跑追逐。
班主任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在走道上奔跑,可能会撞到其他同学,导致双方受伤。
这样,学生明白了在学校楼道里行走,不奔跑追逐的道理,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二、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因此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并边打扫边教学生如何扫地、拖地、劳动工具怎么摆放等。
在这种方式的培养中可以发现:教师参与亲自打扫,与你指挥打扫是不一样的。
班主任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看到地上有废纸时,赶紧捡起,写字时也要横平竖直等。
这样,学生会慢慢地模仿班主任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三、树榜样,多鼓励。
班主任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好惯榜”,表扬那些养成良好惯的学生,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惯。
同时,班主任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存在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等心理特征。
好多时候我们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总是将其单纯地归为品德教育,认为一些强制性的管理和处罚制度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果往往治标不治本。
经过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仅仅对学生严加管理是不够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从理念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比如,在针对进行“排队离校”“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等教育时,笔者总是先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从而让学生能正反两个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当然,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可结合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班队活动、说身边的人和事等进行。
比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学时,可结合“邱少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排队离校教育时,可结合一些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交通事故的事例进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家长或者教师,都要以身示范,设身处地为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
教师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一切要求学生养成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
正如加里宁说的那样:“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质,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另外,要发挥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优秀的学生就是他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教师要树立典型,这样有利于学生模仿。
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不可小视,人们常说,“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首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整洁有序,书籍和学习材料应该摆放整齐。
同时,教室里的物品应有固定的摆放位置,方便学生找到所需的物品。
教室墙壁上可以贴上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提示,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每日、每周或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
学生将目标具体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并能更好地调整学习计划。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学生可以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表,安排好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科目的学习时间。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闹钟、定时器等,提醒自己控制学习时间。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生不断的重复和坚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课堂内容、按时完成作业、养成整理书包和学习桌的习惯等。
通过反复的巩固和训练,学生将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和竞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六、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学习家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家长还可以与教师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提供学习支持和指导。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结论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5条
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5条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一年级阶段,孩子们正处于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注重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引导。
本文将介绍5条低年级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条:守时上学守时上学是培养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石。
低年级的孩子们往往还没有形成自觉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引导他们养成按时上学的习惯。
首先,在家里规定孩子们的起床时间,并严格执行。
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确保孩子们准时到达学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就会逐渐建立起守时上学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条:尊重师长和同学尊重师长和同学是培养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
低年级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他们的社交能力并不强,因此,他们需要从尊重师长和同学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学校生活。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教育,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师长的话语和教导,尊重同学的权益和感受。
同时,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条:保持整洁卫生保持整洁卫生是培养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在低年级一年级阶段,孩子们刚刚接触到学校环境,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还不够成熟。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督促孩子们养成保持教室整洁、桌面干净、书包整齐的习惯。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整洁卫生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条:尊重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意见是培养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
在低年级一年级阶段,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需要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来提高自己。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鼓励孩子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在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孩子们将逐渐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里的第二个家长,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呢?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们是会通过观察班主任的行为来学习,所以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到言行一致,严以律己。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的榜样,班主任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示范给学生看,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
只有班主任做到了以身作则,学生才会将班主任的行为视为榜样,从而模仿班主任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应该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建立在自觉、内在的基础之上。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引导时,应该注重适量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班主任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经典名言、举例说明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班主任还应该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制定有关行为规范的奖惩制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家校合作,与学生家长合作共育。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在学校进行教育引导,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
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家长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行为举止和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进而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家校合作,班主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心理辅导,因材施教。
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角色之一,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引导。
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关键的,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助于人格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谈一下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上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例如: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注重表扬、赞美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等。
当班级氛围积极向上、和谐融洽时,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引导,也能更好地适应班级的规则和安排。
二、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班主任可以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规定好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遵守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则应当简明易懂、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在班级中严格执行,不允许有例外情况。
当学生遵守班规班纪时,班主任应当及时表扬,不妨设置一些小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应当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管教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例如:不允许学生随意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允许学生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等等。
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班主任的引导策略也应当有所不同,例如: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应当有耐心地解释原因,并表达出合理的惩罚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班主任应当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注重家校合作班主任应当注重家校合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行为习惯等情况,并及时对家长进行反馈。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也应当与家长积极交流,共同协作,推动学生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推动者。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注重家校合作,班主任能够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人格素质。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日常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
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很多学生的行为和态度都会受到班主任的影响。
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既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言传身教。
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说脏话、不说谎等等,这些都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要先做到这些才能教育好学生。
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对社会的认识尚浅,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可能是不够成熟的。
所以,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我们也要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班主任要注重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磨练和力所能及的规范引导。
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适合的措施进行规范引导。
当发现有学生说脏话、打架斗殴、损坏公共财产等不良行为时,我们要用心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怎样不做。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共同参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和家长都应该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和家长多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评价与激励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评价与激励的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评价和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评价与激励的方法。
一、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1. 观察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包括课堂纪律、态度端正、认真听讲等方面的表现。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记录学生的表现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表扬和批评,以及学生的奖励和惩罚,形成档案。
这样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情况,并可以为评价和激励提供客观的依据。
3. 确定评价标准老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课堂纪律、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得到肯定和激励。
二、激励学生的行为习惯1. 及时表扬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无论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或是一些众人不知道的小事,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可以采用口头表扬、表扬信、铁甲认可等形式。
2. 奖励机制对于一些突出表现和成绩的学生,可以采用奖励机制鼓励他们。
奖励可以是小礼品、积分兑换或者在班级或学校的表彰等形式,让学生感到有所获得,对人格品质和学习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积极性。
3. 善于鼓励在学生面临挑战或者困难的时候,老师要善于鼓励和支持,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可以通过鼓励的话语、肯定的微笑等方式,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三、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1. 设立榜样在课堂上,老师要树立自己的榜样形象,让学生学会向老师看齐,学会从老师身上获取积极向上的示范。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激励和帮助,激励他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2. 建立规章制度在班级里,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些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范,不仅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定,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小学的班主任,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就浅谈一下班主任应该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应该树立榜样。
班主任作为学生眼中的榜样,应该自己首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够有资格去引导学生。
班主任要做到身体力行,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学到正面的行为榜样。
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
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比如要求学生自觉地整理书包、整理座位,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下学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律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班主任还应该注重奖励和惩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奖励和惩罚有着非常直接的感受。
班主任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对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小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班主任也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但是在给予惩罚的时候,班主任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严厉的态度和方式来惩罚学生,而应该用温暖的言语和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走上正确的道路。
班主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小组卫生、做群体活动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明白责任的重要性,懂得团结和帮助他人,懂得爱护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班主任也要和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负责人,他们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班主任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学生的榜样,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向学生展示和教授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礼貌、守时、守秩序等。
班主任还应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行为习惯。
班主任可以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班级的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要求。
在执行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表扬、奖励等。
对于不良习惯和行为,班主任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以达到纠正错误,引导学生的目的。
班主任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以便家长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一起共同讨论学生的行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班主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自律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班主任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并自觉遵守规则。
班主任还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班主任在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示范、激励、制定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与家长合作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五大连池第一小学校王艳秋
2011.10.7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五大连池第一小学校王艳秋
一、课题的界定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等。
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成功的人格。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理能力、自立能力等。
: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此话道出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
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
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
”正是这个道理。
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因此,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每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应善于抓住每天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班6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农民工学生占40%,都说农村孩子野、习惯差,缘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各不相同,所以我特别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
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
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
举例来说吧,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
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
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
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
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
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
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
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
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
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
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
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
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轻声慢步进、出教室的习惯。
2、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3、培养学生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5、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五、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步:阅读有关文献,掌握相关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第二步:对实验学生进行分类,设置不同起点的习惯培养要求,进行心理辅导和强化约束训练,实施习惯培养。
同时,挑选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个案跟踪和研究。
第三步:对实验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并进行实验前后状况对比,进行结论总结。
第四步:撰写总结论文,进行成果宣传和推广。
六、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对班级中个别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进行研究,了解他们在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经验和做法,对个别具有不良学习习
惯的同学进行研究,了解不良习惯的成因,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心理疏导法:运用模仿、暗示、感染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5、强化训练法: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并非立即要求学生改掉,而是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学生递减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最后减到可以接受、甚至完全没有。
6、实验总结法:在调查摸清底细的基础上,进行试验,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形成本班特色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
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
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课题研究条件及成果形式:
1、本人从事小学教育18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2、本人班主任多年,今年担任一年班主任,有条件、有机会和低
年级的学生接触,具有研究对象,具备研究条件。
3、学校藏书丰富,有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供参考。
预期效果: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研究后,形成结题报告或经验总结,并不断进行完善,以供其他教师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