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纲要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纲要相信很多企业都有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甚⾄有些⼤型的跨国企业还制定了专门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那么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纲要具体内容是怎样?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件加密管理1、关于企业内部的商业性质⽂件,应当建⽴机密等级制度,也就是把⽂件依据重要性分为数阶机密等级,并且彻底建⽴标⽰制度,例如:“绝密”、“机密”、“秘密”、“普通”等。
2、针对公司⼈员设定查阅权限。
即应规范何⼈可以存取、查阅哪种等级的⽂件,⽆权查阅的⼈员,需通过审批流程才能查阅。
⼆、电⼦数据管理凡是列为机密的电⼦数据必须能够等同纸质⽂本⽂件那样的效⼒与作⽤,才能符合商业秘密管理的要求。
因此电⼦数据必须具备下列⼀些特性:机密性:要能够防⽌不应知悉者得知已受保护之机密数据的内容。
真实性:指确保电⼦数据在储存、传输或运送过程中与原来的信息⼀致,不会遭到篡改或伪造。
可利⽤性:数据与系统必须能及时应对并且公平配置资源,具有容错能⼒。
鉴别性:确保⽹络中之个体的⾝份确实如他所表明的,或由⽹络所接收的数据确实为该传送者所传送。
不可否认性:指藉由某种机制的存在,⼈们不能否认⾃⼰发送信息的⾏为和信息的内容。
三、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商业信息安全,市场上安全措施很多,笔者针对企业信息安全提供如下参考意见:每个员⼯必须只有唯⼀的登录账号和密码,他们必须输⼊才能进⼊系统。
员⼯股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必须受到不被拦截或窃听的保护。
在windows环境之登录对话框下,令切⼊操作系统之热键失效,是防御特洛伊⽊马病毒企图窃取⽤户账号和密码的第⼀道防线。
资源或对象的拥有者可以许可其他⽤户或⽤户群组存取该资源或对象的权限,⽽所有未经许可的资源或对象是不能被存取的。
已被删除的对象或档案是⽆法被恢复的。
系统管理者对于拥有者不是他的对象或档案没有私⾃存取的权利,如果他存取这些对象或档案,拥有者必须能够知晓。
四、⼈员管理1、与员⼯、合作单位签订保密协议。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合理使用、有效管理本企业的商业秘密,以及防止企业员工和社会第三人违法窃取、使用和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商业秘密的管理,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商业秘密得到保护,又便于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方针。
第四条本企业最高管理者应作为商业秘密管理组织的总负责人,另设立商业秘密管理的领导部门(以下简称商业秘密管理领导部门,如保密委或商业秘密管理委员会)以及专责执行部门(如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确保企业商业秘密管理方针、政策、决定、目标、资源、绩效与持续改善等工作。
第五条本企业各分支机构、各部门负责人为商业秘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确定和修改该分支机构、该部门商业秘密的事项和范围,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第六条本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会议、培训、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商业秘密保护的意义、作用,增强全员的保密意识。
第七条本企业应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制定商业秘密保护的具体措施,明确商业秘密的保护职责,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范围和等级第八条商业秘密是指本企业依法拥有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够给本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竞争优势的信息。
第九条商业秘密包括以下范围:(一)技术信息:如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技术配方、研发计划等;(二)经营信息:如市场策略、客户名单、销售计划、采购渠道等;(三)管理信息:如管理方法、经营决策、财务数据等;(四)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
第十条商业秘密分为三个等级:(一)绝密级:泄露可能导致本企业遭受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在行业内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二)机密级:泄露可能导致本企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在行业内造成较大的影响;(三)秘密级:泄露可能导致本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或者在行业内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

公司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连续发展本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包含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实习生等,以及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外部人员。
第三条公司商业秘密是指对公司具有商业价值并取得了合法保护的技术信息、业务经验、商业计划、市场机密、客户资料、研发成绩、专有技术等。
第四条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是公司员工的义务,违反保密规定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及公司纪律处分。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保护原则第五条商业秘密的保护原则是保密、合理使用、限制披露、加密和安全管理。
全部员工都必需严格遵守这些原则。
第六条保密原则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商业秘密,不得向公司以外的人员泄露,包含亲友、媒体等。
第七条合理使用原则是指员工在使用商业秘密时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尽量确保秘密的完整性和安全。
限制披露原则是指员工在处理商业秘密时,必需在授权的情况下披露给相关人员,并签订保密协议。
第九条加密原则是指公司对商业秘密进行加密处理,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条安全管理原则是指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含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第十一条公司将商业秘密分为不同级别,并予以相应的保护措施。
员工必需依据商业秘密的级别,合理使用、限制披露和加密。
第十二条公司将商业秘密信息分为电子信息和纸质信息。
员工在使用、处理和存储商业秘密信息时必需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信息的安全。
第十三条公司要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员工只能访问其工作职责所需的商业秘密信息。
第十四条员工在离职时必需签订保密协议,并将全部的商业秘密信息归还给公司。
离职员工应连续遵守保密义务,不得泄露商业秘密。
第十五条公司将不定期进行商业秘密保护意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视和认得。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商业秘密泄露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应及时向公司有关负责人报告,公司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公司商业秘密管理规定三篇

公司商业秘密管理规定三篇篇一:XX公司商业秘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商业秘密管理,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际和潜在商业价值,采取合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是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
公司商业秘密所涉及的内容参照《XX公司秘密信息分级保护目录》(以下简称《分级保护目录》)事项确定。
第三条公司商业秘密管理遵循“需要才知道”原则、“分割”原则和“隔离”原则,既要保守商业秘密又要有利于开展各项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及公司国内外子分公司及直属项目部(以下称所属单位)。
各所属单位也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保密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五条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5类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公司保密委员会负责公司商业秘密事项的归口管理工作,负责落实落实保密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制定保密制度,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的责任制,开展秘密保护的宣传教育,检查指导分公司商业秘密工作情况等。
第七条公司保密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司保密办)负责商业秘密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各部门、单位商业秘密保护的具体工作,检查保密制度的落实情况,会同法律、监察等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失、泄、窃密事件等。
第八条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公司涉密行政文件、资料等商业秘密的保护、管理,密级的确认和标识工作。
第九条公司各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法律信息等商业秘密的保护、管理,密级的确认和标识工作。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及项目部对本专业系统的保密工作负有指导职责。
第十一条公司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公司涉密网络、信息系统、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公司所属各分公司保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根据条件制定本单位保密管理的实施细则,审定和管理本单位商业秘密保护重点单位、要害部门(部位),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等。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商业秘密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为公众所知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
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的利益和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商业秘密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信息保护、员工培训、技术措施和合同约定等方面,探讨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信息保护1.1 企业对商业秘密进行分类,确保敏感信息的特殊保护。
根据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绝密、机密和秘密。
绝密级信息仅限内部高级管理层和有关人员知悉,机密级信息限制范围更广,秘密级信息适用于更多内部员工。
1.2 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存储和传输系统,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
采用网络加密技术、访问权限控制、防火墙等措施,严格限制外部人员对商业秘密的获取和传播。
1.3 建立定期审查制度,对商业秘密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定期对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对应的防范策略。
二、员工培训2.1 员工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保守商业秘密。
企业应与员工签订明确的保密协议,明确员工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和责任,并对保密协议进行定期更新。
2.2 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培训教育。
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培训,包括商业秘密的定义、保密意识的培养、保密措施的应用等。
2.3 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惩商业秘密泄露的行为。
三、技术措施3.1 采用密码学技术对商业秘密进行加密保护。
通过使用密码学技术,对商业秘密进行加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解密和使用相关信息。
3.2 定期备份和存储商业秘密信息。
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设置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审计机制,确保商业秘密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3 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保护企业内部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
四、合同约定4.1 在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等相关合同中约定商业秘密的保护责任。
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保护规范

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保护规范
1. 引言
商业秘密是指由企业掌握并未公开的技术、信息或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完善的管理与保护规范。
2. 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
商业秘密的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保护商业秘密,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商业秘密保护的措施
3.1 管理制度建立
企业应制定并实施与商业秘密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实行分类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人,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2 员工培训
企业应加强员工的保密意识教育和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保密的重要性,并能够做到秘密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3.3 访问控制
企业应该建立访问控制制度,对各级别的秘密为之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访问控制措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关键区域。
3.4 技术保护
企业需要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保护商业秘密的传输、储存和处理,如加密技术、防泄密技术等。
3.5 保密合同签订
企业应与员工、供应商、客户等签订保密协议,约定双方在保密期限内严格保守商业秘密。
4. 结论
商业秘密保护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事项之一,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员工培训、访问控制、技术保护和保密合同签订等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与保护规范,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受侵犯,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完整版)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完整版)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正文:商业秘密是企业所拥有的非公开的商业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且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企业需要建立并实施一套完善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要求。
一、商业秘密的定义与分类商业秘密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商业价值,且未向公众公开的信息。
商业秘密可分为技术秘密、商务秘密和市场秘密等几个方面。
技术秘密主要指的是独特的技术方案、研发成果和生产工艺等;商务秘密包括企业的商业计划、市场推广策略和客户信息等;市场秘密则涵盖了竞争对手的商业行为、市场调研报告和营销数据等。
二、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1.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边界:企业应明确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并将其列举于制度中,以免出现模糊和混淆的情况。
2.签署保密协议:与相关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保密义务。
保密协议应详细规定各方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责任和措施。
3.建立访问权限控制:建立适当的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获得商业秘密相关信息的访问权限,以确保商业秘密不受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4.加强技术安全防护:建立并实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加密、防火墙、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措施,对商业秘密进行技术防护。
5.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保守商业秘密的意识,教育员工需履行的保密义务和应遵守的规范。
三、商业秘密的违规处理对于商业秘密的违规行为,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保密。
具体违规处理措施可根据违规行为的轻重程度而定,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示、书面警告、禁止接触商业秘密、解除劳动合同等。
四、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是指商业秘密的有效期限,即商业秘密在保密期限内可以保持其保密性。
保密期限的长短应根据具体商业秘密的特性和市场竞争状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技术秘密的保密期限相对较长,可以达到数年甚至十几年;而商务秘密的保密期限相对较短,为数个月至数年。
(完整版)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完整版)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一、引言商业秘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保密资产之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因此,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是企业保护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二、商业秘密的定义和范围商业秘密是指对产品、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秘密资料,具有商业价值,为非公开的、有保密需要的信息,在取得和使用上受到严格的限制。
商业秘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秘密:如专利、研究报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等;2.商业信息:如销售计划、客户资料、市场调研分析等;3.财务信息:如预算、成本分析、财务报表等;4.组织管理信息:如人事档案、组织结构、管理计划等。
三、商业秘密的保护商业秘密的保护离不开企业的管理制度,以下是几个具体实施方法:1.加强物理保护:加强办公室、机房、实验室等地方的安全保护,使用专门的密文柜、电子锁等安全设备,确保秘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2.专人管理:对涉及到商业秘密的职工任职前进行严格背景审查,签署保密承诺书,定期进行保密培训,确保其保密意识的日益增强;3.分级保护:根据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在保护措施、查询范围、存放地点等方面进行分级管理;4.监督检查: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保密疏漏和问题,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和丢失。
四、商业秘密的使用范围商业秘密的使用只限于企业内部员工在正常业务范围内,如有必要向外界透露商业秘密,应经过严格审批和签署保密协议,并按照相应的保密程序进行。
五、商业秘密泄露或丢失的应急处理商业秘密泄露或丢失是企业保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事故之一,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一旦商业秘密被泄露或丢失,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下列措施:1.迅速排查事故原因和泄露的范围;2.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严肃处理;3.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尽量挽回损失;4.按照法律规定,积极采取维权措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商业秘密管理办法

商业秘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能为本企业外公众所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二条行政部门负责商业秘密保护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行政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负责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进行认定和处理。
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三条公司所有员工在职期间均有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离职或退休后仍应承担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第二章商业秘密界定第四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第五条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第六条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
第七条在对外谈判中,限内部掌握的谈判方案、价格底牌及对外询价、报价资料。
第八条营销策略、营销计划、营销合同、国内外销售市场网络和客户名单、涉及商业秘密的业务函电。
第九条有价值的供销情报、价格情报、资料。
第十条对外招投标中的标底、方案及标书内容。
第十一条内部核算成本、内控价格、资产债务等不公开的财务资料。
第十二条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第十三条已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第十四条其他经公司确定应当保密的事项。
第三章密级第十五条商业秘密分绝密、机密、秘密三级1.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为绝密级。
2.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等为机密级。
3.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员工薪酬、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等为秘密级。
第十六条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标明密级,并确定保密期限。
没有确定的保密期限为5年。
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
第十七条商业秘密标识1.书面形式的商业秘密用标识“▲”标在首页的右上角,“▲”前标明密级,“▲”后标明保密期限。
2.非正规书面形式的商业秘密用前项规定的标识方式标在易于识别的地方。
3.对于不易标识的商业秘密应当用其他有效方法予以确认。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一、引言企业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严格的商业秘密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商业秘密的界定商业秘密是指企业拥有并由合法手段获取的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未公开的,具有商业价值且不为一般人所知悉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信息、经营策略、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等。
三、商业秘密的保护责任1.全体员工应当具有保密意识,严守商业秘密,不得泄露或滥用商业秘密。
2.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培训,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重要性,使员工深入理解保密责任。
3.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保密管理体系,明确保密负责人,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风险评估,确保商业秘密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四、商业秘密的访问与披露1.企业应制定访问商业秘密的权限管理制度,区分不同职务的员工的访问权限,并建立相关的审核和监控机制。
2.商业秘密的披露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和安全措施,确保披露对象的身份、目的和范围合法合规。
3.商业秘密的披露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并确保受访者同样具备保密义务。
五、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1.建立商业秘密的分类、标记和存储制度,确保商业秘密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
2.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物理保护,包括但不限于门禁控制、文件柜锁、监控设备等。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采取网络隔离、加密传输、权限分级等措施,防止商业秘密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4.加强人员管理,明确员工对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确保离职员工不带走商业秘密信息。
六、商业秘密的维权与违约处罚1.对于商业秘密泄露或滥用的行为,企业应追究相应人员的法律责任,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对于商业秘密泄露给第三方,企业有权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追究其侵权行为的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
七、商业秘密的期限和更新1.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到期后,企业应重新评估商业秘密的价值和保护措施,并及时更新商业秘密管理规范。
公司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实习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公司商业秘密的范围、保护措施、责任分工等,确保公司商业秘密不被泄露、盗用、篡改。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范围第四条公司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技术秘密:涉及公司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2. 经营秘密:涉及公司经营策略、客户信息、合作伙伴信息、市场分析等方面的信息;3. 管理秘密:涉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财务信息、人事信息等方面的信息;4. 其他对公司具有重大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的秘密信息。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第五条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组织机构,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担任总负责人,设立商业秘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商业秘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第七条建立商业秘密保密制度,包括:1. 制定保密协议,明确员工保密义务和责任;2. 建立保密措施,如设置保密文件柜、使用密码、加密技术等;3. 定期对员工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保密意识;4. 建立保密审查制度,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进行严格审查;5. 建立商业秘密泄露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泄露事件。
第八条严格控制商业秘密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商业秘密。
第九条对外合作、交流等活动,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合作双方保密义务。
第四章责任与处罚第十条员工有义务保守公司商业秘密,违反本制度,泄露、盗用、篡改商业秘密的,公司将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商业秘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如何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是一项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任务。
商业秘密的泄露可能导致竞争对手的利益损失、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以及商誉的受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护商业秘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商业秘密。
一、加强内部管理1. 建立严密的机密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机密管理制度,包括保密责任、保密培训、保密制度和保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 分类管理商业秘密:企业需要对商业秘密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其重要性和保密等级,并为各类秘密制定不同的保密措施。
3. 控制访问权限:确保只有必要的人员才能接触和获取商业秘密。
采用身份验证、权限控制等措施,限制人员对秘密信息的访问和使用。
二、加强技术保护1. 数据加密技术:对商业秘密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即使在数据被盗窃或泄露的情况下,外部人员难以解读秘密信息。
2. 安全网络和防火墙:建立安全的网络系统,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黑客和恶意软件入侵企业内部系统。
3. 使用安全软件和工具: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一些专业的安全软件和工具,如反病毒软件、漏洞扫描工具等,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三、加强人员保密意识教育1. 保密培训:针对企业员工,定期开展保密意识培训,加强他们对商业秘密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掌握保密技能和措施。
2. 签署保密协议:与员工、合作伙伴及供应商签署保密协议,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使其知晓保密政策和保密措施。
3. 控制离职人员的秘密流失:对离职人员进行保密审查,及时收回其可接触和获取商业秘密的权限,防止商业秘密流失。
四、维护与合作伙伴的保密协议1. 合理选择合作伙伴:企业在与合作伙伴展开业务合作之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确保其拥有较高的商业道德和保密意识。
2. 签署保密协议:与合作伙伴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双方应承担的保密责任和义务,明确商业秘密的使用范围和保护措施。
3. 定期检查合作伙伴的保密措施: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进行保密措施的检查和审查,确保合作伙伴仍然符合保密要求。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外聘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商业秘密是指对不为人所知,经营者为获取其经济利益而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
第四条公司将依法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商业秘密使用应当遵循公平、正当、诚信的原则,并加强涉密人员的教育培训。
第五条公司商业秘密的管理责任属于所有员工,公司要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管理的培训。
公司还应通过内部文化建设、动态管理手段和精神损害责任约定来保护商业秘密。
第六条任何公司员工都有义务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保密性,知悉商业秘密的员工不得泄露、出售、非法获取或利用已知道的商业秘密,不得擅自使用或向他人透露。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范围第七条公司的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技术和产品设计图纸、规格、工艺、配方、数据、制作方法等技术信息。
(二)与公司经营状况、市场状况、企业形象、员工库等相关的商业信息。
(三)公司的商业计划、决策、战略和运营方式等商业管理信息。
(四)其他经公司认定并登记的商业秘密信息。
第八条公司的商业秘密须经具体认定为商业秘密,并登记备案后方可享受商业秘密的保护。
未经登记备案或未被认定为商业秘密的信息,不属于本制度所保护的商业秘密。
第九条公司根据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和特性,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等级,建立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保护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保密、管理保密等制度。
(一)加强对商业秘密的辨识能力,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管和管理。
(二)规范商业秘密的使用和披露行为,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
(三)建立商业秘密的发现、核实、登记、备案、审批等管理制度。
(四)制定商业秘密的存储和传输管理规定。
(完整版)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完整版)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一、背景与概述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的安全,提高企业竞争力,制定和实施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定义与范围1. 商业秘密:指企业拥有、具有独立经济价值且对外界不易获取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市场信息等。
2. 信息管理范围:全体员工与企业有关的商业秘密信息。
三、保密责任1. 全体员工均有保守商业秘密的责任,并应签署保密协议。
2. 任何员工不得将商业秘密泄露给外界,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书面、电子、图形等形式。
3. 员工离职后,仍须继续遵守保密责任。
四、信息分类与标识1. 商业秘密信息按照重要程度和保密程度进行分类,设定不同的安全级别。
2. 商业秘密信息应当进行标识,明确标示“商业秘密”的字样。
五、访问及使用控制1. 企业将商业秘密信息进行权限控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分级。
2. 对用户访问信息的权限进行认证,并建立审批机制。
六、存储与传输安全1. 商业秘密信息的存储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不被非法获取。
2. 传输商业秘密信息时,应选择安全可靠的加密通道。
七、内部教育与宣传1. 企业应定期开展关于商业秘密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
2. 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活动,强调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以及违规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
八、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
2. 经济惩罚、法律追究等措施将严格执行,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九、制度的修订与改进1. 根据实际需要,对商业秘密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改进,并进行适时的推广和培训。
2. 监督部门及时收集企业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及时处理和反馈。
十、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
以上即为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的完整版。
企业应严格遵守该制度,保护商业秘密,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新】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

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合理使用、有效管理本公司的商业秘密,以及防止企业员工和社会第三人违法窃取、使用和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商业秘密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商业秘密的管理,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商业秘密得到保护,又便于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方针。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内容及密级管理第四条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第五条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和有关协议的约定对外应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如在缔约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当事人的秘密及技术合同等)。
(一)技术秘密:1、工艺技术资料:所有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工艺操作规程、产品技术标准、新产品鉴定资料、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技术总结、技术通知等;2、工程技术资料:所有产品的非标生产设备资料、工程设计(包括图纸及草图)、电器(仪表)设计等:3、生产技术资料:所有产品的生产配方、产品的制造方法、生产过程的检验、试验及最终检验、试验方法、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记录。
(二)经营秘密:1、销售信息资料:公司经营决策、营销计划、定价策略、销售网络、客户信息、商业函电(包括电子邮件)、合同订单等;2、采购信息资料:主要供应商信息、进价策略、采购渠道、主要原材料指标等;3、财务信息资料:银行存款核算、往来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长期投资核算,工资核算、销售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外部会计报告、内部会计报告。
(三)管理秘密:1、公司资本运作信息资料:项目投资策略及方案、股权调整方案等;2、人力资源信息资料:公司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结构、薪酬方案,员工档案等信息资料;3、企业管理信息资料:公司整合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结果:公司内部考核体系的方案,核算过程,核算方法,核算结果;4、档案信息资料:公司档案室的各类信息资料:5、电子信息资料:公司ERP信息资料、服务器备份数据资料、各部门电子档案、电子邮件等。
商业秘密与保密管理制度

商业秘密与保密管理制度1. 前言为确保公司的商业秘密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誉,订立本商业秘密与保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级员工,包含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实习生等。
全部员工都应遵守并执行本规定。
2. 定义与范围2.1 商业秘密:指公司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商业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经营计划、市场策略、技术数据、客户信息、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等。
2.2 保密项:指包含商业秘密的文件、文件夹、电子文档、图纸、产品样本、试验数据等载体。
3. 保密责任和义务3.1 公司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商业秘密的责任和义务,包含但不限于:—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给外部人员。
—不得私自复制、保管、携带、传输公司的商业秘密。
—不得利用公司的商业秘密谋取个人利益或损害公司利益。
3.2 全部员工在入职时都应签署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并承诺终身保守商业秘密。
3.3 员工在离职或调动前,应如实告知已知悉的商业秘密内容,交还或删除相关保密资料。
4. 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4.1 物理措施:—公司内部的商业秘密文件应存放在专用密闭柜中,柜钥匙只限于特定授权人员持有。
—未经授权的员工不得随便进入保密办公区域。
—对于已经过期或不再需要使用的保密文件,应及时予以销毁。
4.2 技术措施:—公司内部的电脑系统应设置密码保护,定期更改密码。
—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电子文档和数据库应设立权限管理,限制访问范围和操作权限。
—外部传输商业秘密的电子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
—离开办公场合时,员工应关闭电脑并锁定。
5. 商业谈判和合作的保密商定5.1 凡是参加商业谈判和合作的员工,应事先与参加方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双方保守商业谈判和合作所涉及的商业秘密。
5.2 在商业谈判和合作过程中,员工要严守保密义务,不得供应未经授权的商业秘密给外部人员。
5.3 商业谈判和合作文件和资料应妥当保管,不得随便复制或保管在个人电脑、云端存储等非授权设备中。
企业商业秘密合规管理指引

企业商业秘密合规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商业秘密的合规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管理体系,更好地保护企业商业秘密、防控商业秘密合规风险,促进创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团体标准,结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企业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中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必须依法按照国家秘密进行保护。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的商业秘密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因商业秘密不合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受到相关处罚、造成经济或声誉损失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及后果。
企业商业秘密的合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一)对于转让或许可使用的技术未尽职调查;(二)对于招聘的员工未尽职调查;(三)委托他人开发相关技术时,针对商业秘密权属约定不明;(四)信息发布、商业活动、技术交流等过程中泄露商业秘密;(五)员工离职泄露商业秘密;(六)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者使用商业秘密;(七)其他商业秘密合规风险。
第四条企业商业秘密合规管理工作,应遵循专业有效、全流程管理、动态管理以及可溯源原则。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商业秘密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企业商业秘密合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般应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兼任。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经营规模,设置商业秘密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岗位统一管理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合规管理部门或岗位应当吸纳法律、研发、经营、财务、人事等部门的相关人员。
商业秘密合规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开展商业秘密的评定、确定和调整商业秘密的范围、制定和更新商业秘密保密制度、开展商业秘密日常管理、组织保密教育培训和保密检查、查处泄密事件等工作。
公司商业秘密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商业秘密的部门、岗位和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1. 合理使用、有效管理公司商业秘密;2. 防止商业秘密被非法获取、使用、泄露;3. 保护公司商业秘密不受侵害,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范围和分类第四条本公司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技术秘密: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技术配方、技术流程等;2. 经营秘密:包括市场分析、销售策略、客户信息、合作伙伴信息等;3. 管理秘密:包括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财务状况等。
第五条商业秘密分为以下类别:1. 一级商业秘密:对公司有重大影响,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的秘密;2. 二级商业秘密:对公司有一定影响,一旦泄露将造成一定后果的秘密;3. 三级商业秘密:对公司有一定影响,一旦泄露将造成轻微后果的秘密。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管理第六条公司最高管理者担任商业秘密管理组织的总负责人,设立商业秘密管理领导部门(以下简称“保密委员会”)和专责执行部门(以下简称“保密办公室”)。
第七条保密委员会负责:1. 制定和修订公司商业秘密保密制度;2. 审定商业秘密的类别、范围和保密措施;3. 组织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第八条保密办公室负责:1. 负责商业秘密的登记、管理和保护;2. 负责商业秘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3. 负责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第九条各部门、岗位负责人为商业秘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1. 确定和修改本部门、本岗位的商业秘密事项和范围;2. 制定和落实本部门、本岗位的商业秘密保密措施;3. 加强员工保密意识教育。
第四章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第十条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商业秘密:1. 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设备等进行分类管理,并采取物理、技术、管理等措施确保其安全;2. 对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进行保密培训,签订保密协议;3. 对离职员工进行保密审查,防止商业秘密泄露;4. 建立商业秘密泄露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泄露事件。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商业秘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员工的行为,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界定第二条商业秘密是指企业拥有的、对于外界来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经济价值,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并确有对其保密的意图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
第三条技术信息是指企业的专利技术、商标、工艺、设计等技术方面的知识或创意。
第四条商业信息是指企业的商业计划、财务报表、采购合同、客户名单等具有商业价值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第五条公司员工需保持对商业秘密的机密性,并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第六条公司将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意识。
第七条公司员工在离职后仍需对掌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不得向任何未授权的第三方披露。
第四章: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第八条公司将商业秘密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其重要性采取不同的保密措施。
第九条公司对商业秘密进行加密、标识、存储和传输的安全管理,确保其不被泄密或非法获取。
第十条公司员工需妥善保管商业秘密相关文件、电子数据和实物资料,不得私自复制、转移或丢失。
第五章:商业秘密的违规处理及处罚第十一条对于违反商业秘密保密责任的公司员工,公司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降职、停职、解雇等。
第十二条对于盗取、泄露、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保留依法向其索赔的权利。
第十三条公司将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及时向公司汇报涉及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对于未尽事宜,公司保留进行解释和补充的权利。
第十五条本管理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并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以上是商业秘密管理规定的内容,公司员工需严格遵守,共同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纪律责任。
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保证商业秘密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商业秘密的定密 定密就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对商业秘密的权益、密级、保密
要点、保密理由、保密范围和保密期限进行确定。
1、定密的作用 (1)定密是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必要前提,没 有定密的信息不属于商业秘密,其不受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 护。 (2)定密是商业秘密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定密,确定商业 秘密对权利人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程度,并确定秘密的保密措施。
(三)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保护的选择
(1)反向工程难易度 选 择 标 准 (2)科研成果价值的期限长短 (3)能够获得专利的可能性高低 (4)经济价值大小程度
(四)商业秘密与专利权对技术的共同保护
(1)权利人选择将核心的不便于公开的技术方案作 为技术秘密保护,对于次核心或者边缘的技术方 案作为专利保护; →维护竞争优势
2、劣势:
(1)无排他性:如果第三人合法发现了某项技术信 息,商业秘密持有人不能对其加以干涉; (2)反向工程: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 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的有关技 术信息。 由于反向工程的前提是对产品的合法取得,其 揭破、分析、模仿均属于合法竞争,为法律所保 护,商业秘密权利人无权干涉。
2、定密的程序
(2)对建议进行审查
信息发明人提出并报送建议后,由企业秘密评定机构根据企业商
业秘密管理办法对信息进行评价。如是否为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保 密价值(保密价值表现为该信息是否关系到权利人的安全与利益。利
益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间接的经济利益和潜在的经济利益;安全则
表现于对企业现在和将来竞争的优势),商业秘密的密级,保密方案 (制定该商业秘密保护部门、保护手段、保存方式、保护人员以及涉
跳槽泄密
保密措施不当
出版泄密
总工程师带走核心技术涉嫌泄露商业秘密
培训业首曝商业间谍案 管理大师余世维遭千万索赔 2、外部人窃密
收买内 部人策 略
直接测 探策略
偷梁换柱 策略
间谍策 略
4名跳槽员工窃商业机密被判刑 案件惊动公安部
具体策略
(1) 收买内部策略 (2) 直接刺探策略 (3) 偷梁换柱策略 (虚假记者 虚假联营) (1) 假道伐虢策略
(2)权利人选择将核心的不便于公开的技术方案作 为专利保护,对于次核心或者边缘的技术方案作 为技术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保护的风险
1 权利人必须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 2 权利状态不稳定。 3 独占性较差,不能对抗独立开发出同一 技术、知识的第三人。 4 举证的困难。
到底选择商业秘密保护还 是专利保护?
——美国著名安全问题专家贝奎,《时代》杂志
市场竞争迫使每个公司都竞相收集情报,但问 题在于如何区分合法研究和不道德甚至是非法活动 之间的界线。众所周知,破门而入是非法行为,但 详细研究公开资料并不构成违法。
企业如何防范商业秘密泄露
• 商业秘密权的内涵 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的占有、使用、收益、处 分权利成为商业秘密权。
2、商业秘密标识的要求
商业秘密的标识应具备如下三性: (1)保密标识应当具备显著性 保密标识的显著性是指保密标 识醒目,这就要求保密标识应标在显著的位置上,密级的字应印得适 当的大些,同时可以根据密件的密级不同,分别用红色、黄色或者其 他颜色进行标识。 (2)保密标识应当具备识别性 保密标识的识别性是指保密标 识一看就让人明白,即从保密标识中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否为商业秘 密,商业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是哪个单位的商业秘密等信息。 (3)保密标识应当具备警告性 保密标识的警告性是指在保密 文件上印上警告字眼,如,在保密文件装订线附近用红色字印上“版 权所有,不得复制”字眼,在文件内页用浅红色的字印上“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公司”,且印得很大,作为背景,如果复制,就很 容易分辨出是复制品。保密标识的警告性表现在:一是重申保密义务 人承担保密义务,不得侵权,否则承担侵权的法律后果;二是防止权 利人盗取密件。
(借权手段 借助第三方 借势政府)
(1) “间谍”策略
(网络渗透 搜集分析垃圾 勾结复印打字社)
“一杯咖啡”击退商业窃密者
潜在商露的内部途径 常见商业秘密的泄露的内部途径: Ø 人才流动泄露商业秘密; Ø 兼职工作泄露商业秘密; Ø 为了私利泄露商业秘密; Ø 接待参观泄露商业秘密; Ø 企业内部职工保密观念淡薄泄露商业秘密; Ø 发表学术论文,做产品介绍等泄露商业秘密。
须依申请获得
社会公开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 设计
权利取得要件 价值性、秘密性和保护措 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 施 性
(二)商业秘密保护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保护对象的广泛性:技术信息、经营信息都可以受 到保护; (2)期限优势:商业秘密保护的期限不确定; (3)地域优势:商业秘密无地域性特征; (4)保密优势:商业秘密是不公开的,专利是公开的。 (5)可以保证技术信息不向竞争对手公开。 (6)无需履行法定的程序和手续。
及商业秘密的岗位和人员的保密权利、义务和责任),保密期限等进
行确定。 (3)商业秘密签批
分管领导签署意见,确定定密时间。
3、定密方法(简易法)
商业秘密的密级一般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 况,确定企业绝密、机密和秘密的标准。如各级标准如下: A、绝密 最重要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将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造 成特别严重的损害,包括但不限于: Ø 处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及其资料; Ø 能够导致新技术突破的研究开发项目; Ø 比竞争对手占有绝对优势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化学配方等; Ø 列入国家秘密的技术及其资料; B、机密 重要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将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造成 严重的损害,包括但不限于: Ø 处同行先进水平的技术及其资料; Ø 比竞争对手占有一定优势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化学配方等; Ø 能够反映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技术及其资料。 C、秘密 一般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将给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遭受损 害,包括但不限于: Ø 科研立项调研、新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与开发计划等资料; Ø 工程记录、操作记录、生产记录、生产作业计划; Ø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记录,包括研究开发人员的工作日记、 试验记录等;
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滞后影响知识产权保护
五、商业秘密的泄露与获取方式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
• “在美国,企业间谍战全面爆发,现在是大公司偷小 公司,小公司偷大公司,人人都在互相偷窥。”
• 既然是科学,就是合法获取商业秘密的途径与方 式有: 重视商业情报的获取
设法避开商业秘密的法律情报网
商业情报合法获取的主要途径:
• 反向工程 • 通过招聘获得商业情报 • 通过目标公司第三方获得有关商业情报 • 选择合适的情报咨询公司提供
六、商业秘密的管理
(一)商业秘密管理方案的建立
首先企业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商业秘密管 理方案。这个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确定本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并加以分类; 2、确定保密责任及管理人员; 3、对于商业秘密文件施以标记; 4、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或安全系统的作用; 5、如何处理商业秘密与职员的关系; 6、定期确定商业秘密的内容。 7、如何以较低的风险向企业外部人员披露某些商业秘密; 8、如何处理主动向企业提供商业秘密的情况。
第二讲
专题二 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
1
2013-8-19
引例
史上著名的十大商业间谍案
“力拓案”定性只是商业秘密不是国家机 密
钟晓渝委员:降低侵犯商业秘密获罪门槛
主要内容
• • • • • • • • • 2.1国内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诊断分析 2.2企业应对商业秘密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2.3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的管理 2.4企业商业交易中的商业秘密管理 2.5企业对商业秘密的管理与授权使用 2.6商业秘密泄露与获取方式 2.7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主要方式 2.8企业高管在日常活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2.9反情报——商业秘密的积极型保护
商业秘密获取手段 常见商业秘密获取的手段: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利益心;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虚荣心;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反叛心理;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爱好;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情感; Ø 抓住涉密人员的把柄; Ø 对涉密人员进行恐吓; Ø 伪装商务人员、在职人员的朋友等进行探密。
商业秘密获取的主要方式
2、商业秘密泄露外部途径 常见商业秘密泄露的外部途径: Ø 离退休职工被另一个单位聘用泄露商业秘密; Ø 社会专家、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技术交易市场,专利代理所,广告商,新 闻机构,印刷机构等)泄露商业秘密; Ø 政府业务部门、银行、税务等部门泄露商业秘密; Ø 产品销售商、材料供应商、废品回收商泄露商业秘密; Ø 企业周围居民泄露商业秘密; Ø 公司职员朋友等泄露商业秘密; Ø 检垃圾者,小偷等泄露商业秘密。
包含内容: 1.使用权 2.转让权 3.公开权 4.申请专利权 5.获得荣誉权 6.经济收益权 7.有限禁止权 8.其他
侵犯商业秘密权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商业保密的法律尴尬: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商业秘密泄密情形
1、内部人主动泄密 天津离职员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起诉
内部窃取
(三)商业秘密的标识
商业秘密的标识也称保密标识,是用于区分信息是否为商业秘密与 非商业秘密以及对商业秘密保密程度和秘密权利人进行的一种标志。 商业秘密的标识是商业秘密管理重要的内容。 1、商业秘密标识的作用 商业秘密标识具有如下作用: (1)告知作用,告知员工和外部业务关系人某信息的密与非密性,如 果为商业秘密,则员工和外部业务关系人负有保密的义务; (2)警告作用,警告接触该信息的人员负有保密义务,否则将承担侵 权的法律责任; (3)权益主张作用,说明该信息是谁的商业秘密,对该信息权益进行 主张; (4)举证作用,在追究泄密者或者侵权者法律责任时,可以证明权利 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一般来说,员工并不是对接触的任何信息负保密义务,只对标 明为商业秘密的信息一般才具备秘密义务。如果信息没有保密标识, 造成商业秘密泄露是单位的过失,由单位自己承担过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