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名词解释重点+简答题重点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1、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2、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它是指能够引起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
3、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4、高渗性脱水主要特征是:矢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超过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310mmol/l以上。
5、低渗透性脱水的主要特征:失钠多于失水,血钠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在280mmol/l以下。
6、等渗透性脱水:钠与水成比例丢失,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7、血清钾浓度超过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8、PH是间接反映溶液氢离子浓度(H+)的标志,是(H+)的负对数值。
9、动脉血CO2分压是血浆中呈物理状态的CO2分子生产的张力。
10、标准碳酸氢盐是全血在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11、实际碳酸盐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12、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13、碱剩余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PH至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14、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之间的差值,即AG=UA-UC。
15、代谢性中毒CELL以液H+和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6、呼吸性中毒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发性生高为特征的酸拣平衡紊乱,17、代谢性拣中毒: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而导致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8、呼吸性碱中毒: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
19、氧分压:以物理形态溶解在血浆内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20、氧容量:PO2为5.33KPA,温度为38度时在体外100 ml血液内红蛋白(HB)所结合的氧量。
21、含氧量:在100ml血液实际的含氧量,主要是指HB的实际结合的氧和极小量溶解于血浆的氧。
病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二章1.疾病:对应健康的一种异常生命状态。
2.亚健康: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3.疾病谱: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排序。
4.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致病因素5.疾病发生的条件: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或社会因素。
6.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7.危险因素:促进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9.身心疾病:各种社会、心理因素通过目前尚不明确的机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躯体疾病。
10.内分泌:体内一些特殊的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化学介质。
11.旁分泌:某些分泌的信息分子只对临近的靶细胞起作用。
12.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息分子起反应。
13.神经分泌:脊椎动物的下丘脑-脑垂体或尾部神经细胞可通过神经血管单元、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部位分泌神经激素,并通过脑脊液和/或血液循环至全身发挥作用。
14.内在分泌:相关分子在细胞内产生后,无需向细胞外分泌而直接在细胞内起作用。
15.完全康复:致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成恢复正常。
16.不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1.脱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补充体液及相关电解质来纠正和治疗。
2.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9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3.肾小管酸中毒:一种以肾小管排酸障碍为主的疾病。
4.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病生(名解加简答)
绪论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简答:1)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有何区别?答: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病理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病理过程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而一种疾病中又可先后或同时出现多种病理过程。
②一个疾病过程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而一种疾病往往由某种特定的原因引起。
第一章疾病概论1)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脑死亡:全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3)死亡:死亡是个体生命活动的终止,是生命的必然规律。
1)何为脑死亡?判断死亡的标准有哪些?意义?答:脑死亡是指全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有: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以脑死亡作为判断个体死亡的标准具有下述意义:(1)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2)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3)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2)简述先天性疾病与遗传性疾病的区别。
答:先天性疾病与遗传性疾病在此病因素及遗传特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先天性疾病是指有害因素损伤胎儿的生长发育而引起的疾病,是与生俱来的,并不向下一代遗传。
而遗传性疾病是指由遗传改变引起的疾病,主要由基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可以与生俱来,也可以在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或经某些因素诱发才表现出来,并向下一代遗传。
3)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1.细胞内液40%2。
细胞外液20%a。
组织间液15%b。
血浆5%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脱水(dehydration):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体液容量减少(脱水):1)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低渗性脱水)2)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高渗性脱水)3)正常亚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1)简述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发生原因,对机体的影响。
答:低渗性脱水是指水钠共同丢失,水钠>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血清钠浓度<130 mmol/L,血浆胶体渗透压<280 mOsml/L原因:1。
病生名词解释总结
病生名词解释总结病生1.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通过细胞内复杂的级联信号转导,进而调节胞内蛋白质的活性或基因表达,使细胞发生相应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细胞受体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3.膜受体一般为跨膜糖蛋白,具有膜外区、跨膜区和细胞内区。
4.核受体本质上为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因子,其配体为脂溶性分子。
5.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是将细胞信号通过受体或类似物质将信号导入细胞内并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活性或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调控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6.受体下调当体内配体持续升高时,配体-受体复合物可被细胞内化,内化后配体及部分受体被降解,部分受体返回胞膜重新利用,可致自身受体数量减少,称为受体下调。
7.受体上调持续高浓度的配体与受体结合,除可引起自身受体下调外,还可引起其他受体明显增多,称为受体上调。
8.受体增敏受体对配体刺激的反应增强称为受体增敏。
9.受体减敏受体对配体刺激的反应衰退称为受体减敏。
10.老化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功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
11.衰老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功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12.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
13.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4.脑死亡人类个体死亡的判断标准。
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判断标准为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度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15.植物状态/植物人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主观意识丧失,但患者仍保留皮层下中枢功能的一种状态,仍保持自主呼吸功能。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1、疾病:指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超过自身调节的限度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包括生理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2、不完全康复:又称不完全痊愈。
是指病因及其引起的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已经消失但仍留下了某种不可恢复的病变和后遗症。
3、brain death:即脑死亡。
是指全脑(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的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停止。
判断标准:瞳孔散大或固定;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脑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停止。
4、诱因: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5、病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
特指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或根本原因。
6、stress:即应激。
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stressor:即应激原。
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8、stress disease::由应激引起,并且应激性损害作为疾病的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应激性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9、热休克蛋白(HSP):是指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
10、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如果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的紊乱和疾病。
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3期。
11、急性期反应蛋白(AP):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浓度迅速发生变化,而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12、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及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包括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13、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主要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14、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
15、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6、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为了纠正低K.细胞内外H+ - K+交换,导致细胞外液存在代谢性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钾减少,泌H+增加,尿液却呈酸性,则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病生名词解释简答
病生名词解释简答病生---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亚健康: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5.脱水(各型):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6.脱水体征: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皮肤弹性丧失、眼窝或婴儿囟门凹陷的脱水外貌7.脱水热:在高渗性脱水时因汗腺细胞脱水,汗液分泌减少,从皮肤蒸发水分减少,以致散热功能降低,同时因体温调节中枢神经性细胞脱水,功能减退,导致体温升高。
8.水肿(包括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显性水肿: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9.水中毒:是一种因为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10.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1.代酸:是指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之一。
代碱:是指原发性HCO3-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呼酸:是指因原发性PaCO2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下降。
呼碱:是指因通气过度,使PaCO2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升高。
病生名词解释重点
名词解释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状态时,人体生命活动的异常改变,特别是生理生化功能上的异常改变及其发生机制。
2.不完全康复:机体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症状已消失,但体内存在某些病理变化,主要通过代偿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可留下一些病理症状和后遗症,如烧伤后疤痕、心内膜炎后心瓣膜关闭不全等。
3.受体增敏:受体增敏是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
如长期使用β-受体拮抗药普洛萘尔时,突然停药可致”反跳”现象,这是由于β-受体的敏感性增高所致。
4.反常性酸性尿:一般来说,酸中毒病人尿液呈酸性。
低钾性碱中毒,因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缺钾,排钾减少,使K+—Na+交换减少,而H+—Na+交换增加,肾分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5.反常性碱性尿:高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高钾,使K+—Na+交换增多,而H+—Na+交换减少,或由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的H+减少,或重吸收HCO3-障碍,故尿呈碱性,出现酸中毒碱性尿,称为反常性碱性尿。
6.阴离子间隙(AG):指血液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
7.发热激活物:能激活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8.等张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又称等张性缺氧。
9.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引起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同时或继发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贫血甚至休克的病理过程。
其主要特征为凝血功能异常。
10.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由于凝血过程的激活以及继发纤溶过程的启动使血中纤溶酶增多,纤维蛋白(原)被降解,形成多肽A、B、C及X、Y、D、E碎片,总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1、疾病:指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
3、低渗性脱水:因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出来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5、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6、发热: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或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是指在内外致炎因素(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摄氏度的病理过程7、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受损或调节障碍,致使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8、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舒缩或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一种病理过程9、心脏前负荷:又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10、氨中毒:此学说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而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11、假性神经递质:指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生物胺,例如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但生理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12、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3.5mmol/L的状态13、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5.5mmol/L的状态14、呼吸性碱中毒: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称为呼吸性碱中毒15、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细胞外液氢离子增加或碳酸氢根离子丢失而引起的血浆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原发性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16、休克肺:休克时,肺血液灌流降低而且持续,引起肺淤血、水肿、出血、局限性肺不张、微血栓栓塞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称为肺休克。
病生(考试总结)
病生(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1. 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 脑死亡:全脑机能完全不可逆永久性丧失,是判断死亡的标志。
4.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引发的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变化的程度 5. 系统生物学: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多层次、多系统研究各种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整合各组学数据来定量描述和预测它们的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的科学 6. 蛋白质组学:通过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变化、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获取蛋白质水平以上疾病变化、细胞进程及蛋白质网络相互作用的整体综合信息的科学研究 7. 代谢组学: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1/ 3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8. 相互作用组学: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不仅在于其组成成分的复杂性,而且在于各组成成分之间广泛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组学是在生物体各个层次上对蛋白质、核酸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科学 9. 表型组学:表型组是指在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或种属水平上表现的所有表型的组合。
表型组学是一门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科学。
10.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11.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 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 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12. 细胞信号系统: 细胞内存在一个信号转导系统, 它们由能接受信号的特定受体, 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作用的终端所组成。
13. 受体增敏/受体减敏/受体上调/受体下调:在一些病理条件下,由于信号分子(如激素的量)的持续性变化(增多或减少),或长时期使用某种激素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可使特定受体的量或亲和力改变,其中受体表达减少称为下调,表达增多称为上调,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减弱或增强,前者称为减敏或脱敏,后者称为高敏或超敏。
病生名词解释
1脑死亡:全脑(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的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停止。
2健康:不仅是没有病痛,还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康宁的完美状态。
3适应:组织和细胞在内、外环境中,在各种有害因子的持续作用下,通过调整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得以存活的过程。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
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子的作用而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因受损伤后而发生代谢障碍所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6肉芽组织:是由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8再生: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丧失后,由缺损邻近的同种细胞增生填补的过程。
9修复:是指机体的细胞和组织受到损伤所造成的缺损后,由周围同种细胞的再生或纤维性修复的过程。
10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医学观防御为中心的防御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与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11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的内源性化学介质。
17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
18蜂窝织炎:弥漫性化脓性炎。
19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的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在局部形成肿块。
20异型性:是肿瘤组织在细胞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21转移:是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到达到他处并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性质相同的新肿瘤的过程。
22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经久不愈,有可能转变成癌。
23原位癌: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全层,尚未突破基底膜的癌。
24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30mmol/L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25高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50mmol/L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病生名词解释和大题
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DIC、休克等。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由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因机体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机体代谢、功能、结构的损伤,以及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病因: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特征的因素。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因素。
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标志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丧失。
遗传易感性:在某些家族中,个体由遗传所获得的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才引起疾病。
等渗性脱水: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水肿:是指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积水:是指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
体液: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称为体液。
跨细胞液:跨细胞液为细胞外液的一部分,约占体重2%,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存在于密闭的腔隙中,又称第三间隙液。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或mEq /L)。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K+ 浓度大于5.5mmol/L。
渗出液:指比重>1.018,蛋白质含重可答3g—5g%,可见多种白细胞的水肿液。
漏出液:指比重<1.015,蛋白质含重可答<2.5g%,细胞数少的水肿液。
超极化阻滞:急性低钾血症时,由于细胞内外钾比值增大,钾外流增加,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使Em-Et距离增大而导致的肌细胞对兴奋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甚至不能兴奋的情况。
病生名词解释和大题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患病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因素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etiological factor:指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条件condition: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条件不是疾病发生的必须因素,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6.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的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7.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
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8.脱水Dehydration: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超过体重的2%),并出现一系列机能和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
9.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为主要特征。
10.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为主要特征。
11.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成比例丢失,或脱水经机体调节,血清Na+浓度和渗透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12.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由于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水过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二、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脑死亡(brain death)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名词解释病生
名词解释病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4.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脑死亡: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③瞳孔扩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咽喉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5.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6.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7.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8.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9.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由心房组织释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房内压。
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10.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
11.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12.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13.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4.缺氧:因组织供养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15.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内脱氧血红蛋白量平均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5g%),皮肤粘膜呈青紫色,这种现象称为紫绀(发绀)16.乏氧性缺氧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液型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循环型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7.发热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C时,称为发热。
18.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19.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20.热限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
C,通常达不到42。
C,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21.APP感染、烧伤、创伤、大手术等应激原诱发的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APP)。
22.HSP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23.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损伤。
24.心身疾病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的一类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25.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6.受体上调: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27.受体下调: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28.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9.自由基指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各种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30.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3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32.凋亡蛋白酶是一组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33.休克休克是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以致机体细胞和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病理过程。
34.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以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35.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
36.MODS在严重创伤、烧伤、感染、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时或在其复苏后,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损害,称为MODS。
37.败血症(sepsis):指病原微生物从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反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
38.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指创伤、休克和感染等因素作用于机体时,体内释放抗炎介质过量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的内源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39.心力衰竭:在机体有足够循环血量的情况下,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到已不能满足日常代谢的需要,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静脉淤血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即为心力衰竭。
40.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肌舒缩功能降低或心室充盈受限所致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
41.肝功能不全:当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细胞,使其分泌、代谢、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出现黄疸、出血、继发感染、肝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42.肝性脑病:继发于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
43.呼吸功能不全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机体在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PaO2低于60mmHg,或伴有PaCO2高于50mmHg,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呼吸衰竭。
44.限制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指的是因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而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45.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不足。
46.功能性分流部分肺泡因严重通气不足,但血流量未相应减少,Va/Q比值下降,造成流经该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中,称为功能性分流。
47.死腔样通气指的是有通气的肺泡血流相对的减少,以至于这些肺泡内的气体,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48.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在多种原发病过程中,因急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49.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出现肝性昏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50.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等化学结构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真正神经递质极为相似的一类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51.急性肾衰竭:是指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52.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不可逆破坏,使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越来越少,以致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称为慢性肾衰竭。
53.意识障碍临床上意识障碍通常是指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产生意识清晰度和意识内容的异常变化。
简答题重点1、水肿的发生机制:(1)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生成增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zhu)留1)肾小管滤过率下降2)肾血流重分布3)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ANP分泌↓)4)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ADS分泌↑,ADH分泌↑)2、低钾血症对机体影响:(1)对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兴奋性↓,肌肉松弛无力或迟缓性麻痹,横纹肌溶解(2)对心脏:心率失常,心肌细胞兴奋性↑,心肌传导性↓,普肯野细胞兴奋性↑,心肌收缩性↑(3)对肾脏:功能变化---尿浓缩功能障碍,NH3生成↑,HCO3-重吸收↑,引起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形态结构变化---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或扩张(4)对消化系统:胃肠蠕动↓,恶心呕吐厌食,严重可腹胀甚至麻痹性肠梗阻(5)对糖代谢: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引起轻度血糖↑(6)代谢性碱中毒3、高钾血症对机体影响:(1)对肌肉组织:(代酸:反常性碱性尿)1)急性高钾血症:轻度时可有受阻感觉异常、疼、肌肉轻度震颤等症状,严重时四肢软弱无力,腱反射消失甚至弛缓性麻痹等症状。
2)慢性高钾血症:神经肌肉的功能变化远不如急性明显(2)对心脏:血钾浓度轻度↑时,心肌兴奋性↑,血钾浓度迅速显著↑↑时,心肌兴奋性↓甚至消失,心肌传导性↓,心肌自律性↓,心肌收缩性↓。
4、缺氧时细胞的代偿性反应:(1)载氧蛋白表达增多:肌红蛋白、脑红蛋白和胞红蛋白含量↑,组织、细胞对氧的摄取和储存能力↑,提高细胞的耐缺氧能力。
(2)细胞对氧利用能力增强:线粒体数目增多和表面积增大,呼吸链中的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含量增多,酶活性↑。
(3)糖酵解增强:缺氧导致ATP↓,ATP/ADP比值↓,可激活糖酵解中主要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增强糖酵解,生成ATP,补偿能量生成不足。
(4)低代谢状态:缺氧时细胞耗能过程受抑制,糖和蛋白质合成↓,离子泵功能抑制,以节约能量,并将其用于维持细胞生存基本需要的生命活动。
5、应激引起的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反应、变化及代偿?1)反应和变化:应激时该系统中枢效应主要是杏仁复合体、海马、边缘系统及大脑皮质去甲肾上腺释放↑引起的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