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等。
三、组织架构
1.成立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3.邀请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技术支持。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全文总结:
本方案从背景与目的、适用范围、组织架构、干预策略与措施、人员培训与选拔、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对干预流程、原则、宣传与普及、监测与预警、法律与伦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方案还涉及资源整合、跨区域协作、志愿者管理、科研与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内容。
2.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所需的经费;
3.落实各部门职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政策的有效执行;
4.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政策措施,提高政策效果。
二十三、社会参与与监督
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格局;
2.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4.建立跨区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库,总结经验,提高干预效果。
十五、志愿者管理
1.建立志愿者选拔和培训机制,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2.明确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伦理要求,确保志愿者在干预过程中的合规性;
3.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志愿者和受助者的权益。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心理干预应急预案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问题在学生群体中逐渐凸显。
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特制定以下心理干预应急预案措施。
一、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2. 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4. 保障校园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预防措施1. 心理教育普及: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心理危机筛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定期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筛查。
3. 心理辅导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4.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教师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三、应急干预措施1. 心理危机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危机时,立即向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
2. 紧急心理干预: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对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紧急心理干预。
3. 心理辅导:根据学生心理危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平衡。
4. 家校合作: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5. 心理评估: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制定干预方案。
6. 心理康复: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帮助其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四、干预原则1.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2. 预防为主: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
3. 专业指导:由专业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 及时沟通:与学生、家长、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预案实施1. 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心理危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3.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心理应急干预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了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2. 重大社会事件、个人极端事件等引发的心理危机;3. 其他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情况。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心理应急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心理应急干预工作办公室,负责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
3.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负责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指导和咨询。
四、心理危机干预原则1. 及时性原则:迅速发现和报告心理危机,尽快开展干预工作。
2. 预防性原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3. 协同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形成心理危机干预合力。
4. 保密性原则: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确保干预工作顺利进行。
五、心理危机干预流程1. 信息收集与报告: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信息,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2. 现场评估:对心理危机现场进行评估,确定干预措施。
3. 干预实施: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 跟踪评估:对干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5. 信息反馈:向上级部门报告干预工作情况。
六、心理危机干预措施1.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心理素质。
2. 心理咨询服务:为心理危机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3. 心理治疗:对严重心理危机者进行心理治疗。
4. 社会支持:动员社会力量,为心理危机者提供社会支持。
5. 事件回顾与心理重建:引导心理危机者回顾事件,重建心理防线。
七、应急响应1. 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2. 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 迅速组织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开展现场干预工作。
卫生部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全文)
卫生部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全文)*导读: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卫生部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hzh {display: none; }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 理解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就像生活中的小意外,总是在你最没准备的时候出现。
可能是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甚至是一句无心的话,都能把人推向崩溃的边缘。
大家都有过那种感觉,心里像是藏了个小炸弹,一不小心就“嘭”地炸了。
这时候,我们就得学会怎么应对了。
1.1 心理危机的表现危机的表现五花八门,可能有焦虑、抑郁、失眠,甚至是情绪失控。
想象一下,刚刚吃完一碗热腾腾的面,突然被一阵焦虑袭来,心里仿佛冒出了无数个问号,真是“心烦意乱”。
这些表现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让人感到身体上的不适,像头痛、心慌,甚至想要躲起来不见人。
1.2 面对危机的态度面对心理危机,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态度。
记住,遇到问题并不可怕,逃避才是大忌。
就像喝了凉水却被冰了肚子,还是要勇敢面对,及时找出解决办法。
很多时候,跟朋友聊聊、倾诉一下,就能让心情好转不少。
别把问题憋在心里,那就像让气球越充越大,最后只会“噗”的一声炸开。
2. 紧急干预技巧当危机来临,我们需要一些“小妙招”来应对。
心理干预可不只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咱们自己也可以做点事情,帮助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2.1 保持冷静首先,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就像在暴风雨中要找到一块稳固的地方,冷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况。
可以试试深呼吸,吸气时心里默念“放松”,呼气时想象把烦恼都吹走。
这个过程就像把心里的“杂草”拔掉,让自己清爽起来。
2.2 倾听与陪伴其次,倾听和陪伴也是关键。
当你发现朋友有心理危机时,别急着给出建议,先耐心听他们诉说。
说不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耳朵”来倾诉心声。
就像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柜子,满满的秘密和烦恼,倾诉就像是把柜子打开,清理出一部分,心里顿时轻松不少。
3. 寻求专业帮助当然,有些情况下,自我干预可能不够,这时候寻求专业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别害怕,心理医生可不是“妖怪”,而是帮助你走出困境的伙伴。
3.1 专业的力量心理咨询师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地震灾祸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贝y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
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掌握心理咨询中危机干预技术的关键要点
掌握心理咨询中危机干预技术的关键要点心理咨询中的危机干预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技能,旨在帮助个体应对突发的心理危机。
掌握危机干预技术的关键要点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危机干预的定义、危机干预的原则以及危机干预的具体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明确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体面临心理困扰、情绪失控或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以减轻个体的痛苦并促进其恢复的过程。
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帮助个体重新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危机干预的原则是实施危机干预的基本准则。
首先是及时性。
危机干预需要在个体遭遇危机时能够及时介入,以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
其次是个体中心性。
危机干预应该以个体为中心,关注个体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其自主性和选择权。
再次是协作性。
危机干预需要与个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应对危机的方案,并在整个干预过程中与个体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最后是综合性。
危机干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干预。
在具体的危机干预技术中,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个体在危机状态下往往情绪激动或困惑,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可以帮助个体打开心扉,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在建立沟通和信任关系时,心理咨询师需要展示出关注和尊重的态度,倾听个体的话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其次是有效的情绪调节。
危机干预中,个体往往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需要帮助他们有效地调节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情绪倾听、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等技术,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此外,危机干预还需要关注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个体在危机中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产生怀疑,心理咨询师需要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这可以通过正向的自我肯定、鼓励和支持来实现,让个体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心理危机,保护个体和公众的心理健康,本文提出一份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对心理危机的指导原则、干预流程和方法,以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二、指导原则1.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2.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
3.及时干预:在发现心理危机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干预。
4.专业指导:依托专业心理机构和专家,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三、干预流程1. 预警与识别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
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识别是否存在心理危机风险。
2. 应急响应在确认心理危机事件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心理干预团队赶赴现场。
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
3. 现场处置干预团队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通过专业沟通技巧,稳定当事人情绪,防止事态恶化。
同时,对现场其他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4. 后期跟进在现场处置结束后,对当事人进行持续的心理关怀和辅导。
定期回访,评估心理状态,确保当事人恢复正常生活。
同时,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完善应急预案。
四、干预方法1.倾听与理解: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理解其情绪和困境。
2.情绪稳定技术:运用专业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帮助当事人稳定情绪。
3.心理支持:给予当事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支持,增强其应对困境的信心。
4.认知重构:协助当事人调整不合理认知,建立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
5.行为激活:鼓励当事人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6.资源整合:帮助当事人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等资源,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7.专业转诊:当当事人需要更专业的心理治疗时,及时转诊至专业机构,确保得到全面、深入的帮助和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制度
一、总则
1.1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降低心理危机造成的损害,保障广大师生心理健康。
1.2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相关单位。
1.3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20.1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工作经验和教训。
20.2结合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发展趋势,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规划。
20.3深入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改革,不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0.4积极探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新思路,为构建和谐心理健康环境贡献力量。
二十一、信息化建设
21.1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信息化建设,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7.4联合社会力量,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
十八、心理健康教育
18.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提高师生心理健康素养。
18.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主题活动,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18.3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
18.4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增强教育实效。
14.1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监督机制,对干预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14.2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14.3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14.4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投诉举报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十五、持续改进与优化
15.1根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十三、隐私保护与伦理关怀
13.1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当事人隐私。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为及时疏导、有效干预校园心理危机,避免或减少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的发生,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校范围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当事人生命危险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预防为先,教育普及;预警及时,重点突出;干预到位,专业科学;支持系统,家校结合。
三、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工作体系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个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分工负责,才能取得实效。
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如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一)校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组):组长:校长副组长: 副校长工会主席成员: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保卫处、心理咨询室各部门负责人。
工作职责:把师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融入学校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体系中,全面指导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施,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研究、规划和制定心理危机事件处置方案,对师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指导师生心理危机预防,根据领导小组有关指示,参与师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以及对各级部和班级实行指导等。
(二)班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组):组长:班主任成员:班级心理委员主要职责: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主要职责是在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提供朋辈心理辅导服务,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
四、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
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
当发现有学生出现任何心理危机、心理异常或突发事件时,任何人都应立即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立即报告政教处;政教处应立即报告校长。
学校应急心理干预方案
学校应急心理干预方案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困扰。
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下面将从应急心理干预的定义、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急心理干预的定义应急心理干预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机时,通过专业的心理援助措施,帮助受创伤的个体尽快从心理创伤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这种干预的目的是减轻受创伤者的心理痛苦,预防或减少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
二、应急心理干预的目的应急心理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及时干预,帮助受创伤者克服心理困境,减轻心理痛苦,促进心理康复。
同时,可以预防或减少心理创伤对受影响个体的长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受创伤者的心理健康。
三、应急心理干预的内容1.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能力。
2. 对受创伤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需求和问题,为后续的干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治疗等,根据受创伤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
4. 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包括校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热线等,为受创伤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5. 监测和评估心理干预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确保心理干预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应急心理干预的原则1. 及时性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展开心理干预工作,防止心理创伤进一步扩大。
2. 个性化原则:根据受创伤者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效果。
3. 保密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干预工作时,要严格保守受创伤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确保其信息安全。
4. 连续性原则:对受创伤者进行持续跟踪和心理干预,保持持续性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五、应急心理干预的方法1. 心理疏导:通过开导和劝解的方式,帮助受创伤者释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辅导室危机干预制度
心理辅导室危机干预制度XXX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制度旨在推动和完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和谐校园。
该制度旨在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在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中所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该制度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
旨在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中,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发布时间:2019-01-06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从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说起心理危机分为两大类,一是危机事件引起的群体性集体性心理危机,二是因个人特殊状况导致的突发性、紧急性的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本文主要指后者。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急、适度、灵活是十分重要的三大注意事项。
而在适度的原则中,尤其要注意“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三个原则,如此,方能真正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机遇。
危机干预,从危机说起——德兰修女说:“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每一个心理危机个案的背后,都是对生命的绝望,对生活的无望,对人生的绝唱!中国是仅次于冰岛的自杀率高发国家。
据调查,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
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每年有28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万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的人并不是绝对性的,自杀意念随时都有可能改变。
他认为如果试图自杀者与辅导员有良好的工作关系,那么自杀者的自杀意念增强时,辅导员的介入将发挥更大的效用。
自杀者的入院干预可视对方的情况而定,如果自杀者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又或其配偶或亲友刚死亡、又或感到非常无望无助等等,这种情况下,安排入院对自杀者会有帮助。
学者Fawcett认为较难与人相处及建立关系的个体自杀危机较高,他认为自杀企图是由于人际互动关系中出现矛盾而直接产生,而这种矛盾情况涉及当事人在心理上的一种特有的关联。
亲人及重要他人是重要的心理资源,对自杀者的求生意愿是极具影响性的。
心理危机(个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以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理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理预案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严重心理问题,从而维护学校的生活、研究秩序,建立和谐校园。
本文旨在制定具体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对象一)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负总责,政教处主要领导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生命第一的原则。
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3.全程监护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具体包括: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3危机干预六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3危机干预六原则欢迎光临心灵家源,我是林轩,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我们已经出两期了,对于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也清晰了,接下来第三期将会与大家说说干预的情况了,既然知道心理危机会影响我们生活,当然就需要干预或者调整。
危机干预,又被称为危机介入、危机调节或危机管理。
帕瑞德认为,危机干预就是在混乱不安的时期,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影响社会运作的历程,以减缓具有破坏性的压力事件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并协助受到危机直接影响的人们,激活其潜在的心理能力及社会资源(通常是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人物),以便适当地应对压力事件所造成的结果。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认为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困境和遭遇挫折的人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以便使其战胜危机,适应生活。
著名心理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段鑫星等认为危机干预是随时对处于困境、遭受挫折或将要发生自杀等危险的人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恢复心理平衡,达到危机前行为状态的短期治疗过程。
通过上述几位心理学专家对危机干预概念的概括,我们知道,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给予关怀、支持,并使用一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予以援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安全渡过危机。
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方面主要有针对性原则,支持性原则、行动性原则、正常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一般来说,陷入心理危机的人常认为自己不能面对困难或处理问题,他们经常把痛苦埋在心底,情绪低落。
危机干预者必须及时地引导他们接受帮助。
一旦这些人能够合作,正视自己的痛苦,或在危机干预者的启发下,使自己的痛苦体验得到宣泄,便具备了一个摆脱危机的良好开端。
(二)支持性原则处在危机状态的个体比平时更需要支持。
其不仅需要危机干预者的支持,而且需要努力地寻求更多的来自家庭、单位和社区的支持。
危机干预通常应进行五到六次,必须让当事人感觉到不管何时,只要他需要,他都会获得必要的支持。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XXX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该预案主要针对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的情况,旨在及时控制和消除这些问题,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和原则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面对某些情况时,无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出现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紧急处理,旨在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学生恢复心理平衡,并使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当出现紧急心理危机事件时,学校领导、年段长、班主任、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及学校有关人员共同参与,配合学校指挥,联动配合,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及时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包括因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导致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的学生、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者,以及与严重自伤或他伤事件(或人)有密切关联者。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包括生命第一的原则、亲属参与的原则、全程监护的原则和分工协作的原则。
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校长、德育分管领导、各年级段长、班主任、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及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该小组逐步建立监控网络,班主任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年级学生会对相关同学心理状态信息进行掌握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心理咨询室,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如遇到突发事件,任何人都可直接上报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给学校领导。
三、心理危机干预分类措施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干预措施包括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情况信息,反馈到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
心理老师应提出书面报告及相关建议。
如鉴别出学生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疾病,应该派专人负责监护并立即通知学生家长,与家长协商并签署相关文字性材料,转介上级医院或咨询机构。
根据文件要求,学校应当在其能力范围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
原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
(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
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
(五)干预时限。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4周以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六)制定工作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订工作时间表。
四、组建队伍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
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加入。
至少由2人组成,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
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
(二)救灾地点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
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
在开始工作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短期紧急培训。
五、出发前准备
(一)了解灾区基本情况,包括灾难类型、伤亡人数、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二)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搬运、创伤止血等。
(三)明确即将开展干预的地点,准备好交通地图。
(四)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五)制定初步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实施计划。
(六)对没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七)准备宣传手册及简易评估工具,熟悉主要干预技术。
(八)做好团队食宿的计划和准备,包括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配备等。
(九)尽量保留全部发生的财务票据。
六、现场工作流程
(一)接到任务后按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当地救灾指挥部指挥,熟悉灾情,确定工作目标人群和场所。
(二)制订干预方案。
(三)分小组到需要干预的场所开展干预活动。
(四)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
(五)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六)对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治疗及随访。
(七)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采取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等措施,教会他们简单的沟通技巧、自身心理保健方法等。
(八)及时总结当天工作。
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九)将干预结果及时向当地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十)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接受一次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