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理解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与变化

(3)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基本观点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方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这一原理是本框题论述的核心,同时还是正确理解第六、七课所讲问题的理论前提。

2.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内容十分丰富。但这里是作为识记来处理的。因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应让他们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进行讲解,就是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2.问题中心教学法

3.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训练相结合

【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倡导创新思想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什么叫物质?什么叫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提出课题)

讲授新课,启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请阅读教材P36,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事迹。

江苏省张家港市是1962年从邻近两个县各划去一部分组建而成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当时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3000多万元,被称为“苏南的西伯利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这个原来在苏州市所有县城中倒数第一的小镇,一跃成为全苏州的排头兵和

全国的明星乡镇。党的十四大后,他们发扬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

199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52.5亿元,三年翻了两番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多元(折合2146美元),为江苏各县(市)之首,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从1992年第四位,跃为第二位。

张家港市委、市政府认真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出发,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并按照“城市现代化、港口国际化”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家港市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1995年被建设部列为“城市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建设试点市,1996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典型。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观点:社会生活即有它的物质方面又有它的精神方面,人们既需要物质生活,又需要精神生活,高尚的精神生活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基本概念

由学生回答两个基本概念,教师稍作解释,不必展开。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一个国家的国土大小,地貌状况,资源分布,海域及其资源,等等。二是“人口因素”,它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如,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员的职业构成,人口的分布,等等。三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社会意识包括的内容更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只是需要说明一个问题: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阶级性,如政治法律思想、艺术观点、道德、哲学、许多社会科学。另一类社会意识则没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某些社会科学。本课所说的价值观;属于前一类社会意识。明白了这个观点,就能比较清晰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能力训练:

1.社会现象丰富多采,从哲学上可归为两大类是

A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B 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是指:

A.自然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力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3.下列不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

B 社会的精神生活方面

C 邓小平理论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材料]2001年24期《半月谈》“半月评论”栏目刊载题为:“潮流涌过市场——入世与社会变革”的文章,文章说,加入世贸组织,“洋货的长驱直入,洋节的西风东进,悄悄地改变着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文化。麦当劳、肯德基、情人节、圣诞节,等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广而推之,社会大众在多样的物质需求被唤醒、被满足的同时,也被这种新颖的消费文化和另类的生活方式所感染、所浸润。”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是①洋货②洋节③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④物质需求⑤消费文化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⑤

5.上述材料中属于社会意识的是①麦当劳、肯德基②情人节、圣诞节③另类的生活方式④洋节的西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基本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为教学重点,以教师讲授为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

请同学们读教材P37第二段回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是怎样决定了分别与它们相适应的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的?

能力训练:

6.“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决定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为特征,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这何话主要说明

A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也是受社会生活的制约的,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使用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马克思)这句话表明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句话表明,不同的人评价同一件事物的标准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即他的社会意识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就是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学生读书后完成下列选择题:

能力训练:

7.党的十六大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一纲领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