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板块的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板块的运动”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这部分知识是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动等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后续学习世界地理中的地形、气候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大陆漂移假说,引发学生对地壳运动的思考,然后重点阐述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六大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方式以及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板块运动这一较为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实例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知道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3)理解板块的运动方式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板块运动的机制。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板块的运动。

(2)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掌握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
3.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地貌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

三、教学难点
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地貌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
1.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板块运动吗?板块运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讲解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
介绍板块运动的概念:地球地壳是由多个大块(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可以相对移动,形成了板块运动。

讲解板块运动的特点:板块运动是地壳内部的大运动,板块之间发生相互挤压、碰撞、滑动,导致地壳发生变形和地震。

3.讨论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15分钟)
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并解释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拆离运动、推挤运动、滑移运动。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运动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表现形式。

4.实例分析:构造边界(15分钟)
介绍构造边界的概念和分类:构造边界是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地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边界挤压、边界拉张、边界滑移。

通过示例,解释不同类型的构造边界对地球上地貌的影响,如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

5.小结与复习(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简单的复习。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共5篇)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共5篇)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共5篇)第一篇:《板块的运动》说课稿《板块的运动》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板块的运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板块的运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板块的运动”是“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六大板块与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板块运动的规律。

板块运动说课

板块运动说课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过有关海陆变迁的知识,对 本节知识有初步认识,但还不具备对具体的 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顺利完成本节内容还 有一定难度。
三、教法选用
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讲解法和直观演 示,采用数字星球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流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 播放汶川地震录像,观看并思考: 1. 汶川地震的原因? 2. 地震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吗?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王立彬) 中 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 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 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 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设计思想】 地震灾害对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不可 能在真实场景中演习逃生方法,多媒体课 件为学习逃生演习创设了情境,使生命教 育也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渗透。此环节用 游戏形式进行逃生问题的教学,希望能够 让学生学有所用。
学生在数字星球上找出汶川的位置并 分析原因。 教师再次出示汶川地震的原因,前后 呼应。
【设计思想】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的 四大理念之一,“学以致用”是科学研究 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习得地理素养的最 佳途径之一。
3.模拟“地震演习” 利用Flash动画模拟地震,分别模拟在“学 校”、“家庭”、“商场”、“影院”、 “户外”等场景下的逃生及避震方法,引导 学生根据不同情境选择逃生方法,并说明理 由。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a)5000万年前
• (b)3500万年前
• (c)2100万年前
• (d)1100万年前
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总结
(5)出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 界地震、火山分布图”,让学生在数字星 球上找出地震带的分布。 设问:世界地震、火山分布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加以解释, 并总结世Program)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第一篇:《板块运动》教案板块构造知识点: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各大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导入:同学们,先前咱们一起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同学们是否会有疑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科学家们为这个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研究结论是,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并提出了板块运动理论。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板块运动理论。

【板书】板块运动请同学们看图,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大致分为六个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板书】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诶,这跟咱们之前学的大洋大洲的名字有一些相似。

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回答几个问题。

1、这六大板块哪个板块基本上是海洋?太平洋板块2、澳大利亚位于哪个版块?印度洋板块3、结合地形图,说一说亚州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印度洋板块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经过以上学习,这六大板块中并不存在大洋洲板块,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不属于亚欧板块,而是属于印度洋板块,这个细节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下。

【板书】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实际上,板块是在不停地运动之中。

大家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有什么特点?提示:它们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组,它们有的做的是相对的挤压运动,有的做的是相背的张裂运动,这就是板块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方式,挤压运动和扩张运动。

什么是挤压运动呢?就好比,两个板块关系非常好,两个就越挤越紧。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什么是扩张运动呢?就好比,两个板块关系相当冷淡,谁也不理谁,分得越来越开。

两板块相撞挤压叫消亡边界;这两种运动对地表形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咱们本节课的重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PT展示的两张图,上面是全球主要地震带和山系图,下图是全球板块图,大家有什么发现?地震和山系主要分布在两个板块之间挤压的生长边界上挤压形成山脉,岛弧,海沟,举例:喜马拉雅山(海洋生物化石)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结尾:板块的这种挤压和扩张运动塑造了地表千变万化的形态,我们将这种称之为沧海桑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极为缓慢的,要经过亿万年的时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能力、分析地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2.难点:板块运动过程中,地壳的变动及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板块运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板块运动的意义。

2.讲解板块构造学说: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板块的概念及板块的运动方式。

3.分析板块运动过程: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板块的运动方向、速度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4.探讨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了解板块交界处地壳的活跃性。

5.案例分析: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板块运动的理解。

8.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板块运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板块的运动方式3.板块交界处的特点4.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表现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初中板块运动教案

初中板块运动教案

初中板块运动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掌握板块的运动方式及特点。

2.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对板块运动的探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的运动方式。

2. 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板块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板块运动动画,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板块是如何运动的吗?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板块的运动方式及特点。

2. 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出示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案例,如地震、火山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板块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情感教育,强调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板块运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吗?二、课堂讲解1. 讲解板块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地震、火山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2. 分析板块运动对资源分布的影响,如石油、天然气等。

三、实践活动1. 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地图,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情感教育,强调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幅板块运动示意图,标注板块的运动方向及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短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地理素养的提升。

《板块运动与地震》说课稿

《板块运动与地震》说课稿

《板块运动与地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地球的板块运动是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而地震作为板块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机制,同时也能增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板块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方向等。

然后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了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如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等。

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简单的文字和直观的图表,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这一较为复杂的地理现象。

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板块运动和地震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和引导。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板块的名称、分布和运动方向。

- 理解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能够解释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原因。

- 学会阅读简单的地震分布图,提高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 引导学生分析地震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

- 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4.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 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板块运动的机制和动力来源。

-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震的分布规律。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地理知识储备相对较少。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等抽象概念还比较陌生。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2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2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使用地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2、在地图上记住世界著名山脉和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位置。

3、使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4、对学生实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教学重点: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教学难点:使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

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假说,反对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因为条件有限,当时魏格纳和所有人都解答不了这个问题。

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

是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一个新的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就来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运动学说”。

板书课题:板块运动。

(在引入过程中①渗透给学生一种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对待科学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识。

②理解板块学说是由大陆漂移说发展来的。

)二、六大板块名称和位置课本37页图2、19六大板块分布图.。

1、指导学生读图,观察世界划分为-------大板块,记住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记忆的方法。

3、结合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出中国的位置,观察中国主要位于--------板块,东部与----------板块交界,西南与---------板块交界。

4、观察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大洋洲位于--------板块。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5、练习:《同步学习》45页“水平提升”的第1、2小题(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等)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1、再观察图2、19六大板块分布图(1)结合图例,观察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的什么地方?板块的内部又怎么样?(2)你能指出地球上地震最集中的两大地震带吗?明确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说课稿:第四章 板块的运动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说课稿:第四章 板块的运动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这一节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山地的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

据此,我对教材进行一些处理:将课本上逻辑关系不强的三个标题分别改成更有逻辑关联的“海陆变迁的实质和原因”、“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其中“火山与地震”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实际应用。

在结构上,该教材是承接上一节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世界地形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我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制定了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发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究精神。

(3)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及方法。

(4)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知道海陆变迁形成的原因,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了解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海陆变迁的原因(次之),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最难)。

四、学生情况必须认识到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储备上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另外在知识深度的把握上,也会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作为地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表层现象及其演变规律,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板块概念并掌握地球板块的分类;–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和地震、火山等现象的产生;–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地球板块的分类与运动特点;–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球板块的运动机制及相关地震和火山现象的发生原因;–地球板块的分类和局部地质构造。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沙盘、地图、地理标本;–课件、PPT。

2.素材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本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入引入、知识讲解和实践探究。

1. 导入引入(10分钟)首先,在黑板上帖上“板块运动”的概念,并让学生回忆一下地理学过程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地震、火山等,通过提问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板块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40分钟)•地球板块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地球板块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板块的分类;–解释板块的运动特点和相关地震、火山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多媒体素材展示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介绍相关的地质构造和地理标本,如山脉、地震波等。

3. 实践探究(50分钟)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本节课设置了实践探究环节。

•沙盘模拟板块运动:–准备沙盘,用于模拟板块运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沙盘上模拟板块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记录板块运动的变化,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板块构造理论、板块运动原理等知识点。
-强调板块运动与地质现象的关系,提升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认识。
2.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总结归纳。
-理解地壳运动是板块运动的表现形式,能够解释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质现象。
-了解岩浆活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如火山、岩浆侵入等。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板块运动及地质现象。
-能够使用GIS软件查看、分析板块运动的相关数据。
-能够运用GIS软件绘制板块运动示意图,分析地质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表达、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地理学科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自转、公转等,为本章节板块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板块运动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质过程,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板块边界类型、地质现象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与板块运动相关的习题,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设计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板块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板块运动的过程,并能理解板块运动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板块运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 理解板块运动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板块运动对地壳演化的影响。

2. 掌握板块运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形状是否一直保持不变。

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地壳是如何形成的。

2. 学习(25分钟)(1)板块运动的概念和原理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地壳板块相对而言相对运动的现象,它是地壳演化的重要动力。

通过展示板块运动的示意图,讲解板块运动的原理和机制,包括构造板块的组成、板块边界的类型和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等。

(2)板块运动的类型和过程介绍板块运动的类型,包括造山运动、裂谷运动和横走运动。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案例,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和影响,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形等。

3. 操练(20分钟)(1)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板块运动对地壳演化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板块拼图游戏:将教室地面标记为地球表面,利用拼图的方式模拟板块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的过程。

4. 归纳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板块运动是什么?为什么叫做板块运动?(2)板块运动对地壳演化有什么影响?(3)列举一个你所了解的板块运动的例子。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以下作业:1. 通过多媒体或书籍查找更多有关板块运动的资料。

2. 思考并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对板块运动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操练环节,加深学生对板块运动的理解。

通过板块拼图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优质说课稿

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优质说课稿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板块的运动》。

我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总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的第二课时“板块的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对地球六大板块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形成各种地貌。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大洲和大洋”。

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但初一学生根据他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然需要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来降低难度。

三、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准确的在地图中指出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2)利用地图说明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和不同的运动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3)在地图上指出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四、说学习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的难易程度,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重点: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能用板块相对运动来解释地表形态。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我将采用我校“五环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将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演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

在活动中逐步突破学习重难点,落实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遵循第三师课改理念,结合我校开创的“学(自学)—展(展示)—议(议论)—导(引导)—练(训练)”的“五环教学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由浅入深的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第一个环节导入。

(用时3分钟)我利用“是真是假”导入新课,提出探究话题,却不做肯定和否定的回答,让学生用一节课的学习来探索。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教案】板块运动【前言】板块运动是一种常见的体育运动,通过组织参与者在固定大小和形状的区域内进行协同运动,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的目的。

本教案将介绍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则和教学步骤,帮助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板块运动活动。

【一、概述】1.1 简介板块运动是一种集体性、竞技性和协作性兼备的体育运动,以多人参与的方式进行。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团队协作和移动之间的配合,达到运动健身和培养团队精神的目标。

参与者在规定的场地内进行活动,按照规则来获取得分,并最终决出胜负。

1.2 游戏元素板块运动的游戏元素包括场地、板块、球等。

通常,场地是由方形或圆形的限定区域组成,板块是参与者用来移动、防守和攻击的道具,通常由塑料或橡胶制成,球是在板块运动中被运动员用来传递、投掷和得分的器械。

【二、规则】2.1 竞赛规则板块运动的竞赛规则基本分为攻守两个阶段。

参与者可以利用板块进行传递、接球、投射等动作,以获得得分,同时也要防守对方的攻势。

比赛通常以时间限制,最终根据得分来决定胜负。

2.2 安全规范在进行板块运动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参与者应该遵守以下规范: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护肘、护膝等;在进行激烈的动作时,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遵守游戏规则,避免使用不当的动作。

【三、教学步骤】3.1 游戏介绍首先,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来展示板块运动的实际场景和比赛情况,让学生对这项运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2 基本动作训练接下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板块运动的基本动作。

可以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板块传递、接球、投射等基本动作的训练。

在训练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

3.3 增加难度当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增加训练的难度。

可以增加比赛规则的限制,增加对手的数量,或者增加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协作和竞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运动》一节的创新支点
板块构造学说是人类迄今为止在大地构造方面最盛行的理论,它是在1912年大陆漂移学说和1962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于1968年由英国学者麦肯齐和法国学者勒皮琼等提出的又一全球构造理论。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再到板块构造学说,是人类关于大地构造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进步的一个缩影,这一段历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上海版高中地理上册《板块运动》一节,以‚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为题设计专栏,为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能力提供了许多创新支点。

创新支点之一:有根据的猜想
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

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张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说明魏格纳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地图上产生大陆漂移的灵感的,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同学们能不能产生同样的灵感呢?高中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能够很好地吻合在一起,由此猜测出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曾经是连成一体的。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还原了科学家最初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创新支点之二: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吻合也有可能只是偶然的巧合,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当然不能仅仅根据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就得出正式的结论,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寻找证据,以证明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魏格纳的话,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寻求大陆漂移的证据呢?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从各种角度来思考统一问题,与此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严谨态度。

创新支点之三: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科学前进的历史就是不断修正前人谬误的历史,真正的科学家必须具备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只有勇于质疑前人,才有可能去伪存真、发展真理。

当学生习惯于沿着正向的思维方式去寻求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的时候,教师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你能不能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最大的缺陷在哪里呢?‛学生很可能对这样的问题感到震惊,已经有这么多的证据来支持大陆漂移说了,那它怎么可能会有缺陷呢?教师可以做一些讲解,诸如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等等,最关键的是向学生指出,我们平时都习惯于顺应和接受既有事实,而缺乏质疑和改造的精神,现在就让我们来质疑一下大名鼎鼎的大陆漂移学说吧。

在这里,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找到大陆漂移说的问题所在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开始从逆向的角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一种理论,来进行批判性的思维,这是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的萌芽。

创新支点之四:继承——批判——发展
科学的发展需要修正前人的谬误,但并非完全抛弃前人的一切成果,而是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去芜取精,在批判的同时继承原有理论成果的精华,在新的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这就是继承——批判——发展的科学三部曲。

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研究一下,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再到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发展历程中,新的理论是如何继承、批判和发展前人理论的,将这一过程的发展脉络认真梳理一下,然后大胆预测,板块构造学说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

通过
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由小及大,切实感受科学发展、理论创新的脚步,体会到科学活动的真谛就在于继承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