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运动》一节的创新支点
板块构造学说是人类迄今为止在大地构造方面最盛行的理论,它是在1912年大陆漂移学说和1962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于1968年由英国学者麦肯齐和法国学者勒皮琼等提出的又一全球构造理论。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再到板块构造学说,是人类关于大地构造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进步的一个缩影,这一段历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上海版高中地理上册《板块运动》一节,以‚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为题设计专栏,为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能力提供了许多创新支点。
创新支点之一:有根据的猜想
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张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说明魏格纳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地图上产生大陆漂移的灵感的,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同学们能不能产生同样的灵感呢?高中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能够很好地吻合在一起,由此猜测出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曾经是连成一体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还原了科学家最初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创新支点之二: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吻合也有可能只是偶然的巧合,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当然不能仅仅根据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就得出正式的结论,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寻找证据,以证明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魏格纳的话,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寻求大陆漂移的证据呢?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从各种角度来思考统一问题,与此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严谨态度。
创新支点之三: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科学前进的历史就是不断修正前人谬误的历史,真正的科学家必须具备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只有勇于质疑前人,才有可能去伪存真、发展真理。当学生习惯于沿着正向的思维方式去寻求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的时候,教师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你能不能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最大的缺陷在哪里呢?‛学生很可能对这样的问题感到震惊,已经有这么多的证据来支持大陆漂移说了,那它怎么可能会有缺陷呢?教师可以做一些讲解,诸如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等等,最关键的是向学生指出,我们平时都习惯于顺应和接受既有事实,而缺乏质疑和改造的精神,现在就让我们来质疑一下大名鼎鼎的大陆漂移学说吧。在这里,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找到大陆漂移说的问题所在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开始从逆向的角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一种理论,来进行批判性的思维,这是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的萌芽。
创新支点之四:继承——批判——发展
科学的发展需要修正前人的谬误,但并非完全抛弃前人的一切成果,而是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去芜取精,在批判的同时继承原有理论成果的精华,在新的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这就是继承——批判——发展的科学三部曲。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研究一下,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再到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发展历程中,新的理论是如何继承、批判和发展前人理论的,将这一过程的发展脉络认真梳理一下,然后大胆预测,板块构造学说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通过
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由小及大,切实感受科学发展、理论创新的脚步,体会到科学活动的真谛就在于继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