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实用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鉴赏 ⼈教版必修4中的《苏轼词两⾸》,分别选⼊了苏轼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预习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鉴赏 《念奴娇》⽤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这⾸词的豪壮情调⾸先表现在对⾚壁景物的描写上。
⼀开篇就显⽰了词⼈的⼴阔视野:“⼤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凡⽓象,⽽且将⾃古以来这⾥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周郎,是词⼈⼼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只是先埋伏⼀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写到这⾥,⼼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如画,⼀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不住内⼼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逼⼈”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将“周郎”和“⾚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表明了词⼈对他的景仰;到下⽚再着⼒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以美⼥衬英雄,⼜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转⼊正题:“⽻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从容闲雅,⼀⾝儒装,说说笑笑,⼀把⽕就把敌⽅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敬啊!词⼈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样为⾃⼰的国家建⽴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见⼤,托物⾔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
《定风波》以道中遇⾬这寻常⼩事,隐喻仕途风⾬,并进⽽借⾬后“也⽆风⾬也⽆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志、以⼩见⼤。
苏轼词两首解析
苏轼词解析苏轼词两首解析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全面版
• 《定风波》融合了:
• 《赤壁怀古》的豪杰风流
• 《后赤壁赋》的名士风流
•
《赤壁赋》的智者风流
• “是真名士自风流”“风流”的苏东坡给我们留 下了千古风流的诗、词、文。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苏轼词两首
• 从这首词中,可
以看出词人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 从这首词中,可 以看出词人是一 个吟啸徐行、拄 着拐杖、穿着草 鞋、顶风冒雨、 不畏艰难、镇定 从容、旷达乐观 形象
请你从以小见大的角度来赏析“一蓑 烟雨任平生”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表 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 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 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 风雨雨而不畏坎坷淡泊超然的情怀。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 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 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
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 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 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 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
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 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解题:
念奴娇,词牌 名,又名“百字令” 相传是因唐代时期 著名的歌女念奴而 得名。赤壁怀古, 是咏怀的内容。
了解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为 “乌台诗案” 被捕下狱。 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 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 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 绝。最后,宋神宗才不杀 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 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1082年,苏轼47岁,在 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 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俞文豹《吹剑录》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 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我词 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 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 坡为之绝倒。
苏 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 号文忠,北宋眉州眉山人。文 学家,书画家,北宋时期著名 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 生才气纵横,诗、词、文、 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 《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 府》。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 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 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1、面对浩浩长江,苏轼在本词当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在本词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古诗词经常使用倒装手法为整首诗词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在本词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苏轼在本词中勾画的则是: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5、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修辞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在本次众: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6、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苏轼在本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苏轼在本词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诗是: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8、本词中表明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既切含词题,又为下片缅怀周瑜预付一笔的句子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9、本词中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彩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滚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苏轼在本词中首先点题借景抒情,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讲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本词中总结上片,引出下片,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做好铺垫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2、人生有时是需要选择遗忘的。
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代词中有许多句表达时光流逝儿壮志难受的感叹,如苏轼在本词中: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高一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篇目: 苏轼词两首时间: 月日教学目标:1.背诵苏轼的这两首词。
2.体会诗词的意境。
3.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检验“樽义“人.生活浪漫放荡1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2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⑤不识庐山真面目,。
⑥最是橙黄橘绿时。
⑥一年好景君须记,二、能力提升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2.D 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故国神游..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芷阳间行..C.人生如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 一蓑烟雨任平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3.A 解析:A项都当“旧”讲。
B项分别是动词,说;动词,取道。
C项分别是动词,好像;动词,及,比得上。
D项分别是副词,任凭;名词,任务,责任。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C. 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4.A 解析:B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 若属皆且为所虏.B.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3 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三、课外拓展4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5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苏轼的海南(节选)海南的真正幸运始于苏轼以一代宗师开南荒文化教育之风。
中原苏轼作为一个高贵的文化大师,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
海南当时是未化的,不遗余力地在边鄙荒郊敷扬文教应该是苏轼对海南这块落后土地文化被一道琼州海峡割断,最突出贡献。
《苏轼词两首》写作特色
《苏轼词两首》写作特色1、《念奴娇》:⑴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猛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如何说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确实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明显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第一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宽敞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专门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那个地点显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因此词人开始查找英雄们的遗迹,同时果真找到了,这确实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最景仰的英雄,但那个地点只是先埋伏一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毫无疑问,词人写到那个地点,一定会兴奋专门,会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然后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如此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差不多确信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到下片再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亮了。
一开始就提到“小乔初嫁了”,这一笔看起来显得突兀,却有词人的深意在: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专门轻;二是以美女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中意;更为重要的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因此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接着又以“雄姿英发”来描画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差不多上铺垫,下面两句才是要紧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苏轼词两首》
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 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 浑壮美的图画; ‚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 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
三、展想象,塑形象
表现了周瑜怎样的形象特点?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刻画周瑜这一形象的?
下阕: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表现周
哲学思想: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 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 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 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 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 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 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 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 对儒、释(佛)、道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 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以儒学体系为根 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 础。
关于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画像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 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 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 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 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 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 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非常有名, 不仅用《念奴娇》“本意”以外的内容写词,而 且气势雄放,为“曲子所缚不住者”。 《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 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比喻却十分确切, 把“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都说得非常清 楚。
沁园春苏轼
沁园春苏轼沁园春苏轼沁园春苏轼词两首一:沁园春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
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囗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沁园春苏轼词两首二: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⑴练──生丝煮熟的白绢,比喻月光的皎洁。
⑵耿耿──微光。
⑶ 摛(chī)──铺开,舒展。
⑷劳生──辛苦的人生。
⑸区区──自称的谦词。
⑹鲜──少。
⑺凭──靠着、扶着。
⑻长安──此指京城汴梁。
⑼二陆──晋朝陆云、陆机兄弟,俱有文才,此处喻指苏轼、苏辙。
⑽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意思是:任用我就干,不用我就藏。
时,时机、机缘。
行藏,入世行道或出世隐居。
⑾优游──优闲自得。
⑿斗──斗酒。
⒀尊──同“樽”,酒具。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词作在中国文人的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作的原文及翻译:第一首词作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元天盛开百花,春风吹到慈悲寺。
人间万物俱烟土,夜雨声里敲寒石。
庐岳云深日已高,望渡临湘心劳倚。
鹤声遥寄冯唐宅,长桥转入岳阳市。
此曲出自肺腑中,难道君正苦离丧?月照春奈别有目,万里归人不是香。
檀板声声泪两行,玉练生华不雪霜。
欲来都道无船渡,江上长桥暗凄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横吹一声不识曲,弦断有谁听寒弦?这首词曲从内心深处而来,难道你正在经受离别和丧失的痛苦吗?明月照在春天,干什么会有别样的意味?万里归人却没有芳香。
第二首词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两首词作展示了苏轼宏伟的想象力和深情的意境。
他通过以古代历史和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苏轼词两首》译文
《苏轼词两首》译文
1、《念奴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2、《定风波》: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
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
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
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
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
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苏轼词两首-实用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感知初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 因而我们要爱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涉及哪 些内容,“怀古”旳目旳是什么?
抒怀 借古
古迹
赤壁 (景-壮丽) 仰慕英雄
(古战场)
古人
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渴望建功立业
年岁已老, 壮志未酬
讨论
❖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旳代表作,说说其“豪 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渲染磅礴 宏伟旳气势
夸张 、对偶 比喻、 拟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 情,发出深沉旳感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 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旳过渡作用。
张飞
张飞
关羽 刘备
曹操 孙权
周瑜
词人在诸多
英雄人物中歌颂 旳是谁?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旳 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 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种风流倜 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旳儒 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 小乔已经有十年。
结 一样豁达。
返回
课 堂
小 结
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不 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旳 心态去看待,胜不骄,败 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么才干完毕自己旳人 格涵养。
高中语文苏轼诗词两首《念奴桥赤壁怀古》《定风波》
评
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
价
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
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
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
贰
念奴娇
前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 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 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 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 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第叁部分 ● 定风波
壹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 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词《定
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 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 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 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