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书籍(2)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书籍(2)旅游管理专业论文篇1浅析旅游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一、旅游地产项目在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投资决策阶段第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够审慎、科学、完善,关于市场与价格的预测资料缺乏针对性,定位不够合理,不够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二,项目的成本估算不够精确,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投资估算方法。
我们目前也经常采用目标估算法,但在估算过程中没有对项目流程、定额、价格及费用标准进行具体分析,容易导致成本估算不精确。
(二)项目施工阶段第一,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质量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因为该项业务项目一般都进行外包给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对咨询公司的监督、管理以及审核,形成成本控制管理的漏洞。
第二,材料、品牌合作商数据库未建立或不够完善,样本太少,容易造成入库单位之间结成价格同盟。
同时,入库单位水平参差不齐,一旦中标,会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第三,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不够精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第四,签证变更的审核不够及时。
(三)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第一,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取得较好的工程结算收益,会使用各种手段提高结算价格加大成本控制难度;有些施工单位没有编制完善的施工图,项目竣工结算材料也不齐全,有时甚至出现未竣工而提前使用的情况,从而产生责任不明的工程,这些都不利于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
第二,项目完成后没有建立相应的历史成本数据,工程事后评价缺乏系统的总结。
二、旅游地产项目如何实施成本控制与管理(一)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管理――项目经理负责制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作为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模式,项目基本经济指标围绕先进、效益、可行、可控等方面加以落实,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经济效益;以责、权、利科学平衡的原则有效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为项目的科学运作和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采取相对集权的决策模式,精简组织结构,对各组织层级的职责进行重新界定;总部重新授权,比如项目定位的决策权、对土地的判断和获取的决策权,以前在项目部,现在归到公司总部;项目管理过程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管理模式转变,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大的问题由总部决定,细节问题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机构设置以总经理为中心,经营管理机构下设经营部、财务部、工程部等职能部门。
旅游管理系统的主要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系统的主要参考文献旅游管理系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它整合了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
在构建旅游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参考文献的选取对于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旅游管理系统的主要参考文献,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WTO)该书由世界旅游组织编写,详细介绍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应用和维护等方面。
该书内容涵盖旅游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
该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案例和技术指导,对于构建高效、可靠的旅游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王燕)该书是国内较早介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专著之一,通过系统性地介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实施方法和应用领域等相关内容,为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书包含丰富的案例和实例,方便读者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3.《大数据时代下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创新》(李庆安等)该书凝聚了国内外众多领域专家的智慧,围绕大数据时代下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创新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该书介绍了旅游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手段,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4.《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范显)该书围绕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展开,对旅游管理系统在这一领域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书介绍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概念、评价指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旅游管理系统在服务质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
该书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方法,为旅游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涵盖了旅游业的各个领域和主要问题,包括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和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
这些文献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技术指导,为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020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2020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关键词】出境;旅游管理;体制改革1.旅游管理作用分析2.出境旅游管理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3.我国出境旅游管理的体制问题分析首先,管理机制完善。
现阶段,我国出境旅游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出境旅游产业缺乏有力管理和监督,各旅游协会、旅行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并未发挥应有作用。
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必须参与出境旅游产业的规划管理,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构建健全管理机制,引入民间旅游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建议职能,方可促进出境旅游产业发展。
其次,出境旅游管理和政府要求不协调。
现阶段,对于我国出境旅游的行政政策,一味注重出境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旅游的社会效益,或在国外不注重生态效益、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人形象。
同时,过度重视国外旅游,吸引游客走出国门,走出国门固然值得鼓励,但国内旅游也应重视。
对于长远科学、合理的国内旅游利益不顾。
同时,对于各旅游协会、旅行社和各行业,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没有明确管理机制,政府和出境旅游管理脱节,旅游业自成一家,缺乏统一规划、统筹、约束和沟通,破坏了出境旅游资源,政府管理职责缺失,必定会严重影响出境旅游也发展。
第三,出境旅游管理缺乏先进理念。
针对某些旅游社而言,只注重出境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出境旅游管理,缺乏合理规划、统筹,缺乏先进境外旅游管理经验,服务意识不高,尚未形成出境旅游管理体系。
4.我国出境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5.结束语【参考文献】[1]蔡家成.试论我国出境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J].旅游学刊,2000,03:13-18.[3]周琳.中国旅游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4.一、生态旅游管理现状(一)管理决策不权威(二)未科学规划当前,各旅游区更重视开发销售旅游产品的工作,而不重视环保问题,这种重效益轻环保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
再加上对旅游资源开发时规划不科学,结果造成开发不当或过度开发的问题,不利于规范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
【完整版】最新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
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隋映辉.城市创新: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及其构建[J].山东经济,2004(9):85-88.孟祥林.双核城市群背景下京津冀临港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J].中国城市化,2013(1):55-60.陈延斌,程玉.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24.李宏,胡智慧.国外技术转移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12(5):1-32.任锦鸾,吕永波,郭晓林.提高我国创新政策水平的综合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1-4.刘岩.美国科技创新体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D].锦州:渤海大学,2013.马敏象,屈娥,李金玲.美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运作经验及借鉴[J].云南科技管理,2012(2):46-50.王经亚,陈松.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09(8):203-206.司徒唯尔,席与亨.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转移机制比较研究的启示[J]. 管理纵横,2010(13):12-13.武学超.美国联邦政府提升大学技术转移能力政策的价值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88-95.王俊,任真.韩国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4):32-38.孙占芳.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发展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1):87-88.Zhang Bo,Tao Qiuyan.Research of SME s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l from multiple perspcetives[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2(1):124-136..金廷芳.2011.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97-98.梁鹏,李江.2013.基于Shapley值法的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8):191-194.施晟,卫龙宝.2012农超对接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J].中国农村观察(4):14-28.孙世民,张吉国,王继永.2008.基于Shapley值法和理想点原理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分配研究[J].运筹与管理,17(6):87-91.谭涛,朱毅华.2004.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5):24-27.赵晓飞,李崇光.2008.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型与策略研究[J].软科学,20(5):90-94.张润红,罗荣桂.2008.基于Shapley值法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150-153.张维迎.2004.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书店.ILARIA G,PIERPAOLO P. 2004.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89:131-139.[1] 孟维华,诸大建,周新宏.资源消费弹性系数与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14-118.[2] 张晓波.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6):14-16.[3] 胡宏兵.中国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1999―2007年[J].山东经济,2007(6):74-78.[4] 吴舜泽,陈斌,#from 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来自 end#逯元堂,等.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3):112-117.[5] 王用红,杨文杰.中国环保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经济管理,2008(Z2):157-16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1] 吴清一.陈梅君.现代物流概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 吴清一.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3] 陆庄.毛华扬.erp原理与应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 赵涛.物流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 胡思继.综合运输工程学[m]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06[6] 方仲民.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郑彬.物流客户服务学习指导与练习[l]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赵一萍.物流客户服务[l]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9] 李雅芬.物流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m中国经济出版.2007[10] 华中生.物流服务运作管理[j]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冯耕中.物流信息系统[j]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宋伯慧.现代物流必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3] 杨长春.第三方物流[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7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三)[1]. Wang YanXin, Yang Kuihe.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XML-based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Integrat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2006, 3(3):109-113[2]. Liu Wei, Lin Can, Meng Xiaofeng.Web Database Query Interface Annotation Based on User Collaboration[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2006,11(6):1403-1406.[3]. Cai Liang, Yang XiaoHu, Dong JinXiang.Building a highly available and intrusion tolerant database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 (DSP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4(3):287-293.[4]. 潇湘工作室. Access200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5]. 何旭洪. Visual Basic 数据库开发实例导航[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6]. 求是科技. Delphi7程序设计与开发技术大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7]. 徐岩. 浅谈ODBC技术[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55(3):4-6[9]. 张春林,马成勇,刘均.delphi 7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刘瑞新,万朝阳,董淑娟.delphi 程序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宋坤,李严,王国辉.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夏邦贵郭胜.delphi 数据库开发入门与范例解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在我国各级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下,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城市旅游综合接待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旅游日益成为我国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逐渐显现,旅游产业逐渐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外事接待为主的"部门产业"向真正意义上的"大产业"演变,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不断发生变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旅游管理新模式,我们在这里整理了一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供你参考借鉴。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魏心宇。
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2]王青。
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3]谷静。
经济全球化3.0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4]陈伟。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5]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
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
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
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
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
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
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
"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旅游实习报告的参考文献
旅游实习报告的参考文献[1] 张晓,杨芳,李娜.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J].旅游研究,2017,31(2):85-88.该文献详细介绍了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过程和体会,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等方面,对旅游实习报告的撰写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 刘冬,王丽.旅游专业实习报告撰写指导[J].旅游教育,2015(4):78-80.该文献针对旅游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包括实习报告的结构、内容、注意事项等,对实习报告的撰写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 赵明,魏丽.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分析与启示[J].当代旅游,2018(5):105-107.该文献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的分析,总结了实习报告的撰写特点和存在问题,为提高实习报告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 陈思,王勇.旅游专业实习报告范例及点评[J].旅游研究,2016,30(1):92-95.该文献提供了旅游专业实习报告的范例及点评,涵盖了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等方面,对实习报告的撰写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5] 胡杰,谢丽娟.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撰写探讨[J].高校旅游研究,2019,10(1):67-70.该文献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要求,分析了实习报告的组成部分和撰写要点,为实习报告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持。
[6] 刘婷婷,张强.旅游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07-208.该文献从实习报告的撰写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实习报告的撰写原则和评价标准,对实习报告的撰写和修改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7] 王丹,刘畅.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心得体会[J].旅游研究,2018,32(3):114-117.该文献分享了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的心得体会,包括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思考,对实习报告的撰写和实习经验的积累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8] 杨静,刘巍.旅游专业实习报告撰写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85-186.该文献针对旅游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提出了具体的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对提高实习报告质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旅游管理文献
旅游管理文献一、引言旅游业是一个充满活力且不断增长的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管理的任务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旅游体验,旅游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应用新的管理理论和技术。
本文将对旅游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旅游管理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二、旅游市场分析1.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根据文献中的研究成果,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可以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依靠专家意见和经验来进行预测,而定量方法则采用统计和经济模型来预测旅游需求。
其中,时间序列模型和回归模型是最常用的定量方法。
2.旅游市场细分旅游市场细分是指将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需求和特征的市场细节,以便为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文献,旅游市场细分可以按照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者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三、旅游产品与服务管理1.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旅游目的地的特点、旅游者的需求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旅游产品开发主要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测试和推广几个阶段。
2.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是提高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
文献中提到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包括服务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投诉处理和员工培训等方面。
三、旅游目的地管理1.旅游目的地规划与设计旅游目的地规划与设计是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在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旅游目的地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包括市场分析、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2.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是吸引旅游者和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手段。
文献中提到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方法包括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市场推广和口碑营销等方面。
四、旅游管理技术与创新1.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旅游者与旅游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文献综述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我国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研究背景我国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成为某些地方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整体旅游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诱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外出旅游根本性的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景区已有2万余家,新的景区不断涌现,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科学的景区营销是关键。
景区营销是指景区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经过规划、执行、监控来实现和管理景区整个创造游客满意和价值过程。
看似简单的营销工作,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营销,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更有经营管理人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学习、不跟踪、不运用最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技术和营销手段等主观原因。
因此,分析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景区成功营销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意义一个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资源发现-开发启动-快速增长-平稳发展-衰落或者复苏这样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景区营销将发挥不同作用。
在景区开发启动期之后要制定景区的营销计划。
这时,强大的对外营销力度会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增加潜在游客对景区的了解,有效起到宣传促销、吸引游客前来的作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景区走过了辉煌时期,开始走下坡路。
这时,及时有效的调整营销方式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客源市场对景区的认知度,人为的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使景区的经济复苏,出现新的增长。
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旅游景区要想在旅游市场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将自己的突出特色告知广大消费者, 并通过各种有效的营销手段牢牢抓住消费者, 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在旅游景区的发展中, 营销人员是景区和旅游者关系的纽带。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篇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韩科峰,肖谋琅.住房市场需求弹性分析.商业经济,2006(03),35-36.[2]包宗华.住房与房地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25.[3]李永胜.人口预测中的模型选择与参数认定.财经科学,2004(02),68-72.[4]刘友平.住房市场过滤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3.[5]孙连成.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108.[6]邓宏乾,陈峰.中国住宅市场结构与房价的关系.开放时代,2007(04),62-71.[7]邓卫,宋扬.住宅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8]龚莹.人口结构因素对美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人口学刊,2010(02),23-27.[9]蒋达强.上海城镇住房消费需求实证性分析.软科学,2001(06),37-41.[10]Andrews, D.,Sanchez A. C.,& Johansson, A. Housing markets and struc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OECD,2011.[11]Carliner, G. Income elasticity of housing demand.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3,55(4),528-532.[12]Engelhardt, G.V.,Poterba, J. M. House prices and demographic change:Canadian evidence. Regi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1, 21(4),539-546.篇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陈丽荣.不同类型旅游者体验质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师范大学,2007.[2]黄向.旅游体验心理结构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戢芳,周庭锐.商业服务场景中的背景音乐与消费行为.经营与管理,2013(4),102-105.[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84,34-51[6]陈作松,季浏.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学报,2006,38 (4),562-575.[7]袭金红.服务场景中的“其他顾客”.商场现代化,2009(34),27-28.[8]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9]兰龙耀.邮轮旅游体验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3),77-78.[10]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杜,2002, 320-378.[11]李晓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与动态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 (5),609-611.[12]李祗辉,白讳,马琪,等.体验经济视角下服务场景对顾客满意影响的实证.科技管理研究,2014,34 (6),197-200.[13]金立印.服务接触中的员工沟通行为与顾客响应一一情绪感染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 (18),28-35.[14]倏静,张丽华.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过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41-43.[15]王志文.购物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以海南岛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11, 23 (21) , 10-12.1.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3.关于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4.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5.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6.大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0167.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全)8.学位论文参考文献9.历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0.2016年旅游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专业文献综述
婺源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研究文献综述专业:旅游管理班级:08级1班作者:胡小华指导老师:张春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呈繁荣之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开发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基于旅游学术界卷帙浩繁的相关文献 ,对近几年有关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开发的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和评述。
笔者于2011年7月21 日以“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共查得相关文献36篇。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模式、影响教育功能开发的因素、对教育功能开发水平的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模式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文化旅游资源是是旅游资源的质,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旅游资源的共性,又具有不同的个性,在教育功能上,更多的是体现其个性的东西。
对于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现状,重庆师范大学的李孝坤曾指出,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主要依托两种模式,一是文化观光型模式,二是文化体验型模式。
首先提及的是文化观光型模式。
李孝坤在研究文章中提出,依托文化观光型模式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是教育功能开发的初级阶段,属于低层次。
由于这种模式当中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单一,结构单一,内容单一,游客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参与性欠缺,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文化体验型模式。
“依托文化体验型模式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是教育功能开发的高级阶段,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依托于这种模式,更加强调游客的参与度,游客由被动的接受转变到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也在无声中得到更大的发挥,颇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意思[1]。
”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最重要的依托是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的开发。
徐学书教授根据研究得出结论:“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衷来看,教育功能并不在旅游的职责范围之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的却是道德体系的崩裂,旅游的教育功能才慢慢被提上议事日程,放置在旅游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当中。
【2024版】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篇: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1.孙文昌,郭伟编著.现代旅游学(第2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2.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刘住著.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5.查尔斯·R·格德纳, J·R·布伦特·里奇著李天元,徐虹, 黄晶译.旅游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尹德涛等著.旅游社会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9.克里斯·库珀等主译张俐俐, 蔡利平旅游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1.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著.程尽能等译.旅游学通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12.王健民著.旅行社产品经营智慧.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3.宋子千著.旅行社经济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14.孙宗虎,肖书民编著.旅行社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5.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16.(美)马文·塞特龙, 佛瑞德·德米科, 欧文·戴维斯著.张凌云, 李天元译.饭店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7.(加)罗伯特·C.刘易斯, 理查德·E.钱伯斯著.徐虹主译.饭店业营销领导:原理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8.(加)刘易斯等著.谢彦君等译.饭店业营销案例(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9.戴斌等著.饭店品牌建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20.巫宁编著.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经典案例.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1.(美)约翰·沃德,乔·佩帕德著.吴晓波,耿帅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肖江南.旅游信息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23.陈志辉,陈小春.旅游信息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4.贾鸿雁.旅游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5.黄娟琴.“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国土资源遥感,2004,(3)26.波林·谢尔登著,武彬译.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旅游学刊,1995,4.27.保继刚等著.旅游景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28.李俊清,石金莲编著.生态旅游资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9.张超著.旅游目的地产品差异化理论与实践.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30.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1.马耀峰,李天顺, 刘新平著.旅游者行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32.黄翔著.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3.李志刚.旅游市场监管与品质保障.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4.(英)约翰·斯沃布鲁克(John Swarbrooke)著.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5.A.J.维尔著.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郭英之编著.旅游市场营销.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7.薛群慧编著.旅游心理学理论·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8.潘建民著.旅游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理论和方法创新及其对中国旅游城市应用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39.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旅游研究·2005》编委会编.中国旅游研究.2006.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40..刘筱秋著.实践与思考:中国旅游业散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1.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主编.中国旅游投资报告2007.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2.张文著.旅游影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汇编.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地方篇.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4.何光炜著.朝阳产业走向辉煌: 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45.柳振万著.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大连:大连出版社,200746.沈祖祥著.旅游策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7.刘纯编著.旅游者行为与旅游业组织行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8.杨路明,巫宁等编著.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9.崔凤军.旅游宣传促销绩效评估方法与案例.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50.杨富斌,王天星, 韩玉灵主编.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51.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主编.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2.钟韵,彭华.旅游研究中的系统思维方法:概念与应用.旅游学刊.2001,(3):48-5353.N.Leiper.The Framework of T 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9,6(4):390-407cation for Tourism;The Challenge of a Multi-Disciplinaty Curriculu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Sciences.2002,(1):1-955.Lisli S.Mitchell.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in Ritchie and Goeldner(eds), Travel and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a handbook for managers and researchers.John Wiley &Sons, 1987:856.杨新军,窦文章.旅游功能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人文地理.1998,(2):33-3757.Robert Christie Mill, Alastair M.Morrison.The Tourism System:an introductory text.2nd ed.Prentice-Hall, Inc.1992:10-1358.World T ourism Organization Business Council.Public:Private Sector Cooperation: Enhanci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Madrid :WTOBC,200159.Mueller,Hansruedi.Long:Haultourism2005.Delphi.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1998,4(2)60.Crouch,Geoffery I.The Market For Space Tourism: Early Indications.Journal of TravelResearch, 2001, 40(2)61.Franklin, Adrain.Tourism: An Introduc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362.Lockwood,Andrew,AndS.Medlik.T 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 the 21st Centry.Oxford, Uk: Butter worth: Heinemann, 200163.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Progress And Priorities,.London:WTTC,200464.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Tourism And Air Transport.Madrid:WTO,200165.Alister.Athieson, Geoffrey.Wall, Tourism: How effective management makes the difference, David Gregson Associates,199766.Gooroochurn N,Sugiyarto petitiveness indicators in the travel and tourismindustry.Tourism Economics,2005,11(1):25-4667.Julie Jackson,PeterMurphy.Cluster in regional tourism an Australian cas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4):1018-103568.E.Jones, C.Haven-Tang(Eds.), Service Quality and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Tourism Management,2007,2869.Bob McKercher.Segment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2008,(6):1215-1225第二篇:旅游学概论1.旅游者:旅游者又称游客,是为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服务活动的需求者和服务对象。
旅游管理文献
旅游管理文献以下是关于旅游管理的一些经典文献:1. Buhalis, D., & Crotts, J. (2003). Global alliance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Routledge.2. Cooper, C., Fletcher, J., Fyall, A., Gilbert, D., & Wanhill, S. (2017).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earson.3. Ritchie, J. R., & Crouch, G. I. (2003).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A sustainable tourism perspective. CABI.4. Hall, C. M., & Page, S. J. (2014).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Environment, place and space. Routledge.5. Tribe, J. (2017). The economics of recreation, leisure and tourism. Routledge.6. Pizam, A. (2017). Food and beverage management. Routledge.7. Goeldner, C. R., & Ritchie, J. R. (2012).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John Wiley & Sons.8. Weaver, D. B., & Lawton, L. J. (2017). Tourism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9. Getz, D. (2012). Event studies: Theory, research and policy for planned events. Routledge.10. Hall, C. M. (2017). Tourism and resilience: Individual,organisational and destination perspectives. Routledge.这些文献涵盖了旅游管理的不同领域,包括全球联盟、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学、餐饮管理、目的地竞争力、旅游地理等等。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曾亚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贸.2012(04)[3]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4]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07)[5]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晟,张军.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7(06)[7]杨卫武,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8]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薇,钟晟,张晓燕.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9(12)[10]赵勇.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1[11]张中华,王岚,张沛.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现代城市研究.2009(05)[12]李海霞,孙厚琴.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04)[13]庄志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0(03)[15]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6]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吴志军,田逢军.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06)[19]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参考文献二:[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2]查君.旅游意象规划[J].中国园林.2004(06)[3]宋振春,陈方英.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旅游学刊.2008(12)[4]张微.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1(03)[5]方世敏,杨静.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1(04[6]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旅游学刊.1996(01)[7]付冰,周申立.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3)[8]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旅游学刊.1995(03)[9]庄志民.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旅游科学.2008(05)[10]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旅游科学.2005(06)[11]邹积艺,陈谨.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旅游科学.2005(06)[12]庄志民.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旅游学刊.2005(05)[13]黄耀丽,聂磊,李凡.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热带地理.2003(04)[14]毛端谦,张捷,包浩生.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01))[15]黎洁,李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思想战线.2001(01)[16]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04)[17]郑斌,刘家明,杨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09)[18]周玲强,冯晓虹.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参考文献三:[1]段卫国.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2]应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3]应维佳.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4]夏凤连.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5]王硕,曾克峰,刘超.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04)[6]银丁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7]王钰.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8]谭玲玲.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9]杨勇.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10]彭元.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湖南科技大学2013[11]胡哲.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12]钱忱.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13]王淑新,王学定.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01)[14]谭志喜,孙根年.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15]王兢.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南京工业大学2012[16]银丁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17]李婷婷.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18]宋奕孜.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19]张广海,贾海威.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0]倪太婷.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南京工业大学2012。
旅游参考文献
[1] 孙大为,刘人境,汪应洛. 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论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01).[2] 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1)[3] 邵琪伟.我国将积极参与区域旅游一体化[N].北京日报,2005,(03)[4] 保继刚. 喀斯特石林旅游开发空间竞争研究[J]经济地理, 1994,(03).[5] 乌兰. 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区域旅游合作.山东社会科学.2007,(5)[6] 杨亚琴.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 2003,(3)[7] 杜江.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8] 张立军.长春-吉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作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11.文.2005,(09)[9] 冠亚爱.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途径:政府主导,地域间协作[J].旅游学刊,2000,(2)[10] 李树民.旅游联合促销的困境分析及突围途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2)[11]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定《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2).[12] C ,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The tourismbussiness in norway enters the net, 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1997 (9)[13] 覃峭,文军. 浅析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合作的结构优化.[A]. 桂林旅游高科学校学报.2007.(2 )[14] 昊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15] 许哨立,席建超. 中部六省旅游区域合作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 湖北社科学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2007(4)[16] 王滔,甘颖进,杨开忠.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2000,15(6)[17] 张忠孝.青海省旅游区划探讨[J].经济地理,1990,(01)[18] 席建超.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J].山地学报2007,(03)[19] 许桂灵,司徒尚纪.泛珠三角经济区政区建置沿革的空间关系演变透视[J].热带地理,2005,(06)[20] 马晓冬.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简论[N].光明日报,2005(04)[21] 蒋祖云.发展风景旅游区域协作之我见.浙江经济.1995(05)[22] 刘琦.论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思路[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23] 吴必虎.中外国际旅游城市网络旅游信息国际友好度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7(09)[24] Starik, 1994 M. Starik, Essay. The Toronto conference: Reflectionson stakeholder theory, Business and Society33 (1994)[25] 俞孔坚,吉庆萍.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下)[J].中国园林,2000,(11)[26] 袁剑.中国证券市场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 2004 ,(12)[28] 袁瑞娟. 中国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 2003(09)[29] 周玲. 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 2004(06)[30] 田成平.善谋富民之策,勤修为政之德[J].求实,2004,(6).[31] 郭英之.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1999,(04)[32] 杨振之,马治鸾,陈谨. 我国风景资源产权及其管理的法律问题[J] 旅游学刊, 2002,(08)[33] 成栋,姚贤涛.中小企业管理实务与案例[Z]. 出版日期:2006(07)[34] 邹宏霞.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战略探讨[J].经济地理,2004,(6).[35] 孙大为,刘人境,汪应洛.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论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01)[36] 福建省统计局外部信息网统计分析2006年5月26日分析/tjfx/0200605240018.htm[37] 李非. 闽台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J].两岸关系, 2006.(09)[38] 郑承庆,曹仁稳. 闽[台农业合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思路[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39] 林璧属. 以旅游电子商务促进闽台旅游业的发展[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2,(03)[40] 李非, 闽台经济发展比较与分工合作[J].亚太经济, 2000,(10)[41] 刘纬华,郑向敏.. 从“闽台旅游区” 的构建看福建客源市场的拓展[J]襄樊学院学报, 2001,(02)[42] 李爽. 浅谈闽台民间信仰文化与旅游开发[J].亚太经济, 2003.(04)[43] 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44] 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1)[45] 邵琪伟.我国将积极参与区域旅游一体化[N].北京日报,2005-08-30[46] Steven Selin and Kim Beaso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in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Vol. 18.,1991[47] Kari Aanonsen ,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Thetourism bussiness in norway enters the net, 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1997 9[48] 涂人猛.区域旅游理论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4,(5)[49] 魏建庭. 太原旅游区域合作问题的研究.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报.2004.(06)[50] 王红茹. "本土化"战略化解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难题[J].中国经济快讯刊,2002(27).[51] 潘芬萍. 区域旅游合作与湖南旅游业的战略选择.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0] 殷柏慧,吴必虎.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兼论环渤海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选择[J].旅游学刊,2004,[61] 徐钰.区域旅游合作应注重五大原则[ J].中国旅游报, 2004-09-15.[62] 陈广汉.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新态势——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与协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63] Bill Bramwell,Angela Sharman,Coo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policymaking,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Vol. 26. No2,pp392-415,2001。
旅游管理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学》刘淑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旅游管理与营销》郝云峰,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
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毛佩芳,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年
4. 《旅游企业管理》林曙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5.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王健,中国旅游出版社,2019年
6.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杨静,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年
7.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朱慧娟,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年
8. 《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吴亚雄,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年
9. 《旅游公共管理》王峰,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
10. 《旅游景区管理》吴雪娇,中国旅游出版社,2019年。
- 1 -。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以下是搜集整理的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3(33)[2]程岚,段渊古,殷晓彤,孟宇轩.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3)[3]邵春艳.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8)[4]刘峘,江权,孙广懿.度假型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4(05)[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6]黎启国,郑伯红.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14(04)[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斌,刘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4(01)[8]涂海丽,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4(04)[9]邓祖涛,毛焱,梁滨.居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新店镇的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10]许子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力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12]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13]许振晓,张捷,Geoffrey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14]李淼焱,张静.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15]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08)[16]马强,段渊古,王敏.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17]陈亚颦,徐丽娇.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感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8]邱慧,周强,赵宁曦,程菻.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地方感差异分析--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例[J].人文地理.2012(06)[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0]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21]李德万,杨乐,华建民,马传亮,廖云平.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9)[22]张俊玲,任昭.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23]涂海丽,黄国华.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4]梁登,李明路,夏柏如,李海学,高永坡.矿业遗迹分类体系的建立[J].现代矿业.2013(12)参考文献二:[1]贾婉文.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2]吴钘.武汉市黄陂区居民与旅游者地方感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3]吴莉萍,周尚意.城市化对乡村社区地方感的影响分析--以北京三个乡村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9(02)[4]何原荣,李丰生,朱晓媚,吴安湘.中国矿山公园建设及其生态学意义之思考[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02)[5]徐春燕,李茜.国外矿业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工业技术经济.2009(03)[6]魏震铭.辽宁阜新海州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理论界.2008(06)[7]楼嘉军.休闲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8]韩国纯.怀北石灰石矿露天采场复垦探讨[J].化工环保.1989(02)[9]欧阳纯烈,陈洪德,朱创业,沈松平.矿山公园实例、特征及建设意义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2008(01)[10]唐文跃.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11)[11]李芬.城市内湖旅游者地方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12]付文燕.森林公园游客地方感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13]郭玮.遗产类景区游客特征及价格容忍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14]于会霞.新兴旅游目的地成长驱动因素及其成长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15]宫丽娜.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层旅游动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16]程丽静.旅游强省建设的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17]林菲菲.意愿调查法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18]王同文,田明中.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02)[19]黄向,保继刚,WallGeoffrey.场所依赖(place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6(09)参考文献三:[1]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曾亚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贸.2012(04)[3]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4]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07)[5]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晟,张军.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7(06)[7]杨卫武,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8]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薇,钟晟,张晓燕.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9(12)[10]赵勇.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1[11]张中华,王岚,张沛.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现代城市研究.2009(05)[12]李海霞,孙厚琴.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04)[13]庄志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0(03)[15]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6]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吴志军,田逢军.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06)[19]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
《旅游学概论》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1.陈愉秉.旅游产品散论[J].旅游学刊,20072.陈祝平.服务市场营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戴凡(译).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J].旅游学刊,1994,9(4)4.傅殷才.经济学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5.高国兴,高尚卿.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6. 甘枝茂.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7. 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外国旅游法规选编(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09. 黄福才.旅游学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10.和金生.企业战略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1.焦承华.旅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李振新.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13.李力编、章蓓蓓.旅游与酒店业市场营销[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李天元.旅游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16.李光坚.旅游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李志仁.旅游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8.楼嘉军,邱扶东,王晓云.旅游业结构调整与和谐发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9.罗明义.现代旅游经济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20.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21.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修订本)[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22.林正秋.中国旅游与民俗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23.马勇.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4.马勇,周霄.旅游学概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5.任朝旺.旅游产品定义辨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苏日娜.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7.司金銮.中国可持续旅游产业理论问题探讨[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28.田道勇.关于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29.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0.王大悟,魏小安.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1.王德刚.旅游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32.王德刚.旅游学概论[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33.王洪滨.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34.王健.旅游法原理与实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35.王淑良,张天来.中国旅游史[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36.王维.旅游政策与法规[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37.伍海琳.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策略[J].企业经济,200538.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39.姚晓玲编著.旅游法规与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40.杨富斌.旅游法学案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41.游旭群.旅游心理学[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2.赵黎明.市场营销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43.张俐俐,蔡利平主译.旅游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4.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J].旅游学刊,199845.张俐俐,蔡利平. 旅游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6.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47.章海荣.旅游文化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8.邹春祥.旅游学教程[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3篇
旅游管理毕业论⽂范⽂3篇⾼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地⽅⾼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指导⼯作取得的成就(⼀)旅游管理专业论⽂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素质不断提⾼以云南师范⼤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指导教师中教授1⼈,副教授4⼈,讲师6⼈。
⽽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副教授6⼈,讲师6⼈。
其中,博⼠研究⽣2⼈,硕⼠研究⽣4⼈。
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的指导。
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旅游管理专业论⽂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在进⾏毕业论⽂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
如“我国旅⾏社⼈⼒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从2002年开始⾄今,从各届学⽣的毕业论⽂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县市、某⼀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酒店某⼀类型服务项⽬的开发,抑或某⼀旅⾏社产品营销策略、⼈⼒资源现状等进⾏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指导⼯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论⽂指导⼯作从第七学期学⽣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初开始直⾄第⼋学期的5⽉中下旬,历时6个⽉的时间中,对学⽣毕业论⽂召开专门的动员⼤会,交代毕业论⽂撰写⼯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向要求学⽣报名,按照学⽣报名情况进⾏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各组开题,要求学⽣提交开题报告、论⽂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论⽂撰写及⼀、⼆、三稿的修改⼯作,同时学⽣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每⼀稿的修改意见进⾏整理记录,提交论⽂指导记录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隋映辉.城市创新: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及其构建[J].山东经济,2004(9):85-88.
孟祥林.双核城市群背景下京津冀临港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J].中国城市化,2013(1):55-60.
陈延斌,程玉.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24.
李宏,胡智慧.国外技术转移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12(5):1-32.
任锦鸾,吕永波,郭晓林.提高我国创新政策水平的综合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1-4.
刘岩.美国科技创新体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D].锦州:渤海大学,2013.
马敏象,屈娥,李金玲.美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运作经验及借鉴[J].云南科技管理,2012(2):46-50.
王经亚,陈松.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09(8):203-206.
司徒唯尔,席与亨.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转移机制比较研究的启示[J]. 管理纵横,2010(13):12-13.
武学超.美国联邦政府提升大学技术转移能力政策的价值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12(39):88-95.
王俊,任真.韩国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4):32-38.
孙占芳.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发展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1):87-88.
Zhang Bo,Tao Qiuyan.Research of SME s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l from multiple perspcetives[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2(1):124-136..
金廷芳.2011.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97-98.
梁鹏,李江.2013.基于Shapley值法的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8):191-194.
施晟,卫龙宝.2012农超对接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J].中国农村观察(4):14-28.
孙世民,张吉国,王继永.2008.基于Shapley值法和理想点原理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分配研究[J].运筹与管理,17(6):87-91.
谭涛,朱毅华.2004.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5):24-27.
赵晓飞,李崇光.2008.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型与策略研究[J].软科学,
20(5):90-94.
张润红,罗荣桂.2008.基于Shapley值法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150-153.
张维迎.2004.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书店.
ILARIA G,PIERPAOLO P. 2004.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89:131-139.
[1] 孟维华,诸大建,周新宏.资源消费弹性系数与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14-118.
[2] 张晓波.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6):14-16.
[3] 胡宏兵.中国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1999―2007年[J].山东经济,2007(6):74-78.
[4] 吴舜泽,陈斌,#from 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来自 end#逯元堂,等.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3):112-117.
[5] 王用红,杨文杰.中国环保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经济管理,
2008(Z2):157-162.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吴清一.陈梅君.现代物流概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吴清一.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陆庄.毛华扬.erp原理与应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赵涛.物流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思继.综合运输工程学[m]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06
[6] 方仲民.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郑彬.物流客户服务学习指导与练习[l]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赵一萍.物流客户服务[l]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9] 李雅芬.物流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m中国经济出版.2007
[10] 华中生.物流服务运作管理[j]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 冯耕中.物流信息系统[j]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2] 宋伯慧.现代物流必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13] 杨长春.第三方物流[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7
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三)
[1]. Wang YanXin, Yang Kuihe.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XML-based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Integrat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2006, 3(3):109-113
[2]. Liu Wei, Lin Can, Meng Xiaofeng.Web Database Query Interface Annotation Based on User Collaboration[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2006,11(6):1403-1406.
[3]. Cai Liang, Yang XiaoHu, Dong JinXiang.Building a highly available and intrusion tolerant database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 (DSP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4(3):287-293.
[4]. 潇湘工作室. Access200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5]. 何旭洪. Visual Basic 数据库开发实例导航[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 求是科技. Delphi7程序设计与开发技术大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7]. 徐岩. 浅谈ODBC技术[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55(3):4-6
[9]. 张春林,马成勇,刘均.delphi 7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刘瑞新,万朝阳,董淑娟.delphi 程序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 宋坤,李严,王国辉.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
[12]. 夏邦贵郭胜.delphi 数据库开发入门与范例解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