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已知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之比为()A.B.C.D.【解答】解: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根据两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容器内氮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故其个数之比也不会变化,仍然为是;故选:C。
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C正确;D、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可知,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2A2B,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酸性B.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C.硝酸镁样品(含有一种杂质)14.8g,溶于水,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沉淀5.5g,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MgSO4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解答】解:A、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 N2O4 B. NO2 C. N2O D. CH42.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有关2H2+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A. 2g氢气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水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4.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 2H2):(O2):(CO2):(H2O)=2:5:4:2。
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5.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2F2O3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SO2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6.我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卷及答案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C.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182.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物中有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3.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氮气分子B .反应结束后催化剂质量增加C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D .参加反应的N 2和H 2的质量比是1:34.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 2)是一种固态肥料,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X ,则X 的化学式为 A .N 2B .H 2C .CO 2D .NH 35.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不变 B .木炭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来木炭的质量小 C .酒精灯长时间不盖灯帽后,酒精质量变小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6.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
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7.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锌和硫酸铜溶液:4Zn Cu?S0+=Zn 4SO +CuB .铁在纯氧中燃烧:2Fe+2O ⇒燃烧2FeO C .通电分解水:22H 0⇒通电222H O +D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424NaSO BaCl BaSO 2NaCl +=+ 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10.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二、实验题11.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变化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D.原子种类2、纯净物M加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M的化学式可能是()A.Na2CO3 B.NaHCO3C.(NH4)2SO4D.(NH4)2CO3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2H2O2═2H2O+O2C.S+O2↑SO2 D.Fe+O24O3Fe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5、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致癌物叫苯并芘,其完全燃烧的方程式X+23O220CO2+6H2O,则苯并芘的化学式为()A.C20H12 B.C20H6C.C20H12O2D.C20H6O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7、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8、从化学方程式S+O2SO2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B.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9、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为()A.1.8g B.3.6g C.7.2g D.14.4g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B.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种纯净物都只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Al+Fe3O4Fe+ Al2O3。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 .“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肌(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 COB. N2C. O2D. H2【答案】B【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详解】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C:2-2=0, H:8-4x2=0, N:2+2x2-0=6, 0:2x4-2x2-4x1=0,所以3 个X 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故选B。
2.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 D .二氧化氮【答案】D【解析】【详解】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D。
3.已知“、了、・•・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B.分子之间有间隔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D. 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子分解为原子,故分子一定发生改变,正确;B.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C.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错误;D. 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C。
4.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A. 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只含碳、氢元素D. 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根据元素守恒,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停电时,在烛光下看书学习是常有的事,长时间在烛光下看书,你的鼻孔会聚积一些黑色物质—炭黑。
此事实说明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 A .碳元素B .氢元素C .氧元素D .铁元素2.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质量增加了 B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了 C .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后质量增加了D .氢氧化钠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了 3.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MgOB .氯化氢—HClC .氧气—OD .氧化铜—CuO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KClO 32MnO 加热KCl+O 2↑ B .2KClO 3加热2KCl+3O 2↑C .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 D .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5.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化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 .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C .守恒观:1g 红磷和1g 氧气反应,生成2g 五氧化二磷D .结构观: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故两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也不同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2524P+5O O P 点燃B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Hg+O ↑C .硫在氧气中燃烧:22S+O SO ↑点燃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343Fe+2O Fe O 点燃7.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B .原子的种类C .分子的数目D .物质总质量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镁原子( )A .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B .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C .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9.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各相关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Cu+4HNO =Cu NO +2H O (+2X ↑)。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故A 、B 、C 均正确,D 错误。
故选D 。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 A .H 2O 2=====MnO 2H 2O +O 2↑ B.C +O 2=====点燃CO 2↑ C .4P +5O 2=====点燃2P 2O 5 D .4Fe +3O 2=====点燃2Fe 2O 3解析:H 2O 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A 错误;C 燃烧的反应中反应物里有O 2,生成的CO 2后不加气体符号,B 错误;Fe 在O 2中燃烧的生成物是Fe 3O 4,不是Fe 2O 3,D 错误;只有C 正确。
故选C 。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A B C DA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D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解析:磷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选A。
4.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31∶[5×(16×2)]∶[2×(31×2+16×5)]=31∶40∶71,故A错误。
故选A。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电解水反响的微观表示图中取得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是分子的重新组合B.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C.该反响的反响类型为分解反响D.该反响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2.某物质R完全熄灭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有关该反响,有以下说法: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①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能够含有氧元素①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①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①假定4.6 g R完全熄灭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一切化学反响都是遵照质量守恒定律的B.镁在空气中熄灭,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响也遵照质量守恒定律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响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响也是遵照质量守恒定律的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动,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契合质量守恒定律的4.以下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选项是〔〕A.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熄灭,火星四射——4Fe+3O22F2O3B.硫在氧气中熄灭,收回淡蓝色火焰——S+O2SO2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外表出现白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D.红磷在空气中熄灭,发生少量的白烟——4P+5O22P2O55.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发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A. KMnO4MnO2B. K2MnO4MnO2C. KMnO4MnO2K2MnO4D. KMnO4K2MnO46.有关2H2+O2扑灭2H2O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2g氢气和1g氧气在扑灭条件下反响生成2g水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C.氢气和氧气在扑灭条件下反响生成水D.氢气加氧气扑灭等于水7.以下关于S+O2SO2的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表示硫与氧气在扑灭条件下反响生成二氧化硫B.参与反响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响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与反响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8.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实际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A. 56tB. 58.3tC. 70tD. 72.9t9.依据乙炔气体完全熄灭时的反响:2C 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2H2):(O 2):(CO2):(H2O)=2:5:4:2。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C 10H 14N 2)。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 .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C .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D .尼古丁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7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原子种类不变B .该反应的分子种类不变C .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 .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3.将6克碳放在盛有10克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的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A .3:2 B .3:4 C .3:5 D .3:8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 1 、 t 2 时各物质质量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反应可表示为乙丙甲+丁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 7:5 5.电解饱和NaCl 水溶液,不能制得的物质是 A .CO 2B .NaOHC .H 2D .Cl 26.在SO 3+H 2O═H 2SO 4反应中,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 .分子总数B .原子总数C .各元素化合价D .质子总数和中子总数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D .分解反应都生成多种物质,则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8.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防疫人员使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
亚氯酸钠(NaClO 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闻到消毒剂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B .NaClO 2是由NaCl 和O 2构成的C .NaClO 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D .NaCl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 9.从 C+O 2CO 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碳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5章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在化学方程式: aC_2H_5OH+ bO_2\dfrac\undersetmCO_2+ nH_2O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 a+ b=\ m+ nB. \ a=\ 2mC. \ a+ 2b=\ 2m+ nD. \ n=\ 2b【答案】C【解析】反应物中含有 2a个 C原子、 6a个氢原子、 (a+ 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 C原子、 2n个氢原子、 (2m+ n)个氧原子。
A、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 a+ 2b= 2m+ 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 2a= m,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 a+ 2b= 2m+ n,故选项关系式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 6a= 2n,则 3a= 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故选: C。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Mgleft( OHright) _2+2HCl=MgCl_2+2H_2OB. 用稀硫酸除铁锈: \ Fe_2O_3+3H_2SO_4=2FeSO_4+3H_2OC. 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 \ SO_2+H_2O=H_2SO_4D. 铁在氧气中燃烧: \ 3Fe+2O_2overset 点燃!=!=!=Fe_2O_3【答案】A【解析】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 Mg\left( OH\right) _2+2HCl=MgCl_2+2H_2O,故 A正确;B.用稀硫酸除铁锈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_2O_3+3H_2SO_4=Fe_2(SO_4)_3+3H_2O,故 B错误;C.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_2+H_2O=H_2CO_3,故 C错误;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Fe+2O_2\overset 点燃\!=\!=\!=Fe_3O_4,故 D错误;故选 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附答案)(100分4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K-39 Mn-55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0分〕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与所用煤的质量相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C.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氢气和氧气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响后生成水的质量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像是〔〕图5-13.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用X来生产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25A.SbO B.SbO3C.HSbO3D.HSbO4223 4.以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点燃2Fe2O3B.水通电分解:2通电2H2+O2 2HO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点燃MgO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Ca(OH)=CaCO↓+H O22325.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图5-2所示,现将6gA和8g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1图5-2A.9g B.11g C.12g D.14g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响,测得反响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5-1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表5-1物质X Y Z W 反响前质量/g103900反响后质量/g3待测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该反响的催化剂C.该反响是分解反响D.反响后Z物质的质量为g7.ClO2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
图5-3为制取ClO2反响的微观示意图。
以下有关该反响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5-3A.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NaCl+ClO2B.X是化合物,Y单质C.Z、W都是氧化物2.该反响属于分解反响8.用IO可以测定空气受污染的程度,发生化学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IO+5CO==I2+25255CO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元素钴有多种化合价。
将11.9gCoCO3在纯净氧气中加热可得到8.3g钴的氧化物,则CoCO3在纯氧中受强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A.CoCO3+O2强热CoO3+CO2B.2CoCO3+O2强热2CoO2+CO2C.4CoCO3+3O2强热2CoO3+4CO2D.4CoCO3+O2强热2Co2O3+4CO22.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
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A.H2S2O7B.H2S2O8C.H2S3O10D.H2S4O133.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1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0.05mol白色沉淀。
则a的数值为A.3.21 B.3.59 C.4.01 D.7.41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5.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165.6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36∶142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8∶4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6.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7.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的认识,错误的是()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M>NC.M可能是CaO D.N可能是HNO38.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21.2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33.3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A.52.8%B.47.2%C.36%D.64%9.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 A.20% B.40% C.50% D.80%10.取NaCl、NaOH、Na2CO3固体混合物28.6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将溶液蒸干,得无水固体33.4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A.8.4g B.10.0g C.11.7g D.13.6g1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5g B.6.7g C.15g D.20g12.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需要A的质量为()A.5.6g B.16.8g C.22.8g D.无法计算13.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乙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14.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 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100 g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 g B.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9.125%C.CaO固体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D.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15.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FeCl 2读作氯化亚铁;SO 2读作二氧化硫 B .3H 只有微观意义;C 60表示60个碳原子 C .NH 4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D .22Mg+O2MgO =点燃,可读作每48份质量的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16.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时刻的质量如表所示。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化学方程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C.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下列各项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 )A.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分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不变5.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6.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点燃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7.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8.从2H2+O2=====点燃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 g氢气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 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点燃2H2O B.4Fe+3O2=====点燃2Fe2O3C.2H2O2=====MnO22H2O+O2↑ D.S+O2=====点燃SO2↑10.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常用作火箭推进剂,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点燃3N2↑+2CO2↑+4H2O↑,参加反应的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为( )A.1∶2 B.60∶184 C.60∶92 D.80∶19811.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A.H2O B.Na2CO3C.CaO D.CaCO312.已知2A+3B===C+3D,用一定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 g C和1 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27 C.44 D.5613.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班效果能够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N-14 S-32 K-39 Cl-35.5一、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合计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A. 反响条件B. 哪些物质是反响物C.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D. 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 化学反响前后,一定发作改动:A. 分子种类B. 原子的相对质量C. 原子个数D. 原子种类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遭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发生喷气现象。
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
依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D.〝百武〞彗星能够存在生命4.依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取得的信息是:〔〕A.反响中的反响物和生成物B.各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响速率的快慢水平D.反响发作所需求的条件5.以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看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质量守恒定律提醒了化学变化中微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进程有关B.经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动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植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提醒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实际依据D.随着科技的开展,精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讨化学变化发明了条件6.煤熄灭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作反响: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A.N2 B.NO C.N2O D.N2O37.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和8 g D,假定A完全反响,那么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A. 1:1B. 1:2C. 5:1D. 1:58.A物质与B物质反响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恰完全反响,那么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B.32克C.22克D.12克9.化学反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缘由在于反响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动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动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动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动10.以下图笼统地表示某反响前后反响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区分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4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铁丝在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能燃烧,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只要不是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条件C.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4、(双选)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
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5、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3 4 64 6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0 14A.A+B→C+D B.B+C+D→A C.A→B+C+D D.C→A+B+D 7、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CaOB.CaO2C.CaCO3D.CaCl28、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3 2 9 4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5 2 未知数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B.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C.丙一定是化合物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9、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质量减小,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24 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 g 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 gC.10 g 冰受热熔化成10 g 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同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AgNO 3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NH 3C .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在化学反应aA+bB ═cC+dD 中一定有:a+b =c+d11、2019年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突破50亿立方米。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CaCO3、CaO、CO2这三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比例变化,其中CaCO3增加,CaO、CO2减少,说明CaO、CO2是反应物,CaCO3是生成物,是化合反应,故选D。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12g B.11g C.9g D.14g【答案】A【解析】【详解】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
故选A。
3.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剩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氯酸钾的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符合题意;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0,与图象不对应。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已知NaHCO 3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Δ↑。
把12克NaHCO3和Na 2CO 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4.4克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30%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6克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答案】B 【解析】 【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1681064462xy 2.2g 3.1g↑∆固体质量差1681064462===x y z 3.1gx=8.4g y=5.3g z=2.2g【详解】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2.2克,故A 不正确;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12g-8.4g100%=30%12g⨯,故B 正确;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4克,故C 不正确;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468.4g 100%+(12g 8.4g)100% 3.9g 84106⨯⨯-⨯⨯=,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g100%=32.2%12g⨯,故D 不正确。
故选B 。
【点睛】=100%⨯碳酸钠的质量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样品的质量。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3种分子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3 2【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共有甲、乙、丙3种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所以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和乙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丙的总质量,结合分子个数关系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A.H2B.Cl2C.NaOH D.Na2CO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饱和食盐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碳酸钠,故选D。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C .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D .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H O+O CO +H O 催化剂CH 2O+O 2CO 2+H 2O 。
【详解】A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B 、根据O 2、CO 2、H 2O 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正确;C 、四种物质中,只有CO 2、H 2O 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D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30:44,错误。
故选B 。
5.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Cl 2 B .H 2C .NH 3D .HCl【答案】A 【解析】 【详解】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氯气,氢气为无色的无毒气体;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无色,不可能是氯化氢。
故选A 。
6.某金属单质 X 与非金属单质Y 可发生反应:2X+Y=X 2Y 。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X 的用量/g Y 的用量/g 生成X 2Y 的质量/g 1 7.4 1.6 8.0 29.63.212.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gX完全反应,生成12.0g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0g ﹣9.6g=2.4g;故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6g:2.4g=4:1.故选A.7.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A.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C.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 正确;D.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错误;故选:C。
8.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A.14:11 B.11:14 C.11:7 D.7: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Ca (OH )2+CO 2═CaCO 3↓+H 2O ,分别设出CO 和CO 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解: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 ,CO 2的质量为y ,100=44y x y x :y=14:11。
故选A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 .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 .12 g 碳和16 g 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错误。
B .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C 变为CO 2气体,其中的H 元素变为H 2O 蒸汽逸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错误。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蒸汽。
D .C+O 2CO 2。
12 g.由方程式可知12g 碳和32 g 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氧气的质量是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
可生成22g.错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10.髙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4K 2FeO 4Δ2X+4K 2O+3O 2↑,则X 的化学式是A.Fe B.FeO C.Fe2O3D.Fe3O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1.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 B.CO2C.H2D.CO【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可以推出X化学式为CO2,故选B1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B.甲是一种化合物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13.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B.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催化剂高温2N2+3CH4。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6×100%=75%,故B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