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3.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着来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原则,环环相扣。《声音的产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原因,归纳声音产生的条件。《谁能传播声音》主要研究声音传播借助的媒介和条件。《怎样听到声音》探究耳朵的内部结构,让学生认识耳朵听到声音的生理机能。《各种各样的声音》主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制造声音来感知各种声音,并拓展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认识,从而体会到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以及声音的特点。《噪音的危害与防治》主要从声音的两面性入手,让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与防治,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教学内容遵循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设计编写。
背景分析
本单元由《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怎样听到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噪音的危害与防治》五课组成。主要研究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乐音和噪音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等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理解并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评价任务
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能运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通过观察、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用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知识点: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3、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练习题: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通过学习,我知道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流感、非典、麻疹,它们分别是流感病毒、 SARS 病毒、麻疹病毒引起的。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等才能观察到。
4、细菌一般有杆状、球状、螺旋状 3 种基本形态。
5、生活中制酸奶、生产沼气、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等都用到细菌。
6、我知道,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有腹泻、痢疾、食物中毒。
7、蘑菇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5 部分组成。
8、生活中的木耳、香菇、蘑菇、金针菇、灵芝 5 部分组成。
9、蘑菇是依靠地下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10、认识毒蘑菇的方法:一看形状,二看颜色,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11、蘑菇生活在湿润、氧气充足的环境中。
1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13、夏天,鲜肉腐烂变质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14、(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的腐烂,最终分解掉。
15、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6、病毒感染会引发传染病,所以病毒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
(不对。
病毒不都是有害的,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用来制疫苗。
)17、“细菌都是有害的”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不对,细菌也有很多有利的方面,比如发酵酸奶、促进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等。
)18、有人说“真菌对人类有益无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不对,真菌里面的食用菌大多可以食用,但也有少部分有毒。
)第二单元认识自己知识点:1、了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身体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
2、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022年教学教材《《声音的秘密》知识点B》优秀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2.转换法: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才能传播出去。
即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音的介质4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固体声音传播速度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是听不到声音的,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可以借助电磁波进行通话交流。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在声音的传播实验中,把闹钟用塑料袋装好,放到水槽。
将耳朵贴近水槽,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8、音调:声音的上下〔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质在1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9、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声音的上下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10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10000〕赫兹。
11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20210赫兹〕,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2〔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21的一种低频率波。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13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4环境噪声主要、〔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15噪声的危害1、损害听力。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7声音的产生
7.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研究,就是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在探究活动中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产生作出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中,让他们自行提出问题,进而民主地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确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出探究程序,并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自行经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桌上材料去进一步充分感知体验“物体不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实验中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获得探究的快乐。
通过探究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并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材分析:声音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断探索声音的奥秘。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制造声音、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通过这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研究,就是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中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获得探究的快乐。
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复习 青岛版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复习知识要点汇总第7课《声音的产生》1.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答;(1)增大振动或利用扩音器增大声音。
(2)采用减少或停止物体的振动来减少声音。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人说话的声音是否也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呢?请试着解释一下。
答: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
5.怎样让鼓、锣、小提琴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答:用手按住鼓面、锣面,小提琴的琴弦,可以使正在发出的声音停止。
因为这样能使正在振动的物体停止振动,从而使声音停止。
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1、谁能传播声音?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2.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3、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很快能传到我们眼睛里,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空气中大约每秒340米,过一会才能传到我们耳朵中,所以我们就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5.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为什么我们听不到铃声?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我们听不到铃声。
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1、耳朵分为外耳、内耳、外耳三部分。
内耳和外耳在头的内部。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答: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怎样保护听力?一是尽量避开噪音。
二是避免乱挖耳朵。
第二单元声现象知识点完整详细+实验总结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3.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5.声音传播的速度:(1)声速大小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的传播速度,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6.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听到回声的时间界限是0.1秒,距离界限是17米。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2)频率的定义: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3)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4)人的听觉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5)超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次声波定义: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音调。
(1)影响因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2)振幅的定义: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3)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定义: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知识点3: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倒车雷达、深海声纳、次声波检测地质灾害等。
2.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机、清洗眼镜、雾化器等。
3.大象发出的声音是( ).4.根据蝙蝠捕捉猎物时的()发明了()知识点4: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概念:①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声音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声音科学的知识点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通常是通过空气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被振动,形成一种正压力和负压力的交替,从而传播声波。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因素。
3.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主要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量由声音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音色由声音的波形决定,不同的波形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4.声音的测量声音的强度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分贝是对声音强度的对数单位。
人耳能感知的最小声音强度为0dB,而最大的可忍受声音强度为约120dB。
5.声音的感知人耳能感知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kHz,不同频率的声音会在人耳内耳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共振,从而被感知。
此外,声音的方向也能通过听觉系统来确定,耳朵接收到声音的时间和强度差异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声音的来源方向。
6.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音乐、语言交流、通讯等。
此外,声音也被用于医学诊断、工业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7.声音的技术声音技术包括录音、音频处理、声学设计等,这些技术在音乐、电影、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声音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声音科学的研究和应用。
8.声音与健康声音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保护耳朵免受噪音侵害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声音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到声音的应用和技术,都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声音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怎样听到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噪音的危害与防治》五课组成。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理解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让学生养成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用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重点与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
1。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全部课件PPT(共4课时)
公路隔声屏障减少公路 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 制: 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放鞭炮时不由自 主地会捂住耳朵
防噪声耳塞 直升机驾驶员为什么戴耳罩?
从我做起,消除噪声
轻声关门
阅览室里不 大声喧哗
楼道里放 轻脚步
还有……
讨论探索: 哪些材料可以降低或消除噪声。
活动过程
巨大的雷声、鞭炮声有可能把鼓膜震破。
活动过程
伤的使 外器用 耳具火 道挖柴 和耳棒 鼓朵、 膜,发 。可夹
能等 会尖 戳锐
活动过程
中病鼻
耳菌咽
,可部
引能有
起通炎
中过症
耳咽时
炎 。
鼓 管 进 入
鼻 咽 部 的
,
活动过程
疖时污 、处水 中理进 耳,入 炎容耳 等易朵 炎引, 症发如 。外果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什么有关?
怎样用钢尺、皮筋制造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活动记录:
用不同方法让钢尺、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我们的方法
我们的发现
拨动伸出桌面长 短不同的钢尺。
拨动橡皮筋
放松 绷紧
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也就是跟 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松紧等因素有关。)
活动过程
实验记录表
发声的物体
音叉 水 矿泉水瓶 声带
发声方法
发声时物体的状 态
共同特点
活动过程
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琴 弦 的 振 动
活动过程
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
活动过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声音的秘密》教学课件
耳炎; 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六是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动物有什么作用?
感谢你和我一起聆听耳朵 的秘密!!!
怎样听到声音
耳朵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大脑
【说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 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 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音乐欣赏
耳朵的卫生保健
保护耳朵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尽量避开噪声; 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
耳 廓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外
耳
鼓膜
道
模拟实验要求
实验仪器:纸筒、橡皮膜、牙签、细线。 实验过程: 1.用一个纸筒作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一
块薄橡皮膜当做鼓膜,在橡皮膜上绷着一根 细线,在线的中部栓一截牙签。 2. 一位同学在纸筒未蒙模的一端,向着纸筒 大声发b、p、m、f、d、t、n、l等声音。 3.其他同学观察有什么现象。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9、怎样听到声音
游戏:爱我你就夸夸我
游戏规则: 一名同学蒙住眼睛,另一名学
生夸夸他。请座位上的学生用一句 完整的话夸夸他。蒙眼睛的学生猜 猜是谁,判断声音来源及方位。
耳朵的构造
耳朵的构造
听小骨
耳 廓
外
耳
鼓膜
道
听神经 耳蜗
耳朵的构造
听小骨
听神经
声音知识点总结大全
声音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随之振动,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1.1 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包括:- 物体的振动:例如乐器的琴弦、鼓面等都是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
- 气体的振动:气体也可以振动产生声音,例如人类的声带就是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
1.2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越高;而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振幅越大的声音音量越大。
1.3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但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在水中约为1482米/秒,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它在传播中会遇到多种现象影响。
2.1 声音的传播特点声音在传播中有以下特点:- 声音是机械波: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衍射: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这是因为声波具有衍射的特性。
- 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当声音遇到边界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2.2 噪声和声音污染噪声是指对人们造成不良影响的声音,如城市里的车辆喧嚣、工厂的机器轰鸣等。
而声音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过多的噪声,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声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2.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这是因为空气的摩擦、散射等效应导致的。
因此,在远离声源的地方能够听到的声音强度会减弱。
三、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是指我们听到声音并且对其进行认知的过程,涉及到大脑的感知机制。
3.1 声音的听觉听觉是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的能力,它通过耳朵向大脑传递声音的信息。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主要起到传导声音的作用,而内耳则是产生听觉的地方。
3.2 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音高是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青岛版(六年制)(共21张PPT)
谢谢
知识回顾
• 噪音的来源
交通运输噪音 工业噪音 施工噪音 社会生活噪音
知识回顾
•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噪音危害:损害听力、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影响人的神经 系统使人急躁和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音控制: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在人耳处控制
巩固习题
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 生的。 A、瓶子 B、空气 答案:B
巩固习题
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 A、耳朵的错觉 B、锣的振动持续了一段时间 C、振动产生后,声音会持续 答案:B
巩固习题
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向一个方向流 C、水面会振动起来 答案:C
巩固习题
大海的波涛声是由海水振动而产生的是对还是错? 答案:对
知识回顾
•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高低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分贝(dB)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
量,音高的单位:赫兹(Hz)
知识回顾
• 次声波和超声波
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声波。 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巩固习题
固体的传声效果( ),气体传声效果( ) A、最快最好 B、最慢最差 答案:A、B
巩固习题
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答案:B
巩固习题
下面的声音中属于噪音的是( ) A、音乐厅中演奏交响乐 B、同学说话的声音 C、电视发出的适量的声音 D、晚睡时有人大声说话的声音 答案:D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点
而产生
的。
2.说话声是由
产生的,琴声是
由
产生的,风声是由
产生的,流水声是由
产生的。
3.各种物体,只要
就必然发出声
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
止
。
声音的产生
第第二二单单元元 声声音音的秘的密秘密
1.
、
、
都能传播声音。
2.任何声音都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
3.铃声响了,校园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
见过“安静”的提示,在这些地方,我是这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我们周围有许多噪声,如: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__ 等,这些声音让我们感到
__________。
7.在有些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附近安装了禁止鸣笛
的标志,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
就
。
5. 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
。
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赫兹。因此,当物体的震动超过一定频
率,即高于人耳听觉的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
。
7.次声波就是振动频率在
赫兹以下的一种低频率声波。
1.声音分为 _______和 _______。
2.被人称为污染环境“四大公害”的是______ 、
3.外耳由
和
组成。中耳
由
、
等构成。
是椭圆形
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
等构成。耳蜗
与
相连。
4.声波通过
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
的振动又通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全体教案(共5份)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和材料准备,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来制造声音”和“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三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调查、研究: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控制声音大小的方法。
本课通过设计活动,引领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
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具有能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固体声音传播速度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是听不到声音的,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可以借助电磁波进行通话交流。
4.在声音的传播实验中,把闹钟用塑料袋装好,放到水槽。
将耳朵贴近水槽,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5.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6.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
相连。
7.声波通过.(外
耳道)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9、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10、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11.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12.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20000赫兹),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14.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
15.(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6.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7.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重要实验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6、声音的传播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玻璃钟罩、抽气机
实验步骤: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把闹钟放在真空的玻璃钟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在水槽中;将耳朵贴在水槽上,你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现象:除了在真空玻璃钟罩内听不到声音外,其余都能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