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初探
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86712651eb91a37f1115c2b.png)
的 答 案 以 上 是 语 文 探 究 性 阅 读 教 学 的 一 同 的 , 学 生 在 讨 论 中进 行 探 究 性 问 题 的 让
般性。 Biblioteka 题 , 究 性 阅读 教学 的 实 施 也 成 为 热 点 。 探
究 教 学 注 重 探 究 的 过 程 , 生 的体 验 和 表 学
酿 已久 , 是 对 探 究性 学 习 的 自觉 认 识 始 但 干2 世 纪 后 期 。 0 E 0 代 以 来 , 国的 0 2 世¥ 9 年 中 基 础 教 育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时 期 , 这 一 时 在 期 , 了培养 适合 社会发 展 的新 型人 才 , 为 “ 自主 、 作 、 究 ” 合 探 的新 型 学 习方 式 成 为 基
课 改 论 坛
Ci dct nIo tnHrd haEuao n v i ea _ n i n a o : 矗; ! : l :
试论新课程 改革下 的初 中语文探 究性 阅读教学
徐 苏 萍 ( 江省 嵊州 市崇仁 镇广 利学 校 浙江 嵊州 31 47 ) 浙 3 2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不断推进 , 中语 文教 学也 不断 与时俱进 。 究性 阅读教 学是 当前初 中语文 阅读教 学的一 种新方式 , 初 探 不仅 可 以 培 养 学生解 决问题 的能力, 能拓展 学生的 思维 空间 , 也 对于 学生人 文 素养的 形成与发展 具有一 定的帮助 。 文对 新课 程改革下 的初 中语 本 文探 究性 阅读教 学进 行研 究 , 并提 出一 些提 高教 学有效 性的建议 ,以便 于大 家更好的 交流 。 关键 词 : 新课 程改革 初中语文 探 究性 阅读 思维 中 图分 类号 : G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5 2 1 ) 8c一0 5 —0 1 3 7 ( 0 0 () 1 3 2 6 9 2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浅见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浅见](https://img.taocdn.com/s3/m/5061b653804d2b160b4ec050.png)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浅见王木南(福建省南安市第六中学362307)创新精神探究性阅读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语文课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并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习惯教学方法却是“以文章学阅读”:一是解析范文,即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让学生记好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及范文中的重点语段的标准理解等。
二是读写结合,即进行作文指导时把范文进行解析,并让学生模仿范文作为习作指导。
这种方法是对阅读教学法本意的曲解。
我认为阅读教学不应仅仅是要学生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是建立在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探求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探究性阅读这一教学法应该大力倡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做呢?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平等的师生观、主导观。
教师信任并尊重学生,理解并支持学生,启发又鼓励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创设最佳的教育情境。
二、重视学生的文化建构与积累1.阅读教学应从重视课文阅读开始。
从文化的积累和建构的角度看,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的范文,这些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课文的题材、体裁乃至风格丰富多样,而且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对于这类文章,应鼓励学生多朗读,甚至是背诵;同时关注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积累,即文化的建构与积累,不断激发学生自觉阅读的欲望,提高阅读的兴趣。
2.依靠课外阅读进行文化的积累和建构。
学生的语文素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它需要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佳作的熏陶,经过长时期地积累、体验、感悟,不断汲取其中的文化精华完成内化而成,我们要在多读、多思、多品味中提高语文素质,这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聚焦探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聚焦探究性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e3ce8c83d049649b6658fe.png)
一 一
聚焦探 究性 阅读教 学
◎吴 燕
探 究 性 阅 读 教 学 在 调 动 学 生 参 与 性 ,激 发 学 生 主 动 性 此 ,在 阅 读 性 教 学 中 , 必 须 注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角 色 ,让 学 生 方 面 的 突 出 优 势 ,使 其 越 来 越 受 到 初 中语 文 教 师 的重 视 。 成 为课 堂 的 主 人 ,让 学 生 在 阅 读 中 主 动 参 与 、积 极 思 考 、 新 课 程 改革 也 对 此 做 出 了 相 应 的 要 求 :初 中语 文 教 师 必 须 亲 身 感 悟 , 从 而 加 深 对 阅 读 对 象 的理 解 与 体 验 , 并独 立 发 加 强 相 关 学 习 ,认 真 组 织 探 究性 阅 读 教 学 , 不 断 拓 展 学 生 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对 所 阅 读 的文 本 进 行 重 新 建 构 , 得 出 思 维 ,提 高 其 阅 读水 平 ,为 学 生 综合 素质 的 提 升服 务 。
一
具 有 个性 色 彩 的 阅 读结 论 。 ( )阅读 从 问题质 疑 开 始 二 探 究 性 阅 读 重 点 在 于 “ 究 ” 二 字 , 而 要 实 现 探 究 探
、
探 究性 阅读的内涵
所 谓 探 究 性 阅 读 , 是 指 通 过 教 师 的 引 导 , 学 生 在 阅
读 材 料 的 过 程 中 , 独 立 的个 别 探 究 与 合 作 的 相 互 探 究 相 结 的 结 果 ,就 必 须 引 导 学 生 从 问题 的 质 疑 开 始 阅 读 。 很 多 时 合 ,对 材 料 进 行 感 知 、理 解 、 升 华 、 认 同 与 感 悟 , 从 中 读 候 , 提 出 问题 往 往 比解 决 问题 更 为 可 贵 ,要 在 探 究 性 阅读 出疑 问 与 新 意 ,特 别 是 读 出 具 有 个 性 的 感 悟 与 结 论 。 探 究 教 学 中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题 与 提 出 问题 的 能 力 。 做 到 这
初中探究性阅读教案
![初中探究性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0e2dc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a.png)
教案名称:初中探究性阅读教学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教材:《语文》2. 课文:《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自主阅读(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课文。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篇课文进行深入探究。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主题、情感等。
3.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全班交流(15分钟)1.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探究成果。
2. 其他同学就发言内容进行评价、补充、提问。
3. 教师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欣赏课文。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探究成果。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文情感、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性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阅读时间不够,小组讨论过于热烈,导致时间失控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新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新教学策略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240a5a40cf84b9d528ea7a1b.png)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新教学策略初探摘要:新课程倡导探究式阅读。
要构建平台、激发兴趣,点拨与自读相结合,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思维训练与记诵积累相结合,还要布置“另类”作业。
关键词:构建平台;激发兴趣;探究研讨;纵深拓展;巩固提高;超越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探究性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它对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的体会。
一、构建探究性阅读平台,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要在认真研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探究环境。
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体验,从而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定向探究向自由探究过渡探究性阅读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
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设计。
教师要“放”,也要“导”,一方面教师让学生在自读中自己理解,主动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读懂课文,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巧妙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点拨思路技巧,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其自行确定阅读目标,正确认识课文内容,进入到自由探究阶段,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发现、获取知识,自己概括、掌握规律,教师只是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
语文式阅读教学
![语文式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e3b953aa32d7375a4178023.png)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摘要:探究性阅读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合作性等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和中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病决定了探究式阅读教学必然成为阅读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意识;尝试“阅读批评”;激活探究思维;注重探究评价;激发探究情感;开展“开放性”阅读欣赏课;拓宽探究空间等教学策略能够促进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探究式阅读教学可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式问题情境评价开放性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82-021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或拓展阅读,在对阅读材料的沉潜思索、涵濡体察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经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后对作品意义或探究课题进行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
这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以“还原阅读的本来面目”为指导理念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正在成为阅读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
这既决定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是阅读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特点主要有:①自主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探究问题或课题的提出、选择以及据此展开的阅读体验、反思、评判和意义的最终建构都立足于学生能动性的主体参与行为上,能充分体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特征。
②探究性。
探究式阅读实质上就是读者基于自己原有的阅读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的图式化框架进行个性化体验、想象性填充和创造性建构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出阅读的再创造本质。
③发展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理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具有生成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b6bbb116bd97f192279e968.png)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是教学的灵魂,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方向。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源源不动的动力来自于本身对阅读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将无意识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来,才能积极调动自身知识储备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独特的见解与阅读感悟。
相反,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即使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放在他的面前,他也没有阅读的激情与欲望。
即使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了阅读,也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一个任务。
没有学生的积极情感参与,阅读只能浮于表面,只能看到字面的意思,而无法将阅读引入深处,那么个性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山、水、风、雨、花、草等,同时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
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妙的春天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主观意愿。
二、鼓励发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倡要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教师则要以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探究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730070168884868762d671.png)
步查 阅一 些相关 性资 料 , 问题 进行分 析 , 对 找到 问题 的解决方 性 , : 这也是探究 性阅读教 学的最大的特点— —相互合作 。 而在这个
式, 最后能够 形成一种新 的认识 。包含两次含 义 : 1在探 究性 阅 () :过程 中,教师不是进行传授知识 的代 言人 ,而是 合作对话 的引导
相 关 的 概 念 或 者 问题 的 答 案 直 接 告 诉 学 生 , 是 通 过 创 造 一 种 环 没有进行思考就得 出答案 。即在提出问题之后 ,学生不会 随 口而 而 :
关键 词 : 中语文 ; 究式阅读 ; 究 初 探 探
阅 读教学 主要 就要培养 学生 的感受力 、 理解力 , 倡学生 多 提 : 角度有 创意 地进行 阅读 , 而拓展 学生 的思 维空 间 , 进 提高 阅读 的
导下 , 进行 探究性阅读 。
一
3具有合作对话性 .
‘
探 究性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本对话 的过程 。在 进行阅读 的
二 、 究 性 阅读 的特 点 探 1 有 问 题 探 究 性 . 具
一
: 联系学生 的实 际 ,教师提 问所涉及 的应该是学生 在生活 中能够 接
・
触到 的 , 能感知到的事物 , 这样 才能 引起学 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 利
还要根据教学 , 联系学生 实 师生进行共 同探 究的开端就 是问题 ,没有 问题 就没有 阅读 , : 用提问这一手段来达到对学生 的启 发 , 更 没有探 究 , 因此 , 开展探 究性 阅读教学 的关键 就是能 否提 出有 际 , : 进行备课 , 设计相关提 问。难度要 把握好 , 要做 到适 中 , 在学 要 挑 战性 的一 些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 的本质就是教 师不会 直接把 生 的接受范 围之 内 , : 不能太难 , 以防学 生失去信 心 , 也不 能太简单 ,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d95b5dec1c708a1284a44f8.png)
5 10 ) 5 8 5
、
跳 , 果子 ” 也 就是 说 , 摘 。 问题 提 出后 , 是 让 学 生随 口而 出 , 不 而 必须 经 过 思 考 后 才 能 回答 。教 师 还 应 设 计 富 有启 发性 的 问 题 ,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起 他 们 思 维 的 风 帆 , 养 他 们 分 激 扬 培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只有 这 样 的课 堂 提 问 , 能将 学 生 才 的 “ 袋 ” 起 来 , 学 生 的思 维 “ 脑 启 使 发动 起 来 ” 一 篇 课 文应 该 怎 。 么上 , 很难 有 个 固定 的 方 法 。 对 于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 师 也 许 教 要 花 费许 多 时 间 与精 力 .只有 不 断 地 摸 索 才 能 探索 出有 效 的 方 法 . 高学 生 的 知 识技 能 。 提 ( ) 问要 循 序 渐 进 。 二 提 循 序渐 进 指教 师所 提的 问题 的难 易 的合 理把握 ,学生 接受 知识程 度 的把 握 。先易 后难 符合 学 生认 知规 律 , 这样 由浅人 深 , 环 环相 扣 , 路搭 桥 , 层推 进 的 递进 方 式 , 仅能 非 常 容 易地 铺 层 不 解 决 问题 。 而且能 使学生 的思 维 向知识 纵深发 展 。教师 在教 学过 程中, 应该 给学 生 提供 自主探 究 的机 会 , 他们 置 身 于一 种探 索 把 问题 的情 境 中 , 而积极 主 动地探 索新 知识 。否 则说什 么也 是毫 从 无意 义的 。教师教 学语 文前 , 先要 培养学 生 的语文 兴趣 。
4 自办 ̄ - 。 . lr t, ]
抓 住 时 机是 一 个 无 言 的 时 间 段 , 个 阶 段 , 师 可 以在 教 这 教 学 中故 意推 迟 说话 的时 间 , 学生 以一 种神 秘 感觉 。 给 实践 表 明 , 若教 师 在学 生 作 答 后立 即肯定 或 纠 正学 生 的 回答 ,久 而久 之 , 学 生 就 会失 去 思 考 的机 会 。 们 可 以延 长6 的时 间 , 学生 以 我 秒 给 更 多的 时 间去 思 考 。要 知道 . 间是 可 以让 学 生 获得 更 多 的思 时 考 空 间 的 。 更多 的 学 生 回答 问题 并 主 动发 问。 于 学 生 回答 使 对 正确 的 问题 , 教师 要 步步 紧逼 , 穷追 不 舍 , 题 多变 , 题 多 问 , 一 一 使学 生 触类 旁 通 ; 把学 生 复杂 的答 案 简 明化 , 奥 的直 观 化 , 要 深 浮浅 的 纵深 化 , 学 生 的 回答完 善 化 。 于 回答 困难 的学 生 , 使 对 教 师不 可 直接 奉 送答 案 , 做 到 投石 激 浪 , 要 点拨 导 引 , 者分 化 瓦 或 解 分 成 若 干个 小 问题 。 路 标 , 设 让学 生 去 探讨 。 于学 生暴 露 出 对 来 的错 误 , 教师 不 能 直接 指 出错 误 , 启 发 学生 主 动 发现 错 误 , 要 或 者让 学 生 对错 误 答 案 展 开 讨 论 、 反驳 、 充 , 师 合 理 操 作 , 补 教 使 学 生 在论 中长 见识 , 论 中 辨正 误 , 动 纠正 错误 。 在 主 综 上所 述 . 们 已经 知道 了 : 文课 堂 教学 的探 究性 教 学是 我 语 语 文教 学 的生 命 , 而这生 命 能否得 以延 续 , 取决 于教 师是 否 能充 分 发 掘学 生 的兴趣 点 , 动学 生学 习的 主动性 和 积极 性 , 否做 调 能 到有 效 的设计 问题 . 并看 准 时机 来提 问 , 否 做 到与 文本 有机 结 能 合 . 升 学 生对 文 本 的感 悟 . 我们 的初 中语 文 教 学呈 现 实效 。 提 让 我们相 信 , 只要 我们 坚持 探究 性 阅读 教学 , 中语 文 教学 将 会收 初 到非常 好 的教学效 果 , 定会 让我们 的语 文教 师倍 感欣慰 。 一 读 书, 拓宽 视 野 : 是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充 分 利 用 了 多媒 体 和 校 园 三 网络 , 选 择 地 观 看 知识 含 量 高 的影 视 节 目和 光 盘 , 高 学 生 有 提 的 阅读 量 和 阅读 兴 趣 。 6展 示 才华 。 . 在 大 量 的课 外 阅 读 中 , 生 增 长 了 知 识 . 阔 了 眼 界 . 学 开 掌 握 了许 多 的 精妙 词 句 。从 而 非 常 渴 望 自己 的努 力 得 到别 人 的 肯 定 。 以笔 者 给学 生 提 供 尽 量 多 的机 会 让 他们 展 示 “ 华 ” 所 才 。 我 的做 法 是 在班 上 的 学 习 园 地 中 , 门开 辟 了 “ 书 ” 专 读 专栏 , 其 中设 有 “ 蜜 集 ” “ 识 角 ” 小 栏 目 , 动 学 生 把 课 外 阅 读 采 和 知 等 发 中学 习 到 的精 词 妙 句 、百 科 知 识 等 摘 抄 上 去 ,以互 相 交 流 学 习 。如 此 一来 . 生 的 阅 读成 绩 获 得 了肯 定 的 展 示 , 理 上 产 学 心 生 了极 大 的满 足 感 , 而 更 加 激 发 了他 们 课 外 阅读 的热 情 。 从 基 于 以 上 的实 践 , 如果 持 之 以恒 , 坚持 不 懈 ,米 ” 充 足 , “ 源 加 之 教 师 适 当指 导 , 愁 学 生 的语 文素 养 得不 到提 高 吗 ? 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置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置方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9e361e3aeaad1f346933f38.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置方法初探作者:熊科茂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41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从心理学理论中,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 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
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时,就不能单调地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不少名篇,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一、诗词类作品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方法1.抓住关键词句,设题探究。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
探究诗词,应该养成推敲的习惯,用推敲字词的方法来解读诗词。
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让学生品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诗人望着友人渐渐远去,却依依不舍,久久不肯回去,望着友人留在雪地上的一行马蹄印,诗人会想到些什么?”学生经过探究,也许会想到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也许会想到友人回家后与亲人团聚的温馨,也许会想到自己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6174a787fd5360cba1adbc5.png)
课外进行的. 让学 生 对 自己感 兴趣 的社 会 现 象 进 行 探究 。 它
的做法是 : 自主选择探究 目标。 自主选择探究内容。 ① ② ③
自主 选 择探 究 伙 伴 。
三 、 文 探 究性 学 习应 注 意 的 几个 问题 语
题 需要 研 究 , 题 如 何进 行也 需 要 研 究 , 决 课 题 本 身 的一 课 解 些 问题 更 需 要研 究 。因 而 。 究 就是 研 究 的过 程 。 探 二 、 文探 究 性 学 习模 式 语
学 采用 课 内向课 某个 方 面 , 而是 着 眼 于语 文学 科 的 整体 , 眼于 语 文 素 养 的 着 识 面 宽 的小 说 和 诗 歌 而言 的 。 习这 类 课 文 , 整体 提 高 。 因此 。 只要 与 语 文有 关 联 的 生 活 、 会 , 是 探 究 外 延 伸 、 内 外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种 探 究 性 学 习有 利 于 激 发 社 都 课 这 性 学 习 的 内容 。 2 自主性 。探究 性 学 习 强 调 的是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活 动 , . 因此 ,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 究 什 么 、 么 探 究 的 应 探 怎
1 设 情境 探 究 , 发 学 生 探 究 的 兴 趣 。情 境 教学 是 一 . 创 激 种 教学 艺 术 的 再 创造 , 能激 起 学 生 的 情 绪 . 学 生 全 身 心 它 让
模 式 不等 同于 模式 化 。课 堂 教 学 的 复 杂 性 和 灵 活 性 决 投 入到 课 堂 活 动 中去 . 轻松 愉 快 的氛 围 中 . 受 和 掌 握 知 在 接
料信息 , 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④按 照方案共同实施探
3实 践 性 。探 究 性 学 习 强 调 通 过 亲 身 实 践 体 验 获得 知 究活动 , . 整理记录探究的成果 。⑤ 汇报 、 展示探究 的过程和 师 识. 而不 是 将 结 论告 诉 学 生 。 实验 证 明 : 实践 中获 得 的 知 成 果 . 生 共 同反 思 和评 价 。 从 3“ 外 延 伸 探 究 性 ” 式 。这 种 探 究 性 学 习 完 全 是 在 .课 模 识 .学 生更 容 易 理 解 和记 忆 。实 践是 探 究 性 学 习 的基 本 要 求 . 是 培 养学 生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 力 的 基本 途径 之 一 。 也 4研 究 性 。探 究性 学 习是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自主 确 定 . 研究 专 题 进 行 探 究 的学 习活 动 。 整个 活 动 中 , 在 探究 什 么 课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e379cf1941ea76e58fa04d2.png)
探究 是一 种 过 程 ,是 探 究 者 发 挥 主 体 作 用 积 极 学 习 或创 造 的 过 程 。通 过 探 究 , 得 直 接 经 验 和体 验 , 成 科 学 精 神 和 获 养 科 学 态 度 . 握 基 本 科 学 方 法 , 高 运 用 知 识 发 现 问 题 、 析 掌 提 分
问题 、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解 所 谓 探 究 性 阅 读 。 以 阅 读 目的 为 前 提 , 信 息 论 理 论 是 以
为 指 导 , 围 绕 阅 读 目 的 准 确 、 速 、 效 把 握 文 章 的 相 关 以 快 有 信 息 为 基 本 原 则 ,在 老 师 的 指 导 下 学 生 能 够 独 立 对 阅 读 内 容 进 行 探 讨 、 究 , 断提 高 筛 选 、 知 、 理 语 言 信 息 的 能 研 不 认 处 力 。探究性 阅读能力 的培 养 , 旨在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 实 践 能 力 和 终 身 学 习 能 力 。 此 , 大 力 倡 导 探 究 性 阅读 教 学 因 要
方法。 二 、 探 究性 阅读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注意 的 问 题 在
1要 突 出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 .
指 导 的 虚无 化 ; 师 角 色 功 能 的 扩 大 化 。 有 教 师 认 为 凡 是 探 教 究 就 要 进 行 小 组 学 习 , 有 小 组 学 习 就 不 是 探 究 ; 探 究 就 没 凡 必 定进 行 讨 论 . 则 就 不 是探 究性 学 习 。其 实个 人 可探 究 、 否 小 组 可探究 、 体 可探究 ; 论是 探究 , 人阅读也是 探究 。因 集 讨 个 此 . 究 性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和 各 种 探 究 方 式 要 取 长 补 短 , 活 探 灵 运 用 。 有 的 教 师 过 于 强 调 探 究 的 自主 性 和 开 放 性 , 全 放 手 完 让 学 生 去 探 究 , 成 探 究 活 动 方 向 模 糊 、 题 不 清 、 作 无 造 主 操 序 、 率 过 低 , 去 了 教 师 指 导 的 作 用 。相 反 , 的 教 师 总 担 效 失 有 心学生未能正确把握探究 的方法 , 多地去解决 应该学生 自 过 己解 决 的 问 题 , 学 生 失 去 自己 探 索 的 机 会 , 际 上 这 是 教 使 实 师 将 自 己 的组 织 者 、 导 者 、 助 者 的 角 色 无 形 中扩 大 为 活 引 帮 动 主 体 实 践 者 。学 生 探 究 的 主 动 性 、 极 性 受 到 压 抑 , 探 究 积 使 性 学 习失 去 原 有 的 意 义 。 所 以 . 探 究 性 阅读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在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初探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b37fa6e0b1c59eef8c7b422.png)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初探作者:曾令革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探究性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堂上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类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海量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大胆尝试同类比较海量阅读“探究性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强调: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扩散思维,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开发自主性,从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课题,“探究性阅读”和“自主课堂”成了解决传统教学中“要我学”的陈旧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传统课堂语文教师都是传经布道者,学生要么是虔诚的信徒,要么就是判经离道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狭小得令人不敢想象,他们创新思维和扩散思维遭到有效地扼杀,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说学生会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只能自欺欺人了。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或许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某事感兴趣,就会很乐意的去做,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特别敏捷,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新一轮教学改革风起浪涌之际,语文教师要不落后尘,我的做法就是少教多学,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教师只在方法上多做引导,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我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正好是周末,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都要精心准备一个教学设计,周日上学交给我,然后由我圈定出优胜者,第二天优胜小组上这一课,学生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可感兴趣啦,周末查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关于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讨
![关于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922444dbe1e650e52ea9928.png)
舒 志胜
山西省潞城市 黄牛蹄 中学 0 4 7 5 0 0 摘要 :探 究性 阅读教学作为提 高初 中生阅读能力的一种 教 师的任务就是 了解和倾听学生的需要 ,师生建立起融洽的 有效途径 , 它既可以拓展 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 关 系 , 营造平等交流 、 自由讨论 的课 堂教学氛 围 , 让学生 没有 识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又有利 于学生语 文素养 的养 成和发展 。 顾 虑的发表意见 。 教师在探究性 阅读教学 中, 对整个教学活动 本文对初 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 学进行 分析探讨 。 甚 至学生 自 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进行 引导 。 另外 , 要倡导课 关键词 : 初 中语 文 探 究教学探究性 阅读教 学 内外结合 , 使语文教学 与生 活 、 社会 相结合 , 挖 掘更广 阔的探 究 空间。再次 , 要切 实把握 中学语文学科的“ 定 位” 和“ 基本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 , 既顺应 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 又符合阅 质 ” ,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实现语文 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读教学的本质特性。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 , 探究性阅读 日益成 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的相关知识 , 并受到人文 、 审美 、 心理 、 情 为语文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笔者分析 了影 响探 究性 阅 感等多方面 的教育。教师应具备 深厚 的基 础知识 和民族 文化 读教学实施的相关因素 ,并对初 中语文探究性 阅读教学提供 底蕴 以及鉴赏能力 , 关注文化和社会生活 , 以适 应探 究性 阅读 了一些建议 , 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和参考 。 内容多元化趋势 , 始终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路人 。 影响探究性阅读教学实施的相关 因素 2 、 树 立 正确 的学 生 观 1 、 教师方面 学生作为研究者 , 受到家庭 、 社会 和教育等各方 面因素的 第一 , 探究式 阅读教学理念。 教师 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 影 响, 其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和不成熟性 。研究行为的发生 、 研 教 师对探究 活动 的设计与实施 。 一部分教师在接受 、 认 可探究 究过程 的科学性 、 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等都需 要一定的条件 , 而 性 阅读 教学理念 时对探究教学 出现 了理解上 的偏差 。他们认 这种条件的满足取决于学生已有 的经验与教师 的指导 。如初 为探究 性阅读教 学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一种较好 的方 式 中生 的问题意识一般 比较薄弱, 有的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 有 去获取知识 , 没有意识到它更重要的使命 是培养学生 自主 、 合 的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教 师的启发诱导 作、 创新等方面能力 ; 他们认为探究式阅读教学仅仅是一种教 下主动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学形式 , 于是把主要精 力放 在对教学形式 的接 受和摹仿上 , 以 3 、 深入挖掘文本 内涵 。 确定合理的探究 内容 至于探究教学 的课堂 只是表面形式上的热闹和相像 。 首先 , 探究 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在探究 性阅读中 , 太难或 第二, 探究性阅读教学 中教 师角色定位 。 教师是探 究性 阅 太易 的内容都不适合于探究教学 。 选择太难 的内容 , 课 堂教学 读教学 的组织者 、 引导者 、 促进者 , 然而在教学 实践 中 , 教师 的 时间不允许 , 而且会让学生在探究 过程 中不 断地感受 到挫折 , 角色定位却并不准确 ,往往存在着过度放纵和权威管理两种 缺乏成就感 , 探究 也就很难进行到底 ; 太容易 , 学生很 容易就 极端 , 没有营造一种民主、 平等 、 融洽 的教学氛 围 , 最终导致教 可 以得出结果 , 不能激发学生探究 的兴趣 , 这样 的探究对学生 学过程 中学生丧失 了探究的主体地位。在访谈 中发现教师对 的发展也没有价值 。 因此 , 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 而言既能把握 自己的角 色定位 与学生 对其角 色定位 的评价 存在 不小 的差 又具有挑战性 的内容 。 在具体 阅读 中 , 学生的认 知水平与文本 距, 教师的角色评价更 多的是理念上较为理想 的一种评 价 , 而 的程度要有一定 的差距 。针对学生对 阅读文本的疑难来设计 学生 以及笔者在课堂 中观察到的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更倾 向于 探究性 问题 , 可 以促 使学生通过探究 , 向文本 的深 处逼近 , 从 传统型和放任型 。 而不断领 略新 的境界 。 其次 , 探究 的内容要具有可行性 。在探 第三 , 探究性 阅读教学 中教师素质 。 教师 素质对于探究性 究性 阅读 教学 中,并非提 出的所有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能 阅读教学 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 力研 究的 ,这就需要对 问题 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行性作一个深 是进行教育教学 的理论基石 ,相关 的科 研经验帮助探究教学 入的分析。就价值而言 , 探究并不是漫无 目的的 , 探究的 内容 中的教师们培养探究 意识 和研究能力 。 教师知识视 野狭 窄、 结 必须 紧紧围绕着课程 内容 , 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真问题 , 并 能 构不合 理 , 并且 缺乏科研能力 , 这导致 教师难 以驾驭 课堂 , 难 够通 过概括 比较等方法来证实或解答 这个 问题 ,从 而发 展学 以高屋建翎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 的文本对话 。 生的思维 、 审美能力 和建构学生 的科学知识 。就可行性而言 , 2 、 学生方面 需要 考虑学生 已具备 的阅读水平 、阅读方法以及探究所需要 第一 ,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性阅读教学 中, 学 生原有 的学 习材料等 。探究的问题通过有步骤 的探究 活动要能得到 的知识 、 能力水平 是探究活动开 展的基础 , 然而 , 虽然学生 的 答案 , 否则会使探究活动没有结果或学生难以把握 。 教育经历大致相同 , 但还是存在着各方面差异 , 而这种差异将 4 、 师生互动讨 论交流 。 优化探 究的过程 影响学生能否顺 利完 成跨越探究 的高度 。在课堂 观察 中 发 现 合作探究主要有三种形 式 : 一是生生合作探究 。 如同桌就 教师设计探究 问题 的梯度不合理 , 探究 的问题难以深入 , 或者 相关疑难 问题 , 相互启发 , 相互研讨 ;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 。 合作 课 堂成 为少数学 生的表演课 , 因此 , 关注学生 的最 近发展 区不 小组可 以是 四个或者六个人 , 合作探究让学生集思广益 、 各抒 应该仅 仅是 一种 口号 ,而应该贯彻落实到探究性 阅读 教学 的 己见 , 使获得 的概念更清楚 、 结论更准确 ; 三是师生合作 探究 。 各个方面。 教师通过设置有层 次性的问题 , 引导学生 的探究走 向深入。 其 第二 , 学生的性格态度。 受遗传 、 家庭背景 、 教育等方面因 中, 探究 的整个 过程都要求教师有 意识 的参与 , 以引导者 、 促 素 的影 响 , 学生的个性特征 、 情感态度 以及学 习习惯等方 面存 进者 、 合作者 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解决 问题 , 或者在关键处加 以 在较大 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探究性阅读教学实施 的有效性 点拨 , 让学生从合作探究 中获得问题 的结论 。 有较大 的影响 。此外 , 长期 以来 , 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教师传 参考文献 : 授 的知识 , 这 就造成 了学生 思维懒惰 , 不想 自己主动思考 , 主 [ 1 】 李 维鼎. 语 文课程初论[ M】 . 杭州: 浙江教育 出版社, 2 0 0 4 . 动探究 , 不利于探究精神 的培养 。 [ 2 ] 郑桂华. 探 究性 学习教学 示例一 语文. 杭州: 浙江教育 出
浅谈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27381f0b4e767f5acfce76.png)
【 关键词 】 究性阅读 探 【 中图分类号 】 62 G 3
一
探 究性 学习 创新 能力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64 4 1 2 1 ) 2 07 — 1 17 — 80( 02 0 — 0 1 0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合作 中共 同获取 知识 ,相互弥补知 识 的欠缺 ,相互借鉴思维模式 和研究方法 ,从 而养成学生共 同探讨问题 、解决 问题 的习惯 ,养成 尊重他人 、虚心好学 的
望 。教 师应 通过 让学生 自己提 问来 组织 教学 ,积极 引导 学 生参 与到提 问 中来 ,尊 重他 们 的个性 ,允许 学生 们有 自己
的独到 见解 , 励他 们 主动探索 ,为学 生创设 动脑 、动 口 、 鼓 动手 、释疑 解难 的机会 ,通 过语 言上 的交 流 ,培 养学生 独
树 立 以 “ 究” 为 中心 , 以 生 为 本 ” 的 思 想 探 “
“ 探究 性学 习 ”的课 堂教学 是实施 以 “ 探究 ”为 中心 的教 学法 ,体 现 “ 以生 为本 ”的教育 思想 ,使学 生真 正成 为教 学活 动 的参 与者 和实施 者 ,激励 学生利 用多 元 的方 式 提 高创新 欲望 。从学 生 的发 展 出发 ,营造探 究性 的教学 氛 围 ,给学生 营造 一个 宽松 、和谐 的教学 环境 ,鼓励 学生 敢 于讨论 、主动学 习 、积 极求 知 的兴趣 ,诱发 学生 的创新 欲
[ ]岳玲. 1 中学 图书馆面临 的挑战 与发展机遇 [ ]. J 科技信息
( 学术版 ) 06( ) ,2 0 1 [ 黄筱丹. 2] 浅谈 中学 图书馆 的课外阅读指导 [ ]广西右江 民 J . 族 师专学报 ,20 6 0 6( )
而建立 自主 学习 的激励 氛围 。. 二 注重教学 内容的探究性 。满足学生 多样化的需求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64ff3e00975f46527d3e1e2.png)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摘要:探究性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崭新目标,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挑战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在阅读探究时应贯彻主体性、问题性、过程性、合作性、倾听性的原则,主要方法有丈本式探究、迁移式探究、应用式探究、活动式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探究阅读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识到,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此,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必须高度重视探究性阅读,通过阅读探究,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阅读材料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和交流合作的相互探究过程中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从而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它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之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比较和推敲,最终获得有创意的结论。
具体地说,探究性阅读有4个特征:1)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
2)探究性阅读是自主性阅读,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以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3)探究性阅读是挑战性阅读,既然是“探究性”的,就是未知的、有一定难度的,它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是一种挑战。
4)探究性阅读是综合实践性的阅读,它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
二、探究性阅读的原则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阅读是超出自己浅尝辄止时的理解,是高于自己通常状态下一般水平的见解,是经过艰苦“跋涉”后所达到的一个新的境地。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之探讨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之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64cb783680203d8ce2f24b0.png)
中探 索 、发现 的信 息 和学 习材 料 与小 组 其 生 质 疑 、 疑 并 自主 寻找 问题 答 案 。例 如 . 生
他 成员 共 同探 讨 、 同 享受 同时 . 习 小 激 励 学 生 多 问 问 文 章 反 映 的 事 物 是 否 符 共 学
组 的共 同 目标 与 社 会价 值 形 成 强有 力 的 纽 合 客 观 实 际 : 问 问 作 者 的 观 点 有 什 么 依
一
。
依 据 新 课 程 观 念 . 师 的 课 堂 阅 读 教 生 不 同意 老 师 的说 法 . 许 师 生 可 以各 自 教 允
需 要 。创 设 情 境 方 法 很 多 . 可 以从 多 媒 如
学策略将发生重大改变 : 重知识传授 向 由 重学生探究转变 . 重教师“ ” 由 教 向重 学 生 “ ” 变. 学 转 由重 知识 结 构 向 重 学 生 发 展 转 变. 由重 结 果 向重 过 程 转 变 . 统 一 规 格 由
3探 究式 阅读教 学强调合 作性 .
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分工合作 . 共 同探 究 问题 。小 组 成员 将 其 在学 习过 程
化 营 养 、 实 自己 的 知识 储 备 而 探 究 性 充 阅 读 突 出学 生 的 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 识 . 养 学 生 质 疑 培
个 问 题 .往 往 比解 决 一 个 问题 更 重 要 ”
I j l 学科探 究 实
践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之探讨
陈如开
【 摘
浙 江省 苍南 县龙港 镇第 九 中学
要 】 究式阅读教 学作 为《 文课 程标准》 探 语 中积极提倡 的基本教 学理念 之一, 是对传统语 文阅读 教学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325a36d48d7c1c708a14549.png)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摘要:当前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逐步深入,使得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提升,教师为了应对这一形势,充分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来,开始将探究性的方式应用于教学,展现出了诸多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开展探究性的方式侧重于调动学生对问题的自主研究以及分析,有助于学生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文章的内容以及含义,从而使他们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章内容、段落含义、文章思想、词语意思、语句结构、文章线索以及精彩语句等方面知识的有效掌握。
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为扭转学生的阅读学习现状,逐步开展了对探究性方式的教学应用。
一、探究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方法分析初中语文教师组织开展探究式的阅读活动,可以借助以下几个方法来实施。
1.激活学生探究阅读兴趣初中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趣味性的语言、故事等对阅读课堂进行导入,来提升学生参与探究阅读的兴趣,然后再利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及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的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待万事俱备之后,才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阅读。
以《阿长与山海经》(苏教版九年级下)这篇文章的阅读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限定十分钟,组织学生谈论其关于《山海经》的所有认识,然后再为学生讲解“长臂国”“小人国”“西王母”等故事,引导学生形成对《山海经》中神话世界的向往,再设定类似“同学们一定不知道大文学家鲁迅关于山海经的故事”这样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使学生的求胜欲望被激起,然后组织他们进行探究式的阅读。
2.自由朗读以及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之后,要借助自由的朗读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带着学习的任务展开对于文章的自主探究式阅读,然后,组织他们对阅读结果进行合作谈论,并针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合作解决,继而使探究式学习的目标真正地达成。
以《威尼斯商人》(人教九年级下)的讲解为例,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故事大意、文章中的人物、人物性格特征、不同人物的语言特色等展开对文章的自主阅读,引导他们形成对各个人物的独特见解,待出现较大的认知冲突时,可以为学生留出固定时间,允许他们组成小组针对情节进行表演再现,继而使他们在对角色进行演示时,实现对自我认知的规范,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的目标。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对策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edb86b1ed9ad51f01df2ec.png)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对策摘要:初语文教学主要形式就是阅读教学,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是学生进行其它学科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学生为了将来的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对于语言的优美、语文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所必备的能力。
而初中生在阅读技巧、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确很容易出现对于课本的内容产生错误的理解以及不能够深入的进行了解。
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而探究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对策一、“探究”的内涵从字面上来看,“探究”指的是探讨追究,也称之为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对于事物的观察与书面的阅读,而进行问题的发现,数据的收集以及最终解决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以及检验来加深对于学习深一层的探究。
探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探索与发现问题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对以往的只是听从老师的讲课的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首先他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猜测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于问题的答案进行推理、判断与分析,找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向,然后再通过观察、搜集资料等方式,对已获得或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正确的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探究性阅读的方式1.文本式探究。
有些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那是因为文本本身就存在了创作上的空白,而且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形式也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形式。
因此在对于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培养时,对于文本的中心思想与其文章主要传达的寓意,要让学生自主的对其进行探究。
2.迁移式探究。
在主题、内容以及事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文本只是其中的一种。
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对于与文章相关的材料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归纳出其中心思想。
文章的内容虽然重要,但是对于内容的探究的形式才是最为主要的,因为,如果一个好的主题以及立意深刻的文章,如果没有以一个很好的形式呈现的话,它也就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了。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d1faf8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1.png)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性阅读是指使用一系列策略,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过程。
也就是说,探究性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挖掘出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探究性阅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让他们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性阅读注重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让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个人的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3.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探究性阅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达到个性化发展的效果。
1.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
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探究。
2.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迈向新境界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探究性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立有目的的问题,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
3.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发现文章中的本质问题和内在关系。
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4.创设探究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实验、观察、调查等探究性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评价指标,如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被调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否到位、探究性阅读对学生的学业进步是否起到帮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初探
【摘要】“探究性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堂上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类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海量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大胆尝试同类比较海量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强调: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扩散思维,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开发自主性,从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课题,“探究性阅读”和“自主课堂”成了解决传统教学中“要我学”的陈旧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传统课堂语文教师都是传经布道者,学生要么是虔诚的信徒,要么就是判经离道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狭小得令人不敢想象,他们创新思维和扩散思维遭到有效地扼杀,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说学生会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只能自欺欺人了。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或许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某事感兴趣,就会很乐意的去做,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特别敏捷,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
当新一轮教学改革风起浪涌之际,语文教师要不落后尘,我的做法就是少教多学,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教师只在方法上多做引导,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我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正好是周末,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都要精心准备一个教学设计,周日上学交给我,然后由我圈定出优胜者,第二天优胜小组上这一课,学生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可感兴趣啦,周末查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我最后圈定出来的一组是这样设计的:①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传说?②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能背诵多少?③月球上环境和地球一样吗?月球上有什么?④人类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我国的登月计划叫什么?⑤你认为人类该怎样开发月球?学生们讨论交流、争辩质疑,气氛相当浓厚,我除了偶尔引导几句,就是倾听学生们的讨论,我没想到学生们能准备那么充分,课后,那些没能取胜的小组,坚决不认输,他们纷纷要求准备下堂课的教学设计,我笑着说:“要是你们再次败给他们,又怎么办呢?”学生说:
“用事实说话吧!”我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氛围是否浓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把营造氛围当作首要任务,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环境里驰骋想象,那么他们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就十分深刻。
如:在《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我让学生预习《贝多芬》,感受“命运在敲门”的激动;一曲国歌之后,我带领学生走进《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一课,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制作课件,要求运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胜出的那一组,除了课堂展示之外,还要帮助后进小组,充分显示老师的胸襟!因为能充分展示自己,学生都能积极准备,竞争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同类比较,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林清玄的《光之香》,我要求学生从这三篇文章中找出共性:它们都有“形散而神不散”,语言都很优美的特点;再找出不同之处,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某事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感情的,哲理性散文语言含蓄隽永,言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
接着,我就要求学生从课外读本上找到同样的例子,这样就巩固了学生所学。
古诗文也同样可以运用比较手法,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是写“悲”,老杜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则是对历史走向的无奈。
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进行比较,如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有: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藤野先生》,序言《呐喊自序》等。
这些课文,体裁不同,主题迥异,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一个多面的鲁迅形象,进而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海量阅读,培养扩散思维
阅读教学的训练核心是创新思维,思维的工具是语言,离开语言就谈不上思维,所以思维训练必须以语言训练为基础。
语文课外阅读,就是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我的做法是:
1.海量阅读
我努力为学生营造课外阅读氛围,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阅读:手抄报比赛、建立图书角、精美文章剪贴、古诗文朗诵会、文史知识竞赛、读书随笔展览、读书报告会、交流课外阅读心得、把读书笔记当作作业检查等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注重创新性
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为学生积极搭建创新舞台,如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自办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调动每个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养成习惯
我在我的教学班级设置了几个语文兴趣小组:古诗文兴趣小组、小说散文兴趣小组、影视兴趣小组、创作兴趣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通过创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作习惯和扩散思维。
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启发,交流合作,探究分析,语文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活动。
我们语文教师也就能从以前的焦头烂额中解放出来,我们可以放手搜集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资料,让语文教学继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
2.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20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