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推动认识发展
高中政治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知识梳理】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含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2〕真理只有一个:人们对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的认识,即。
真理面前。
〔3〕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和谬误的关系〕①概念不同。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②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
二者往往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和,真理就会变成。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与、与的具体的统一。
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脱离了,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方法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自学检测】1.“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以下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一得3.〔08广东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1.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形式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内容上每一次循环认识和实践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一步步深化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是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更突出地表现在发展中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统一。
特殊规律受一般规律的制约,特殊规律表现一般规律。
特殊规律不能取代一般规律,只能体现一般规律,或从属于一般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5: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③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④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A.②④B.①④C.①② D.①②③2.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人的反复宣传。
”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
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6.改革开放以来,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等,表明我们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主要表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B.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条件性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7.(2016·海南高考)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
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生,并使认识成为现实。
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生,并使认识成为现实。
人类认识从古到今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发展更加迅速,新理论层出不穷,新学科不断出现,新知识爆发式地增加,说明了人类认识在快速发展。
那么,认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求知欲”、“好奇心”、“科学兴趣”等,这些心理因素对认识的发展无疑有重要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并不是认识发展的推动力。
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表明,认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实践,是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才推动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向更多方面发展。
同学们知道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吗?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之一。
这个定律是怎样得来的呢?17世纪以前,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人们用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带动一些简单的机械。
后来,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纺织、采矿等工业逐步发展起来,生产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机器。
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关于动力测量以及机械运动传递的学说,在机械运动范围内也有了运动守恒的初步概念。
到了18世纪,有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计温学和量热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
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扩大,18世纪后期,热机出现了。
首先出现的热机是蒸汽机,并广泛运用于生产,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但实践证明蒸汽机还存在不少缺点,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加以改进。
在改进蒸汽机的同时,人们又制成了一些新的热机。
如为了交通运输的需要,制成了柴油机和汽油机;为了适应电力工业的需要,制成了蒸汽轮机。
当时的热机一般效率很低,怎样用较少的燃料来使热机尽可能地多作功,即一定量的热到底可以转化为多少功?这是物理学和实际生产技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于是人们就从事热功当量的研究。
1840年至1878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测出了热功当量的数值:J=4. 18焦耳/卡=427公斤米/千卡。
这就从实验上证明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同时,又有人在理论上从气体的定压和定容比热之差推算了热功当量的数值。
这时,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才以科学定律的形式被确立起来。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10课推动认识发展第2框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二框(一)基础巩固1.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的。
下列对感性具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把握B.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某种共性的本质的认识C.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整体认识D.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的认识【答案】C【解析】A、B、D的说法都是针对思维抽象而言的,不符合题意;C是对感性具体含义的正确认识。
故选C。
2. 思维过程中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起点和中间环节分别是( )A.思维抽象思维具体B.感性具体思维抽象C.思维抽象感性具体D.感性具体思维具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途径这一知识点。
该问题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经过思维抽象的中间环节,又回到思维中的具体,B正确。
故选B。
3. “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这表明(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答案】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等在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可以设想存在这些状态,即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A、B、C均与题意不符合,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对玫瑰和百合花,有的人认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良方(玫瑰具有祛斑、养颜、消炎等药用价值;百合花具有润肺、清火、安神,治疗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和湿疹等功效);还有的人认为玫瑰和百合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是吉祥之花。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B.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C.理想化环节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D.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答案】B【解析】对玫瑰和百合花,不同主体的抽象定义不同,这是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对玫瑰和百合花进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B符合题意;A、C、D均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排除。
专题17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 正确把握辩证的否定观
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L10 推动认识发展
推动认识发展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前提与基础)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发展与深化)
10.2 体会认识发展
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 到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 到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不同思维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质量互变规律
推动认识深化: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②辩证地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300项濒危遗产,他们用守护换来文化瑰宝青春永驻。思维具体
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阐释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如何用 守护换来文化瑰宝青春永驻。
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
含义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 思维
唯心主义 诡辩论
辩证 思维
是对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们扎根大漠,感赓性续接具力体,与时间赛跑,与风沙较
量的肯定和褒奖。该团队从早期的积沙清理、壁画修复,到崖体抢险加固、 环境综合治理,再到多场耦合实验保护研究、数字化技术综合保护管理体
系……随着时代变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思护维团队抽在象不断升级完善保护方法、
技术、手段、体系,使敦煌石窟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立足敦煌、面向全国、 着眼丝绸之路沿线、放眼世界,不断延伸保护范围和领域,抢救了近20省区
感性具体 → 思维抽象 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思维抽象 → 思维具体 完善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直观的 分析 零散的、 综合 整体的
整体表象
片面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对对象的理解和把握过程。
它是人类思维活动和意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认识的特点1.主观性:认识是人类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主动思维和意识活动,是人类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外部事物的过程。
2.社会性: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语言、符号、概念还是科学理论,都是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产生和演变的。
3.目的性: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的,通过认识来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实现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4.过程性: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人类在实践中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作用不断推进的。
认识的要素认识的要素主要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观察和描述。
感性认识具有直观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它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理性认识的源泉和依据。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基础上进行的思维和推理活动。
它通过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形成抽象概念、法则和理论。
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落脚点,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真实认识。
实践有助于人们主动积累和更新认识内容,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作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起点,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升华。
感性认识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观察和描述,在经验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和具体认识。
但感性认识的局限在于只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特殊情况,无法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理性认识通过概括、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将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具体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抽象概念、规律和理论。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教学设计
《推动认识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认识的基本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及认识的再三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认识是不息发展的,不息深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的基本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分析认识的发展过程,如何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学资料,包括图片、案例、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过程。
2.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而引出认识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讲授1. 讲解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包括认识的含义、特点、来源、发展过程等。
可以通过举例、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和原理。
2. 介绍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实践与认识的干系、认识的再三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
3. 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室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室互动1. 提问:请同砚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实践与认识的干系。
2.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 案例分析:请同砚们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1. 请同砚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所学知识要点。
2. 强调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谈中国现代化
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谈中国现代化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基础,认识是指导实践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首先,中国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实践导向,实践对认识的引导作用远大于认识对实践的影响。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都促进了认识的深化和变化。
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此时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中汲取了前沿的战略和思路,这一实践促进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中国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则更为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相互贯通和互动。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市场背景,使得人们的认识被迫和需要与国际接轨。
通过对现代经济公共政策、产业结构和市场营销的研究,人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并通过逐步实践验证。
最后,中国现代化的第三阶段意味着实践与认识的密不可分。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将这些经验创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战略和生产力,从而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在于实践和认识相互促进,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在新的实践中推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不断提升,最终实现长期、稳健、可持续的现代化建设。
实践论心得体会四个方面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实践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从四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认为,认识起源于实践。
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取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地与客观世界接触,通过与事物的直接接触,我们能够感知到事物的性质、规律和联系,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
心得体会:1.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才能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为理性认识提供支撑。
2. 实践活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推动我们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心得体会:1.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2. 实践与认识的互动是认识发展的关键。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并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认识。
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我们通过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认识必须服务于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心得体会:1.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
2.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确保认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判断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具有真理性。
心得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确保认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ppt
叉重叠。 •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
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皮 亚 杰 ——以认知发展为标准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2-6,7岁:前运算阶段
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
11,12-14,15岁: 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认知发展观点的争议
•
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一种观点认为是连续性的,是一种平缓的、持续增长
1、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 天图式”。但皮亚杰不是先天论者,而是持构成 (constructivism)观点。
2、结构主义对皮亚杰影响很深。结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 节性。
3、“同化”、“顺应”概念来自于生物学。
4、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如“自我中心倾向”。
5、用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来描述儿童的智慧活动。
1896-1980
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 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Objectpermanent),末期出 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 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
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
班级602 学号2012212095 姓名李豪
对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出来,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这些感觉经验经过一定的积累形成认识,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没有实践认识就无从谈起。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改变世界可能只需要几天,实践推动认识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还记得六年前手机还都是有按键的,现在大家都在使用全触屏的智能机,这都要拜苹果所赐,苹果公司的新设计使人们对移动电话的认识产生了改变,实践再一次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两年前,在开发者大会上,当时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拿出平板电脑的时候,场下一片掌声,世界注定又将被改变,现在平板电脑随处可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不再记得笔记本电脑,移动办公将会建立在平板电脑上,这不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的例子么?或许乔布斯的魔力就在于他总是能改变人们的固有认识;现在被寄予厚望的谷歌眼镜或许能成为继iphone之后的又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人们对于眼镜的认识再次被改变,可穿戴式电子产品成为了热门话题。由此可见,实践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近代,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更是屡见不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科学方面。人们之所以能对天体如此了解,就是长期观察的结果,开普勒的天体三定律就是在基于其导师第谷数十年的观察之上才验证总结出来的;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的认识是他1820年到1831年研究、实验、总结出来的;人们之所以能认识到电子的带电量是因为美国科学家密里根精巧的油滴实验而得到的结果;人们由于看到了托马斯·杨的光的干涉图样,才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倘使没有实验作为基础,他们定然不敢信口开河,随意猜测,那么他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只有实践作为认识的强有力的证据,认识才能为大众所认可,认识才会发展。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X二 教C育 资x源Q网5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1、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是艰苦的探索过程:(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①第一次飞跃: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②第二次飞跃: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①从认识的对象本身看,它的本质的显现可能需要较长的过程②从认识对象所需的客观条件看,主要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实践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认识③从认识对象所需的主观条件看,主要是人们原有的认识能力限制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2、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无限性):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
(1)深度:认识要不断深化→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①原因:A、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B、事物的发展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C、事物发展的矛盾也有一个由表层到深层的暴露过程;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人们的每一个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
②含义:认识的深化是指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
③在认识深化过程中,认识的深刻程度是相对的,认识要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无限的深化下去。
人们应当把每一次认识中的宝贵因素保留下来,深化到下一步的认识中去,使后次认识比前次认识更深刻,使认识无限地深化下去。
(2)广度:认识要不断扩展→更广阔的领域;更抽象的形式①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整个世界在广度上则是无限的。
客观事物发展的领域在扩大,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同类型事物,不同领域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和规律,即概括和抽象出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一般东西,就要把认识不断地扩展。
推动认识发展教案
《推动认识发展》教案一、教学提纲(一)了解真理的属性1.认识活动的目标。
2.真理的含义。
3.真理个体。
4.真理总体。
5.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二)理解真理的总体1.真理的相对性。
2.真理的绝对性。
3.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统一的。
4.反对两种错误的真理观。
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框的逻辑结构本框负载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阐明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二是说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确立正确的真理观。
1.了解真理的属性这部分阐述的主要问题是: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目标是要达到真理。
真理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这个词语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应该正确理解“真理个体”与“真理总体”。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2.理解真理的总体这部分主要阐述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
坚持科学的真理观,必须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二)本框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1.了解真理的属性这部分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1)第一个探究活动。
此探究活动旨在说明谬误不能成为真理。
它有两问。
第一问的答案是:以这种设想为指导,不可能制造出“永动机”。
第二问的答案是:虹吸现象是有条件限制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虹吸有高度的限制,同时对出水的另一端也有要求,即要低于虹吸的水面。
(2)第二个探究活动。
此探究活动旨在说明真理的客观性。
这里的答案是: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认识与什么范围内的认识对象相符合,就是在什么范围内具有真理性;认识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认识对象,它的真理性程度就有多大。
2.理解真理的总体(3)这部分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统一的。
它有两问。
第一问的答案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越来越正确(或精确)了。
第二问的答案是:前人对地球形状的每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其适用的范围内都具有真理性。
当然,这种真理性认识是相对的。
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引言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它涉及到人类认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思想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扩展。
在物理学领域,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领域,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说明了生命起源和演化过程;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图灵提出了通用图灵机模型,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研究新时代。
这些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三、哲学思想的演变哲学思想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主义到现代哲学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世界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人类认识方式和方法的不断变革。
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强调理念是真实而物质是虚幻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培根提出了归纳法和演绎法,并开创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现代哲学中,波普尔提出了“科学解释”概念,并推崇科学方法论。
这些哲学思想的演变都推动着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世界认识方式和方法的不断更新。
四、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事件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事件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世界认识水平的变化。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并促进科技、文化和经济交流;在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并领导西方世界,推动了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在21世纪,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
这些历史事件都推动着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世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体制不仅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的更新。
高中政治 《逻辑与思维》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精品课件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 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 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即使被带到宇宙的边缘,地球的重 力还是会作用到你身上。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议题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
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 运动,进行了提纯。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 略化表述。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
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苹果从树上 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 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相互吸引, 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 力定律。
议题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
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
议题: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 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在伽利略时代, 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 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 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引言认识是人类进入社会和改造世界的基石,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通过认识,人们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理解、认同和掌握。
本文将探讨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认识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1.感知与认知认识的本质可以被归纳为感知与认知两个方面。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认知则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感知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构建起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2.主体性与客观性认识是主体与客观之间的一种主客观关系。
主体性体现为认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人们通过主动接触、选择和思考,积极地获取和处理外界信息。
客观性则要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来反映客观实在。
3.综合性与发展性认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融合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觉和概念、形象和符号等多种元素。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既能够通过感性认识直接感知到事物,又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加工和推理来形成更抽象、更深刻的认识。
认识也具有发展性,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不断从事实和经验中积累新的认识,并与旧有认识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1.量变与质变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迈进的过程,它经历着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量变是指认识在数量上的积累和延伸,即通过对感性和理性认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使认识范围更广、深度更深。
而质变则是指认识在质量上的突破和飞跃,即通过对事物本质、内在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
2.递进与飞跃认识的发展呈现出递进和飞跃的规律。
递进是指认识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通过逐步的发展和完善,逐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飞跃则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由于技术、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人们有时可以跨越原来认识中的瓶颈,实现对事物认识的突破和跃升。
3.相对和绝对认识的发展既具有相对性,也具有绝对性。
相对性体现在认识是具体对象和具体条件的反映,它受到主体认识能力和客观事物的限制;绝对性则体现在认识是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的反映,它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4 推动认识发展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明白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了解实践对真理的决定作用。
2.能力目标:比较真理与谬误,增强比较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对谬误,坚持真理、发展真理,树立
实践第一的观念。
【预习案】
一、了解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个体和真理总体
(1)真理个体的含义:真理可以用一个命题或用多个命题构成的理论体系或学说来表述。
这样的真理指的是一个个的具体真理,也可以称为个别真理或“真理个体”。
(2)什么是“真理总体”:真理有的指一切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这时的真理是指全部真理或“真理总体”。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即真理与认识对象的符合性。
二、理解真理的总体
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1)从广度上看,认识有待扩展。
(2)从深度上看,认识有待深化。
(3)从符合程度上看,认识有待精确化。
(4)从发展趋势上看,认识有待随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向前推进。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1)从真理总体的角度说,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真理总体都是无限的,这是绝对的。
(2)就真理个体而言,正确反映一定具体对象的有限真理,与谬误有着不容抹杀的界线,这是无疑的。
3.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
(1)每个具体真理既是对有限对象的反映,又是对无限世界的某种认识;既是近似的反映,又是确实可靠的认识。
(2)真理的发展过程是通过相对真理的积累不断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无限的过程。
4.反对两种错误的真理观
(1)“绝对主义”错误真理观: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夸大真理的绝对性。
这是真理观中的绝对主义,它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思想的僵化。
(2)“相对主义”错误真理观: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这是真理观中的相对主义,它会导致人们丧失对真理的信念,陷入不可知论。
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通过实践检验认识,一方面是确立真理,一方面是排除谬误。
(2)实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实践检验真理也是一个过程。
【探究案】
材料一1999年,冥王星差一点就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
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
材料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公布了太阳系行星定义决议草案的最终版本。
来自全球各地的2 500多名天文学家就这一决议草案进行了投票表决,确定了太阳系中行星的数量。
根据决议的规定,太阳系的行星将只限于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8颗行星,冥王星从此被“开除”出行星的队伍。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2)如何认识人们对于冥王星行星地位的认识过程?
【训练案】
1.下列关于真理个体与真理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理个体就是指一个真理B.真理总体就是全部真理
C.真理个体是作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而存在的
D.真理个体与相对真理、真理总体与绝对真理完全等同
2.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
这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们必须把感性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
C.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真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下列关于真理的绝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无限的
B.真理只是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精确化
C.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真理个体是无限的
D.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真理总体都是无限的
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表现在()
①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②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
③相对真理在发展中日益接近绝对真理④绝对真理排除了相对真理中的谬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解放军报》载文《推进“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破解人类生命天书》指出: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
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下一轮基因组研究。
这说明() A.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B.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始终制约人的认识能力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目的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掌握是一个由相对到绝对的发展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
据此回答6~7题。
6.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由相对到绝对的逐步发展过程。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从广度上看,真理需要扩展到真理总体B.从深度上看,真理需要深化
C.从符合程度上看,真理需要精确化
D.从广度、深度、符合程度、发展趋势上看,真理需要扩展、深化、精确化,并不断向前推进
7.这句话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是指()
A.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B.实事求是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非选择题
8.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被实践反复证明它是真理性认识,能够较为准确地说明当时所知道的物理现象。
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它并不能解释一系列新的科学发现,于是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也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检验,现代物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结合上述事实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真理。
作业: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要解决温饱问题,主要关注的是GDP的增长,把发展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加,但由此带来的环境、贫富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才是目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幸福指数(注:一般认为国民幸福指数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要素构成)。
近年来人们的关心更倾向于与民生有关的领域,民生问题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2018年1月27日,某市召开的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理解真理的相对性。
学案答案
1、B
2、C
3、D
4、A
5、C
6、D
7、A
8、【解析】经典物理学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是真理性认识,从而说明了真理具有客观性;发展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则说明了真理的相对性,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①真理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经典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被实践证明是真理,我们必须尊重其客观性,并运用它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经典物理学是对宏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但在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粒子上则不能适用,于是产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
我们要在实践基础上扩展、深化、精确化、向前推进真理。
作业【解析】本题考查对真理相对性的理解情况。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真理相对性的有关知识,然后根据真理相对性的知识,逐一说明材料中的内容是如何体现这些知识的。
【答案】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从广度上看,真理有待扩展;从深度上看,真理有待深化;从符合程度上看,真理有待精确化;从发展趋势上看,真理有待随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向前推进。
从主要关注GDP的增长到关注幸福指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扩展、深化、精确化,向前推进对发展的真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