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课件11章-蘑菇栽培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平菇》课件
![《食用菌栽培平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529f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c.png)
1
平菇的收获时间
平菇通常在成熟后的特定时间内进行采收,以保持食用质Biblioteka 。2平菇的采收方法
采收平菇时可以使用刀具小心地切断或拧下整个菌盖部分。
3
平菇的处理方法
采摘后平菇可以进行清洗、分级和包装等处理步骤,以便在市场上销售。
平菇的市场前景
销售形式
• 新鲜平菇供应给酒店、 餐馆及超市
• 加工食品,如罐头、干 燥的菌菇制品
3
平菇的生产周期
平菇的生产周期通常在3-4个月之间,根据不同的栽培方法可能会有所变化。
平菇的生产形式
常见的平菇生产形式
平菇的生产形式包括大规模商业养殖,家庭自种和 农户合作社等不同模式。
平菇生产的优缺点
平菇生产的优点包括容易上手,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包括需掌握技术和细致的管理。
平菇的收获与处理
《食用菌栽培平菇》PPT 课件
# 食用菌栽培平菇
简介
什么是平菇?
平菇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外形呈圆盖状,肉质鲜嫩,具有特殊的风味。
平菇的营养价值
平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有益。
培育平菇
1
平菇生长环境
平菇适宜在温度适中、湿度适宜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生长。
2
平菇的培育步骤
从选择种菌到培养基的准备,再到菌种接种和培育,需要经历一系列步骤。
产业的发展现状
平菇产业在相应地区已经有一 定规模,生产技术及市场销售 不断改进。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 加,预计平菇的市场潜力会进 一步开发和扩大。
结语
1 平菇的未来前景
2 为什么选择培育平菇 3 平菇培育的建议
平菇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和较高的成长潜力,有望 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
《平菇栽培技术》PPT课件
![《平菇栽培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66d0927fd5360cbb1adbae.png)
9
10
三是秸秆
各种农作物秸秆也常用来栽培平菇,先把秸秆碾为 糖状,每百千克秸秆糠加过磷酸钙1-2千克,尿素0.2 千克。如用玉米秆或玉米蕊,配料前用铡刀将其切成 豌豆大小的颗粒。其配方为玉米秸或玉米蕊40-50%, 锯屑10%,余下为秸秆糠。
平菇栽培的方式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平菇室内栽 培技术和稻田套种平菇栽培技术及菜地间作平菇栽培 技术。
13
14
2、菇房消毒 先将菇房密封好,然后点燃硫磺熏蒸,1
立方米约使用15克硫磺,此法最简单。
15
3、调料进料
棉籽壳〔废棉〕调料,把棉籽壳放在水泥地
上,清水浸匀,闷2-3小时,料水比例以1:1.2
-1.4为宜,气温高水可多些,气温低水宜少些;土
一栽培水可多些,薄膜上栽培水宜少些。先将过
磷酸钙、石膏等溶于水中与棉子壳拌匀,再在培
背形,以利排水。
16
稻草没菜壳培养料:先将稻草切成6-10厘米 长,用0.5%石灰水浸泡1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 洗,直至其中沥下的水的PH值为7.5左右为止。 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0千克。选无霉变的油菜壳, 也同处理稻草一样,用石灰水浸泡,清水冲洗。 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5千克。
17
18
4、播种 培养料进房后立即播种〔经过发酵的培养
7
8
二是锯屑
锯屑和米糠是目前国际栽培平菇最广泛的培养料。 锯屑以阔叶树为主。每100千克锯屑用02.%浓度的石 灰水100千克浸泡12小时,捞干竹筐内,用清水冲洗 至不浑浊,待水沥干,即可拌料。其配方为:锯屑98 %、葡萄糖1%、尿素0.4%、碳酸钙0.4%、磷酸二氢 钾0.1%、硫酸镁0.05%、高锰酸钾0.05%;或锯屑5千 克、尿素20克、磷肥100克、石膏150克。在锯屑培 养基内添加0.4-0.8%酒石酸、0.2%硫酸铵代替米糠, 可增产25%,早出菇7-10天,还解决了生料栽培的 污染问题。
10
三是秸秆
各种农作物秸秆也常用来栽培平菇,先把秸秆碾为 糖状,每百千克秸秆糠加过磷酸钙1-2千克,尿素0.2 千克。如用玉米秆或玉米蕊,配料前用铡刀将其切成 豌豆大小的颗粒。其配方为玉米秸或玉米蕊40-50%, 锯屑10%,余下为秸秆糠。
平菇栽培的方式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平菇室内栽 培技术和稻田套种平菇栽培技术及菜地间作平菇栽培 技术。
13
14
2、菇房消毒 先将菇房密封好,然后点燃硫磺熏蒸,1
立方米约使用15克硫磺,此法最简单。
15
3、调料进料
棉籽壳〔废棉〕调料,把棉籽壳放在水泥地
上,清水浸匀,闷2-3小时,料水比例以1:1.2
-1.4为宜,气温高水可多些,气温低水宜少些;土
一栽培水可多些,薄膜上栽培水宜少些。先将过
磷酸钙、石膏等溶于水中与棉子壳拌匀,再在培
背形,以利排水。
16
稻草没菜壳培养料:先将稻草切成6-10厘米 长,用0.5%石灰水浸泡1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 洗,直至其中沥下的水的PH值为7.5左右为止。 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0千克。选无霉变的油菜壳, 也同处理稻草一样,用石灰水浸泡,清水冲洗。 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5千克。
17
18
4、播种 培养料进房后立即播种〔经过发酵的培养
7
8
二是锯屑
锯屑和米糠是目前国际栽培平菇最广泛的培养料。 锯屑以阔叶树为主。每100千克锯屑用02.%浓度的石 灰水100千克浸泡12小时,捞干竹筐内,用清水冲洗 至不浑浊,待水沥干,即可拌料。其配方为:锯屑98 %、葡萄糖1%、尿素0.4%、碳酸钙0.4%、磷酸二氢 钾0.1%、硫酸镁0.05%、高锰酸钾0.05%;或锯屑5千 克、尿素20克、磷肥100克、石膏150克。在锯屑培 养基内添加0.4-0.8%酒石酸、0.2%硫酸铵代替米糠, 可增产25%,早出菇7-10天,还解决了生料栽培的 污染问题。
第十讲香菇栽培(共76张PPT)
![第十讲香菇栽培(共7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cb581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9.png)
低温型:5~15℃
适温 变温结实
中温型:15~20℃ 高温型:20~25℃
高温型:分化需3~5℃昼夜温差 低温型:分化约需10℃昼夜温差
2.湿度
培养料的湿度应前低后高?
料湿
菌丝期
代料55%左右 段木35%~40%
分化期 代料70%~75%
气湿
段木50%~55%
菌丝期:70%以下 分化期:85%~90%
(一)装袋
材料:低压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 大袋:25×55
袋 规格 中袋:17×55
小袋:15×55
装法 密封→装料→密封
要 两口要封严密 求 装袋匀实,手托起无指凹
快装,防止料变酸
饱满 充实
(二)灭 菌
高压 152Kpa(1.5kg/cm2)→2h
常压
攻头:尽快到100℃ 控中:稳在100℃、10h左右 保尾:猛火攻一阵停火,焖一夜出锅 注意:勿降温、勿干锅
第十讲香菇栽培
概述
一、生产概况 二、食用价值
一、生产概况
位置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代号:L
我国是世界第一香菇生产国和出口国
产业 3次 革命
第1次:砍花栽培 第2次:代料菌袋栽培 第3次:花菇栽培
主要 产区
趋势
福建古田县、寿宁县 浙江庆元、河南泌阳、 山西安泽县、山东博山等
总要求
空气新(逐渐加强通风) 料温25℃左右
空气湿度低于70%
防止污染及烧菌
⑴ 排放 菌袋
低温顺码叠放 高温“#”或“△”码放 3~4袋/层,高4~10层 勿压接种穴
每隔7~10天翻次堆 ⑵翻堆 逐渐降低袋层高度
轻度污染处及时注射杀菌药液
⑶ 增氧
蘑菇的ppt课件
![蘑菇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0e34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7.png)
温度
蘑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菌丝生长阶段, 温度应控制在18-25℃,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应控制在 15-20℃。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一定的 散射光,光照强度控制在500-1000 lux。
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湿度应控制在60-70%,子实体 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针菇因其菌盖细长、菌柄形似金针而得名。金针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较高,有助于促进智力发育和
增强记忆力。
毒蘑菇的识别与预防
毒蘑菇的形态特征
毒蘑菇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黏 液、斑点或鳞片等特征,有时与 可食用蘑菇相似,但仔细辨认可
以发现一些明显的差异。
蘑菇的ppt课件
目 录
• 蘑菇的简介 • 蘑菇的种类与识别 • 蘑菇的栽培技术 • 蘑菇的烹饪与食用 • 蘑菇的文化与艺术
蘑菇的简介
01
蘑菇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担子菌门 ,伞菌目,口蘑科。它们通常在 土壤或枯枝落叶中生长,通过孢 子进行繁殖。
详细描述
蘑菇是由菌盖、菌柄、菌褶等部 分组成的大型真菌。根据其形态 和生态习性,蘑菇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如口蘑、香菇、平菇等。
蘑菇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多样, 如小说、诗歌、散文等,通过文字艺 术展现蘑菇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雕塑作品
蘑菇也被用于雕塑创作,通过立体造 型展现蘑菇的形态和质感,给人以视 觉上的享受。
蘑菇的民间传说与民俗文化
民间传说
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蘑菇的民间传说,这些故事中蘑菇往往扮演着神奇的角色,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空气
蘑菇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保持空气流 通。
蘑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菌丝生长阶段, 温度应控制在18-25℃,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应控制在 15-20℃。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一定的 散射光,光照强度控制在500-1000 lux。
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湿度应控制在60-70%,子实体 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针菇因其菌盖细长、菌柄形似金针而得名。金针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较高,有助于促进智力发育和
增强记忆力。
毒蘑菇的识别与预防
毒蘑菇的形态特征
毒蘑菇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黏 液、斑点或鳞片等特征,有时与 可食用蘑菇相似,但仔细辨认可
以发现一些明显的差异。
蘑菇的ppt课件
目 录
• 蘑菇的简介 • 蘑菇的种类与识别 • 蘑菇的栽培技术 • 蘑菇的烹饪与食用 • 蘑菇的文化与艺术
蘑菇的简介
01
蘑菇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担子菌门 ,伞菌目,口蘑科。它们通常在 土壤或枯枝落叶中生长,通过孢 子进行繁殖。
详细描述
蘑菇是由菌盖、菌柄、菌褶等部 分组成的大型真菌。根据其形态 和生态习性,蘑菇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如口蘑、香菇、平菇等。
蘑菇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多样, 如小说、诗歌、散文等,通过文字艺 术展现蘑菇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雕塑作品
蘑菇也被用于雕塑创作,通过立体造 型展现蘑菇的形态和质感,给人以视 觉上的享受。
蘑菇的民间传说与民俗文化
民间传说
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蘑菇的民间传说,这些故事中蘑菇往往扮演着神奇的角色,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空气
蘑菇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保持空气流 通。
食用菌栽培ppt教学
![食用菌栽培ppt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193e3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5.png)
突破
未来,科技创新将推动食用菌栽培向智能化 、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
益。
食用菌栽培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要点一
可持续发展
要点二
路径
在保障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广生态友好型的栽培模式,如林下栽培、循环农业等,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食用菌栽培实践操作
食用菌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栽培历史
食用菌栽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 可追溯到中国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 ,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形 成了现代化的栽培模式。
栽培现状
目前,食用菌栽培已成为全球性的产 业,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 等领域。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食用菌栽培市场前景广阔。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 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食用菌中含有的多糖、生物碱、色素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药理 作用,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食用菌栽培技术
02
食殖,是食用菌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掌握正确的接种技术,将菌种接种到 培养料中,保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培养管理
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 等环境条件,以满足食用菌生长的需 求,并定期检查杂菌和害虫情况,采 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食用菌的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机
掌握适宜的采收时机,在食用菌子实体 成熟时进行采收,保证品质和产量。
VS
加工处理
培养料水分与空气湿度的调节
培养料水分调节
根据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控制培养料的水分含量。在接种前应将培养料充分搅拌均匀,并调节至 适宜的含水量。
食用菌栽培学香菇栽培课件
![食用菌栽培学香菇栽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c3fb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6.png)
香菇的生长环境
香菇是木腐菌,需要以木材为主 要营养来源。
香菇对湿度要求较高,需要在空 气相对湿度为80%-95%的环境中 生长。
香菇适宜在阴凉、湿润、黑暗的 环境中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香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 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18℃。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香菇栽培管理
香菇发菌管理
发菌室选择
选择通风良好、光线适中、干燥 的房间作为发菌室,并确保房间 清洁无杂菌污染。
发菌温度控制
保持发菌室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避免过高或过低,以促进香菇菌 丝正常生长。
菌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产量高、品 质好的香菇品种作为栽培菌种。
接种操作
接种前对菌种进行严格消毒,接 种时保持无菌操作,接种后及时 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香菇的栽培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香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 用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香菇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香菇产业提 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香菇产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人类提供更多健康美味的食物选择。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形态特征
香菇中的核酸物质可以促进胆固 醇分解,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
心血管疾病。
香菇的栽培历史与现状
香菇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 溯到公元前100多年的东汉时期。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香菇栽培 技术不断完善,现已成为世界 上最重要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 菇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 居世界首位。
贮藏条件
干燥后的香菇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同时,要防 止虫蛀和发霉。
食用菌栽培—蘑菇栽培(食用菌生产课件)
![食用菌栽培—蘑菇栽培(食用菌生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dc93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d.png)
时可在现蕾后8~10天采收。上海地区秋冬可采 收2~3批,第一潮菇质量最好,产量最多。2月 份休床后春天还可收4~5批菇。
目前国内栽培的蘑菇品种多在13~20℃温 度范围出菇,以16~18℃出菇整齐、质量好。
蘑菇要求在 子实体菌膜未破 时采收,菌膜破 后为开伞菇。开 伞菇质次价低, 且销路不广。
6、覆土 覆土在播种后1 5天左右进行。以近中性或
偏碱性的富含腐殖质土壤为覆盖土。农村常用 村庄附近肥沃水稻田去表层后的下层泥土为覆 土材料。
土粒要求吸水保水性能强,具有团粒结构, 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覆土前将土粒破碎, 浸吸2%石灰水,并用5%甲醛消毒处理。
有的还分为粗土和细土,先覆粗土,后覆 细土,有的不分粗细。粗土直径1.5~2.0cm, 细土直径O.5~1.Ocm,粗细比例65%与35%。 覆盖厚度2.5~ 3.5cm,每平方 米栽培面积约需 粗细土粒共25kg。
7、管理 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保持适宜含水量,
以利菌丝早日爬上土层,促进土壤微生物同蘑 菇菌丝共同作用,生长子实体。
调水量随品种、气候、菇房保湿性能等因 素变化,通常每天喷水2次,每平方米床面每 次喷水1 50~300ml。
8、出菇 出菇前后是蘑菇栽培管理的关键阶段。 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调节好水分、温度、通气
4、播种 2次发酵后,当料温降至30℃且无氨味时,
把料拍平压实,按10cm×10cm规格播种,每 平方米用种量为棉籽壳种2瓶或麦粒种1瓶(250 克),深度为在料内2cm左右,后用农用塑料薄 膜或灭菌的旧报纸覆盖。
开放式播种
5、菌丝发育 控制菇房温度20~24℃。播种后若有氨味
应立即通风,若无氨味可密闭3~4天后适当通 风,湿热天气多通风,干冷天气少通风,经过。 10~15天菌丝可长满料面。
目前国内栽培的蘑菇品种多在13~20℃温 度范围出菇,以16~18℃出菇整齐、质量好。
蘑菇要求在 子实体菌膜未破 时采收,菌膜破 后为开伞菇。开 伞菇质次价低, 且销路不广。
6、覆土 覆土在播种后1 5天左右进行。以近中性或
偏碱性的富含腐殖质土壤为覆盖土。农村常用 村庄附近肥沃水稻田去表层后的下层泥土为覆 土材料。
土粒要求吸水保水性能强,具有团粒结构, 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覆土前将土粒破碎, 浸吸2%石灰水,并用5%甲醛消毒处理。
有的还分为粗土和细土,先覆粗土,后覆 细土,有的不分粗细。粗土直径1.5~2.0cm, 细土直径O.5~1.Ocm,粗细比例65%与35%。 覆盖厚度2.5~ 3.5cm,每平方 米栽培面积约需 粗细土粒共25kg。
7、管理 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保持适宜含水量,
以利菌丝早日爬上土层,促进土壤微生物同蘑 菇菌丝共同作用,生长子实体。
调水量随品种、气候、菇房保湿性能等因 素变化,通常每天喷水2次,每平方米床面每 次喷水1 50~300ml。
8、出菇 出菇前后是蘑菇栽培管理的关键阶段。 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调节好水分、温度、通气
4、播种 2次发酵后,当料温降至30℃且无氨味时,
把料拍平压实,按10cm×10cm规格播种,每 平方米用种量为棉籽壳种2瓶或麦粒种1瓶(250 克),深度为在料内2cm左右,后用农用塑料薄 膜或灭菌的旧报纸覆盖。
开放式播种
5、菌丝发育 控制菇房温度20~24℃。播种后若有氨味
应立即通风,若无氨味可密闭3~4天后适当通 风,湿热天气多通风,干冷天气少通风,经过。 10~15天菌丝可长满料面。
香菇栽培技术课堂PPT
![香菇栽培技术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b0a74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b.png)
压实,(这时料厚约6~7cm)覆膜。 ❖ 膜上覆土:覆土厚2~3cm。
(作业道可以种1~2垄玉米)
46
➢播 种 后 管 理
❖ 经常检查 ❖ 菌丝发滿后打包上帘(约5月10日~5月
20日) ❖ 转色促菇:通风(揭膜通风,但时间不
要太长),光线(打包上帘),湿度(适当 补水),增加温差刺激、惊蕈刺激。
26
❖装料
• 松紧适度 • 两头扎口 • 袋口留膜6cm • 回折扎紧 • 机械装袋 • 当日灭菌
27
❖灭 菌
一般采用常压灭菌,锅内 100°C , 灭菌 10小时 *注意要不断给灭菌锅补水,并保持上大气, 100 °C 的温度持续10小时,达到彻底灭菌。 *待袋内温度下降至30 °C时,出锅开始接种。
CO2<10% 黑暗
酸碱度
PH4~5.5
子实体生长
CO2<0.3% 散射光
PH4~5.5
10
三、目前香菇的生产状况
11
❖ 栽培香菇的意义
营养价值高:香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7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粮食豆类中缺乏 的赖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以及30多种酶,还 有蔬菜中较缺乏的维D原。且药用价值也很高, 是保健食品。 栽培效益高:香菇是主要的出口食用菌种类, 国内外市场需求很大,价格高,是发展农村经 济的很好生产项目。
44
➢ 配料与灭菌
❖ 配料同袋栽 ❖ 灭菌:采用散料灭菌方法。即当灭菌
锅内水烧开后蒸帘上撒料,顶气上料, 装至距锅口10cm处为止,盖上锅盖。 当温度达100°C后持续蒸料2小时。停 火出锅。
45
➢ 播种方法
❖ 播种前消毒(场地、运料工具、接种工具) ❖ 铺地膜:膜宽1.2~1.5m ❖ 接种方法:2/3混播,1/3表播。 ❖ 铺料厚9~10cm,用木板搂平,盖上表种,
(作业道可以种1~2垄玉米)
46
➢播 种 后 管 理
❖ 经常检查 ❖ 菌丝发滿后打包上帘(约5月10日~5月
20日) ❖ 转色促菇:通风(揭膜通风,但时间不
要太长),光线(打包上帘),湿度(适当 补水),增加温差刺激、惊蕈刺激。
26
❖装料
• 松紧适度 • 两头扎口 • 袋口留膜6cm • 回折扎紧 • 机械装袋 • 当日灭菌
27
❖灭 菌
一般采用常压灭菌,锅内 100°C , 灭菌 10小时 *注意要不断给灭菌锅补水,并保持上大气, 100 °C 的温度持续10小时,达到彻底灭菌。 *待袋内温度下降至30 °C时,出锅开始接种。
CO2<10% 黑暗
酸碱度
PH4~5.5
子实体生长
CO2<0.3% 散射光
PH4~5.5
10
三、目前香菇的生产状况
11
❖ 栽培香菇的意义
营养价值高:香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7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粮食豆类中缺乏 的赖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以及30多种酶,还 有蔬菜中较缺乏的维D原。且药用价值也很高, 是保健食品。 栽培效益高:香菇是主要的出口食用菌种类, 国内外市场需求很大,价格高,是发展农村经 济的很好生产项目。
44
➢ 配料与灭菌
❖ 配料同袋栽 ❖ 灭菌:采用散料灭菌方法。即当灭菌
锅内水烧开后蒸帘上撒料,顶气上料, 装至距锅口10cm处为止,盖上锅盖。 当温度达100°C后持续蒸料2小时。停 火出锅。
45
➢ 播种方法
❖ 播种前消毒(场地、运料工具、接种工具) ❖ 铺地膜:膜宽1.2~1.5m ❖ 接种方法:2/3混播,1/3表播。 ❖ 铺料厚9~10cm,用木板搂平,盖上表种,
《平菇栽培》PPT课件
![《平菇栽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e56c3d524de518974b7d1b.png)
2. 氮源
栽培时,一般选择麸皮、米糠、玉米粉等
含氮较高的天然营养物质。也可添加0.5%左
右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12
环境条件
❖温度:菌丝体、子实体阶段不同(21-26℃,16-20 ℃,10-15 ℃) ❖水分、湿度:菌丝体、子实体阶段不同 ❖空气:要求空气新鲜 ❖光线:菌丝体、子实体阶段不同 ❖酸碱度:偏酸(PH5.8-6.2)
20
栽培料配方
配方三:玉米芯60%、豆秸
11%、花生秧11%、麸皮
10%、玉米面1%、过磷酸
钙1.5%、石灰5%、蔗糖
0.5%、料:水1:1.55-
1.65
21
发酵料制作方法
1.拌料 按常规拌料的干混、湿混操作程
序,但应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尤 其是不能过量,否则影响发酵效果。 所缺水分,可在翻堆时加入。
4
常见品种介绍
糙皮侧耳
5
常见品种介绍
凤尾菇
6
常见品种介绍
佛罗里达侧耳
7
常见品种介绍
姬菇
8
常见品种介绍
金顶侧耳
9
常见品种介绍
桃红侧耳
10
二、平菇的生活条件
营养条件 环境条件 栽培季节 栽培模式
11
营养条件
1. 碳源
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物质的
阔叶树木屑、稻草、玉米芯、农作物秸秆等,都是 平菇生长的很好碳源。也可添加0.5%左右的蔗糖作 为初期的碳源。
13
栽培季节
辽宁地区一般9月份——来年2月份都可 以搞栽培。选择中、低温品种。夏季可以 根据市场需求安排是否搞高温品种的熟料 栽培。
14
两端出菇
15
套环两端出菇
食用菌栽培ppt课件
![食用菌栽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e9c2de856a561253d36f00.png)
食用菌栽培
教学总时数:72
课堂教学40学时 实践教学32学时
教学内容安排
食用菌概述 消毒与灭菌 平菇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 蘑菇栽培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销 食用菌生物学基础 食用菌菌种生产 香菇栽培技术 滑菇、金针菇栽培 珍稀菇栽培概述 食用菌加工与营
第一章
第 一节 概念
食用菌概述
食用菌
食用菌的概念
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
食用菌栽培学是研究食用菌的形态结 构、生活史、生长发育、生态要求、菌种 制作、栽培管理、贮藏保鲜等内容的一门 新兴学科。它与其它学科如微生物学、真 菌学、蔬菜学、植保学、发酵工艺学、环 境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 应用性学科。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 1.食用价值 2.药用价值 3.经济价值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想一想?
1.什么是食用菌? 2.为什么说食用食用菌有利于人身健康? 3.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哪些种? 4.你了解目前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吗? 5.我省生产食用菌有哪些优势?
第二章
食用菌生物学基础
本章主要学习食用菌的形态 与分类;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食用菌的理化环境;食用菌 的生物环境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食用菌生产概况
单位:万吨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50年 79年 86年 94年 00年 05年 中国 世界
2001年我省食用菌生产情况
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24万多吨,其中: 平菇 14万吨 香菇 5.2万吨 滑菇 2.8万吨 金针菇 1000吨 黒木耳 1874吨 灵芝 6.5吨 野生菇 0.6吨 其它菇类 13.7吨 出口鮮品1.5万吨,干品15
教学总时数:72
课堂教学40学时 实践教学32学时
教学内容安排
食用菌概述 消毒与灭菌 平菇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 蘑菇栽培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销 食用菌生物学基础 食用菌菌种生产 香菇栽培技术 滑菇、金针菇栽培 珍稀菇栽培概述 食用菌加工与营
第一章
第 一节 概念
食用菌概述
食用菌
食用菌的概念
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
食用菌栽培学是研究食用菌的形态结 构、生活史、生长发育、生态要求、菌种 制作、栽培管理、贮藏保鲜等内容的一门 新兴学科。它与其它学科如微生物学、真 菌学、蔬菜学、植保学、发酵工艺学、环 境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 应用性学科。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 1.食用价值 2.药用价值 3.经济价值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想一想?
1.什么是食用菌? 2.为什么说食用食用菌有利于人身健康? 3.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哪些种? 4.你了解目前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吗? 5.我省生产食用菌有哪些优势?
第二章
食用菌生物学基础
本章主要学习食用菌的形态 与分类;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食用菌的理化环境;食用菌 的生物环境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食用菌生产概况
单位:万吨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50年 79年 86年 94年 00年 05年 中国 世界
2001年我省食用菌生产情况
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24万多吨,其中: 平菇 14万吨 香菇 5.2万吨 滑菇 2.8万吨 金针菇 1000吨 黒木耳 1874吨 灵芝 6.5吨 野生菇 0.6吨 其它菇类 13.7吨 出口鮮品1.5万吨,干品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次 翻堆
加入剩余尿素、过磷酸钙 含水量挤出4~5滴水 此后翻堆皆打料孔
加入硫酸铵、石灰(pH约9.0) 含水量挤出2~3滴水
基本腐熟,指缝泌水,pH约7.5
喷杀菌药,料温维持约55℃
返回本 节
翻堆
返回本 节
(2)两次发酵法 总过程:前发酵+后发酵
①前发酵
与一次 相同点:预湿、建堆、翻堆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概况 二、食疗价值
返回本 章
一、生产概况
位置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 伞菌科、蘑菇属。 代号:Ag
是世界 第1大菇
栽培规模最大 普及地区最广 生产量最多
300年前起始于法国 世界 20世纪初发明组织分离法 概况 现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
发达国家已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三、生活条件
(一)营养
属于草腐菌 需要覆土 特 分解能力较弱 点 草、粪须腐熟 只利用化肥中 的铵态氮 不能利用硝态氮
主要 原料
辅助 原料
秸草
畜禽粪 饼肥 尿素 硫酸铵 石膏 石灰 磷肥
返回本 节
(二)温度
恒温结实 多为中温偏低温度型 菌丝适温:24℃左右 子实体适温:16℃左右
如 >22 ℃易死菇 果 >19 ℃品质差
<12 ℃产量低
(三)酸碱度
最适:7.0~7.5
喜 播种前: 偏 料pH:7.5~8.0 碱 覆土前:
土pH8.0~8.5
返回本 节
(四)湿度
料湿 65%左右 气湿 需求规律:由低到高
土湿
发 菌
气湿:70%左右
期 土湿:16%~18%(握成团,落可散)
育 菇
建堆期 播种期向前推20~30天为宜
返回本 节
第四节 栽培技术
一、配制培养料 二、播种 三、管理
(一)发菌期 (二)覆土期 (三)产菇期 (四)间歇期
四、易出现的问题
返回本 章
一、配制培养料
(一)配方 1、配方类型
天然:无化肥,粪作氮源 原料 合成:无粪:化肥作氮源 组成 半合成:粪为主,加少量化肥
始于20世纪20~30年代 ,上海是主要生产点
中国 1958年改用牛粪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概况 福建是生产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我国规模已超过起始国,仅次于美国, 名列世界第二。 但是 多数产区处于季节性、零散、广种薄收的 初级生产水平
山东 实现了自动化周年生产 九发 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粪草比 6:4 4:6 5:5(应用最广)
2、常用配方
稻、麦草等下脚料46%,粪肥46% 饼肥3%,化学氮肥1% 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2%,石灰2%
返回本 节
(二)堆制发酵
发酵 类型
1次性发酵 2次性发酵 增温发酵剂发酵
发酵 要求
升温快,堆温高,堆期短,腐熟要好
1次性发料:播种前25~30天,翻4~5次堆
注意
石膏、过磷酸钙多在第1、2次翻堆时加入
石灰在第3次翻堆时加入或分次加
堆下部不浇水,从中部始逐渐加大水量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建堆
返回本 节
时机:料温升至约70℃维持1~2天
第1次 翻堆
尿素加总量的30%,石膏全加入 过磷酸钙加总量的50% 含水量挤出6~7滴水
第2次 翻 翻堆 堆
第3次 翻堆
返回本 节
3.新登96
高温型,出菇温度20~32℃ 抗高温,耐贮藏
4.As1671
气生型,出菇适温12~18℃ 较耐肥水,转潮不明显 后劲较强
返回本 节
二、栽培期
人工 栽培
根据菌种温度型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一般 安排
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 南方约在10~11月上旬 北方约在8月下旬~9月中旬
返回本 节
二、食疗价值
营养
蛋白质含量高(与牛乳相当) 脂肪含量低(牛乳的1/10 )
较 精氨酸、亮氨酸 多 VB1、VB2、VC 的 磷、钠、锌、钙、铁等
药用
助消化、降血压 防癌抗肿瘤 保肝 增强免疫力
返回本 节
第第二一节节生概物述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生活条件
返回本 章
一、形态特征
气湿:85%~90%
期 土湿:20%左右(搓圆、捏扁、不粘手)
返回本 节
(五)空气
CO2浓度 发菌期:勿超0.5% 育菇期:勿超0.1%
(六)光照
发菌期:黑暗 厌光菌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返回本 节
第三节 品种与栽培期 第一节 概述
一、品种 二、栽培期
返回本 章
一、品种
(一)品种划分
大肥菇 蘑菇 四孢菇 颜色 棕色、奶油色、白色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二、生活史
同宗结合,无锁状联合 每个担子一般生2个担孢子 每个孢子一般含2个异性细胞核
担孢子(2异核)→初生菌丝→次生菌丝
厚垣孢子
担子
子实体
返回本 节
子实体 发育
原基期:白色,米粒状。 菌蕾期:黄豆大,具菌盖与菌柄的雏形 幼菇期:盖半球状,与柄结合紧密 成熟期:盖扁半球状,菌膜窄而紧 衰萎期:菌盖开伞,菌褶黑褐色,质劣
双孢菇
气生型:高产、质较差
菌丝 特征
匍匐型:质高,较低产 半气生型:兼两者优点
(二)主要品种
半气生、偏高温型,出菇适温14~20℃ 1.As2796 耐肥水,转潮快,高产
是国内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2.F56
贴生型,中小型品种 菇体圆整,高产优质
耐水、耐肥,抗逆性强
转潮快,出菇齐,菇潮均匀 子实体生长最适为15~17℃
返回本 节
5、发酵料过程
预湿
建堆
多次翻堆
(1)一次发料法
预湿 提前2~3天,草料用水预湿,粪和饼肥碎后混匀
堆形:宽约2m,高约1.5m长型堆 建堆 方法:一层草(20cm厚)、一层粪(3~5cm厚)
要求:紧实,陡直,四周围膜,顶盖草被
返回本 节
建堆时加50%
尿素分次加
第1次翻堆加30% 第2次翻堆加20%
(一)菌丝体
过程:绒毛状 覆土 线状(结菇)
按
索状
低温或老龄
气生型:粗密、爬壁力强,生长快
母种 匍匐型:细而稀,无爬壁力,生长慢 表现 半气生型:介于两者间,短而密Fra bibliotek返回本 节
(二)子实体
菌盖:帽状,圆厚,光滑 白色 菌膜:大时破裂 伞状 菌褶:白色→粉红色→深褐色
菌柄:白色,中生,实心圆柱形 菌环:菌膜破裂的残留物
发酵 时间
2次性发料:播种前约20天,翻3次堆
增温发酵剂发酵:播种前约16天进行
返回本 节
4、发酵料原则
➢ 堆形逐渐缩小 ➢ 料堆逐渐疏松 ➢ 含水量逐渐降低 1次性:7、5、4、3、2 ➢翻堆间隔天数渐短 2次性:4、3、3
增温剂:堆6天后加增温剂 ➢1次发酵时,最后一次翻堆时加杀菌杀虫药 ➢发酵中严防雨雪淋堆
加入剩余尿素、过磷酸钙 含水量挤出4~5滴水 此后翻堆皆打料孔
加入硫酸铵、石灰(pH约9.0) 含水量挤出2~3滴水
基本腐熟,指缝泌水,pH约7.5
喷杀菌药,料温维持约55℃
返回本 节
翻堆
返回本 节
(2)两次发酵法 总过程:前发酵+后发酵
①前发酵
与一次 相同点:预湿、建堆、翻堆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概况 二、食疗价值
返回本 章
一、生产概况
位置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 伞菌科、蘑菇属。 代号:Ag
是世界 第1大菇
栽培规模最大 普及地区最广 生产量最多
300年前起始于法国 世界 20世纪初发明组织分离法 概况 现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
发达国家已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三、生活条件
(一)营养
属于草腐菌 需要覆土 特 分解能力较弱 点 草、粪须腐熟 只利用化肥中 的铵态氮 不能利用硝态氮
主要 原料
辅助 原料
秸草
畜禽粪 饼肥 尿素 硫酸铵 石膏 石灰 磷肥
返回本 节
(二)温度
恒温结实 多为中温偏低温度型 菌丝适温:24℃左右 子实体适温:16℃左右
如 >22 ℃易死菇 果 >19 ℃品质差
<12 ℃产量低
(三)酸碱度
最适:7.0~7.5
喜 播种前: 偏 料pH:7.5~8.0 碱 覆土前:
土pH8.0~8.5
返回本 节
(四)湿度
料湿 65%左右 气湿 需求规律:由低到高
土湿
发 菌
气湿:70%左右
期 土湿:16%~18%(握成团,落可散)
育 菇
建堆期 播种期向前推20~30天为宜
返回本 节
第四节 栽培技术
一、配制培养料 二、播种 三、管理
(一)发菌期 (二)覆土期 (三)产菇期 (四)间歇期
四、易出现的问题
返回本 章
一、配制培养料
(一)配方 1、配方类型
天然:无化肥,粪作氮源 原料 合成:无粪:化肥作氮源 组成 半合成:粪为主,加少量化肥
始于20世纪20~30年代 ,上海是主要生产点
中国 1958年改用牛粪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概况 福建是生产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我国规模已超过起始国,仅次于美国, 名列世界第二。 但是 多数产区处于季节性、零散、广种薄收的 初级生产水平
山东 实现了自动化周年生产 九发 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粪草比 6:4 4:6 5:5(应用最广)
2、常用配方
稻、麦草等下脚料46%,粪肥46% 饼肥3%,化学氮肥1% 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2%,石灰2%
返回本 节
(二)堆制发酵
发酵 类型
1次性发酵 2次性发酵 增温发酵剂发酵
发酵 要求
升温快,堆温高,堆期短,腐熟要好
1次性发料:播种前25~30天,翻4~5次堆
注意
石膏、过磷酸钙多在第1、2次翻堆时加入
石灰在第3次翻堆时加入或分次加
堆下部不浇水,从中部始逐渐加大水量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建堆
返回本 节
时机:料温升至约70℃维持1~2天
第1次 翻堆
尿素加总量的30%,石膏全加入 过磷酸钙加总量的50% 含水量挤出6~7滴水
第2次 翻 翻堆 堆
第3次 翻堆
返回本 节
3.新登96
高温型,出菇温度20~32℃ 抗高温,耐贮藏
4.As1671
气生型,出菇适温12~18℃ 较耐肥水,转潮不明显 后劲较强
返回本 节
二、栽培期
人工 栽培
根据菌种温度型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一般 安排
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 南方约在10~11月上旬 北方约在8月下旬~9月中旬
返回本 节
二、食疗价值
营养
蛋白质含量高(与牛乳相当) 脂肪含量低(牛乳的1/10 )
较 精氨酸、亮氨酸 多 VB1、VB2、VC 的 磷、钠、锌、钙、铁等
药用
助消化、降血压 防癌抗肿瘤 保肝 增强免疫力
返回本 节
第第二一节节生概物述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生活条件
返回本 章
一、形态特征
气湿:85%~90%
期 土湿:20%左右(搓圆、捏扁、不粘手)
返回本 节
(五)空气
CO2浓度 发菌期:勿超0.5% 育菇期:勿超0.1%
(六)光照
发菌期:黑暗 厌光菌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返回本 节
第三节 品种与栽培期 第一节 概述
一、品种 二、栽培期
返回本 章
一、品种
(一)品种划分
大肥菇 蘑菇 四孢菇 颜色 棕色、奶油色、白色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二、生活史
同宗结合,无锁状联合 每个担子一般生2个担孢子 每个孢子一般含2个异性细胞核
担孢子(2异核)→初生菌丝→次生菌丝
厚垣孢子
担子
子实体
返回本 节
子实体 发育
原基期:白色,米粒状。 菌蕾期:黄豆大,具菌盖与菌柄的雏形 幼菇期:盖半球状,与柄结合紧密 成熟期:盖扁半球状,菌膜窄而紧 衰萎期:菌盖开伞,菌褶黑褐色,质劣
双孢菇
气生型:高产、质较差
菌丝 特征
匍匐型:质高,较低产 半气生型:兼两者优点
(二)主要品种
半气生、偏高温型,出菇适温14~20℃ 1.As2796 耐肥水,转潮快,高产
是国内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2.F56
贴生型,中小型品种 菇体圆整,高产优质
耐水、耐肥,抗逆性强
转潮快,出菇齐,菇潮均匀 子实体生长最适为15~17℃
返回本 节
5、发酵料过程
预湿
建堆
多次翻堆
(1)一次发料法
预湿 提前2~3天,草料用水预湿,粪和饼肥碎后混匀
堆形:宽约2m,高约1.5m长型堆 建堆 方法:一层草(20cm厚)、一层粪(3~5cm厚)
要求:紧实,陡直,四周围膜,顶盖草被
返回本 节
建堆时加50%
尿素分次加
第1次翻堆加30% 第2次翻堆加20%
(一)菌丝体
过程:绒毛状 覆土 线状(结菇)
按
索状
低温或老龄
气生型:粗密、爬壁力强,生长快
母种 匍匐型:细而稀,无爬壁力,生长慢 表现 半气生型:介于两者间,短而密Fra bibliotek返回本 节
(二)子实体
菌盖:帽状,圆厚,光滑 白色 菌膜:大时破裂 伞状 菌褶:白色→粉红色→深褐色
菌柄:白色,中生,实心圆柱形 菌环:菌膜破裂的残留物
发酵 时间
2次性发料:播种前约20天,翻3次堆
增温发酵剂发酵:播种前约16天进行
返回本 节
4、发酵料原则
➢ 堆形逐渐缩小 ➢ 料堆逐渐疏松 ➢ 含水量逐渐降低 1次性:7、5、4、3、2 ➢翻堆间隔天数渐短 2次性:4、3、3
增温剂:堆6天后加增温剂 ➢1次发酵时,最后一次翻堆时加杀菌杀虫药 ➢发酵中严防雨雪淋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