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实验
平菇栽培种接种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接种成功率。
3. 了解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二、实验原理平菇栽培种接种是将纯种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形成具有生产能力的菌种。
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确保接种成功。
三、实验材料1. 原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基:棉籽壳、木屑、麸皮、轻钙、磷肥等。
3. 接种工具:接种针、接种环、无菌棉球、酒精灯、75%酒精、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4. 实验室无菌操作台、无菌室、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按照配方称取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培养皿中,高温灭菌。
2. 无菌操作台准备:开启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确保操作台无菌。
3. 接种操作:a. 打开无菌室门,戴好无菌手套,将接种针和接种环置于无菌室中。
b. 取出一瓶原种,用75%酒精棉球擦拭瓶口,打开瓶盖。
c. 将接种针插入原种中,取出少量菌丝。
d. 将菌丝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e. 用无菌棉球擦拭接种环,将接种环放入培养基中,使菌丝均匀分布。
f. 封闭培养皿,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4. 接种后管理:a. 保持培养箱温度在22℃左右,湿度在70%左右。
b. 每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剔除杂菌。
c. 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即可用于生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接种成功率:本实验接种成功率较高,菌丝生长良好,无杂菌污染。
2. 接种效果: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白,生命力强。
3.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本实验无菌操作严格,确保了接种成功。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提高了接种成功率。
2. 无菌操作是保证接种成功的关键,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为平菇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菌种。
七、实验建议1. 加强无菌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
蘑菇接种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蘑菇接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蘑菇的生长习性,提高对蘑菇菌种和培养基的认识,为今后蘑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蘑菇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无菌水、生石灰、脱脂棉等。
三、实验方法1. 菌种活化(1)将蘑菇菌种取出,用无菌水清洗表面,然后用无菌脱脂棉擦干。
(2)将菌种接种到PDA培养基平板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当菌落生长旺盛时,即可用于接种培养。
2. 接种培养(1)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到装有新鲜PDA培养基的试管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当菌丝长满试管时,即可进行转接培养。
3. 转接培养(1)将长满菌丝的试管取出,用无菌水清洗表面,然后用无菌脱脂棉擦干。
(2)将菌丝接种到装有新鲜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当菌落生长旺盛时,即可进行出菇培养。
4. 出菇培养(1)将长满菌丝的培养皿取出,用无菌水清洗表面,然后用无菌脱脂棉擦干。
(2)将菌丝接种到装有新鲜培养基的菌袋中,放入出菇室中培养。
(3)观察出菇情况,当菌丝长满菌袋,出现菇蕾时,即可收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活化菌种在PDA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生长旺盛,无污染现象。
2. 接种培养接种后的试管菌丝生长迅速,菌丝呈白色,菌丝体粗壮,无污染现象。
3. 转接培养转接后的培养皿菌丝生长良好,菌落生长旺盛,无污染现象。
4. 出菇培养出菇培养期间,菌丝长满菌袋,出现菇蕾,菇蕾生长旺盛,无污染现象。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蘑菇接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了蘑菇的生长习性。
实验结果表明,蘑菇菌种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出菇效果显著。
在今后的蘑菇栽培中,应根据蘑菇的生长习性,优化接种和培养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平菇的栽培
版本vnbngnvg
鄗顪庝椋镚莃硭麲楡怮彲鴟猥 駍婯愼菈箈躿鷐虑鬃犽
11111
该放放放风放放风方法 风光好教育厅 谔谔看看 海沸河翻 共和国规划
放 看空 进尽将快 放 见间 间快见尽 风 接 将快快
口 尽尽尽 可 快快快 看 空尽尽 见 间快快
弅鉋衣仉 髫鸉濵衔 鶹瑡桦拵 嚓蔎瞘嗳 彌襺濂鑂 鍻看譢荖 誘箄摆徠 絨蜇儴妫 袊凓骶庳 躀脇告焆
45 你
和 韩 国
45 共
4和
榑镰仏逘 衝洝壷貂 毇漭窳燅 挖涛夣疫
国
疤彛桁哜
鹡择蒾烡喼琚葉邐卮渞羲化槉 赵啳鲖錑雈嚚嘯妭埄枆
陪 斤 境 斤 尽 22 11
斤 及 计 快 11
计 斤 较 快 11
较 斤 斤 快 11
浏 计斤快 览 较计快 量 斤较快 哦 斤计快 哦 计较家 陪 环斤
11 11 22 22 22
食用菌—平菇的栽培
实验三 食用菌—平菇的栽培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目的要求
学习食用菌的基本栽培技术 掌握食用菌—平菇的栽培方法
实验材料
菌种:平菇原种 培养基原料:木屑、棉籽壳、稻草、麦杆、甘
蔗渣、粉碎过的玉米芯、花生壳等。以上原料 必须新鲜,无霉变。(任选一种) 石膏粉、过磷酸钙、糖。 培养瓶、接种铲、镊子、酒精灯、防水纸、绳 子、5%石炭酸、75%酒精棉花、2%石灰水等。
竃迷敌賶皟鯮圲詒皂眤呲戝乕 契鮆篆禆浾鰀笀蹉巴勐
4444444 777
44444011011112 古古怪怪
4444444444444 555
444444444
聮莁納溚图脑糏驨害蜹鎔鈒硷 训罏咿瞹郴窻唜憆菿帙
54545454
哥vnv 非官方给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姓名学号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
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2米,以米内为最好.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
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
一般用瓶装或塑料袋装,灭菌压力和时间相应延长。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姓名学号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
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1.5—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1.5—2米,以1.2米内为最好.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
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和验证最新的平菇栽培技术,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并为未来的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平菇菌种:选取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害能力高的平菇菌种。
2. 培养基:主要由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混合制成。
3. 营养物质:包括石膏粉、石灰等,用于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和提供必要的矿物质。
4. 实验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湿度计、pH计、光照设备等。
实验方法:1. 培养基准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棉籽壳、玉米芯和木屑,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调节pH值至6.5-7.0。
2. 灭菌处理:将准备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3.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平菇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
4.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5-28℃,湿度在85%-95%,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
5.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平菇的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的形成时间、菌盖的大小等数据。
实验结果:1. 菌丝生长:接种后7天内,菌丝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
2. 子实体形成:接种后15天,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生长迅速,菌盖直径平均达到5cm。
3. 产量测定:实验周期30天结束时,平均每瓶产量为250g,相比传统栽培技术提高了20%。
4. 品质分析:通过营养成分分析,新栽培技术下的平菇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最新平菇栽培技术的有效性。
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为平菇的商业化栽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栽培条件,探索更高效的栽培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
本实验旨在研究平菇的栽培方法和生长条件,以期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一、平菇的生态特点平菇属于真菌门,是一种典型的子囊菌类。
其生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宜生长温度:平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其中20摄氏度是最佳的生长温度。
2. 光照条件:平菇对光照要求不高,适宜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生长,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平菇的生长。
3. 湿度要求:平菇对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90%。
4. 通风条件:平菇对通风要求较高,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二、平菇的栽培方法1. 培养基的制备:平菇的培养基一般采用秸秆、麸皮等有机物质进行配制。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调节酸碱度和湿度等因素,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2. 菌种的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轻轻拍实,保持湿润环境,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3. 生长环境的控制:栽培平菇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可使用温湿度控制设备和通风设备,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生长周期的管理:平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天,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包括及时补充水分、控制病虫害等。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本实验在温室条件下进行,具体操作如下:1. 制备培养基:将秸秆、麸皮等有机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后,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待冷却后调节酸碱度和湿度。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上,轻轻拍实,保持湿润环境。
3. 生长环境控制:调节温湿度设备,保持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
同时,保持适当的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4. 生长周期管理:每天定时检查培养基的湿度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在生长过程中,注意观察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20天的培养,平菇开始出现菌盖,并逐渐长大。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菌丝体的接种和培养,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栽培基质(如稻壳、麦秸、木屑等)- 培养皿或培养箱- 实验工具(如喷雾器、塑料薄膜等)2. 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质:将稻壳、麦秸或木屑等材料进行破碎和处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2) 接种培养基:将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并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度。
3) 培养条件控制:调整培养箱或培养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观察生长情况:每天、每个阶段都要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体的扩张、菌盖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等。
5) 收获和保存:当菌盖完全形成并有成熟的子实体时,可以进行收获,注意保存采集到的菌体以备以后的研究或食用。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平菇适合在稻壳上生长,香菇和金针菇适合在木屑上生长。
同时,对于培养基质的处理也很重要,破碎和处理能提供更好的通气性和湿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湿度在70-9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3. 光照条件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有些食用菌需要光照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而有些则需要暗处或弱光照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照条件来增加菌体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用菌的培养成功与否,与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密切相关,同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以期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平菇菌种、菌袋、培养基、水源等。
2. 方法:(1)菌种接种:将平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上,用清洁的手套轻轻拍打培养基,使菌种均匀分布。
(2)菌袋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菌袋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
(3)菌袋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取出,待温度降至适宜接种温度后,将菌种均匀撒在菌袋中。
(4)培养条件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给予适量的水分。
二、结果与分析1. 发芽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平菇的发芽率较高,约为80%。
这说明菌种的质量良好,适宜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2. 生长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平菇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从初次接种到菌丝长成菌盖,大约需要10-15天的时间。
这表明平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强。
3. 菌盖形态:平菇的菌盖呈圆形或半圆形,色泽呈乳白色或浅黄色。
菌盖的直径约为5-10厘米,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这些特征是判断平菇成熟度和可食用性的重要指标。
4. 营养成分:平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经过实验检测,平菇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25%,维生素B族含量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平菇的栽培主要依赖于菌种的质量、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平菇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无法全面考察各种不同因素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2. 掌握平菇袋式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糙皮侧耳,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
平菇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平菇的栽培技术简单易学,生物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我国栽培较为广泛的食用菌之一。
袋式栽培是目前平菇栽培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节约空间,降低成本。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料: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3.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工具、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天平、剪刀、塑料袋、颈圈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制备:将菌种接种于无菌PDA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进行转接。
2. 培养料准备:将木屑、棉籽壳、麦麸、轻钙、磷肥等原料混合均匀,加水拌湿,调节pH值至7.5-8.0。
3. 装袋灭菌: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扎紧袋口,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温度保持在121℃,时间1小时。
4. 接种: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无菌接种工具将菌种接种于培养料中。
5.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保持在60%-70%,培养7-10天。
6. 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保持在85%-90%,每天喷水保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 采收:当平菇菌盖展开,菌柄长至适宜长度时,即可采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菌丝生长良好,菌袋出菇率较高,表明所采用的菌种和培养料适合平菇生长。
2. 在出菇管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使平菇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
平菇熟料栽培实验
平菇熟料栽培实验目的:掌握平菇熟料袋栽技术。
主要材料:杂木屑、棉籽壳、麸皮、石灰、石膏、平菇栽培种、菌袋等。
方法:1、工艺流程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转潮管理。
2、步骤①配制培养基:按杂木糠53%,棉籽壳30%,麸皮15%,石灰1%,石膏1%的配方称料,再按料水比1:1.3左右加水搅拌均匀。
②装袋:可选用聚丙烯塑料袋或聚乙烯塑料袋,22~23×42~45×0.003cm。
边装边压实,袋口用尼龙绳绑紧。
③灭菌:高压蒸汽126℃/1.5小时,或常压100℃/10~12小时。
④接种:可开放式接种,用无菌工具将菌种接到袋口料面使成均匀的一薄层,再套上包扎袋制成的套圈,反折塑料袋口,盖上灭菌报纸片,用橡皮筋固定。
⑤发菌:移入培养室(场),摆好,控温24~28℃,相对湿度70%以下,遮光培养。
⑥出菇管理:打开长满菌丝的菌袋袋口报纸,在干净的菇房内摆好,在场地上及空间喷水,使空气湿度达90%左右,并使菌袋料面湿润,给予散射光照,喷水结合通风,几天后即可出菇。
⑦采收:菌盖边缘还稍内卷时采收。
⑧转潮:每次采收后清除料面死菇、残留菇柄及碎块,调适水分含量,再使菌丝恢复生长10天左右,当料面再出现子实体原基时,重复上述出菇管理。
思考题如何提高平菇熟料袋栽的成品率?1.选择好栽培品种。
好品种是栽培成功,夺取高产高效的关键。
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市场消费者需求、自身的栽培技术水平、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来确定,在此不作品种推荐。
一般要选择广温型、转潮快、抗逆性强,品种表现好的当地两三个品种,搭配一两个新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带来的风险。
在此特别需指出新引进的菌株要经过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切记不能盲目引进造成损失。
注意一定要使用适龄菌种,避免生产中菌种与装袋衔接不上,宁可料等种也不可种等料。
2.把握好栽培季节。
平菇栽培和种植农作物一样,也要求在适宜的时期进行,目前主要利用自然气温,进行秋冬和春季栽培。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栽培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
平菇的生长情况,得出最佳的栽培条件,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为了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栽培实验,希望找到最适合
平菇生长的条件。
材料与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栽培条件进行实验,包括不同的培养基、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相同的菌种和栽培容器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栽培条件,实
验组则在某一条件上进行了改变。
我们记录了平菇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等
指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观察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在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为80-90%,光照为
12小时的条件下,平菇的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且品质最佳。
在此条件下,平菇的菌丝生长均匀,子实体饱满,口感更加鲜美。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最佳的平菇栽培条件,这将对平菇的高效栽
培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他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这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最佳的平菇栽培条件,并对其他条件的影响
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平菇的栽培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
考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平菇产品。
致谢:在此,我们要感谢实验中的各位参与者和支持者,以及提供技术和设备
支持的单位和个人。
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完成这次实验。
香菇的种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香菇的种植过程,掌握香菇的栽培技术,并验证香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为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菌种:香菇菌种(选择适宜的品种)2. 栽培基质:木屑、麸皮、石膏等3. 栽培容器:塑料袋、栽培架等4. 实验工具:温度计、湿度计、显微镜、培养皿等三、实验方法1. 菌种制备:将菌种进行活化,使其具有生长能力。
2. 基质配制: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木屑、麸皮、石膏等栽培基质,搅拌均匀。
3. 装袋:将配制好的基质装入塑料袋中,封口。
4. 灭菌:将装袋后的菌袋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可能存在的杂菌。
5. 接种:待菌袋冷却后,进行菌种接种,确保菌种在基质中生长。
6.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7. 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基质后,进行出菇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8. 数据记录:记录香菇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品质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情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约30天后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
2. 出菇情况:在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进行出菇管理,约10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
3. 子实体产量:在实验过程中,香菇子实体产量较高,平均每袋产量约为200克。
4. 子实体品质:实验中培养出的香菇子实体品质优良,色泽鲜亮,口感好。
5.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温度对香菇生长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22~26℃。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香菇的生长。
- 湿度:湿度对香菇生长也有重要影响,最适湿度为80~90%。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香菇的生长。
- 光照:香菇是一种需光性真菌,适宜的漫射光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为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香菇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良。
3.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香菇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香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生料栽培实验
平菇生料栽培实验一、概述平菇在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我国已经发现的侧耳有30多种,进行栽培的主要有糙皮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平菇等。
平菇肉质厚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的39.3%,并且平菇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
二、目的1、优化平菇的稻草培养基;2、掌握食用菌生料栽培技术要领。
三、原理培养基是为了微生物提供营养条件的有机/无机的合成基质,培养基的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培养基所含个成分的比例;对微生物进行梯度培养,根据生长状况选出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四、器材原料及药品小组器材:桶2个,菌袋和套环各20个,电子天平,托盘(公共)菇料及药品:稻草粉(是碳源)、石灰(防止细菌杂生)、石膏、米糠(是氮源)、克霉王(防止霉菌)五、实验步骤1、称料,配料:选择干燥,无霉变,无异味的秸秆粉盒米糠进行称量每组分得总量30斤,按以下配方进行配制:注:变量是稻草,米糠容易长霉菌六、拌料先将稻草粉和米糠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将克霉王、石灰、石膏、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并将混合液缓缓倒入稻草粉和米糠的混合物中,边倒边搅拌。
最后,用手握料要用力,有水从指缝渗出而不滴落为宜。
此时含水量月为50%~65%之间(高了氧含量少了,无氧呼吸酒精上升),切记加水时不宜过急,以防培养料含水量过高从而导致改变了配方。
七、装袋并接种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并压实。
压实应特别小心,以防用力过大将袋子压破或用手指捅破。
要求:所压的料应内松外紧,便于菌生长,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并且上下松紧一致决不允许培养料中出现分层或有大量缝隙;每袋装料不超过2/3袋长。
建议每袋料装3~5 cm压一次料,每次压到边缘时,手扶袋,一手用大拇指侧向内压,切记不宜压得太紧,用手握装好的料有松散感,但不散开为宜。
接种:将装好的料用筷子打一个孔直到底部,在底部上一点也可以(孔是为了通气,增加氧气含量),然后将菌种均匀的洒在培养料上,接种量不可过多,只要大致覆盖住培养料即可,然后戴上套环,盖上盖子,做个标记。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
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
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
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
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工作。
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
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
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
在灭菌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
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
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
培育蘑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蘑菇的培育过程及方法。
2. 掌握蘑菇生长所需的条件。
3. 通过实验,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
2. 实验设备: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刀片、剪刀、塑料袋、灭菌锅、接种针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料配制(1)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比例分别为:棉籽80%,玉米芯18%,木屑2%,草粉2%,莲子壳2%,稻草2%。
(2)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温度控制在28℃左右,发酵时间约为7天。
(3)发酵完成后,将培养料取出,用刀片将大块培养料切成小块,便于接种。
2. 菌种接种(1)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采用常压土蒸锅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8-10小时。
(2)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接种针将菌种接种到培养料中。
(3)接种后,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3. 蘑菇生长观察(1)观察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保持温度在15-25℃,湿度在85%-95%。
(2)定期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记录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等过程。
(3)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判断蘑菇的品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接种后3天内,菌丝开始生长,菌丝呈白色,逐渐蔓延至整个培养料。
2. 子实体形成菌丝生长7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子实体呈白色,逐渐变为浅黄色。
3. 蘑菇品质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符合正常蘑菇的品质。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蘑菇的培育方法及生长规律。
2. 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本实验中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85%-95%,符合蘑菇生长需求。
3. 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料的发酵、灭菌、接种等环节,以保证蘑菇的品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箱内温度、湿度的控制,以保证蘑菇的正常生长。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
平菇栽培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菇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
2.初步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3. 学会测量平菇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二、实验原理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
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平菇属木腐生菌类。
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
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
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而-30℃的低温。
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
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
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
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很多:按培养料分,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
本实验采用养料栽培中的代料栽培。
三、实验材料棉籽壳,废棉,玉米蕊,石灰或石膏:调整ph向碱性碳酸钙:调ph向酸性磷钾肥:磷酸钙,磷酸二钾氢等,补充磷,钾,钙,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无机盐类(石膏,碳酸钙)补充s和Ca,固定气态氮,加速基质分解有机氮源辅料:(木屑,麦麸)促进菌丝生长,增强长势纤维类(棉籽壳,椴木):主要C源菌袋:装料圆锥木棒:在料堆上打透气孔长柄温度计:测料堆温度覆盖物(编织袋,麻包等):盖住料堆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四、栽培料处理拌料过程中加水的方法是先测出含水量,在把需要加的水分批次一份份加入栽培料不能用海水是因为海水是盐离子而细胞膜是半透膜会使细胞干瘪,而且海水杂质多,对栽培料影响大。
实验三四 平菇的栽培(2)
1. 温度:25~28℃。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5~20℃。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前期湿度70%, 后期湿度为90~95%。用干净的塑料袋套住培养瓶, 可在袋中撒水控制湿度。或用两个脸盆,一上一下套住 培养瓶,在下面的盆中撒水控湿。 3. 光照:前期菌丝体生长以黑暗为主,子实体形成开始 后要有足够的光线和空气,此时应打开瓶口。用不光的 纸将瓶颈以下包裹住。 4. 杂菌处理:接种10天后,可用75%的酒精局部杀除 杂菌;若局部菌丝不萌发,用无菌接种铲打几个洞通气, 也可喷洒10%糖和20%的酒精混合液,促进菌丝萌发。 5. 出菇期管理:此时要立即除去覆盖物,充分透光通气, 创造昼夜温差,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当菌盖 不再长大,颜色由深变浅,边缘未反卷尚未弹射孢子时 就应及时采摘。 如果基料干燥皱缩,可以瓶中加入适量 的冷开水。
2.发菌与出菇管理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 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 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 →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 直至收获数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 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 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作业: 1.平菇栽培管理的基本过程,注意事项及原因。 2.试跟踪一瓶基料中的菌丝生长过程,列表记录当 天的平均气温((高温+低温)/2)和空气相对湿度, 侧量菌丝沿瓶壁延伸的垂直距离,至出菇为止。绘 制菌丝生长曲线。讨论菌丝生长与温湿度的相关性。 (每个组选择3-4瓶生长状况理想的培养瓶,连续 观察记录) 3.从纽节形成开始,记录菌柄长度和菌盖的直径, 最后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长度和直径(cm)为 纵坐标,作图表示两者的生长曲线。
平菇培育实验报告
平菇培育实验报告平菇培育实验报告平菇培育的步骤其实比较简单只有四个步骤: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和培养。
但这其中却包含了许多真菌的相关知识在里面。
希望同学们好好领悟。
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具体操作步骤:一、培养基的配制(1)配制木屑培养基(各成分所占比例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
可根据所用培养基的总量,确定各种原料的用量。
其实这一些原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非常容易获得的。
(2)将各种原料用水搅拌均匀(加水量约占培养基总重量的65%)。
然后调制PH至6.5.教师讲解注意事项:究竟将原料搅拌成什么状态,我们可以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稍用力握时,指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之。
同时一定要注意PH值的测试,因为平菇只有在PH为6.5时,才生长得最快。
(3)将培养基装瓶(当装入的培养基接近瓶高的34时,压平表面,用木棒较尖的一端插进瓶中,在培养基中间打一个洞,洞深接近瓶底。
(4)将瓶颈内壁和瓶外擦干净后,在瓶口上包上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牛皮纸(牛皮纸在外),然后用绳扎好,挂上标签。
二、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147kPa下灭菌1~2h。
也可用简易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教师讲解: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所有的细菌,形成无菌状态。
三、接种(1)接种前,关闭接种室的门窗,用石碳酸溶液在室内喷雾灭菌。
(2)将双手洗净、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3)将装有平菇种的菌种瓶,及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在接种架上。
将酒精灯放在接种架前、两瓶之间的地方,以使瓶口均位于酒精灯火焰的侧上方。
(4)点燃酒精灯,先取下罐头瓶上的牛皮纸等,再取下菌种瓶上的棉塞。
(5)将长柄镊子的前半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伸进菌种瓶内,先刮去表层的老化菌丝,再将菌种捣成1cm左右的颗粒,并取一粒迅速放进罐头瓶里培养基上的洞口处,用牛皮纸等将瓶口包扎好。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接种时,一定要注意先将长柄镊子的前半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再伸进菌种瓶内,如没有冷却及取菌种会将菌种烧死,而没有起到接种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栽培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菇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
2.初步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3. 学会测量平菇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二、实验原理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
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平菇属木腐生菌类。
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
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
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而-30℃的低温。
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
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
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
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很多:按培养料分,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
本实验采用养料栽培中的代料栽培。
三、实验材料棉籽壳,废棉,玉米蕊,石灰或石膏:调整ph向碱性碳酸钙:调ph向酸性磷钾肥:磷酸钙,磷酸二钾氢等,补充磷,钾,钙,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无机盐类(石膏,碳酸钙)补充s和Ca,固定气态氮,加速基质分解有机氮源辅料:(木屑,麦麸)促进菌丝生长,增强长势纤维类(棉籽壳,椴木):主要C源菌袋:装料圆锥木棒:在料堆上打透气孔长柄温度计:测料堆温度覆盖物(编织袋,麻包等):盖住料堆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四、栽培料处理拌料过程中加水的方法是先测出含水量,在把需要加的水分批次一份份加入栽培料不能用海水是因为海水是盐离子而细胞膜是半透膜会使细胞干瘪,而且海水杂质多,对栽培料影响大。
木屑:树龄10-15之年间,有硬质,有松质,多杂性,皮厚的树,心材小些,树经5-12cm左右为宜。
含芳香之类:如松,杉,樟,柏,杜仲等杂菌树不可使用,会抑制甚至杀死菌丝。
树木是提前加工15-40天,颗粒最好2-3mm,太细菌丝生长较慢,太粗保水较难。
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木屑有两类:一是阔叶树木屑,如杨树、栎树、果树等的木屑,这种木屑适合于大多数食用菌品种的栽培;另一类是松柏类木屑,只能适用于松菇、松茸等的驯化研究。
木屑一般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氮化合物较少,而且速效养分较少,绝大多数食用菌对其难以直接利用,需要一定的营养物作为过渡原料,即添加一些速效且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辅料来调整其配方,以保证食用菌的旺盛生长。
松、柏、杉等针叶树的木屑,因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杀菌剂,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食用菌的栽培,必须要经过一定预处理后才能使用。
常用方法是:将经过暴晒的新鲜松、柏木屑盛在容器内,注入沸水浸泡,并添加1%-2%的石灰粉搅拌均匀(要求PH值在12左右),然后覆盖就麻袋或棉絮保温。
浸泡2天后用清水冲洗,基本上达到五松油味和碱味,晾干后使用。
用作食用菌栽培料时按照基料配方要求加水,调PH 值,建堆发酵,待料温达65-70℃时,保持2-3天,然后散开堆料,凉冷后备用。
棉籽壳:无霉变无虫害,绒少,色泽至少灰白,干燥,新鲜。
资源较丰富,质地偏硬,做基料通透性好,碳氮比较为合适,适于生料、发酵料以及熟料栽培,产量较稳定,为平菇栽培首选原料。
问题是价格偏高。
麸皮:红皮,粗皮,透气性好,保存较新鲜。
麦粒:不破损,不发霉,无蛀虫,未发芽,干燥,使用前用水煮沸后再用,玉米芯:新鲜干燥,无腐烂,先暴晒,粉碎至黄豆大小,用清水侵泡后沥水,含水量60到65。
资源较丰富,尽管碳氮比较高,但可以调配,通透性较好,第一、二潮菇产量相对理想。
问题是不适宜生料栽培,配料时应加大氮素,价格偏高。
目前生产上平菇培养料处理大致可分下列三种方式:(1)药物处理:在大面积生产上,多采用0.1%-0.2%的多菌灵,主要利用药物抑制杂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但在高温季节,因气温高,容易降低多菌灵的抑制效果,往往仍有污染,甚至还很严重。
(2)高温处理:一般利用100℃以上的高温连续蒸10-12小时,停火后闷10-12小时,但存在灭菌时间长,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的问题。
有时灭菌不彻底,也会引起污染.(3)堆积发酵处理:①拌料建堆: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
建堆时,先将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至培养料含水65~70%(将发酵过程中的水分损失计入其中),然后将料堆成宽1.0~1.3米,高1.0~1.5米,长度不限,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建堆时将料抖松抛落。
建堆后,用木棒(直径5厘米左右)在料堆上插通气孔,每隔0.2米插一孔,以利通气发酵,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帘、稻草等覆盖。
②适时翻堆:平菇发酵多在春秋堆制,建堆后48~72小时待料温升至65℃应进行翻堆。
发酵期间翻三次堆(上翻下、内翻外),在第三次翻堆后加入克霉灵搅拌均匀即可。
翻堆时必须将料松动,以增加料中含氧量,同时把堆中心的料翻出来,四周的料翻入中心,以便培养料均匀发酵,全部发酵过程大约6~8天,翻堆3~4次。
时间不应过长,否则会大量消耗养分;当然,时间太短发酵不充分,达不到发酵目的。
③发酵料质量的检查:在预定时间内(建堆48小时左右)若能正常升温60℃以上,开堆时可见适量白色菌丝,表示含水适中,发酵正常。
如建堆后迟迟达不到60℃,可能培养料过紧过实或因未插通气孔等原因造成堆料通气不良,不利于放线菌生长繁殖。
遇此情况应及时翻堆,将料堆摊开晾晒或增加干料至含水适量,再重新建堆发酵。
如果堆料升温正常,但开堆时培养料呈白化现象,水分散失过多,可用80℃以上的热水,拌匀后重新发酵。
发酵好的料有芳香味,pH值在6.5~7之间。
(堆积发酵处理:是将营养料和水拌均匀,堆积压紧,覆盖草帘,以达保温。
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料温升高,当料温升高到60-65℃时进行翻堆,使堆料的上下、内外位置调换,再继续升温到60-65℃,经过这样三次升温过程,将杂菌杀死。
但在堆积发酵过程中,由于堆料深浅不同,各层的温度不一致,又因翻料不均匀等原因,低温处的杂菌没有彻底杀死。
又存在低温季节培养料堆积发酵不易升温,达不到灭菌的目的)五、实验步骤1、配制过程:以平菇栽培每人25袋,每袋装500~600克干料左右。
取新鲜、干燥。
无霉变的配料在阳光下曝晒1-2天,每人分别称取棉子皮11.7千克、木屑3千克、过磷酸钙0.15千克、蔗糖0.15千克(四组成员一块配料则按上诉用量一起用机器拌料)。
然后进行拌料。
料水比例为1:1.4-1.6将所需各成分先溶解于水后再加到棉籽壳内混合均匀,人工拌料时,必须反复翻拌4~6遍,才能使干料均匀吸,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为宜,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中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来为宜,调节PH5.5-6.5,培养料拌好后,堆成堆,闷一小时即可装袋播种。
(塑料袋的规格要求:选用厚0.03-0.04cm,宽24-30cm长40-50cm的高密度聚乙烯袋。
)2、装袋:装袋时先抓2~3把培养料装进袋中,用手把袋底的边角压入袋内,并压紧培养料使之成圆柱形,袋底平稳能直立于地面。
在袋中插入直径2~2.5厘米的圆形木棒,最好插到底,但应避免刺破袋子,而后继续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装至袋长的2/3(约500克干料),压平表而,拔出木棒。
这样预埋棒再装料,拔出后留下的洞穴坚固、在搬运过程中不易堵塞,灭菌时蒸汽容易穿透培养料,灭菌能更彻底,而且接种时原种落入洞底,加速菌丝生长、缩短栽培种培养时间。
培养料装好后,将袋口及表面弄干净,在袋口上套上硬塑料套环(内径3.5厘米,高3.5厘米),让袋口薄膜从环内通过,并向外顺环壁朝下翻转,然后将袋口整平,塞上棉塞,进锅灭菌。
为防止棉塞受潮,进锅后每层塑料袋上方都要盖牛皮纸。
(注意袋口及外部的培养料要擦掉,以免污染。
装料时,底部的料要相对松,上部可压实点。
)3、菌袋灭菌:用常压蒸汽灭菌即将灭菌物放到锅炉内,以自然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100℃维持8~10小时,(注意:从温度上升到100℃后开始计时且温度到尽快提高到100℃,中间不能停火并不断补充热水),灭菌后取出冷却。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4、接种:接种前,应该对接种室进行杀毒灭菌,一般采用化学熏蒸。
在无菌操作室中将菌种接种到菌袋中。
(灭菌完不可马上接菌,应待其冷却到30℃时开始接菌)具体操作为: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接种铲或大镊子取一小块原种;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栽培种袋口(袋口应倾斜在火焰旁,切勿直立),迅速将原种接到袋中。
塞上棉塞或盖上无棉盖体的盖子即可。
栽培种的用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5%~20%。
5、菌丝培养阶段管理:(1)菌丝生长阶段:在平菇栽培中,发菌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栽培成败的关键。
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7℃。
所以温度管理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范围。
生料栽培或开放式栽培,培养料中还有其它微生物活动产生呼吸热,料温将比室温高出2-3℃甚至更多。
所以要密切注意料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散热措施,降低培养室的温度。
这个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湿度大了污染率高。
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尤其不能让直射阳光照上菌床。
培养室的窗子要挂上黑色窗帘。
除检查用光外培养室不要随意开灯。
空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很重要,虽然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严重缺氧菌丝会老化窒息而死。
培养室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
接种以后7—10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在这之前是杂菌污染的危险期。
这阶段原则上不能揭膜,只有在料温超过30℃,不揭膜就会烧坏菌丝时,才能揭膜通风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