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的作文教学设计
以“爱”为话题作文的教学设计.doc
以“爱”为话题作文的教学设计写作目:学会关,学会的表达。
写作想:没有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情与友情,缺少了真与心。
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周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通本次学,呼他的心,他懂得人、他人、社会是一种幸福,他人一份,世界将成美好的人。
写作程:一、前准1、累以“ ” 的名言警句、歌、句等。
2、、收集人、他人、社会送温暖、关的感人事迹。
3、教与学生同累,并准好歌碟与有关光碟。
二、心1、激情入:前放《的奉献》歌曲,渲染一种的情感氛。
然后教用激情的渡入新。
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世界就会成美好的人,同学,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我共一个美好人。
2、交流累交流以关的名言警句、歌曲、句等(教将自己累的投影出来学生摘抄)述自己或他人人、他人、社会以关的感人事迹。
(生同,先在小内,然后推荐感人的事迹在全班交流)生同听了些事迹后的感受3、列反面象,感受、策略。
弃子、虐待老人、家庭暴力、多个惨案有生,你目睹、听些事?当你看到或听到些事,你想点什么呢?你如何制止些性事件的生。
(或写或,或小交流或全班同享,生同写同)三、关广泛1、播放或述人在美境中愉快晨、散步、心、工作等面,“留下一片”“保一汪潭水”“ 一片天”⋯⋯ 也是自己、他人、社会的一片关,你有的?在美好的境中学生活,你有怎的感受?(生同)2、述被染、被破坏的:河水在黑、垃圾在乱扔、木在砍伐、物在被⋯⋯你做哪些?你看人做哪些?你会人来些什么?(生同)四、的永恒1、听《的奉献》,学生再次感受充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从而激他的情感。
2、,是滑,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
因,我的心田碧波漾;因,我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我的学蒸蒸日上;因,我的灵魂熠熠生光⋯⋯你以“ ” 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目自,不少于600 字。
[提示 ]面道开放性的目,首先要放想,搜自己生活、中所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内涵,感悟爱的力量。
2.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细节来表达爱。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爱的重要性2. 爱的类型及表达方式3. 作文写作技巧4. 作文修改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爱的内涵,引导学生感悟爱的力量。
3. 分析不同类型的爱,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4. 教授作文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5. 学生现场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6. 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总结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爱的内涵、类型及表达方式。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
3. 实践法:学生现场作文,教师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总结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内容是否具体、情感是否真挚、语言是否生动。
2. 学生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主动请教问题。
3. 学生进步程度:对比前后作文,观察是否有进步。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爱的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知道的关于爱的故事,通过真实案例来感受爱的力量。
2. 爱的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不同类型的爱在他们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些爱。
3. 爱的小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爱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爱的故事集:收集一些关于爱的感人故事,用于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2.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作文评价的标准,包括内容、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
3. 写作素材库:提供一些关于爱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丰富作文内容。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表达爱。
2. 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不拘泥于传统观念。
作文《爱》教学设计
作文《爱》教学设计标题:《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并能够正确表达和传递爱。
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爱的图片和引发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爱的概念,包括爱的内涵、表达形式和爱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爱的意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和表达爱的行为和情感,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
4.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诗歌、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爱,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5. 总结回顾:通过小结和问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爱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爱的图片,如一对父母和孩子的照片、握手的手、扶老人过马路的场景等,并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如:你对爱是怎么理解的?爱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爱的概念和内涵,包括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并引导学生思考爱的重要性及影响。
3. 实践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活动,每组给出一个情景模拟的任务,例如:你的朋友生日,你会怎么表示爱?或者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帮助他并表达你的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策划,并进行角色扮演演示。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和老师对其表演进行评价和意见交流。
4. 创作活动(25分钟):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诗歌、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爱,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或绘画素材,如一些有关爱的词语或图片,为学生提供一些启发。
5. 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再次思考爱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将爱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爱作文》教案
《我爱作文》教案我爱作文教案一、引言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详细的指导,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态度,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2. 了解不同类型的作文,并学会运用相关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时的素材搜集和组织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作业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写作分类介绍a. 记叙文:通过故事、经历或事件来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介绍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并提供范文参考。
b. 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定义、性质、特点、原理等。
介绍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并提供范文参考。
c. 议论文:论述某个观点、观点的支持理由以及对立观点的反驳。
介绍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并提供范文参考。
2. 培养写作技巧a. 提供趣味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素材搜集。
b. 教授写作思维导图和提纲的制作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和组织写作材料。
c.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提升作文的质量。
3. 小组作业a. 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作文进行合作撰写。
b.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和修改,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并最终提交小组作品。
四、教学流程1. 导入:介绍作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概念讲解:依次介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
3. 技巧讲解:分别讲解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4. 实践演练:给予学生不同类型作文的题目,让他们根据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5. 撰写指导: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写作。
6. 小组作业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作品,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意见。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强调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1. 作业考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撰写一篇作文,并提交给老师。
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目标1、通过不同人物做法的对比理解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深沉。
2、捕捉文中的细节,剖析人物心理,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品味文中细节,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难点:捕捉文中的细节,剖析人物心理,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母爱、亲情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生俱来的,它也必然会无限延续,成为永恒的话题。
作为一位幽默大师,里柯克又将以一种什么方式带我们去解读母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作一次探究之旅。
二、预习检测(屏幕展示)1、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里柯克(kē)点缀(zhuì)圣诞节(dàn)雇佣(gù)游逛(guàng)鱼篓(lǒu)折腾(zhē teng)瞅(chǒu)拽(zhuài)筵席(yán)2、母亲节是每年的什么时间?3、《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文的作者是国家)作家、经济学4、文中出现的人物都有哪些(可以说出名字,也可以说出身份)?5、本文是用6、过母亲节你认为母亲是最快乐的人吗?三、自主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并分类做标记。
母亲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我们是怎样为母亲过母亲节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2、学生展示交流,老师点拨并板书。
我们母亲为自己快乐对为我们操劳自私比无私奉献虚伪任劳任怨批评反思赞美四、研读细节,剖析人物心理。
“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妈妈的爱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妈妈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感恩妈妈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的能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作品。
2.教学准备:-妈妈的照片、妈妈的手写信或留言、一些回忆物品等。
-装饰工具如彩纸、剪刀、粘贴胶、颜料、画笔等。
-媒体设备如幻灯片或电子画板。
-学生的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彩笔等。
3.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展示一些妈妈的照片或手写信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妈妈爱的思考。
-通过幻灯片或电子画板展示一个关于妈妈爱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妈妈的爱。
(2)妈妈的爱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讨论妈妈的爱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妈妈的爱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艺术创作:-教师提供艺术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妈妈的爱的感受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诗、写小说、制作手工等形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4)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一个小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朗读作品的方式来分享。
(5)反思与感恩:-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妈妈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表达感谢之情,可以通过写一封感谢信或给妈妈表演一场感恩的小剧场等方式来表达。
4.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创作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艺术作品和分享的内容是否能够真实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5.拓展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妈妈来班级,通过座谈的形式展示并分享她们对子女的爱和教育经验。
-学生和妈妈一起策划一场母爱主题的感恩晚会,以演唱、舞蹈、话剧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理解和感受到妈妈的爱的无私和付出。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合作意识。
藏在____中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藏在____中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藏在日常里的爱。
早餐的香气。
你知道吗?每天早上,当我还在床上挣扎,犹豫要不要起床的
时候,厨房里就已经开始飘出早餐的香气了。
那是妈妈为我准备的,热腾腾的豆浆,还有夹着鸡蛋的煎饼。
每次闻到那香气,我就觉得,新的一天,好像也没那么糟糕了。
背后的拥抱。
有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
回家的路上,感觉整个世
界都灰暗了。
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爸爸从后面给了我一个拥抱。
他没有说话,但那个拥抱,让我觉得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门口的等候。
每次我晚回家,无论多晚,总能看到奶奶站在门口等我。
她也
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站着,手里还拿着我刚刚爱吃的零食。
我知
道,她是在担心我。
电话里的叮嘱。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妈妈总是叮嘱我,“别忘了吃饭,别熬夜,多穿衣服。
”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很唠叨,但每次听到,我都觉得心
里暖暖的。
因为我知道,有人在关心我。
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爱。
其实,爱就在我们的日常里,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里。
它
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拥抱,或者是一个眼神。
只要我们用心
去感受,就会发现,原来爱,一直都在。
爱字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爱”字,理解其基本含义。
(2)学生能够运用“爱”字,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创作,表达真情实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字的内涵。
(2)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爱”的感悟,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感恩、友善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书写“爱”字。
(2)运用“爱”字,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爱”字的内涵,将其融入作文中。
(2)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展现独特的个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爱’字吗?请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爱”字教师详细讲解“爱”字的笔画、结构、含义,并展示一些关于“爱”字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爱”的理解。
4. 写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给出写作提示,如:“请以‘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你与家人、朋友之间的美好时光。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爱”字,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如何展现个性。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作文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包括书写、内容、情感等方面。
(2)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初中生作文老师我爱你教案
初中生作文老师我爱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忆与老师相处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老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引发学生对老师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作文技巧: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写:a. 老师的形象特点:如外貌、举止、语言等。
b. 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如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的照顾和支持。
c.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如课堂上的提问、解答、课下的交流等。
d. 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如对老师的敬爱、尊重、感激等。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享自己与老师的故事,讨论如何通过作文表达对这些老师的感激之情。
4. 作文练习: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老师,我爱你”,要求学生以自己最喜爱的老师为对象,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腻的描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 作文讲评: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讲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进步。
6.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尊敬老师、感恩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尊敬老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否真挚。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检验学生尊敬老师的意识是否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相关推荐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悟“爱”博大的情感,并懂得爱,学会爱。
2.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爱”的感人细节或事迹。
3.引导学学会书写爱。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师导入:爱——人类永恒的主题。
世间因为有爱而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因为有爱而更亲近,人与动物之间因为有爱而更和谐相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二)感悟爱1.展示有父母对子女关爱的图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的图片,帮助老人推车的图片等。
2.播放2013年感动人物陈斌强用布带把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绑在身上,骑电车去学校上班连续五年风雨不改的故事。
3.讲广西桂林2012年感动人物12岁的何玥因知道自己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只剩三个月时,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需要的人的故事。
4.教师总结提问学生学过的关于爱的课文。
胡适的《我的母亲》展现了母爱的善良容忍,朱自清的《背影》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写出了真诚无私的友爱,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写的是师生之爱,杨绛的《老王》写出了对不幸者的关爱……(三)理解爱爱无处不在,有的也许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但很多时候,爱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条体贴的短信,一次温柔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人间最美的情感,爱是大自然中最美的表现。
它是清晨小草上的一滴甘露,是傍晚云端的一抹红霞,是春天中的一场雨,是夏天中的一缕风,是秋天中的一片金黄,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天大地大,自己最大,眼中很少想到他人的存在,以为父母对他所做的都是理所当然,是他们分内的事,别人为他做的也是应该的,一切与自己无关,至于在别人有困难时,自己想帮就帮,想怎样就怎样……那么我们怎样理解爱呢?孩子说,爱是妈妈的一个吻,是爸爸的一个怀抱;青年人说,爱是一切的动力,是激情奋斗的源泉;老年人说,爱是同甘共苦,是相濡以沫。
小学语文习作五父母的爱作文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习作五父母的爱作文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习作五父母的爱作文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父母的爱,写写自己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
2•能抓住父母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他们对自己的爱,3.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条理清楚,紧扣中心,能抓住事情进行有条理的叙述,语言规范正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难点: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课型】习作指导课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爱你们的是谁吗?那么你们想不想听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2 •教师讲述汶川地震中感人的母爱。
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想说什么?3.同学们所说的,都汇成一个字一一爱。
揭题,板书。
二,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出示习作要求,朗读提问:本次习作示一篇写什么的作文?如何把自己和父母的感人的事写好?三.感受父母的爱。
1.前面我们听了一个感人的母爱,但是你们知道吗?平凡小事中同样孕育中伟大,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些温馨的画面,去感受父母的爱。
2•岀示生活中的细节图3.你们知道这些图中,让老师印象最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是哪张?4.下雨时送伞的情景,从而引出下水文《送伞》5•生活中,你们的父母有这样对你们吗?6•播发轻音乐教师激发:同学们,父母的爱不只是在学习上,不只是在生病时,市你进步时,他们高兴,是他们病痛时,你却不知道,现在好好回想一下。
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往事,也许是你委屈时,他们替你擦干眼泪,你们好好想一想。
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
7.为了让同学们说得更好,老师这里有词语表,大家看看,如果觉得合适就用上。
&同桌之间互相说。
四.指导如何把一件事说清楚、感人1•指名学生说,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他说完后,如果你觉得他说得好请冲他做个“V”的手势,觉得他说得一般,举一只手指,觉得他说得不好请举拳头。
2•学生点评补充,引导学生说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爱心行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爱心行动》教案文档标题:《我的爱心行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心行动和感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敏感度,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爱心行动,以及行动背后的原因和感受。
2. 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己的爱心行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考。
2.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爱,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爱心行动的兴趣和关注。
(二)写作指导1. 确定主题:明确本次作文的主题是“我的爱心行动”,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曾经做过的或想做的爱心行动。
2. 规划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引言-主体-结尾”的结构进行写作。
引言部分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爱心行动是什么;主体部分详细描述行动的过程和感受;结尾部分可以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丰富内容: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加入自己的感想和感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实践写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写作,教师在旁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分享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选择性的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文,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的爱心行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于下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爱心行动》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藏在____中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藏在____中的爱作文教学设计段落一,清晨的厨房序曲。
哎,这清早的阳光真是温柔,就像妈妈的手。
她早就在厨房里忙活了,豆浆机嗡嗡作响,油条在油锅里翻滚。
啊,这香味!直接飘进我梦里,把我叫醒了。
起床一看,那碗豆浆还冒着热气呢,油条也是金灿灿的,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不用说,这肯定是妈妈的爱意,早餐都这么用心。
段落二,夜读时的小确幸。
夜深了,我还坐在书桌前啃书本。
老爸呢?他就在旁边坐着,也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陪着我。
每当我抬头,都能看到他鼓励的眼神。
哎,这老爸,虽然话不多,但心里啥都明白。
有时候遇到难题,他还会给我指点迷津,让我瞬间茅塞顿开。
这陪伴,真是比什么都珍贵。
段落三,雨中的温暖港湾。
这雨说下就下,真是没个停的时候。
我站在学校门口,心想这
下可糟了,没带伞。
正发愁呢,爷爷就出现了,手里还拿着把大伞。
《父母的爱》写作教案设计
《父母的爱》写作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写作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2.理解父母的爱的主题及其意义。
3.掌握如何写作展现父母的爱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父母的爱的内涵及其表现方式。
2.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写出富有感染力的作文。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在作文中展现父母的爱及其意义。
2.如何使用合适的作文技巧以展现主题。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教学法
2.小组合作与分组讨论法
3.英文写作实战演习法
五、学习步骤
1.引入
教师可以播放与家庭,父母,爱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诱发学生对主题的探讨和共鸣。
2.导入
通过讲解展开这些问题或在小组合作中分别讨论:家庭有什么作用?家庭是什么?父母的爱的内涵及其表现方式是什么?父母的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3.讲解
教师应通过例子以及博客文章等方式介绍父母的爱及其意义,以便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这个主题,并且可以引导学生透过作者的视角来帮助学生欣赏及理解。
4.实践
对学生进行演练,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相关文章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以工作小组较小的脑力激励因素,或是选择各自示范一篇文章,以确保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操作正确。
5.监测
教师必须确保班上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并能够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或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主题并准确地呈现了它。
6.总结
教师必须在作业完成后让学生整理笔记,并总结学生的作文,以便在下一次教学时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
同时,教师还可以处于维护课堂和谐的目的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如用粉板糖,夸赞学生为课堂进献的努力成果等。
七年级语文关爱作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范文,掌握关爱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七年级语文关爱作文的优秀范文进行分析。
2. 讲解范文中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范文中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分析范文:选取优秀范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分析范文中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方式。
3. 讲解技巧:针对范文中关爱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范文中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关爱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关爱他人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表现,关注其关爱意识的培养。
3. 评价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观察其能否将关爱他人的品质融入到作文中。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学校中寻找关爱他人的机会,将所学品质付诸实践。
八、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掌握了关爱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通过讨论和实践环节,使学生认识到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写作和生活中,能够持续运用和发扬关爱他人的品质,成为更有爱心、更有责任感的人。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爱,是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关怀,给予我们光明与希望。
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表达出“爱”的主题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一、什么是“爱”爱是指对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热爱和关爱,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体现。
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国家、民族和世界的爱等等。
因此,在写作中,需要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情感,选择不同的“爱”的主题来展开叙述。
二、如何展开“爱”的叙述1.以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生中最为重要和紧密的情感之一,也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当我们写亲情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的亲身体验为素材,写出父母、兄弟姐妹、亲人在成长和生活中对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或者我们为他们的付出付出回报的故事。
2.以友情为主题友情是另外一种重要的爱,朋友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陪伴我们走过青春,分享快乐悲伤。
如在写作中,可以描述朋友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分享一起经历的精彩瞬间,甚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友情的可贵和珍惜。
3.以爱情为主题爱情是人生中最为美好和激情的情感,它可以让人的内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感觉。
在写作中,可以描写自己对异性的倾慕和感受,以及在双方相处过程中的喜悦和磨合,以及两心相悦的结局。
4.以国家为主题国家是民族的象征,人们对国家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爱敬之中,而不是泛泛的口号和套话。
在写作中,可以写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奋斗,以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三、作文写作的技巧与要点准确掌握“爱”的主题是肯定必须的,但是为了让主题表达得更为深刻,作文撰写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好语言,切入点要新颖。
写作中,我们应让文章从句子层面上体现我们对“爱”的认识和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讲述“爱”时,可以使用一些比喻和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共鸣,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良好效果。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教学设计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教学设计文章起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它们多半是不贵重、不太昂贵,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些珍贵的物品可以是我们在孩童时期拥有、在公共场合发现或者从大自然中收获到的。
我想在本文中,我们一起来聆听不同人们心爱之物的故事,看看它们背后的价值,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心灵滋养。
教学目标:1.够读懂并描写不同的心爱之物,如家具、旅行、艺术品等;2.够通过分析心爱之物,来表达个人对家庭、社会及大自然的热爱;3.够学会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心爱之物的内涵传达出来;4.够通过了解心爱之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来提升批判思维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备课过程1.集相关资料,比如文学作品、新闻、艺术作品等;2.找相关案例,比如买到家具、旅行回忆等;3.比同学们的心爱之物,给予彼此交流的机会;4.请已有心爱之物的人,来与同学们分享其经历;5.备活动资料,比如心爱之物上墙、心爱之物集市等;二、上课过程1. 以案例开场,比如老师拿出自己的心爱之物,来启迪学生们的想象;2. 以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小组内其他成员;3. 以图文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心爱之物的背景信息,比如它们的文化内涵、历史发展等;4.过影像、音频等介质,介绍不同的心爱之物,让学生们感受它们当中的美妙;5.论老师提出的主题,学生们可以就“家庭”、“社会”及“大自然”等三个主题,进行讨论;6.学生们的感悟加以总结,根据总结出的结论,形成正文;三、课后辅导1.调学生们的习作,指导他们改进文章的语言表达;2.学生们对心爱之物的故事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它们的共性;3.导学生们思考文章内容的来源,找到文章的优势点;4.励学生们继续写作,多练习感受别人心爱之物的故事;5.予评价,激励学生们保持写作的学习热情。
结语:心爱之物,就如同灵魂中琴弦上的弹指。
它们能够谱出我们自身的音乐,能够让我们聆听到家庭、社会及大自然的和声。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不同心爱之物的故事,分享它们背后的价值,以及它们给我们和社会带来的滋养。
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有人说,爱是条河流,淹没意志柔弱的芦苇,爱,也是我们写作的主题,各位老师,请看下面的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篇一:关于爱的主题作文教学设计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在合著的《阅读与写作》中说到:“写作素材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的素材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写作的课程目标也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是文学家和语文教育专家的共识。
就初中生而言,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丰富生活,感悟生活,就应该指导他们写好最熟悉的、最动情的亲情,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感悟亲情。
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莫怀戚的《散步》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都是写亲情的经典教材文本。
四个文本“紧抓生活线索,选取独特角度,定格生活细节,诗化亲情体验”的写作特点或许为我们指导学生感悟亲情,写亲情类作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抓住生活线索,诗化亲情体验〉“感悟亲情”作文教学指导课》。
“感悟亲情”作文教学既是写作技法点拨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梳理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交流生活的过程。
这就要求本次作文教学要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的统一起来。
因此,本次作文指导课明确了三维教学目标。
一是情感目标,能发现亲情,理解亲情,学会感恩。
二是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提取素材;学会相互点评作文,交流亲情。
三是知识目标,了解写作线索及其作用,并学会选取有独特视角的写作线索,发现亲情;运用典型线索展现生活细节,表达亲情;从典型线索中诗化生活,感悟亲情;学会列写作提纲并根据提纲完成作文。
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一种实在的、易于掌握的写作方法,本次作文指导课以“活动引导,训练升格,提纲契领,循序渐进”为教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写作训练升格学生作文,通过列写作提纲,循序渐进的掌握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爱的作文教学设计
关于爱的作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父母的爱;写作时要言之有序,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忆父母之爱。
1、教师导语:父母的爱犹职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秋天的雨露一样甘甜。
在他们的呵护下,我们渐渐长大,同学们想一想,近段我们学的哪首古诗可以体现这种无私的爱?
2、情境导入: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觉如何,心情怎样?
生: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很幸福。
生: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那画面很温馨。
生:很开心很快乐感动……
3、引导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也许是饭桌上一遍一遍的唠叨,也许是上学路上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也许是生病时悉心的照顾,你们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吗?那么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呢?
生:每次过生日,妈妈都会给我做好吃的。
生:爸爸每天晚上都辅导我学习。
生:我的爸妈都外出打工了,但他们每天都会给我打电
话,问我的学习情况,让我注意身体。
生:我爸爸可凶,每次我做错事,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我。
不过我知道那是为我好。
师:是啊,父母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的爱,那么请同学们把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那件事回忆一遍。
二、述说父母之爱,引吐真情。
1、小组讨论。
师:我们这次习作的第一读者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怎样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铭记着他们的爱呢?
板书课题目感受父母的爱
小组讨论一下,把刚才回忆的事例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一定要是真话。
2、集体交流。
师:接下来,请把你与父母之间感受最深的事情说给同学们听听,我们一块评议。
①说说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生:我妈妈,因为一直都是妈妈照顾我,爸爸不在家。
生:我爸爸,他每天都接送我上学。
②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出起因、经过、结果。
生:记得有一次过马路的时候,由于贪玩,没注意一辆车正向我驶来,妈妈一把搂住我,一起摔倒在了路边,这件
事让我很感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当妈妈抱你的一刹那,你有何感觉?
生:感觉妈妈把我搂的快喘不过气,生怕我会跑了一样。
师:那你和妈妈摔倒之后,你们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生:我感到害怕,抬头看到妈妈惊慌的神情,然后妈妈把我上下打量一翻,才微笑了一下,接着批评了我一顿。
师:这就是事情发生的过程,神态、语言描写都在其中。
3、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讲得很生动。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很高兴。
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那无私、无价的爱,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美丽、纯真的童心,你们长大同,懂事了。
同学们,听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你们最想讲的事情都想好了吗?就请同学们动笔将其写出来。
三、写父母之爱。
1、习作导入
还有很多同学要讲,这样吧,请同学动笔,无拘无束,自由地写下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事或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感人事情,先请学生读习作要求。
师:体裁不限,可以以书信形式,也可以以心里话形式……,但一定要将真情实感吐露出来,事情也应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
总之,“真”是本次习作重点。
在写作中,要注意细节描写。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读父母之爱。
1、同桌交流评析。
2、师读例文,生读自己的片断,全班共同评欣。
3、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习作一定表达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回家之后,把你们的作文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出意见,并认真修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老师从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聊和儿子之间的事,这样的开头看似不经意,实际上有两个好处。
一是把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细化了,学生从而明白,爱蕴含在平常的小事细节之中;二是老师讲真话说真事,蹲下身子和学生讲故事,实际上就和学生站在同意高度,让学生不畏惧老师,从而不畏惧作文做好了铺垫。
2、本次作文指导是由说到写,从简单的填空练习到说一段具体连贯的话,突出了教学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阶梯型,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
3、本次作文难点是将自己想写的事写具体。
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但从学生的成文情况看,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的描述了事情的经过,个别还有重点写了自己当时的表现的。
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指导之前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
如果再次教学这篇习作,我会在此环节指导中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
让学生虽然反复练习讲同一件
事,但每次都讲得都有激情,因为要求细致明确了,讲的内容就更精彩了,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就更有兴致了。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提问,将事情说具体。
最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能够自己总结出说具体的方法。
关于爱的作文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能从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写好一段话。
2.通过回忆、表达,感受父母的爱,及我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过程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上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
2.你为没能记住母亲节并献上自己对妈妈的祝福感到遗憾吗?
教师板书:父母的爱
二、激情拓思。
1.同学们拿来了几张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照片。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欣赏?
2.再出示图,一边让学生看,师一边描述画面内容。
3.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说说吧!
出示句式:
当我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爬山爬不动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不想学习时,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______时,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顺学而导
1.同学们,你们看,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我们就来说说喂饭这件事。
谁来说说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妈妈是怎么说的?
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清楚。
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怎样说清楚一件事: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清楚。
感人。
1)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
2)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
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再顺势点出细微感人之处并板书。
师:妈妈说时是什么表情?妈妈又是怎样做的?你听了妈妈的话心理是怎么想的?
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师:瞧,我们只要通过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就可以写好一段话啦。
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事,如旅游时、生病时、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都能体会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爱。
我想: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
四、激励习作。
同学读得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小作家们,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在写的时候,把事情写清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写,尽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写出来。
如果能用上这首诗或词语,你的文章会增色不少。
出示词语:
生动笔写
师生共同点评
3.父母的爱,情深似海。
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懂得感受爱,也要懂得回报爱。
请看一段录像。
学生观看后,师引导: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送过
什么礼物吗?
你们看,爸爸妈妈真是太爱我们了!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儿,都会让他们那么感动,那么高兴!
板书:
父母的爱
生病语言
学习神态
饮食动作
《父母的爱》教后反思
我教的《父母的爱》是单元写话训练,遵循三年级新课标要求,力求指导好学生能从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写好一段话,并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以及我对父母的爱。
本课我从谈话导入,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然后从照片入手,拉近学生与话题的距离,为了达到学生有话可说,随之出示句式“当_____时,妈妈____________”学生最多谈到的都是生病时,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爬山爬不动时,基本做到有话说。
于是我加大难度,由说一句话变成会说一段话,这其间举手不够活跃,看出学生被难住了,不过很高兴的是,有3位学生站起来说得具体通顺,这部分铺垫好了,写话时大家表现还不错。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出示句式及范文,学生好
像束缚很多,自己在环节过渡中,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