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课件 第2章 (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发病较少。 流行地区:东北三省、陕西、山东、甘肃以及
台湾均曾发现。
(三)主要症状
病鱼游泳失衡,常做上下回转运动。体色发 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充血,肛门处常拖一条 线形粘液便,幽门处和胰脏有点状出血,肝、脾、 肾、心脏贫血苍白。
(四)诊断(同前)幻灯片 34 (五)防治方法
1.发眼卵用伏碘(PVP-I)浸洗15min,浓度 为有效碘50mg/mL。
常用50%甘油生理盐水保存含病毒的病料。
第二节 诊断方式
一、酶联免疫吸附(ELISA) 二、酶染色法幻灯片 5 三、免疫荧光技术幻灯片 8 四、血清学试验幻灯片 9 五、空斑试验幻灯片 9 六、合胞体观察幻灯片 10 七、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幻灯片 14
ELISA测定原理
A.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 洗涤除去未吸附的抗原;
病毒颗粒呈棒状或子弹状,大小为(90〜 180)×(60〜90)nm,有囊膜。
(二)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 主要流行于春季,水温超过22℃时一般不再发病; 流行于欧洲各国,发病后存活的鱼很难再感染。
(三)主要症状
各组织器官的水肿、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 其中以鳔壁最为常见,鳔的血管极度扩张。肌肉也 因出血而呈红色幻灯片 52 。肝、脾、肾肿大,造血 组织坏死,心肌发炎,肝细胞局灶性坏死。脾脏极 度充血,肾脏的排泄管出现退行性变化。
引物延伸
PCR反应过程原理
第三节 主要病毒性疾病
一、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一)病原体 水生呼肠孤病毒。幻灯片 17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体长2.5~15cm的草鱼种。 流行季节:每年6〜9,8月份为流行高峰。水
温在27℃以上最为流行,25℃以下病情随之消失。 流行地区:几乎全国各地,北方较少。(三)
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
(一)病原体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IPNV) 双RNA病毒,正20面体,无囊膜,大小50×75nm, 最适增殖温度为15~20℃ 。温度慢慢升高,病毒在 30℃下生长。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此病在我国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
虹鳟鱼苗和鱼种,发病后死亡率为80%~100%。 流行季节:发病水温10~15℃,10℃以下15℃
(四)诊断方法 1.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CPE)。 2.确诊可用中和试验。 3.快速确诊可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ELISA)幻灯片 55。
上:患鲤春病的鲤鱼 中:病鲤的肌肉出血 下:病鲤的内脏出血
SVC的典型症状是鳔上布满血斑
SCV电镜照片 健康鲤(右)和病鲤(左) 主要症状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粘液便
卵
黄
囊
肿
胀
腹大充血
充 血
体黑眼突
IHNV感染后鱼肾造血组织坏死,肾 小管降解,血细胞降解 主要症状
四、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HS)**
(一)病原体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VHSV) , 属弹状病毒科,含单链RNA。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本病主要危害虹鳟,全长5cm~300g受
(四)诊断 1.CCV的分离、鉴定可对本病作出确切的诊断。 2.对分离病毒采用血清中和实验、免疫荧光抗
诊断。 用RTG-2细胞株分离病毒,观察CPE,可作
进一步诊断。 用免疫学的方法诊断。
(五)防治方法 1、发眼卵用伏碘(PVP-I)浸洗15分钟,
浓度为有效碘50mg/mL。 2、改养对VHS抗病力强的大鳞大马哈鱼、
银大马哈鱼和虹鳟与银大马哈鱼杂交的三倍体 杂交种。
五、鲤春病毒血症(SVC)**
(一)病原体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virus,SV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ELISA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
(三)、主要症状
三、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一)病原体 IHNV,弹状病毒, 单链 RNA 120~300×60~100μ 。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虹鳟鱼苗鱼种,大多呈急
性暴发,死亡率高达50%~100%。 流行季节:发病水温8~10℃,15℃以上自然发
害最严重。 流行季节:流行于冬末春初,14℃以下容易暴发。 流行地区:流行于欧洲。
(三)主要症状
本病可分为3个时期: 1、急性期 流行早期,死亡率高。患病鱼常 以体色变暗、单眼球突出、贫血及眼和胸鳍基部出 血为特征。 2、慢性期 多发于急性后期,死亡率适中。 双眼球突出、重度贫血、体色显著变暗。 3、神经期 死亡率低,行为改变显著,快速 螺旋式游动。 肉眼可见骨骼肌内和整个内脏组织中,有许多 点状血液外渗。
草鱼出血病
鳍条充血(三)主要症状
(三)主要症状
示腹部充血 示肌肉充血 示内脏充血
透光检查内脏严重出血
腹部鳍条出血
青鱼内脏、肌肉出血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进一步诊断幻灯片 27 3.免疫学诊断 (五)防治方法
1.预防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mg/L生石灰消 毒。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
断方式
合胞体观察
一种杆形病毒在CAR细胞 左和EPC细胞上右形成的 合胞体
CAR—鲫囊胚 EPC—鲤上皮乳头瘤
鲤呼肠孤病毒在EPC细胞 上形成的合胞体
诊断方式
包涵体观察
病毒在鱼红细胞中形 成的细胞质包涵体
病毒在虾胰腺细胞中 形成的细胞核包涵体
诊断方式
循环4~25 DNA至少增加105倍
未扩增的DNA 变性并与引物退火 引物延伸 变性并与引物退火 引物延伸 变性并与引物退火
(三)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是出血。根据不同部位的出血程度可分 为:
1、“红鳍红鰓盖”型( 7~10cm以上鱼种)出血
病
2、“红肌肉”型(7~10cm鱼种)幻灯片 24 3、“肠炎”型(大小均可见)幻灯片 23
根据病程可分为: 1、急性型 常见于草鱼单养池,10d可达发病 高峰,2~3周几乎死光。 2、慢性型 8月下旬的稀养池,每天死鱼不多, 但持续到流行季节结束。幻灯片 23
E.加入底物,测定底物的降解量= 抗体量。诊断方式
酶染色法
ELISA 显色随抗体 浓度降低逐渐变浅
诊断方式
免疫荧光技术
诊断方式
血凝试验
阴性样品
阳性样品 5、6排是10 倍稀释 7、8排是2倍 稀释诊断方式
空 斑 试 验
空 斑 放 大 照 片
A:IPNV接种RTG-2细胞后出现的空斑;B:IHNV接种RTG-2细 胞后出现的空斑;C:VHS接种RTG-2细胞后出现的空斑; D:CCV接种RTG-2细胞后出现的空斑 RTG-2 —虹鳟性腺诊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鲤、鲫鱼和圆腹亚罗鱼。 流行季节:发病水温10~16℃,(冬季和早春)
水质肥沃的池塘和水库网箱养鲤容易发生,水温升 高或水质改善后,痘疮会自行脱落。
流行地区:欧洲、朝鲜、日本和我国流行。接 触传染,单殖吸虫、蛭、鲺可能是传播。介。
(三)主要症状 鱼体表长有成片的蜡样增生物,揭起如薄饼, 浅乳白色、奶油色或褐色。
日光:直射日光下可迅速破坏病毒结构,光谱 中的紫外线杀病毒的力量最强,大剂量照射可杀灭 病毒。中小剂量可使病毒致弱,用于疫苗制造。
化学药剂:最有效的杀灭剂为碱类,如NaOH、 KOH、Ca(OH)2和 NaCO3等,70%酒精、05%石炭酸和 重金属盐类如汞化物,均能杀死病毒。抗菌素对病 毒无影响,但也有抗菌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如放 线菌素D。
第二章(下) 水生动物病原病因学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感染 第二节 诊断方式 第三节 主要病毒性疾病
鱼类传染性疾病的重点:
1.了解危害大、流行广的传染性疾病的流 行情况
2.掌握传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防治方法 3.了解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4.进一步理解水产动物疾病防重于治的重 要意义 难点是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病原(因) 不同的疾病的初步诊断。
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 二氯异氰尿酸 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0.3~200mg/L或 漂白粉精0.1‾0.2mg/升。幻灯片 25
注意和细菌性肠炎 的区别幻灯片 26
2.治疗
外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 内服大黄。每100Kg鱼体重用0. 5~1.0Kg大黄 粉,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 连用3~5d。
(二)流行情况 CCVD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斑点叉尾鮰,且
主要对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鱼苗、鱼种产生 危害,但成鱼也可发生隐性感染,成为带毒者。
CCVD的流行水温是20~30℃,水温低于15℃, CCVD几乎不会发生。
(三)主要症状 病鱼鳍条基部、腹部和尾柄基部充血、出血, 腹部充出血更为明显;腹部膨大,眼球单侧或双 侧性外突;部分病鱼可见肛门红肿外突 ;腹腔内 有大量腹水,胃肠道充满淡黄色的粘液; 肝、肾、 骨骼肌、胰腺、神经细胞等表现为变性、坏死。
B.加抗体,保温,形成复合物, 洗涤多余杂蛋白;
C.加酶标抗抗体,保温,洗涤;
D.加入底物,测定底物的降解 量=抗体量。诊断方式
A.将抗原免疫第一种动物获得 的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洗涤;
B.加抗原,保温,洗涤;
C.加抗原免疫第二种动物获得的抗 体保温,洗涤;
D.加酶标抗抗体(抗第二种动物抗 体的抗体),保温,洗涤;
病现象消失。 流行地区:本病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东北地
区。
(三)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昏睡状,摇晃摆动状游泳, 继而突然狂游,旋即死亡。病鱼体色发黑,眼球 突出,腹部膨大,有时体表充血,肛门处常拖有1 条较粗长的粘液便。刚脱膜的鱼苗其卵黄囊肿胀 并有出血斑。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四)诊断(同前) (五)Fra Baidu bibliotek治方法(同前)四、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SVCV接种到 FHM(鲤科鱼类细 胞系)细胞后出现 CPE
在FHM(鲤科鱼类 细胞系)细胞中形 成的空斑
SVCV感染24h后 的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五)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实施健康养殖 2.免疫预防
六、鲤痘疮病(Carp pox)
(一)病原体 病原体为鲤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cyprini),20面体,双链DNA,有囊膜。
患病虹鳟组织切片。 示胰腺细胞降解
示胰脏坏死
濒死的虹鳟胰脏切片电 镜照片。示细胞中IPNV 成晶格排列
正常的RTG-2细胞
RTG-2细胞感染IPNV 后出现CPE
R后正T出G常现-的2细CRP胞TEG感-2染细IP胞NV
空斑测定实验。左 至右10倍稀释,空 斑逐渐减少
酶染色。感染病毒 的细胞质被染成棕 色,细胞核无色
感染VHSV的鳟。 示肌肉出血
感染VHSV的狗鱼。 示肌肉出血
感染VHSV的虹鳟 精巢充血
感染VHSV的大 菱鲆
慢性感染VHSV的 虹鳟眼突出
感染VHSV的白鱼 眼突出
VHSV切片的电 镜照片。示病 毒正在从细胞 膜出芽
VHSV负染电镜照片
(四)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
(四)诊断 组织切片可见包涵体和病毒粒子。
(五)防治方法 注水、转池或转移网箱。碘液浸泡。六、对虾
病毒病
鲤痘疮病
鲤痘疮病
痘疮切片的电 镜照片。示胞 质中大量有囊 膜的病毒颗粒
局部放大
七、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一)病原体 疱疹病毒 ,病毒颗粒有囊膜, 呈20面体,颗粒直径175~200nm。
主要症状
水生呼肠孤病毒
提纯的病毒负染电 镜照片。示球形, 双层衣壳,无囊膜
经旋转投影 示外周有20 个球状子粒
对照轮状病毒 照片。示外周 子粒为长条形
病毒的核 酸电泳显 示有11条 片断,不 同的毒株 有不同的 电泳图形
患出血病草鱼头肾切片的电镜照片。示 大量病毒颗粒成晶格排列在细胞质里
主要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机理与感染
一、传播方式
主要有:水体接触、带毒分泌物、食物链、亲 子带毒等。
二、致病机理
1.顿挫感染 3.非溶细胞感染
三、感染类型
1.急性感染 3.潜伏感染
2.溶细胞感染 4.免疫病理作用
2.慢性感染 4.慢发病毒感染
四、病毒的抵抗力
干燥:难以致死病毒,但能使之变弱。
温度:高温易将病毒杀死,低温对它无影响。
2.可通过降低水温(10℃以下)或提高水温 (15℃以上)控制病情发展。
3.刚开始发病时,可用伏碘1.64~1.91g/kg鱼体 重拌食投喂,连喂15d,可控制病情发展。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健康的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患病的虹鳟鱼苗。示腹部膨胀, 眼突出,体表发黑
IPNV感染黄尾鰤腹部 膨胀
IPNV感染黄尾鰤肝 脏发红
台湾均曾发现。
(三)主要症状
病鱼游泳失衡,常做上下回转运动。体色发 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充血,肛门处常拖一条 线形粘液便,幽门处和胰脏有点状出血,肝、脾、 肾、心脏贫血苍白。
(四)诊断(同前)幻灯片 34 (五)防治方法
1.发眼卵用伏碘(PVP-I)浸洗15min,浓度 为有效碘50mg/mL。
常用50%甘油生理盐水保存含病毒的病料。
第二节 诊断方式
一、酶联免疫吸附(ELISA) 二、酶染色法幻灯片 5 三、免疫荧光技术幻灯片 8 四、血清学试验幻灯片 9 五、空斑试验幻灯片 9 六、合胞体观察幻灯片 10 七、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幻灯片 14
ELISA测定原理
A.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 洗涤除去未吸附的抗原;
病毒颗粒呈棒状或子弹状,大小为(90〜 180)×(60〜90)nm,有囊膜。
(二)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 主要流行于春季,水温超过22℃时一般不再发病; 流行于欧洲各国,发病后存活的鱼很难再感染。
(三)主要症状
各组织器官的水肿、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 其中以鳔壁最为常见,鳔的血管极度扩张。肌肉也 因出血而呈红色幻灯片 52 。肝、脾、肾肿大,造血 组织坏死,心肌发炎,肝细胞局灶性坏死。脾脏极 度充血,肾脏的排泄管出现退行性变化。
引物延伸
PCR反应过程原理
第三节 主要病毒性疾病
一、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一)病原体 水生呼肠孤病毒。幻灯片 17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体长2.5~15cm的草鱼种。 流行季节:每年6〜9,8月份为流行高峰。水
温在27℃以上最为流行,25℃以下病情随之消失。 流行地区:几乎全国各地,北方较少。(三)
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
(一)病原体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IPNV) 双RNA病毒,正20面体,无囊膜,大小50×75nm, 最适增殖温度为15~20℃ 。温度慢慢升高,病毒在 30℃下生长。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此病在我国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
虹鳟鱼苗和鱼种,发病后死亡率为80%~100%。 流行季节:发病水温10~15℃,10℃以下15℃
(四)诊断方法 1.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CPE)。 2.确诊可用中和试验。 3.快速确诊可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ELISA)幻灯片 55。
上:患鲤春病的鲤鱼 中:病鲤的肌肉出血 下:病鲤的内脏出血
SVC的典型症状是鳔上布满血斑
SCV电镜照片 健康鲤(右)和病鲤(左) 主要症状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粘液便
卵
黄
囊
肿
胀
腹大充血
充 血
体黑眼突
IHNV感染后鱼肾造血组织坏死,肾 小管降解,血细胞降解 主要症状
四、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HS)**
(一)病原体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VHSV) , 属弹状病毒科,含单链RNA。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本病主要危害虹鳟,全长5cm~300g受
(四)诊断 1.CCV的分离、鉴定可对本病作出确切的诊断。 2.对分离病毒采用血清中和实验、免疫荧光抗
诊断。 用RTG-2细胞株分离病毒,观察CPE,可作
进一步诊断。 用免疫学的方法诊断。
(五)防治方法 1、发眼卵用伏碘(PVP-I)浸洗15分钟,
浓度为有效碘50mg/mL。 2、改养对VHS抗病力强的大鳞大马哈鱼、
银大马哈鱼和虹鳟与银大马哈鱼杂交的三倍体 杂交种。
五、鲤春病毒血症(SVC)**
(一)病原体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virus,SV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ELISA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
(三)、主要症状
三、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一)病原体 IHNV,弹状病毒, 单链 RNA 120~300×60~100μ 。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虹鳟鱼苗鱼种,大多呈急
性暴发,死亡率高达50%~100%。 流行季节:发病水温8~10℃,15℃以上自然发
害最严重。 流行季节:流行于冬末春初,14℃以下容易暴发。 流行地区:流行于欧洲。
(三)主要症状
本病可分为3个时期: 1、急性期 流行早期,死亡率高。患病鱼常 以体色变暗、单眼球突出、贫血及眼和胸鳍基部出 血为特征。 2、慢性期 多发于急性后期,死亡率适中。 双眼球突出、重度贫血、体色显著变暗。 3、神经期 死亡率低,行为改变显著,快速 螺旋式游动。 肉眼可见骨骼肌内和整个内脏组织中,有许多 点状血液外渗。
草鱼出血病
鳍条充血(三)主要症状
(三)主要症状
示腹部充血 示肌肉充血 示内脏充血
透光检查内脏严重出血
腹部鳍条出血
青鱼内脏、肌肉出血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进一步诊断幻灯片 27 3.免疫学诊断 (五)防治方法
1.预防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mg/L生石灰消 毒。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
断方式
合胞体观察
一种杆形病毒在CAR细胞 左和EPC细胞上右形成的 合胞体
CAR—鲫囊胚 EPC—鲤上皮乳头瘤
鲤呼肠孤病毒在EPC细胞 上形成的合胞体
诊断方式
包涵体观察
病毒在鱼红细胞中形 成的细胞质包涵体
病毒在虾胰腺细胞中 形成的细胞核包涵体
诊断方式
循环4~25 DNA至少增加105倍
未扩增的DNA 变性并与引物退火 引物延伸 变性并与引物退火 引物延伸 变性并与引物退火
(三)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是出血。根据不同部位的出血程度可分 为:
1、“红鳍红鰓盖”型( 7~10cm以上鱼种)出血
病
2、“红肌肉”型(7~10cm鱼种)幻灯片 24 3、“肠炎”型(大小均可见)幻灯片 23
根据病程可分为: 1、急性型 常见于草鱼单养池,10d可达发病 高峰,2~3周几乎死光。 2、慢性型 8月下旬的稀养池,每天死鱼不多, 但持续到流行季节结束。幻灯片 23
E.加入底物,测定底物的降解量= 抗体量。诊断方式
酶染色法
ELISA 显色随抗体 浓度降低逐渐变浅
诊断方式
免疫荧光技术
诊断方式
血凝试验
阴性样品
阳性样品 5、6排是10 倍稀释 7、8排是2倍 稀释诊断方式
空 斑 试 验
空 斑 放 大 照 片
A:IPNV接种RTG-2细胞后出现的空斑;B:IHNV接种RTG-2细 胞后出现的空斑;C:VHS接种RTG-2细胞后出现的空斑; D:CCV接种RTG-2细胞后出现的空斑 RTG-2 —虹鳟性腺诊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鲤、鲫鱼和圆腹亚罗鱼。 流行季节:发病水温10~16℃,(冬季和早春)
水质肥沃的池塘和水库网箱养鲤容易发生,水温升 高或水质改善后,痘疮会自行脱落。
流行地区:欧洲、朝鲜、日本和我国流行。接 触传染,单殖吸虫、蛭、鲺可能是传播。介。
(三)主要症状 鱼体表长有成片的蜡样增生物,揭起如薄饼, 浅乳白色、奶油色或褐色。
日光:直射日光下可迅速破坏病毒结构,光谱 中的紫外线杀病毒的力量最强,大剂量照射可杀灭 病毒。中小剂量可使病毒致弱,用于疫苗制造。
化学药剂:最有效的杀灭剂为碱类,如NaOH、 KOH、Ca(OH)2和 NaCO3等,70%酒精、05%石炭酸和 重金属盐类如汞化物,均能杀死病毒。抗菌素对病 毒无影响,但也有抗菌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如放 线菌素D。
第二章(下) 水生动物病原病因学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感染 第二节 诊断方式 第三节 主要病毒性疾病
鱼类传染性疾病的重点:
1.了解危害大、流行广的传染性疾病的流 行情况
2.掌握传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防治方法 3.了解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4.进一步理解水产动物疾病防重于治的重 要意义 难点是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病原(因) 不同的疾病的初步诊断。
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 二氯异氰尿酸 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0.3~200mg/L或 漂白粉精0.1‾0.2mg/升。幻灯片 25
注意和细菌性肠炎 的区别幻灯片 26
2.治疗
外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 内服大黄。每100Kg鱼体重用0. 5~1.0Kg大黄 粉,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 连用3~5d。
(二)流行情况 CCVD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斑点叉尾鮰,且
主要对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鱼苗、鱼种产生 危害,但成鱼也可发生隐性感染,成为带毒者。
CCVD的流行水温是20~30℃,水温低于15℃, CCVD几乎不会发生。
(三)主要症状 病鱼鳍条基部、腹部和尾柄基部充血、出血, 腹部充出血更为明显;腹部膨大,眼球单侧或双 侧性外突;部分病鱼可见肛门红肿外突 ;腹腔内 有大量腹水,胃肠道充满淡黄色的粘液; 肝、肾、 骨骼肌、胰腺、神经细胞等表现为变性、坏死。
B.加抗体,保温,形成复合物, 洗涤多余杂蛋白;
C.加酶标抗抗体,保温,洗涤;
D.加入底物,测定底物的降解 量=抗体量。诊断方式
A.将抗原免疫第一种动物获得 的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洗涤;
B.加抗原,保温,洗涤;
C.加抗原免疫第二种动物获得的抗 体保温,洗涤;
D.加酶标抗抗体(抗第二种动物抗 体的抗体),保温,洗涤;
病现象消失。 流行地区:本病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东北地
区。
(三)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昏睡状,摇晃摆动状游泳, 继而突然狂游,旋即死亡。病鱼体色发黑,眼球 突出,腹部膨大,有时体表充血,肛门处常拖有1 条较粗长的粘液便。刚脱膜的鱼苗其卵黄囊肿胀 并有出血斑。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四)诊断(同前) (五)Fra Baidu bibliotek治方法(同前)四、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SVCV接种到 FHM(鲤科鱼类细 胞系)细胞后出现 CPE
在FHM(鲤科鱼类 细胞系)细胞中形 成的空斑
SVCV感染24h后 的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五)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实施健康养殖 2.免疫预防
六、鲤痘疮病(Carp pox)
(一)病原体 病原体为鲤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cyprini),20面体,双链DNA,有囊膜。
患病虹鳟组织切片。 示胰腺细胞降解
示胰脏坏死
濒死的虹鳟胰脏切片电 镜照片。示细胞中IPNV 成晶格排列
正常的RTG-2细胞
RTG-2细胞感染IPNV 后出现CPE
R后正T出G常现-的2细CRP胞TEG感-2染细IP胞NV
空斑测定实验。左 至右10倍稀释,空 斑逐渐减少
酶染色。感染病毒 的细胞质被染成棕 色,细胞核无色
感染VHSV的鳟。 示肌肉出血
感染VHSV的狗鱼。 示肌肉出血
感染VHSV的虹鳟 精巢充血
感染VHSV的大 菱鲆
慢性感染VHSV的 虹鳟眼突出
感染VHSV的白鱼 眼突出
VHSV切片的电 镜照片。示病 毒正在从细胞 膜出芽
VHSV负染电镜照片
(四)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
(四)诊断 组织切片可见包涵体和病毒粒子。
(五)防治方法 注水、转池或转移网箱。碘液浸泡。六、对虾
病毒病
鲤痘疮病
鲤痘疮病
痘疮切片的电 镜照片。示胞 质中大量有囊 膜的病毒颗粒
局部放大
七、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一)病原体 疱疹病毒 ,病毒颗粒有囊膜, 呈20面体,颗粒直径175~200nm。
主要症状
水生呼肠孤病毒
提纯的病毒负染电 镜照片。示球形, 双层衣壳,无囊膜
经旋转投影 示外周有20 个球状子粒
对照轮状病毒 照片。示外周 子粒为长条形
病毒的核 酸电泳显 示有11条 片断,不 同的毒株 有不同的 电泳图形
患出血病草鱼头肾切片的电镜照片。示 大量病毒颗粒成晶格排列在细胞质里
主要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机理与感染
一、传播方式
主要有:水体接触、带毒分泌物、食物链、亲 子带毒等。
二、致病机理
1.顿挫感染 3.非溶细胞感染
三、感染类型
1.急性感染 3.潜伏感染
2.溶细胞感染 4.免疫病理作用
2.慢性感染 4.慢发病毒感染
四、病毒的抵抗力
干燥:难以致死病毒,但能使之变弱。
温度:高温易将病毒杀死,低温对它无影响。
2.可通过降低水温(10℃以下)或提高水温 (15℃以上)控制病情发展。
3.刚开始发病时,可用伏碘1.64~1.91g/kg鱼体 重拌食投喂,连喂15d,可控制病情发展。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健康的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患病的虹鳟鱼苗。示腹部膨胀, 眼突出,体表发黑
IPNV感染黄尾鰤腹部 膨胀
IPNV感染黄尾鰤肝 脏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