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S猪育种手册范本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目录第一章、育种目标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七章、环境保护附件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种猪育种方案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
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
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
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
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
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规模养猪技术手册
规模养猪技术手册目录第一篇概述第一部分:规模养猪生产工艺参数第二部分:猪的品种及杂交利用1、瘦肉型猪的品种2、商品猪采用品种杂交组合的经济效益3、常见配套体系商品猪简介第二篇猪饲养管理技术第一部分:种猪饲养管理要点1、种公猪选择及饲养管理2、母猪饲养管理及选择第二部分:商品猪管理要点1、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控制技术2、仔猪阶段(15-30kg)饲养管理控制技术3、生长育肥阶段(30-60kg)饲养管理控制技术4、育肥后期阶段(60-110kg)饲养管理控制技术第三篇猪病及其防治策略第一部分:母猪常见疾病及控制1、母猪乳房炎2、母猪产后瘫痪综合症3、生产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第二部分:乳猪与仔猪阶段常见疾病及控制技术1、仔猪黄痢2、仔猪红痢3、仔猪白痢4、猪传染性胃肠炎5、仔猪水肿病第三部分: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1、猪瘟2、口蹄疫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4、猪气喘病5、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6、猪伪狂犬病7、猪流行性感冒8、猪丹毒9、猪附红细胞体病10、链球菌病第四部分:常见的寄生虫疾病1、猪蛔虫病2、旋毛虫病3、弓形体病4、疥螨病附表:1~10第一篇概述第一部分规模养猪生产工艺参数1、种公猪:(1)初配体重:10月龄的初配体重为130-150kg。
(2)公猪与母猪数量配比:每头种公猪负担25-30头母猪。
2、种母猪:(1)母猪妊娠期:平均114天。
(2)母猪哺乳期:根据仔猪断奶时间不同而异,超早断奶则为7-14天;早期断奶则为21天;常规断奶则为28天、35天、42天。
(3)空怀期:14天(7-21天)。
(4)发情周期:发情周期21天,母猪断奶后5-10天发情配种,一情期受胎率为85-90%。
(5)母猪更新率:成年母猪年淘汰率为25%,后备母猪应为成年母猪数的25-30%。
(6)母猪产仔数:父母代母猪每窝活产仔猪10头。
哺乳期存活率为90%,即每窝存活仔猪9头。
育成猪存活率为95%,育肥猪淘汰率为2%。
(7)母猪年产仔窝数:N=365天/年÷(114+K+D+21×M+21×E)其中:K=哺乳期;D=母猪断奶到第一次发情的平均天数为14天M=情期配种空怀率15%;E=发情期长短误差10%根据上述参数计划年产仔窝数:当仔猪35日龄断奶时:N=365÷(114+35+14+21×0.15+21×0.1)=2.17窝当仔猪28日龄断奶时:N=365÷(114+28+14+21×0.15+21×0.1)=2.26窝一个生产周期为162-168天,平均为165天,1头母猪年均产仔2.2窝。
养猪手册
肉猪的饲养管理本技术资料可分成四个重点:一、仔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1仔猪初生时的照顾2供给初乳3补充铁的来源4保温措施5教槽计划6仔猪五公斤离乳7去势二、仔猪保育期的饲养管理(离乳至30公斤体重)1饲养计划2最适环境温度3饲养密度4避免咬尾5协助仔猪渡过危险期三、中猪阶段的饲养管理(30—60公斤体重)1饲养计划2最适环境温度3饲养密度4通风管理四、大猪阶段的饲养管理(60公斤体重至上市)1限饲计划2公母分开饲养3最适环境温度4饲养密度一、仔猪哺乳期的管理1.仔猪初生时的照顾A 除去羊膜胎儿在胚胎时,浸润在羊膜内的羊水中。
当仔猪经由母猪分娩后,部分羊膜可能围绕仔猪的呼吸道,农场人员必须协助除去羊膜,以使仔猪正常呼吸。
B剪断脐带脐带是母猪胎盘与胎儿养分交换的通道,仔猪出生后须剪断,并且留3—5公分,浸泡在碘溶液中,以防止细菌的感染;脐带经一段时间后,即会自行干掉萎缩。
C除去针齿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剪去针齿,以避免在吸吮母乳时,伤害到母猪的乳房部位及造成发炎现象;同时可预防仔猪在打斗或游戏时,咬伤对方,行成细菌感染。
D剪耳号剪耳号可协助猪只的辨识,有利于猪厂经营管理。
E断尾可减少仔猪玩耍时咬尾的机率。
2.供给初乳初乳为母猪分娩第一天,分泌的乳汁,其成分和一般乳汁有显著不同,含有高量的总固形物及蛋白质,但是脂肪、灰分及乳糖的含量较低。
初乳的重要性在于其含有高量的免役球蛋白,这些免役球蛋白占初乳中蛋白质的一半,其对于仔猪出生时疾病免疫力有极大的影响力,可提高仔猪存活率。
出生仔猪第一天吸吮初乳时,免役球蛋白的分子可完整的被仔猪吸收,产生疾病免疫力;但是免役球蛋白的浓度,在母猪分泌初乳约二十四小时后,即显著降低,所以适时的给予出生仔猪初乳极具意义。
3.补充铁的来源由于铁从母猪胎盘转移至胎儿的有效率极低,因此出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非常有限,不能充分供应自体血红素的合成,若不能适时补充铁的来源,极易形成仔猪贫血死亡。
手册大全--种猪手册大全--——全套
种猪管理手册目录1.前言2.疾病预防2.1疾病侵入的预防措施2.2降低猪场发病几率2.3治疗2.4免疫接种2.4.1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2.4.2免疫程序2.5常规治疗2.5.1体内寄生虫的防治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3.猪舍与环境3.1种猪场的设计与规划3.1.1概述3.1.2场区规划3.1.3猪场规划方针3.2气候3.2.1概述3.2.3影响气候的因素3.2.3通风4.饲养4.1概述4.2母猪的饲养4.2.1概述4.2.2怀孕母猪的饲养4.2.3哺乳母猪的饲养4.2.4断奶至配种母猪的饲养4.3仔猪的饲养4.3.1保育舍仔猪的饲养4.3.2断奶仔猪的饲养4.4配种公猪的饲养4.5后备母猪的饲养5.饮水供应5.1饮水需要5.2哺乳仔猪的饮水供应5.3饮水供应5.3.1湿料5.3.2食槽供水5.3.3水槽供水5.3.4食槽乳头式饮水器供水5.3.5乳头状饮水器供水5.4饮用水质量标准6.种猪场管理6.1后备母猪的引进与护理6.2母猪的淘汰6.2.1概述6.2.2判断淘汰母猪的标准6.3配种区6.3.1概述6.3.2种公猪的利用6.3.3青年公猪的使用6.3.4发情鉴定和配种的最佳时期6.3.5配种/受精管理6.3.6发情刺激6.4近期已配种母猪(怀孕至少已35天的母猪)6.4.1怀孕控制6.5怀孕母猪舍6.6分娩区6.6.1概述6.6.2分娩时及分娩后的护理6.6.3产后仔猪的护理6.7断奶中及已断奶仔猪6.8 Topigs种猪的必要条件6.8.1挑选和确定(祖)父母代母猪的标准6.8.2猪不同特征的评价标准6.9父母代公猪的后备饲养及驯化6.10清扫与消毒方法6.11日常工作管理6.12周工作计划6.13管理记录6.13.1琐事记录6.13.2数据统计记录6.13.3统计分析和评价1.前言TOPIGS公司长期致力于猪的育种研究工作,从各方面来提高猪的性能,其目的在于保证最有利的经济回报。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TOPIGS种猪的遗传潜力,必须保证种猪处于最佳的生产状态,如果哪个方面低于正常标准,不管是健康、猪舍、饲料或者管理,都会对养猪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养猪技术手册
养猪技术手册猪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动物之一,养猪业也是一项广泛发展的行业。
养猪技术的掌握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效果以及养猪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养猪技术的要点,帮助您更好地开展养猪业务。
1.种猪的选择与管理种猪的选择是养猪的关键。
需要选择健康、品种优良的种猪用于繁殖。
种猪的饲养管理要保证合理的饲料配方、稳定的饲养环境和适当的运动量。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驱虫和疾病防治,并进行定期的体重测定和营养评估。
2.仔猪的保育新出生的仔猪对温度和饲料要求较高。
饲喂新生仔猪时,应确保饲料的高能量和高蛋白质含量。
同时,保持仔猪舒适的温度环境,防止感染疾病。
饲喂前应先清洁母猪的乳头,避免乳头堵塞影响仔猪正常进食。
3.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饲料的配制与投喂、饮水的管理、环境的控制和疾病的防治。
饲料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配制,并合理控制饲喂量。
饮水设施应保持清洁,保证猪群的饮水量充足。
猪舍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发生疾病。
4.猪的疫病防控猪是易感染病原体的动物,养殖户应加强疫病的防控措施。
常见的猪病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等。
养殖户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加强病害监测和早期发现,严格消毒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
5.猪舍管理与环境控制猪舍的合理建设和管理对于养猪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猪舍的设计应考虑合理的空间布局、通风换气设施以及安全的排水系统。
猪舍内要定期清理消毒,确保猪舍内无害气体的积聚。
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猪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养殖户具备丰富的养猪经验和科学的管理知识。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养猪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希望本文所述的养猪技术要点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帮助您更好地开展养猪业务。
种猪档案
种猪档案记录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种猪场。
2种猪编号种猪必须编号以志识别。
以育种为目的的县以上种猪场应给每头仔猪编号。
编号在仔猪初生时进行,采用剪耳编号法。
公猪编单号,母猪编双号。
3测定和记录项目3.1祖先必须查明种猪的血缘关系。
系谱中至少应有三代亲本的耳号。
如任何一个祖先在系谱中出现二次以上,该祖先即称为共同祖先,并以符号标出,同时标明该种猪的近交程度。
3.2繁殖性能3.2.1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依和畸形猪在内。
产活仔数则专指出生时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3.2.2成活率产活仔数占产仔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成活率=产活仔数÷产仔数×100% (1)3.2.3初生重仔猪初生时的个体重,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测定,只测出生时存活仔猪的体重。
全窝仔猪总称所得的体重称为初生窝重。
3.2.4泌乳力以仔猪20日龄时全窝重量为代表,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得计入。
寄养的仔猪数必须注明。
3.2.5断乳窝重同窝仔猪在断乳时各个体重,即断乳重的总和。
应注明断乳日龄(45或60日龄),同一场中各窝仔猪的断乳日龄应力求一致。
3.2.6育成仔猪数断乳时同窝仔猪的头数,包括寄入的在内,并注明寄养头数。
3.2.7哺育率育成仔猪数占产活仔数的比例。
如有寄养情况,应在产活仔数中扣除寄出仔猪数,加上寄养进来的仔猪数,其计算公式为:育成仔猪数哺乳率=育成仔猪数÷(产活仔猪数-寄出仔猪数+寄入仔猪数)×100% (2)3.2.8情期受胎率母猪在一个发情期中输精(包括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在内)而受胎的头数,占输精母猪总数的比例。
计算时不必顾及在同一个发情期内输精的次数。
3.3肥育性能种公猪的肥育性能用其10头以上后裔(或半同胞),种母猪用3头以上后裔(或全同胞),在肥育测定时的平均成绩来表示。
在未进行后裔(或全同胞半问胞)肥育测定时,用种猪本身自断乳至180日龄期间的相应指标来代替。
猪的育种方案(可编辑)
猪的育种方案猪的育种目标过去与现在猪的育种目标未来具体如何制定育种目标育种的技术方法和步骤如何实施育种主要过程猪的配套系培育---华农温氏配套系I号猪培育●总体目标●是培育各具优秀特点的杂交配合力好的4个专门化品系充分重视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同时注重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改良肉质和提高适应性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HN151 1 体型外貌头清秀后躯较丰满体型中等高体长四肢健壮呈流线型体型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40g母猪790g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5mm胴体瘦肉率大于62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45kg以上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5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3kg 以上 HN161 1 体型外貌前后躯结实丰满头中等大双背明显四肢健壮中等高肢蹄粗壮结实毛色全白有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整齐匀称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50g母猪800g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5mm 母猪165mm胴体瘦肉率大于62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45kg以上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5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2kg以上终端公猪育种目标 HN212 1 体型外貌头中等大前后躯肌肉发达背宽皮毛浅棕色带黑斑额部中央有白斑腹平四肢粗壮群体均匀一致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达880g饲料转化率250以下达100 kg日龄150天以下 3 胴体性状胴体瘦肉率大于66 无纯合氟烷应激基因 4 繁殖性状公猪精神活泼性欲强精液品质好终端母猪育种目标 HN201 1 体型外貌头中等大皮毛全白前后躯结实肌肉紧凑四肢健壮有效乳头数不少于6 对排列均匀群体均匀一致 2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850 g饲料转化率255以下达100 kg日龄155天以下 3 胴体性状胴体瘦肉率62以上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数10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45kg 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数1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2kg 肉猪育成目标体型外貌头中等大体较长前后躯发达丰满腹微收四肢结实皮毛大多为白色少数带花斑群体均匀生长发育商品仔猪达16kg的日龄平均为49d以下商品肉猪达100 kg体重的日龄小于155d达100kg体重时的活体背膘155mm以下饲料转化率255以下胴体品质100 kg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4以上眼肌面积35cm2以上瘦肉率64以上后腿占32以上 PSE肉或DFD肉发生率01%以下配套系杂交生产模式曾祖代母系母本母系父本父系母本父系父本↓↓↓↓祖代 A B C D ♀HN161 ×♂HN151 ♀HN121×♂HN111 ↓↓父母代 AB ×CD ♀HN201 ♂HN212 ↓商品代ABCD 品系选育方法选育的技术路线是采用开放式的群体继代选育法通过BLUP评估和现场综合评估来选育核心群然后进行合理的选配应用常规育种技术采用新设备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性能测定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开展母系ESR基因和父系HAL基因的检测和应用选育各具特色的专门化品系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快速推广优秀种猪基因逐步建立起瘦肉猪持续改良的良种繁育体系基础群的组建方案 1 首先普查全场各纯种猪的来源并逐个登记 2 HN111以法国皮特兰为主HN121以台湾省和美国杜洛克为主 HN151以丹麦美国长白猪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HN161以丹麦美国大白猪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各品种要求符合各自特征 3 入选公猪查清系谱并调查所配母猪的产仔情况及后代的生产性能如果后代有遗传缺陷则该公猪不能入选重视肢蹄和睾丸发育情况 4 调查入选母猪的繁殖记录成绩作为重要参考入选母猪应乳头发育良好无内陷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无明显外形缺陷配种受胎正常 5 核心群的种公猪保证独立的血统血统可多至15个以上种母猪也应尽量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血缘关系入选的公母猪之间要求最好无血缘关系遗传评估和测定 11评估和测定的主要性状达100kg 体重日龄和30――100kg日增重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总产仔数TNB 21日龄窝重LW21 12评估和测定辅助性状肥育性状饲料转化率活体眼肌面积繁殖性状产活仔数繁殖间隔初产日龄产仔间隔胴体性状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肉pH值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体型性状有体长体高体型评分遗传评估数据记录系统见附件遗传评估模型生长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为 yijklm μihyssij likgilaijklm eijklm 其中i指第i个性状背膘厚和日增重yijklm为个体生长性能的观察值μi为总平均数hyssij为出生时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lik为窝随机效应gil为虚拟遗传组固定效应aijklm为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eijklm为随机剩余效应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为yijkl μihyspijljkaijklpijkleijkl 其中yijkl 为第i个性状的观察值总产仔数和21日龄窝重μi为总平均数hyspij为母猪产仔时场年季胎次固定效应ljk为母猪出生的窝效应aijkl为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 pijkl为母猪永久环境效应eijkl 为随机剩余效应种猪选留和选配父系HN111和HN121以生产肥育性状为主选性状HN111注重应激和体型的选择HN121则注重体型选择母系HN151和HN161除主选日增重和瘦肉率外特别重视繁殖性状适当收腹和肢蹄结实度的选择根据专门化品系选育目标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后备种猪依据综合选择指数选留种猪选留和选配综合选择指数为I Y1×I1 Y2×I2 式中I1 I2和Y1Y2分别为生产性能指数繁殖性能指数和其经济加权值其中生产性能指数 I1 100 SD ×[ W1×EBVadg SDadg W2 × EBVfat SDfat] 繁殖性能指数 I2 100 SD×[ W1×EBVtnb SDtnb W2 × EBVlw21 SDlw21] 上式中SDSDadgSDfatSDtnb SDlw21 分别为总体日增重背膘产总仔数和21日龄窝重的]标准差W1W2W3W4分别为日增重背膘产总仔数和21日龄窝重的经济加权值EBVadgEBVfatEBVtnbEBVlw21 分别为日增重背膘产总仔数和21日龄窝重的育种值种猪选留和选配对于有遗传缺陷和不符合品系特征的独立淘汰对于肌肉品质的选择主要监测猪群氟烷基因情况剔除群体中有害的氟烷基因对于体型明显缺陷的种猪严禁留作种用选配上在育种初期采用避免近交的随机配种各血缘公猪保障与配母猪在5头以上育种过程中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采用电脑选配和人工跟踪结合监控家系的动态及时调整各家系的纯繁比例种猪留种时要求注意公母家系或血缘结构之间的平衡核心群成年公猪淘汰更新标准疾病问题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后备公猪因肢蹄病而影响配种或采精的公猪发生严重传染病的公猪发生普通疾病治疗两个疗程未康复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性情暴躁攻击工作人员的公猪配种问题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后备公猪性欲低配种能力差的公猪精液品质不合格五周四次精检法的公猪种用问题采用动态淘汰生长性能落后综合指数低于后备公猪体型评定为不合格的公猪核心群配种超过80胎的公猪或使用超过20年的成年公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或畸形率高的公猪不符品种特征外形偏离育种目标的公猪体况极差的公猪例如过肥超过4分膘或过瘦低于2分膘因其它原因而失去种用价值的公猪核心群成年母猪淘汰更新标准疾病问题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后备母猪因肢蹄病久治未愈而影响配种或分娩的母猪发生严重传染病的母猪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未恢复的母猪先天性骨盆狭窄经常难产的母猪好斗有伤人倾向的母猪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母猪配种问题超过8月龄不发情的后备母猪断奶后49天不发情的母猪配种后连续两次返情屡配不孕的母猪种用问题生长性能落后综合指数低于后备公猪的采用动态淘汰14连续两胎活产仔数窝均5头以下的青年母猪连续两胎或累计三次产活仔数窝均6头以下的经产母猪有效乳头少于10个哺乳能力差母性不良的母猪连续两次累计三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的经产母猪核心群超过5胎的种母猪繁殖群超过7胎的种母猪体况极差的母猪例如过肥超过4分膘或过瘦低于2分膘因其他原因而失去种用价值的母猪专门化品系选配方案 1 在控制近交的随机选配的前提下做好每个家系公猪的年度配种数量计划对优秀公猪要多配种育种技术员随时跟踪计划的实施情况 2 家系内适当筛选优秀的公母猪进行少量近交提纯 3 公猪站存栏公猪的家系及数量要足够每个家系至少2头可用公猪满足选配需要 4 在电脑选配的基础上做好各阶段的家系跟踪监控家系的动态及时调整各家系的纯繁比例如果某头公猪后代表现都很优秀有足够母猪供选配的情况下尽量多配种专门化品系选配方案 5 公猪方面做好核心群种猪特别是公猪的选择确定进入核心群及时跟踪公猪精检情况及时选好核心群后备公猪保证优秀后代能及时用上来分析母猪的血缘结构往往繁殖性能好生产性能优肢蹄粗壮体型佳的占优势比例与之相匹配的亲缘系数小的独立家系公猪需求也大选留后备公猪根据存栏公猪的血缘情况和选配需要以及各项指标比较综合考虑 6 母猪方面选留核心群后备母猪时不要过多选留某头公猪的后代注意母猪家系或血缘结构平衡及时更新核心群母猪性能评比状态保证母猪能被及时选上差的及时被更新确定纯繁母猪使用胎次被更新母猪或高胎龄母猪转扩繁扩繁母猪依据繁殖指数或者综合指数高低并结合纯繁量确定是否转纯繁专门化品系的选育进展 1家系选择演变和近交情况各品系选留淘态情况如下 HN121系原有44个家系相继淘汰36个家系还剩8个家系HN111系原有11个家系淘汰2个家系还剩余9个家系 HN151系原有31个家系淘汰了19个家系还剩12个家系 HN161系原有43个家系淘汰了33个家系剩10个家系各专门化品系的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HN111为0068HN121为0107%HN151系的近交系数为0676%HN161为0274%生产性能变化趋势品系筛选配合力测定及配套系组装母系的筛选与培育以现场观察为主选用育种素材指不同来源的纯种猪对照育种目标和后备种猪的表现来选择亲本是否合适作为核心群在确定纯系的基础上对作为母系的两个专门化品系HN151和HN 161 系进行正反杂交比较以确定杂交母本的最佳组合方式杂交母本HN201 为以HN151为父本HN161为母本而杂交母本HN202则反之品系筛选配合力测定及配套系组装经测定比较分析HN201和 HN202组合二者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差异从体型来看HN201杂交种猪较为清秀体躯较长同时从肢蹄来看HN151系种猪不于HN161系种猪结实考虑种猪的利用率等宜选择HN161系作为母系母本品系筛选配合力测定及配套系组装父系的筛选与培育本配套的父本资源为HN121系HN111系终端父本可考虑用纯系也可考虑用杂交公猪在试验杂交公猪时经过测定比较以HN111为父系父本HN121为父系母本的杂交HN212种公猪比其反交的杂交公猪体型较长收腹较好肌肉发达瘦肉率高后备猪选留率更高品系筛选配合力测定及配套系组装配合力测定和配套系组装在配套系组合上选择了以HN111和HN121为终端父本以HN201为母本的三系配套以及以HN121为终端父本以HN201和HN202为母本的四系配套开展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三系配套组合HN301表现出很高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但是肉猪较易发生应激猪肉颜色偏白有4%左右的PSE猪肉同时料肉比相对较高而传统的HN302配套生长速度较慢瘦肉率偏低四系配套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同时HN401和HN402组合的肉猪在生长背膘厚和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表1 不同组合肉猪生长育肥性能测定结果平均数±标准误表2两种四系配套肉猪的胴体性能及肉质情况不同组合种猪的杂种优势率H%表 4 各专门化品系和配套系肉猪主要生产性能几个问题讨论 1关于育种目标专门化品系的优点是可以将育种目标分散以利于取得较快的遗传进展和培育各具特点的品系对于父系的重点是生长性状对于母系则要兼顾生长和繁殖性状育种目标重点是针对近期的市场需求兼顾长远单一品系主选的经济性状不宜在总目标中定得太多就广东省而言商品肉猪单位成本下的瘦肉产量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育种方案育种目标需要相对稳定品系特征也需要相对稳定对于品系的改造需要谨慎不应因为市场需要高瘦肉型猪而把所有品系的育种目标都转向高瘦肉率几个问题讨论2基础群的组建对于品系选育犹为关键较多的血统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产生优良后代的机会优秀性能的个体可以对提高群体水平做出更多的贡献单一品系基础群的个体选择以特征相似性能优良归类为宜也就是可以无需过多注重品系来源而强调优秀个体的利用如果作为一个新的育种场组建基础群也并非一定要直接到国外引种国内不少种猪场的部分种猪质量完全达到了目前我国去国外引种源的多数种猪场水平几个问题讨论 3关于多系配套和留种率养猪生产中主要有三系四系和五系杂交配套方式在我国还多采用三系配套三系配套操作简单而四系和五系配套相对制种成本高后者有更多的专门化品系易于分散育种目标取得更好的遗传进展能更多地综合专门化品系的优点即充分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互补效应和杂种优势人们担心较多品系配套的肉猪整齐度会降低实际上在生产是不存在问题的除肉猪毛色与三系配套有类似的分离比例外四系配套肉猪生长和体型的一致性更好杂交公猪完全可以用作终端父本几个问题讨论在配套系中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选育提高纯系的生产性能水平是最主要的提高品系的纯度可以获得较好的杂种优势和后代的整齐度本研究发现四系比三系配套的肉猪背膘厚和料肉有更高的杂种优势平均为59%和75 vs 19%和16保持较高选择压缩小核心群种猪的选留率是取得较快遗传进展的重要手段猪的育种费用大技术要求高没有大的群体是无法取得好的遗传进展根据笔者经验考虑到现场育种的实际情况核心群规模至少保持在300-400头以上才能较好开展选育尽量扩大测定规模核心群母猪年更新率在80-100%后备母猪留种率30%以下根据指数选择公猪留种率6%以下能取得了较大的遗传改进量几个问题讨论4关于选择方法以BLUP法为基础的遗传评估技术是现代种猪育种的基础它可以较准确地评估个体的遗传值为种猪选留提供依据从本专门化品系选育的遗传趋势与阶段性选择重点非常一致可以看到其选择的准确性现场选种环节非常重要往往能进入核心群的公猪不一定是指数最好的同时体型的选择一样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特别在父本品系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如趾蹄母性特征遗传缺陷等更是现场选种不可缺少的在多性状的选择上根据群体特点对主选性状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调整如在本配套系培育过程中由于HN151和HN161系在组建基础群之初繁殖性能较好而生长性能明显不足培育的重点是解决生长性能问题而到培育后期则做出调整几个问题讨论强调个体选择的同时重视家系选择的作用对于优秀个体如果结合家系分析则更便于掌握它在群体中的利用新的育种技术为猪的许多经济性状的改良提供了的机遇国外一些大的育种公司如PICMONSANTO等开发和利用的标记已多达10多种本项目中繁殖性状和抗性主基因的检测和利用正在群体的改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分子技术在育种中的利用并未普及经过多年研究期盼和质疑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成为当代遗传育种工作的现实需求几个问题讨论 5关于群体继代选育法世代重叠核心群闭锁和配合力测定等是群体继代选育法中大家关心较多的问题本项目中我们采用的是不强调继代不关心世代重叠核心群种猪采用动态淘汰以个体和家系的性能表现和种用价值确定个体在核心群的利用核心群的种猪谨慎开放辨证地使用开放和闭锁根据群体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引入外血育种过程是群体不整齐与整齐之间不断稳定和变化的过程一般而言在品系特征形成的初期需要闭锁给予基因固定的时间以充分了解品系特性然后再根据群体性状表现适度导入外血以增加群体的变异提高整体水平几个问题讨论配合力测定是筛选最优的杂交组合这一育种过程是必要的其所需费用高时间长从基础群的组建开始就要注意品系配合的问题配合力测定可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品种内品系间到品种间再到配套系的杂交效果并非所有的配合力测定需要作杂交组合试验实际上根据对品系特点的了解其大部分是在日常育种工作的观察中补充少量的验证过程就足够了对于肉猪组合效果的试验研究可以尽量做到目的性强减少配套组合的数量来降低试验成本选育进展 238 1318±010 1456±07 250 HN212-HN202 HN402 236 1319±010 1451±08 389 HN212-HN201 HN401 245 1452±009 1504±09 234 HN121-HN201 HN302 260 1392±011 1438±08 163 HN111-HN201 HN301 饲料转化率校正100kg背膘达100kg日龄样本量种猪组合配套 777 902 669 912 23 32 673 5367 322 176 751 HN402 798 911 684 103 24 34 670 5201 330 176 762 HN401 斜长直长 PH值失水率大理石纹肉色瘦肉率眼肌面积腿臀比例膘厚屠宰率配套组 -648 -765 -099 231 四系配套 HN402 -537 -739 -294 241 四系配套 HN401 -391 -287 -611 184 三系配套 HN302 058 -095 -1162 139 三系配套 HN301 39 -040 -331 -189 250 终端母本 HN202 47 -079 -464 -234 389 终端母本 HN201 -289 -570 -279 56 终端父本 HN212 总产仔数料肉比 100kg体重背膘 100kg体重日龄样本量类别系别 92852±354 134±012 - HN401 622±02 1110±003 88523±521 1440±004 母 HN201 91591±521 1308±014 公 HN212 91272±414 1329±006 公 5741±055 1087±008 84154±190 1488±003 母 HN161 89889±421 1371±006 公 5968±045 1075±007 83193±200 1531±003 母 HN151 91143±758 1345±011 公 82793±422 1501±007 母 HN121 85994±390 1244±005 公 81437±336 1345±005 母 HN111 21日龄窝重总仔数日增重 100kg背膘厚胎别品系几个问题讨论如何开展猪育种工作如何开展猪育种工作我国的猪肉产量FAO 猪的育种目标猪的育种目标猪的育种目标是改良猪种实现养猪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是由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决定的它强调了三点●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制定目标组建基础群测定分析选留选配遗传评估调整育种方案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HN111 系体型外貌前后躯特发达头型小腰背平阔腹平四肢有力毛色花白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00g母猪750g以上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40mm母猪150mm胴体瘦肉率大于68 4 群体氟烷应激基因频率控制在015以内 HN121 系体型外貌前后躯发达头中等大腰背平阔腹平四肢粗壮有力毛色以棕红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20g 母猪780g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0mm胴体瘦肉率大于63 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品系选育个体记录小数位 16 16 8 1 2 16 长度备注字符字符日期字符字符字符类型 NOTE DAM SIRE BDATE SEX BREED ID 名称备注母亲号父亲号出生日期性别品种个体号字段 Sheet3Sheet2Sheet1图表1猪肉总产量人均消费猪肉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Page猪肉总产量人均消费猪肉猪肉总产量万吨人均猪肉消费千克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 00 0000 00 0000 000 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生猪基础知识使用手册——育种篇说明书
生猪基础知识使用手册——育种篇边舒扬(投资咨询证:Z0012647)王一帆(期货从业证:F0309964)本系列旨在使对生猪期货感兴趣的投资者或者从业人员能对生猪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力争完整地呈现出该行业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介绍,做到市面上较为全面和详实的科普文章。
初步设定育种篇、生产繁育篇、屠宰篇、终端消费篇、复盘与场外期权运用篇和主要养殖公司介绍篇。
本文章不包含行情。
1.国内外生猪发展历程1.1.国外生猪发展历程国外猪育种经历了外貌选育、脂肪型猪培育及瘦肉型猪培育三个典型阶段。
十八世纪之前,国外猪几乎不进行专门的选育,没有选育目标和具体育种记录,养猪主要以具有社会大众喜欢的外貌、能养活、能产肉满足家庭需要为主。
十八世纪,以英国为代表,开始以脂肪沉积能力为育种目标进行选育。
1770年到1860年,英国以本地猪、中国猪和暹罗猪为亲本开始选育,兼顾早熟和育肥快的优点,成为中白猪、小白猪和巴克夏猪的原始雏形。
1831年,英国的大白猪(又称:大约克猪,约克夏猪)新品种在温莎皇家展览(Windsor Royal Show )首次得到关注。
1896年,丹麦政府以英国大约克与北欧的一种晚熟吉尔吉斯猪杂交,生产F1杂种猪胴体,供应英国腌肉生产的需要,继之形成了培育长白猪新品种的计划,并建立了第一个育种群。
1898年,丹麦登记了12个大白猪群和50个长白猪群,成立了全国猪育种和生产委员会指导育种。
1907年,丹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猪后裔测定站(用来集中测定猪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等特征,并以此评定猪的种用价值),核心群中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都以后裔测定的科学数据为依据而进行选择,经过数十年努力,丹麦长白猪成为流线型、体研究报告全部内容不代表协会观点仅供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长而后躯发达的理想瘦肉型品种。
杜洛克猪外貌与生产性能的演变则体现了美国猪的育种史。
在十八世纪和一战期间,杜洛克是一种大体型脂肪型猪,在20世纪二十年代,曾一度开始向瘦肉型转变,但二战期间由于杜洛克猪体型大,能生产大量猪油以满足当时需要,所以仍回到了脂肪型猪种。
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GBS40软件介绍(绍兵)ppt4
工程管理:规范的软件管理、开发、实施体系 人才队伍:工业ERP大型项目开发、实施团队 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
售后服务
“0”记录电话回访与咨询跟踪服务: 025-84896329
技术服务网站:
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
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 GBS4.0软件介绍
2007年8月
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
研发背景 GBS软件总体介绍 系统使用流程 系统功能框架 系统各模块主要功能 系统安装说明 软件演示说明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研发背景
农业部畜牧兽医总站主持下的“948”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与丰顿科技联合研制; GBS3.0的应用情况; 现在的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GBS4.0;
系统使用流程
系统安装 安装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安装 GBS4.0 软件系统
业务操作(4.0)
用户及权限管理
建立猪只基本档案
测定信息处理 繁殖信息处理
育种分析
销售管理 猪群管理 疾病防治
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安装说明
《SQL Server2000数据库安装手册》 《GBSV3.4-v4.0安装手册》 《系统数据恢复说明》 《系统异常卸载不能重新安装的解决方案》
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总体介绍
1. 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充分结合国际先进的种 猪科学管理经验,遵循我国种猪饲养标准规范,总 结我国权威种猪饲养专家的育种养殖和经营管理经 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种猪生长繁育全生命 周期及种猪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透明化。
猪育种手册
猪育种手册一、育种目标与计划育种目标是指通过育种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性状。
根据生产需求,育种目标可分为肉质、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
为实现育种目标,需要制定详细的育种计划,包括选种、杂交、世代间隔、记录管理等。
二、种猪选择与评估选择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选择标准包括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遗传稳定性等。
种猪评估是对选定的种猪进行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育种要求。
评估结果可作为种猪选配和繁殖的依据。
三、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遗传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包括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等。
保护遗传资源,防止品种退化,同时发掘其优良基因,为品种改良提供素材。
合理利用遗传资源,可提高育种效率,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四、杂交与品种改良杂交是实现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基因交流,创造新的基因型。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通过世代选育,逐步提高品种性能。
同时,注意保持品种的遗传稳定性,防止近交衰退。
五、繁殖技术与繁育体系繁殖技术是提高繁殖效率和种猪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可扩大优秀基因的传播范围,提高遗传进展。
建立完善的繁育体系,包括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是实现规模化育种的基础。
六、饲养管理与营养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是保证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必要条件。
根据种猪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
同时,注意保持猪舍环境卫生,预防疾病发生。
七、健康与疾病防控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猪的生产性能和育种价值。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免疫接种。
发生疾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八、环境控制与设施建设环境条件对种猪的生长、繁殖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猪舍设计和环境控制措施,创造适宜的温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
同时,合理布局生产区和生活区,降低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风险。
九、数据记录与分析数据记录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健康监测等。
国际化养猪手册种猪母猪管理——猪知乐持续更新附饲料配比
国际化养猪手册种猪母猪管理——猪知乐持续更新附饲料配比种猪的饲养管理国际化养猪手册种猪母猪运营管理——火鸡知乐持续更新附:饲料配比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饲养要求:a.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得到正确的圈养和营养至关重要;b.60kg以前饲喂中猪育成料,采取自由采食方式;c.60kg到配种要求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或用哺乳母猪料,一定不要用育肥料或妊娠料。
因育肥料、妊娠料在营养方面满足不了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的必需,不光是生殖系统的发育;d.后备母猪更需要一些特定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氨基酸、钙、磷、生物素、叶酸、生育酚等。
我们经常遇见的"二产症"现象(第一胎断奶后不发情或后发情延迟或反复返情配不上、第二胎少及第二胎泌乳性能差等)、常常在第三胎后出现腿病、蹄裂等现象,很可能与后备极阶段缺乏特定的营养成分有关;e.100kg以前可以相对自由吃食,这个阶段是母猪阶段体格框架逞威的时期;f.100kg至配种要求限饲每日喂食2~3.0kg左右来控制膘情,防止过肥或过瘦,否则影响发情及排卵数等;g.对少数不能正常发情的母猪,自带公猪刺激发情,即让母猪和不同的公猪接触或让母猪舍靠近公猪舍,必要时可用中药或激素来推升。
h.对踏入配种舍超过80天仍不发情的尚母猪予以第一轮。
(2)后备母猪的催/诱情:a.后备母猪初次与公猪接触的日龄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母猪对公猪扩张性的反应程度及后备母猪初次初次发情的同期性和重要性。
成年公猪上颌腺分泌的外激素有助于诱导小母猪发情。
b.杂种预备队母猪开始与公猪接触的最佳时间为150~170日龄;纯种及晚熟品种开始与公猪接触的最佳时间为170~190日龄;c.催情公猪选择激素唾液多、性欲强且内敛的成年公猪;d.每天定时把公猪赶入后备栏内刺激20~30分钟/2次(一次10~15分钟);e.最好公猪能够每天或定期地使用不同的公猪,使后备母猪亢奋在每次催情状况下兴奋而激昂,有利于成形其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和谐统一。
猪育种工作操作规程1
猪育种工作操作规程主要育种工作的目标是生产出非常好的种猪并在重要经济性状上得到连续改进。
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将最好的猪找出并淘汰掉那些不好的猪。
在我们的育种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对所有猪进行大比例的性能测定。
●测定并计算所有这些重要性状的指数和估计育种值。
●教育我们的员工和客户,种猪的指数越高,后代产生效益的可能性越大。
这些猪有更多的价值。
●所有种猪必须没有重要缺陷且足够健全,从而不出现问题。
●世代更新越快,遗传进展越快。
●更大的猪群和更多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选种。
●接近100%的性能测定可以优化遗传进展。
●我们生产出来的猪没有一头会达到完美,也没有人能在每个地区都领先。
●选择的性状越多,进展越慢。
●使用好的育种程序并进行正确选种,每一代群体都会得到预计的改进。
种猪的外观评定参考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National Pork Board)的《后备母猪体型、肢蹄及繁殖性状健全性评估指南》(Guide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Feet and Leg, and Reproductive Soundness in Replacement Gilts)进行评定1。
1原文可以从美国国家种猪注册委员会(NSR, National Swine Registry)网站获取。
/intmarketing/pdfs/giltselectionfromnpb.pdf在进行遗传评估时,使用多性状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MTBLUP, Multi-Trait animal model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对个体育种值进行估计2。
生长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y ijklm=μi+hyss ij +l ik+gil +a ijklm+ e ijklm其中:i: 第i个性状(1=达100kg体重日龄,2=达100kg体重活体膘厚)y ijklm:个体生长性能的观察值μi:总平均数hyss ij:出生时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l ik:窝随机效应g il:虚拟遗传组固定效应σ)分布,A指个体间亲缘关系矩阵a ijklm: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服从(0,A2aσ)分布e ijklm:随机剩余效应,服从(0,I2e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y ijk=μ+hysi+lj+aijk+pijk+eijk其中:y ijk:总产仔数的观察值μ:总平均数hys i:母猪产仔时场年季固定效应2采用的模型为全国遗传评估中心所用模型。
种猪育种协议书范本
种猪育种协议书范本甲方(育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购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合法的种猪育种资质和优良的种猪资源,乙方有意向购买甲方的种猪用于育种或养殖。
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种猪品种与数量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以下品种的种猪:- 品种名称:___________- 数量:____________第二条种猪质量标准1. 甲方保证所提供的种猪符合国家种猪质量标准,具备良好的遗传性能和健康状态。
2. 种猪应具备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品种登记证明。
第三条价格与支付方式1. 种猪的单价为:____________2. 总价为:________________3. 乙方应在签订本协议后____天内支付定金,金额为总价的____%。
4. 余款在种猪交付时一次性付清。
第四条交付时间和地点1. 甲方应在协议签订后____天内完成种猪的交付。
2. 交付地点为:______________第五条运输与风险承担1. 种猪的运输由______方负责,运输费用由______方承担。
2. 种猪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由______方承担。
第六条售后服务1. 甲方提供____年的种猪健康保障服务。
2. 在保障期内,若种猪出现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健康问题,甲方负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治疗。
第七条违约责任1. 如甲方未能按时交付种猪或种猪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甲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向乙方支付违约金,金额为总价的____%。
2. 如乙方未能按时支付款项,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金额为未付款项的____%。
第八条争议解决1.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第九条其他约定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
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条款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养猪良好农业规范手册
XXXXXX公司养猪良好农业规范质量手册文件编号:版次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受控状态:发放号码:颁 布 令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质量保证能力,我公司依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准则》、GB/T20014-2008良好农业规范等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养猪良好农业规范质量手册》,它对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良好农业规范运行各要素进行了描述,旨在建立健全我公司良好农业规范质量管理体系。
本手册及其程序文件等是公司猪养殖质量管理的制度性、纲领性文件,于2012年8月15日起实施,公司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总经理(签名):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任 命 书为了贯彻执行GB/T 20014.1,GB/T 20014.2,GB/T 20014.6,GB/T 20014.1,GB/T20014.9,《良好农业规范》,加强对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特任命 为我公司养殖场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1.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2.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3.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4. 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
总经理(签名):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0.1 颁布令和任命书修订序号页 码 第1页 共1页目 录章主 题 内 容页码 0.1 颁布令和任命书 0.2 目录 0.3 公司简介 1 主题范围及引用文件 2 质量方针和目标 3 管理和组织结构 4 职责与权限 5 管理评审6 人员的能力和培训7 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8 质量手册9 文件控制 10 记录控制11 产品实现过程控制 12 抱怨的处理 13 内部审核/检查 14 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区分 15 不符合的控制 16 认证产品的召回 17 认证标志的使用 18 分包方控制19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20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附录A 质量手册修改记录0.2 目 录修订序号页 码 第1页 共1页公 司 概 况公司地址: 邮 编 : 电 话 : 传 真 : 电子邮箱:0.3 公 司 概 况修订序号页 码 第1页 共1页1.1 主题范围公司按照国家认监委《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准则》、《GB/T20014-2005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与公司肉鸡养殖相符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1 目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使正大种猪选种选育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方案》。
2 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GB22283-2008 长白猪种猪》、《GB22284-2008 大约克夏猪种猪》、《GB22285-2008 杜洛克猪种猪》、《NY/T820-2004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2-2004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景泰分公司下属原种场、扩繁场、公猪站。
4 职责4.1 本《方案》由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景泰育种中心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完善。
4.2 各养殖场负责实施,并在过程中提出改进、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4.3 育种中心负责指导、监督。
4.4 公司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5 繁育体系规划及职能5.1 核心场:全部饲养美国引进的纯种猪,位于金字塔最高端。
5.2 扩繁场:全部饲养由核心场供应的纯种猪,为商品场提供二元母猪。
5.3 公猪站:饲养美国引进的种公猪和核心场供应的种公猪,为商品场提供终端精液生产商品猪。
5.4 商品场:全部饲养由扩繁场提供的二元母猪,利用公猪站的精液生产商品猪。
6 基础种猪群来源,规模和质量6.1 核心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乡,核心群母猪1810 头,全部从美国引进,每个品种公猪血统6 个以上。
6.2 扩繁场:在沂水境内有两处,存栏繁殖群基础母猪5000 头,原则上由核心种猪场引入,也可以从本场繁殖的优秀后代中选留,但公猪选留比例不大于20%,母猪不大于70%;基础母猪群规模各品种不低于100 头。
6.3 商品场:上述扩繁场可保证10 万头商品场的母猪替换,当前牧业公司具有2万头母猪的商品场。
6.4 公猪站:种公猪来源于美国引进的种公猪和公司核心场经过测定的优秀种猪,年更新率100%。
7 品种结构7.1 核心场饲养的品种为目前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美系种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系统简介 (1)二、个体号规范 (1)三、测定性状 (2)四、选择指数的计算公式 (2)五、遗传进展分析 (3)六、BLUP模型定义 (3)七、某些性状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6)一、系统简介现代家畜育种的主要特征是●全面采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际育种工作;●广泛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分析。
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的,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实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而计算机的应用如不与前者相结合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将这二者相结合的最佳媒介就是计算机软件,也就是说,将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化,再通过计算机(结合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功能)将其体现出来。
种猪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集种猪个体基本资料和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的采集、管理与遗传统计分析为一体,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方法,将猪育种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定量化。
本软件即是实施育种措施的必备工具,又是开展现代育种工作的指南。
适用于大中型种猪场或地域性联合育种组织。
本系统可完成种猪个体遗传评定、种猪选配方案制定、群体遗传进展分析、群体遗传参数估计等基本育种工作,还可根据需要打印多种用于育种分析的报表和种猪卡。
二、个体号规范●耳号是场内猪只的编号,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由各场自行设定,例如可以将前四位设为窝号,后两位设为窝内个体序号。
对小于6位数的数字,系统会自动在其前面加0,以补齐6位数。
在同一场(子公司)、同一年度和同一品种内,耳号不可重复。
●一个个体的个体号(ID)由15个字符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XXXXX耳号出生年份出生场代码品种代码其中场代码和品种代码需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定,应符合国家统一规定。
一个个体的个体号应是全国唯一的。
三、测定性状系统中目前有7种模型可供选择,均为个体动物模型,分别是:- 日龄-背膘厚两性状模型:用于对目标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同时进行育种值估计; - 总产仔数模型:用于对总产仔进行育种值估计;- 目标体重日龄模型:用于对目标体重日龄进行育种值估计; - 背膘厚模型:用于对背膘厚进行育种值估计; - 饲料转化率模型:用于对饲料转化率进行育种值估计; - 日增重模型:用于对日增重进行育种值估计; -瘦肉率模型:用于对瘦肉率进行育种值估计。
四、选择指数的计算公式∑=+=ni ii A w I 1ˆ100其中i w为第i个性状的标准化的经济加权值,i Aˆ为第i个性状的估计育种值,n为指数中所包含的性状数。
目前系统中只定义了两种指数,即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父系指数是用于在杂交体系中对父系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评定,它包含达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两个性状,母系指数则用于对母系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评定,除父系指数中的两个性状外,它还包含了窝产总仔数。
五、遗传进展分析根据BLUP育种值计算结果和(或)选择指数计算结果,本系统可以对群体的年度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进行分析,也可对不同群体间或品系间的遗传及表型差异进行分析。
六、BLUP模型定义在进行BLUP育种值计算时,首先要设计一个统计模型,不同的性状需要有不同的模型,本系统已经为一些主要性状设计了模型供用户直接选用,如果有必要,用户也可自行对已定义的模型进行修改或定义新的模型。
1)模型设定用户可定义模型中应包含的变量和模型的表达式。
模型表达式的基本形式为:性状= 变量1 变量2各变量的排列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如果要考虑各因子间的互作,可在两变量之间加“*”,如性状= 变量1 变量2 变量1*变量2如要在模型中考虑总平均,可在等式右边所有变量前加“INT”,如性状 = INT 变量1 变量2 变量1*变量2如果要同时对多个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要分别为每个性状写一个模型表达式。
注意在模型表达式中各变量均须用以英文表示的变量名。
2)遗传参数在此用户可对模型中随机效应和随机残差的性状间方差-协方差矩阵进行定义。
对每个随机效应,其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定义方式为:VG_FOR 变量名方差-协方差矩阵 4)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指对模型中的固定效应进行某种形式的检验,要检验的假设的一般形式为K’b = m其中b 是模型中固定效应的向量,K’b 是b 的某个特定的线性组合,m 是一个常量。
例如如果在模型中有性别效应,我们要检验不同的性别对我们所考察的性状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我们的假设就可写为021=-sex sex其中sex 1和sex 2分别是第一个性别和第二个性别的效应。
或者我们要检验两个性别间的差异是否达到了50个单位,可将假设写为5021=-sex sex在本表单下方的方框中,用户可定义所需要的假设检验。
定义的基本形式是:HYPOTHESISCONTRAST = 常量地址系数其中的“HYPOTHESIS”和“CONTRAST”为系统关键字,“常量”即为上述假设中的m(如上例中的0或50),“地址”为在假设中包含的各效应在混合模型方程组的解向量中的位置,“系数”为在假设中各效应要乘以的系数。
假设在上例中sex1和sex2在解向量中的位置分别为10和11,则可将假设定义为HYPOTHESISCONTRAST = 0 (或50)10 111-1用户可定义多个假设,每个假设都以CONTRAST = 常量开始。
每个假设最多可包含50个效应。
说明:确定经济加权值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遗传育种和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工作,本系统中为“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设定的经济加权值是借用加拿大猪改良中心目前所采用的加权值。
七、某些性状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达100kg 体重日龄:受测猪体重在80~105kg 范围时称重,记录日龄,按如下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kg 体重日龄(借用加拿大的校正公式):校正日龄 = 测定日龄-[(实测体重-100)/ CF ] 其中:⎩⎨⎧⨯⨯=)(714615.1)/()(826040.1)/(公猪测定日龄实测体重公猪测定日龄实测体重CF当待测猪体重超出80~105kg 范围时,不能使用此校正公式。
100kg 体重活体背膘厚:在测定100kg 体重日龄时,同时测定100kg 体重活体背膘厚。
采用B 超扫描测定倒数第3~4肋间处的背膘厚,以毫米为单位。
不具备B 超的单位,目前暂可采用A 超测定胸腰结合部和腰荐结合部距背中线两侧5厘米处的膘厚(共4点),取其平均值。
然后最后按如下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校正背膘厚 = 实测背膘厚×CF其中:⎩⎨⎧-⨯+÷-⨯+÷⨯=)()]}100([{)()]}100([{母猪实测体重公猪实测体重B A A B A A ADJ CF其中的ADJ 、A 和B 由下表给出:品种 公猪母猪ADJABAB约克夏 1.0981 12.402 0.106530 13.706 0.119624 长白猪 1.1068 12.826 0.114370 13.983 0.126014 汉普夏 1.1086 13.113 0.117620 14.288 0.124425 杜洛克1.150113.4680.11152815.6540.156646当待测猪体重超出80~105kg 范围时,不能使用此校正公式。
达50kg 体重日龄:受测猪体重在40~60kg 范围时称重,记录测定时的日龄,并用校正公式转换成达50kg 体重日龄。
目前国内外尚无此校正公式的参考资料,因此本系统尚不能记录并分析这一性状。
平均日增重:受测猪在测定期中(通常为30~100kg )的平均日增重,计算公式为平均日增重 = (结测体重 – 始测体重)/测定天数饲料转化率:受测猪在测定期中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计算公式为饲料转化率 = 测定期采食量/(结测体重 – 始测体重)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产活仔数:出生后24小时内存活的同窝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断奶窝重:在断奶时存活的同窝仔猪的总重量,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计在内。
寄养必须在出生后3天内完成。
校正21日龄窝重:根据实际断奶窝重和断奶日龄计算的校正窝重,计算公式为校正21日龄窝重 = 实际断奶窝重×CF其中的CF 取决于断奶日龄,见下表:日龄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F1.291.24 1.19 1.15 1.11 1.07 1.03 1.00 0.97 0.94 0.91 0.88 0.86 日龄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CF0.840.820.800.780.760.740.720.700.680.660.640.62断奶日龄小于14天或大于38天时不能应用此公式。
眼肌厚/面积:在测定活体背膘厚的同时,利用B 超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厚或面积,用厘米(平方厘米)表示。
在屠宰测定时,将左侧胴体(以下需屠宰测定的都是指左侧胴体)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垂直切断,用硫酸纸描绘出横断面的轮廓,用求积仪计算面积。
后腿比例:在屠宰测定时,将后肢向后成行状态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切线切下的后腿重量占整个胴体重的比例,计算公式为:%100%⨯=胴体重量后腿重量)后腿比例(肌肉pH 值: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用pH 计在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内测定pH 值,记为pH1。
将胴体在4︒C 下保存24小时,在同一部位再测一次pH 值,记为pH24。
肉色:肉色是肌肉颜色的简称。
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在胴体倒数第3~4肋间的眼肌横切面处,用肉色计或目测法(对照肌肉颜色评分标准图)测定的肌肉颜色,记为肉色1,将胴体在4︒C 下保存24小时,在同一部位再测一次肉色值,记为肉色24。
大理石纹:大理石纹是指一块肌肉范围内,肌肉脂肪即可见脂肪的分布情况,以倒数第3~4肋间处眼肌为代表。
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在胴体倒数第3~4肋间处取眼肌横切面,在4c 下存放24小时,而后对照肌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用目测法评定。
滴水损失: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在胴体倒数第3~4肋间处切取眼肌肉样,将肉样切成2厘米厚的肉片,修成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悬挂于塑料袋中(肉样不得与塑料袋壁接触),扎紧袋口后吊挂于冰箱内,在4℃条件下保持24小时,取出肉条称重,按下式计算结果:%100%⨯-=吊挂前肉条重吊挂后肉条重吊挂前肉条重)滴水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