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3篇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了比较分数大小时常见的情形,并要求学生分别举例子。

学生们提出了同分母、同分子和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情况,并分别介绍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其中,有学生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和先化成同分子再比较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很科学有效。

学生们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把自己的数学研究实践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更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

这个案例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即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只有在综合的研究情境中被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师: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生:喜欢!师:好,现在___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师强调:请小朋友们合作分一分相同形状的物体,并在分的过程中比较哪个小组合作得更好。

动手吧!在学生已有的研究生活经验中,引入___这个熟悉的机器人,以此作为起点和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2)、汇报师:这个组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请问勇敢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分的?学生汇报:我们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个小组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___是怎样分的。

(出示课件)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这样让学生尝试按自己的标准分一分,然后提出质疑,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分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师出示问题:起个什么名字?生:长方体。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案例〗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

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

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

如和。

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

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

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如和,=,=,因为,所以>。

生10: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

如和,因为比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所以>。

(师和生共同为他鼓掌。

)生11: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如和,=,=,因为<,所以<。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师: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生1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3: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

我认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

如和,化成和,比通分成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

生14: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评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

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对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

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而学生们经过讨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别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先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以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教研案例分析小学数学

教研案例分析小学数学

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进行了一节“分数的加减法”教学。

以下是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片段:片段一: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如“将一块蛋糕分成4份,吃了2份”,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

片段二: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举例说明。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这样计算?”片段三: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了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片段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注意事项。

三、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讲解分数加减法时,主要采用讲授法。

虽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但整个教学过程仍然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害怕的情绪,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参与度不高。

3. 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基于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四、对策建议1.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3.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5篇范文]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5篇范文]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5篇范文]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篇一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南阳市三十三小陈朋学困生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形成是影响学生学业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障碍的不断积累会使学生逃避数学学习。

到底学习障碍来自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还是教师的教学因素。

为此,特选择了一些学习态度较好、智力一般、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的学习片段作个案研究。

一、研究、分析对象王某,男,九年制义务教育二年级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家庭环境良好、智力一般、作业速度慢,数学成绩不佳。

二、了解掌握知识背景出示题目:10个同学共采集树种36千克,松树种12千克,其余的是杨树种,杨树种有多少千克?师:请解出这题。

〔周某看了好一会〕周:列式:10+36=46〔千克〕46--12=34〔千克〕师:为什么这样做,说说理由行吗?周:〔又看了一会〕换了个算式36--10=26〔千克〕26--12=14(千克〕师:别怕,想清楚再做。

周:换一个算式:36--10=26〔千克〕26+12=38〔千克〕再出示题目:同学共采集树种36千克,松树种12千克,其余的是杨树种,杨树种有多少千克?师:会做吗?周:会,加起来 36+12=48〔千克〕学情分析:从王某的解题来看,他对自己是否能正确解答毫无把握,本次学例反映了这种学习特征,他是否做对靠碰气,由此可推断周某学习障碍的根本成因在于“数学语言理解〞障碍。

三、实施过程集体授课形式为主,把方案事先告诉全体学生,要求同学们尽量配合,直到没一个同学均能熟练地掌握,发现他的智力能够完成一般学生完成的学业要求。

四、实践反应典型学例小红和她的5个同学各有7朵小花,她们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王某:5某7师:为什么这样做?王某:6某7 学例讨论师:你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思考这些题?王:没有。

师:你已经掌握正确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王:我想这可能是对的。

师:你怎样知道的?王:因为前面是这样的。

对话分析从王某同学的表述中可以判定他的学习障碍形成的深层原因应该是:他不用“思考〞在学习,而是用“经验〞在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案例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案例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案例
教案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学会使用各种形式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进位和借位的运用;
3. 运用各种解题方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难点:
1. 进位和借位的理解;
2. 解决复杂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数字卡片、计算器、练习册等;
2. 教学媒体:教学投影仪、视频播放设备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加减法的基本规则及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掌握进位和借位的原理及运用;
3. 演示几个简单的加减法例题,让学生跟随计算。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自主练习加减法运算,老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竞赛,加强运算能力。

四、梳理(10分钟)
1.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
2. 学生自评学习成果,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2. 提醒学生复习加减法运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合理,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兴趣,讲解部分内容清晰明了,练习环节设计丰富多样,梳理部分总结扎实明了。

但在练习环节中,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下节课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文档】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文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篇一:《认识角》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生:交通标志师:它们有什么不同?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师:还有吗?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师:什么不同?生:转弯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

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如一地认真研讨课本,公正建立题目景象,增强头脑训练,并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要领,优化教学历程。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来分析几个典型的小学数学案例,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一:小明与水果店老板小明去水果店买了4只苹果,老板给了他3张50元的纸币,小明交了一张纸币后,发现老板多找了他30元。

请问小明应该给老板多少钱才合适?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以及找零的概念。

小明购买了4只苹果,苹果的总价为4元。

老板找零了30元,所以小明应该给老板30元的纸币。

因此,小明应该给老板30元才合适。

案例二:小华的花园小华有一个2米长、1.5米宽的花园,他想在花园的周围种上一个围墙。

请问,他需要多长的围墙才够用?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计算花园的周长,以确定所需的围墙长度。

花园的周长计算公式为2*(长+宽),所以小华需要2*(2+1.5)=9米的围墙才够用。

案例三:小明和小红的钱包小明和小红的钱包里各有10元,小明又从爸爸那里得到5元,小红又从妈妈那里得到8元。

请问小明和小红的钱加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加法运算,计算小明和小红的钱的总和。

小明和小红钱包里各有10元,小明又得到5元,小红又得到8元,所以小明和小红的钱加起来一共是10+10+5+8=33元。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上述案例中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到的数学概念有加法、减法、周长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除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纷纷提 出 自己的疑问 , 老师这 才顺水 推舟 , 自然而然
地 引 入乘 法 教 学 。
反思 :
反思 : 无疑 , 这是一堂令师生身心都很愉悦 的课堂 。教师创
设 了符合 学 生 生 活 实 际 的生 活 化 场 景 ,让学 生 体 会 知 识 在 生 活 中 解决 问题 的魅 力 , 知识 的理 解 更 加 深 刻 , 样 的课 堂 才 是 有 对 这 活 力 的 。 果 教 师 只 是 在 教 室 中 , 导 学 生根 据 他 出示 的教 具 或 如 引 者 是课 件 , 学 生 机 械 地 认 读 , 能 完 成 教 学 的 任 务 , 教 学 的 让 也 但 效 果却 是 要 大 大 折 扣 了。
验到为什 么要 学习乘法 , 习乘 法有哪 些现实 的意 义 , 学 让学 生
学会 自己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 我 们 很 多教 师 在 教 学 “ 法 意 义 ’ 乘 ’ 程 中 , 设 的情 境 也 的过 创 很 多 , 在 教 学 时 , 大 部 分 老 师 没 有 像 这 位 老 师那 样 耐 得 住 但 绝 寂 寞 , 够 耐 心 等 待 学 生 自己 发 现 问 题 , 往 是 一 两 个 同学 能 能 往 够 配合 后 就 马 上 揭开 课 题 。这 样造 成 的结 果 是 绝 大 部 分 的 同 学 只 能 停 下 思 考 , 随 老 师 和 个 别 同 学 的 思 路 开 始 学 习 , 老 师 跟 听 的灌 输 和倾 听那 一两 个 同学 发 表 意 见 。这 样 的探 究 活 动 是不 可 取 的 , 为 它 只 是 个 别 同学 的 探 究 , 视 了大 部 分 的需 求 , 们 因 忽 他 的思 维 活 动 还没 有 打 开 就 被 硬 生 生地 打 断 了 。 这 样 势 必 造 成 课 堂 是 少 数 优 秀 学 生 和 教 师 互 动 表 演 的 舞 台, 而大 部 分 的 学 生则 被 忽 略 了 : 孑 子 日 :不 愤 不 启 , 悱 不 发 。” 思 是 学 生 如果 不 是 经 过 L “ 不 意 思 考 并 有 所 体 会 , 说 却 说 不 出 来 时 , 不 去开 导 他 ; 果 不 是 想 就 如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六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就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认知,变被动为主动,就好比是数学发展史还没有写到今天,许多性质和结论是学生探究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知识不只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课题:轨迹的探求教学过程(节选其中一个部分):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顺利地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后,讲了下面这个问题:题目: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中点为p,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讲清楚了,但学生的作业,却出现了共性问题,许多学生对如下题目仍不会做。

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om的交点为p,与mn的交点为q,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学生甲: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

师: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理解了吗?学生乙:我们都会了,但这个题我们几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算的是双曲线,他算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呀?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生丙:我解得的是n点在圆上;她俩解得的n点一个在圆外,一个在圆内。

师:这就说明,这个题要对n点位置进行讨论呀。

学生乙: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解全面呀?学生丁:那么上课的题目中,当n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师:需要进行讨论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1)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

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第一部分: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

你能找到1厘米吗?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

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案例篇一一、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教学:1、口算这一节,过去已经多次接触,本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两课时的教学时间过于充裕;另外,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主题图的资源,我将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及速度的表示法提前教学,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第一次初步渗透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笔算教学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为媒介,引出笔算内容,学生自主探索笔算方法后,重新审视问题,对比问题,从而发现共同点:速度×时间=路程。

至此,教材上还没有出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积的变化规律,早在三年级时,教材上曾见过类似规律的探索,但当时学生的发现只限于表面现象的观察,由于没有明确的引导,学生的思考不能得以深入,这可能就是初次接触。

本单元在教学这一内容之前,教材上安排了两道有关练习。

练习之初,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但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照样子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先写后说,两次练习后,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成的知识块,但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新的问题。

面对教材提供的资源,重新整合教材进行教学,我感到这样处理有一些好处:一、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大的课堂教学容量,本单元教材上安排了9课时的教学时间,可进行整合后,如今我只用了7课时就基本完成了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省下的时间就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深入拓展:比如,速算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就另外安排了一节课进行速算规律的探索。

二、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教材编排本身就已经考虑到这一因素:系统呈现知识,但在具体的单元内,为了体现知识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在编排上系统性不太强,教学起来总感到知识间是一块一块的呈现的,但进行整合后,不少知识点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知识链。

三、利于了解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情况,孩子虽小,但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每天都能提前预习新的内容,这样一来,课堂上每教学一个新的内容,这些学生就成了老师的代言人,课堂也容易从教师讲滑向优生讲,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数学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小学数学为例,通过分析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做法,探讨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教师背景王老师,小学数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

3.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王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分数,如“1/4的天空是蓝色的,3/8的树木是绿色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王老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将这1/4的天空和3/8的树木合并在一起,应该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加减法,王老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发放一张纸和一支笔。

她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分数加减法的算式,并尝试用图形表示分数。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王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3)交流展示,分享心得经过一番合作探究,各小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王老师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在展示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如通分、约分等。

(4)巩固练习,提高能力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王老师设计了以下练习题:1. 计算下列分数加减法:1/4 + 3/8 = ?2/3 - 1/6 = ?2. 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有3/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 小华有1/3个蛋糕,小丽有2/5个蛋糕,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蛋糕?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课程结束前,王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教育案例(精选)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教育案例(精选)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教育案例(精选)案例一:钱币兑换问题
案例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钱币兑换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教育案例。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他们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描述
某小学的数学老师在一堂课上提出了一个兑换钱币的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一个小明手里有10个1元硬币,他想用这些硬币兑换成5元纸币,那么他需要兑换多少个1元硬币?
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1元纸币可以兑换成10个1元硬币,所以小明只需要兑换1张1元纸币即可。

教育意义
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计算和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还能了解到货币兑换的概念和实际操作过程。

案例二:买苹果问题
案例背景
买苹果是另一个常见的小学数学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研究到数学计算和价值比较的概念。

案例描述
小明去水果店买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1元,他手里有5元钱,那么他最多可以买几个苹果?
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除法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将小明的钱数5元除以每个苹果的价格1元,得到结果5个。

所以小明最多可以买5个苹果。

教育意义
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例问题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并运用
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学生还能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自己手
上的钱数,培养他们的价值比较能力。

以上是两个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教育案例的精选。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案例分析与研究-精品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案例分析与研究-精品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案例分析与研究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详尽问题的解,更多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

其中主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

通过分析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本研究在进行文献分析和比较的情况下,认为经常用到的一些策略有以下几项:一、猜想猜想,就是先猜一猜,再尝试进行验证。

如,在下面算式的□中填入六个质数,使算式成立。

(当然,猜想时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质数,用质数填空,每一个数字最大不超过10,即10以内的质数2、3、5、7。

)根据题目要求,学生首先想到第二个加数的个位分别可填2、3、5,但是得到的和的个位数都不是质数,于是填写7。

7+6=13,个位是3,是一个质数,符合要求。

第二步尝试,第一个加数的十位数填2,加上8及进位1,2+8+1=11,11的个位数不是质数,因此改为填3,经检验,和的十位数为2,是个质数,符合要求。

填5或者7,检验和的个位都不是质数,因此只能填3。

接下来考虑,第二个加数的百位数。

如果填2,再加进位1,9+2+1=12,个位2符合要求;如果填3,再加进位1,9+3+1=13,个位3也符合要求;如果填5,再加进位1,9+5+1=15,个位5也符合要求;如果填7,再加进位1,9+7+1=17,个位7也符合要求;因此,第二个加数的百位数可以填2、3、5、7四种。

经过尝试和检验,发现这道题可以有四种答案。

见下面答案:二、画图小学生由于年龄局限,对于符号、运算性质等的推理可能会有一些困难,适时的让他们在本上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详尽化,繁复的问题简单化。

对于条件开放的题目,小学生常常简易被迷惑,以为只有一种答案。

实际上有的题目不止一种情况,答案也会有好几种。

如下题:甲乙两人分别从公路上的A、B两处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共10篇)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共10篇)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共10篇)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一):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小学数学案例分析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3、案例描述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问题讨论(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4、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⒉学生合作交流9+5=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9+7= 9+4= 9+3=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思考题: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案例分析: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6、、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场景1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场景2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场景3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5的加法”新授课.教材是这样编写的:教材编写的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那么老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师: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么方法算生1:4+1=5.生2:4和1组成5.师:为什么用加法生:(无人举手)师: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现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来,所以该用——加法.师: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么生:(略)师: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生:(脱口而出)用加法.(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师:请四人小组讨论.生:(学生讨论)师:谁来汇报“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生1:用加法.生2:想组成分解.(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学生只想到“组成”这一种.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师: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生3:心里想的.生4: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师: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5生5:4和1组成5.生6: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师:在心里怎样算先数几生7:先数4.师:再数几生7:再数5.(至此,“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4+1=”终于出来了)【评析】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在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实际上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100%接受幼儿园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呢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调: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组:重组教学内容;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像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当学生列式计算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4+1=5,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想出几种就几种,勿强求.接着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笑笑也在学习5以内的加法,可2+3=他给忘了,你能帮他想办法算出这题的得数吗然后可设计游戏和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5的加法来表示……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把5以内的加减法合在一起上,甚至也可以不教学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7.[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二):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这门课,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力及分析》中,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之写话习作给我的帮助最大.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倡导学生“自主写作”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x0c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巩固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灵活解题.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x09能抓住关键句,准确地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x09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具准备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结合学生实际训练引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计时一分钟口算. (4分钟)交换订正.计算自己做题的正确率,正确率为100%的举手,没举手同学说一说你的正确率.全班的正确率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数学知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我们学好它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今天我们一块上一节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分析:(从口算引入,一方面能够加强口算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应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更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1分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分析:(开门见山,给学生明确地分析应用题的过程和思路,为解答应用题做好必要的准备.)二、练习:(一)热热身:我们解答百分数应用题都是抓住关键句也就是分率句进行分析的,先让我们一块分析几个关键句:(5分钟)读句子,找出标准量①白兔只数比黑兔多30%.2、现在产品的成本比原来降低了15%3、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0%;4、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86%小结:标准量× 分率=比较量分析:(分析好关键句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也是训练的关键一环,学生通过关键句获得了信息,就能够解答应用题了.在(3)中安排了对比的一组练习,既能使学生掌握两类应用题的区别联系,又进行了最基本的训练).(二)小试身手:李良子小学有男生16人,女生28人, (5分钟)口答,补充条件并列式.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1)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2)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3)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4)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5)男生是男女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6)男生是男女生差的百分之几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的重要一种,学生有时容易找不好除数,通过这组发散练习,即对比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深刻性、解题技巧多样性的表现.)(三)初步展示(5分):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提供吗你的体重是多少2、设问: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血液在流动吗3、提供资料:人体中血液的质量约占体重的7%.试算自己体内的血液.4、反馈:我的体重是千克,体内大约有血液千克.你是怎样计算的分析:(掌握画图方法,对于解答应用题,尤其是较复杂的应用题大有帮助.但画图也使学生的不易掌握的一项技能,通过这种快速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分析,掌握好分析思路,经常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这样做也是避免学生磨磨蹭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四)亲临“沙场”:(只列式不(6分钟分析:(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析,通过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通过选择正确答案,即复习了个人所得税问题和成熟问题的解答方法,使练习不显单调,又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分析能力.)只列式不(1)饲养场有白兔60只,灰兔比白兔少20%,有灰兔多少只(2)饲养场有白兔60只,比灰兔少20%,有灰兔多少只(3)饲养场有白兔60只,灰兔比白兔多20%,有灰兔多少只(4)饲养场有白兔60只,比灰兔多20%,有灰兔多少只1、生画示意图2、分小组合作讨论说说相同点,不同点()分析:(这使学生真刀真枪的展示,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的对比练习,通过这种专门对比训练,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添加音乐是为了舒缓学生紧张的心情,投入到思维当中来.)(六)思如泉涌:看图编百分数应用题(6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析:(这道题有多种解决方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也是对解题多样性的训练,在难度上有所增加,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对应关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是对好同学能力的提高,又是对学困生的引导和帮助).(七)学以致用:(6分钟)有一天,老师带了5000元钱到家电市场买电器,看见有一款家电组合,TCL彩电2023元,比音箱的价钱贵60%. DVD的价钱是彩电的80%,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吗分析:这道题有两种分析思路,一种是举例的方法,通过计算答案进行比较,也是较易理解的一种方法,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掌握.另一种方法是从意义去考虑, (2)是对知识和方法的再次应用,巩固学生的分析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够合理应用所学知识.分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对百分数理解的一种检验,学生要全面地考虑问题,才能正确解答,对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帮助很大.三、总结收获.(2分钟)说说这节课可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构思:这节课中,为了不断的激励学生,为学生安排了七个层次的练习,采用步步深入的方法,知识从易到难,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得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利用有趣的题目:热热身、小试身手、初步展示、亲临“沙场”、思如泉涌、勇攀高峰等环节,给学生带来兴趣,激励他们不断的战胜以一个问题,到达知识的高峰.在这节课当中,为了舒缓学生紧张的心情,能够更加投入的进行思考,小学教学案例分析(四): 小学课堂教育案例分析多种案例小学课堂教育案例分析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2 天 15 小时多种案例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五):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应该怎么写学情分析全班共有2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一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近期学校安排了不少的摩,笔者也参加了很多次的听活。

在一些成功的
堂教学中,笔者益匪浅,特了一些比典型的案例,与大家共享。

一、耐住寂寞,静听花开的声音
(案例:二年乘法意)
:(件演示)小明的是内蒙古草原上一名秀的牧民,加上今年
雨水丰富,牧草茂盛,牧迎来了大丰收:每只羊下 2 个羊羔, 100 只羊共能下多少只羊羔呢?用加法算式怎么算?
老的音落,学生就开始笔疾,埋加起来。

没多久,有几位同学似乎得
有点,停下了手中的笔,开始小声地和同桌商量起来,其他同学在真算着。

老什么也没有,只是笑着在教室里来去,不地看看学生的算情况,
种状况一直持了几分。

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他停止了算,有的几人在,有的起了小手。

:(机成熟,明知故)怎么啦?有什么?生1:老, 100 个2 相加太麻了!要算到猴年月哦?生 2: 100 个 2 加起来,上写不下了!
生 3:老有没有一点的法呢?
⋯⋯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老才水推舟,自然而然地引入乘法教
学。

反思:
是一个的教学片断,但又是一个有启意的片断。

教师没有上来就简单地进行乘法教学,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例子,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体验到为什么要学习乘法,学习乘法有哪些现实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过程中,创设的情境也很多,但在教学时,绝大部分老师没有像这位老师那样耐得住寂寞,能够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往往是一两个同学能够配合后就马上揭开课题。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绝大部分的同学只能停下思考,跟随老师和个别同学的思路开始学习,听老师的灌输和倾听那一两个同学发表意见。

这样的探究活动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只是个别同学的探究,忽视了大部分的需求,他们的思维活动还没有打开就被硬生生地打断了。

这样势必造成课堂是少数优秀学生和教师互动表演的舞台,而大部分的学生则被忽略了。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孔子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对学生施行启发式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不要把对少数人的启发当成是对所有学生的启发。

学生在人格、个性、学习层次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是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所需的时间,也不可能同步。

因此,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要允许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逐步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这样做才有助于学生展示自己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才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真实生活,使课堂因开放而更具活力
(案例:一年级“数数”)
师:我们今天的课,有点特别,要挪到操场上去学。

(学生开始。

他没有听数学有到操上的,但孩子竟好奇心,立即按
照老的要求排去了操。


:今天我要学的内容就是“数数”,同学在幼儿班的候就已学了基本的数数,在大家就自由地找操上你喜的一个物品自由的数数,然后把你数数的果告我好?老的就像是下了一个自由解散的命令,学
生自由地去找他喜的物品数数了。

生 1:老我数的是球台子,学校共有 12 个台子。

生2:老,操上有 4 个球架子,它是两个两个着放的。

生3:老,我数了 51 只小。

生4:老,操上了 5 只麻雀, 6 只燕子,有 2 只猫在下等着要捉它。

⋯⋯
反思:无疑,是一堂令生身心都很愉悦的堂。

教了符合学生生活的生活化景,学生体会知在生活中解决的魅力,知的理解更加深刻,的堂才是有活力的。

如果教只是在教室中,引学生根据他出示的教具或者是件,学生机械地,也能完成教学的任,但教学的效果却是要大大折扣了。

三、教学民主,放心灵翅膀
(案例:一年写数字)
:阿拉伯数字看着,但是要写好真不容易。

老的数字写得不是很好看,我知道咱班有很多同学写字都非常的清楚、漂亮,又范。

今天我也当一回学生,小老一起教老写数字,老要是写得不好,其他同学就帮我改正好?
(写数字,通常的是老指学生机械地行描,并写得不范的予指正。

学生
老“放” 他当老,表的极性非常高。

小手了起来。


生(众):老,我!
:老真高,有么多的同学都能把字写得比老写的更范。

那么老在上面
写,同学一起帮我指,好?
老开始在上面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串的数字,学生一个个而又真地看着老写,准随提出意和建。

生1:老,你的“5写”得不好看。

“5像”一把秤,横笔是秤杆,你的秤杆太
了 !
生2:老的“ 笔”不直,不住秤!
生3:老的“秤”,子太小了,挂不住西!生 4:老最后一个“ 5,”写得最好了!
⋯⋯
反思:在里,教并没有恪守“ 道尊”,而是俯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上,真地面学生的一次次“不”,真地听学生的建并修改。

教的多次“差”并没有降低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因生之的地位平等而拉近了距离。

学生的学主性和极性并充分起来,于
是,学生的抬起来了,手起来了,也多起来了,他主参与、大胆提,极性、主性被最大限度地激起来。

一切把“ 了每一个学生的展” ,使堂真正成生共同学、共同成的生存沃土。

堂是学生成的土壤,民主和的氛是催生学生健康成的阳光雨露。

只有民主和的堂氛,才有利于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学方式的根本。

在民主化,生活化的堂中,教要具有的度与心,要以平和容的心待学生所的“不”,要尊重学生,容学生,使学生得生是朋友、伙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