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与现代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智慧与现代生活
孔子的智慧是人类的大智慧,而大智慧应当属于所有的时代。我讲孔子,是希望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最为真实的孔子,萃取他的人生智慧,以期对现代人有所启迪。
孔子的财富智慧
孔子很关注财富问题,但是否只关心一些人、部分人的发财致富呢?不是的,他关注得很广泛,关注着群体的、全民的富裕。其次还指出了富裕之后该怎么办的问题。
[观点一]庶富:人人都富而教《论语·子路篇》记载:一次孔子到卫国去,他的学生冉有替他驾车,孔子在车上看到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不禁感叹地说:“庶矣哉!”这就是说,这里的人真多啊!用今天的话说,这里人气真旺啊!冉有就问老师:“既庶矣,又何加焉?”这是说,人口多了,那么又应该怎样办呢?孔子说:“富之。”这就是说,领导者要让他们富裕起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一个重要的财富理念,那就是治理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在古代人口要多,人气要旺;然后是让他们富裕起来。
冉有很善于向老师学习,就再追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教之。”
这是孔子的又一个重要的财富理念,那就是人口多了,也富裕起来了,接下来就应该加以教化,教育他们,提高精神文明的素质。这就是“先富后教”的理念。我们今天不是说,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是共同富裕,还要进行精神文明的教育吗?这两者虽然时空相隔数千年,但是那种理念不是一以贯之吗?
[观点二]均富:财富患不均
《论语·季氏篇》记载季氏要去讨伐鲁国的附属国颛臾,它在今天的山东费县之西。辅助季孙氏的冉有、季路即是子路同去见孔子,告诉孔子这件事情。孔子听了以后,对冉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当作贫)而患不均,不患贫(当作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不赞同这次军事行动,反对两位学生辅助季氏讨伐颛臾,强调要用仁政去安定,否则就会祸起萧墙。除了讲政治理念外,这里孔子还讲了一个重要的财富理念。孔子说自己听到过这样的道理:无论是有国的诸侯,还是有家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的缺少,而要担心财富的分配不均衡;不必担心人民缺少,而要担心的是不安定因素。分配均衡了,就不觉得贫困;彼此和睦了,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就不会有危险。这就是孔子关注财富的均衡问题,社会各个阶层当然会有不同的收入水平,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调控在一定的度中,从而达到一定度的均衡,否则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有人认为,孔子是提倡要贫困、贫困式的安定,那就误解了孔子的财富理念。不要忘了,我们讲过的孔子是首先主张要“庶富”的,让人人富裕起来;但是他又指出,人与人之间要“均富”,这样就会消除社会的许多不安定因素。孔子很赞同的“均富”的理念,对于今人来说还是一种没有过时的理念和智慧。
观点三]“贫而乐”与“富而好礼”
《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虽然人人都想富贵,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取得它就不接受。人人都讨厌贫贱,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掉它,就不去摆脱。所
以后来有个理念叫“君子取之有道”。又有个说法就是“安贫乐道”。
《论语·学而篇》记载: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是说,一个人能够贫困但不谄媚巴结别人,有财富而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说,能做到这样已经可以了,但是还比不上贫困却能快乐,有财富却能好礼。我读到这里,觉得孔子的思想水平确实是不简单,显然是达到一种很高境界后的智者之言。
确实我们常看到一个人贫困了后,也许就会奉承别人、谄媚别人、巴结别人,这就合了俗话说的“人穷志短”了。所以能做到子贡说的“贫而无谄”,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孔子说的更高层次的是“贫而乐”,贫困但快乐地活着,这就是“安贫乐道”的境界了。
相反说到富的问题,孔子还说过这样的话:“多货财伤于德。”(《潜夫论·夸侈》)这是说,占有太多的财物,就有可能损害道德。这可以举出无数的事实来证明,历史与现实中很多人就为了财物而丧了生!不说别的,就从人富贵了以后的神情来看,就很有意思。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个人发财了,就会有一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因此子贡说的“富而无骄”,也已经是很高档次了。但是,孔子说的“富而好礼”,那是更上位的层次,因为“无骄”并不一定“好礼”,而“好礼”的富者必定“无骄”,还会有很多好的表现。
[观点四]富有与施舍
《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都记载,南宫敬叔因为富有得罪了鲁定公,结果就逃奔到卫国。卫国国君请求鲁定公恢复他的官职,南宫敬叔就带着财宝去朝见卫君。
孔子知道了这一消息后,说:“如果像这样行贿,丧失官爵后还不如快点贫穷好些。”子游在边上,问道:“请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孔子说:“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又后患也。”敬叔闻之,“骤如孔子”,多次跑到孔子那里请教,然后“遵礼施散”。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孔子的一个财富理念,一个人如果“富而不好礼”就会遭殃,因此一是要能“富而好礼”,二是要学会布施散发财物。
《孔子家语》、《荀子》都记载孔子这样的话:“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一思”,即第一种情况是,“少而不学,长而无能”。第二“思”,是“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第三“思”,是“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有思其穷则务施”。最后“一思”不可不明察:如果有了财富不知道施舍,那么到贫穷、走投无路时就没有人来救助你。因此有了财富要想到穷困时,就会致力于施舍。——这一理念很有意思,告诫人们在富有时要及时施舍,搞慈善事业了。
孔子的养生智慧孔子很重视养生,他能够活到73岁,在当时是一个相当长寿之人了。孔子能长寿,自有其智慧的养生方法。
我把孔子的养生之道梳理、归纳一下,可以粗粗地列为养生法“九条”:确立理念,珍爱生命;重视饮食,注意调养;重视起居,动静适宜;心灵健康,不忘调适;亲近自然,乐山乐水;爱好学习,终身学习;慎对疾病,不乱吃药;学点医道,懂些病理;中庸中和,不过不及。这“九条”,也许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还是可以参考的吧。这里我着重讲几条。
[观点一]“一张一弛”与养生
孔子非常重视生活、工作的节奏,他揭示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明智的管理原则,又是养生的一大智慧,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礼记·杂记下》记载,有一次子贡观看蜡。蜡是一种年终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