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斯太普(典型草原)草地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初探

黄土高原斯太普(典型草原)草地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初探
8% 以上 的坡耕地 水 土 流失严 重 、经 营粗 放 、广种 薄 0 收 ,大 部 分产 量在 66 g h .7k / m 以下 ,有 的甚 至不 到
依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将黄土高原划分为 5 个不同 的草地农业 系统 :即半荒 漠草地 农业 系统 、 斯太 普 ( 典
型草原 ) 草地农 业 系统 、 润草 地农 业系统 、 带森林 湿 温
下的只有贫瘠和灾害 , 农业生产陷入 “ 越垦越穷, 越穷
越 垦” 的恶性循 环 而难 以 自拔 。
表 1 宁 夏 斯 太 普 草 地农 业 系 统 土 地 利用 现 状
1 斯 太 普 草 地 农 业 系统 的概 况
系统是 以旱生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为建群种
和优势 种 的草地 类型 。该 系统呈 东北 一西 南 向分布 , 主 要 分 布在甘 肃黄 土高 原的 中部 、陕西 的北部 、 夏的南 宁 部 以及 山西 的北 部和 中部 的部 分地 区 。 面积 约 10l1 9 1
2 斯 太 普 草 地 农 业 系统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2 1 水土 流失是 制 约该 区农 业 经济持 续发展 .
的 主 要 因素 宁夏地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
严重的地区 ,水土流失 已成为制约该 区农业经济持续 发展的主要 因素。 仅以宁南 山区为例 , 目前水土流失面 积已 达 2 9万 h , 2 m 占宁南 山 区土地 面积 的 7 .% , 52 其
维普资讯
1 9卷
2 j



Vd I № 2 9.
PRATA I C T R^I S ENCE CI
草地 农业
黄土高原斯太普 ( 典型草原 ) 草地 农 业 系统 可 持 续 发 展初 探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的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一、地形特点黄河流域地理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平原地貌,这片平原地区被称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黄河上游的一片巨大地质构造,由黄土和黄土堆积而成。

黄河流经这片地区时,它的急流水流强烈侵蚀和搬运大量的黄土,形成了巨大的黄土高原。

这种地形特点使得黄河流域拥有广阔的肥沃平原,适宜发展农业。

另外,黄河流域还有一些山地和丘陵地带。

这些山地和丘陵地带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边缘,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草牧场和水源。

这些山地和丘陵地带的特点为农业提供了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二、气候特点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干旱少雨。

由于流域地区地势高且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加之蒙古高原的阻挡,使得黄河流域整体上呈现半干旱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流域内的农业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然而,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为黄河流域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

多年来,中国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努力来修建灌溉系统,通过黄河的水资源来满足农业的灌溉需求。

这一举措对于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水资源特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主要表现为洪水和河道改道。

由于黄河流域幅员辽阔,且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导致黄河水流呈现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每年夏季,由于雨水和山区的融雪过多,水量增加,黄河容易发生洪水。

另一个特点是黄河的河道改道。

由于沉积物的淤积和水流的侵蚀,黄河的河道在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改道,导致流域内农田的分布也不稳定。

政府为了保护农田和居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治理和保护,以减轻洪水和河道改道对农田的不利影响。

四、地理特点对农业的影响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农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黄河带来的黄土高原为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黄土肥沃,独特的土壤质地和丰富的养分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黄 土 高 原 半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所 面 临 的严 峻 生 态 环境
子 。 在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中 , 田 比例 偏 高 , 科 作 物 、 粮 豆 绿 肥 、牧 草 的 轮 作 和 休 闲 、免 耕 等 耕 作 制 的保 土 措 施 受 到 很 大 冲 击 ,使 它 们 在 土 壤 培 肥 中 的 作 用 被 削 弱 ; 外 , 上 秸 秆 还 田 规 模 较 小 , 机 肥 在 短 期 内 此 加 有 难 以 大 量 增 加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自身 的 循 环 、恢 复 在 短 期 内 难 以 形 成 ,致 使 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趋 低 不 止 、 肥力长年不 足 , 以支撑产量 的可持续增 长。 难 从 上 述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在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条 件 下 , 往 往 容 易 形 成 一 个 “ 态 环 境 脆 弱 一 贫 困 一 生 生 态 环 境 进 一 步 恶 化 一 更 深 层 次 的 贫 困 一 … 的 怪 圈 ; 而 农 民 的 脱 贫 、农 业 的 发 展 和 生 态 环 境 的 恢 复 重 建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紧 密 联 系 的 整 体 , 因 此 ,必 须 以 系 统 的整 体 的 观 念 来 重 新 选 择 发 展 模 式 。由于 农 业
维普资讯


黄 土 高 原 半 干 旱 区 集 水 型 生 态 农 业 建 设 对 策
C ount m easur er es or B uidi f l ng he at t W er— gat herng E co — agrculur i t i i t e n he S em i arc r — ilA ea he Loess P l eau of t at

实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实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实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在地理位置上,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陕、甘、宁、青、晋、豫和内蒙古,面积有30 多万平方千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黄土高原拥有二百万年地质年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黄土塬面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覆盖最深厚的高原。

从目前的地质勘探与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来看,古生代时期的黄土高原还是一片汪洋,经历了数百万年地壳运动的演变,它走过了从海洋到盆地、从盆地到高原的漫长历程。

从地图来看,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更重要的是气候上的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自然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水旱灾害、地质灾害频繁。

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如滥垦、滥牧、滥樵、滥采,加剧了黄土高原的解体过程,改变了它的身姿和容貌。

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土高原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土地荒漠化严重。

我们翻阅黄土高原的变迁史,从远古到现代,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繁荣到衰落,都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密切相关。

从黄土高原现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要高于自然因素。

从目前区域治理的效果来看,说明人为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只要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

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逐渐变薄变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贫瘠、农业减产、水库淤积、河床抬高、湖泊面积缩小等次生灾害。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土地极易发生侵蚀和土地荒漠化。

为缓解和改善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妥善处理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解析版)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梳理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3、农业分布(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我国农业各部门中,最重要的是()A.林业B.畜牧业C.渔业D.种植业【分析】在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目前仍占有指导地位的是种植业;【解答】解:农业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故选:D。

2.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部门的是()A.制糖业B.种植业C.林业D.渔业【分析】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我国培育了品种繁多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大白菜、葱、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我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人经“丝绸之路”将我国所产的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解答】解: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故选:A。

3.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B.培育新品种,抗灾能力增强C.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水资源,但不能增产D.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析】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可持续农业发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可持续农业发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我理解您需要一篇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文章,以下是我为您编写的正文: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可持续农业发展一、引言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土地资源,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及其与可持续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治理措施1. 植被恢复黄土高原地区采用了大面积的植被恢复措施,特别是引入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这项政策使得大量贫瘠的耕地转为草地或林地,有效地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植被的覆盖可以增强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为了控制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设施,如水渠、露天排水沟和防护林带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地形结构,减缓了水流速度,降低了冲刷作用,有效地控制了土壤的流失。

3. 合理农业耕作方式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土高原地区推广了合理农业耕作方式,如保护地耕作和秸秆还田等。

这些措施减缓了土壤的腐蚀速度,使农业生产更可持续。

三、可持续农业发展1. 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统一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治理后的土地更加肥沃,植物生长更加茂盛,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农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黄土高原地区也进行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经济林、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农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减少了对传统农业的依赖,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3. 综合方案的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方案的实施。

黄土高原地区不仅注重治理手段的多样性,还加强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协调合作,如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等。

地理高分必备压轴难题错题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8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理高分必备压轴难题错题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8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2.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

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

2.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生产生活用水、电力和广播电视的建设。

(2)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畜牧养殖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绿化山坡,防治水土流失。

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人居环境。

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对农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4)壮大集体经济:搞好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引外来投资。

(5)协调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村民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

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

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构建和谐新村。

维护社会大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特点、现状及对策

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特点、现状及对策

·40·乡 村 发 展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第4期0 前言旱作农业对我国北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制约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包括种植结构的优化、科技措施的使用和推广、基础设施的建设、地膜覆盖技术的创新等,此外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视旱作农业技术的发展,如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在用水的过程中坚持传统的蓄水农业和现代节水技术相结合,从而解决旱地农业产量低的情况,实现农业产量的提高;还应该发展集水农业,使之成为解决旱地水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秸秆覆盖、免耕和少耕作业能够实现保护性耕作,此外还应该改变传统的耕作体系和模式,为推广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施肥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提高农业降水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旱作农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忻州市的农民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探索得出了一些保水技术和肥水利用技术,间作套种技术和轮作倒茬技术也实现了提升。

经过不断努力和研究选育出了适合忻州市特点的耐旱作物,如谷子、燕麦、马铃薯、豆类等多种耐旱的品种。

传统的有机旱作技术和机械化旱作技术实现了结合,一些现代技术开始被使用和推广。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抗旱节水、保水技术也得到了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旱作农业向现代化旱作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1.1 地膜覆盖集水保墒技术忻州市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开始引进和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在实现增温蓄水的同时达到保墒的效果,不仅播种期可以提前半个月,同时实现了降水利用率的提高。

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而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到2010年之后该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的沉积B.流水的侵蚀C.断裂作用D.内力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形成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

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降暴雨,雨水严重冲刷,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故答案选B。

【考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形成原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向周围环境大势掠夺资源,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故答案选D。

【考点】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植树种草B.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C.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水土流失会逐渐减轻D.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水土保持,故A正确;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提高了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水土保持,故B正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水土流失不会减轻,故C项叙述错误,答案选C;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故D正确。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同时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探究实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1.水资源缺乏。

由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导致西北地区降雨量少,如黄土高原、陕西关中、新疆、青海等地区;同时,降雨量不足的西北地区,雨水蒸发量还很大,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都很缺乏,这对农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环境问题严重,自然灾害多。

西北干旱地区的环境存在很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而且由于自然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就更给西北干旱地区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

这也是制约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观念落后,规模单一。

以为西北地区的交通、科技等本就不发达,所以农业的发展都还停留在单一经营的局面,加之,很多农户的经营理念落后、经营方式落后、经营品种单一等,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另外,西北地区的农业跟缺乏跟中东部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导致其农业的发展具有局限性。

4.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乏。

由于我国的发展战略是重点发展东部,因此,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一直就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虽说改革开放后,西北地区有所发展,但跟东部地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西北地区对农业的投资也明显弱于对工业的投资,这就导致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自然也就缓慢了。

二、实施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投资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资都相对比较少,这就造成农业的发展很难有明显的成效,对于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而言更是如此。

因此,西北地区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投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产生污染,破坏土地的质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8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8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含答案

第38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②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美国农业带的划分(5)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美国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1)背景: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

(2)目的: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政策残留超标土壤肥力下降休耕与轮作土壤侵蚀免耕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微点1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微点2图示法理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微点3市场条件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重要,它决定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最终影响了美国农业带的类型与生产规模。

微点4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比较(1)相同点①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②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宜玉米生长。

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在50%以上。

④玉米单产都较高。

(2)不同点①经济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有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

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门化和经济专门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

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

三年(2021-2023)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6 农业 (解析版)

三年(2021-2023)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6 农业 (解析版)

三年(2021-2023)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6 农业一、选择题(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广东省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着力打造“粤海粮仓”。

2019年8月,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台半潜式养殖平台“澎湖号”在广东投入使用,实现了恶劣海况下的安全生产。

下图为广东省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1-2小题。

1.广东省发展渔业的突出优势在于()A.光热充足B.人口众多C.交通便利D.海域辽阔2.在渔业生产中,“澎湖号”抵御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地震B.寒潮C.干旱D.台风【答案】1.D 2.D【解析】1.读图可知,广东濒临我国南海,海域面积辽阔,为发展渔业提供充足的空间,D正确;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不是主要优势,BC错误;光热资源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小,A错误。

该题选D。

2.根据材料“澎湖号”为半潜式养殖平台,该平台在海洋上,广东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半潜式养殖平台实现了恶劣海况下的安全生产,所以该平台抵御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D错误;地震发生频率低,对渔业生产影响小,A错误;寒潮和干旱对渔业生产较小,BC错误,该题选D。

【点睛】海洋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世界3000万物种中的99%。

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人们向大海要空间、要资源。

大力发展蓝色农业,是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开发海洋资源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希望。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

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

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5小题。

3.我国柑橘的传播()A.向西到欧洲B.向东到非洲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4.柑橘种植区()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B.西半球多于东半球C.主要分布在北温带D.集中在高纬度地区5.柑橘的传播可以()A.增加原产地的年降水量B.改变传入地的热量条件C.促进世界农业技术进步D.消除地域发展水平差异【答案】3.A 4.C 5.C【解析】3.读图可知,我国柑橘的传播向西到欧洲地中海沿岸,A正确。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旱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的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平坦,呈现出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

这些黄土丘陵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形成于数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和地表风蚀作用。

2. 地质条件:黄土高原地层中的黄土是由风化后的黏土沉积而成,因此具有很强的透水性。

然而,由于地表植被稀疏,降雨时黄土表面很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 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多风。

降水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干旱。

这种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问题,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态修复措施:1. 植被恢复:通过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侵蚀。

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空气湿度。

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和减缓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修筑沟渠、架设护坡、建设防护林等措施,以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进程。

3.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建水库、水利灌溉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4. 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农民和牧民进行补贴和奖励。

这可以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并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陕北黄土高原气候与农业生产研究报告

陕北黄土高原气候与农业生产研究报告

陕北黄土高原气候与农业生产研究报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黄土为主的高原地貌。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生产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气候特点:二、主要农作物:三、农业生产问题:1.水分缺乏:由于气候干燥,地下水资源有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常年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缺水对农作物的种植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2.土壤贫瘠:由于长期的人为开荒和过度的耕作,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壤层逐渐变得贫瘠和脆弱。

这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生态环境恶化:过度的开发和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这对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四、改进措施:为了改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改善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鼓励农民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减少耕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3.推广水保和合理施肥技术:通过采用水保措施,如抢险排水、防风固沙等,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加强土壤保持措施,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五、结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对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和农业生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分区系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分区系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环境 治理 的技术措施 显得尤 为重要 和迫切 。为此 , 国家
土 流失 严重 , 成土 壤肥 力锐 减和 土地生 产力 降低 , 造 中低产
田面积大 , 被营造 困难 , 植 农业抗 逆能力差 。 () 口压 力严重 , 口素质 有待 于进一 步提高 ; 口的 2人 人 人 过度增 长对农业 的持 续 发展 构成 了较大 的威 胁 。由于人 口 素 质较 低 , 响 了科技 第一 生产 力作 用 的进一 步发 挥 , 影 阻碍 了农业 生产和社会 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 。
安徽农业科学 ,oma o A h i g .c.093 (7 1 -8! !S Ju l f nu A r Si20 ,7 1 )8J t i ; 3  ̄Sa
. .
一.
. ,
责任编辑
熊章琴 责任校对 况玲玲
陇 中半 干 旱 黄 土 丘 陵 区 分 区 系 统 治 理 与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陵沟壑为 主 , 特点 是梁 峁起 伏 、 其 沟壑 纵横 , 海拔 为 1 0 ~ 0 2 2 ( 。该 区年降水量一般 在 2 ~ 0 i, 要集 中在 7 1m 50 5 60 l主 0 ml 、 89 3 . 月 个月 , 降水 量的 6% ~ 0 且 多 以暴雨 的形式 占年 0 7%, 出现。该 区常遇 干旱 威胁 , 因水 土 流失 非 常严 重 , 又 土地 利
范推 广 工作 , 得 了一 大批 具 有实 践 和理 论 价值 的科 研 成 取
() 业科技 长期 投 入不 足 , 响科 研水 平提 高 和成 果 3农 影
转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 , 区域综 合 治理 与开 发过 程 中 , 在 缺乏 宏 观调 控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环境因素黄河中游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较为险峻,多山丘地形,土壤质地较差,加上降雨集中,容易引发土壤侵蚀。

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造成地表水循环失衡,增加了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2.人为因素(1) 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质量大幅下降,土壤肥力逐渐耗尽,导致土壤松动,易遭受风蚀和水蚀。

(2) 过度放牧由于牲畜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土壤暴露的时间加长,铺垫层逐渐流失,造成土壤流失的加剧。

(3) 不合理的水利工程黄河中游地区长期以来水土保持措施薄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滞后,加上一些过度开发的水利工程,如非法开挖河道、湖泊和水库等,直接破坏了地下水埋藏层,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愈发严重。

3.地区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黄河中游地区的发展模式单一,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地方政府和农民都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与处理。

4.政策因素政府相关法规对于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对于违法开发行为处于纵容态度。

这也加剧了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总结: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地区发展模式和政策因素。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统筹规划地区的发展,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环保意识,保护黄河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黄河中游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地带,地势较为险峻,多山丘地形,土壤质地较差,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降雨集中、气候干旱也是自然环境因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

地处黄土高原,地表覆盖较少,降雨冲刷力度增大,地面裸露率较高,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加上降雨集中,容易引发土壤侵蚀。

(学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 (5)

(学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 (5)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思维脉图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3.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培养分析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1)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和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含义: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3.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1.在我国,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因素是(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B.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解析】选A。

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动力是流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趋势【解析】选C。

水土流失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是不能建设水利工程。

4.填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类型具体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兴建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红漠化发生在江南丘陵及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分布区的水土流失(江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现象。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高泉流域为例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高泉流域为例
持 区划 中属 黄 土 丘 陵 沟 壑 区 第 五 副 区 , 土 流 失 严 重 , 态 环 水 生
续发展 区域定位试验示范研 究… , 旨在 为同类型区 的生 态建设 与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通 过 “ 七五 ” “ 至 十五” 4个 阶段 的 联合攻关 , 研究人员紧紧 围绕环境 改善 、 高产 高效 、 持续发展 这
治 理 的 内 涵 。至 19 9 5年 , 均 纯 收 入 达 到 9 2元 ; 区 在 经 受 人 1 试 19 、9 4年 作 物关 键 需 水 期 严 重 干 旱 的 情 况 下 , 年 问 年 人 9 2 19 五
均 产 粮 达 4 2 0k , “ 五 ” “ 五 ” 均 的 4 3 9k 、1 . 3 . g 比 七 和 六 平 1 . g 29 4
入 少 , 口密 度 大 , 民文 化 素 质 低 , 产 的 短 期 行 为 和 持 续 发 人 农 生
展 意识 的缺 乏致 使 人 类 对 自 然 资 源 进 行 了掠 夺 性 开 发 和 毁 灭 性 破 坏 J 。
3 12 .. 治 理 目标
小 流域 治理 初 见 成 效 , 业 生 产 条 件 得 到 初 步 改 善 , 流 农 小 域 分 区 系统 治理 的 实 体 模 型 基 本 组 建 成 功 , 由 于 坡 耕 地 面 积 但 较 大 , 土 流 失 尚未 得 到 有效 控 制 , 在 着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低 、 水 存 抵

境脆弱 。18 - 18 9 1 9 5年人均产粮 29 4k , 1 . g 平均单产 9 35k/ 4 . g h 年人均纯收入 9 .8元 , 民生活 贫困。该流域 在陇 中半 m , 33 农
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陕西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 农业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 农业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 农业可持续发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27题;共192分)1. (10分) (2019高三上·武威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2017年播种面积1.2亿亩,产量1400万吨,但大部分质量低于9000多万吨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我国限制转基因大豆种植)。

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

该年度巴西、美国大豆分别占我国进口量的53%、34%。

大豆到岸价受产地生产成本、生产国国内运输价格、国际海运价格、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

正常年份我国进口大豆到岸价巴西大豆低于美国大豆,但有些年份相反。

下图为中国大豆进口来源示意。

(1)与美国相比,说明巴西大豆的蛋白质、脂肪等质量指标高的气候条件。

(2)推测有些年份美国大豆价格更低的原因。

(3)结合我国大豆产需现状,为我国大豆种植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3分)(2017·新课标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分)3. (16分) (2019高二上·九江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喀什经济特区成为投资及产业转移的热土。

晋西北地区环境_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晋西北地区环境_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张 玲 (广东商学院 ,广州 5 1 0 3 2 0) 邬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 7 1 0 0 6 2)摘要 : 通过对晋西北地区的环境、资源分析 ,以及目前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评价 ,本文指出了晋西北地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晋西北地区 ,环境 ,资源 ,可持续发展Environm ent , R esources and Sust a i na ble Developm ent in the N orth w est A re a of Shanxi Province/ Z hang L ing ( G uangdong T r a de C ollege , G uangz hou 510320) , Wu Yongqiang ( Shanxi Norm al U niversity , Xi ′an 710062) .Abstr act :Base o n analyzing enviro nment ,reso urces in t he no rt hwest area of Shanxi p rovince ,and evaluating t his regio nal sust aina b le develop ment sit uatio n , t his paper drew a co nclusio n t he reso urces , enviro nment , pop ulatio n must be har mo ny and bro ught f o r t h s o me measures to solve t he p r o blems.K ey w ords :t he no r t hwest area of Shanxi p rovince ,enviro n ment ,reso urces ,sust ainable develop ment面积的 59 % ,侵蚀模数 017 万 t / km 2 ·a ~3 万 t / km 2·a ,年流失量 5156 多万 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张海峰(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思想政治教育政教二班)内容摘要:论述了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中的战略地位,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干旱程度加剧,水资源短缺,降雨极不均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通过人类积极的活动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建设农林牧复合性旱地农业,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特色旱地农业产业化体系,还要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旱地农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竭尽可能的实现黄土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程度的日趋严重,水资源日趋紧张,使的发展新灌溉系统的成本不断上升,灌溉农业的效益下降已制约了其发展。

因此,旱地农业在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快旱地农业的发展,促进旱地农业生产水平上新台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绵延我国 11个省区境内沿黄河地区,共计约48万平方公里。

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从不到200毫米(北部沙漠地区)至600毫米(西安)不等。

地形有缓坡,也有陡峭的沟壑。

生态环境、多变,资源承载能力较低。

且这一地区多为旱地农业(旱地农业是泛指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的旱作农业,也包括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

)加之降雨极不均匀,土壤水分损失严重,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具体表现如下:一、晋陕黄土高原北部丘晋陵半干旱农牧区:1、复杂多样的地形,强烈的土壤侵蚀。

除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较为平坦之外,南部晋陕黄土高原丘陵地面沟壑纵横,陡坡沟深,加之这一地区人口密度高,宜耕农田不多,陡坡开荒面积大,垦殖指数高,陡坡滥垦使林草植被造到严重破坏,本来抗冲性弱的黄土就更易受水蚀侵害。

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并且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2、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本区大于等于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降水变化率较大。

从全年雨量变化情况看,一次性小于等于5毫米无效降水多,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9月),且多雨或暴雨,造成灾害。

春季多风少雨,春旱十分严重,又受制于地下的影响,河流深切,含沙量大,流量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农田灌溉作用的充分发挥。

春季多风,风沙威胁严重,蒸发强烈,加之黄土抗侵蚀冲刷能力差,植被覆盖率低,从而使的有限降水难以顺利入渗为土壤接纳保蓄以供作物有效利用,这些因素综合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二、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这一地区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高峰期与作物需水临界期错位,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住限因子,而且山坡地比例大,土壤为黄绵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水土流失及肥力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地下。

山地农业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三、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半干旱农牧区。

本区包括甘肃中部定西,临夏市,积石山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地区。

,1、降水变率大,旱灾频繁本区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故降水稀少,且集中在7-9月,降水的年际间变化在270-500毫米之间,作物生长季节易造成旱涝灾害。

夏季多暴雨,是本区强烈水蚀的动力源;平时多一次性小于5毫米的无效降雨。

受制于地形复杂,河沟深切,地高水低,因此发展水浇地需要高扬程,远输送,付出的代价昂贵。

加之植被稀疏,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径流起落大,含泥沙量大,水资源难以利用。

地下水位埋藏深又少过境水,故地表水的来源完全取决于有限的降水。

因此,旱灾威胁大,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群众中广泛流传着“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说法。

说明本区干旱的频繁性,其干旱时段主要是春旱(4-5月)初夏旱(6月上旬),干旱又具有持续性,长期性和季节性的特征。

2、农业结构单一,经济落后。

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首先,单一结构的植物种群有生态脆弱性,一旦遇到旱雹冻等自然灾害,则减产严重,农业生态系统不稳定。

其次,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又加剧了水土流失。

3、疏松的黄土,贫瘠的土壤。

境内几乎全为黄土所覆盖,地形起伏显著,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沟壑纵横,塬,梁,峁,涧交错分布,黄土结构疏松,透水性能好,持水性能差。

土壤肥力不足是多方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这虽与黄土高原特定的地理|地质|土壤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但真正原因是人类虐待了土地,过度垦殖,使农林牧结构失调,导致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障碍。

水蚀、风蚀也是农田土壤连同其夹带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营养付诸东流,逸散远方。

地力不足,导致有限降水的无谓消耗。

四、陇西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农牧区。

本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包括甘肃省的白银市、兰州市|永登等。

“四料俱缺”是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境内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地形复杂,热量资源虽满足喜温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干旱严重,尤以春旱和初旱最为普遍。

境内土壤为黄绵土,肥力低,加之又干旱少雨,大部分出现黄漠植被景观。

从而导致植被稀疏,生长量小,草场因过度放牧而退化,畜牧业因饲料饲草缺乏陷入困境。

五、晋陕黄河两侧黄土丘陵半湿润偏旱农牧区。

侵蚀型的地形地貌。

本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沟壑密度一般为5-7千米/平方千米。

海拔800-1000米。

全区初少数突起的石质山林岭外,几乎全为深厚的黄土所覆盖,覆盖厚度一般为25-100米不等。

具有垂直节理发育特征的黄土,下渗性强,旁渗滞缓,遇水极易分散,抗冲能力差,湿馅性强,在缺乏植被的坡地上,水蚀强烈,一次性降水经常占到年总降水量的10%到20%,甚至达到30%到40%。

短时间暴雨未及人渗土壤,汇聚成的径流成为坡耕难农田侵蚀和坡面泻流,山体崩塌的动力源。

面对这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旱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干旱程度的加剧,水资源缺乏的态势,只有保护|恢复和改善脆弱恶化的生态环境,才能够维持和提高这一地区资源的承载能力,根据上述地区山地环境的特征,要实现这一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通过人类的积极活动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小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是根治这一地区恶劣环境的根本。

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塬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发挥综合效益。

生物措施主要是种草造林、乔、灌、草相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

工程措施主要是平整山地,坡改梯田项目,淤堤坝等。

小流域治理要纳入全区域的发展规划之中,同时要针对小流域各自特点实施不同的治理开发模式。

小流域的资源开发不应追求各产业齐全配套,要突出特色。

或以林果业发展为主,或以畜牧业发展为主,或以生态旅游业为主。

小流域治理一般应坚持“先治上,后治下;先治坡,后治沟;先治支毛沟,后治干沟的原则”。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要在统一的规划下,坚持国家、地方和群众相结合,一片一片地治理,治一片,巩固一片,开发一片,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长期坚持,逐渐由片到面,达到全面根治的目标。

2、生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控制土壤侵蚀。

少耕或免耕,并通过改善植被覆盖和作物桔杆还田保护土壤,借鉴并示范外国先进适用的可持续发展翻耕/轮作技术,在陡坡逐渐退耕/退牧,恢复长期完好的植被。

此外,应考虑让生态植被极其脆弱的陡坡地区的居民移民。

在坡地和山顶大规模种植果树,还包括在西部沙漠边缘地种植防护林和放牧的灌木。

3、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是将30%的作物桔杆还田的一种耕作和种植制度,如果地面覆盖率增加30%,那么,风蚀和水蚀程度可以比颗露地面降低大约一半,保护地栽培还有利于保墒,改善土壤结构和涵养有机质。

如果每公顷还田橘柑700公斤以上,可以减少细纱和黄土风蚀10%到30%。

一些地区可以通过喷药控制杂草,开发设计先进适用的机器设备,确保技术适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必要时应该采取立法的手段,严禁焚烧橘柑和听任地表裸露。

通过上述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

二、建设农林牧复合性旱地农业根据本区的地貌地形条件:坡耕地面积大,林草被覆盖度低,生产结构单一,土壤侵蚀严重等实际,从合理利用土地人手,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粮食自给,加速牧林业的发展,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以建设稳定的旱做基本农田为主,增进粮食自给能力。

河川谷地,沟坝地数量虽少,但水土资源富集,是本区的精华所在,应广开水源,增加投入,20度以内坡耕地,应平整农田,修筑水平梯田,提高梯田建设标准,把人工修建和机械修建结合起来,加快进度。

20-25度的坡地修筑坡式梯田,可以开挖鱼鳞池,水簸箕,栽种经济林木,或退耕种草。

25度以上陡坡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控制土壤侵蚀,发展畜牧业。

陡坡地还林种草,实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是水土保持的关键,林业应一水土保持为主要任务,当前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即在注重水保林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营造经济林、新碳林。

20-25度坡地的阳坡以经济林为主,重点发展本区的苹果杏枣等优势干鲜果品,阳坡以林木水源林为主建设为主,25度以上陡坡可以等高种草,发展薪碳林水保林。

本区适宜多种牧草生长,目前应从建设人工饲草地入手,轮牧,轮封,加强天然草地更新,改良,使草食动物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实行粮草轮作制,最终实现农林牧复合性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效集雨补灌。

针对陇东地区将雨的特点,降水稀少且降水高峰期与作物需水临界期错位,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这一措施非常有效。

陇东全区1995-1998年记建成实用水窖29、51万眼,小电井3、41万口,大口井0、82万口,为实施集雨补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坡度小于5度的地块采用局部整修梯田的方法,依据地形整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简易梯田,蓄水及防止水土留神效果颇佳;而坡度在5-25度的地块采用开挖鱼鳞池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雨水集蓄设施,或就地就近在山腰及山底开挖简易蓄水窖于降水高峰期蓄集雨水,再将蓄积的雨水转到水泥窖中。

、应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把蓄水灌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和严重干旱时段,结合作物与品种选用措施和土壤耕作有培肥,覆盖技术等农艺措施及化控节水技术,将集成配套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四、建设特色旱地农业生产化体系。

打破单纯依靠当地有限资源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在充分利用原有开发资源的同时,深度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和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如发展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

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生产富有本地特色的名优产品或绿色食品,无疑将对本地区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甘肃会宁的杏仁露,洛川的苹果,宁夏的枸亟枸杞也誉全国而畅销尽管如此,丘陵沟壑区域均较为偏僻,但却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的资源,只要因地制宜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合理开发,完全可以为本地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