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向量的求法及其空间几何题的解答

合集下载

空间向量求法向量的简便方式

空间向量求法向量的简便方式

空间向量求法向量的简便方式在空间几何中,求解法向量是一项常见的任务。

法向量是指与给定向量垂直的向量,它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解空间向量的法向量。

让我们回顾一下空间向量的定义。

空间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在三维空间中由三个分量表示,通常用箭头表示。

空间向量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序三元组 (x, y, z),其中 x、y 和 z 分别代表向量在 x、y 和 z 轴上的分量。

在求解空间向量的法向量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叉乘运算。

向量的叉乘运算是一种二元运算,它将两个向量作为输入,返回一个与这两个向量垂直的向量。

具体而言,假设有两个向量 A 和 B,它们的叉乘结果记为C = A × B。

根据叉乘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向量 C 垂直于向量 A 和向量 B。

2. 向量 C 的模长等于向量 A 和向量 B 张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 向量C 的方向遵循右手定则,即当你将右手的四指从向量A 旋转到向量 B 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向量 C 的方向。

利用叉乘运算求解空间向量的法向量的步骤如下:1. 将空间向量表示为有序三元组的形式,即 (x, y, z)。

2. 构造一个与空间向量垂直的向量,假设为 (a, b, c)。

3. 利用叉乘运算求解向量 (x, y, z) 和向量 (a, b, c) 的叉乘,得到法向量 (m, n, p)。

4. 法向量 (m, n, p) 即为所求的空间向量的法向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求解法向量时,我们可以选择多个与空间向量垂直的向量。

这是因为与一个向量垂直的向量有无数个,只要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

例如,假设有一个空间向量A = (2, 3, 4)。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与向量 A 垂直的向量 B = (1, -2, 1),其中 a=1,b=-2,c=1。

通过进行叉乘运算,我们可以求解出向量 A 的法向量C = A × B = (10, 6, -7)。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立体几何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部分。

立体几何的主要难点是空间的复杂性,加上几何思维本来就不易理解,许多学生解题困难。

但是,通过向量方法解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纵观立体几何考题,分享一些关于向量方法解题的经验与感悟。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向量的表示法是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

一个向量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A和另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B之间的向量$\vec{AB}$。

向量也可以表示为箭头的坐标,即$\vec{AB}=\begin{pmatrix}x'-x\\y'-y\end{pmatrix}$。

向量的大小表示为$|\vec{AB}|=\sqrt{(x'-x)^2+(y'-y)^2}$。

向量的运算有向量加法和向量数乘。

向量加法的定义是:$\vec{a}+\vec{b}=\begin{pmatrix}a_1+b_1\\a_2+b_2\\a_3+b_3\e nd{pmatrix}$。

其中,$\vec{a}=(a_1,a_2,a_3)$,$\vec{b}=(b_1,b_2,b_3)$。

向量数乘的定义是:$\lambda\vec{a}=(\lambda a_1,\lambda a_2,\lambda a_3)$。

其中,$\lambda$是一个实数。

二、应用向量方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1.立体几何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比如平面、线段、角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空间中的直线、平面、空间角、平行线等概念。

了解这些概念是建立解题基础的必要条件。

2.向量表达式的转化在解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基本运算将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数乘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能够将向量从一个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表达式,并灵活地运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来求解问题。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习题详解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习题详解

坐标平面所围成; ( 3 ) z = 0, z = a(a > 0) , y = x,x 2 + y 2 = 1 及 x
z x 2 y 2 , z 8 x 2 y2 所围 .
0 在 第 一 卦 限 所 围 成 ;( 4 )
解:(1 )平面 3x 4 y 2z 12 0 与三个坐标平面围成一个在第一卦限的四面体;
,化为 y
1
3 cos t (0 t 2 ) ;
2
99
z 3 sin t
x 1 3 cos
( 2) y 3 sin
(0
z0
2 ).
x a cos 6、 求螺旋线 y a sin 在三个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
zb
x2 y2 解:
z0
a2
z y a sin
z x a cos

b;
b.
x0
y0
第六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习 题 6—3
1、 已知 A(1,2,3) , B(2, 1,4) ,求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面的方程 .
解 :设 M ( x, y, z) 是所求平面上任一点,据题意有 | MA | | MB |,
x 12 y 2 2 z 32
x 2 2 y 12 z 4 2,
化简得所求方程 2x 6 y 2 z 7 0 .这就是所求平面上的点的坐标所满足的方程
6、 设平面过原点及点 (1,1,1) ,且与平面 x y z 8 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
解: 设所求平面为 Ax By Cz D 0, 由平面过点 (1,1,1) 知平 A B C D 0, 由
r 平面过原点知 D 0 , Q n {1, 1,1},
A B C 0 A C, B 0 ,所求平面方程为

法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分类解析

法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分类解析

法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分类解析一、法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方面用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下法向量在立体几何方面的各种应用吧。

1.用法向量证明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关系⑴线线平行。

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l ∥2l ,只需证明a ∥b ,即()a kb k R =∈.⑵线面平行。

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0a u ⋅=.⑶面面平行。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u v λ=.2. 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的垂直关系⑴线线垂直。

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2l l ⊥,只需证明a b ⊥,即0a b ⋅=. ⑵线面垂直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内的两个相交向量分别为m n 、,若0,.0a m l a n α⎧⋅=⎪⊥⎨⋅=⎪⎩则 ⑶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0u v ⋅=.3.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a b 为两异面直线,A ,C 与B ,D 分别是,a b 上的任意两点,,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AC BD AC BDθ⋅=⑵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ϕ, 则θ为ϕ的余角或ϕ的补角的余角.即有:cos s .in a u a uϕθ⋅==⑶求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如图:求法:设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再设m n 、的夹角为ϕ,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二面角θ为m n 、的夹角ϕ或其补角.πϕ- 根据具体图形确定θ是锐角或是钝角: 如果θ是锐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 即arccosm n m nθ⋅=;如果θ是钝角,则cos cos m nm nθϕ⋅=-=-, 即arccos m n m n θ⎛⎫⋅ ⎪=-⎪⎝⎭. 4. 利用向量求空间距离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1).若点P 为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等于MP 在法向量n 方向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cos ,d MP n MP=n MP MP n MP⋅=⋅n MP n⋅=(2). 直线a 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各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以多面体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来论证和求解空间角、距离、线线关系以及线面关系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求解立几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程序化思想。

更易于学生们所接受,故而执教者应高度重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

首先,梳理一下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知识和基本求解方法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___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3)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方法一:在两个半平面内任取两个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方法二:设1n ,2n 分别是两个面的 ,则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即d =||||MP ⋅n n .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 .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三:利用空间向量解证平行、垂直关系1:①所谓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 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高中法向量的求法

高中法向量的求法

高中法向量的求法在高中数学中,法向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与向量和平面的关系密切相关,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高中法向量的求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法向量的定义法向量是与给定平面垂直的向量。

平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对应一个法向量,该法向量垂直于该点所在的切平面。

在二维空间中,法向量只有一个,而在三维空间中,法向量有无数个。

二、法向量的求法1. 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如果已知平面的一般方程或者点法式方程,可以直接从方程中读取出平面的法向量。

一般方程的形式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为法向量的坐标分量。

2. 通过两个向量叉乘求法向量如果已知平面上的两个不共线向量a和b,可以通过叉乘求出法向量。

叉乘的结果是一个新的向量c,它的方向垂直于a和b所在的平面,并符合右手定则。

即将右手伸出,让拇指指向向量a的方向,食指指向向量b的方向,剩下的中指的方向就是法向量的方向。

3. 通过点的坐标求法向量如果已知平面上的三个不共线点A、B、C的坐标,可以通过向量AB和向量AC的叉乘来求得法向量。

即向量AB与向量AC做叉乘,得到的向量即为法向量。

三、法向量的性质1. 法向量与平面上的任意向量都垂直。

2. 平面上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叉乘得到的向量是与平面垂直的法向量。

3. 平面上任意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叉乘得到的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4. 平面上的两个垂直向量的叉乘得到的向量是与平面垂直的法向量。

四、法向量的应用1. 判断两个平面是否平行或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它们平行;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它们垂直。

2. 求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3. 求直线的垂线:直线的垂线就是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以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得。

五、总结高中法向量的求法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空间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空间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空间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空间几何问题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涉及到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微积分等多个数学学科。

解决空间几何问题需要运用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关系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时,首先需要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关系。

比如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情况,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关系等。

对于给定的几何图形,可以运用已知的性质和关系来推导出需要求解的结果。

二、坐标系与向量坐标系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工具,可以将几何图形与代数符号相联系。

通过引入坐标系,可以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

在使用坐标系时,需要确定适当的坐标轴和坐标原点,并将几何图形的特征抽象为代数符号。

通过利用向量的性质,可以在坐标系中进行向量运算,计算两点距离、中点坐标等。

三、向量叉乘与双曲面交线向量叉乘是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向量叉乘可以求得两向量所夹平面的法向量,利用法向量可以进一步求解两平面的交线。

在求解双曲面交线问题时,可以将双曲面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并应用向量叉乘的方法来求解交线的方程。

四、平面投影平面投影是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将空间中的几何体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可以简化问题的处理。

平面投影可以应用于求解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五、参数方程与参数化求解参数方程是描述几何图形的一种常用形式,通过引入参数,可以将几何图形的属性与参数相联系。

通过求解参数方程,可以得到几何图形的特征。

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时,可以运用参数方程来表示给定几何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求解参数方程来得到结果。

六、三维几何题目的解题方法三维几何题目是空间几何问题的一种典型形式,解决三维几何题目需要清晰的思维和严密的推导。

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是利用立体几何中的立体角公式和公式组。

通过列出合适的公式组,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空间几何问题需要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关系,运用坐标系与向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利用向量叉乘求解双曲面交线,应用平面投影简化问题的处理,运用参数方程与参数化求解等方法。

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答案

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答案

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答案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答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它通过坐标系和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而空间解析几何则是解析几何的一个延伸,它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图形。

在空间解析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我将给出一些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的解答。

习题一:已知直线L1过点A(1, 2, 3)和点B(4, 5, 6),直线L2过点C(7, 8, 9)且与直线L1垂直,求直线L2的方程。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求出直线L1的方向向量。

直线L1的方向向量可以通过两点的坐标差来得到,即(4-1, 5-2, 6-3),即(3, 3, 3)。

因为直线L2与直线L1垂直,所以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与直线L1的方向向量垂直,即两个向量的点积为0。

设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a, b, c),则有3a + 3b + 3c = 0。

再代入直线L2过点C(7, 8, 9),得到7a + 8b + 9c = 0。

所以直线L2的方程为7x + 8y + 9z = d,其中d为常数。

习题二:已知点A(1, 2, 3)和点B(4, 5, 6),求直线AB的方程。

解答:直线AB的方向向量可以通过两点的坐标差来得到,即(4-1, 5-2, 6-3),即(3, 3, 3)。

设直线AB的方程为x = 1 + 3t,y = 2 + 3t,z = 3 + 3t,其中t为参数。

习题三:已知平面P过点A(1, 2, 3)、点B(4, 5, 6)和点C(7, 8, 9),求平面P的方程。

解答:平面P的法向量可以通过两个方向向量的叉积来得到。

设向量AB为(4-1, 5-2, 6-3),即(3, 3, 3),向量AC为(7-1, 8-2, 9-3),即(6, 6, 6)。

则平面P的法向量为(3, 3, 3) × (6, 6, 6),即(0, 0, 0)。

因为法向量为零向量,所以平面P的方程为0x + 0y + 0z = d,即0 = d,其中d为常数。

空间立体几何坐标法向量法求线面交点坐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间立体几何坐标法向量法求线面交点坐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间立体几何坐标法向量法求线面交点坐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空间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几何结构和性质。

在空间立体几何中,线和面是两个基本的几何元素,线面交点坐标的求解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来求解线面交点的坐标:坐标法和向量法。

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求解线面交点的坐标,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空间立体几何中线面交点坐标的求解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空间几何提供了基础。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线面交点坐标的应用和展望,展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背景。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首先是关于空间立体几何概念的介绍,接着是详细讨论如何利用坐标法求解线面交点坐标的方法,最后则是向量法求解线面交点坐标的具体过程。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并进行最终的结语。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利用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坐标法和向量法来求解线面交点坐标的方法。

通过深入讨论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间几何中的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掌握线面交点坐标求解的技巧,读者能够提升空间几何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让大家在空间几何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收获。

2.正文2.1 空间立体几何概念空间立体几何是几何学中研究三维空间中图形与几何体的一门学科,是平面几何的延伸和拓展。

在空间立体几何中,我们不再局限于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而是考虑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和结构。

在空间立体几何中,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点、线、面和体。

点是空间中的一个位置,用于确定空间中的一个具体位置;线是由无数个点按照一定规律连成的直线段;面是由无数个点和线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平面图形;而体则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一个三维实体。

法向量的算法与举例

法向量的算法与举例

法向量的算法与举例摘要高中数学中的向量作为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大大简化了几何问题的运算量。

然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几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些几何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决往往比较繁杂,而运用向量能使过程得到大大的简化。

[1]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有着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的优点。

[2]在立体几何中常用法向量来解决距离问题,夹角问题,于是求法向量又是一个新问题。

如果能够掌握平面法向量的快速求法,那么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一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法向量;矩阵;行列式;速算一、法向量的定义如果向量平面,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由定义可知,法向量并不是唯一的,以致只要是与平面互相垂直的向量都可以作为平面的法向量。

二、法向量的算法1、待定系数法求法向量与举例在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的法向量 [或,或 ],在平面内任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由,得且,由此得到关于的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到 .具体步骤如下:①联立方程②消元求解③得出结论举例:如果,那么与的法向量为?解:设,因为,,则,,得,①-②得,,取,,(注意:给其中一个字母取一个不为零的值)。

例1 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S 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S A =AB=2,∠BAD=60°,E是PA的中点.(1)求证:直线S C∥平面BDE;证明设AC∩BD=O.因为∠BAD=60°,AB=2,底面ABCD为菱形,s所以BO=1,AO=CO=,AC⊥BD.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以OB,OC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 轴,过点O且平行于S A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S(0,-,2),A(0,-,0),B(1,0,0),C(0,,0),D(-1,0,0),E(0,-,1).(1)设平面BDE的法向量为n1=(x1,y1,z1),因为BE=(-1,-,1),BD=(-2,0,0),由得令z1=,得y1=1,所以n1=(0,1,).又=(0,2,-2),所以·n1=0+2-2=0,即⊥n1,又,所以S C∥平面BDE.例 2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BCF中,面ABFE和面ABCD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为AB的中点,O为DF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1)OM∥平面BCF;(2)平面MDF⊥平面EFCD.解:(1)略( 2)建系如右图,设平面MDF与平面EFCD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n1=(x1,y1,z1),n2=(x2,y2,z2).∵DF=(1,-1,1),DM=,DC=(1,0,0),由n1·DF=n1·DM=0,得解得令x1=1,则n1=.同理可得n2=(0,1,1).∵n1·n2=0,∴平面MDF⊥平面EFCD.1.行列式法求法向量与举例向量=(x,y,z ),=(x,y,z )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则向量=(y z-y z,-(x z-x z ),x y-x y )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如果用二阶行列式表示,则=(,-, ) ,这更便于记忆和计算.(注:1、行列式:;2、纵坐标前边要加一个负号).具体步骤:①竖着列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②算出法向量的三个坐标(要算横坐标,就把已知两个向量的横坐标那一列遮起来用纵坐标和竖坐标求,其它坐标相同的求法)③得到平面的法向量。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例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例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解决三维空间中几何问题的基础。

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例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例题1:已知平面ABCD的四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3),C(4,0,2)和D(2,-1,1),求平面ABCD的法向量和面积。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定义求得平面ABCD的法向量。

假设向量AB为a,向量AC为b,则平面ABCD的法向量N可以表示为N = a × b,其中×表示向量的叉乘运算。

由于a = B - A = (-1,1,-6)和b = C - A = (3,-2,-1),我们可以得到N = a × b = (7,19,5)。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叉乘运算和向量的模运算求得平面ABCD 的面积。

假设向量AB为a,向量AC为b,则平面ABCD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 = 1/2 * |a × b|,其中|a × b|表示向量a × b的模。

带入已知数据计算可得,S = 1/2 * |(7,19,5)| = 1/2 * √(7^2 + 19^2 + 5^2) = 1/2 * √(1255)。

因此,平面ABCD的法向量为N = (7,19,5),面积为S = 1/2 * √(1255)。

例题2:已知四面体ABCD的四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3),C(4,0,2)和D(2,-1,1),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定义求得四面体ABCD的体积。

假设向量AB为a,向量AC为b,向量AD为c,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V 可以表示为V = 1/6 * |a · (b × c)|,其中·表示向量的点乘运算,×表示向量的叉乘运算,|a · (b × c)|表示向量a · (b ×c)的模。

向量积求法向量

向量积求法向量

向量积求法向量
向量积是两个向量的叉积,其结果是以两个向量为基向量确定的平面内的向量。

在数学中,向量积有很多应用,其中之一就是求法向量。

法向量的概念很常见,在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中都有所应用,它是垂直于平面或者曲面的向量,它也可以看做是该平面或曲面的法线。

求法向量的问题很简单,只要知道平面内的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就可以求得该平面的法向量。

假设有平面P,平面上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分别表示平面上的两个非零向量。

那么我们来求P平面的法向量。

第一步:求出向量积
将A和B叉乘,得到一个新的向量C,因为C是以A和B为基向量的平面内的向量,所以法向量垂直于这个平面。

用叉积公式求向量C:
C = A × B = ∣A∣∣B∣sinθn
其中,∣A∣和∣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长度,θ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n表示垂直于向量A和向量B所确定平面的向量,其大小为1,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叉积公式的理解需要一些几何直观图像。

如图1所示,以A和B为基向量的平面内有一条从A到B的路径,我们将路径沿着AB平面逆时针旋转,使得A到B的方向与手指拇指所指方向相同,那么这时候四个手指的弯曲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就是垂直于AB平面的平面,而n就是这个平面的法向量。

第二步:归一化
得到向量C后,我们需要保证它的长度为1,也就是归一化向量C,这样就可以得到单位法向量n0了。

n0 = C/∣C∣
以上就是求法向量的完整过程。

总结:
求法向量是一个基本的几何问题,通过向量积可以轻松地求出平面或曲面的法向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求向量积时,需要用到两个向量的模长、夹角和叉积规则。

法向量的运算技巧

法向量的运算技巧

法向量的运算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法向量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和三维渲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通常用于表达一个表面或几何体在某个点的法向方向。

在三维计算中,法向量通常被用来计算光照、阴影和表面的曲率等信息。

掌握法向量的运算技巧对于实现逼真的三维场景至关重要。

一、法向量的概念法向量是指与给定曲面上某一点处的切向量垂直的向量。

在数学上,法向量通常被定义为曲面在该点处的法线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平面,平面上某一点处的法向量就是与平面垂直的单位向量。

法向量通常被用来描述表面的几何属性,例如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告诉我们表面在该点处是凸起还是凹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曲面上每个点处的法向量。

计算法向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曲面的几何信息。

对于多边形网格模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个面片的法向量,然后根据面片的法向量来计算顶点处的法向量。

具体而言,如果一个面片的法向量是已知的,那么面片上各个顶点处的法向量可以通过对所有相邻面片的法向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

另一种计算法向量的方法是利用数值计算。

在数值计算中,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偏导数或差分来计算曲面上某一点处的法向量。

具体来说,可以利用数值方法来近似计算曲面在该点处的切线和切平面,然后通过求解切平面的法向量来得到法向量。

法向量在三维渲染和图形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光照计算。

在光照计算中,法向量被用来描述表面对光线的反射性质。

具体来说,法向量可以告诉我们光线与表面的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模拟出逼真的光影效果。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表面曲率计算。

通过计算曲面在每个点处的法向量,我们可以获得曲面的曲率信息。

曲率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表面的形状和结构,从而在建模和渲染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结:法向量是三维计算中的重要概念,掌握法向量的运算技巧对于实现逼真的三维场景至关重要。

在计算法向量时,可以利用几何信息或数值计算方法来获得曲面上每个点处的法向量。

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全面总结

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全面总结
n
a α
b
(1)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的一般步骤:
• 第一步(设):设出平面法向量的坐标为n=(x,y,z). • 第二步(列):根据n· a = 0且n· b = 0可列出方程组 x1 x y1 y z1z 0 x2 x y2 y z2 z 0 • 第三步(解):把z看作常数,用z表示x、y. • 第四步(取):取z为任意一个正数(当然取得越特 殊越 好),便得到平面法向量n的坐标.
1
•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1 ,平面β的法向量为n2 • n α • n α • n
1 1
n2
2
β
β
• ①若n1∥n2,即n1=λn2,则α∥β • ②若n1⊥n2,即n1 · n2= 0,则α⊥β
• 例4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 BB1、CD的中点,求证:平面AED⊥平面A1FD
•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且L α. • ①若a∥n,即a =λn,则 L⊥ α • ②若a⊥n,即a· n = 0,则a ∥ α.
n a L n a
α L
α
• • • •
例3棱长都等于2的正三棱柱ABC-A1B1C1, D,E分别是AC,CC1的中点,求证: (1)A1E ⊥平面DBC1; A1 (2)AB1 ∥ 平面DBC1
z C1 B1 A E D C x B y
• 解:以D为原点,DA为x轴,DB为y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 • A(-1,0,0), B(0, 3 ,0), E(1,0,1), A1(-1,0,2), B1(0, 3,2), C1(1,0,2). • 设平面DBC1的法向量为n=(x,y,z),则 x 2 z x 2z 0 • 3 y 0 解之得 y 0 , • 取z = 1得n=(-2,0,1) • (1) A1E (2,0,1) =- n,从而A1E ⊥平面DBC1 • (2) AB1 (1, 3,2) ,而 AB n =-2+0+2=0 • ∴AB1 ∥平面DBC1

法向量的求法和其应用

法向量的求法和其应用

法向量的求法和其应用第一篇:法向量的求法和其应用平面法向量的求法及其应用引言:本节课介绍平面法向量的三种求法,并对平面法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作归纳和总结。

其中重点介绍外积法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因为此方法比内积法更具有优越性,特别是在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面。

此方法的引入,将对高考立体几何中求空间角、求空间距离、证明垂直、证明平行等问题的解答变得快速而准确,那么每年高考中那道12分的立体几何题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一、平面的法向量→→1、定义:如果a⊥α,那么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平面α的法向量共有两大类(从方向上分),无数条。

2、平面法向量的求法ρρϖ方法一(内积法):在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α的法向量n=(x,y,1)[或n=(x,1,z),或n=(1,y,z)],在平ρρρρρρρ面α内任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

由n⊥α,得n⋅a=0且n⋅b=0,由此得到关于x,y的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ρ得到n。

方法二:任何一个x,y,z的一次方程的图形是平面;反之,任何一个平面的方程是x,y,z的一次方程。

→Ax+By+Cz+D=0(A,B,C不同时为0),称为平面的一般方程。

其法向量n=(A,B,C);若平面与3个坐标轴的交点为P1(a,0,0),P2(0,b,0),P3(0,0,c),如图所示,则平面方程为:为一般式即可求出它的法向量。

xa+yb+zc=1,称此方程为平面的截距式方程,把它化方法三(外积法): 设 , 为空间中两个不平行的非零向量,其外积a⨯b 为一长度等于|a||b|sinθ,(θ→→→→为,两者交角,且0<θ<π),而与, 皆垂直的向量。

通常我们采取「右手定则」,也就是右手四指由→的方向转为→的方向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规定为a⨯b的方向,a⨯b=-b⨯a。

→→→→→→→→x1z1x1y1⎫⎛y1z1⎪,-,设a=(x1,y1,z1),b=(x2,y2,z2),则:a⨯b=yx2z2x2y2⎪⎝2z2⎭(注:1、二阶行列式:M=→→acbd=ad-cb;2、适合右手定则。

数学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数学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数学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其中,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是数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空间几何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来求解各种与空间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一、平面与直线的交点求解方法1. 线性方程组法当给定平面和直线的方程式时,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线性方程组,然后通过高斯消元法或矩阵法来求解。

假设平面方程为Ax+By+Cz+D=0,直线方程为x=x0+at,y=y0+bt,z=z0+ct。

我们可以将直线方程代入平面方程中,得到一个线性方程组。

通过求解这个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坐标。

2. 参数方程法对于给定的平面和直线,可以将其分别用参数方程表示,然后将参数方程联立,消去参数,求解方程组得到交点坐标。

假设平面方程为Ax+By+Cz+D=0,直线方程为x=x0+at,y=y0+bt,z=z0+ct。

将直线方程代入平面方程中,得到关于参数t的方程。

通过解这个方程,可以确定参数t的值,进而求得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坐标。

二、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求解方法1. 平行线与交线法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它们没有交线;如果两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可以通过求解两个平面的方程组得到。

具体方法是将两个平面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得到交线的参数方程式。

2.法向量法对于给定的两个平面,可以求解它们的法向量,并判断法向量是否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不平行,则可以通过求解两个平面的方程组得到交线的参数方程式。

三、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方法1. 一般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对于给定的平面方程Ax+By+Cz+D=0和点P(x0,y0,z0),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d = |Ax0 + By0 + Cz0 + D| / sqrt(A^2 +B^2 + C^2)。

其中d表示点P到平面的距离。

2. 点到平面的投影法通过求解点P在平面上的投影点Q,可以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一讲: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坐标运算与法向量一、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123(,,)a a a a =,123(,,)b b b b =,则(1)112233(,,)a b a b a b a b +=+++; (2)112233(,,)a b a b a b a b -=---; (3)123(,,),a a a a R λλλλλ=∈; (4)112233a b a b a b a b ⋅=++; (5)112233//,,,(0,)a b a b a b a b b R λλλλ⇔===≠∈; (6)1122330a b a b a b a b ⊥⇔++=; (7)a ==(8)cos ,a ba b a b ⋅<>==⋅. 例1 已知(2,3,5),(3,1,4),a b =-=--求,,8,,a b a b a a b +-⋅的坐标.2.若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212121(,,)AB x x y y z z =---练习1:已知PA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M 、N 分别是AB,PC 的中点,且PA=AD=1,求向量MN 的坐标.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1、 方程法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构造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于有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要设定一个变量的值才能求解,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容易接受,但运算稍繁,要使法向量简洁,设值可灵活,法向量有无数个,他们是共线向量,取一个就可以。

例1 已知(2,2,1),(4,5,3),AB AC ==求平面ABC 的法向量。

解:设(,,)n x y z =,则由,,n AB n AC ⊥⊥得=0=0n AB n AC ⎧⋅⎪⎨⋅⎪⎩即220453=0x y z x y z ++=⎧⎨++⎩不妨设1z =,得12=-1x y ⎧=⎪⎨⎪⎩,取1(,1,1)2n =-2.矢量积公式111111111222222222(,,),(,,),,,,yz x z x y a x y z b x y z a b y z x z x y ⎛⎫==⨯=-⎪⎝⎭其中行列式111221,22y z y z y z y z =-法向量取与向量a b ⨯共线的即可。

巧用向量法,妙解立体几何题

巧用向量法,妙解立体几何题

思路探寻立体几何问题的命题方式较多,常见的有证明线面平行、求二面角、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由于立体几何问题对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解答这类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若根据题意和几何图形的特点构造空间向量,则可利用向量法,简便、快速地求得问题的答案.接下来,通过几个例题介绍一下如何巧妙运用向量法解答立体几何问题.一、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来说,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运用定义法、等体积法、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要先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再求出一个已知点P 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的方向向量MP ,可得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d =| MP |∙|cos < n , MP >|=| n ∙ MP || n |,其中| MP |是向量 MP 的模,| n |是平面的法向量n 的模.例1.如图1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形被截面AEC 1F 所截而得到的,其中AB =4,BC =2,CC 1=3,BE =1.试求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解:以DA 、DC 、DF 为坐标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4,0),E (2,4,1),C 1(0,4,3),CC 1=(0,0,3),设F 点的坐标为(0,0,z ),由于AEC 1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AF =EC 1,又 AF =(-2,0,z ), EC 1=(-2,0,2),即z =2.设n 为平面AEC 1F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 n 不垂直于平面ADF ,所以设 n =(x ,y ,1),于是{n ∙ AE =0, n ∙ AF =0,即{4y +1=0,-2x +2=0,解得ìíîx =1,y =-14,设 CC 1与n 的夹角为α,可得cos α=| CC 1∙ n || CC 1|∙| n |=31,则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为d =|CC 1cos α|=3×.先根据图形的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 CC 1;然后求出平面AEC 1F 的法向量,即可利用公式d =| CC 1|∙|cos < n , CC 1>|=| n ∙CC 1|| n |求解.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可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平面的法向量;然后根据法向量与平面内的两个直线垂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解该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系数、法向量的坐标.二、运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要证明线面平行,只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即可.但有时候很难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此时,可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外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l 和平面的法向量n ,只要证明 n ∙l =0,就说明直线l 与平面平行.例2.如图2,在直三棱锥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延长A 1C 1至点P ,使C 1P =A 1C 1,连接AP 交棱CC 1于点D ,求证:PB 1//平面BDA 1.图2图3证明:如图3所示,以A 1为原点,以 A 1B 1, A 1C 1,A 1A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2,0),B 1(1,0,0),B (1,0,1),D (0,1,0.5),所以 PB 1=()1,-2,0, BD =æèöø-1,1,-12, BA 1=(-1,0,-1),设平面BDA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ìíî BD ∙n =0,BA 1∙ n =0,得{-x +y -0.5z =0,-x -z =0,不妨令z =2,则x =-2,y =-1,可得n =(-2,-1,2),则 PB 1∙ n =1×()-2+()-2×()-1+0×2=0,得 PB 1⊥ n ,所以PB 1//平面BDA 1.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 PB 1、 BD 、BA 1,根据BD 、 BA 1垂直平面BDA 1的法向量,建立方程组,求得法向量n ,并证明 PB 1∙ n =0,即可证明平面BDA 1的法向量n 与PB 1的方向向量 PB 1垂直,这就说明PB 1//平面BDA 1.求解空间几何中的二面角、线面角等问题,也可以采用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一要寻找题目或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有时可以作一个平面的垂线,以建立方便求点的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二要熟记并灵活运用一些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公式、定义等.(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肖雪芝图14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向量求法及应用方法

法向量求法及应用方法

法向量求法及应用方法法向量是指与平面或曲面相切且垂直于切平面或切曲面的向量。

在数学和物理领域中,法向量的求法和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介绍法向量的求法以及在几何学、物理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法向量的求法1.平面的法向量:给定平面方程Ax+By+Cz+D=0,其中A、B、C是平面的法向量的分量,可以直接读取得到。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求法。

2.曲面的法向量:对于一般的曲面方程F(x,y,z)=0,其中F是曲面方程的函数,可以使用梯度算子求解法向量:-计算曲面方程在其中一点(x0,y0,z0)处的梯度矢量:∇F(x0,y0,z0)=(∂F/∂x,∂F/∂y,∂F/∂z),其中∂F/∂x、∂F/∂y、∂F/∂z是偏导数。

-梯度矢量就是曲面在该点处的法向量。

3.曲线的法向量:对于曲线方程F(t)=(x(t),y(t),z(t)),其中t是曲线的参数,可以使用导数求解法向量:-对曲线方程求导得到F'(t)=(x'(t),y'(t),z'(t)),其中x'(t)、y'(t)、z'(t)是曲线的导数。

-导数矢量就是曲线在该点处法向量的方向。

二、法向量的应用方法1.几何学中的应用:法向量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平面或曲面的关系,如判断两个平面是否相交、平行或垂直。

在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和投影中,法向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法向量还可以用来计算曲面的面积和曲线的弯曲性等几何属性。

2.物理学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法向量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力学中,力的方向可以通过物体表面的法向量来表示。

在光学中,光线的传播也可以通过曲面上的法向量来描述。

在电磁学中,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法向量来表示。

法向量还可以用来计算曲面的斜率、曲率和高斯曲率等物理量。

3.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法向量通常用于表达物体表面的方向,以便进行光照和着色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堂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师张敏科目数学时间2013 年6 月4日学生董洲年级高二学校德阳西校区授课内容空间法向量求法及其应用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难度星级★★★★教学内容上堂课知识回顾(教师安排):1.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2.空间向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本堂课教学重点:1.掌握空间法向量的求法及其应用2.掌握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及点面距3.熟练灵活运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得分:平面法向量的求法及其应用一、 平面的法向量1、定义:如果α⊥→a ,那么向量→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平面α的法向量共有两大类(从方向上分),无数条。

2、平面法向量的求法方法一(内积法):在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α的法向量(,,1)n x y =[或(,1,)n x z =,或(1,,)n y z =],在平面α内任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

由n α⊥,得0n a ⋅=且0n b ⋅=,由此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到n 。

二、 平面法向量的应用1、 求空间角(1)、求线面角:如图2-1,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α∈A ,则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图2-1-1:.||||arccos 2,2→→→→→→⋅⋅->=<-=AB n ABn AB n ππθ 图2-1-2:2||||arccos 2,ππθ-⋅⋅=->=<→→→→→→AB n AB n AB n(2)、求面面角:设向量→m ,→n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为:θβα→m图2-2→nθ→mα图2-3→nβ|,cos |sin ><=→→AB n θABα图2-1-2θC→n 图2-1-1αθB→nA C||||arccos,→→→→→→⋅⋅>==<n m nm n m θ(图2-2);||||arccos,→→→→→→⋅⋅->==<n m nm n m πθ(图2-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方向选取合适,可使法向量夹角就等于二面角的平面角。

约定,在图2-2中,→m 的方向对平面α而言向外,→n 的方向对平面β而言向内;在图2-3中,→m 的方向对平面α而言向内,→n 的方向对平面β而言向内。

我们只要用两个向量的向量积(简称“外积”,满足“右手定则”)使得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则这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即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2、 求空间距离 (1)、异面直线之间距离:方法指导:如图2-4,①作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a 、→b , 求a 、b 的法向量→n ,即此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 ②在直线a 、b 上各取一点A 、B ,作向量→AB ;③求向量→AB 在→n 上的射影d ,则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为||||→→→∙=n n AB d ,其中b B a A b n a n ∈∈⊥⊥→→,,,(2)、点到平面的距离:方法指导:如图2-5,若点B 为平面α外一点,点A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n ,则点P 到 平面α的距离公式为||||→→→∙=n n AB d(3)、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方法指导:如图2-6,直线a 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AB n d n ⋅=,其中a B A ∈∈,α。

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4)、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方法指导:如图2-7,两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距离:图2-4nab AB图2-7αβA B→nnAaB α→n图2-6图2-5→nA αM BNO||||→→→∙=n n AB d ,其中,A B αβ∈∈。

n 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

3、 证明(1)、证明线面垂直:在图2-8中,→m 向是平面α的法向量,→a 是直线a 的方向向量,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所在向量共线(→→=a m λ)。

(2)、证明线面平行:在图2-9中,→m 向是平面α的法向量,→a 是直线a 的方向向量,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所在向量垂直(0=∙→→a m )。

(3)、证明面面垂直:在图2-10中,→m 是平面α的法向量,→n 是平面β的法向量,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0=∙→→n m )(4)、证明面面平行:在图2-11中, →m 向是平面α的法向量,→n 是平面β的法向量,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n m λ)。

三、高考真题新解1、(2005全国I ,18)(本大题满分12分)已知如图3-1,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 底面ABCD ,且PA=AD=DC=21AB=1,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Ⅱ)求AC 与PB 所成的角;(Ⅲ)求面AMC 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以A 点为原点,以分别以AD ,AB ,AP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如图所示.)1,0,0().(=→AP I ,)0,0,1(=→AD ,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0,1,0(-=⨯=→→→AD AP m )0,1,0(=→DC 又,)1,0,1(-=→DP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1,0,1(=⨯=→→→DP DC n0=∙∴→→n m ,→→⊥∴n m ,即平面PAD ⊥平面PCD 。

图2-11α→mβ →n图2-10βα→m→n图2-9 α→ma→a图2-8αa →m→a图3-1 C DMAPB).(II )0,1,1(=→AC ,)1,2,0(-=→PB ,510arccos ||||arccos ,=⋅∙>=∴<→→→→→→PB AC PB AC PB AC ).(III )21,0,1(-=→CM ,)0,1,1(--=→CA ,设平在AMC 的法向量为)1,21,21(-=⨯=→→→CA CM m .又)0,1,1(-=→CB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1,21,21(---=⨯=→→→CB CM n .)32arccos(||||arccos ,-=⋅∙>=∴<→→→→→→n m n m n m .∴面AMC 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32arccos(-.]32arccos [-π或2、(2006年云南省第一次统测19题) (本题满分12分)如图3-2,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已知AB =AA 1=a ,B C =2a ,M 是AD 的中点。

(Ⅰ)求证:AD ∥平面A 1BC ; (Ⅱ)求证:平面A 1MC ⊥平面A 1BD 1; (Ⅲ)求点A 到平面A 1MC 的距离。

解:以D 点为原点,分别以DA,DC,DD 1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如图所示.).(I )0,0,2(a BC -=→,),,0(1a a BA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2,2,0(221a a BA BC n =⨯=→→→又)0,0,2(a AD -=→ ,0=∙∴→→AD n ,→→⊥∴n AD ,即AD//平面A 1BC.).(II ),0,22(a a MC =→,)0,,22(1a a MA -=→,设平面A 1MC 的法向量为: )22,22,(2221a a a MA MC m -=⨯=→→→, 又),,2(1a a a BD --=→ ,),,0(1a a BA -=→,设平面A 1BD 1的法向量为: )2,2,0(2211a a BA BD n =⨯=→→→,0=∙∴→→n m ,→→⊥∴n m ,即平面A 1MC ⊥平面A 1BD 1.).(III 设点A 到平面A 1MC 的距离为d, )22,22,(2221a a a MA MC m -=⨯=→→→是平面A 1MC 的法向量, 又)0,0,22(a MA =→ ,∴A 点到平面A 1MC 的距离为:a m MA m d 21||||=∙=→→→. 四、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三步曲”(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现有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注意已有的正、直条件,相关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建立右图手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回到图形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讲解一、知识点<一>常用结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 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112233222222123123a b a b a b a a ab b b++++++.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 =121212222222111222||||||||x x y y z z a b a b x y z x y z ++⋅=⋅++⋅++r rrr(其中θ(090θ<≤o 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OC z OB y OA x OP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222212121()()()x x y y z z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8.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 20.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 21.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1.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义?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③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二、题型与方法【例题解析】考点1 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例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 (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 (Ⅱ)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 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运算能力. AB CD1A1C1B解答过程:解法二:(Ⅰ)取BC 中点O ,连结AO .ABC △为正三角形,AO BC ∴⊥.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BCC B ,AD ∴⊥平面11BCC B .取11B C 中点1O ,以O 为原点,OB ,1OO ,OA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B ,,,(110)D -,,,1(023)A ,,,(003)A ,,,1(120)B ,,, 1(123)AB ∴=-,,,(210)BD =-,,,1(123)BA =-,,. 12200AB BD =-++=,111430AB BA =-+-=, 1AB BD ∴⊥,11AB BA ⊥.1AB ∴⊥平面1A BD .(Ⅱ)设平面1A AD 的法向量为()x y z =,,n . (113)AD =--,,,1(020)AA =,,.AD ⊥n ,1AA ⊥n ,100AD AA ⎧=⎪∴⎨=⎪⎩,,n n 3020x y z y ⎧-+-=⎪∴⎨=⎪⎩,,03y x z =⎧⎪∴⎨=-⎪⎩,. 令1z =得(301)=-,,n 为平面1A 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Ⅰ)知1AB ⊥平面1A BD , 1AB ∴为平面1A BD 的法向量.cos <n ,1113364222AB AB AB -->===-n n . ∴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为6arccos 4.(Ⅲ)由(Ⅱ),1AB 为平面1A BD 法向量, 1(200)(123)BC AB =-=-,,,,,.∴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1122222BC AB d AB -===.xz AB C D1A1C1BO Fy小结:本例中(Ⅲ)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B 点到平面1AMB 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求的点K 到平面1AMB 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法一采用了等体积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显得更简单些,因此可优先考虑使用这一种方法. 考点2 异面直线的距离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考纲只要求掌握已给出公垂线段的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2已知三棱锥ABC S -,底面是边长为24的正三角形,棱SC 的长为2,且垂直于底面.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CD 与SE 间的距离.思路启迪:由于异面直线CD 与SE 的公垂线不易寻找,所以设法将所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再进一步转化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F ,连结EF ,SF ,CF ,EF ∴为BCD ∆的中位线,EF ∴∥CD CD ∴,∥面SEF ,CD ∴到平面SEF 的距离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又 线面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线CD 上一点C 到平面SEF 的距离,设其为h ,由题意知,24=BC ,D 、E 、F 分别是 AB 、BC 、BD 的中点,2,2,621,62=====∴SC DF CD EF CD 33222621312131=⋅⋅⋅⋅=⋅⋅⋅⋅=∴-SC DF EF V CEF S 在Rt SCE ∆中,3222=+=CE SC SE在Rt SCF ∆中,30224422=++=+=CF SC SF又3,6=∴=∆SEF S EF由于h S V V SEF CEF S SEF C ⋅⋅==∆--31,即332331=⋅⋅h ,解得332=h 故CD 与SE 间的距离为332. 小结:通过本例我们可以看到求空间距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考点3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此类题目再加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主要考查点面、线面、面面距离间的转化. 例3.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AC 中,G 是1AA 的中点,求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 思路启迪: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用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求解. 解答过程:解析一 BD ∥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O 平面11D GB 的距离,1111C A D B ⊥ ,A A D B 111⊥,⊥∴11D B 平面11ACC A ,又⊂11D B 平面11D GB∴平面1111D GB ACC A ⊥,两个平面的交线是G O 1,作G O OH 1⊥于H ,则有⊥OH 平面11D GB ,即OH 是O 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 在OG O 1∆中,222212111=⋅⋅=⋅⋅=∆AO O O S OG O . 又362,23212111=∴=⋅⋅=⋅⋅=∆OH OH G O OH S OG O . 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解析二 BD ∥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B 平面11D GB 的距离.设点B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为h ,将它视为三棱锥11D GB B -的高,则,由于632221,111111=⨯⨯==∆--D GB GBB D D GB B S V V 34222213111=⨯⨯⨯⨯=-GBB D V , ,36264==∴h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小结: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都是线面距离.所以求线面距离关键是选准恰当的点,转化为点面距离.本例解析一是根据选出的点直接作出距离;解析二是等体积法求出点面距离. BACDOGH 1A 1C 1D1B 1O考点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此类题目一般是按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例4、如图,在Rt AOB △中,π6OAB ∠=,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的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