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模上海史材料分析题
上海长宁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海长宁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71b0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6.png)
上海长宁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一幅创作于一战结束时有战后和平的漫画,其主旨是A.美国企图通过控制国联来支配世界B.美国通过国联维护和平的愿望不可能实现C.由于国联自身缺陷,不可能维护世界和平D.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的主宰2.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
这一规定A.贯彻了联蒋抗日的方针B.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C.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原则3.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
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
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B.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4.下表列举了甲午战争前中国三类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单位:万元),由此可知,下列企业属于表中丙类的是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甲931 140 ——乙1088 587 526 526丙——280 560A.开平煤矿B.发昌机器厂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5.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
上海市2024届青浦区高考一模历史
![上海市2024届青浦区高考一模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6bd4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d.png)
上海市2024届青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考生注意:1.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一、城市之光(21分)人类历史破晓之时,城市便有了较成熟的形式。
探寻依稀可辨的城市印迹,回望文明兴衰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将下列图片所示城市与其在地图中所处区域进行匹配。
(填涂字母,5分)A. 巴比伦古城遗址B. 君士坦丁堡C. 印加马丘比丘古城遗址D. 1930年代的伦敦E. 20世纪的上海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2. 早期居住在巴比伦古城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2分)A. 腓尼基字母B. 楔形文字C. 甲骨文D. 拉丁字母3. 结合地图及所学,作为东罗马帝国都城的君士坦丁堡,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包括(双选,4分)A. 传承希腊罗马文化B. 汇聚工业生产资本C. 完善民主共和制度D. 联通东西方的贸易4. 图C马丘比丘古城遗址见证了(2分)A. 三角贸易带来了古城的繁荣B. 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C. 殖民活动中断该地历史进程D. 商品出现世界性的流动5. 观察图D、E画面信息,联系所学,19世纪以来中西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2分)A. 文化交流促进城市发展B. 商品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C.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D. 社会治理影响城市化发展6. 综合上述信息,概括影响人类城市兴衰的主要因素。
(6分)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24分)小明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颇感兴趣,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对这一问题逐步展开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步骤一材料一:谈参者,吴人也,家故起农……塍之平阜植果属,其污泽植菰属,可畦植蔬属,皆以千计……视田之入,复三倍。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 Word版含解析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3eb8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2.png)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流水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A项正确;资本主义垄断产生之前,已经出现流水作业,排除B项;手工工坊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排除C项;殖民活动兴起不会提高生产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单选)()
【小问6详解】
本题是双项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与西方。根据材料“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甚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己的趣味和风尚”,可知,这是在西方不了解的中国情况下,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对中国的想象,对中国文化的重构,AC正确;从材料一可知,这是对中国瓷器文化的重构,不是传承,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西文化相互借鉴,没有体现冲突,排除D项。故选AC项。
上海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历史
免责声明行鉴别
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小问7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与西方。据材料一 图和材料二“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古代瓷器输出不仅是一种商业交易,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瓷器作为文化交流载体和媒介,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中国瓷器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且出现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现象,西方学习中国瓷器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想象和重构,推动文化发展。根据材料二“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可知,中国也借鉴了西方文化,丰富中国瓷器文化。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历史高考(等级考)一模试卷含详解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历史高考(等级考)一模试卷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df7380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e.png)
C.殖民活动中断该地历史进程D.商品出现了世界性的流动
(5)观察B图与E图中的两座城市,简要概括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制度之进
2022年,短短数月,英国首相三易其主,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相关制度的思考。
(1)张老师带着班级同学就这一问题梳理出了以下相关制度。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政治制度填入下列时间轴中。(填涂字母)
——《华亭县志风俗》(1791年)
材料二 上海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43年
机器印书馆墨海书馆建立。
1844年
西医医院建立。
1847年
西方银行“丽如银行”设立。
1868年
震旦博物馆创立,为中国最早一座博物馆;出现自行车。
1870年
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缆从香港通到了上海,市内开始有线电报通讯。
1872年
步骤一
小管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1)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的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
示例:从生产工艺技术探究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步骤二
(2)小管同学又找到了一些对玻璃器皿记载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史料的整理和分析,帮助他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史料
史料来源
史料类型
史料信息
结论
凸纹玻璃杯
唐何家村窖藏出土
近代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创刊。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aa14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5.png)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
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话叫做“参与爆炸”。
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
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
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B.辛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2.日军某部《战斗详报》载:12月13日(1937年),“根据旅团部命令,俘虏全部杀掉,其方法可以十几名为一组枪杀。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南京大屠杀D.九一八事变3.“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4.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
这些举措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5.下列引文,符合王守仁核心思想观点的是A.“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详解
![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4a78d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7.png)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美国最高法院是美国的最高______机构( )
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教化
(2)两幅饰带上的人物均按时序雕塑,据此推断这些历史人物排列的先后顺序为( )
A.南墙由左至右,北墙由右至左 B.两墙均由左至右
C.南墙由右至左,北墙由左至右 D.两墙均由右至左
1899年和 1907年,两次海牙会议签订的“海牙公约”和 1909年发表的《伦
敦宣言》,系统确立了有关中立的原则、规则以及中立国的权利义务,将过去以惯例形式存在中立法则条约化,成为了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1)一战前中立外交的发展与不同时代背景关系密切。请将上表左列编号的相关史事与下列时代背景选项相配伍。
D.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E.制定的法律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F.主张德治、人性善等观念,与法家观点截然相反
【答案】(1)C
(2)A
(3)CABD
(4)DCEAB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2022年10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提到美国最高法院建筑上的孔子雕像……”,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最高法院是美国的最高司法机构,所以C项正确。
第四步:研究史料价值;
为更好了解“三毛”,历史学社对“三毛之父”张乐平进行了研究,并发掘了部分史料:
(7)有人认为:《三毛从军记》是抗战胜利后的作品,非原始史料;漫画属绘画作品,含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感,难以客观表现史实,故史料价值不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图2漫画的史料价值。
4.《七步诗》真伪辨
5.局外中立
外交概念的“中立”,指一国对交战国不采取敌对行动的立场,包括战时中立与永久中立。
上海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上海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0848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9.png)
上海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有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信息技术的演进。
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有学生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的演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1)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
(填字母)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2)①下列各项中,助力“地球村”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A.高速铁路B.计算机C.互联网D.有线电报②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
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
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2.国际秩序的演变。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时间轴补充完整。
(2)《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该书作者是(单选)A.莎士比亚B.格劳秀斯C.孟德斯鸠D.亚当·斯密(3)图片反映了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填写序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
3.对“秦的暴政”的认识。
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试题(1月) 历史(解析版)
![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试题(1月) 历史(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272c3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3.png)
1.货币之语。
货币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让我们通过以下活动,聆听“货币之语”。
活动一:
A.苏美尔债务货币 B.印第安贝壳珠串 C.商朝铜贝
(1)将考古发现的早期货币与地图所示的文明区域相匹配。
活动二:从文献著述中探讨货币功能。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
(1)雅典的市政广场上,建有一个“纪名英雄墙”,有关城邦的事务、各项法令的预案都公告于此,供人们讨论,这表明雅典
A.公民享有较大的民主权利 B.民主法制日益完善
C.扩大民众 参政议政权利 D.实现了权力的制衡
读图
(2)如图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____》公布时 情景,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编纂的《____》,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4.和实生物杂以成家。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不同的事物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后,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反思……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砚,这种变革运动……,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一)伟大的海。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地中海孕育了欧洲的古典文明。
(1)雅典 市政广场上,建有一个“纪名英雄墙”,有关城邦的事务、各项法令的预案都公告于此,供人们讨论,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这表明雅典
A.公民享有较大的民主权利 B.民主法制日益完善
C.扩大民众的参政议政权利 D.实现了权力的制衡
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1e4de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3.png)
2022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控高三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1. 货币中的历史小明在历史课上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演进到一定程度,货币产生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货币的发展史,小明来到博物馆作进一步的探究。
A.太平天国花钱B.靖康通宝C.大明通行宝钞壹贯D.“半两”铜钱E.萨珊王朝(3-7世纪)银币F.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贝币(1)在博物馆内,小明搜集到上述几种货币,按照货币出现的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在梳理时间轴后,想邀你一起完成这些货币背后相关历史的探索:①试列举B货币流通时期与之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_______、_______。
②D货币使用时期,中国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政权的措施有()(双选)(涂字母)A.盐铁官营B.统一度量衡C推行郡县制.D.摊丁入亩E.设置三省六部(3)萨珊王朝时期,E货币可能会流通至哪些帝国?(双选)(涂字母)()A.罗马帝国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C.蒙古帝国D.拜占庭帝国E.亚历山大帝国(4)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货币也在不断演进。
小明在研究这些货币时,对其中部分货币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归类:货币来源对应货币货币材质对应货币天然货币(1)(单选,涂字母)金属货币(3)(多选,涂字母)人工货币(2)(多选,涂字母)纸质货币(4)C【答案】(1)①. F ②. D ③. E ④. B ⑤. C ⑥. A(2)①. 辽②. 金③. BC (3)AD(4)(1)F (2)ABCDE (3)ABDE【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贝币是中国早期国家夏朝,“半两”铜钱是公元前3世纪秦朝发行的,萨珊王朝(3-7世纪)银币,靖康通宝是北宋末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是明朝发行的,太平天国花钱是近代太平天国发行的。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8a5e1bdd3383c4ba4cd29b.png)
静安区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2019.12检测时间60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A. 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B. 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C. 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D. 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和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有关系,『答案』为C;材料提到“第一个王朝”但是并没有否认和证实夏王朝的存在,AB错误;D在国家出现之前就存在,材料内容不能显示农耕和文明起源的关系,排除。
2.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A. 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B. 甲骨文发现并识读C. 《史记》的明确记载D. 神话传说得到验证『答案』B『解析』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
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殷墟的甲骨文的出土以及正确解读,使得商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大量信息为世人所熟知,『答案』选B,青铜铸造技术不符合信史的特征,A错误;《史记》虽然有明确记载,但是当时并没有文字及考古资料等印证,不符合“信史”的特征,C错误;神话传说即使得到了验证也是后人在文字及考古资料的证明下确认的,神话传说不能被称为“信史”,D错误。
3.“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从语意判断,该史料最可能出自A. 《魏书》B. 《隋书》C. 《汉书》D. 《晋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是让少数民族人学说汉话,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故应该出自《魏书》,『答案』为A;材料内容是北魏的历史,《隋书》是记述隋朝历史的史书,B错误;汉朝和晋朝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不会出现材料的内容,CD错误。
2024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d1f3d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1.png)
松江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1.人民创造历史(1)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值得称颂的少数民族历史人物。
将下列历史人物进行排序。
(填涂字母)(2)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不同领域呈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
将下列人物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填涂字母)A 徐光启B 希罗多德C 徐霞客D 伊本·西那农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医学家贾思勰王祯①_____裴秀②_____司马迁塔西佗③_____葛洪李时珍④_____(3)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下面这组拍摄于20世纪初期的照片中“华工”所做历史贡献是()(填涂字母,双选)A.为一战做出了巨大付出B.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C.为协约国胜利作出贡献D.帮助中国政府收回山东主权(4)恩格斯强调认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你对“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主题的理解。
2.船只承载历史。
船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1)请将以上船只按时序填入下图。
(填涂字母)(2)请将上述图片中序号为B、E、F的商船与其主要航行区域相匹配。
(3)由于某些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船甚至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参考示例,对上述序号D代表的船只进行描述。
示例:“马尼拉大帆船”是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它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往墨西哥换回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
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模拟卷上海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卢湾 )34、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移民城市。
材料一青浦崧泽村考古发现的彩陶猪、玉器和陶壶材料二清末上海北大门 1907年外白渡桥材料三上海公共租界筑路情况:(沪西)1864年筑Jessfield Road(万航渡路);1901年筑Brenan Road(长宁路)、Hungjao Road(虹桥路)、Rubicon Road(哈密路)、Robinson Road (长寿路);1903年筑Kiaochow Road(胶州路)……问题:(12分)1)考古发现说明上海在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
材料一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要考证崧泽文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史料进行印证?(4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除此以外,请列举近代上海城市取代老城厢的表现。
(4分)(1)上海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
史料类型:实物史料;还可用的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考古遗址遗迹等。
(2)历史信息:上海开埠,辟设租界;上海的道路建设和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已建立起基本的公共道路系统。
说明上海开埠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
道路交通建设的演进使上海城市格局和整体风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一座完全不同于老城厢的近代城市已经崛起。
表现:经济功能与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民族工业创建、贸易导向性经济为主流。
跻身于东亚以至世界大都市行列,(或:是国际资本在中国和远东的汇聚点和世界市场的东亚枢纽,同时也成就了繁荣的民族工业。
)城市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公共照明系统的建立;(也可列举具体相关实例)城市供水网的初步建立。
(也可列举具体相关实例)市民生活方式变化,衍生出石库门弄堂文化(嘉定)35、上海开埠与租界1845年公布的《上海土地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开辟的一个中英地方协定,这个章程既确定了大致界域、外侨和侨民之间在上海的具体租地办法,又规定了界内的一些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行措施。
这是近代上海主权将丧,但也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历史性的起点。
——《上海志鉴》问题:(9分)(1)简述上海英租界设立的背景。
(3分)(2)依据所学知识,在租界内上海丧失了哪些“主权”?(2分)(3)你是否同意开埠及租界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近代化”,并用史实证明。
(4分)(1)1842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开埠。
1845年,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及颁布,标志英租界的开辟。
(3分)(2)领土主权、司法主权、行政主权等。
(2分)(3)同意。
上海逐渐建立起公共道路系统;交通工具也经历了从人力车到电车的变化;公共照明系统、城市供水系统等渐成规模。
(4分)(浦东)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乍一看,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
……环城修筑的城墙濒临坍塌,已有300年历史了。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材料二:英、美、法划定的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右图)。
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更是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
——《上海乡土历史》上海教育出版社请回答:(1)上海正式开埠于何时?为什么说“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2分)(2)上海道台为何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夷人”为何自选荒蔓之地?(2分)(1)1843年11月17日(回答到年即可)(1分);较其它口岸比较,上海仅是县治所在地,且市政建设落后(其它言之成理即可)(1分)。
(2)一是上海道台没有现代化的视野,没有认识到上海城北地带的重要地位(1分);二是实现华洋隔离,免生事端(1分)。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3)上海地处中国经济重心、据国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该地块靠近黄浦江和苏州河,便于蒸汽轮船的航行,便于人员自由出入(2分)。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崇明)37、从煤气灯到电灯(10分)上海开埠后,城市经济和社会面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煤气灯和电灯则使这座城市“亮”了起来。
上海最早的煤气灯和马路照明电灯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租界。
请回答:(1)这两样新事物的出现分别与哪些重大事件有关?(2分)(2)简述租界在上海出现的背景及过程。
(3分)(3)除了照明之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城市建设还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分)(4)依据以上分析,简要说明租界对上海的影响。
(2分)(1)(2分)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3分)简述租界在上海出现的背景及过程。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之后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
宣告英租界的设立。
之后,美法等国也相继设租界。
(3)(3分)公共道路、交通工具、供水网络。
(4)(2分)依据以上分析,简要分析租界对上海的影响。
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害;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科技的引进和城市建设的近代化等。
(金山)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1854年,英租界工部局成立,只有居住在租界、每年缴纳房地捐达白银500两以上或年付房屋租金1200两以上的外侨才有资格被推选为工部局董事候选人。
……工部局还设有总办处、工务处、卫生处、财务处等各种管理和办事机构,另外,工部局还控制一支武装力量万国商团。
1909年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董事均由选举产生,有任期规定,下设户政、警政、工政等科,均与租界工部局组织类似。
——马长林:《近代中国租界变迁》材料二:“租界马路四通,城内道途狭隘;租界异常清洁,车不扬尘,居之者几以为乐土,城内虽有清道局,然城河之水,秽气触鼻,僻静之区,坑厕接踵,较之租界,几有天壤之别。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材料三: 1882年,康有为乡试归途经上海,见“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大购西书而归,从此大讲西学。
这一次上海之行,成了他学术、思想的一大转折点。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材料四: 1877年,美国人狄考文在租界的格致书院讲解、演示电的原理,用电引燃爆竹,慕名前往听讲的有五十多人,“观者无不赞美,无不欣悦”。
——熊月之《格致书院与西方传播》材料五:20世纪初,清朝政府与租界交涉:“在租界中有一些中国的不法分子捣乱,我们要整治他们,你们要帮助我们。
”于是巡捕房就传讯这些人(包括蔡元培),问他们是否私藏军火、杀人?蔡元培等人回答“都没有”,接着他们就被释放。
——熊月之:《移民社会与上海文化》材料六: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
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于右任等革命党人主持的《民立报》1911年问题:(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租界与华界市政管理机关的异同点。
(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所述“清朝政府不能直接整治租界中的中国不法分子”现象的原因。
西方国家是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租界的认识。
(16分)(1)同:董事均由选举产生;组织机构类似(2分)异:管理区域不同,分别为租界和华界( 1分)性质不同,工部局独立于中国政府之外,城乡自治公所由政府授权地方自治机关(1分)(2)原因: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行政治理范围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1分)背景: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署《南京条约》,上海辟为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订立,英租界辟设,美法相继辟设租界;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造成租界内华洋杂居 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租地章程,7月租界独立市政机关工部局产生并获得独立地位。
(3分)(3)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闵行 ) 35、早期的“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曾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西学源源而入,“西学东渐”揭开了新的一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上海是西学传入的重要窗口,请叙述上海在上述两个阶段受“西学东渐”影响的有关史实。
(12分)(1)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2)徐光启与李之藻等完成《崇祯历法》;(3)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开埠和《上海土地章程》订立,英美法在上海的租界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一个缩影。
(4)清政府颁布《自治章程》,创办地方自治;(5)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广方言馆等洋务企业或新式学堂,上海成为洋务运动主要阵地;(6)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欧风美雨”影响下和洋务企业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等民营企业,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7)上海经济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上海的城市建设迈开向现代化的步伐,公共道路交通建设、公共照明系统、城市供水网络系统等先后建立;(8)近代都市取代老城厢的诸种表现;近代科技引进;西书的翻译与出版;报刊业的繁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社会习俗的变化等;在文化上,上海市民创造了石库门建筑等;(9)1895年——1898年,上海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中心,《时务报》对解放人们思想产生很大影响;(10)上海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基地。
邹容在上海出版《革命军》,革命组织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徐汇 P70)38、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
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
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3分)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
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上海档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2分)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
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