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37)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
②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
3.一词多义 夫君子之行:行为
(1)行: 与友期行:同行
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2)以:
非学无以广才:拿来
(3)成: 非志无以成学:成就,达成 遂成枯落:成为
结构梳理
淡泊
诫
培
子
立志
养 品
书
德
惜时
拓展出文
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我喜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 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重点句式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将复及 何”)
初步感知
重点词语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②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⑤,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品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 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 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诸葛亮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 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 诸葛瞻。
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 ①意与日去 (古义: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今义: 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七年级上册语文16课生字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重点生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解释】:
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广:使……增广。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课堂总结
对偶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双重否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课文结构
简细 约微 处处 见见 力关 量怀
文章短小精
悍,言简意
赅,文字清 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新 雅 致 , 不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诫子书”,即劝诫儿子的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 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朗读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的这封家书劝勉 了儿子什么呢?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 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 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16 诫子书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字孔明,号 卧龙,琅琊(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 乡侯,谥曰忠武侯;代表 作有《前出师表》《后出 师表》《诫子书》等。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 诸葛瞻的家书,是诸葛亮 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 他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 会。
二、声情并茂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我能翻译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 就不能成就学业。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享乐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 不能陶冶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 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 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3.从文中选取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并简
要说说理由。
五、拓展延伸
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惜时: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 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①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 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正)。 ③ 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④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任务探究
3.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 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自主学习
《诫子书》家训,家书。 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做 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 古范文。
自主学习
知背景
本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 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 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自主学习
积累四字美词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 励精治性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听朗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 陶冶性情。
自主学习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 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 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整体感知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 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 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 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整体感知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16 诫子书
(3)修身(戒“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从反面论证“静”的重要性) 3.结论:劝诫儿子惜时勤学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第20页
疑难突破
16 诫子书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那么“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第8页
整体感知
16 诫子书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2.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9页
文本翻译
16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首,
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第22页
16 诫子书
2.诸葛亮认为成才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第4页
背景资料
16 诫子书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 版)。这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 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 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刻,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第5页
16 诫子书
文体常识 书信
书信一般由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构成。 ①称呼。顶格写,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 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 正文,也可以另起一段空两格写。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写。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知识拓展
阅读古诗,说一说诸葛亮在后世人们心中的地位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名句积累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王勃 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杂诗》傅玄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 6、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孟子》
文章主旨 论述重点 人生总结
文章赏析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围绕“静”字加以论述, 把失败归结为“躁”字。
教诲儿子发出肺腑之言,告诫儿子 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努力成才。
写作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论点 论题 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角度 总结论点 诚恳告诫 文释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学习,
事实 道理 比喻 对比
正面 反面
思考探究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思考探究
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分读试诵
夫 ,以 ,以 。 非 无以 ,…非 无以 。
夫须 非 无以
则不能
,须
,
,非 无以 。
, 则不能 。
连读成诵
读诵小口诀
一夫带两以,外加两句非无以 二夫跟两须,仍是两句非无以 ,后多两个则不能 三组四字句,两两成双背
展诵亮剑
用最工整美观的书写默 写你能背诵出来的语句
诸葛亮
初读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这篇《诫子书》是诸
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门两兄弟 气节万古传
◆他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 中、尚书 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西元261年后,与董殿共 同执掌蜀汉军政。西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他率军至 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他怒斩来使。在绵竹 与魏军决战时,由於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 职,惟他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他封爵,他推辞说 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国,愿终老於家。晋帝同意了他 的请求。
——句式整齐 富有韵律
自读亲文
要求:1、放声朗读
夫fú 2、结合书下注释给相 淫yín 应的字标音
3、连读三遍
范读增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练读获能
同桌或前后两人互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宝贵性 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年纪 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 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 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 贡献。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来得及呢?
拓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句话形 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意志 消磨的可悲。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 间、把握机会,不要等到年老体衰、 意志消沉时才后悔莫及。这种警示 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 只有珍惜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取得 成功。
静以修身
“静”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指修养身心。
02
俭以养德
“俭”指节俭;“养德”指培养品德。
03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04
明志
“明”指明确、坚定;“志”指志向。
05
致远
“致”指达到;“远”指远大目标。
01 02 03 04 05
险躁
“险”指轻薄;“躁” 指浮躁。
治性
“治”指修养;“性” 指性情。
● 拓展:“静”在现代生活中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有助于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冷静和 理智,避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而“俭”则是指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 避免浪费,并培养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方式。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有 助于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遂成枯落
最终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05
多不接世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01
悲守穷庐:只能悲 哀地守着陋室。
02
将复何及:又怎么 来得及呢?
03
四、路漫而求索
04
(一)句子理解与 拓展
05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淫(yín)慢:漫不经心。淫、放纵;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 , 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 学:动词,学 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名词,学 业
重点句子我翻译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1、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形容词作动词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远大的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无常 今义:危险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屏除杂念干扰 今义:环境安静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慢
JIE ZI SHU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文天祥
JIE ZI SHU
诫子书
诸葛亮
16 诫子书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 ) 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古义:轻薄 治,古义:修养
今义:危险,惊险 今义:治理
)
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 具备哪几个条件?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A、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 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 名君子。
他是我国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课外拓展:
你知道吗?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 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 西川
16 诫子书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记文言知识
1. 重点注释
①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君子
..(有才德的人)之行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
④非淡泊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⑤年与.(随同)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⑥遂.(于是,就)成枯落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⑦悲守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非学无以广.
才(增长) ②形容词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目标) 3. 古今异义
夫.
君子之行 古义:f ú,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今义:丈夫
险.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4.一词多义
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
枯落(变成,成为) 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基础知识【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北伐途中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劝勉诸【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政权日夜操劳,对儿子,他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故写下这篇《诚子书》,对他加以教诲、训诫。
【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译文助词,的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行,操守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养译: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志向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达到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共42张ppt)
1.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 高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拓展迁移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 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 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 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研读探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含义: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不用心学 习,将来就会变成一个废人,那时就悔之晚矣。
作者从反面阐述,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成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研读探究
1.文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疏通文意
必要, 一定要
才干
成功,
增长
成就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业
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法增 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修养性情。
励,振奋。 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修养。
淫慢则不能 励精, 险躁则不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 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本文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 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 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 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 总结,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 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 育儿子。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诸葛亮 之兄):“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 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30年后,邓 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 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16、诫子书(教学)解析
深入探究
8、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话, 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拓展:惜时诗句、故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 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 确的时间安排。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 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 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 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 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 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
探究式学习方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人物,千百年来,他也是广为人民称颂的神话般的英雄,你知道他有哪些神奇的故事?(学生畅谈)古往今来,还有不少诗人也写下了称颂他的诗篇,你知道吗?老师引用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等诗。
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深谋远虑,几次远征,最后死在五丈原。
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
(2)停顿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
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
难问题,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
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
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
4、生译全文。
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
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
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
(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
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
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文章概
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
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
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
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
(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
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
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2、背默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