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概论》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概论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学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植保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保护学概论》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导论课,主要阐述植物保护涉及到的各类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危害规律、预测方法、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及主要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内容包括植物病害、虫害、农田草害、农田鼠害、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及防治技术与策略、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等。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常识和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1. 绪论1.1 植物保护的概念1.2植物、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1.3 植物保护学的方针、研究内容2.植物病害2.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2 植物病原物2.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2.3 植物病害的诊断3. 植物虫害3.1昆虫的形态结构3.2昆虫的生物学特征3.3.植物害虫种类及其危害3.4.农业害螨及其危害4.农田草害4.1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4.2 杂草生态学、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4.3 杂草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5. 农业鼠害5.1 鼠害的概念5.2 害鼠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习性5.3害鼠的种类(此章不作为考试内容)5.4鼠害的防治6.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6.1 植物病害的流行6.2 植物害虫种群动态6.3 植物病虫害预测7.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7.1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7.2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8.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8.1 大田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8.2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8.3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棉花病虫草害综合治理9.植物保护技术推广9.1 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形式9.2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体系9.3 植物保护器材的管理与销售三、考试要求1. 绪论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设计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2. 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了解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3. 学习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2. 能够独立开展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植物资源的情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基本概念:介绍植物保护的定义、意义和任务,以及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植物保护概述2.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等;介绍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3. 植物病虫害识别:学习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掌握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植物病虫害识别4. 植物保护技术:介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植物保护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植物保护技术5.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分析具体植物病虫害案例,提出防治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材章节:第五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识别和防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8课程名称:植物保护通论英文名称:General plant protec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72学分:3.5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植物保护通论》主要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包括病虫的形态特征、生活(生理)特性,病虫害的分布、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等。
结合实际介绍主要果树(以华南果树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植物保护通论》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园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订的,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植物保护通论》是一门农业应用学科。
在学习上既要重视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作能力的培养。
为此,学生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培养能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把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自学、课堂理论学习、实验室操作和基本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各个学习环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全面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有关的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加以灵活运用。
2、了解果树病虫害(以南方果树病虫害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的发生和为害情况;以重要病虫害和常见病虫害为重点,掌握各类病虫害的诊断、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3、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果树、蔬菜病虫害问题、实施防治措施、技术推广和进行的关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8学时,实验24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学时:72学分:3.0适用对象: 草业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保护学》是草业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大纲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turf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urf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5学时,实验27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rotection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执笔人:丁丽芬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一、课程教学目标】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
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1.:2.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3.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5.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6.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ZH11317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总学时54、理论课学时34、实验课学时20)学分:3适用对象: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动植物检疫等先修课程:化学、生物化学、气象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普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学、遗传工程、分子生物、电子技术和系统工程等。
课程简介:植物保护技术是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动植物检疫等专业一门必修的专核心或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主要讲授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掌握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根据农业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更密切地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制订和完善切实有效的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对策,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以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的新途径,完成治虫防病和保产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保护技术教学目标是使农艺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重点: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的目的;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要求:基本内容: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1.植物保护的对象2.植物保护的目的3. 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4. 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3.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植物保护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10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iscipline of the Plant Protection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选修3.课程目的植物保护是保护农作物、林木、花卉等植物和储藏期植物农产品免受有害生物危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活动的总称,包括对有害生物实施监测、预报、预防、治理、控制和检验检疫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各项工作。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为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1)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保护学科结构、专业研究方向、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引导初入学的学生热爱专业学习;(2)使学生了解有害生物对植物、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人们控制有害生物的防治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我国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展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以便为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学时为165. 建议先修课程因为该课程在一年级开课,故不作建议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目:由于新生刚入学,从未接触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加之尚无统编教材,暂不列出。
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专题讲座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问答式教学。
(2)通过对植物保护学科各个主要研究方向的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查,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程报告综合评定成绩评定:总评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分9. 课外自学要求(1)课外多阅读本专业的有关期刊杂志及相关书籍,如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昆虫学报,昆虫知识,植物病理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农药,农药学学报,农药科学与管理等,以期对植物保护专业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植物保护基础》教学大纲讲述
《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基础计划学时:7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热带作物生产技术制订人:热作系丁丽芬制订时间:2015年3月审定人: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修订时间及次数:2015年10月10日第 2 次修订修订人: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植物保护基础》是为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课。
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热带作物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作物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特色本课程是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立的专业课基础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病害、农药三大部分;该课程必须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通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一)基本知识植物保护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热带作物病虫害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具体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
(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如何运用。
(三)自学能力除了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研读教材外,还要求学生课外多到图书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学会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项目一热带作物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有害生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指出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强调自然因素控制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
(整理)《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学时:72学分:3.0适用对象: 草业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保护学》是草业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大纲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turf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urf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5学时,实验27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植物生产类非植保专业(农学、园艺学、茶学等等)农学学科或综合性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而开设的课程。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要求掌握植物保护学有关的有害生物(病、虫、螨、杂草等)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侧重了解并掌握重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为害特点、鉴别与诊断方法、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以及安全有效的防治技术。
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能力鉴别与诊断重要有害生物的种类与为害,分析重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的新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有效控制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植物保护学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其中理论教学内容构成和实验教学构成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植物保护学理论教学内容构成表2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内容构成三、教学单元目标与任务(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一单元绪论讲授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植物保护学的概念与范畴、植物保护的作用与地位、我国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单元植物病理学基础讲授并要求学生掌握下列主要内容,其中植物病理学基础(一)包括主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原物(真菌);植物病理学基础(二)包括植物病原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害流行和预测、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三单元蜱螨学基础通过自学和老师辅导了解和掌握蜱螨的基本概念、形态特征等。
第四单元昆虫学基础讲授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昆虫的基本概念、昆虫与人类关系;昆虫头部的外部形态(重点是触角的基本结构与类型、口器的基本结构与类型)、昆虫胸部特征、足基本结构与类型、翅的基本结构与类型;昆虫腹部特征与外生殖器官形态特征。
了解和掌握昆虫生物学部分了解和掌握昆虫生殖方式、个体发育、变态类型、习性等。
昆虫生态学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昆虫影响的环境因子及其作用。
昆虫纲的分目、农业昆虫重要目、科的特征。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适用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植物保护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开设此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害生物防治的实践能力及相关知识。
能识别当地植物主要有害生物,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简易测报方法,掌握综合防治措施,并能组织和指导群众开展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实践部分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力求掌握生产实际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和新近将要推广的新技术。
对相关知识部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能力目标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掌握病虫标本的采集、识别与制作,主要病虫的调查和防治,农药的配制、使用等。
相关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虫的形态、生物特性,农药的理化性质等。
三、总学时分配四、能力(实践)教学方案1.能力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2.能力教学的组织方式、所需场地及主要设备器材。
⑴组织方式:由任课教师、实践教辅人员、班委干部,按4人选出1名小组长组成实践领导组。
任课教师担任组长,实践教辅人员、班长、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
教师将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强调,实践领导组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实现教学目标。
⑵场地、课内实验在植物保护室进行,综合实训在植物保护室、学院农场及宜宾市翠屏区新村一带进行。
⑶主要设备器材:需植保实验室1间,主要应配备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喷雾器、采集包、标本夹、放大镜、波美比重计、捕虫网、昆虫灯、烧杯、量筒、试管、天平、铁锅、灶、石蕊试纸,昆虫针插标本、玻盒标本、植物病害玻盒标本、切片(玻片)标本等。
五、考核方案(考纲)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40%)计入总分,为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综合实训进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按百分制单独考核。
1.平时成绩含作业、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考核。
2.理论成绩为课程(单元)结束后的相关知识考核,各部分数权重如下:相关知识点分数分布:第一单元:农业应用昆虫……………………………………20分第二单元:植物病害…………………………………………20分第三单元:植物病虫害防治法……………………………………20分第四单元:农作物病虫……………………………………………20分第五单元:其它植物病虫…………………………………………20分总计100分3.课内实践的考核,可结合学生实验过程,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含生物绘图、结果分析、计算等内容),评定出A、B、C、D等四个等级,并记入平时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
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1课时,讲授1)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的对象、目的。
(2)了解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3)掌握植物保护的方式。
(4)了解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
(5)掌握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2.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难点:掌握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二)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2课时讲授2)阐述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类型。
1.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病害的定义。
(2)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
(3)掌握植物病害的类型。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的类型。
难点:植物病害症状。
(三)第二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2课时讲授2)本章包括植物病原真茵的一般形态、病原真菌的生长、分类;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形状,重要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所致病害特点;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植物原线虫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重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特点;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点,所致病特点等内容。
1.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种类。
(2)掌握病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种类。
难点:病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
(四)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1课时讲授1)本章讲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的4个时期:及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病害循环的3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初侵染和再度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1.基本要求(1)了解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2)掌握病害循环。
(3)掌握植物病害流行。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难点:病害循环的环节、病害的流行的原因。
(五)第四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5课时讲授3 实验2)阐述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主要包括昆虫的头部、昆虫的胸部、昆虫的腹部、昆虫的体壁、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激素等内容。
1.基本要求(1)了解昆虫身体结构。
(2)掌握昆虫各部分名称。
2.重点、难点重点: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类型、体壁构造、激素种类与防治的关系等。
难点:昆虫激素与利用。
(六)第五章昆虫的发育和行为(5课时讲授3 实验2)本章包括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发育和变态、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休眠和滞育、昆虫的行为等内容。
1.基本要求(1)掌握昆虫的繁殖方式、发育和变态。
(2)了解昆虫的生活史。
(3)理解休眠和滞育的区别。
(4)了解昆虫的行为。
2.重点、难点重点:昆虫的繁殖方式、4种虫态。
难点:滞育的概念。
(七)第六章昆虫的分类(5课时讲授3 实验2)本章讲述昆虫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昆虫的主要类群有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农业害虫各论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包括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
1.基本要求(1)了解昆虫的分类原理。
(2)掌握重要昆虫目和蜱螨目的鉴别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昆虫分类的意义、基本原理及农业昆虫重要目的特征。
难点:甲虫跗节隐节的鉴定。
(八)第七章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2课时讲授2)植物病害的调查,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预测种类,预测依据,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的建立。
1.基本要求(1)了解柯赫法则。
(2)掌握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3)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难点: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九)第八章昆虫种群动态与预测(3课时讲授3)讲述种群的概念,种群基数估测方法,种群的生态对策,昆虫田间分布性和取样方法,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的意义,预测预报的类型。
1.基本要求(1)了解种群基数估测方法。
(2)掌握昆虫田间分布性和取样方法,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种群基数估测方法。
难点:昆虫田间分布性和取样方法。
(十)第九章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策略(3学时,讲授3)本章对植物检疫范围,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农业防治的具体措施,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生物防治法的途径,农药的主要类别,农药的主要剂型,农业的使用方法,农药的合理使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的特点,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制定综合防治规划的原则和方法,IPM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理解IPM。
(2)掌握害虫的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
(3)了解综合治理的5个方面。
2.重点、难点重点: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难点:综合防治策略来防治植物有害生物。
(十一)第十章麦类病害(2学时,讲授2)本章对常见麦类病害(小麦锈病、麦类全蚀病、麦类白粉病、麦类赤霉病、麦类病毒病)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麦类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2)了解常见麦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3)掌握常见麦类病害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麦类病害的为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十二)第十一章水稻病害(3学时,讲授3)本章对常见水稻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百叶枯病)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水稻病毒病的危害和诊断、病原、侵染循环、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危害与诊断。
(2)掌握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为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十三)第十二章杂粮作物病害(1学时,讲授1)本章对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2)掌握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防治方法。
(十四)第十三章棉花病害(1学时,讲授1)本章对常见棉花病害(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苗期病害)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棉花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2)掌握常见棉花病害病害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棉花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棉花病害的防治方法。
(十五)第十四章麦类作物害虫(2学时,讲授2)本章主要讲述主要麦类害虫(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害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小麦害虫,小麦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小麦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小麦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小麦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小麦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十六)第十五章水稻害虫(5学时,讲授3 实验2)【知识点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主要水稻害虫(稻蛀螟、稻飞虱、稻叶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水稻害虫,水稻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水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水稻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水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水稻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3.说明:本章实验为选做实验之一。
(十七)第十六章杂谷类害虫(1学时,讲授1)本章主要讲述主要杂谷类害虫(玉米螟、粘虫、高粱条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杂谷类害虫,杂谷类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杂谷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杂谷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杂谷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杂谷类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十八)第十七章棉花害虫(1学时,讲授1)本章主要讲述主要棉花害虫(棉花蚜虫、棉铃实夜蛾、棉叶螨、棉盲蝽)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棉花害虫,棉花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棉花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棉花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棉花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棉花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十九)第十八章地下害虫(4学时,讲授2 实验2)本章主要讲述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种蝇类、地老虎类地下害虫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地下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地下害虫的虫情调查与测报,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地下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地下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