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1988—1994)的开题报告
![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1988—1994)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ec12e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6.png)
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1988—1994)的开题报告
题目: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1988—1994)
研究背景:
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是日本政治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于日本政治经济实力的崛起和世界对其崛起的高度关注下,日本面临着严峻的时代背景和种种挑战。
由于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因素,当时的日本政府
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压力,包括公众对法制和杜绝贪污腐败的呼声以及对政
府政策的不满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决定对其选举制度进行改革,以推动政
治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的背景、意义、成果以及影响,并分析这一改革对日本政治发展的影响。
研究内容(可按如下分点阐述):
1. 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渊源;
2. 改革的目的、重点和措施;
3. 改革的成果和经验;
4. 改革带来的影响和问题;
5. 日本政治制度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杂志、学术论文、政策文件以及新闻报道,梳理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政策措施以及成
果与问题,再与其他国家选举制度改革进行比较,深入剖析改革的成功与不足。
预期成果:
通过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从全面的视角分析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的历史和现实,探讨改革对日本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而为其他国家制度改革提供借
鉴和启示,促进国家政治制度的升级和优化。
日本议员选举制度
![日本议员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e7f31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a.png)
日本议员选举制度日本议员选举制度是根据日本宪法和选举法规定的,旨在保障选举的公正、公平和透明性,确保选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该制度包括选举的组织、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选举方式以及选举的监督和复核等方面内容。
首先,选举的组织主体是由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和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组成的。
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管理国会议员的选举,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则负责组织和管理地方议会议员的选举。
这两个管理委员会都是独立于政府的机构,其成员由各级政府的任命产生,以确保选举过程的公正性。
候选人资格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日本选举法,候选人必须是日本公民并年满25岁。
此外,候选人还需要获得一定数量的选民的推荐,以表明他们具有一定的选民支持度。
同时,候选人必须提交详细的个人资料和政治主张,以供选民参考。
选举方式是日本议员选举制度的核心部分。
日本国会的上议院和下议院采用不同的选举方式。
上议院选举采取了比例代表制,即选民通过党派名单选择所支持的政党,由政党根据得票数量来确定候选人当选人数。
而下议院选举采取了单一选区制和复数选举制相结合的方式,候选人通过竞选争取选民的票选。
选民只能选择一个候选人投票,最终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为议员。
在选举的监督和复核方面,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和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选举和监督,确保选举过程的公正和合法性。
选举结果可以进行在一些情况下进行复核,以保证选举结果的准确性。
而选举的违法行为如选举舞弊、威胁选民等将受到法律追究。
总的来说,日本议员选举制度致力于保障选举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通过明确选民和候选人的资格要求,建立独立的选举管理委员会,采取不同的选举方式以及强化选举监督和复核等措施,确保选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不断改善选举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民主原则和选民的期望,是日本政府和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日本的选举制度
![日本的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c5163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d.png)
⽇本的选举制度⽇本的选举制度于汉道⽇本的选举包括⾸相选举;全国众议院议员选举、参议院议员选举,地⽅议会议员选举、地⽅⾏政长官选举等。
⼀、⽇本政体特点。
⽇本实⾏责任内阁制,⾸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均为议员。
在全国范围,国会是最⾼国家权⼒机关,是国家惟⼀的⽴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现有众议院议员480名;参议院议员252名。
在地⽅都道府县、市町村通常都设有议会。
⼆、选举的分类1、⾸相选举。
⽇本⾸相,也称内阁总理⼤⾂,由国会议员选举,天皇任命。
2、众议院⼤选。
众议院⼤选。
众议院的议员选举每四年举⾏⼀次。
它是全体选民参加的直接选举,实⾏⼩选区与⽐例代表并⽴制,投票⽅式为⼀⼈两票制,即选民给⼩选区的⼀个候选⼈和⽐例选区的⼀个政党⽽不是具体的候选⼈各投1票。
、参议院⼤选。
参议员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选参议院全体的⼀半,选举⽇期在选举年的6⾄ 7⽉。
参议员选举也实⾏选3、参议院⼤选。
区与名簿式⽐例代表制,由各政党将本党候选⼈名簿提交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向选民公布候选⼈名簿。
由选民投票,⼀部分由地⽅选区选出,⼀部分按⽐例代表制选出,但只对政党投票,不对候选⼈本⼈投票。
4、统⼀地⽅选举。
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举⾏的⾏政长官和地⽅议会议员的选举。
任期都为4年,可连选连任,各地任期届满的时间参差不齐。
统⼀地⽅选举均在每年的3⾄5⽉之间进⾏。
它主要采取相对多数代表制,获得选票最多的候选⼈当选。
选民投票以单记名⽅式进⾏,即每个选民有⼀个投票权,选⼀名候选⼈。
地⽅⾏政长官与地⽅议会议员分开进⾏。
三、选区的划分选区划分为三种,即⼩选区制(选出1⼈)、中选区制(选出2到6⼈)和⼤选区制(选出6⼈以上)。
⽇本在1889~1919年间采⽤⼩选区制。
1945年后采⽤⼤选区制,将全国划分为54个选区,根据地域⼈⼝⽐例,候选⼈在各区的分配从2名到14名不等。
1947年改为中选区,全国划分为117个选区,各区候选⼈从3名到5名不等。
日本的地方议会选举
![日本的地方议会选举](https://img.taocdn.com/s3/m/64fa5ddd28ea81c758f57882.png)
日本的地方议会选举引言依据日本的宪法,公民享有的选举权集中体现在众议院、参议院大选和统一地方选举这三大选举上。
统一地方选举是指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举行的地方自治团体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议员的选举。
地方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议员的法定任期为4年,可连选连任。
但实际上,由于行政长官、议员的死亡、辞职以及议会被解散等原因,很多地方自治体在统一地方选举之前,举行了补选或重新选举,因此,各地任期届满的时间参差不齐,大概在3—6月之间。
所以在每年的4月左右一起来进行统一地方选举,一方面可以节省经费,另一方面能增强民众对地方自治的关心。
和国政选举一样,年满20岁以上的且在选举区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居民拥有选举权。
地方行政长官与地方议会议员分开进行。
地方议会选举主要采取相对多数代表制,获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
选民投票以单记名方式进行,即每个选民有一个投票权,选一名候选人。
由于地方议会和行政长官的任期大都是同一周期,所以将这样的在同一时期内举办的选举称作统一地方选举。
在日本,统一地方选举对政局影响巨大,在地方议会所占议员的比例也成了各大党派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的砝码。
地方议会选举的历史二战后,日本在1947年(昭和22年4月)开始实施了第一次的统一地方选举。
当年的5月3日将实施新的日本国宪法,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部鉴于此,希望日本政府实施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地方自治制度,这是日本实行地方统一选举的开端,也是第一次地方议会选举的开始。
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举行了16次统一地方选举,2007年的统一地方选举为最近的一次。
同时在1947年,也就是日本国宪法公布的次年,有关地方自治的法律《地方自治法》颁布实施,对地方选举做了具体的规定。
1950年(昭和25年),《公职选举法》颁布实施,对选举的具体时间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地方选举,《地方自治法》与《公职选举法》作为两部重要的法典对其方方面面做了具体的阐述与规定,可以说是我们了解日本地方选举规章制度的钥匙。
日本议员选举制度
![日本议员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b5ad65f8c75fbfc67db230.png)
日本议员选举制度日本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均为议员。
在全国范围,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惟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现有众议院议员 480名,其中自由民主党 233人,民主党127人,自由党22人,共产党18人,社会民主党8人,公明党31人,保守党7人,其他24人;参议院议员 252名,其中自由民主党104人,民主党56人,自由党12人,公明党、改革俱乐部24人,共产党23人,社会民主党14人,两院俱乐部4人,参议院之会10人,无党派5人。
在地方,都道府县、市町村通常都设有议会。
国会众议院议员任期为4年,但内阁总理大臣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重新进行选举。
参议院议员任期是6年,每3年改选一半。
日本地方议会,按照法律规定,每 4年选举一次一、议员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最早对选举和选举制度作了法律上的规定:只有年满25周岁以上、缴纳国税15日元以上的男子才有选举权;而作为候选人,则必须缴纳2000日元的保证金。
当时的选举制度具有严格的财产和性别限制。
后来,选举人的财产限制有所变化,1900年降为10日元,1919年降为3 日元。
1925年,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财产限制被取消,但性别限制依然存在,而且选举也仅仅局限于众议院议员的选举,参议院议员则由天皇直接任命。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
同年12月公布的《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修改纲领》,将选民的年龄降为20周岁,被选举人的年龄降为25周岁,同时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按照这个修改纲领,日本实行大选区制:根据地域人口的比例,全国划分为54个选区,各选区分配的候选人名额从2名到14名不等。
1946年4月日本举行的战后第一次大选,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的。
但结果是各党派议员的票数过于分散,获得最多票数的自由党也只以140 票就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为了改变这种票数过于分散的弊端,1947年3月再次对该选举法进行了修改,将选区划分由大选区改为中选区制:全国划分为 117个选区,每个选区分配3—5名议员候选人名额。
日本混合选举制改革以来的政党体制变迁及其可能走向
![日本混合选举制改革以来的政党体制变迁及其可能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c6b02e51dd3383c4ba4cd2d7.png)
日本混合选举制改革以来的政党体制变迁及其可能走向作者:周建勇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周建勇摘要: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高度相关。
著名的迪韦尔热定律已证明,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和议会内两党制度的形成高度关联,比例代表制有助于形成多党制。
那么,混合选举制会导致何种政党体制呢?我们对1996年进行选制改革以来的日本选举进行研究发现,实行混合选举制以来,众议院出现了两次政党轮替,最大的两个政党垄断了议会多数席位(2012年稍许例外),小党空间有限,有效议会政党数持续减少。
但从有效议会政党数来看,日本政党体制更可能走向两党体制,而非一党独大体制。
当然,纯粹的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更加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混合选举制;两党制;政党体系变迁中图分类号:D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4-0107-0081993年以前的日本政党体制一直保持着自民党一党独大的“五五体制”,这期间的日本长期实行中选区(又称复数选区)单名不可转让的投票选举制度。
从1993年“五五体制”终结、1994年日本进行混合选举制改革,并于1996年实行混合选举制以来进行首次大选至今,众议院已经进行了七次大选,尤其是2012年第六次大选,自民党获294席、民主党获57席、新成立的维新会获54席,形成了“第一大党绝对居优,第二、第三党实力相当”的局面。
我们应如何看待此次大选结果?维新会是否会改变日本政党体制?在混合选举制下,迪韦尔热定律是否仍然有效?日本将回归一党独大制,还是继续走向两党制?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
关于日本政党体制的走向,萨托利曾在1976年预测,日本自民党失去绝大多数优势后会形成一个极化的政治体制,①但由于日本选举体制进行了改革,我们已经无法判断萨托利的预测是否准确。
1994年选制改革以来,其他关于日本选举体制对政党体制影响的研究,学界至少有三种预测:②(1)介于两党制与多党制之间的一种政党体制,如“温和多党制”或者可能出现三党制。
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f57894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7.png)
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的选举制度是指日本国内各级政府的领导人、议会成员以及其他官员的选举方式和规定。
日本的选举制度相对复杂,涉及到不同级别的选举机关和选举方法。
首先,日本的国会选举是最重要的选举之一。
国会选举分为众议院选举和参议院选举。
众议院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选举日本众议院的480名议员。
而参议院选举则每3年举行一次,选举日本参议院的242名议员。
这两个选举机构都采用了比例代表制,根据政党得票率分配议席。
此外,区域代表选举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属于单独选区制度。
这意味着选民可以通过直接选举议员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
其次,日本的地方选举也占有重要地位。
地方选举主要包括市町村选举、县选举和都道府县选举。
这些选举主要选举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和议会成员。
选举方法包括直选和比例代表制两种。
直选是指选民直接选举地方政府的领导人或议会成员。
比例代表制是根据政党得票率分配议席。
地方选举的周期和日本国会选举不同,具体时间视地方法规而定。
此外,日本还设立了一些特殊的选举机构。
比如,日本有专门负责选举教职工的教职员选举机构,专门负责选举农民代表的农协选举机构,以及专门负责选举企业工会代表的企业工会选举机构等。
这些机构的选举方式和规定也有所不同,旨在为不同群体提供代表和参与政治的机会。
总的来说,日本的选举制度比较复杂,涵盖了不同级别、不同
领域的选举机构和选举方法。
这种多元化的选举制度使得选民能够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认可的政府领导人和议会成员,保障了多元政治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权益。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7fa37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4.png)
日本的政治结构【摘要】日本的政治结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体制,包括政府架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和地方政府等要素。
政府架构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门,实行议会制度,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选举制度体现了严格的法规和程序。
政党体系多元化,主要有自民党和民主党等。
地方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具有较高的自主权。
日本政治结构具有稳定性和效率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展望未来,日本政治将继续发展,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国家繁荣与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政治结构,政府架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地方政府,特点,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日本的政治结构概述日本的政治结构是一个混合制度,结合了传统的君主立宪制度和现代的议会民主制度。
日本的政治体系主要由天皇、内阁、议会和政党组成。
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性元首,拥有仪式性的权力,而实际的政治权力则属于内阁和议会。
内阁是日本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内阁总理大臣和各部长组成。
内阁总理大臣由议会选举产生,负责领导政府工作。
议会分为两个议院,即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的议员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立法和政府监督;参议院的议员则由地方议会选举和全国性选举产生,具有修正、审议和监督的职能。
日本的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性投票制,选举出候选人中得票最多者当选。
政党制度主要由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主要政党组成,但日本政治并非绝对两党制,多党竞争较为活跃。
地方政府在日本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权力。
日本政治结构的特点在于既保留了传统的君主制元素,又积极融入了现代的议会民主制度,体现了日本政治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2. 正文2.1 日本的政府架构日本的政府架构由三个主要部门组成:内阁、国会和司法系统。
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其他内阁成员组成。
首相是政府的首脑,负责制定政府政策和指导各部门工作。
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负责管理特定部门的事务。
日本首相选举制度
![日本首相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831363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7.png)
日本首相选举制度日本的首相选举制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政治制度,它具有许多特殊的特点和规定。
本文将对日本首相选举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日本首相选举制度的来源日本首相选举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当时日本政府的构成和选举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日本新宪法的颁布之后,日本政治制度开始向和平和民主方向转变,各种新的制度和规定也随之出现,这其中包括了日本首相选举制度。
日本首相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1. 日本首相必须是国会的成员按照日本宪法规定,任何人只要符合国会选举资格就可以竞选日本首相。
但事实上,日本的首相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国会内部选举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竞选日本首相的人必须先成为国会议员。
2. 首相的选举方式在日本,选举首相的方式是在国会两院中进行投票。
根据日本宪法的规定,日本国会中的众议院和参议院都有权在进行互联网投票之前对日本首相进行选举。
一旦新的首相被选出来,就会向天皇陛下宣誓就职。
3. 国会内部的首相选举日本国会内部的首相选举原则上由执政党和在野党组成的两院议员联合投票决定。
通常,执政党内部的竞争最为激烈,而在野党则通常会支持一位最有可能成为新首相的候选人。
4. 首相选举的限制条件想要成为日本首相,必须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包括年龄、居住地区和经历等方面。
根据日本宪法的规定,必须年满35岁才有资格成为日本首相,而且必须是日本国家的公民。
另外,成为日本首相的人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背景,并且对国家和社会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5. 选举制度的影响日本首相选举制度对日本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日本的政治运作中,选举首相的制度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因为它涉及到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民众利益。
通过这种选举制度,日本国会可以保证其成员的合法权利,进而确保日本政治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总结:综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日本首相选举制度与其他国家的选举制度有很大的差异。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91d0d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a.png)
日本的政治结构【摘要】日本的政治结构由三大机构、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行政机构组成。
三大机构包括国会、内阁和最高法院,分别代表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
议会制度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
政党制度是多党制,主要有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等。
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选举制,选民通过选举代表来参与政治决策。
行政机构由内阁和各部门组成,负责实施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日本的政治结构体现了分权制衡和民主原则,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引言: 概述日本政治结构正文: 日本政府的三大机构, 日本的议会制度, 日本的政党制度,日本的选举制度, 日本的行政机构结论: 总结日本政治结构关键词: 日本政治结构, 政府机构, 议会制度, 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 行政机构, 政治体制, 政治组织, 日本国会, 内阁制度, 选举方式, 行政部门, 民主制度.1. 引言1.1 概述日本政治结构日本政治结构是指日本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包括政府的各个机构、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行政机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是基于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政府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立的机构,相互制衡、独立运作。
日本政府的三大机构分别是内阁、国会和最高法院。
内阁是政府的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内阁成员组成,负责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两院构成,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负责通过法律和监督政府的活动。
最高法院是司法机构,负责解释宪法、审理案件并维护法律的正义。
日本的议会制度采用双院制,众议院和参议院共同参与立法过程,经过双院通过后才能成为法律。
日本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有多个政党参与竞选和组阁,但自民党和民主党是两大主要政党。
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选举制,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代表进入国会。
日本的行政机构包括各个部门和官僚机构,负责实施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日本政治结构体现了民主、法治和分权原则,保障了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316900ba1aa8114431d9f4.png)
背景资料:日本选举制度根据宪法,国会是日本最高权力机构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有480个议席,议员任期4年,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院举行大选。
参议院有242个议席,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一半,不能中途解散。
在首相选举和预算等重要议案表决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
众议院选举众议院选举制度自1993年起由中央选区制改为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
众议院480个议席中300名议员经小选举区选举选出,另外180名议员由比例代表选举选出。
小选举区选举,即依据都道府县人口数划分300个选区,每区选出一名议员。
得票最多且得票数占总票数六分之一以上的候选人当选。
比例代表选举,即全日本划为11个比例大选区,各比例大选区按人口数分别有6至29个议席,依据政治党派团体得票比例分配这些议席。
参选政治党派团体选举前提交一份候选人名单,选举后依据这份名单中候选人先后次序分配所得议席。
年满25周岁的日本公民有资格竞选众议员。
议员候选人可以同时参加小选举区选举和比例代表选举,条件是这名候选人所属政党必须占至少5个国会议席,或者在上届众议院选举中所得票数至少占有效选票总数2%。
年满20周岁的日本公民有众议院选举投票权。
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同时投两张选票,一张投给一名参加小选举区选举的候选人,另一张投给参加比例代表选举的某个政治党派团体。
参议院选举日本参议院每三年改选一半,不得中途解散。
参议院选举分为小选区和比例代表选区两部分,小选区由选民直接对候选人进行投票,而比例代表选区则是由选民对各政党进行投票,并根据得票数多少,按一定比例给各政党分配议席。
首相指名选举内阁为日本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
日本首相正式名称为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脑。
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
一般而言,国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一职。
根据日本宪法规定,当众参两院全体会议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出现不同结果时,由众参两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议会进行协商。
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7b8ee47be1e650e52ea99c7.png)
选区划分
• 众议员选举,实行小选区与比例选区按近3:2的比例,将 全国划分为300个小选区,选出300名众议院议员;11个 比例选区,即北海道、东北、北关东、南关东、东京、北 陆信越、东海、近畿、中国、九州、四国,按比例代表制 选出180名众议院议员。
• 参议员选举在选区划分上与众议员不同,将以都道府县为 单位(席位1~5)的选举区和以全国为单位的比例代表制 的选举区相结合,同一个人选不能在两种制度下同时成为 候选人(重复候选)。242名参议员中,有96名议员由全 国选区按比例代表制产生,其余146名在全国47个都道府 县的行政区划中,按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并按简单多数制 选举产生。
选举分类
• 统一地方选举。它是指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举行的地方自 治体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议员的选举。地方行政长官和地 方议会议员的法定任期为4年,可连选连任,但实际上, 由于行政长官、议员的死亡、辞职以及议会被解散等原因, 很多地方自治体在统一地方选举之前,举行了补选或重新 选举。统一地方选举均在每年的3~5月之间进行。它主要 采取相对多数代表制,获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每个 选民有一个投票权,选一名候选人。 • 除了这三种选举以外,政府也会因为选举的全部或一部分 无效,或选人不足、为补足人数而举行“再选举”。当国 会议员出缺达到一定数额,如众议院选举区的众议员出缺 2人,参议院全国选举区及地方选举区的参议员出缺达到 选举名额总数四分之一以上时,则需要进行“补缺选举”。
民主党
野田佳彦
2011年09月02日
???
民主党
Why?
• 小选举区选举制
• “扭曲国会” • 党首选举制度
• 日本选民
Thanks!
选举程序
• 竞选活动 竞选活动在候选人申请登记之后开始,到选举日的前一天之间展开。 候选人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发表个人政见;在街头巡回讲演;在一定 的场合召开候选人的演讲会;候选人的后援团体和选举事务所可以在 街头散发、张贴有关候选人的学历、就职经历、选举公约的简介,向 选民邮送这样的明信片。
日本选举制度范文
![日本选举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357b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d.png)
日本选举制度范文日本的选举制度可以追溯到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选举”制度。
目前的选举制度由《公职选举法》规定,包括国会选举、地方选举和各级政府选举。
下面将详细介绍日本选举制度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国会选举。
日本国会由众议院(日本的议院制立法机构)和参议院(日本的议会制立法机构)组成。
众议院选举每隔4年举行一次,采用比例代表制和单一转移票制。
这意味着选民可以投票给所在地区的候选人,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投票给政党,政党根据所得的选票比例获得该党应有的众议院席位,以确保政治多样性。
参议院选举则每隔3年举行一次,采用两轮投票制。
在第一轮投票中,选民投票给候选人,而在第二轮投票中,选民根据政党得票比例给予政党分配参议员席位。
其次是地方选举。
日本的地方政府包括47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都有自己的地方议会。
地方议会选举每隔4年举行一次,选举制度与众议院选举相似,采用比例代表制和单一转移票制。
选民可以投票给所在区域的候选人,也可以投票给政党。
地方议会的任务是决定该地区的政策和法律。
此外,还有市长选举、镇长选举和村长选举,这些选举采用简单多数制和单一投票制。
再次是各级政府选举。
除了国会和地方选举外,还有各级政府选举,例如市和县的议会选举,以及市长和县长的选举。
这些选举的制度各不相同,有的采用简单多数制,有的采用比例代表制。
日本的选举制度还包括一些特殊规定。
例如,在众议院选举中,选民可以投票给非所在地区的候选人,这被称为“跨地区投票”。
另外,选民也可以选择不投票,这被称为“无效票”。
在日本,如果选举中无效票的比例较高,这被视为对候选人和政党的不满。
此外,日本的选举制度也有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人批评日本选举制度中的地域偏见,认为比例代表制导致农村地区和候选人在选举中受到不公平对待。
此外,一些人还关注政治献金对选举结果的影响。
总结起来,日本的选举制度包括国会选举、地方选举和各级政府选举。
这些选举采用不同的制度,如比例代表制、简单多数制和单一转移票制,以确保政治多样性和代表性。
日本选举制度介绍
![日本选举制度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223ff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2.png)
日本选举制度介绍日本的选举制度是通过普选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的,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的选举制度,包括选举的种类、选举原则、选举组织和程序等方面。
第一部分:选举种类日本的选举种类包括国会选举、地方选举和特别选举等。
国会选举是最重要的选举种类,分为众议院选举和参议院选举。
地方选举包括地方议会选举、县市长选举和町村长选举等。
特别选举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举行的选举,如补选和改选。
第二部分:选举原则日本的选举原则体现了平等、秘密、公正和普遍的原则。
平等原则要求每个选民的选举权是平等的,无论种族、性别、财产状况或社会地位。
秘密原则要求选民在投票时保持秘密,不受他人的影响。
公正原则要求选举过程是公正的,政治的。
普遍原则要求所有具有选举权的公民都有权利参与选举。
第三部分:选举组织和程序日本的选举组织和程序主要由选举管理委员会和监察机构负责。
选举管理委员会负责编制选民名册、组织选举、发布选举公告和处理选举结果等。
监察机构负责监督选举活动,确保选举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日本的选举程序分为候选人登记、竞选活动、投票和计票等环节。
候选人登记是指有意参选的候选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选举管理委员会登记,并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
竞选活动是指候选人在选举期间进行的宣传活动,包括举行拉票集会、发表演说和张贴竞选海报等。
投票是选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在选举日凭选民证书前往投票站投票。
计票是选举管理委员会在投票结束后对票数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确定选举结果。
第四部分:选举制度近年来,日本的选举制度发生了一些,以提高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比例代表制度的。
在过去,日本采用的是多区制比例代表制,即全国划分为47个选区,每个选区分配一定数量的议席。
而现在则改为单一选区制比例代表制,即全国划分为单一选区,并按照比例原则进行名额分配。
这种有助于减少选区内的不均衡和不公平现象,提高选举的公正性。
总结日本的选举制度是一个包括国会选举、地方选举和特别选举在内的多层次的选举制度。
日本政治知识点总结
![日本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fc70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1.png)
日本政治知识点总结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
其政治体制也是丰富多样,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日本的政治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宪法、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政府机构等方面。
一、宪法日本的宪法于1947年颁布,被称为“日本国宪法”。
它是日本战后由美国占领军制定的,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保障个人权利和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日本的宪法是一部相对较为进步的宪法,其中包括了许多与基本人权相关的规定,比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等等。
宪法还规定了日本的国家体制,包括了天皇制、议会制度、行政权、司法权等的分立和平衡。
二、议会制度日本的国会由两院组成,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是日本最高立法机关,成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4年。
而参议院则是众议院的上议院,成员也是由选民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
在日本的立法过程中,议员可以向内阁递交不信任案或者起草法案。
三、政党制度日本的政党制度相对较为复杂,目前主要有自由民主党、民主党、公明党等主要政党。
自由民主党是日本最主要的执政党,也是日本政治舞台上最为重要的政党。
而民主党则是自由民主党的主要竞争对手,两党经常在政治议题上出现分歧。
此外,日本还存在一系列小型政党,比如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等等。
四、选举制度日本的选举制度比较特殊,采用了混合式选举制。
在众议院选举中,选民分别通过单票复选制和比例代表制选出议员。
这种选举方式既能保证地区利益的代表,又能保证党派利益的代表。
在参议院选举中,选民则采用比例代表制进行选举。
五、政府机构日本的政府由天皇和内阁组成,内阁由首相和各部长组成。
内阁是日本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国家的日常事务。
日本的司法部门由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和家庭法院组成,负责审判和司法事务。
以上就是日本政治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政治体制和运行方式。
政治知识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政治,才能更好地参与国家事务,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e0b40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3.png)
一、选举的种类日本的选举分为参议院议员的选举、众议院议员的选举、包括地方(都道府县和市区町村)议会及首长的选举和地方团体设置选举的一般选举、包括再选举、补选、增员的特别选举。
二、众议院议员总选举全体众议院议员的选举,称为总选举;总选举按照小选举区选举和比例代表选举在同一天投票进行;总选举是在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期满或者众议院解散后进行的。
众议院议员总数465人,其中289人由小选举区选举产生,176人由比例代表选举产生。
※众议院议员小选举区为各都道府县选举区数小选举区之和共289个,每区选举一名议员,小选举区的划分,原则上每10年修改1次;※众议院比例代表选举选举区和各选举区代表数(共176人)三、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选举半数参议院议员的选举叫做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
参议院没有解散制度,所以议员只有任期届满(6年)到期取消资格。
但是,按照宪法规定,每3年更换半数,所以每3年选举总参议院议员的半数。
参议院议员的人数为248人,其中100人是比例代表选出议员,148人是选举区选出议员。
四、一般选举(地方选举)1.地方议会选举指都道府县和市区町村的议会全体议员的选举。
一般任期届满(4年)或议会解散或当选者全部消失的情况下,举行选举。
2.地方首长选举指都道府县和市区町村的首长的选举。
除了任期届满(4年),居民直接请求解职、因不信任离职、死亡、退休、丧失被选举权而离职等情况下举行选举。
3.设置选举新设置都道府县和市区町村地方团体的情况,为了选举同级议会议员及首长而进行的选举。
4.统一地方选举地方首长和议会议员的选举,有全国统一的日期进行选举。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提高选民对选举的意识,并保障选举的顺利有效进行,从昭和22年(1947年)开始为止每4年举行一次。
五、特别选举(再选举、候补选举、增员选举)1.再选举(重新选举或者当选者不足补选)选举后,没有必要数量的当选择,或者投票日后有当选者的死亡、无效当选的情况。
2.补选(议员不足的补选)当选的议员死亡或者退休,根据规则当选议员的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选举。
从鸠山胜出看日本的选举制度
![从鸠山胜出看日本的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98b5acf524ccbff121848e.png)
20 0 9年 8月 3 1日凌晨 揭晓 。 由鸠 山 由 纪夫 率领 的 日本 最 大在 野党 民主党 获 得 众议 院全部 4 0个议 席 中的 3 8席, 8 0 超 过控 制众 议 院各个 常设 委 员会 的绝
对 稳 定 多 数 2 9席 , 得 空 前 胜 利 。 日 6 取
19 9 3年以前 日本实行 中选 区制 , 每
个 选 区选 举 2名 至 6名 议 员 。日本 中 央 大 学 教 授 里 德 指 出 , 般 一 个 国家 的 政 一 党 数 目是 选 举 区议 员定 数 加 1 。中 选 区
果 实行 比例 代表 制 ,两 党制 肯定 也会
迅 速 崩 溃 变 成 多 党 制 。 日本 的 比 例 代 表 区 只 选 举 10名 议 员 可 有 效 防 止 多 8
日本 还存 在 比例代 表 制 , 比例 代 表制
是 根 据 各 政 党 的 得 票 数 分 配 议 席 的 制 度 , 力 反 映 民 意 。这 个 制 度 又 有 许 多 着 方 式 , 日本 实 行 的 是 名 簿 式 比 例 代 表 制 。 把 全 日本 划 为 1 选 区 , 选 区 1个 各 按 人 口数 分 别 有 6个 至 2 9个 议 席 。名
20 0 3年 、0 5年 和 2 0 20 09年 大 选 。前 两
制 度 自 19 93年起 实 施 小 选 区 和 比例 选 区并立 制 。年满 2 5周岁 的 日本公 民 得 到政 党 的推选 可 以参 加选 举 。政 党
在 国 会 中 占 5个 议 席 ,或 在 上 届 众 议 院选 举 中 得 票 数 占总 投 票 数 的 2 , % 才
水 平 。但 是英 国第 一大 党 工党 获得 了 全 部议 席 的 6 %,德 国 的第一 大党 社 3 会 民主党 只获得 了 4 % 的议席 ,这 就 5
日本政治结构与选举制度简述
![日本政治结构与选举制度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dd0764561252d380eb6e47.png)
日本近代政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现代政治体制国家的探索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天皇的战争责任毋庸置疑。
但美国为了远东争霸的需要,保留了天皇。
1947年制定了宪法,确立了议会君主制。
并明确规定放弃战争。
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其特点为:议会内阁制、多级单轨的司法体系、一极多党的政党制度。
日本的选举制度1996年以前是中选区制,由全国130个选举区按人口比例分别选举3—6名议员。
投票采用非移让式制度,候选人超过当选票数时剩余选票不许移让给同党其他候选人,世界上只有日本执行这种选举制度。
随着选民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日本的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向小选区制过渡。
1993年国会决议改革选举制度,实行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1996年10月首次在新选举制度下选举产生了国会。
在小选区实行多数当选制,获得有效票数最多者当选,但必须获得总票数的六分之一以上。
在比例代表区被重复推荐者的候选人若同时当选,则以小选区为先;具体操作是把全国分为300个小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众议员,余下的200个议席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北海道、东北、北关东、南关东等11个比例区。
2000年,自民党通过方案把众议院比例代表区议员减少20名,在比例代表区以选区为单位政党提交候选人名薄,并以选区为单位计算选票,各政党根据得票率分配议席,确定各党的议席总数。
具体人选由各政党在选举前所排定的名单顺序确定。
在小选区制,选举采用赢者通吃的方式,自民党是大型政党所以占尽优势。
同时,右翼小政党面临联合组建大政党与自民党竞争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占社会支持率30%上下的左翼就会土崩瓦解。
要麽作为一个小政党出现,要麽和右翼政党联合,可能还有执政的机会。
日本政党制可能因此走向两极化。
日本现在主要有六个政党:自民党、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社民党、共产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均为议员。
在全国范围,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惟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现有众议院议员480名,参议院议员252名。
在地方,都道府县、市町村通常都设有议会。
选举程序
选举程序从选举公告开始,经过各政党、团体、个人推选候选人、竞选宣传活动、投票、开票、统票等过程,最终公布当选者。
特点
日本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均为议员。
在全国范围,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
在地方,都道府县、市町村通常都设有议会。
分类
☐依据日本的宪法,公民享有的选举权集中体现在众议院、参议院大选和统一地方选举这三大选举上。
☐1)众议院大选,又称为“总选举”。
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议员任期届满举行的选举。
另一种是因内阁总理大臣解散众议院而举行的选举。
这种选举必须在从国会闭会之日起40天以内举行。
☐2)参议院大选,又称为“通常选举”。
按宪法规定,参议院共有242个议席,议员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一半,不得中途解散。
☐3)统一地方选举。
它是指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举行的地方自治体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议员的选举。
☐除了这三种选举以外,政府也会因为选举的全部或一部分无效,或选人不足、为补足人数而举行“再选举”。
划分
☐选举是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的,选区划分因选区定额的不同即每一选区选出议席数量的多少通常可分为三种,即小选区制(选出1人)、中选区制(选出2到6席)和大选区制(选出6人以上)。
资格
☐凡年十八周岁以上的日本国民,在市、町、村的区域内连续居住三个月以上的,都有选举权,可登记为选民。
但有下列情况下,无选举权:(1)禁治产者;(2)被判处监禁以上刑罚,监禁尚未到期者;(3)被判处监禁以上刑罚,且正在服刑者,但缓刑者不在此限;(4)违反有关选举、投票及国民审查的法律,被判处监禁以上刑罚,正在缓刑者;(5)在选举中违反公职选举法有关规定者。
凡年满25周岁的国民,均可当选为国会众议员或地方议会议员;凡年满30周岁的国民,可以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历史
☐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令日本国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取得了选举权。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
☐1946年日本颁布的新宪法,将参议院议员由天皇直接任命改为普选产生。
☐1950年5月颁布的《公职选举法》对国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议员定额、选举程序、选举活动及选举经费管理、违法行为处罚做了具体规定。
☐1994年,日本对议员选举制度再次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实行混合代表制(即采取双票制):即将全国划分为300个小选区,每个选区产生1名众议员;同时将全国再分为11个大选区,以比例代表制方式产生其余的300名众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