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第三章 16—18世纪西欧哲学15、16世纪更多地是一个感性活动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理性反思的时代,它的特点是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哲学批判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对旧时代氛围的根本突破。
但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
如果说15、16世纪是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时代,那么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
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近代哲学是从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但是由于它们各执一端,缺乏辩证的综合眼光,最终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经验论在休谟那里发展成为一种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另一方面,唯理论在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
它们都使近代哲学试图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才引出了从康德直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辩证综合。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活动,一场是意大利和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则是北部欧洲日耳曼语世界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1.米利都学派(试图以某种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的本源,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米利都三杰:泰勒斯(泰利斯)水本原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用否定来表示,深入事物表面的背后)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否定之否定,通过冷热导致聚散)------火比气更稀薄,更无定形→→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
2.毕达哥拉斯学派(初步涉及了事物的抽象本质,开启了形而上学源流)数本原说(“1”是本原,象征与模仿,毕达哥拉斯定理).点线面体3.爱非斯学派(既延续和推进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又进一步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抽象思想,力图在一与多,永恒与流变,抽象的本质与具体的现象之间建立统一性)赫拉克里特双线:火本原说火气水土万物逻各斯(起决定作用)辩证法:火=>意见巴门尼德逻各斯=>真理4.爱利亚学派(强调矛盾范畴之间的绝对对立,极力用一否定多,用静止来否定运动,用本质来否定现象)克塞诺芬尼理神论巴门尼德存在:克塞诺芬尼所说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
非存在: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
真理和意见芝诺悖论(是为了证明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否定运动(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运动场)↓↓↓否定运动的连续性,肯定间断性。
否定运动的间断性,肯定连续性。
↑↑↑诡辩(克拉底鲁)否定多(大小论证)麦粒梭非存在不是不存在,而是不真实的存在。
虚空是不存在。
巴门尼德:存在非存在麦粒梭:存在非存在虚空5. 智者派(精神商品的零售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表达一种感觉主义的认识论)柏拉图(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理论的相对性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
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
6. 原子论者及其先驱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爱与恨流射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心灵即努斯)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原子与运动影像说)总结: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非存在存在,存在不存在。
赵林: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绪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梗概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米尼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赫拉克利特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4、麦里梭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一、智者派1、普罗塔戈拉2、高尔吉亚二、原子论者与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萨哥拉3、留基波4、德谟克利特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3、柏拉图四、亚里士多德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一、伊壁鸠鲁学派二、斯多葛学派1、早期斯多葛学派2、晚期斯多葛学派三、怀疑主义1、早期怀疑主义2、晚期怀疑主义四、新柏拉图主义1、斐洛2、普罗提诺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教父哲学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和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1、"共相〞问题的来由2、安瑟尔谟3、最初的唯名论者4、阿伯拉尔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1、罗吉尔·培根2、约翰·邓斯·司各脱3、威廉·奥卡姆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改革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改革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一、弗兰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国自然神论第四节唯理论哲学一、笛卡尔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马勒伯朗士三、斯宾诺莎四、莱布尼茨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一、贝克莱二、休谟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一、伏尔泰二、孟德斯鸠三、卢梭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一、狄德罗二、拉美特利三、爱尔维修四、霍尔巴赫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康德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与批判哲学的形成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1、道德问题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与调和的努力2、审美判断力批判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3、理论知识的基础4、实践知识的基础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学3、先验哲学4、艺术哲学第四节黑格尔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二、逻辑学1、存在论2、本质论3、概念论三、应用逻辑学1、自然哲学2、精神哲学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一、"实体〞和"主体〞之争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一、马克思的感性学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二、穆勒的归纳逻辑与其运用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绪论在这篇绪论中,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与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哲学.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X力.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则将这种认识论的成果向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全面放大,并冲击到上帝的统一性纽带而导向无神论.第三个层次是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们开始了用主观能动的精神去建构客观世界并由此实现主客同一的伟大目标的进程,最终在黑格尔那里构成了一个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三统一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西方哲学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现代和当代哲学,这不是我们这本西方哲学史所要讨论的主题.但本书也特别设立了"向现代哲学过渡〞的一章来阐明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我们认为,尽管现代和当代哲学五花八门,但从纯粹哲学的角度看无非四种形态,即先验哲学、经验哲学、非理性哲学和辩证哲学.因此我们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辩证哲学、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的非理性哲学、孔德等人的经验主义的实证哲学,最后还提到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内以往的西方哲学史通常都是把马克思的哲学排除在外的,这样做的理由显然并不是一种学术性的理由〔如西方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不算一个哲学家之类〕,而恰好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教条化的做法.马克思的哲学既然产生于西方哲学的肥沃土壤中,它当然就是一种西方哲学,回避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这早已是人所皆知的常识.但时至今日,这一常识竟然尚未得到西方哲学史教科书的体现,似乎德国古典哲学没有产生出它最重要的成果就直接跳到了现代西方哲学,这是极不正常的.本书的这一尝试则力图克服这种违背常识的偏见.认真读完本书的读者当不难发现,将马克思的哲学还原到它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客观历史位置,并不会有损于它的真理的光辉.恰好相反,由于这种承前启后的位置,马克思哲学获得了它在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新的生命力,展示出了它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梗概在希腊语中,"哲学〞〔φιλόσοφια〕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只有那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这种狭义的哲学即对于自然万物的最普遍的原理与原因的探索,是希腊民族所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希腊哲学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在逻各斯的基础上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指爱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它们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泰勒斯〔Thal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被誉为"哲学之父〞,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质本身来说明万物本原的第一个尝试.这是第一次以哲学的方式〔而非神话的方式〕表述关于本原的思想〔尽管"本原〞这个概念是由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首先使用的〕.他由此被看作希腊哲学的创始人.2、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70年〕是泰勒斯的朋友和学生,据说他最早使用"本原〞〔άρχή,又译作"始基〞〕这个概念,认为本原应当是一切"无定形之物〞〔απειρον,即"无定形〞之意,又译作"无限〞,或音译为"阿派朗〞〕."无定形〞是阿那克西曼德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式的表述,这意味着哲学思维层次的提高.与泰勒斯不同,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事物的产生不是由于某种基本元素〔如水〕的转化,而是由于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中分离出来,因此,所谓产生即是对立物的分离.3、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46年〕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提出了气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如果说泰勒斯的水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肯定性的表述,而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性的表述,那么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则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表述.气一方面是一种与水一样的自然物质,另一方面却比水更加具有无定形的特点,它是一切无定形之物中"最〞无定形的一个,因而能作为一切无定形之物的代表."气本原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物质与精神未分化的思想.二、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31年〕早年曾就学于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曾到埃与、巴比伦等到地游学,从那里获得了几何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数〞,他们认为万物的本原应当是有定形的东西,而万物共同的有定形的东西就是"数〞,这是一种与米利都学派完全不同或相反的思维倾向.除了从感性的东西上升到抽象原则之外,他们还抛开了前人推崇"无定形〞的做法,通过数的确定性第一次建立起一种"有定形〞的最高原则,这一原则对后世西方哲学和科学〔直到近代定量化的精密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从奥尔弗斯##那里继承并发展了关于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的思想,这种强调灵、肉分离甚至相互对立的思想突破了希腊人传统的灵肉统一观念,构成了源远流长的西方唯灵主义的雏形.它后来通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而融入基督教中,成为基督教神学的理论砥柱.三、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前501年〕是爱非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他出身于爱非斯王族,本应是王位的继承人,但却由于热爱哲学而隐退山林,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赫拉克利特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愤世嫉俗、蔑视民众,满脑子精英意识,他远离城邦政治,潜心于一种神秘的沉思生活,由此造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极度晦涩.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在留存至今的著作残篇中明确表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与米利都学派一样,坚持用某种无定形之物来说明世界的产生和变化.不同的是,他把万物的本原规定为火.但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的创新意义并不在于用另一个不同的东西来说明万物与其转化,而在于强调了这种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的,亦即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中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这种永恒不变的普遍法则又被赫拉克利特表述为"逻各斯〞.逻各斯"逻各斯〞〔λóγος〕一词的原意是"话语〞,也由此而带来了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语言与其规律和结构〔逻辑〕从此成了哲学家们离不开的一个参照维度.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当然也可以很自然地就过渡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具有数或量的必然规律,但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并不仅仅是量的必然性,而更主要的是一种质的必然性,这种质的必然性只有通过逻各斯〔话语〕才能表达.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被公认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辩证思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第二,运动变化的根据是对立面的冲突.第三,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40年>是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对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腊神话进行公开批判的人.众所周知,神人同形同性是希腊神话的最基本的特点,克塞诺芬尼的批判正是针对着这一基本特点而展开的.他之所以要否定与人同形同性的多神教,是由于他在哲学上总结米利都学派的"本原〞〔"有一个东西,万物产生于它,万物又复归于它〞〕、毕达哥拉斯派数学本原的"一〞、赫拉克利特的"一切是一〞的逻各斯,而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是"一〞.唯有"一〞才是"神〞,神则是唯一的.这种归谬法尽管非常粗糙,其中的一些论证明显地带有牵强的色彩,但是他毕竟开创了一种逻辑论证的方式,这种论证方式在爱利亚学派的其他哲学家那里被发展为一种具有深刻的思辨内容的"诡辩〞,并经过智者派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在苏格拉底那里形成了希腊的辩证法.2、巴门尼德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0年〕出身于爱利亚的豪门望族,曾经为母邦立过法,他用六韵步诗体写过一部哲学著作,在那里他不点名地批评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存在与非存在克塞诺芬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被巴门尼德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ˊεον,又译作"是〞、"有〞等〕,而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则被他称为"非存在〞.巴门尼德自觉地站在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对立面上,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3、芝诺芝诺〔Zenon,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68年〕是巴门尼德最喜爱的学生,虽然他本人在哲学思想上并没有什么新建树,但却运用克塞诺芬尼开创的归谬方法,系统地论证了其师的基本观点.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基本特点是不变不动和独一无二,这是只有靠抽象的思维才能把握住的特点;芝诺则要用归谬法来说明,作为感官对象的运动和多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从而来反证巴门尼德的观点.否定运动的论证在否定运动这一方面,芝诺的论证有"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和"运动场〞等.否定多的论证在否定多这一方面,芝诺提出了"大小的论证〞、"数的论证〞、"地点的论证〞、"谷粒的论证〞等,这些论证无非是要说明,如果存在物是多,则必然导致自相矛盾.对于芝诺的这些论证,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无聊的诡辩,而应该从这些带有诡辩色彩的论证中发掘出深刻的辩证成份.亚里士多德把芝诺称为辩证法的创始人,是有着充分根据的.4、麦里梭麦里梭〔Meliss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41年〕是巴门尼德的一位更为年轻的学生,他与芝诺一样,对老师的存在论进行了逻辑论证.同时,麦里梭也对巴门尼德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改,尤其是把"存在〞的空间特性从有限〔有定形〕改变为无限〔无定形〕.麦里梭也不像芝诺那样断然否认感性事物的运动与众多,而是认为感性事物的运动与众多并不会影响"存在〞本身的不动不变和自身同一.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在这一时期,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上述各位思想巨擘除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之外,都麇集于雅典〔德谟克利特也曾访问过雅典〕.从伯里克利从政〔约公元前469年〕到亚历山大去世〔公元前323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雅典城邦成为各种哲学思想大放异彩的繁茂园圃.一、智者派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在希腊社会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以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方面的技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人被时人称为"智者〞.智者派严格地说来并非一个统一的学术派别,智者们彼此在哲学思想、政治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是他们都擅长于逻辑推理和语言技巧,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其思想中不乏真知灼见,同时也充斥着惑人耳目的诡辩.1、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前421年〕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阿布德拉城,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采用所谓"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的人.普罗泰戈拉将注意力集中于城邦生活的智慧,而对古希腊先贤们所讨论的自然哲学和神学宇宙论缺乏兴趣.如果说希腊早期的学派——无论它们彼此之间的观点是如何对立——都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戈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因此,"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无疑是对希腊作为"一〞和"尺度〞的"逻各斯〞的解构.但他并没有抛弃逻各斯,而是把逻各斯"打碎〞成了每个人内心的主观原则,使神圣的"一〞变成了世俗的"多〞.可见他虽然强调人的感觉的相对性,但并不是一个感觉论者,而只是以感觉的相对性为例来证明人的判断或逻各斯的相对性.理论的相对性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有一条基本原则,即"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条原则在实践上源于智者们进行论辩的需要,而在理论上则开创了一种主观辩证法,即把赫拉克利特所发现的客观世界的对立引入到思想中,使之尖锐化而成为矛盾.他将矛盾仅仅看作是主观方面的分歧,认为这些分歧只要言之成理,就都是可以成立的,从而导致了一种"一切皆真〞的相对主义.2、高尔吉亚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5—前380年〕出生于西西里的雷昂底恩,著有《论自然或非存在》等书,活了一百多岁才无疾而终.高尔吉亚同样把矛头对准了爱利亚派,他严格坚持爱利亚派的逻辑论证方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专注于从理论上证伪爱利亚学派的基本命题.高尔吉亚的怀疑主义还力图证明,一切客观对象都是假的,进而我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也是假的,再进而我们对这种认识的表述仍然是假的.他用了三个命题来表达这三层意思:"第一个是:无物存在;第二个是:如果有某物存在,这个东西也是人无法认识的;第三个是:即令这个东西可以被认识,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②]"无物存在〞高尔吉亚首先设定了其反命题"有物存在〞,然后运用归谬法来证明命题"有物存在〞不成立,即通过揭露反命题的荒谬性来证明命题本身."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对此他仍然运用归谬法从两个方面来证明:第一,"如果我们所思想的东西真实存在,凡是我们所想的东西便都存在了〞[③],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天上飞或者一辆车在海上行驰,而显然这些事情并不存在.第二,"如果我们所想的东西真实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就思想不到了〞[④],但是六头十二足的女妖和吐火怪兽这些并不存在的东西却可以被思想.因此,爱利亚派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不能成立,由此证明了"如果有某物存在,这个东西也是人无法认识的〞."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对于第三个命题,高尔吉亚认为,"我们告诉别人时用的信号是语言,而语言并不是给予的东西和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语言,语言是异于给予的东西的.〞[⑤]因此,即使我们对某物有了认识,也不能告诉别人.高尔吉亚的怀疑主义也仅限于一种形式论证,他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纯粹从逻辑上对爱利亚学派的观点进行了反驳.高尔吉亚的这三个命题关注的是思想的形式而非内容.二、原子论者与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公元前492—前432年〕是西西里岛南部的阿克拉伽人,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不仅在天文、气象、生物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精通医学,他也是阿克拉伽新建立的##政权的重要领导人,晚年由于遭政敌的陷害而被迫流亡,不知所终.四根说恩培多克勒在综合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四根说〞,第一次明确地把本原理解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有四种——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是永恒不变的有定形的"一〞,不能互相转化;但它们结合和分离则产生变化和"多〞,它们"在时间的流转中轮流占据上风〞,但总量不变,只是按照不同的比例构成世间万物.爱与恨恩培多克勒在哲学上的第二个重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在作为原素的本原〔四根〕之外,又提出了两个独立的作为动力的本原——爱与恨,认为正是这两个东西造成了四根的聚散和万物的生灭——爱的力量使四根组合而生成万物,恨的力量则使四根分解而毁灭万物,两种力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交替占上风.恩培多克勒虽然已把爱和恨置于四根之外作为独立的动力因,但尚未从性质上与物质元素完全区别开来.流射说恩培多克勒也是第一个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论的哲学家,他在"流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同类相知说〞的认识理论.他认为,客观事物发出一种流射,作用于人的感官.正是由于同类元素在孔道中的相通,我们的感觉才能够发生,认识才成为可能.2、阿那克萨戈拉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邦克拉左美奈城,他是第一个把哲学引入雅典的人,他的思想渊源是米利。
西方哲学史笔记,真正的完整版
西方哲学史笔记,真正的完整版西方哲学史笔记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
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
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思考题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9)
《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9)作者按:这是我阅读《西⽅哲学史》(学术版)时摘抄记录下来的笔记整理,⼤部分⽂字摘录的是原⽂,并注有页码,有时也有我个⼈评述,可作为阅读这部哲学史巨著的导引纲要。
《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1)《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2)《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3)《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4)《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5)《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6)《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7)《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8)⼆、智者派与苏格拉底4.苏格拉底(Socrates)虽然苏格拉底终其⼀⽣没有著书⽴说,甚⾄难说有什么体系化的哲学思想,影响⼒似乎也不及柏拉图和亚⾥⼠多德,但我⼀直认为从他的辩证法开始哲学追求理性思辨的思维范式才真正确⽴起来。
⽽他崇⾼的道德理想和对世⼈的热爱时刻打动着我们。
他说:“关⼼每个⼈,努⼒点燃每个⼈⼼中善的⽕花——是神赋予我的使命。
”但这样⼀位伟⼤的哲⼈却因“腐蚀青年⼈的⼼灵”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的罪名被告上雅典法庭。
在法庭抗辩中,他说:“只要我⼀息尚存,就仍会向每⼀个⼈说:你是伟⼤强盛,以智慧著称的雅典公民,像你这样只图名利,不关⼼智慧和真理,不求改善⾃⼰的灵魂,难道不觉得可耻吗?”。
最终他拒绝认罪,⽽宁肯接受死刑。
在狱中,苏格拉底的弟⼦们曾劝说⽼师要不要逃狱出⾛,苏格拉底断然拒绝了。
他说,即便我认为法庭对我的判决是错误的,但我宁愿服从这⼀判决,以维护雅典民主制的尊严。
在最后的时刻,他还在与弟⼦们激烈的讨论“灵魂不朽”的问题,最终淡然喝下毒酒与世长辞。
读书笔记69:苏格拉底是将希腊古典哲学推向全盛⾼峰的开路⼈。
他和智者⼀样顺应历史潮流,主要研究⼈和社会,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同时他在批判智者的感觉论相对主义中⼤⼒开创理性主义哲学。
他倡导的理性主义传统成为西⽅哲学和科学的主流,⼀直影响着西⽅⽂明的进程。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1.米利都学派(试图以某种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的本源,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米利都三杰:泰勒斯(泰利斯)水本原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用否定来表示,深入事物表面的背后)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否定之否定,通过冷热导致聚散)------火比气更稀薄,更无定形→→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
2.毕达哥拉斯学派(初步涉及了事物的抽象本质,开启了形而上学源流)数本原说(“1”是本原,象征与模仿,毕达哥拉斯定理).点线面体3.爱非斯学派(既延续和推进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又进一步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抽象思想,力图在一与多,永恒与流变,抽象的本质与具体的现象之间建立统一性)赫拉克里特双线:火本原说火气水土万物逻各斯(起决定作用)辩证法:火=>意见巴门尼德逻各斯=>真理4.爱利亚学派(强调矛盾范畴之间的绝对对立,极力用一否定多,用静止来否定运动,用本质来否定现象)克塞诺芬尼理神论巴门尼德存在:克塞诺芬尼所说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
非存在: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
真理和意见芝诺悖论(是为了证明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否定运动(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运动场)↓↓↓否定运动的连续性,肯定间断性。
否定运动的间断性,肯定连续性。
↑↑↑诡辩(克拉底鲁)否定多(大小论证)麦粒梭非存在不是不存在,而是不真实的存在。
虚空是不存在。
巴门尼德:存在非存在麦粒梭:存在非存在虚空5. 智者派(精神商品的零售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表达一种感觉主义的认识论)柏拉图(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理论的相对性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
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
6. 原子论者及其先驱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爱与恨流射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心灵即努斯)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原子与运动影像说)总结: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非存在存在,存在不存在。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一)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一)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胡不归【阅读书目】A《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大出版社 2012B《西方的智慧》罗素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C《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林欣浩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阅读方法】三本书比较阅读【阅读笔记】(注:笔记以A本为纲,三本书分别用ABC替代。
)前言A 哲学史不提供现成真理,理解历史上任何一个哲学家都要首先理解他的问题。
B 有时所下的功夫与达到的见识似乎不成比例。
这是每个人不得不自己解决的问题。
C 哲学就是追问人生的意义。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没有定论的学问,是无用的学问,是回答“看门大叔三问”的学问。
你从哪里来?(希腊哲学)你到哪里去?(经院哲学)你是谁?(现代哲学)第一章希腊哲学精神A 希腊哲学的方式最为思辨,充满着论辩、推理和证明等说理方式。
印度哲学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说教,因明学是宣讲教义的工具。
中国哲学较多地采用警句箴言,引证比喻,这些表达方式介于说理和说教之间。
B 希腊精神的张力,一边是秩序和理性,另一边是放荡不羁和本能冲动。
前者产生了哲学、艺术和科学,后者产生了跟丰收仪式相关的比较原始的宗教。
A 希腊人的哲学观念是:杂多的、变化的、暂时的对象是不真实或不太真实的,只有单纯的、统一的、永恒不变的对象才是真实的存在。
A 尼采首先看到了希腊文化中现实和理性的矛盾,把它们归结为追求变动和困难的“酒神”和追求静止和快乐的“日神”这两种精神的对立,他把希腊哲学看作日神精神的嬗变,这是很有见地的。
A “理智”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的统一。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的本原说A泰勒斯(前585年):万物都是水构成的。
C 万物是一,这种观点是非常值得尊重的科学假说。
A赫拉克里特(前504年):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篇1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第三章 16—18世纪西欧哲学15、16世纪更多地是一个感性活动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理性反思的时代,它的特点是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哲学批判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对旧时代氛围的根本突破。
但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
如果说15、16世纪是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时代,那么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
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近代哲学是从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但是由于它们各执一端,缺乏辩证的综合眼光,最终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经验论在休谟那里发展成为一种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另一方面,唯理论在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
它们都使近代哲学试图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才引出了从康德直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辩证综合。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活动,一场是意大利和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则是北部欧洲日耳曼语世界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崛起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氛围,并没有产生出什么深刻而系统的哲学思想;但是它们却是后来一切近代哲学思想背后鼓动着的精神动力。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1)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1)作者按:这是我阅读《西方哲学史》(学术版)时摘抄记录下来的笔记整理,大部分文字摘录的是原文,并注有页码,有时也有我个人评述,可作为阅读这部哲学史巨著的导引纲要。
一、早期希腊哲学专题1.泰勒斯(Thales)读书笔记1:泰勒斯被誉为第一位哲学家。
他提出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是:万事万物由之而生的本原是什么?他认为万物源于水,不仅源于他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古希腊神话的影响。
比如赫西奥德的《神谱》中就有说到俄刻阿诺,他是3000位海洋女神俄刻阿尼得和一切江河之神的父亲,发挥着水之源头的伟力。
但正如亚里士多德的评价——泰勒斯提出了对第一原因的追问,才使神话转变为哲学。
读书笔记2:埃及很早就有几何学,因尼罗河泛滥后重新分配土地的需要而发展了量地法这种用经验事实描述的几何学,泰勒斯从埃及那里学到几何学,但他也不像埃及的几何学那样,停留在经验事实的水平上,而是提升到普遍原理的高度,概括出一些几何命题。
他提出了5条几何学定理:第一,圆周被直径等分;第二,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第三,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相等;第四,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和两邻角彼此相应和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五,内切半圆形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学术版》第87页。
读书笔记3:泰勒斯还从巴比伦人那里学到了天文学知识,他自己独立观测天文现象。
我们都知道柏拉图记载过一件有趣的故事,“泰勒斯仰望星空竟失足掉落井里”。
色雷斯女奴嘲笑“他只热衷于认识天上发生的事情,却看不到在脚下发生的是什么。
”(《泰阿泰德篇》174A)他发现,太阳在冬至点到下至点之间的运行并不总是一致的。
另有传说他预言了公元前585年5月28号的日食。
但这也有争议。
(第88页)读书笔记4:“本原”是希腊哲学中提出的第一个哲学范畴,它的希腊文“arche”的原意是“开始、发端、起源”。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最初从水产生,最后又消解为水。
亚里士多德说,“泰勒斯因此认为大地浮在水上。
西方哲学史笔记【完整版(中)】
西方哲学史笔记【完整版(中)】注:因篇幅过大,故笔记分为上、中、下、续四个部分,分四期连载。
笔记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整理。
第七章早期基督教哲学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恩格斯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一)犹太人和犹太教。
“希伯莱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耶和华”(二)耶稣阶段。
“弥赛亚”(犹太人的救世主)、“基督”(三)圣保罗(保罗)阶段。
(四)基督教的诞生。
(五)罗马帝国阶段。
二、早期基督教哲学——教父哲学概况(一)教父和教父哲学1、教父:2、教父哲学:(二)基督教的主要教条:1、三位一体说。
2、创世说。
3、原罪说。
4、救赎说。
5、天国报应说。
(三)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1、信仰主义的态度:将信仰与哲学对立。
德尔图良代表。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信仰与哲学可以统一。
奥古斯丁代表。
三、教父哲学的集大成: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奥古斯丁(Augustin、354——430年)(一)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二)知识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1、上帝就是真理自身或上帝是真理的来源。
2、人获得真理是上帝的“光照”。
(三)神正论。
1、关于什么是“恶”的问题。
2、意志自由说。
3、原罪和恩典说。
(四)基督教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真正的历史是“上帝之城”的历史。
第八章早期经院哲学一、什么是“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由教父哲学发展而成。
(一)“经院哲学”含义原义:指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
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二)“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早期):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经院哲学的准备和形成时期,最主要的是唯名论同实在论之争。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1学习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的历史以及其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
我在阅读中发现,每个伟大的人物在其成就背后都可能有缺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不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像袁老师说的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
再毛病多的人也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的拿过来,不好的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引以为戒。
哲学和几何数学分不开,科学性也是哲学一直所追求的,这让我理解了老师说的为什么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都很好、心理学既是文科又是理科。
这也让我对数学的重要性从新认识了。
想要写好论文,熟练的统计功底必不可少。
哲学除了数学功底外,逻辑也很重要。
提出假设、推论、验证假设等一系列过程,帮助我们积极探索一切想研究的问题。
古代哲学史中的哲学家都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描述我们所在的世界,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是可以自圆其说、自成一派的。
所以我理解到了,逻辑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够自圆其说,然后交给世人去验证,认可的人越多,越能证明逻辑的正确性。
想要学好哲学和心理学,还有一点是要去除迷信和偏见。
就像老师六祖坛经里讲的很多要义,不可有贡高心、傲慢心等,又像老师让我们背的大学中的要戒身有愤懥、心有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等,如若不然则心不得其正。
中国文化中的的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修身养性好处多多。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2虽然在通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进行了重读,比较阅读下,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可是合卷之时,脑中仍然一片空白,对着键盘不知从何写起,难道我也达到了“坐忘”的境界,这种状态究竟是“不知”还是“无知”我想,冯先生的这本哲学史着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不仅因为它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中国浩瀚的思想史,更重要的是他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让我这位哲学门外汉突然觉得:一直闻而生畏、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哲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并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
西方哲学史笔记
第一编:古希腊哲学(一)自然哲学时期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万物种子本性潮湿,希腊神话海神创世说。
(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恩格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的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具有某种固定形式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比如泰勒斯在水里去寻找。
”)万物充满着神灵。
泰勒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根据这一学说,连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生物。
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毕达哥拉斯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神灵——非精神实体.能动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原始“物活论”。
阿那克斯曼德本原是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无限者.有限者不能成为本原,因为有生有灭. 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
宇宙起源说:本原永恒运动,分立出对立物,冷热湿干形成漩涡运动,火水云雾,日月星辰。
生物起源说:生物从湿元素中产生,人从水里的动物变化出来.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始基。
万物由气的稀薄或凝聚所致。
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三者评价:恩格斯:“关于所有这些人,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正确:他们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
”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始基是火。
火的创造就是它的毁灭,而它的毁灭就是它的创造的表现。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逻各斯: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及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理原则,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的世界规律。
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运动绝对,但不否认相对稳定.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
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
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我们知道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可重复性),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
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
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
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
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中国试思维。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精品文档]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希腊哲学人生哲学希腊化时期哲学希腊哲学发展脉络二,早期自然哲学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米利都学派无定形之实物毕达哥拉斯学派定形抽象“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水无定形之物气赫拉克利特定形和不定形统一之火爱利亚学派不定形之抽象的“一”和“存在”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抽象“一”,即神抽象定形之存在无定形之存在另提出:一,逻各斯。
万物变化法则;二,辩证法。
芝诺早期希腊哲学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一,智者学派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普罗泰戈拉著名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相对主义:一切因人而异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形式论证上的怀疑主义智者学派代表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基本四元素说;二,动力本原为爱与恨;三,认识论之“同类相知说”(流射说)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之发展一,种子说;二,独立动力之心灵(心物分离)一,原子说(一变多);二,运动为原子固有属性;三,认识论之影像说三,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
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
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可感事物具体理念“善”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论追求目标提供原型追求方向2,认识论的回忆说“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古代哲学始于希腊这块神秘的土地,希腊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世纪前的索菲亚,它研究了自然界现象的本源,并尝试构建一种比传统宗教更有说服力的高知识性普遍原理。
首先是荷马文化,其次是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
在古希腊,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都以独创性的理论系统探索人类本质,研究事物发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随着古典希腊和罗马文明的衰落,哲学发展进入了中世纪,中世纪的哲学得到了基督教的指导,主要活动集中在围绕宗教主题的思想讨论中,新的哲学家如奥古斯丁,阿德利欧等等,都在宗教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哲学体系。
然而,当宗教改革运动带来了一些变革时,中世纪的哲学也开始发生变化,哲学家用事实和逻辑解释宗教和其他自然现象,而不是用迷信来解释。
从16世纪开始,西方哲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古典主义。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如基辛格,伏尔泰,哥白尼等等,都将哲学研究从宗教活动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了一个以促进普遍学术规范和合理思维为基础的实用哲学体系。
同时,他们也研究了政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问题,以此来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
随着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展,西方哲学家开始不断发现并探索新的哲学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研究发展出新的哲学理论。
他们在研究许多不同的哲学领域,涉及到经典哲学,现代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等。
例如,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意志”的概念,尼采发展了“本体论”,卡尔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詹姆斯洛克讨论了人类不同阶段的意识和行为,法国哲学家诺柏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概念,等等。
总之,西方哲学史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思想,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基础。
西方哲学家们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以其独特的视角来探索问题,构建起一种普遍的知识体系,对现代社会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那么,下面请看本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参考。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罗素有如下表述:qq炫舞印象唯美句子“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笔记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希希二,早期自然哲学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希希希希希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希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1/ 31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二,原子论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三,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
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
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1,本体论的理念论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希2,认识论的回忆说3,辩证法哲学范畴(理念)有超出自身而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内在必然性;由对立面的冲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概念以解决此冲突,是积极的辩证法。
西方哲学史讲义 邓晓芒 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希腊哲学人生哲学希腊化时期哲学希腊哲学发展脉络二,早期自然哲学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米利都学派无定形之实物毕达哥拉斯学派定形抽象“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水无定形之物气赫拉克利特定形和不定形统一之火爱利亚学派不定形之抽象的“一”和“存在”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抽象“一”,即神抽象定形之存在无定形之存在另提出:一,逻各斯。
万物变化法则;二,辩证法。
芝诺早期希腊哲学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一,智者学派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普罗泰戈拉著名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相对主义:一切因人而异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形式论证上的怀疑主义智者学派代表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基本四元素说;二,动力本原为爱与恨;三,认识论之“同类相知说”(流射说)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之发展一,种子说;二,独立动力之心灵(心物分离)一,原子说(一变多);二,运动为原子固有属性;三,认识论之影像说三,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
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
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可感事物具体理念“善”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论追求目标提供原型追求方向2,认识论的回忆说“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3,辩证法 哲学范畴(理念)有超出自身而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内在必然性;由对立面的冲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概念以解决此冲突,是积极的辩证法。
五,亚里士多德1,本体论 关于存在的学说,或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实体论。
实体是根本的存在。
1) 实体是什么?实体的定义。
第一实体,支撑一切其他事物的最后载体,具体的、个别的等;第二实体,作为种属概念的“理念”。
2) 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
质料因和形式因(包括动力因和目的因)。
3) 实体如何生成?潜能到现实的转化,即质料到形式的转化。
2,认识论 柏拉图的回忆说的继承,增加了感觉经验的重要性。
3,逻辑学 传统的形式逻辑 创建范畴表和谓词表。
制定演绎逻辑三段式。
提出逻辑思维三大规律。
四,希腊化及罗马时期的人生哲学一,主要问题:寻求心灵宁静(即快乐或幸福或道德的生活)之道。
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学派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顺应自然(理性)服从命运(社会秩序)不作任何决定、悬置判断寻求心灵宁静(快乐或幸福)之道伊壁鸠鲁学派:心灵的宁静建立在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之上。
斯多葛学派:顺应自然(理性)、服从命运(社会秩序)才是道德、幸福的生活。
怀疑学派:不作任何决定、悬置判断,方能达到灵魂的安宁。
二,新柏拉图主义1. 普罗提诺:形而上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太一、努斯和灵魂);2. 波菲力提出的共相问题:共相是独立实体还是存在于人思想中?若为实体,是有形还是无形?若为无形,是否寓于可感事物中?此乃经院哲学争论之焦点。
3. 意义:是教父哲学的主流意识。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强调灵肉对立和唯灵主义,哲学思想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
核心问题集中于精神的本质方面,对西方哲学向精神自身内部的深化具有重大意义。
教父哲学唯独信仰,摒弃理性逻辑。
代表:奥古斯丁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用理性论证信仰,导致神学与哲学的分离代表:托马斯阿奎那;方济各修会三杰。
一,教父哲学 强调超理性的神秘信仰,不能被理性所理解,也不能被经验所证实。
二,经院哲学1. 进行繁琐的概念辨析和无聊的逻辑证明。
2. 培养了理性精神,并最终埋葬了信仰。
三,主要哲学问题:共相问题。
实在论:共相是独立实体。
托马斯 阿奎那唯名论:共相只是名称,是思维对具体、个别事物的归纳总结的概念。
方济各修会“三杰”。
经验论基本原则:“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发展脉络:整个进程朝着逻辑彻底性方向发展。
由培根开创,雏形,不完备,矛盾潜伏;经霍布斯、洛克深化和系统化,矛盾突出,到贝克莱和休谟而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矛盾突出。
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雏形,不完备矛盾潜伏深化和系统化矛盾突出主观唯心和不可知论矛盾爆发悖论所在:经验论如果预设先验前提,就不是纯粹而彻底的经验论;而经验论如果严格遵循经验论基本原则以及彻底的逻辑性,则不再是一种真正的认识论,因而不再是一种哲学。
培根哲学体系概述陈诚理解:哲学的目的就是获得知识或者真理或者自然的“形式”(规律)。
如何获得真理呢?一,破除四假象,即四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二,收集经验材料,经过分析、比较等,再进行科学归纳以获得真理。
感性材料理性归纳真理知识知识探索流程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代表作:《新工具》哲学旨在探求知识哲学目的:探索知识,即自然的“形式”(规律)。
探索真理第一步:扫除“四假象”:一,“族类假象”。
以人而非自然之尺度来作为认识的根据,导致自然知识因人之偏见而产生扭曲。
二,“洞穴的假象”。
因不同成长环境而产生的偏见。
三,“市场的假象”。
交流中因词语之误用而引起的谬见。
四,“剧场的假象”。
对权威、教条、传统盲目信仰而产生的偏见。
探索真理第二步:科学归纳:一,搜集感性材料,列三表。
1)本质或具有表;2)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3)程度表或比较表。
二,分析、比较和排除以归纳三表中的例证,关于“形式”的第一次收获。
三,对“形式”进行限制,得到关于“形式”的结论。
本体论(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一,存在客观自然界和可认知的客观规律;二,物质运动具永恒性和多样性;三,物质性质有三类:1)形状;2)大小;3)简单性质,如色、声、冷热等评价一,实现认识论转向;二,经验论的雏形,潜伏内在矛盾。
经验论基本原则(一切知识皆来源于感觉经验)与唯物主义首要前提(物质世界在感觉之外具有客观实在性)之间的矛盾。
霍布斯哲学体系概述陈诚理解:霍布斯的哲学在培根的基础上朝着简单化和机械化发展。
本体论上,一,简化物体的性质,认为广袤是唯一的本质属性,否定培根的质的多样性;二,认为物体运动来自外力,否定物体自己运动;三,认为运动只是位置的移动,否定运动的多样性。
认识论上,一,认为哲学不探讨终极原因和隐秘目的,拒斥形而上学,使哲学简单化;二,认为哲学是一门推理的学问,而推理只是简单的加(组合、综合归纳)、减(分解、分析演绎),使哲学简单化。
另外,一,在实体的偶性上,认为第二类偶性,如声、色等,不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具有主观性,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留下伏笔;二,认为实体不可领会,为休谟的不可知论埋下伏笔。
哲学定义:一门从结果求原因或从原因求结果的推理的学问;哲学目的:利用已有知识“为人生谋福利”;哲学对象:处于产生过程中和具有某种特性的物体。
表示:“哲学排斥神学”。
两类对象:一,自然物体;二,人因契约造成的物体,即国家。
本体论(机械唯物主义)物体:一,客观实在性;二,可感知性;三,具广袤性(唯一本质属性,否定质的多样性)。
运动:一,物体具有惰性,运动来自外力推动。
否定物体自己运动。
二,运动仅仅是位移,否定多样性(机械观)。
功能主义:只描述自然各部分功能和运行过程,不论终极原因和隐秘目的,使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和神学。
认识论(经验论夹杂唯理论)实体:即物体,无此观念,不可被领会。
(为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埋下伏笔)偶性:物体的属性,借以认知物体的方式。
分两种:一,本质属性:广袤或形状,具可观实在性;二,可变属性:动静、色、味等,运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不具可观实在性。
感觉:(可感觉的物体)通过偶性为人所感觉,进而产生知识。
“知识的开端乃是感觉和想象中的印象”。
一切知识源于感觉经验。
推理:复杂观念的组合和分解过程或观念的加和减;机械性的,简单化;哲学的本质。
加:即组合,即从因到果,即综合得到经验知识;减:即分解,即从果到因,即分析得到理性知识;隐藏问题:既无说明经验知识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又无说明理性演绎原则从而而来。
政治学社会契约论:一,假设自然状态;二,假设自然法;第一原则:用一切手段寻求和平和自卫,导致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第二原则:由第一原则推出,为了和平和自卫以避免相互残杀,人们主动放弃对一切事物的权利,以达成社会契约,继而产生法律和国家。
三,绝对君权:订立契约而转让权力与的第三者,不受契约限制,具有绝对权利。
评价:第一次用世俗的观点而非宗教的观点来说明国家的起源。
洛克哲学体系概述陈诚理解:系统论证经验论基本原则。
洛克哲学框架如下本物体(实体)性质第一性质:广袤等,客观不可知无实体观念经验简单观念复杂观念实体;样式;关系第二性质:声色等,主观感觉经验内省经验洛克哲学框架物质实体精神实体代表作:《人类理解论》认识论天赋观念批判一,天赋思维原则批判1)“普遍同意”的批判。
不足以证明观念为天赋;不存在普遍同意的东西。
2)两条思辨原则的批判,“凡存在者存在”和“一种东西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儿童不知;天赋观念藏于心中,用理性才能得知,恰恰说明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推理得到的。
二,天赋实践原则的批判1)天赋道德原则的批判。
道德原则非天赋,是后天形成的,且不同人的道德原则不同。
2)上帝观念的批判。
上帝观念亦非天赋,落后部落和文明中国皆不存在上帝观念,且基督徒对上帝观念理解不同。
观念的两个来源:感觉和内省经验论基本原则:一切知识皆源于经验或,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白板说”:人心如白板,其上观念皆来自经验。
观念来源(经验):外在感觉经验和内在反省经验。
感觉:感官对外界物象刺激的感受,如色、声、味等。
外在经验,对象为外物。
反省:对心理活动的注意。
内在经验,以心灵为对象。
关系:感觉得到观念在先,反省得到观念在后,心灵需以感觉经验为基础方能反省。
两种观念一,简单观念:由经验直接得到的,被动。
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的抽象(实体)、组合(样式)和比较(关系)。
1)实体:简单观念的组合体,也是它们依附的基质,具独立存在性。
分为简单实体观念和集团的实体观念。
2)样式:实体的状态,简单观念的组合,分为同一简单观念的集合的表述数量的观念,以及不同简单观念混合而成的“美”等观念。
3)关系:简单观念间的比较而产生的,如父与子等。
物体的两种性质物体的性质:物体中产生观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