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中国石油大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轴正向).试求:(1)质点的加速度和运动学方程;(2)初速度和初位置;(3)分析质点的
运动性质.
[解] (1) 质点的加速度 a d v /dt 4t
又 v d x /dt
所以 d x v d t
对上式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
x
t
t
d x v d t 8 2t 2 d t
[解] 物体在 A 点的速度设为 vA ,法向加速度为 anA ,曲率
半径为 A ,由题图显然有
vA v0 cos
anA =g
联立上述三式得
vA2 A
anA
A
v02
cos2 g
(1) (2)
(1) (2) (3)
物体在 B 点的速度设为 vB ,法向加速度为 anB ,曲率半径为 B ,由题图显然有 vB v0
y2
y
2 0
故速度 v 与 y 的函数关系为
v2 v02 k y02 y2
1-12 一艘正以速率 v0 匀速行驶的舰艇,在发动机关闭之后匀减速行驶.其加速度的大小与
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a kv2 , k 为正常数.试求舰艇在关闭发动机后行驶了 x 距离时 速度的大小.
[解] 根据链式法则
(1)
y r sin t
(2)
z ct
(3)
由(1)、(2)消去参数 t 得
x2 y2 r2
此方程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 r 为半径的圆,即质点的轨迹在 xoy 平面上的投影为圆. 由式(2)可以看出,质点以速率 c 沿 z 轴匀速运动. 综上可知,质点绕 z 轴作螺旋线运动. (2) 由式(1)、(2)、(3)两边对时间 t 求导数可得质点的速度
(1)
y t 12

智慧树答案物理化学(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物理化学(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当一定的直流电通过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金属的量正比于答案:通过的电量2.下列哪个方法不能用来测量离子的迁移数答案:电导法3.对相同温度下无限稀释的硫酸、盐酸和硝酸中的氢离子而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迁移数均相同4.在用对消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的实验中,必须用到答案:韦斯登电池5.因正、负离子迁移数不同引起的两溶液界面处的电势差称为答案:液接电势6.pH计是利用哪种电学性质测定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答案:电动势7.“若要比较各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的大小,用电解质的电导率值大小进行比较是合理的方法。

” 这种说法对吗?答案:错8.“在实验中测定溶液的电导实际上是测量溶液的电流强度。

”这种说法对吗?答案:错9.“在饱和 AgCl 溶液中加入 NaNO3,AgCl 的饱和浓度变大。

”这种说法对吗?答案:对10.“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适用于强电解质,也用于弱电解质” ,这种说法对吗?答案:对第二章1.下列各系统中属于独立粒子系统的是答案:理想气体混合物2.系统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_______联系起来的答案:统计力学3.对于一个粒子数N、体积V和内能U确定的系统,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那套分布就是最概然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答案:等概率假定4.对三原子分子H2O(g)和CO2(g),下面关于它们各种运动形式自由度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平动自由度相同,转动和振动自由度不同5.三个可别粒子分布于同一能级的两个不同量子态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答案:分布方式有4种6.对热力学性质(U、V、N)确定的系统,下面描述中不对的是__________答案:体系中粒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一定7.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答案:最概然分布随系统中粒子数的增多而出现的几率增大8.某双原子分子AB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在温度T时的振动配分函数为2.0,则粒子分布在基态上的分布分数N0/N应为_______答案:0.59.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看,对理想气体封闭系统在非体积功为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吸热时体系中粒子________答案:能级不变,但各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发生变化10.经典粒子的零点能规定不同时,必定影响________答案:配分函数第三章1.关于反应速率,表达不正确的是答案: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2.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答案:成正比3.某反应的半衰期与其初始浓度成正比,则该反应是答案:零级反应4.化学反应速率系数的Arrhenius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答案: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下面不属于平行反应特点的是答案:各产物的百分数与时间有关6.稳态近似法常用于处理下列哪种动力学问题答案:连串反应7.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整数、分数或负数。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中国石油大学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中国石油大学

习 题 一1-1 一质点在平面xOy 内运动,运动方程为t x 2=,2219t y -= (SI ).(1)求质点的运动轨道;(2)求s 1=t 和s 2=t 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3)求s 1=t 和s 2=t 时刻质点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4)在什么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垂直?这时x 、y 分量各为多少?(5)在什么时刻,质点离原点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大?[解] 质点的运动方程t x 2=,2219t y -= (1)消去参数t ,得轨道方程为:22119x y -= ()0≥x(2)把s 1=t 代入运动方程,得j i j i r 172+=+=y x把s 2=t 代入运动方程,得()j i j i r 1142219222+=⨯-+⨯=(3)由速度、加速度定义式,有4/d d ,0/d d 4/d d ,2/d d y y x x y x -====-====t v a t v a t t y v t x v所以,t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 j i j i t v v 42y x -=+j j i a 4y x -=+=a a所以,s 1=t 时,j i v 42-=,j a 4-=s 2=t 时,j i v 82-=,j a 4-= (4)当质点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垂直时,有0=⋅v r即 ()[][]04221922=-⋅-+j i j i t t t 整理,得 093=-t t解得 01=t ; 32=t ;33-=t (舍去)m 19,0,s 011===y x t 时 m 1,m 6,s 322===y x t 时(5)任一时刻t 质点离原点的距离()()()222222192tt yx t r -+=+=令0d d =tr 可得 3=t所以,s 3=t 时,质点离原点最近 () 6.08m 3=r1-2 一粒子按规律59323+--=t t t x 沿x 轴运动,试分别求出该粒子沿x 轴正向运动;沿x 轴负向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的时间间隔.[解] 由运动方程59323+--=t t t x 可得 质点的速度 ()()133963d d 2+-=--==t t t t tx v (1)粒子的加速度 ()16d d -==t tv a(2) 由式(1)可看出 当3s >t 时,0>v ,粒子沿x 轴正向运动;当3s <t 时,0<v ,粒子沿x 轴负向运动.由式(2)可看出 当1s >t 时,0>a ,粒子的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当1s <t 时,0<a ,粒子的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因为粒子的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时,粒子加速运动,反向时,减速运动,所以,当s 3>t 或1s 0<<t 间隔内粒子加速运动,在3s 1s <<t 间隔内里粒子减速运动.1-3 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2t x =,()21-=t y (S1).试求: (1)质点的轨迹方程;(2)在2=t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1)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 2t x = (1)()21-=t y (2)消去参数t ,可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21-=x y(2) 由(1)、(2)对时间t 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可得任一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t tx v 2d d x ==()12d d y -==t ty v所以 ()j i j i v 122y x -+=+=t t v v (3)2d d 22x ==tx a 2d d22y ==tya所以 j i a 22+= (4) 把2s =t 代入式(3)、(4),可得该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j i v 24+= j i a 22+=1-4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t A x ωsin =,t B y ωcos =,其中 A 、B 、ω为正常数,质点的轨道为一椭圆.试证明质点的加速度矢量恒指向椭圆的中心.[证明]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 t A x ωs i n= (1) t B y ωc o s = (2)对时间t 求二阶导数,得质点的加速度 t A t x a ωωs i n d d 222x -==t B tya ωωcos d d222y -==所以加速度矢量为 ()r j i a 22c o s s i n ωωωω-=+-=t B t A可得加速度矢量恒指向原点——椭圆中心.1-5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j i r 222t t -+= (SI ),试求:(1)质点的轨道方程;(2)2s =t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1)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得tx 2= 22t y -=消去参数t ,可得轨道方程2412x y -=(2) 由速度、加速度定义式,有j i r v t t 22d /d -==j r a 2d /d 22-==t将2s =t 代入上两式,得j i v 42-= j a 2-=1-6 已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t r x ωcos =,t r y ωsin =,ct z =,其中r 、ω、c 均为常量.试求:(1)质点作什么运动?(2)其速度和加速度? (3)运动学方程的矢量式.[解] (1) 质点的运动方程 t r x ωc o s= (1) t r y ωsin = (2)ct z = (3)由(1)、(2)消去参数t 得 222r y x =+此方程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即质点的轨迹在xoy 平面上的投影为圆. 由式(2)可以看出,质点以速率c 沿z 轴匀速运动.综上可知,质点绕z 轴作螺旋线运动.(2) 由式(1)、(2)、(3)两边对时间t 求导数可得质点的速度tr tx v ωωsin d d x -==t r ty v ωωcos d d y ==c tz v ==d d z所以 k j i k j i v c t r t r v v v ++-=++=ωωωωc o s s i nz y x 由式(1)、(2)、(3)两边对时间求二阶导数,可得质点的加速度t r tx a x ωωcos d d 222-==t r ty a y ωωsin d d 222-==0z =a所以 j i k j i a t r t r a a a ωωωωs i n c o s22z y x --=++= (3) 由式(1)、(2)、(3)得运动方程的矢量式k j i k j i r ct t r t r z y x ++=++=ωωsin cos1-7 湖中一小船,岸边的人用跨过高处的定滑轮的绳子拉船靠岸(如图所示).当收绳速度为0v 时,试问:(1)船的运动速度u 比v 大还是小?(2)若常量=v .船能否作匀速运动?如果不能,其加速度为何值?[解] (1) 由图知222h s L +=两边对t 求导数,并注意到h 为常数,得 ts stL Ld d 2d d 2=又 ts u t L v d d ,d d -=-=所以 su Lv = (1) 即1>=s L vu因此船的速率u 大于收绳速率v .(2) 将(1)式两边对t 求导,并考虑到v 是常量tu sts utL vd d d d d d +=所以 sa v u =-22 即 ()32222sv h sv ua =-=1-8 质点沿x 轴运动,已知228t v +=,当8=t s 时,质点在原点左边52m 处(向右为x 轴正向).试求:(1)质点的加速度和运动学方程;(2)初速度和初位置;(3)分析质点的运动性质.[解] (1) 质点的加速度 t t v a 4/d d ==又 t x v /d d = 所以 t v x d d =对上式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ttxt t t v x 82852d 28d d所以 3.4573283-+=t t x因而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33283.457t t x ++-=(2) 将0=t 代入速度表达式和运动学方程,得m/s 802820=⨯+=vm 3.457032083.45730-=⨯+⨯+-=x(3) 质点沿x 轴正方向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8m/s ,初位置为3.457-m.1-9 一物体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与位置的关系为x a 62+=.物体在0=x 处的速度为s m 10,求物体的速度与位置的关系.[解] 根据链式法则 xv vtx x v tv a d d d d d d d d ===()x x x a v v d 62d d +==对上式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 ()⎰⎰+=xvx x v v 010d 62d故物体的速度与位置的关系为100462++=x x v s m1-10 一质点在平面内运动,其加速度j i a y x a a +=,且x a ,y a 为常量.(1)求t -v 和t -r 的表达式;(2)证明质点的轨迹为一抛物线.0=t 时,0r r =,0v v =.[解] 由 td d v a =得 t d a v =两边积分得⎰⎰=tvt 0d 0a v v因x a ,y a 为常量,所以a 是常矢量,上式变为t a v v =-0 即 t a v v +=0由 td d r v =得 ()t t t d d d 0a v v r +==两边积分,并考虑到0v 和a 是常矢量,()⎰⎰+=tr t t 00d d 0a v r r即 20021t t a v r r ++=(2) 为了证明过程简单起见,按如下方式选取坐标系,使一个坐标轴(如y 轴)与a平行,并使质点在0=t 时刻位于0r .这样 00x t v x x += (1)00221y t v at y y ++=(2)联立 (1)~(2)式,消去参数t 得()()00x0y 0202x021y x x v v x x v a y +-+-=此即为轨道方程,它为一条抛物线.1-11 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某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Bv g a -=,g 为重力加速度,B 为与物体的质量、形状及介质有关的常数.设0=t 时物体的初速度为零.(1)试求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2)当加速度为零时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值为多大?[解] (1) 由tv a d d =得t Bvg v d d =-两边分别积分,得⎰⎰=-t v t Bvg v 0d d所以,物体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Bte Bg v --=1(2) 当0=a 时 有 0=-=Bv g a (或以∞=t 代入)由此得收尾速率 Bg v =1-12 一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初始加速度为a ,此后随t 均匀增加,经时间τ后,加速度变为2a ,经τ2后,加速度变为3a ,…….求经时间τn 后,该质点的加速度和所走过的距离.[解] 由题意可设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t 的关系为kt a a +=t (k 为常数)由 a k a a 2τ=+=τ得τak =所以 a t t aa a ⎪⎭⎫ ⎝⎛+=+=ττ1t 故当τn t =时,质点的加速度 ()a n a 1n τ+=由tv a d d =得t a v d d =对上式两边积分得⎰⎰⎪⎭⎫ ⎝⎛+=tvt a t v 00d 1d τ 所以 22t aat v τ+=又 tx v d d = t v x d d =对上式两边积分⎰⎰⎪⎭⎫ ⎝⎛+=ττn st t a at x 020d 2d 经过时间τn 后,质点所走过的距离()2232361621τττa n nt a at s n +=⎪⎭⎫ ⎝⎛+=1-13 一物体悬挂于弹簧上沿竖直方向作谐振动,其加速ky a -=,k 为常数,y 是离开平衡位置的坐标值.设0y 处物体的速度为0v ,试求速度v 与y 的函数关系.[解] 根据链式法则 yv vty y v tv a d d d d d d d d ===y a v v d d =对上式两边积分⎰⎰⎰-==y y yy v y ky y a v v 000d d d v即 ()()2022022121y y k v v--=-故速度v 与y 的函数关系为()220202yy k v v -+=1-14 一艘正以速率0v 匀速行驶的舰艇,在发动机关闭之后匀减速行驶.其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2kv a -=, k 为正常数.试求舰艇在关闭发动机后行驶了x 距离时速度的大小.[解] 根据链式法则 xv vtx x v tv a d d d d d d d d ===v av x d d =对上式两边积分⎰⎰⎰-==vvvvxkvv v av x 0d d d 0化简得ln1v vkx -=所以kxev v -=0l-15 一粒子沿抛物线轨道2x y =运动,且知s m 3x =v .试求粒子在m 32=x 处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由粒子的轨道方程 2x y = 对时间t 求导数 x y 2d d 2d d xv tx xty v ===(1)再对时间t 求导数,并考虑到x v 是恒量2x y 2d d v tv a ==(2)把m 32=x 代入式(1)得m 43322y =⨯⨯=v 所以,粒子在m 32=x 处的速度为s m 543222x 2x =+=+=v v v与x 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85334arctanarctanxy '===v v θ由式(2)得粒子在m 32=x 处的加速度为22s m 1832=⨯=a加速度方向沿y 轴的正方向.1-16 一质点沿半径为0.10m 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342t +=θ.(1)在2s =t 时,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各是多少?(2)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是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值为多少?(3)何时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解] 质点的角速度 212d d t t==θω质点的线速度 222.11210.0t t R v =⨯==ω 质点的法向加速度n a ,切向加速度t a 为()4222n 4.1410.012t tR a =⨯==ω (1)t tv a 4.2d d t ==(2)(1)把2s =t 代入(1)式和(2)式,得此时2t 224n m/s8.424.2m/s 103.224.14=⨯=⨯=⨯=a a(2)质点的总加速度1364.262t 2n +=+=t t a a a由 a a 21t =得 1364.25.04.26+⨯=t t t解得 0.66s =t 所以 r a d 15.3423=+=t θ (3)当t n a a =即t t 4.24.144=时有 0.55s =t1-17 火车在曲率半径R =400m 的圆弧轨道上行驶.已知火车的切向加速度2.0t =a 2s m ,求火车的瞬时速率为s m 10时的法向加速度和加速度.[解] 火车的法向加速度 222n sm 25.040010===Rva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火车的总加速度 2222t 2n s m 32.02.025.0=+=+=a a a设加速度a 与速度v 之间的夹角为θ,则025134.512.025.0arctanarctantn '====a a θ1-18 为了转播电视而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24h =T .求卫星离开地面的高度和卫星的速率(距地球中心r 处的重力加速度2e ⎪⎭⎫⎝⎛=r R g a ,e R 是地球的半径.)[解] 设同步卫星距地球的中心为r ,速率为v ,则Tr v π2=(1)2e 2⎪⎭⎫⎝⎛==r R g a r v(2) 解(2)式可得()()m 1022.443600241063788.947322233222e ⨯=⨯⨯⨯⨯==ππT gR r代入(1)式可得s m 1007.33600241022.42237⨯=⨯⨯==ππTr v所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m 1058.31063781022.4737e ⨯=⨯-⨯=-=R r h1-19 若登月舱在登上月球之前绕月球以半径e 31R r = (e R 为地球半径)作圆周运动,并且已知这时月球对登月舱的引力加速度g a 121=.试计算登月舱的速率和飞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解] 设登月舱的速率为v ,周期为T ,则a rv=2即g R v1213e2=(1)v Tr =π2 即v TR =32e π (2)解(1)式可得s m 1032.1106378368.93633e ⨯=⨯⨯==R g v代入(2)式可得s 1001.1368.931063782363243e⨯=⨯==ππg R T1-20 如图所示,一卷扬机自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绞索上一点起初在A 处经3s 到达鼓轮的B 处,然后作圆周运动.已知0.45m =AB ,鼓轮半径0.5m =R ,求该点经过点C 时,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设A 点的切向加速度为t a ,经过B 点时的速率为B v ,法向加速度为n a由A 到B 过程:2t 21t a AB =(1)t a v t B = (2)在B 点: R a R v //t B B ==βω, (3)由B 到C 过程:πβωω22B 2C =- (4)在C 点: R v C C ω= (5) 联立以上五式,得m 64.05.035.045.0435.045.02422222C C =⨯⨯⨯+⎪⎭⎫⎝⎛⨯⨯=+⎪⎭⎫⎝⎛==ππωR Rt AB Rt AB R v 方向沿切向Rv a 2C n =2t 2tAB a =22222n2ts m 83.05.064.0345.02=⎪⎪⎭⎫⎝⎛+⎪⎭⎫⎝⎛⨯=+=a a a 28330.4520.50.64arctanarctan22nt '=⨯==a a θ1-21 在一个转动的齿轮上,一个齿尖P 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2021bt t v s +=,其中0v 和b 都是正常量.求t 时刻齿尖P 的速度及加速度的大小.[解] 设时刻t 齿尖P 的速率为v ,切向加速度t a ,法向加速度n a ,则Rbt v Rva b t va bt v t s v 202n t 0)(d d d d +====+==所以,t 时刻齿尖P 的加速度为24022n 2t )(Rbt v b a a a ++=+=1-22 一物体作斜抛运动,抛射角为α,初速度为0v ,轨迹为一抛物线(如图所示).试分别求抛物线顶点A 及下落点B 处的曲率半径.[解] 物体在A 点的速度设为A v ,法向加速度为nA a ,曲率半径为A ρ,由题图显然有αcos 0A v v = (1) nA a =g (2) A n A2Aa v =ρ (3)联立上述三式得 gv αρ220A c o s =物体在B 点的速度设为B v ,法向加速度为nB a ,曲率半径为B ρ,由题图显然有0B v v = (4) αcos nB g a = (5) nB B2Ba v =ρ (6)联立上述三式得 αρc o s 2B g v =1-23 一物体作如图所示的抛体运动,测得轨道的点A 处,速度的大小为v ,其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30,求点A 的切向加速度和该处的曲率半径.[解] 设A 点处物体的切向加速度为t a ,法向加速度为n a ,曲率半径为ρ,则 n t a a g +=由图知 g g a 5.030sin 0t -=-=2/330cos 0n g g a ==又 n 2a v=ρ所以 gv g va v3322/322n2===ρ1-24 一门火炮在原点处以仰角0130=θ、初速10v m 100=发射一枚炮弹.另有一门位于600=x m 处的火炮同时以初速8020=v s m 发射另一枚炮弹,其仰角2θ为何值时,可望能与第一枚炮弹在空中相碰? 相碰时间和位置如何(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解] 设经过时间t 后,炮弹1、炮弹2的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则 对炮弹1 t v x 1101cos θ= 2110121sin gt t v y -=θ对炮弹2 t v x x 22002cos θ+= 2220221sin gt t v y -=θ当炮弹1、炮弹2相碰时 21x x = 21y y =即 t v x t v 2200110cos cos θθ+= (1)2220211021sin 21sin gt t v gt t v -=-θθ (2)解(2)式可得 625.030sin 80100sin sin 0120102=⨯==θθv v (3)所以 02682.38625.0arcsin ==θ 由(1)式可得 s 48.2682.38cos 8030cos 10060cos cos 02201100=⨯-⨯=-=θθv v x t相遇时的坐标设为(x ,y ),则m 77.21448.230cos 100cos 011021=⨯⨯====t v x x x θm 86.9348.28.92148.230sin 10021sin 2211021=⨯⨯-⨯⨯=-===gtt v y y y θ1-25 河宽为d ,靠河岸处水流速度变为零,从岸边到中流,河水的流速与离开岸的距离成正比地增大,到中流处为0v .某人以相对水流不变的速率v 垂直水流方向驶船渡河,求船在达到中流之前的轨迹方程.[解] 取图示坐标系ky v =x已知 2d y =时,0x v v =代入上式得 d v k 02=所以 y dv v 0x 2=(1)又 v v =y积分得 vt y = (2) 代入(1)式得 vt d v v 0x 2=积分得 20vt d v x = (3)由(2)、(3)消去t 得 20y vdv x =1-26 如图所示,一航空母舰正以s m 17的速度向东行驶,一架直升飞机准备降落在舰的甲板上.海上有s m 12的北风吹着.若舰上的海员看到直升飞机以s m 5的速度垂直下降,求直升飞机相对海水及相对空气的速度?[解] 已知 k v 5-=机对舰 j v 17=舰对海 i v 12=气对海 故 ()s m 175j k v v v +-=+=舰对海机对舰机对海()m 51712k j i v v v -+-=+=海对气机对海机对气习题 1-26 图。

物理化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章习题及答案第⼀章热⼒学第⼀定律⼀、填空题1、⼀定温度、压⼒下,在容器中进⾏如下反应:Zn(s)+2HCl(aq)= ZnCl 2(aq)+H 2(g)若按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系统为系统;若将系统与环境的分界⾯设在容器中液体的表⾯上,则反应系统为系统。

2、所谓状态是指系统所有性质的。

⽽平衡态则是指系统的状态的情况。

系统处于平衡态的四个条件分别是系统内必须达到平衡、平衡、平衡和平衡。

3、下列各公式的适⽤条件分别为:U=f(T)和H=f(T)适⽤于;Q v =△U 适⽤于;Q p =△H 适⽤于;△U=dT nC 12T T m ,v ?适⽤于;△H=dT nC 21T T m ,P ?适⽤于;Q p =Q V +△n g RT 适⽤于;PV r=常数适⽤于。

4、按标准摩尔⽣成焓与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在C (⽯墨)、CO (g )和CO 2(g)之间,的标准摩尔⽣成焓正好等于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标准摩尔⽣成焓为零的是,因为它是。

标准摩尔燃烧焓为零的是,因为它是。

5、在节流膨胀过程中,系统的各状态函数中,只有的值不改变。

理想⽓体经节流膨胀后,它的不改变,即它的节流膨胀系数µ= 。

这是因为它的焓。

6、化学反应热会随反应温度改变⽽改变的原因是;基尔霍夫公式可直接使⽤的条件是。

7、在、不做⾮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焓的增加值系统吸收的热量。

8、由标准状态下元素的完全反应⽣成1mol 纯物质的焓变叫做物质的。

9、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 系统温度由T 1升⾼到T 2,则此过程的焓变零;若此反应在恒温(T 1)、恒压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则其焓变零。

10、实际⽓体的µ=0P T H,经节流膨胀后该⽓体的温度将。

11、公式Q P =ΔH 的适⽤条件是。

12、若某化学反应,只做体积功且满⾜等容或等压条件,则反应的热效应只由决定,⽽与⽆关。

13、常温下,氢⽓经节流膨胀ΔT 0;W 0;Q 0;ΔU 0;ΔH 0。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1.12 CO2 气体在 40℃时的摩尔体积为 0.381dm3 .mol-1 。设 CO2 为范德华气体,试 求其压力,并比较与实验值 5066.3kPa 的相对误差。
解: ,Vm =0.381× 10-3 m3 .mol-1 ,T=313.15K CO2 的范德华常数 a=364× 10-3 /Pa.m3 .mol-2 , b =42.67× 10-6 m3 .mol-1 代入方程得: P=5187.674KPa 相对误差=(5187.674-5066.3)/ 5066.3=2.4% 1.13 今有 0℃, 40530kPa 的 N2 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德华方程计算 其摩尔体积.实验值为 70.3cm.mol-1 。 解:T=273.15K ,p=40530kPa N2 的范德华常数 a=140.8× 10-3 /Pa.m3 .mol-2 , b =39.13× 10-6 m3 .mol-1 =0.05603 m3 .mol-1
第一章
习题解答
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α V 与等温压缩率κ T 的定义如下: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

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 PV=nRT , V= nRT/P
求偏导:
1.2 气柜储存有 121.6kPa, 27℃的氯乙烯 (C2 H3 Cl) 气体 300m3 , 若以每小时 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储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将氯乙烯(Mw=62.5g/mol)看成理想气体: PV=nRT , n= PV/RT n=121600300/8.314300.13 (mol)=14618.6mol m=14618.662.5/1000(kg)=913.66 kg t=972.138/90(hr)=10.15hr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 度? 解:将甲烷(Mw=16g/mol)看成理想气体: PV=nRT , PV =mRT/ M 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w/RT =101.32516/8.314273.15(kg/m3 ) =0.714 kg/m3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 25.0000g。充以 4 ℃水之后,总质量为 125.0000g。 若改充以 25℃, 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 则总质量为 25.0163g。 -3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水的密度按 1 g.cm 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 V=(125-25)g/1 g.cm-3 =100 cm3 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 Mw= mRT/ PV=(25.0163-25.0000)8.314300.15/(1333010010-6 ) Mw =30.51(g的空气。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采用同样温度 的纯氮进行置换,步骤如下:向釜内通氮直到 4 倍于空气的压力,尔后将釜内混 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重复三次。求釜内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 氧的摩尔分数。设空气中氧、氮摩尔分数之比为 1:4。 解: 根据题意未通氮之前 : ,操作 n 次后, , 操作 1 次后, ,重复三次, ,V,T 一定, 故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1.2 气柜内贮有121.6 kPa,27℃的氯乙烯(C2H3Cl)气体300 m3,若以每小时90 kg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假设气柜内所贮存的气体可全部送往使用车间。

1.5 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12 CO2气体在40℃时的摩尔体积为0.381 dm3·mol-1。

设CO2为范德华气体,试求其压力,并比较与实验值5066.3 kPa的相对误差。

1.18 把25℃的氧气充入40dm3的氧气钢瓶中,压力达 202 7×102kPa。

试用普遍化压缩因子图求钢瓶中氧气的质量。

氧气的T C=-118.57℃,P C=5.043MPa
氧气的T r=298.15/(273.15-118.57)=1.93, P r=20.27/5.043=4.02
Z=0.95
PV=ZnRT
n=PV/ZRT=202.7×105×40×10-3/(8.314×298.15)/0.95=344.3(mol)
氧气的质量m=344.3×32/1000=11(kg)。

DOC-中国石油大学(华东)__大学物理2-1_课后习题答案

DOC-中国石油大学(华东)__大学物理2-1_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__大学物理2-1_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3 一粒子按规律x t33t29t5沿x轴运动,试分别求出该粒子沿x轴正向运动;沿x轴负向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的时间间隔.[解] 由运动方程x t33t29t5可得质点的速度 v dx 3t26t9 3t3t1(1) dtdv粒子的加速度 a 6t1(2) dt3s时,v 0,粒子沿x轴正向运动;3s 时,v 0,粒子沿x轴负向运动.1s 时,a 0,粒子的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1s 时,a 0,粒子的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由式(1)可看出当t当t由式(2)可看出当t 当t因为粒子的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时,粒子加速运动,反向时,减速运动,所以,当t 3s或0 t 1s间隔内粒子加速运动,在1s t 3s间隔内里粒子减速运动.1-4 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 t2,y t1(S1).试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2在t 2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1)由质点的运动方程 x t2 y t1消去2参数t,可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y x 1 2(2)由(1)、(2)对时间t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可得任一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vx dxdy 2t vy 2t1所以v vxi vyj 2ti2t1j (3) dtdtd2xd2yax 2 2 ay 2 2所以 a 2i2j (4) dtdt把t 2s代入式(3)、(4),可得该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v 4i2j a 2i2j1-5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 Asin t,y Bcos t,其中 A、B、 为正常数,质点的轨道为一椭圆.试证明质点的加速度矢量恒指向椭圆的中心.t (1)y Bcos t(2) [证明]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 x Asind2x2 A si tn 对时间t求二阶导数,得质点的加速度 ax 2dtd2yay 2 B 2co st 所以加速度矢量为a 2Asin ti Bcos tj 2r dt可得加速度矢量恒指向原点——椭圆中心.1-6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r 2ti2t2j (SI),试求:(1)质点的轨道方程;(2) t 2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1)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得 x 2ty 2t2消去参数t,可得轨道方程 y 21x2 4(2)由速度、加速度定义式,有 v dr/dt 2i2tja d2r/dt2 2j7-1将t 2s 代入上两式,得 v 2i4j a 2j1-7 已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 rcos t,y rsin t,z ct,其中r、c均为常量.试 、求:(1)质点作什么运动?(2)其速度和加速度? (3)运动学方程的矢量式 [解] (1)质点的运动方程 x rcos t y rsin t z ct 由(1)、(2)消去参数t得 x2y2 r2此方程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即质点的轨迹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为圆.由式(2)可以看出,质点以速率c 沿z轴匀速运动.综上可知,质点绕z轴作螺旋线运动.(2)由式(1)、(2)、(3)两边对时间t求导数可得质点的速度vx所以 v vxi vyj vzk r sin ti r cos tj ck由式(1)、(2)、(3)两边对时间求二阶导数,可得质点的加速度dx r sin t dtd2yd2x2ax 2 r cos t ay 2 r 2sin t az 0 dtdt所以 a axi ayj azk r 2cos ti r 2sin tj(3)由式(1)、(2)、(3)得运动方程的矢量式r xi yj zk rcos ti rsin tj ctk1-8 质点沿x轴运动,已知v 82t2,当t 8s时,质点在原点左边52m处(向右为x轴正向).试求:(1)质点的加速度和运动学方程;(2)初速度和初位置;(3)分析质点的运动性质.[解] (1)质点的加速度 a dv/dt 4t 又 v dx/dt 所以 dx vdt对上式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 x52dx t8vdt 82t dt t28所以 x 8t t3457.3因而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x 457.38t(2)将t 0代入速度表达式和运动学方程,得v0 82 02 8m/s 2323t 32x0 457.38 0 03 457.3m 3(3)质点沿x轴正方向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8m/s,初位置为457.3m.1-9 一物体沿x轴运动,其加速度与位置的关系为a 26x.物体在x 0处的速度为10s,求物体的速度与位置的关系. [解] 根据链式法则 a dvdvdxdv vdtdxdtdxvdv adx 26x dx 对上式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v10vdv 026x dx 故物体的速度与位置的关系为v x6x24x100 m1-10 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某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a g Bv,g 为重力加速度,B为与物体的质量、形状及介质有关的常数.设t 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零.(1)试求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2)当加速度为零时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值为多大?[解] (1)由a dvdv dt 两边分别积分,得得 g Bvdt7-2dv0g Bvvgdt 所以,物体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1e Bt 0Bt(2)当a 0时有 a g Bv 0(或以t 代入)由此得收尾速率vgB1-11 一物体悬挂于弹簧上沿竖直方向作谐振动,其加速a ky,k为常数,y是离开平衡位置的坐标值.设y0处物体的速度为v0,试求速度v与y的函数关系. [解] 根据链式法则 advdvdydv vvdv ady 对上式两边积分 dtdydtdyvv0vdvyy0adyyy0kydy即12v v02 1k y2y02 2222ky0y2 故速度v与y的函数关系为v2 v01-12 一艘正以速率v0匀速行驶的舰艇,在发动机关闭之后匀减速行驶.其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a kv2, k为正常数.试求舰艇在关闭发动机后行驶了x距离时速度的大小.[解] 根据链式法则 a 两边积分dvdvdxdvvdx dv vdtdxdtdxaxdxvv0vdv1vv化简得 x ln 所以 v v0e kx dv v0kvkv0al-13 一粒子沿抛物线轨道y x2运动,且知vx 3s.试求粒子在x 速度.[解] 由粒子的轨道方程 y x2对时间t求导数 vy (1)再对时间t求导数,并考虑到vx是恒量 a 把x2m处的速度和加32x 2xvx dtdtdvydt22vx (2)22m代入式(1)得 vy 2 3 4s 33222所以,粒子在x m处的速度为v vx vx 3242 5s3与x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arctanvyvxarctan45308 3由式(2)得粒子在x2m处的加速度为a 2 32 182加速度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31-14 一物体作斜抛运动,抛射角为 ,初速度为v0,轨迹为一抛物线(如图所示).试分别求抛物线顶点A及下落点B处的曲率半径.7-3[解] 物体在A点的速度设为vA,法向加速度为anA,曲率半径为 A,由题图显然有2vAvA v0cos (1)anA=g (2)A联立上述三式得 A anA(3)2v0cos2g物体B点的速度设为vB,法向加速度为anB,曲率半径为 B,由题图显然有vB v0 (4)anB gcos (5)2vBB2v0anB (6)联立上述三式得 Bgcos1-15 一物体作如图所示的抛体运动,测得轨道的点A处,速度的大小为v,其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0,求点A的切向加速度和该处的曲率半径. [解] 设A点处物体的切向加速度为at,法向加速度为an,曲率半径为 ,则g at an由图知at gsin300 0.5g又an gcos30 g/2v2an所以v2v223v2an3gg/21-16 在一个转动的齿轮上,一个齿尖P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2其中v0和b都是正常量.求t时刻齿尖P的速度及加速度的大小. [解] 设bt,2dsv v0btdtdv b时刻t齿尖P的速率为v,切向加速度at,法向加速度an,则at 所以,dtv2(v0bt)2anRR为s v0t(v0bt)4t时刻齿尖P的加速度为a a a b 2R2t2n21-17 火车在曲率半径R=400m的圆弧轨道上行驶.已知火车的切向加速度at 0.2ms2,求火车的瞬时速率为10时的法向加速度和加速度.v21020.25ms2 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解] 火车的法向加速度 anR4002火车的总加速度 a an at2 0.2520.22 0.32s2设加速度a与速度v之间的夹角为 ,则arctanan0.25arctan 51.340 51020 at0.27-41-18 一质点沿半径为0.10m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 24t3.(1)在t 2s时,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各是多少?(2)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是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 值为多少?(3)何时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 质点的角速度 d 12t2 dt质点的线速度 v R 0.10 12t2 1.2t2 质点的法向加速度an,切向加速度at为 an 2R 12t22 0.10 14.4t4 (1) at dv2.4t (2)dt2(1)把t 2s代入(1)式和(2)式,得此时an 14.4 24 2.3 102m/s2at 2.4 2 4.8m/s2(2)质点的总加速度a an at2 2.4t36t6 11a 得 2.4t 0.5 2.4t36t6 1 解得 t 0.66 s2所以 24t3 3.15rad 由 at(3)当an at即14.4t4 2.4t时有 t 0.55s1-19 河宽为d,靠河岸处水流速度变为零,从岸边到中流,河水的流速与离开岸的距离成正比地增大,到中流处为v0.某人以相对水流不变的速率v垂直水流方向驶船渡河,求船在达到中流之前的轨迹方程.[解] 取图示坐标系 vx ky 已知 y代入上式得k d时,vx v0 22v02v所vx 0y (1)又 vy v积分dd2v得y vt (2)代入(1)式得 vx 0vt积分得 dvv、(3)消去t得 x 0y2 x 0vt2 (3)由(2)dvd第二章习题解答2-3 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率v0水平射入沙土中,设子弹所受阻力与速度反向,大小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忽略子弹的重力,求:(1)子弹射入沙土后,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子弹射入沙土的最大深度。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习题解答第一章1. 1mol 理想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过程:(1)恒容下从25℃升温至100℃,(2)绝热自由膨胀至二倍体积,(3)恒压下冷却至25℃。

试计算整个过程的Q 、W 、U ∆及H ∆。

解:将三个过程中Q 、U ∆及W 的变化值列表如下:过程 QU ∆ W(1) )(11,初末T T C m V - )(11,初末T T C m V -0 (2)(3) )(33,初末T T C m p - )(33,初末T T C m v - )(33初末V V p -则对整个过程:K 15.29831=末初T T = K 15.37331==初末T T Q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p=)初末33(T T nR -=[1×8.314×(-75)]J =-623.55JU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v =0W =-)(33初末V V p -=-)初末33(T T nR - =-[1×8.314×(-75)]J =623.55J因为体系的温度没有改变,所以H ∆=02. 0.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400K 、101.325kPa ,经下列两途径到达相同的终态:(1) 恒温可逆膨胀到10dm 3,再恒容升温至610K ; (2) 绝热自由膨胀到6.56dm 3,再恒压加热至610K 。

分别求两途径的Q 、W 、U ∆及H ∆。

若只知始态和终态,能否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解:(1)始态体积1V =11/p nRT =(0.1×8.314×400/101325)dm 3=32.8dm 3 W =恒容恒温W W +=0ln12+V V nRT=(0.1×8.314×400×8.3210ln +0)J =370.7JU ∆=)(12,T T nC m V -=[)400610(314.8231.0-⨯⨯⨯]J =261.9J Q =U ∆+W =632.6J H ∆=)(12,T T nC m p -=[)400610(314.8251.0-⨯⨯⨯]=436.4J (2) Q =恒压绝热Q Q +=0+)(12,T T nC m p -=463.4J U ∆=恒压绝热U U ∆+∆=0+)(12,T T nC m V -=261.9J H ∆=恒压绝热H H ∆+∆=0+绝热Q =463.4J W =U ∆-Q =174.5J若只知始态和终态也可以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因为H U 和是状态函数,其值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习题解答第一章1. 1mol 理想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过程:(1)恒容下从25℃升温至100℃,(2)绝热自由膨胀至二倍体积,(3)恒压下冷却至25℃。

试计算整个过程的Q 、W 、U ∆及H ∆。

解:将三个过程中Q 、U ∆及W 的变化值列表如下:过程 QU ∆ W(1) )(11,初末T T C m V - )(11,初末T T C m V -0 (2)(3) )(33,初末T T C m p - )(33,初末T T C m v - )(33初末V V p -则对整个过程:K 15.29831=末初T T = K 15.37331==初末T T Q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p=)初末33(T T nR -=[1×8.314×(-75)]J =-623.55JU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v =0W =-)(33初末V V p -=-)初末33(T T nR - =-[1×8.314×(-75)]J =623.55J因为体系的温度没有改变,所以H ∆=02. 0.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400K 、101.325kPa ,经下列两途径到达相同的终态:(1) 恒温可逆膨胀到10dm 3,再恒容升温至610K ; (2) 绝热自由膨胀到6.56dm 3,再恒压加热至610K 。

分别求两途径的Q 、W 、U ∆及H ∆。

若只知始态和终态,能否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解:(1)始态体积1V =11/p nRT =(0.1×8.314×400/)dm 3=32.8dm 3 W =恒容恒温W W +=0ln12+V V nRT=(0.1×8.314×400×8.3210ln +0)J =370.7JU ∆=)(12,T T nC m V -=[)400610(314.8231.0-⨯⨯⨯]J =261.9J Q =U ∆+W =632.6J H ∆=)(12,T T nC m p -=[)400610(314.8251.0-⨯⨯⨯]=436.4J (2) Q =恒压绝热Q Q +=0+)(12,T T nC m p -=463.4J U ∆=恒压绝热U U ∆+∆=0+)(12,T T nC m V -=261.9J H ∆=恒压绝热H H ∆+∆=0+绝热Q =463.4J W =U ∆-Q =174.5J若只知始态和终态也可以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因为H U 和是状态函数,其值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物理化学 答案 第一章_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 答案 第一章_习题解答
1-2 1mol 理想气体从 25K、1.00×105Pa 经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分别升温到 100K,已
-
知此气体的 Cp,m=29.10 J·K 1,求过程的ΔU、ΔH、Q 和 W 。 解: (1)等容
ΔU = n ⋅ Cv ,m (T2 − T1 ) = 1 × (29.1 − 8.314) × 75 = 1559 J ΔH = n ⋅ C p ,m (T2 − T1 ) = 1 × 29.1 × 75 = 2183 J
η = −Wr / Q1 = (T1 − T2 ) / T1 = (500 − 300) / 600 = 40%
第二个卡诺热机效率
η ′ = −Wr / Q1′ = (T1 − T2′) / T1 = (500 − 250) / 600 = 50%

η =η′
∴两个热机的效率不相同
(2)第一个热机吸收的热量: Q1 =
γ =1.4,试求 Cv,m。若该气体的摩尔热容近似为常数,试求在等容条件下加热该气体至 t2=
80℃所需的热。 解:∵ γ =
C p,m Cv , m
=
Cv , m + R Cv , m
= 1.4
∴ Cv, m =
R
γ
=
8.314 = 20.79 J ⋅ K -1 ⋅ mol-1 0.4
Qv = n ⋅ Cv ,m ⋅ ΔT = =
4
3 3 ⎧ ⎧ ⎪V1 = 5dm ⎪V2 = 6dm Q (可 ) = 0 ⎯⎯⎯⎯ → ⎨ ⎨ ⎪T1 = 298.15 K ⎪T2 = 278.15 K ⎩ ⎩
由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可知
T2 / T1 = (V1 / V2 ) Cv ,m =
R / Cv , m

智慧树知道网课《物理化学(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智慧树知道网课《物理化学(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10分)物理化学课程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等学科上的一门理论化学A.错B.对2【判断题】(10分)物理化学主要涉及研究过程发生后能量的转化、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等问题。

A.错B.对3【判断题】(10分)物理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例题的演练、公式概念的应用条件和高等数学微积分知识的应用。

A.对B.错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低温低压的真实气体可以认为是理想气体A.错B.对2【判断题】(10分)分子间无作用力,分子本身无体积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A.错B.对3【判断题】(10分)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玛伽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A.对B.错4【判断题】(10分)对于不同的真实气体,范德华方程中的特性常数也不同A.对B.错5【判断题】(10分)理想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也能液化A.对B.错6【判断题】(10分)不同的真实气体,只要处于相同的对应状态,就具有相同的压缩因子A.错B.对7【单选题】(10分)已知某气体的临界温度为304.15K,临界压力为7.375Mpa。

钢瓶中储存着302.15K的这种气体,则该气体()状态A.一定为气体B.数据不足,无法确定C.一定为气液共存D.一定为液体8【多选题】(10分)对临界点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固、液、气三相共存B.液相与气相界面消失C.当真实气体的温度低于临界点温度时,是真实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D.液相摩尔体积与气相摩尔体积相等9【单选题】(10分)理想气体的压缩因子ZA.随所处状态而定B.z>1C.z<1D.z=110【单选题】(10分)恒温300K下,某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充入压力相同的3dm3氮气和1dm3二氧化碳的理想气体,当抽调隔板后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压力之比为()A.1:3B.3:1C.1:4D.4:1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和末态的状态有关,与具体的实现途径无关A.错B.对2【判断题】(10分)据焦耳实验可知,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A.错B.对3【判断题】(10分)液态水和水蒸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值均为0A.错B.对4【判断题】(10分)A.错B.对5【判断题】(10分)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述为隔离系统中的热力学能守恒A.错B.对6【判断题】(10分)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一定是绝热不可逆过程A.错B.对7【多选题】(10分)关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一般化学都是热力学可逆过程B.可逆压缩过程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C.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的过程,实际过程只能无限接近它D.可逆过程发生后,系统和环境一定同时复原8【单选题】(10分)A.理想气体在101325Pa恒定外压下从101325Pa膨胀到10132.5PaB.气体从373K,10132.5Pa可逆变化到298K,101325PaC.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电解CuSO4水溶液D.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冰融化成水9【多选题】(10分)下列关于焓的说法,正确的是A.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物理量B.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C.焓是系统的状态函数D.焓变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与过程热数值相等10【单选题】(10分)下列关于绝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余选项均不正确B.绝热的恒外压过程也可能是绝热可逆过程C.绝热可逆压缩过程的末态温度可能会升高,也可能不变D.绝热可逆过程始末态压力、体积之间符合过程方程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0分)热不可能全部转换成功。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答案资料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答案资料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参考答案第一章气体一、思考题1. 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右球的温度为293 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起始温度低,升高10 K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4. 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0.7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

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软木塞会崩出。

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

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

防止的方法是灌开水时不要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 当某个纯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

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

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习题解答第一章1. 1mol 理想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过程:(1)恒容下从25℃升温至100℃,(2)绝热自由膨胀至二倍体积,(3)恒压下冷却至25℃。

试计算整个过程的Q 、W 、U ∆及H ∆。

解:将三个过程中Q 、U ∆及W 的变化值列表如下:过程 QU ∆ W(1) )(11,初末T T C m V - )(11,初末T T C m V -0 (2)(3) )(33,初末T T C m p - )(33,初末T T C m v - )(33初末V V p -则对整个过程:K 15.29831=末初T T = K 15.37331==初末T TQ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p=)初末33(T T nR -=[1×8.314×(-75)]J =-623.55JU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v =0W =-)(33初末V V p -=-)初末33(T T nR -=-[1×8.314×(-75)]J =623.55J因为体系的温度没有改变,所以H ∆=02. 0.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400K 、101.325kPa ,经下列两途径到达相同的终态:(1) 恒温可逆膨胀到10dm 3,再恒容升温至610K ; (2) 绝热自由膨胀到6.56dm 3,再恒压加热至610K 。

分别求两途径的Q 、W 、U ∆及H ∆。

若只知始态和终态,能否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解:(1)始态体积1V =11/p nRT =(0.1×8.314×400/101325)dm 3=32.8dm 3 W =恒容恒温W W +=0ln12+V V nRT=(0.1×8.314×400×8.3210ln +0)J =370.7JU ∆=)(12,T T nC m V -=[)400610(314.8231.0-⨯⨯⨯]J =261.9J Q =U ∆+W =632.6J H ∆=)(12,T T nC m p -=[)400610(314.8251.0-⨯⨯⨯]=436.4J (2) Q =恒压绝热Q Q +=0+)(12,T T nC m p -=463.4J U ∆=恒压绝热U U ∆+∆=0+)(12,T T nC m V -=261.9J H ∆=恒压绝热H H ∆+∆=0+绝热Q =463.4J W =U ∆-Q =174.5J若只知始态和终态也可以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因为H U 和是状态函数,其值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αV与等温压缩率κT的定义如下:试导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 V= nRT/P求偏导:1.2 气柜储存有121.6kPa,27℃的氯乙烯(C2H3Cl)气体300m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储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将氯乙烯(M w=62.5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n= PV/RT n=121600⨯300/8.314⨯300.13 (mol)=14618.6molm=14618.6⨯62.5/1000(kg)=913.66 kgt=972.138/90(hr)=10.15hr1.3 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解:将甲烷(M w=16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 w/RT=101.325⨯16/8.314⨯273.15(kg/m3)=0.714 kg/m3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充以25℃,13.33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水的密度按1 g.cm-3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M w= mRT/ PV=(25.0163-25.0000)⨯8.314⨯300.15/(13330⨯100⨯10-6)M w =30.51(g/mol)1.5 两个容器均为V的玻璃球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物理化学部分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αV 与等温压缩率κT 的定义如下: p v TV V )(1∂∂=αT T pV V )(1∂∂-=κ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κT 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理想气体 pV=nRT∴ ()p nR T p nRT T V pp =⎪⎭⎫ ⎝⎛∂∂=⎪⎭⎫⎝⎛∂∂/ ()2/-⋅-=⎪⎪⎭⎫ ⎝⎛∂∂=⎪⎪⎭⎫ ⎝⎛∂∂p nRT p p nRT pV TT 12)(11-=-⋅-=⎪⎪⎭⎫ ⎝⎛∂∂⋅-=p p nRT V p V V T T κ 则 111-=⋅=⎪⎭⎫ ⎝⎛∂∂⋅=T pnR V T V V p V α1.5 两个容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的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始态: p 0 0℃ p 0 0℃ 末态 p ,0℃ p ,100℃以容器内的空气为系统,则两玻璃泡的体积不变,n 总不变。

211010RT pV RT pV RT V p RT V p +=+ 即 21102T p T p T p +=∴ ⎪⎪⎭⎫ ⎝⎛+=21012T T p p = ⎪⎭⎫ ⎝⎛+⨯K K kPa 15.37315.2731325.1012 = 117.0kPa1.9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和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 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2) 隔板抽去前后,H 2和N 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3) 隔板抽去后,混合气体中H 2与N 2的分压力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⑴ 总混混V RT n p=()总VRT n nN H 22+= p V RTRT pV RTpV N H =⎪⎪⎭⎫⎝⎛+=总22 ⑵ 对H 2: pRTn V V H Hm ==22,前 pRT n p RT n n V V H H H H m ===2222/,后∴隔板抽去前后H 2的摩尔体积相同。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8.1mol 理想气体,始态为2×101.325kPa 、11.2dm 3,经p T =常数的可逆过程压缩到终态为4×101.325kPa ,已知C V =3/2R 。

求:(1)终态的体积和温度。

(2)ΔU 和ΔH (3)所作的功。

解:(1)T 1=p 1V 1/nR 273314.8/102.112026503=××=−K 因pT =常数故T 2=p 1T 1/p 2=202.65×273/405.3=136.5KV 2=nRT -2/p 2=8.314×136.5/405.3=2.8dm 3(2)单原子理想气体C V ,m =3/2R,C p ,m =5/2RΔU =C V (T 2-T 1)=3/2×8.314×(136.5-273)=-1702J ΔH =C p (T 2-T 1)=5/2×8.314×(136.5-273)=-2837J (3)pT =B,p =B/T V=RT/p=RT 2/B,d V=(2RT/B)d TJ2270)2735.136(314.82d 2d B2B d =−××−=−=−=−=∫∫∫TR T RTT V p W 9.1mol 理想气体从373.15K 、0.025m 3经下述四个过程变为373.15K 、0.1m 3:(1)等温可逆膨胀;(2)向真空膨胀;(3)等外压为终态压力下膨胀;(4)等温下先以等外压等于气体体积为0.05m 3时的压力膨胀至0.05m 3,再以等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膨胀至0.1m 3。

求诸过程系统所作的体积功。

解:(1)∫−=−=12lnd V V nRT V p W J 4301025.01.0ln15.373314.81−=×××−=J (2))(0)(1212e V V V V p W −×−=−−==0(3))()(122122V V V nRTV V p W −×−=−−=J 2326)025.01.0(1.015.373314.81−=−×××−=J(4))]05.01.0(1.0[)025.005.0(05.0−×−+−−=nRTnRT W =-3102J 15.298.15K 的0.5g 正庚烷在等容条件下完全燃烧使热容为8175.5J·K -1的量热计温度上升了2.94℃,求正庚烷在298.15K 完全燃烧时的ΔH 。

物理化学第一章和第二章课后习题详解

物理化学第一章和第二章课后习题详解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参考答案第一章气体一、思考题1. 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右球的温度为293 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起始温度低,升高10 K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4. 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0.7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

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软木塞会崩出。

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

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

防止的方法是灌开水时不要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 当某个纯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

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

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

[理学]物理化学答案——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学]物理化学答案——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1. 功 'W W W δδδ=+体积,W 体积:体积功;'W :非体积功 热力学中体积功为重要的概念: W p dV δ=-外体积 本书规定:系统对环境做功为负,相反为正。

如果p 外的变化是连续的,在有限的变化区间可积分上式求体积功d W p V =-⎰外在可逆过程中,可用系统的压力p 代替外压p 外,即p p =外 d W p V =-⎰一些特定条件下,体积功计算如下: 恒外压过程 W p V =-∆外 定容过程 d 0W p V =-=⎰外 理想气体定温可逆过程 212112lnln V V V p W pdV nRT nRT V p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向真空膨胀)过程 0W =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 3. 焓 H U pV ≡+焓是状态函数,容量性质,绝对值无法确定。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4. 热容 QC dTδ=(1)定压热容 ()pp p Q H C dTTδ∂==∂ 注意:()p p HC T∂=∂的适用条件为封闭系统,无非体积功的定压过程。

而对于理想气体无需定压条件。

(2) 定容热容 ()d VV V Q U C TTδ∂==∂ 同样,()V V UC T∂=∂的适用条件为封闭系统,无非体积功的定容过程。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则无需定容条件。

任意系统:p V T pU V C C p V T ⎡⎤∂∂⎛⎫⎛⎫-=+⎪ ⎪⎢⎥∂∂⎝⎭⎝⎭⎣⎦ 理想气体:p V C C nR -= 摩尔热容与温度的经验公式2,p m C a bT cT =++ 2,''p m C a b T c T -=++5. 热定容热: d ;V V Q U Q U δ==∆ 条件为封闭系统无其他功的定容过程 定压热: d ;p p Q H Q H δ==∆ 条件为封闭系统无其他功的定压过程相变热: p H Q ∆= 条件为定温定压条件下系统的相变过程 6.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1) 理想气体,U ∆ H ∆的计算定温过程:0,U ∆= 0,H ∆= 2112ln ln V p Q W nRT nRT V p -==-=- 无化学变化、无相变的任意定温过程21,d T V m T U nC T ∆=⎰,21,d T p m T H nC T ∆=⎰(2)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绝热可逆过程方程:11pV TVp T γγγγ--===常数;常数;常数 (p VC C γ=)理想气体绝热功: 1211221()()1V W C T T p V p V γ=--=---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或不可逆过程:21,0,d d T V m T Q U W p V nC T =∆==-=⎰外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2212,,,1121lnln ,lnln V m p m V m V T V pR C C C V T V p =-= 7.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反应进度:(0)B B Bn n ξν-=mol(1) 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摩尔焓变:,B r m p m BHH H Q n νξ∆∆∆===∆∆ 当1mol ξ∆=时的定压热 化学反应摩尔热力学能变化:,B r m V m BUU U Q n νξ∆∆∆===∆∆ 当1mol ξ∆=时的定容热 (2) 化学反应的r m H ∆与r m U ∆的关系无气相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系统:,,,r m T r m T r m T H U pV U ∆=∆+∆≈∆ 有气相物质(理想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系统:,,,,r m T r m T r m T B g H U pV U RT ν∆=∆+∆=∆+∑(3) 化学反应定压热效应的几种计算方法 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值:(298.5)()r m Bf m B H K H B θθν∆=∆∑利用标准摩尔燃烧焓值:(298.5)()r m Bc m BH K H B θθν∆=-∆∑(4) 化学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2121,()()()d T r m r m Bp m T BH T H T C B T ν∆=∆+∑⎰基本概念1. 系统和环境热力学中,将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宏观系统。

物理化学课后复习题第一章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复习题第一章答案

习题解答第一章1. 1mol 理想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过程:(1)恒容下从25℃升温至100℃,(2)绝热自由膨胀至二倍体积,(3)恒压下冷却至25℃。

试计算整个过程的Q 、W 、U ∆及H ∆。

解:将三个过程中Q 、U ∆及W 的变化值列表如下:过程 QU ∆ W(1) )(11,初末T T C m V - )(11,初末T T C m V -0 (2)(3) )(33,初末T T C m p - )(33,初末T T C m v - )(33初末V V p -则对整个过程:K 15.29831=末初T T = K 15.37331==初末T T Q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p=)初末33(T T nR -=[1×8.314×(-75)]J =-623.55JU ∆=)(11,初末-T T nC m v +0+)(33,初末-T T nC m v =0W =-)(33初末V V p -=-)初末33(T T nR - =-[1×8.314×(-75)]J =623.55J因为体系的温度没有改变,所以H ∆=02. 0.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400K 、101.325kPa ,经下列两途径到达相同的终态:(1) 恒温可逆膨胀到10dm 3,再恒容升温至610K ; (2) 绝热自由膨胀到6.56dm 3,再恒压加热至610K 。

分别求两途径的Q 、W 、U ∆及H ∆。

若只知始态和终态,能否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解:(1)始态体积1V =11/p nRT =(0.1×8.314×400/101325)dm 3=32.8dm 3W =恒容恒温W W +=0ln12+V V nRT=(0.1×8.314×400×8.3210ln +0)J =370.7JU ∆=)(12,T T nC m V -=[)400610(314.8231.0-⨯⨯⨯]J =261.9J Q =U ∆+W =632.6J H ∆=)(12,T T nC m p -=[)400610(314.8251.0-⨯⨯⨯]=436.4J (2) Q =恒压绝热Q Q +=0+)(12,T T nC m p -=463.4J U ∆=恒压绝热U U ∆+∆=0+)(12,T T nC m V -=261.9J H ∆=恒压绝热H H ∆+∆=0+绝热Q =463.4J W =U ∆-Q =174.5J若只知始态和终态也可以求出两途径的U ∆及H ∆,因为H U 和是状态函数,其值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7.59kJ ⋅ mol-1 (3)水在 373.2K 和 p! 压力下气化,这是一个等压过程,所以
Δ
vap
H
! m
=
Q
=
40.69kJ ⋅ mol-1
4.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体积从V1 胀大到10V1 ,对外作了 41.85kJ 的功,体系的起始压力 为 202.65kPa 。 (1)求V1 ;(2)若气体的量为 2mol ,试求体系的温度。 解: (1)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
=
⎡⎢⎣100
×103
×
(1677

1.043)
×10−3
×
18.02 1000
⎤ ⎥⎦
J
=3020.1J
(2)忽略液态水的体积,则
W = p外ΔV ≈ p外Vg
=
⎡⎢⎣100
×103
×
1677
×10−3
×
18.02 1000
⎤ ⎥⎦
J=3022.0J
误差为
3022.0 − 3020.1 ×100% = 0.063% 3020.1
以 Zn 和盐酸为体系,求该反应所作的功及体系内能的变化。
解:反应所作的功:
W = pΔV ≈ pV (H2 ) = nRT = (1×8.314× 291) J = 2.42kJ
体系内能的变化:
ΔU = Q −W = (−152 − 2.42) kJ = −154.42kJ
3. 在 373.2K 和 pθ 压力下,使1 mol H2O(l)气化,己知水在气化时吸热 40.69kJ ⋅ mol−1 。 求
∫ ∫ W =
V2 pdV = V2 nRT dV
V1
V V1
= nRT ln V2 V1
=
pV1
ln
V2 V1
-1-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
41.85×103 J =
pV1
ln
10V2 V1
= 202.65×103 Pa ×V1 × ln10
解之 V1 = 8.97 ×10−2 m3
(2)体系的温度
T
=
pV1 nR
=
⎛ ⎜ ⎝
202.65
×103 ×8.97 2 × 8.314
×10−2
⎞ ⎟
K
=
1093K

5. 在 p! 及 423K 下,将1 mol NH3 等温压缩到体积等于10dm3 ,求最少需作功多少? (1)假定是理想气体。
(2)假定服从于范德华方程式。己知范氏常数 a = 0.417Pa ⋅ m6 ⋅ mol−2 ,
b = 3.71×10−5 m3 ⋅ mol−1 。 解: (1)假定气体是理想气体,始态体积:
V1
=
nRT p
=
⎛ ⎜⎝

8.314 × 1×105
423
⎞ ⎟⎠
m3
= 0.03517m3
= 35.17dm3
由于等温可逆压缩时作功最少,所以
∫ ∫ W = V2 pdV = V2 nRT dV = nRT ln V2
V1
V V1
V1
=
⎛⎜⎝1×
8.314
×
423×
ln
10 35.17
⎞ ⎟⎠
J
=
−4422.78J
=
−4.42kJ
(2)假定气体服从于范德华方程
⎛ ⎜ ⎝
p
+
a Vm2
⎞ ⎟
(Vm


b)
=
RT
将上式化为
Vm3

⎛ ⎜

RT p
+
b
⎞ ⎟
Vm2

+
a p Vm

a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
=
0
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
Vm3
+
0.417
×
⎛ ⎜⎝
1 0.0349

1 0.010
⎞⎤ ⎟⎠⎥⎦
J
= −4435J
6. 己知在 373K 和pө 时,l kg H2O(l)的体积为1.043dm3 ,l kg 水气的体积为1677dm3 ,水
气化时吸热
Δ
vap
H
! m
= 40.63 kJ ⋅ mol-1 。当 l mol H2O(l),在 373K 和外压pө时完全蒸发成水
-3-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
(5)由以上计算可看出, Qp >W ,这是因为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间距 离增加,所以吸收的热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间引力,一部分用来作体积功。 7.在 273.15K 和pө时, l mol 的冰熔化为水,计算过程中的功。已知在该情况下冰和水的密 度分别为 917kg ⋅ m-3 和1×103 kg ⋅ m-3 (将此结果与第6题中的(1)相比较)。 解:等外压过程,体系所作的功:
(3)把蒸气看作理想气体,且略去液态水的体积,体系所作的功:
W = p外ΔV ≈ p外Vg = nRT = (1×8.314× 373) J=3101.12J
(4)等压过程 ΔvapHm = Qp = 40.63kJ ⋅ mol-1
ΔvapUm = Qp −W = (40.63 − 3.02) kJ ⋅ mol-1 = 37.61kJ ⋅ mol-1

⎛ ⎜⎝
8.314× 423 1×105
+
3.71×10−5
⎞⎟⎠Vm2
+
0.417 1×105
Vm

0.417 × 3.71×10−5 1×105
=0
整理得 Vm3 − 0.035Vm2 + 0.42 ×10−5Vm −1.55×10−10 = 0
解之 Vm = 0.0349m3 = 34.9dm3
蒸气时,试求
(1)蒸发过程中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
(2)假定液态水的体积略而不计,试求蒸发过程中的功,并计算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
(3)假定把蒸气看做理想气体,且略去液态水的体积,求体系所作的功。
(4)求(1)中变化的 Δvap H m 和 ΔvapUm 。
(5)解释为何蒸发热大于体系所作的功。
( ) 解 (1)W = p外ΔV = p外 Vg −Vl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 如果一个体重为 70kg 的人能将 40g 巧克力的燃烧热 (628kJ) 完全转变为垂直位移所要作
的功,那么这点热量能支持他爬多少高度?
解:
W = mgh
h
=
W mg
=
⎛ ⎜

628 ×103 70× 9.8
⎞ ⎟m ⎠
=
915.45m
2. 在 291K 和 pθ 压力下,1 mol Zn (s) 溶于足量稀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2 并放热152kJ 。若
(1)
WR
,(2)
Δ
vapU
! m
,(3)
Δ vap
H
! m
之值各为多少?
解: (1)1 mol 水在气化时所作的功:
WR = pΔVm ≈ pVm (H2O) = RT = (8.314 × 373.2) J ⋅ mol−1 = 3.10kJ ⋅ mol-1
(2)
Δ
vapU
! m
=
Q −WR
=
(40.69 − 3.10) kJ ⋅ mol-1
-2-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
∫ ∫ W =
V2 V1
pdV
=
⎛ V2 RT
V1
⎜ ⎝
Vm
−b
−a Vm2
⎞ ⎟ dV ⎠
=
RT
ln Vm,2 Vm,1
−b −b
+
a
⎛ ⎜⎜⎝
1 Vm,2
−1 Vm,1
⎞ ⎟⎟⎠
=
⎡ ⎢8.314
×
423×
ln

0.010 − 3.71×10−5 0.0349 − 3.71×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