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绪论
![植物生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f73b4c25c52cc58bd6beb5.png)
2019/2/12 4
植物生理学的特点
1、营养类型的特点; 自养性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色素的植物特有的能力。 2、代谢类型的特点: 具有多样性和彻底性。 同化作用(assmilation);异化作用(disassmilation) 3、繁殖类型的特点: 具有无性和有性生殖多样性的特点。 4、发育类型的特点: 具有全能性、极性、轴性、渐进性等特点。 5、运动类型的特点: 多数植物体整体属于非移动性,器官的运动具有局限性的特 性。
2019/2/12 22
2019/2/12
23
2019/2/12
24
结束
2019/2/12
25
讲课记录
2009年3月3日,下午1-2节 生态环境学院草原专业二本班合计33人 1学时.
7
基本代谢 生理
生长发育 生理
逆境生理
2019/2/12
现代植物生理学
( 第二版) 主编 李合生
目录 Ⅰ 细胞生理 1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Ⅱ 代谢生理 2 呼吸作用 3 光合作用 4 水分代谢 5 矿质营养 6 植物生长物质 Ⅲ 生长发育 7 生长生理8 生殖生理 9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Ⅳ 环境生理 10 植物的逆境生理 Ⅴ 植物生理学的分子基础和应用 11 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12 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应用
2019/2/12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生理学的萌芽与奠基 公元前14~前1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拓片… 公元前3世纪,战国荀况《荀子.富国篇》… 韩非《韩非子》… 公元前1世纪,西汉《氾胜之书》… 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xie)《齐民要术》… 8世纪末,罗马人开始利用肥料… 1149年,宋陈剪《农书》指出生长相关性… 1637年,清宋应星《天工开物》论述气体代谢… 1725年,Stephen Hales 提出气体代谢…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01 绪论PPT课件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01 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77945410661ed9ad51f3b9.png)
植物界(Kingdom plant) 动物界(Kingdom animal)
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 真菌界(Kingdom fungi) 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 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但是对魏泰克的 四界、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界不少学者存在质疑和反对意见, 因为它所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认为不能作为一个自然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的优点是纵向显示 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 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 真菌界、动物界)。
同时,又从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 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的真菌和摄食方 式的动物。
1.3.4 三原界系统
1978年Whittaker和Margulis根据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资料,提出一个新的三原界(Urkingdom)学 说。 古细菌原界(Archaebacteria):包括产甲烷菌、极 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真细菌原界(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原核 生物(除古细菌外); 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真菌、 动物和植物。
三原界系统还吸收了真核起源的“内共生学说”
1.4 中国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比较
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高等植物 真菌 细菌 病毒 藻类
中国已知种数
499 1 186 376 279 2 840 30 000 8 000 500 400 5 000
世界已知种数
4 181 8 974 6 300 4 010 21 400 285 750 69 000 3 000 5 000 40 000
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 分类系统:
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 真菌界(Kingdom fungi) 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 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但是对魏泰克的 四界、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界不少学者存在质疑和反对意见, 因为它所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认为不能作为一个自然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的优点是纵向显示 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 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 真菌界、动物界)。
同时,又从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 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的真菌和摄食方 式的动物。
1.3.4 三原界系统
1978年Whittaker和Margulis根据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资料,提出一个新的三原界(Urkingdom)学 说。 古细菌原界(Archaebacteria):包括产甲烷菌、极 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真细菌原界(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原核 生物(除古细菌外); 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真菌、 动物和植物。
三原界系统还吸收了真核起源的“内共生学说”
1.4 中国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比较
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高等植物 真菌 细菌 病毒 藻类
中国已知种数
499 1 186 376 279 2 840 30 000 8 000 500 400 5 000
世界已知种数
4 181 8 974 6 300 4 010 21 400 285 750 69 000 3 000 5 000 40 000
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 分类系统:
《植物生物学》PPT课件
![《植物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ae88895ef7ba0d4a733ba6.png)
用控制贮藏条件(温度和湿度)的方法保持 种质资源的生活力。
温度30~0℃,每降低5℃,种子的寿命延长1 倍。
种子含水量14-4% ,每减少1%,种子的寿 命延长1倍。
编辑ppt
10
资源库 温度 短期库 4℃ 中期库 -6~-2℃ 长期库 -10~15℃
湿度 50% 40-50% <35%
种子贮藏方式与时间 纸袋中可保存5年 密闭容器内保存20年 真空包装中保存70年
11 植物种质离体保存
编辑ppt
1
11.1 概述
种质资源(germpalsm resources) 基因资源 ( gene resources ) 遗传资源 ( genetic resources ) 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 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植物资源的总和。
编辑ppt
编辑ppt
5
中国特有植物
银杏、水杉 珙(gong)桐
编辑ppt
6
金花茶
毛华菊
编辑ppt
7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1)原地保存 指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种质资源原来
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经迁移,建立自然保护区 、原地保存林等,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2)异地保存(种质圃保存)
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改种在
编辑ppt
21
发展中国家印度也于1976 年成立国家 植物种质资源局(NBPGR) , 下设30 个单位 组成全印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已保存 20 万份种质, 每年用于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维护费110 万美元, 1997 年建成库容100万 份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 成为世界植物 种质资源大国。
第一轮筛选
第二轮筛选
植物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190P)ppt课件
![植物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190P)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0c35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1.png)
双子叶植物纲
包括木兰科、毛茛科、 蔷薇科等多个科属。代 表物种有木兰、牡丹、
月季等。
单子叶植物纲
包括禾本科、百合科、 兰科等多个科属。代表 物种有水稻、百合、兰
花等。
裸子植物门
包括松科、杉科等多个 科属。代表物种有松树
、杉树等。
蕨类植物门
包括水龙骨科、桫椤科 等多个科属。代表物种
有水龙骨、桫椤等。
03
族药等。
食用植物
部分植物可作为食材使用,提 供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风
味。
工业原料
植物纤维、油脂、色素等可作 为工业原料,用于纺织、化工
等领域。
生态修复
利用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如治 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系统等
。
THANKS
感谢观看
两类。
茎
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无机盐和 有机养料,同时也有支持植物体 生长的作用。根据生长方式可分 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和匍
匐茎四类。
叶
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质。叶片形态多样,可分 为单叶和复叶两类。叶脉则起到 支撑叶片和输导水分、养分的作
用。
花、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
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花的类型多样,可 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研究范围
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等多个 分支领域
植物分类与命名规则
植物分类
根据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特征 进行分类,包括种、属、科、目、纲 、门等级别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每种植物都有一个属 名和种名,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小 写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植物生物学》PPT课件
![《植物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31fcb249649b6649d74713.png)
过程质配核配相继进行,无n+n阶段
• 代表种类:
根霉属(Rhizopus):腐生菌。葡枝根霉能产生 果胶酶,可发酵豆类和谷类食品;米根霉可用 作糖化菌生产酒曲。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 主要特征:
营养体:极少单细胞,多由菌丝组成菌丝体 菌丝:有隔,隔膜具孔 细胞壁:几丁质 无性生殖:分生孢子,也有节孢子、厚垣孢子 有性生殖:配子囊接触配合,也有体配;有性过程形成
粘 菌 繁 殖 期 的 变 形 体
粘 菌 繁 殖 期 的 孢 子 体
黏菌生活史
真菌门(Eumycota)
• 主要特征
营养体:
少数单细胞,多数由菌丝组成菌丝体 低等真菌菌丝无隔,仅受伤或生殖时产生全封闭式隔膜 高等真菌菌丝均有隔膜,隔膜上有各种类型小孔 某些真菌在环境不良或繁殖时,菌丝密结成菌丝组织体 根状菌索:细长如根,尖端可生长延伸,并产生子实体 子座:垫状 菌核: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耐高低温及干旱,
• 同层地衣:藻类细胞和菌丝混合交织 ,不集中排列为一层
地衣的繁殖
• 营养繁殖:菌、藻共同进行;地衣体部分断离,产生粉芽、 珊瑚芽等
• 无性生殖:菌、藻分别进行;菌类多产生分生孢子 • 有性生殖:仅真菌进行;产生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地衣的分布
• 分布很广,裸露的岩石表面、树皮、地表、高山带、冻土带,南、北极等处 • 对SO2敏感,可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生物
、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此外还具有膜边体,伏鲁 宁体等结构
• 有些真菌具9+2型鞭毛
繁殖
• 营养繁殖:细胞分裂、菌丝断裂、芽孢子、厚壁孢子等
•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
有性生殖
• 配子配合:+、-配子融合(同配、异配、卵配) • 配子囊配合:+、-配子囊接触融合 • 配子囊接触配合:+配子囊中配子的核移入-配子囊中 • 体配(体细胞配合):2个营养细胞或1个孢子与营养细胞进行配合
• 代表种类:
根霉属(Rhizopus):腐生菌。葡枝根霉能产生 果胶酶,可发酵豆类和谷类食品;米根霉可用 作糖化菌生产酒曲。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 主要特征:
营养体:极少单细胞,多由菌丝组成菌丝体 菌丝:有隔,隔膜具孔 细胞壁:几丁质 无性生殖:分生孢子,也有节孢子、厚垣孢子 有性生殖:配子囊接触配合,也有体配;有性过程形成
粘 菌 繁 殖 期 的 变 形 体
粘 菌 繁 殖 期 的 孢 子 体
黏菌生活史
真菌门(Eumycota)
• 主要特征
营养体:
少数单细胞,多数由菌丝组成菌丝体 低等真菌菌丝无隔,仅受伤或生殖时产生全封闭式隔膜 高等真菌菌丝均有隔膜,隔膜上有各种类型小孔 某些真菌在环境不良或繁殖时,菌丝密结成菌丝组织体 根状菌索:细长如根,尖端可生长延伸,并产生子实体 子座:垫状 菌核: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耐高低温及干旱,
• 同层地衣:藻类细胞和菌丝混合交织 ,不集中排列为一层
地衣的繁殖
• 营养繁殖:菌、藻共同进行;地衣体部分断离,产生粉芽、 珊瑚芽等
• 无性生殖:菌、藻分别进行;菌类多产生分生孢子 • 有性生殖:仅真菌进行;产生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地衣的分布
• 分布很广,裸露的岩石表面、树皮、地表、高山带、冻土带,南、北极等处 • 对SO2敏感,可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生物
、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此外还具有膜边体,伏鲁 宁体等结构
• 有些真菌具9+2型鞭毛
繁殖
• 营养繁殖:细胞分裂、菌丝断裂、芽孢子、厚壁孢子等
•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
有性生殖
• 配子配合:+、-配子融合(同配、异配、卵配) • 配子囊配合:+、-配子囊接触融合 • 配子囊接触配合:+配子囊中配子的核移入-配子囊中 • 体配(体细胞配合):2个营养细胞或1个孢子与营养细胞进行配合
1植物生物学绪论new31743 ppt课件
![1植物生物学绪论new31743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23d48ea6c30c2259019ecb.png)
2020/5/11
绪论—植物与植物科学
现代植物科学(plant science)的分科比传统植物学 (botany)的分科(包括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分类 学、生理学、细胞学、胚胎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等) 具有更强的包容性,这是20世纪的科学现状。 在21世纪,这种状况将保持下去,但学科的整合和分 化将更加剧烈;如果出现象“进化论”、“细胞学说” 和发现DNA的作用这样的革命性变化,植物科学的面 貌又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过去的《植物学》与现在的《植物生物学》之间的区 别就在于此。
以自养、固着方式生活的真核生物
植物应包括:真核藻类(包括浮游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考虑到生活方式的某些一致性,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生物 多样性,在学习植物生物学时,对自养菌、粘菌、真菌、 地衣植物也应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绪论—植物与植物科学
植 物 界
维管植物
2020/5/11
蓝藻门
➢ Ravan P H et al, 1992,Biology of Plant, fifth edition, Worth Publishers, New York.
2020/5/11
思考练习
• 你认为老师现在给出的“植物的概念” 绝对严谨吗?为什么?如果认为不严谨 ,请举例反驳我。
• Botany和Plant Science有什么不同? • 你对植物科学研究感兴趣吗?为什么?
《植物解剖学》N.Grew(英)1672
确立现代植物分类基本原理-J.Ray(英)1690
➢ 二.实验植物学时期(18-20世纪)
➢ C.Linnaeus(瑞典)1735-53年-确立了植物分类的科学方法
➢ S.Hills(英)1742年--植物生理学创始人
绪论—植物与植物科学
现代植物科学(plant science)的分科比传统植物学 (botany)的分科(包括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分类 学、生理学、细胞学、胚胎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等) 具有更强的包容性,这是20世纪的科学现状。 在21世纪,这种状况将保持下去,但学科的整合和分 化将更加剧烈;如果出现象“进化论”、“细胞学说” 和发现DNA的作用这样的革命性变化,植物科学的面 貌又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过去的《植物学》与现在的《植物生物学》之间的区 别就在于此。
以自养、固着方式生活的真核生物
植物应包括:真核藻类(包括浮游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考虑到生活方式的某些一致性,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生物 多样性,在学习植物生物学时,对自养菌、粘菌、真菌、 地衣植物也应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绪论—植物与植物科学
植 物 界
维管植物
2020/5/11
蓝藻门
➢ Ravan P H et al, 1992,Biology of Plant, fifth edition, Worth Publishers, New York.
2020/5/11
思考练习
• 你认为老师现在给出的“植物的概念” 绝对严谨吗?为什么?如果认为不严谨 ,请举例反驳我。
• Botany和Plant Science有什么不同? • 你对植物科学研究感兴趣吗?为什么?
《植物解剖学》N.Grew(英)1672
确立现代植物分类基本原理-J.Ray(英)1690
➢ 二.实验植物学时期(18-20世纪)
➢ C.Linnaeus(瑞典)1735-53年-确立了植物分类的科学方法
➢ S.Hills(英)1742年--植物生理学创始人
植物生物技术绪论 PPT课件
![植物生物技术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917ac5284ac850ad0242bf.png)
整植株或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Plant cell and tissue cultures: Landmark
Year Worker
Advancement
1902 Haberlandt
First attempt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lant cell
1904 Hannig
植物生物技术
?
? 有没有 共性?
?
Science,2000,2-487
绪论
一、(植物)生物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生物技术的产生:1953年DNA双螺旋的发现;60年代遗传密码的全部破译;1972重
组DNA技术的建立(生物技术学科产生的关键技术);1996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商品化
1939 Gautheret, White and Nobecourt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indefinite callus culture
1955 Miller
Discover hormone KT
1960 Cocking
Protoplast isolation
1962 Murashige & Skoog
MS medium
1970 Power
Protoplast fusion
1970 Maheshwari and Guha
Successful anther culture
1971 Takabe
Plant regenerated from protoplasts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 Plant Tissue and Cell Culture
植物基因工程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Plant cell and tissue cultures: Landmark
Year Worker
Advancement
1902 Haberlandt
First attempt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lant cell
1904 Hannig
植物生物技术
?
? 有没有 共性?
?
Science,2000,2-487
绪论
一、(植物)生物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生物技术的产生:1953年DNA双螺旋的发现;60年代遗传密码的全部破译;1972重
组DNA技术的建立(生物技术学科产生的关键技术);1996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商品化
1939 Gautheret, White and Nobecourt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indefinite callus culture
1955 Miller
Discover hormone KT
1960 Cocking
Protoplast isolation
1962 Murashige & Skoog
MS medium
1970 Power
Protoplast fusion
1970 Maheshwari and Guha
Successful anther culture
1971 Takabe
Plant regenerated from protoplasts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 Plant Tissue and Cell Culture
植物基因工程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0植物生物学绪论
![0植物生物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39180c6da38376baf1faef9.png)
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
/20110919/116165.shtml
袁隆平先生:“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
远”。
把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水稻理想株型结合起来,提出 了超级杂交稻的形态模式: 叶片呈长、直、窄、凹、厚; 株高100 cm 左右,秆高70 cm 左右; 株型适度紧凑,分蘖中等; 冠层只见叶片,灌浆后不见稻穗。
3、考试方法:期末卷面成绩70%;
中期卷面成绩20%;
平时10%;
四、参考资料
1.陆时万等.植物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马炜梁主编.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中国植物志(出版多卷)中科院植物所 .科学出版社 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科学出版社. 6.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科院植物所.科学出版社
Whittaker的四界系统
十年后,魏泰克在他的四界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出 了五界系统:
植物界(Kingdom plant) 动物界(Kingdom animal) 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 真菌界(Kingdom fungi)
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
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但是对魏 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界不少学者存在质疑 和反对意见,因为它所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认为 不能作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界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命名 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节 植物界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生命形式,植物(plant)就是其中最重要的
第10章-植物生物学ppt课件
![第10章-植物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c01585f61fb7360b4c6572.png)
这些变化在诱发条件消除以后,也能通过细
胞分裂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存在,但不能通过再生植
株的有性生殖传给后代植株,也不能继续表现在由
再生植株产生的二次培养物中。
6
mutant
wild type
野生型是指在自然种群中占绝大多数 常被视为正常的基因型或个体。
9
形成多倍体或单倍体 数目变异
染色体突变 (最常见) 形成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变异:在正常染色体数(2n)的基础 上,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1条至 数条的现象。
11
Types of multisite mutations
Inversions: ACBDEF Duplications ABCDEEF Deletions: ABCD-F Insertions: ABCDSEF Substitutions: ATCDEF
mosaic callus will undoubtedly be of different
genetic makeup.
18
10.2.2 在离体培养中自发产生
Genetic Variation arising during culture ( naturally occurring)
离体培养条件下的自发变异要远远高于活 体或植株水平。
23
在玉米的再生植株中,发现Ac因子有3% 的转座活性,而在原始植株中Ac是没有活性的。 在苜蓿再生植株中也观察到由转座子活化所引 起的花色变异。
24
逆转座子的转座需要通过RNA为中介 通过DNA转录为RNA后,再经逆转录成为
cDNA,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
逆转座子是植物中主要的转座因子,在植 物中的拷贝数一般会比转座子高。已经有许多 受逆境(如组织培养,病毒侵染等)激活的逆 转座子被分离。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001467c77da26924c5b0a5.png)
4、产量形成的两大漏洞和植物生理学 的机遇
●光合午休
●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功能的过早衰退
(二)环境恶化与作物抗逆性
在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下,日益恶化的环 境成为农业生产甚至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威胁。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萨克斯(Sachs,1882)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的问世, 费弗尔(Pfeffer)《植物生理学》巨著的出版,才使植 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与农学中脱颖而出。
JULIUS v. SACHS (1832-1897)
W. Pfeffer
3.第三阶段 发展、分化与壮大阶段
Ø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也快速壮 大发展
一是由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导致的植 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这就是植物的生长;
二是由于新器官的不断出现带来的一系列肉眼可见 的形态变化,即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
2. 物质和能量代谢
代谢过程是运行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 生物物理的变化过程。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等。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 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要点: 1. 研究的对象是植物 2. 基本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物质与能量代谢
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1.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是植物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揭开了数十年所不能解决的CO2固定与还原之谜。 v 六十年代左右C3、C4、CAM途径与光呼吸的发现把光合
《植物学》绪论
![《植物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e4ed08ea216147916112809.png)
(2)解决粮食、能源、生态修复、环境保护、 医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问题;
(3)植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第五节 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 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P8
一、描述植物学时期 二、实验植物学时期 三、现代植物学时期 四、中国植物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描述植物学时期
1. 发展动力:人类生活、生产及生存。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一)六界系统: 1. 1949年Jahn提出: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
菌 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2. 1990年R.C.Brusca等提出:原核生物界、古细菌
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二)八界系统: 1989年Cavalier Smith提出: 原核生物:古细菌界、真细菌界 真核生物. 古真核生物超界:古真核生物界
2. 内容:主要是认识和描述植物形态、习性、物 候、用途等,积累资料,发展栽培植物。
3. 方法:描述和比较(具思辩性)
4.著作: (1)希腊特奥佛拉斯托(Theophrastus. 约公元前371~286)《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源》 (奠基)——植物500余种;(2)意大利塞萨平诺 (Caesalpino.1519~1603)《植物》——1500余种; (3)1672年英国格鲁( Grew .1641~1712)《植物解 剖学》法。
3.了解植物界众多的类群、复杂的区系、群落的特性和应 用价值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综合分析。
组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本资料的调查研
究。
第三节 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P7(按研究的内容)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4、植物生态学 5、植物地理学
CO2
(3)植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第五节 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 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P8
一、描述植物学时期 二、实验植物学时期 三、现代植物学时期 四、中国植物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描述植物学时期
1. 发展动力:人类生活、生产及生存。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一)六界系统: 1. 1949年Jahn提出: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
菌 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2. 1990年R.C.Brusca等提出:原核生物界、古细菌
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二)八界系统: 1989年Cavalier Smith提出: 原核生物:古细菌界、真细菌界 真核生物. 古真核生物超界:古真核生物界
2. 内容:主要是认识和描述植物形态、习性、物 候、用途等,积累资料,发展栽培植物。
3. 方法:描述和比较(具思辩性)
4.著作: (1)希腊特奥佛拉斯托(Theophrastus. 约公元前371~286)《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源》 (奠基)——植物500余种;(2)意大利塞萨平诺 (Caesalpino.1519~1603)《植物》——1500余种; (3)1672年英国格鲁( Grew .1641~1712)《植物解 剖学》法。
3.了解植物界众多的类群、复杂的区系、群落的特性和应 用价值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综合分析。
组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本资料的调查研
究。
第三节 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P7(按研究的内容)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4、植物生态学 5、植物地理学
CO2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8217e4ad02de80d5d84078.png)
推行新教学法,重视实践和 人才培养
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
• 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
用认识不足 • 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
作用认识不够
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发展了营养液培养技术 萨克斯(Sachs,1860)、克诺普(Knop,1861)
近代田间试验研究有了明显发展 布森高在183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 试验站; 鲁茨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延 续至今; 门捷列夫1869年在俄国四个省同时建立了 试验站.
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种类及品种的矿 质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 特征,生态变异和遗传控制机理, 以便筛选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因型 植物新品种。
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中各种营养 元素在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 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各种养分和 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其中包括重金 属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 规律和调控措施。
ward):水培试验实践的先驱.
1640年Helmont的柳树插条试验
5年后
5磅
雨水
164磅
200磅
200磅 - 2盎司 56.7g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李比希的学说——
驳斥腐殖质营养学说,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 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 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 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 给土壤。
研究生阶段:
后续课程
高级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植物-动物-环境中的微量
元素
本科生阶段: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
• 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
用认识不足 • 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
作用认识不够
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发展了营养液培养技术 萨克斯(Sachs,1860)、克诺普(Knop,1861)
近代田间试验研究有了明显发展 布森高在183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 试验站; 鲁茨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延 续至今; 门捷列夫1869年在俄国四个省同时建立了 试验站.
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种类及品种的矿 质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 特征,生态变异和遗传控制机理, 以便筛选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因型 植物新品种。
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中各种营养 元素在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 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各种养分和 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其中包括重金 属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 规律和调控措施。
ward):水培试验实践的先驱.
1640年Helmont的柳树插条试验
5年后
5磅
雨水
164磅
200磅
200磅 - 2盎司 56.7g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李比希的学说——
驳斥腐殖质营养学说,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 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 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 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 给土壤。
研究生阶段:
后续课程
高级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植物-动物-环境中的微量
元素
本科生阶段: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绪论 PPT课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66519333687e21af45a9fb.png)
Citrus scab
ppt课件
49
Citrus canker
Citrus scab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ppt课件
52
腐烂(干腐)
ppt课件
53
腐烂(湿腐)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ppt课件
56
phyllody
ppt课件
57
ppt课件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
创始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 Erwin F.Smith:细菌学之父。梨火疫病由细
菌引起。
• Mayer, A :1866年报道烟草花叶病,
汁液传染
ppt课件
73
➢Stanley, W. M.: 1935年用化学方法提纯
病毒结 晶,并证实其具有侵染性;1946年诺
贝尔化学奖
➢Bawden, F. C.: 1936年证实病毒的核酸具
ppt课件
70
∈1 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Phytopathology)
• 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学科。内容包括:
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物和环境因素 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病害因素致病机制,致
病因素与植物的互作, etc.
病害的防治
ppt课件
71
∈3 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植物病害的记载
ppt课件
61
病状的变化
• 典型症状(typical symptom) :有些病害
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对于常 见的一种症状,就称为典型症状。
植物生物学---第一部分 绪论(上)
![植物生物学---第一部分 绪论(上)](https://img.taocdn.com/s3/m/a9a116f0dd88d0d233d46aab.png)
双名法要求1个种的学名必须用2个拉丁词或拉 丁化了的词组成。第一个词称为属名,属名第1个 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称为种加词,通常是一个 反映该植物特征的拉丁文形容词,种加词的第一个 字母一律小写。同时,命名法规要求在双名之后还 应附加命名人之名,以示负责,便于查证。如:
Ginkgo biloba L.
裸藻门 甲藻门
真核藻类 金藻门 黄藻门
孢子植物 菌类植物 粘菌门
硅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红藻门
低等植物
植 物 界
地衣植物 真菌门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褐藻门
颈卵器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维管植物
高等植物
被子植物
h
14
种子植物
木本植物 乔木 灌木 半灌木
草本植物 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
h
15
3、基因型丰富
➢具有固着生活方式 ➢具有细胞壁(纤维素的
网状结构)
➢自养生物(叶绿体)
➢具有永久分生组织、不 断生长、分化
h
9
(二)、植物的类型和分布
1 数量众多; 2 类型多样; 3 基因型丰富; 4 分布广泛; 5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法。
h
10
类群 藻类植物
表 1-1 世界和中国已知的植物物种数
世界已知种 中国已知种数 中 国 占 世 界 世 界 估 计 种
极地植物
h
19
5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h
20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分类阶层
界Regnum 门Divisio 亚门Subdivisio 纲Classis 亚纲Subclassis 目Ordo 亚目Subordo 科Familia 亚科Subfamilia 族Tribus 亚族Subtribus 属Genus 亚属Subgenus 组Sectio 亚组Subsectio 系Series 亚系Subseries 种Species 亚种Subspecies 变种Varietas 亚变种Subvarietas 变型Forma 亚变型Subforma
Ginkgo biloba L.
裸藻门 甲藻门
真核藻类 金藻门 黄藻门
孢子植物 菌类植物 粘菌门
硅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红藻门
低等植物
植 物 界
地衣植物 真菌门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褐藻门
颈卵器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维管植物
高等植物
被子植物
h
14
种子植物
木本植物 乔木 灌木 半灌木
草本植物 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
h
15
3、基因型丰富
➢具有固着生活方式 ➢具有细胞壁(纤维素的
网状结构)
➢自养生物(叶绿体)
➢具有永久分生组织、不 断生长、分化
h
9
(二)、植物的类型和分布
1 数量众多; 2 类型多样; 3 基因型丰富; 4 分布广泛; 5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法。
h
10
类群 藻类植物
表 1-1 世界和中国已知的植物物种数
世界已知种 中国已知种数 中 国 占 世 界 世 界 估 计 种
极地植物
h
19
5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h
20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分类阶层
界Regnum 门Divisio 亚门Subdivisio 纲Classis 亚纲Subclassis 目Ordo 亚目Subordo 科Familia 亚科Subfamilia 族Tribus 亚族Subtribus 属Genus 亚属Subgenus 组Sectio 亚组Subsectio 系Series 亚系Subseries 种Species 亚种Subspecies 变种Varietas 亚变种Subvarietas 变型Forma 亚变型Subform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是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和作用的真核生物。 包括的主要类群有:真核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植物的作用
1、植物是自然界的初级生产者
(1)光合作用为各类生物提供生存的物质基础。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医提供物质基础。
2、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分支学科:
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 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 地植物学(Geobotany) 植物细胞学(Plant Cytology) 植物分子生物学(Plant Molecular Biology) 植物基因组学(Plant Genomics) ……
主要参考书
《植物学》徐汉卿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植物生物学》杨继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植物学》李杨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植物学》曹慧娟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植物学》(上、下)高信曾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植物解剖学》李正理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英国的布朗于 1831年 发现细胞核; 施莱登和施旺于1839年建立了细胞学说; 英国的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孟德尔1866年揭示了植物的遗传规律; 二十世纪处生态学发展迅速
3、现代植物学时期
时间:二十世纪初至今 最大特点:应用先进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
即“分子生物学时期”
最新的分法: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 结构植物学 代谢植物学 发育植物学 植物遗传学 资源植物学与植物化学 生态学与环境植物学 植物生物技术等。
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1. 描述植物学时期
时间: 17世纪前 内容: 以认识和描述植物为主,积累植物
学的基本资料和发展栽培植物,对 农业栽培植物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方法: 以描述和比较为主
六、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1、认真学好理论基础 植物生物学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本门课程要求 扎扎实实地掌握植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3、多了解新成就、新发展 植物学科的发展是日新月异,要通过网络、期刊、书 报等多新成就、新发展。
……
五、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
1、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体形态、结构、生殖、 分类、分布的科学。
2、植物生物学: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生 命活动规律,遗传变异与进化、植物与环境关 系的科学。从而对植物体、植物界和植物科学 有一整体的了解。
3、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内 容包括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遗传变异与进化、 与环境关系的内容。
碳循环(Carbon cycle)
氮循环(Nitrogen cycle)
3、植物的生态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水土流失、生物物种平衡
调节气候 调节水分平衡,温度、 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
水土保持,防止水、旱、风、沙的灾害
三、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
1、研究对象
为整个植物界,从分子、细胞、器官到整 体水平 研究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发育、 生理与代谢、遗传与进化、分布,以及植物与 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等规律。
3、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原核生物界
4、六界系统 (1)1949年 Jahn 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
真菌界、原生动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2)1990年 Brusca 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原
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5、植物的概念
绪论
内容提要 一、生物的分界和植物的定义; 二、植物的作用; 三、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 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五、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 六、植物生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一、生物的分界和植物的定义
1、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两界系统 生物:植物界、动物界
2、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生物: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1690年,英国的雷给物种下了定义,依据花和营养器官 的性状分类。
2. 实验植物学时期
时间:18世纪到20世纪初 方法:以实验方法为主,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过程。 内容:已形成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
理学等分支学科。
重要事件
1753年林奈的《自然系统》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种 志》使用双名法命名;
主要参考网站
1、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3、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plant/
重要事件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年,分子克隆技术诞生 植物发育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离体培养与发育 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 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全基因组测序
……
(二)植物学的发展趋势
1、两极分化及其融合。 2、植物学与其他学科、植物学各分支学科之间彼此交
叉渗透。 3、植物学研究和实际结合更紧密。
人口、粮食、能源、环保、生物多样性等社会问题 要依赖植物学的研究成果。 4、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用于植物学研究。 生物技术向植物学各领域渗透
重要事件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年,分子克隆技术诞生 植物发育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离体培养与发育 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 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全基因组测序
重要事件
公元前371-286,希腊Aristote的学生 Theophrastus 发表了《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记载500多种 植物。
16世纪末:意大利,西沙尔比诺,提出以植物生殖器官 为分类基础。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Hooke)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植物的作用
1、植物是自然界的初级生产者
(1)光合作用为各类生物提供生存的物质基础。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医提供物质基础。
2、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分支学科:
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 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 地植物学(Geobotany) 植物细胞学(Plant Cytology) 植物分子生物学(Plant Molecular Biology) 植物基因组学(Plant Genomics) ……
主要参考书
《植物学》徐汉卿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植物生物学》杨继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植物学》李杨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植物学》曹慧娟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植物学》(上、下)高信曾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植物解剖学》李正理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英国的布朗于 1831年 发现细胞核; 施莱登和施旺于1839年建立了细胞学说; 英国的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孟德尔1866年揭示了植物的遗传规律; 二十世纪处生态学发展迅速
3、现代植物学时期
时间:二十世纪初至今 最大特点:应用先进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
即“分子生物学时期”
最新的分法: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 结构植物学 代谢植物学 发育植物学 植物遗传学 资源植物学与植物化学 生态学与环境植物学 植物生物技术等。
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1. 描述植物学时期
时间: 17世纪前 内容: 以认识和描述植物为主,积累植物
学的基本资料和发展栽培植物,对 农业栽培植物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方法: 以描述和比较为主
六、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1、认真学好理论基础 植物生物学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本门课程要求 扎扎实实地掌握植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3、多了解新成就、新发展 植物学科的发展是日新月异,要通过网络、期刊、书 报等多新成就、新发展。
……
五、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
1、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体形态、结构、生殖、 分类、分布的科学。
2、植物生物学: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生 命活动规律,遗传变异与进化、植物与环境关 系的科学。从而对植物体、植物界和植物科学 有一整体的了解。
3、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内 容包括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遗传变异与进化、 与环境关系的内容。
碳循环(Carbon cycle)
氮循环(Nitrogen cycle)
3、植物的生态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水土流失、生物物种平衡
调节气候 调节水分平衡,温度、 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
水土保持,防止水、旱、风、沙的灾害
三、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
1、研究对象
为整个植物界,从分子、细胞、器官到整 体水平 研究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发育、 生理与代谢、遗传与进化、分布,以及植物与 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等规律。
3、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原核生物界
4、六界系统 (1)1949年 Jahn 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
真菌界、原生动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2)1990年 Brusca 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原
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5、植物的概念
绪论
内容提要 一、生物的分界和植物的定义; 二、植物的作用; 三、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 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五、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 六、植物生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一、生物的分界和植物的定义
1、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两界系统 生物:植物界、动物界
2、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生物: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1690年,英国的雷给物种下了定义,依据花和营养器官 的性状分类。
2. 实验植物学时期
时间:18世纪到20世纪初 方法:以实验方法为主,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过程。 内容:已形成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
理学等分支学科。
重要事件
1753年林奈的《自然系统》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种 志》使用双名法命名;
主要参考网站
1、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3、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plant/
重要事件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年,分子克隆技术诞生 植物发育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离体培养与发育 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 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全基因组测序
……
(二)植物学的发展趋势
1、两极分化及其融合。 2、植物学与其他学科、植物学各分支学科之间彼此交
叉渗透。 3、植物学研究和实际结合更紧密。
人口、粮食、能源、环保、生物多样性等社会问题 要依赖植物学的研究成果。 4、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用于植物学研究。 生物技术向植物学各领域渗透
重要事件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年,分子克隆技术诞生 植物发育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离体培养与发育 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 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全基因组测序
重要事件
公元前371-286,希腊Aristote的学生 Theophrastus 发表了《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记载500多种 植物。
16世纪末:意大利,西沙尔比诺,提出以植物生殖器官 为分类基础。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Ho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