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ppt人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件(共34张PPT)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 地震波
学生合作探究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 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 有。 (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2)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 成的相关信息。 (3)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 热资源。 (4)遥感技术 (5)其他的手段
平均17km
洋壳(6km)
陆壳(33km)
33km
2900km
地幔 地核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
厚2800千米
33km
上地幔 900km 下地幔
地幔 地核
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壳


地 核
厚 3400 千米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
3、地球的内部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 1000 米 2000 3000 0 3 6 9 12 15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速度有什么特征?
莫霍界面 A
E
F
横波 地幔 纵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地壳
4000
5000 6000
B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想一想: 活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 态可能是什么?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纵波
地震波
横波
学生合作探究 二: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思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PPT教学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PPT教学课件(带内容)

,由液体的铁和银构成 ,厚度大约2200干米
内核 :距离地表的 深度 为5155 ~ 6371干米。呈固态 ,能传播横波

- l水汽蛐迳
概念: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分布 :存在于水圈 (全部 )、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上部 )
拿··'
乡乡乡乡,乡命,
令',,


、、、 、簟、、、
地震波
不连续面 地球的唱3B圈层结,地球的夕t3B圈层结,各圈婴监;甘
譬琪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按传播方式分为 :纵波 ( p波 )、 横波 ( s波 ) ( 纵波和横波均属于 体 波 )和面波 ( L波 )三种类型。
HE
_ _ 谝 1
特点 1
1
所经物质状态
I
『 固、液、气
I
l 较漫 I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的物质的 性质而改变
莫霍面在大陆地区深度约 在2 0 ~ 7 0干米
左右,大洋地区 7 ~ 8 干米。
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 古登堡面深处:约 2 90 0公里 古登堡面以上到莫霍面之间的地球部分 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之间的 地球部分称为地核。
== 共捞5 :大厚薄不均
,平均厚度约1 7干米,陆厚(3 9- 41 干米) ,最厚处70干米 ,海 (5 - 1 0干米)。 洋薄

上地幔 :地幔的 一部分 ,即B层(莫霍面~地幔 :下地幔 ,厚度为660 ~ 2890干米。
—- -J

}, 外核 :在固 体的内 核之上井在地幔之下

人教版必修第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第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1第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7张P PT )
km·s−1 15
(P)
12
9
(S)
6
3
0
/km
人教版必修1第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7张P PT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
(2)不连续面的特点
33km
莫霍界面
地壳
2900km
地幔
外核 古登堡界面
内核
名称 地下深度
人教版必修1第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7张P PT )
练习题
1、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D)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
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2、岩石圈是指:( D )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
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
人教版必修1第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7张P PT )
莫霍界面
33km
古登堡界面 2900km
人教版必修1第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7张P PT )
波速变化 横、纵波明显增加
纵波突然下降,横波 完全消失
人教版必修1第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7张P PT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思考: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 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 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可分为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古登堡面以下; 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Km; 可分为内核、外核;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内核因高温、 高压呈固态(金属球)。

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修一公开课(共22张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修一公开课(共22张PPT)精品课件

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轮船上的人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2.不连续面 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3353kkmm
莫霍界面
地壳固
22990000kkmm
古登堡界面
外核 液
地幔固
内固核
地下33km和2900km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l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l莫霍界面之外; l平均厚度17Km; (大陆较厚33km、大洋较薄6-8km)
视频学习
哇,好大的西 瓜啊!但不知 道熟没熟,怎
么办呢?
神奇的地球内部,究竟隐藏 着什么样的秘密?科学家是靠什 么探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纵波(弹簧) 横波(水面)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较慢
固体
影响 上下颠簸 左右摇摆
思考: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和பைடு நூலகம்船上的人震动感觉一样吗?
2、岩石圈是指:( D )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 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 度的变化图”,完成: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B)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 )
A、5Km处 B、17Km处 C、33Km处 D、2900Km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THANK YOU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做某些事会比其他事做的更好 。但许多人从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 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如果你对一切都随遇而安,那总是会有一 天你会后悔莫及的。心,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 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 乐,来自心态的知足。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亲人的笑 脸,就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天都会彼此挂念,就 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缈,在于心的感受。爱并不遥远,在 于两心知的默契。人与人之间,尊重是相互的,心与心相交,尊 重是必须的,尊重,是一个人教养,体现在做人做事,尊重,是 一个人的人品尊重,让人与人走近。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 所依,必无所获。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还须自己去 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 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温暖的还是自己。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 ,心有所持,才能行之安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做法、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课件)(共34张PPT)

技 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
难! 术
全球最深的钻探井,其深度为12.262千米, 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世界纪
录。
勘探工作于1970年5月24日开始,终止于
1994年。从1970年到1983年,该井的钻探深度已
经达到了12000米。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
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
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它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 物圈和岩石圈组成。其特点有三个:开放性、 差异性、运动性。
问题:
水循环的能量从哪里来?
地形是如何改变的?
风是怎么形成的?
气候是如何分类的?
随堂练习
1、下图中M群岛是世界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之一, 2011年3月初,该地发生强烈地震,并诱发海啸, 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1)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 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类型
纵波 (P波) primary
横波 (S波) secondary
上下颠簸 纵波(P波)
左右摇晃 横波(S波)
横 波
纵波
看完地震波在 地球内部的传播速 度变化图,有何感 想?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速度(千米/秒)
●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3
莫霍界面
2900
古登堡界面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突然 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岩石
组成。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
知识清单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 氮气
氧和气
,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
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3.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
生物
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
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手段同样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中,如利用地震波寻找石油。请小组合作探究: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探究] 遇到石油时,S波和P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在下图中画出S波和P波波速的变化。
提示 遇到石油时,S波完全消失,P波波速突然下降。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素养凝练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及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具
实践力】 明地球的圈层结
3. 能 够 运 用 圈 层 理 论 , 说 明 各 圈 层 之 间 的 关 系 和 变 化 过 程 。 构
【综合思维】
4. 从 人 地 关 系 的 角 度 , 描 述 地 球 各 圈 层 和 人 类 活 动 的 关 系 。
【人地协调观】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知识清单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素养应用
例2:(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清)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崔道融(唐)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这两首诗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圈层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必修一1.4 地球的圈层结构(36张)优质PPT

人教版必修一1.4 地球的圈层结构(36张)优质PPT

地壳
地壳是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是一个连 续不规则的圈层。
地壳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的结构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歌诀记忆地壳厚薄:
岩石圈不包括软流层
在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可以穿越地心。
9.读右图,回答问题。
高山厚,平原薄(地形差异)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内部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下图,完成1-2题。
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下图为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酸雨: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SO2、氮 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属于一种大气污染。
酸雨对水环境的破坏具体表现为水体酸化,水体酸化引起鱼类死亡、 正常的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等问题;酸雨具有腐蚀性,导致岩石变得松散和 脆弱;酸雨还可导致土壤酸化,致使植物中毒甚至死亡。
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
岩石圈大部分范围属于内部圈层的组成部分,与外部圈层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
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上图为一幅自然景观图,图中体现出哪些地球圈层?你能找出代表它们的主要地物吗?你能说出这些圈层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吗?
震中地面人的感受——上下颠簸
震源
地震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速度较慢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 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 ppt课件

部 分薄,硅铝层不延续分布
莫霍面
1、上部存在软流层〔能够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
古登堡面
圈组成 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形状。
温度、压力很大
2、内核能够呈固态
;
思考
人类的生存,与地球外 部的哪些物质息息相关呢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讨论:看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讨论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 气体 和 悬浮物 组成的复杂系统。
;
水圈
地球
表层水体
构成的延
续但不规
那么的圈
层,处于
不延续的
;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命活动浸透到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中。 因此,生物圈成为地球;
思索:他们觉得这三个地球外部圈层有什么关系吗?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 相互联络、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
;
80千米
图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构 造
1.27
33千米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由岩石组成
的巩固外壳。厚薄不一,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平均17千米。
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能 够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 温度、 压力和密度很大。
;
地壳
第一章 ·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
疑惑
神奇的地球内部,终 究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 家是靠什么探测到地球内 部的构造的?
;
一、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划分根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遭到剧烈的冲击会发
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方式向周围传播,这种 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地球的圈层结构》-完美课件PPTPPT人教版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完美课件PPTPPT人教版ppt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 地 球 的 圈 层结构 》-优质 课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3.阅读教材第22页,归纳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特征。 (1)地壳位于 莫霍界面以外,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 薄 ,大陆地壳 厚 ,有高大山 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2)地幔 ①位置:介于 莫霍界 面和 古登堡界 面之间。 ②分层: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 。 ③软流层位于 上地幔 ,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④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 地壳 组成。
《 地 球 的 圈 层结构 》-优质 课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 地 球 的 圈 层结构 》-优质 课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增 强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2.结合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说出地震波的类型 及传播特点,说明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传播速 度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3.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指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依据,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培养概括和归纳能力。 4.结合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明确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明各圈层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 地 球 的 圈 层结构 》-优质 课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 地 球 的 圈 层结构 》-优质 课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2.从地表到地心,需要穿过哪些圈层?穿过物质的形态依次 有哪些? 答案:依次穿过地壳、地幔和地核。 物质形态依次有固 态、熔融状态和固态。
《 地 球 的 圈 层结构 》-优质 课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件(共28张PPT)
2.3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岩石圈


1、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 C、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D、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C
课后练习
2、岩石圈是指:( )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 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
纵波(P):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4
2016年9月21日
纵波(P波)
横波(S波)
上下颠簸
左右晃动
1.2 地震波的特点
较 快
较 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 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思考:
库车县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
0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圈层的分类,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 2、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教学难点 1、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
D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县公开课(共31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县公开课(共31张PPT)

想一想:你记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了吗?有什么快速记忆的方法?
地壳 地幔 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地 球 外 部

生物圈

与 地



岩石圈
自然 地理 环境
活动三:
想一想
1.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
外部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2.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哪些圈层直接相关?
名 主要 范围
主要特点
称 成分 (千米)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 与人类关系
对 ¾ 的大气 0-12

质量及几 乎全部的

水汽和杂 随季节和

纬度变化
高度↑ 气温↓
100m↑ 0.6℃↓
对流运 动显著
天气复 杂多变
最密切, 生活在其 底部
平 流 层
氮、氧 有臭氧 层
12-50
高度↑ 气温↑
以平流运
一. 地球内部圈层
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
构的主要手段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 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 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分类 名称
传播速 度
通过介质
波速变 化
纵波 (P)

固体、液 在不同 体、气体 介质中
不3是.岩,石属圈于熔和融地状壳态的,横范波围能通过。 是否一致?在图中找到 软流层的位置。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
流4层.地以上核的的上主地要幔)特点?
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5张PPT)

2.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波速图 圈层提纲 内圈图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地球各外部圈层的比较
活动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外圈组成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 岩石圈的上部。 •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与大气圈、水圈和 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地球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纲
活动
• 你是怎样理解:“地球外部圈层是开放的系统、 是不均一的层面、是不断变化的” • 你认为要真正认识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需要 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圈层提纲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帽图 波速图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壳 地幔 特别提醒: 岩石圈——内圈图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 流层以上),由坚硬 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 分。
上地幔
外核
下地幔
内核
活动
活动 1.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忽然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 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 可能是液态。
三圈图
外圈提纲
外圈提纲
外部圈 层 大 气 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气体和悬浮物质, 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 圈 生 物 圈

地理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8张PPT)

地理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8张PPT)

题目解析
第一题: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震源 深度35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厚度,位于上地 幔,故选B。
第二题: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 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 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 到左右摇晃。故选D。
跟踪训练 To track the training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构造题
Q 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如下图:
跟踪训练 To track the training
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
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什么差异?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B处呢?
A处为40~50千米,B处为30~35千米
圈层结构 圈层界线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平均深度/km 地震波速度
主要成分
纵波和横波的传 17
播速度明显加快
岩石
主要特点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
纵波的传播速度 2900 突然下降,横波
完全消失
含铁、镁的硅酸 盐类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 要发源地
以铁、镍为主
可能呈熔融状态 呈固态,压力极大
3 课后总结
拓 展
地球的资源保护:地球的各个圈层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物资源、 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需求增加,这些资源的供 应越来越紧张,保护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需要 采取积极的措施,例如节约使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等,以保 护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的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 需求增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 积极的措施,例如减少排放污染物、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环保科技等, 以保护地球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的系统,主 要成分是氧和氮。为生物提供所必须的 氧气。存在各种天气现象。
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
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水圈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连续:指地球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 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 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小试身手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A
B
C
图中A、B、C所代表的圈层结构分别是什么?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内容回顾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课堂总结总结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B
A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主要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 平,被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覆盖
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会从震源向 四周发出地震波。人们 可以通过研究地震波传 播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地 球的内部结构,可以说 “地震波是照亮地球内部 的一盏明灯”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的类型和特点
地震波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 一致
纵波(P)
速度较快
固液气
上下颠簸
横波 (S)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 垂直
科拉超深钻井
科拉超深井是苏联于1970年在 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 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 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
达到12,262米,截止目前,
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仍是到 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但是 后来由于对钻探难度预想不足, 直到1994年钻井最后停止了挖 掘。科学家们估计地表到地心 间隔6400多公里,而科拉超深 钻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速度较慢
固体
前后,左右摇晃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两个现象
? 问题1:地震时陆地上的人是怎么摇晃的
地震时陆地上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两个现象
? 问题2:地震时海洋上的船是怎么摇晃的
地震时海洋上的船只只会上下颠簸,而不左右摇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千米处,传播速度又明显变化?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连续的圈,海洋 薄,大陆厚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上地幔下部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岩石圈 莫霍界面(33千米)
岩浆的发 源地
厚度: 2800 千米
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
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核的温度很高,密度很大
厚度: 3400千米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的纵、横波在地面以下约 33
(增快)
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变化?怎样变化?
(2)地震的纵、横波到了地面以下的 2900
怎样变化?
纵波:突然下降
横波: 完全消失 (3)为何约33千米和2900千米 深度\Km
深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明显变
化? (物质的性质不同)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上的各种水体
通过水循环相 互联系在一起
不规则:指地 球上的水时空 分布不均。
生物圈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广义的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狭义的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生物圈
大气圈的 底部
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 上部
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 地震对天上的飞机有影响吗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本上对天上飞行的飞机没有影响,但影响地面飞机的起飞。
地震波的类型和特点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横波
纵波
可通过对横波和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横波和纵波在地 球内部实际的传播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得知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目录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前言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好奇心驱使着 人类不断的去想象和探求地球的内部 究竟是什么样子。在凡尔纳的科幻小 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就对地球 的内部进行了游历探险。你想象中的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不内不外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C
B
地球的圈层结构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 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 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其内部无法直接肉眼观测。现在的科学技术深钻也 只能触及地球皮毛,那么我们有什么更科学可行的方法,可以用来探测地 球的内部呢?
和不透明的地球一样,西 瓜的内部也无法直接直接 用肉眼识别。但是一些有 挑选西瓜经验的人,会通 过敲击西瓜听其声音来判 别西瓜的品质,这能为我 们认知地球的内部结构提 供哪些启发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