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前前后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前前后后 作为⼀名⽆私奉献的⽼师,时常需要⽤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是店铺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前前后后,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前前后后篇1 课题: 前前后后 施教时间: 9⽉14⽇——9⽉22⽇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较,能够概括出“同样⼤⼩的物体会显现近⼤远⼩的现象”这⼀规律。
2.能够运⽤“近⼤远⼩”的规律,绘画或拼贴⼀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近⼤远⼩”这⼀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课件。
学⽣:剪⼑、胶⽔、彩⾊纸、绘画⼯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节 活动⼀: 课件展⽰⼩朋友站上课队、⽓球升空、兵马俑、林间⼩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影视资料。
有⽬的的引导学⽣说⼀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
这些图⽚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远⼩) 可别⼩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起去发现! 启发学⽣回忆⾃⼰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样物体放在另⼀样物体的后⾯,就会产⽣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尺⼨,也会产⽣前后的感觉。
活动⼆: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什么⽅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远⼩”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找语⽂、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板上画升国旗时前⾯的旗台和升旗⼿,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家讨论、分析⼀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较合理?(先画前⾯的) 活动三: ⼩组讨论,选定⼀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远⼩”的透视规律。
学⽣作业,教师指导。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示例,以及一些有关前后关系的练习,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体的前后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绘画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物体前后关系。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绘画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例,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前后关系。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活动,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绘画方法。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物体前后关系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前前后后》。
2.绘画工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3.教学媒体:课件、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能举个例子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物体前后关系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物体前后关系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画出一个物体,并将其前后关系表现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分析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前后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物体前后关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教案
《前前后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前后关系。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给出的物体,绘画、拼贴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热爱生活,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否完全理解前前后后的关系。
难点: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各种具有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作品、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棒、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找自己师:我的前面是大家,我的后面是黑板,现在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生回答。
师: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很多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发现好吗?2、出示课题:前前后后。
(板书)二、讲授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德州禹城吗?老师就来自禹城,下面就让老师当导游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下禹城的美丽景色。
出示禹城的景物图片师: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感受一下,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师引导:前面的事物离我们近,后面的离我们远;前大后小,前宽后窄,前高后低,让学生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前后关系。
生观察、发现,说出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样的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师: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具有前前后后关系的事物,你能举例说明吗?(例:道路两旁的树、路灯、海面上的小船、道路上的车辆等)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指名回答。
3、游戏——排排坐教师出示教具,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按照人物的大小进行粘贴,看看同学们能否表现出人物的前后关系。
(渗透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过渡语:除了这种将物体逐渐缩小尺寸来表先前后关系,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4、播放课件图片——热气球师:图片中有几个热气球?它们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明白: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也能产生前后关系。
《前前后后》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前前后后》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和运用基础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 能够观察、表达和描绘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
3. 能够在绘画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基础材料: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2. 绘画技巧: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立体感的表现等。
3. 主题:通过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表达前前后后的变化和过程。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一颗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并和他们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
2. 引导学生绘画:让学生描绘一颗种子在土壤中发芽的过程,引导他们用颜色和线条描绘土壤、种子的形状和生长的变化。
3. 分享作品:让学生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观察到的变化。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5. 扩展活动:让学生选择其他的前前后后的主题,用绘画表达出这个主题中的变化和过程,如季节的变化、人物的成长等。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主题和变化过程。
3.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能够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4. 学生是否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主题和绘画技法。
2.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尝试和创新,不要过多地束缚他们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3. 在进行绘画作品评价和点评时要注意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4课 前前后后》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4课前前后后》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前前后后》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习了解动态关系和空间结构的联系,体验到色彩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和体验:通过观察、比较来学习了解前前后后的关系和空间结构。
2.创作:运用颜色和造型在画面中表达情感,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认识并掌握前前后后的关系和空间结构、颜色的运用技巧等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色彩、线条和空间结构的关系,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美与情感的关系,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内心感受,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观察、体验并创作《前前后后》这幅画作,表现出色彩变化、线条和空间结构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述空间结构,能够灵活地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空间结构和情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预习1.师生相互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师依据课题提示学生观察《前前后后》这幅画作,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画作的线条、颜色和空间结构等元素,并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思考,如“你觉得这幅画是如何通过画面的线条和颜色表达前进和后退的呢?”3.通过展示几幅画作让学生感受画家的艺术创作风格、表现主题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画作所表达的意境。
2. 重点讲解1.讲解画面元素的关系和特点:介绍《前前后后》这幅画作的作者、绘画形式以及画面元素的特点,如画面中的矩形、直线、圆形等形状及它们的排列顺序和颜色变化的表现等。
2.讲解空间结构的概念:根据画面元素及颜色的变化,介绍画作所呈现的前进和后退、近处和远处等空间结构,并提出一些应用空间结构表现情感的方法。
3. 合作探究1.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在白纸上模仿《前前后后》这幅画作,画出自己的作品,要求考虑到颜色、线条、空间结构等要素。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遮挡的关系,并运用到绘画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图形和颜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处理前后关系时,往往容易忽略遮挡关系,使得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前后关系,并运用到绘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前后遮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关系进行绘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前后关系的理解。
2.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到绘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掌握前后关系,并运用到绘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有关前后关系的图形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实践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前后关系的图形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和图片的前后关系。
让学生初步了解前后遮挡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的前后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前后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这个实例的前后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前后关系。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讨论和评价。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前后关系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有关前后关系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前后关系在绘画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物体前后排列的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基础,他们对于绘画物体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处理物体前后关系时,往往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并通过绘画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基本原理,理解透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物体的能力,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基本原理,学会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
2.教学难点:透视的运用,物体前后关系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处理方法。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图片:多种物体前后排列的图片。
3.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物体的前后关系是如何处理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并解释透视的基本原理。
讲解物体前后关系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每人画一幅物体前后关系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处理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其优点和不足。
《前前后后》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
《前前后后》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学主题:《前前后后》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前前后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前前后后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和创造力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海报,其中包括前前后后的图片和示范作品。
2. 教师准备骨牌、积木等教具,以便学生进行触觉和视觉的体验。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物品的前面和后面,并带领学生说出前面和后面的名称。
2. 概念理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示范作品展示不同事物的前面和后面,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区分前前后后的概念。
3. 触觉体验(10分钟)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触摸骨牌、积木等教具,感受它们的前面和后面。
然后,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4. 画画表达(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用画笔和彩色纸绘制自己理解的前前后后的画面。
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个人物在移动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绘制的前前后后的画面背后的故事或感受。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前前后后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延伸:1. 在课后继续观察和记录身边物品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前前后后的概念,如整理书包、洗手等。
3. 继续在美术课中引导学生表达前前后后的概念,可以与其他艺术元素结合,如颜色、形状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学习了前前后后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触摸教具和绘画表达,更好地理解了前前后后的含义,并能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课程设计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 前前后后》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教案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的第4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和掌握前后遮挡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前后遮挡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绘画中运用这种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能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但对于前后遮挡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前后遮挡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前后遮挡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前后遮挡关系。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前后遮挡关系进行绘画。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生活实例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前后遮挡关系。
让学生初步认识前后遮挡关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详细讲解前后遮挡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遮挡关系,并学会运用到绘画中。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让学生运用前后遮挡关系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相互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前后遮挡关系创作更具创意的绘画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前后遮挡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第四课《前前后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四课《前前后后》(教案)教学内容《前前后后》是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物体的前后关系,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 观察与感知: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学习如何区分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 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透视、大小、遮挡等。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难点1. 物体前后关系的观察与表现: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来。
2. 创意表达: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使他们在理解物体前后关系的基础上,创作出有个性、有创意的画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示范画作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
2. 新授:讲解物体前后关系的观察方法和绘画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创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前前后后》2. 教学目标: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3. 教学重点:物体前后关系的观察与表现。
4. 教学难点:物体前后关系的观察与表现,创意表达。
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绘制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画作。
2. 选做题: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文字描述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物体前后关系的理解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前前后后》章节的内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以下内容:
1.空间关系:学习并掌握“前”、“后”空间概念,运用在绘画作品中。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在总结时没有抓住关键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分享作品,提高沟通能力和审美共同体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2023秋)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空间关系的表现,包括“前”、“后”概念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绘画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重点举例:
*理解并运用“前”、“后”空间词汇,如在绘画中,将靠近观察者视为“前”,远离观察者视为“后”。
*空间关系的准确表现: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能会忽略物体之间的前后重叠关系,或难以通过线条和阴影来表现深度,教师应提供指导和支持,如通过简单示范和提示技巧来帮助学生。
*色彩搭配的运用:学生可能对如何使用色彩来加强前后关系感到困惑,教师应教授基本的色彩理论,如前景使用暖色、背景使用冷色等,以增强空间感。
小学美术《前前后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生活中前后遮挡的现象,感知产生遮挡的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大胆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难点: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前后现象,运用儿童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工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A4 纸、彩纸、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上课,师生问好。
1、《奔跑吧兄弟》看过吗?(生答)(课件出示图片)看他们正像我们大步跑来,请大家当裁判,看谁跑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答)2、师小结:邓超大感觉离得近,王祖蓝小感觉离得近,也就是近大远小(师板书近大远小),正是因为有了前后的对比,画面才显得更加有意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简单有趣的《前前后后》(师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式教学设计,用学生喜欢的节目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讲授阶段:1、大家平时喜欢吃水果吗?这是个好习惯,看这些诱人的水果,他们排的队伍还是近大远小吗?(课件出示图片)那你是怎么区分前后的?(生答)大家同意吗?课件动画演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时,就会产生遮挡,也就区分了前后,而且让画面跟有层次感。
(师板书遮挡)2、在我们身边有遮挡的东西,在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赶快找一找(课件出找一找),(生答)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墙上的画,空调遮住了墙,用手遮住脸让学生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小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明白了遮挡产生前后,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1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小学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人教三年级上学期美术1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难点:
1. 对前后空间关系的准确把握和表现
2. 创新思维的运用和个性化表达
解决办法: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前后空间关系,并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表现手法。
2.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启发,借鉴他人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丰富自己的作品。
- 形状表现:通过形状的大小、形状的对比等来表达前后空间关系。
3. 前后空间关系的应用实例
- 绘画作品:展示一些具有明显前后空间关系的绘画作品,如立体主义作品。
- 立体作品:展示一些具有明显前后空间关系的立体作品,如雕塑作品。
4. 前后空间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 摄影作品:展示一些具有明显前后空间关系的摄影作品,如风景摄影。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创作一幅运用前后空间关系的手工作品,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书籍推荐:《视觉艺术的空间观念》(作者:杰克逊)、《美术作品中的空间表现》(作者:史密斯)等,这些书籍深入探讨了空间关系在视觉艺关键词,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章、教学案例和优秀作品分析。
6. 学生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及未来的学习计划。
7. 家长反馈: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家长会或邮件等方式,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可以邀请家长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后空间关系。
过程:
分析一些具有典型前后空间关系的作品,包括绘画和立体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如何运用前后空间关系来增强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前前后后”的空间概念,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如遮挡法、近大远小法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空间美的感受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一幅具有前后关系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遮挡关系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层次,以及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中合理地安排物体的大小和位置,以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
2、学生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显前后关系的图片,如排队的人群、街道上的车辆、森林中的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提问学生:“在这些图片中,你是如何分辨出哪些物体在前,哪些物体在后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前前后后》。
2、知识讲解(7 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遮挡关系的图片,向学生讲解遮挡法是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前面的物体挡住了后面的物体,后面的物体就会被部分遮挡。
(2)展示一些体现近大远小透视规律的图片,如道路、铁轨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物体在远处和近处的大小变化。
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原理,即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大,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小。
3、教师示范(5 分钟)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先画出一个前面的物体,如一个较大的水果,然后再画出后面被遮挡的部分水果,强调遮挡部分的线条处理。
接着,教师再示范一幅体现近大远小规律的画面,如一排逐渐远去的房子,注意房子大小和间距的变化。
4、学生练习(15 分钟)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表现前后关系的方法,如遮挡法或近大远小法,创作一幅简单的有前后关系的画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有基本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表现物体前后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绘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绘画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示例,分析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绘画,掌握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画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3.教学课件:相关教学内容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多个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位置、大小、遮挡等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尝试绘画一个具有前后关系的场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作品的展示,让大家一起分析其前后关系的表现是否准确。
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提高绘画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高难度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尝试绘画一个复杂的场景,并要求表现出丰富的前后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学设计《前前后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前后遮挡的现象,感知产生遮挡的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遮挡”的规律,绘画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风景画作品。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快乐【学情分析】本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的丰富,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方法和色彩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物象的和谐之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画面是怎样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用“近大远小、遮挡”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的作品2、学生准备学具:油画棒、纸张等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观察、欣赏、讲解、尝试【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情景导入:森林运功会,排队争第一。
动物跑步比赛谁第一,动物开车比赛谁第一,让学生判断谁在前、谁在后。
揭示课题:前前后后。
1.游戏表演:找自己师:我的前面是大家,我的后面是黑板,现在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生回答。
师: 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好吗?(板书课题):前前后后二、讲授新课这一环节我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一特点,上课开始,出示图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羊羊运动会场面。
首先选派喜羊羊和灰太狼来参加短跑比赛。
让同学们猜猜谁跑得快。
学生大胆的猜。
播放课件,灰太狼逐渐变小,学生观看后发现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并说出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谁跑的快的,说出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的原因。
画面呈现出来灰太狼小,喜洋洋大,发现离我们近的喜洋洋大,离我们远的灰太狼小。
教师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前前后后》人教新课标(2023秋)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前后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验。这个实验将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前后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强化学生的美术表现技巧,通过实践掌握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独立思考和创作,培养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了解并运用前后关系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提高对艺术作品中空间布局的认识。
5.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动手绘画,提升空间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前后关系,但感觉有些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完全抓住问题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具体、更生动地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后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前后关系时存在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举例说明,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前后排列现象,如教室里的课桌椅、街道上的车辆等,从中学习空间布局的规律。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发展独特的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技巧。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前后空间关系,并能将其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在创作过程中,平衡好个性化表现与整体画面的和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前后后》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
前前后后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点:“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学难点:表现前后关系的规律教学用具:图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 发展阶段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 收拾与整理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四、教学反思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物体“近大远小”的成像规律,学生能够自如地表现前后关系。
作业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