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中被摄对象本身的动作和运动

合集下载

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与拍摄效果

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与拍摄效果

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与拍摄效果摄像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拍摄工具,其运动方式和拍摄效果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质量和观赏体验。

在电影、电视剧以及其他影像作品中,摄像机的运动方式和拍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以及不同的拍摄效果。

一、摄像机的运动方式1.平移运动平移运动是指摄像机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稳定,沿着水平线移动。

这种运动方式常用于拍摄场景的变换,例如从一个人物拍摄到另一个人物,或者从一个场景拍摄到另一个场景。

平移运动可以带给观众一种流畅的观看体验,使得画面过渡自然。

2.俯仰运动俯仰运动是指摄像机在垂直方向上保持稳定,向上或向下移动。

这种运动方式常用于拍摄高空或低空的场景,例如拍摄大楼的外观或者地面上的花草。

俯仰运动可以改变观众的视角,给人一种仰望或俯瞰的感觉。

3.倾斜运动倾斜运动是指摄像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时移动,使画面呈现一种倾斜的效果。

这种运动方式常用于表达紧张或不稳定的情绪,例如在惊悚片或动作片中,通过倾斜运动来增加紧张感和动态感。

4.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摄像机围绕某个中心点进行旋转。

这种运动方式常用于展示全景或者环境的变化,例如拍摄风景或者大型演唱会。

旋转运动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观影的乐趣。

二、不同的拍摄效果1.追踪镜头追踪镜头是指摄像机随着被拍摄对象的运动进行移动。

这种拍摄效果常用于追逐场景或者动作片中的追捕场景。

追踪镜头可以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追逐的紧张感和刺激感。

2.缩放镜头缩放镜头是指通过调整摄像机的焦距来改变被拍摄对象的大小。

这种拍摄效果常用于突出某个细节或者改变观众对画面的认知。

缩放镜头可以使观众对画面的焦点产生更强烈的关注。

3.慢动作慢动作是指通过减慢摄像机的拍摄速度来展示被拍摄对象的动作。

这种拍摄效果常用于表达紧张或者戏剧性的场景,例如拳击比赛或者枪战。

慢动作可以使观众更加细致地观察到动作的细节,增强观影的感染力。

4.快速剪辑快速剪辑是指通过快速切换不同的画面来展示连续的动作或者场景。

电影镜头语言术语大集合

电影镜头语言术语大集合

电影镜头语言术语大集合!一、拍摄手法1.推(向前推镜头)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拍摄手法,但切忌这和转动变焦镜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

推多半需要借助辅助设备例如滑轨,推车,斯坦尼康稳定器来完成。

2.拉(向后拉镜头)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与推经常配合出现,一个用于拍摄一个场景的开始一个用于拍摄一个场景的结束。

在后期剪辑中也是经常搭配使用,保证画面不单调。

3、摇(旋转摇镜头)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多用于做环视整个拍摄场地空间时候使用,体现一种宏大规模。

4、移(移动拍摄)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比如滑轨,弯轨,稳定器或者拍摄车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多用于拍摄会议,洽谈,工作场景。

经常配合特写中近景镜头使用。

5、跟(跟踪拍摄)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简而言之就是跟踪拍摄,和“移”不同的是,镜头运动方向是不规则的,但是要一直把人物把持在画面中。

6、升(上升镜头)匀速上升镜头。

多用于企业门头,办公大楼,高塔,等拍摄。

7、降(下降镜头)匀速下降镜头.。

与升经常配合使用。

8、俯(上帝视角)一般用向下拍摄,高度根据剧情设置。

多用于表现整体面貌小场景,比如美食。

大场景,用于表现厂区企业全貌,多由航拍摄影完成。

9、甩(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运动镜头转场电影案例

运动镜头转场电影案例

运动镜头转场电影案例在电影制作中,运动镜头转场是一种常见的视觉效果,它通过改变镜头的运动方式来连接不同的场景或故事线。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镜头转场类型及其在电影中的应用案例。

.推镜头转场推镜头是指镜头逐渐靠近被摄对象,通过聚焦和景深的变化来突出主题。

在转场中,推镜头可以用来连接两个不同的场景或角色,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或情感联系。

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导演使用推镜头转场来表现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将他们从不同的时空连接在一起。

.拉镜头转场拉镜头是指镜头逐渐远离被摄对象,将场景或角色从细节到全局逐渐展现出来。

在转场中,拉镜头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场景或故事线,强调它们之间的对比或冲突。

例如,在《阿甘正传》中,导演使用拉镜头转场来表现主角在不同时空中的生活经历,将它们巧妙地串联在一起。

.摇镜头转场摇镜头是指镜头在固定的位置上左右或上下移动,以捕捉到被摄对象的动态或变化。

在转场中,摇镜头可以用来连接两个不同的场景或角色,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连贯性。

例如,在《盗梦空间》中,导演使用摇镜头转场来表现主角在不同梦境中的经历,将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移镜头转场移镜头是指镜头在地面上移动,以捕捉到被摄对象的动态或变化。

在转场中,移镜头可以用来连接两个不同的场景或角色,强调它们之间的对比或冲突。

例如,在《狼图腾》中,导演使用移镜头转场来表现主角在不同地域中的探险经历,将它们巧妙地串联在一起。

.跟镜头转场跟镜头是指镜头跟随被摄对象的移动而移动,以捕捉到其动态或变化。

在转场中,跟镜头可以用来连接两个不同的场景或角色,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或情感联系。

例如,在《霸王别姬》中,导演使用跟镜头转场来表现主角在戏曲表演中的表演经历,将它们巧妙地串联在一起。

.旋转镜头转场旋转镜头是指镜头围绕某个点进行旋转,以捕捉到被摄对象的动态或变化。

在转场中,旋转镜头可以用来连接两个不同的场景或角色,强调它们之间的对比或冲突。

例如,在《大话西游》中,导演使用旋转镜头转场来表现主角在幻境中的经历,将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影视镜头的运动形式

影视镜头的运动形式

常见应用场景
风景拍摄
在拍摄风景时,拉镜头可以用来展现壮观的自然景色和广阔的空 间。
人物访谈
在人物访谈中,拉镜头可以用来展示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一 个人在城市中行走或在乡村中劳作。
剧情发展
在剧情发展中,拉镜头可以用来表现角色之间的距离感、关系变化 等,如从亲密到疏远。
03
摇镜头
定义
01
摇镜头是指摄像机在固定位置上 ,通过旋转或倾斜镜头,使拍摄 的场景从一侧移到另一侧的镜头 运动方式。
表现空间关系
通过跟随运动物体移动,可以表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有助于营造空间感和深度感。
常见应用场景
人物跟拍
在拍摄人物行走或奔跑的场景时,可以使用跟镜头来保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固定, 同时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交通工具跟拍
在拍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过程时,可以使用跟镜头来保持交通工具在画面中 的位置相对固定,同时表现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运动感。
动物跟拍
在拍摄野生动物或宠物时,可以使用跟镜头来跟随动物移动,表现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和 运动特点。
谢谢观看
要性。
移镜头还可以用来表现 人物或物体的运动轨迹 ,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流
畅。
常见应用场景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
通过移镜头展示战场的广阔和激烈,使观众感受到战 争的残酷和震撼。
纪录片中的自然风光
通过移镜头展示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丽,使观众感受 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广告中的产品展示
通过移镜头展示产品的细节和特点,使观众更加了解 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被摄物体。
作用
1 2
突出重点
推镜头可以将画面焦点逐渐转移到被摄物体上, 使观众的视线自然地被吸引到重点上,从而强调 重点。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习题集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一、填空题1、对于媒体的含义,可以从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范畴理解。

(传递信息的载体、存储信息的实体)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五种媒体,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3、计算机记录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最小单元是_______.(比特)4、数字媒体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数字化,交互性,趣味性,集成性,技术与艺术的融合)5、数字媒体概念第二章数字音频技术基础一、单项选择1、声音的数字化过程不包括()。

AA.解码B.采样C.编码D.量化2、下列文件格式属于音频格式的是().BA.ASF B.W A V C.MOV D.RMVB3、下列采集的波形声音质量最好的是( )。

BA.单声道、16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B.双声道、16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C.单声道、8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D.双声道、8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4、下列软件不是音频专业处理软件的是()。

CA.Cool Edit B.Adobe Audition C.Auto CAD D.Vegas Audio5、以下的采样频率中,()是目前声卡所支持的.DA.100kHz B.20kHz C.22。

5kHz D.48kHz6、在PC中播放音频文件必须安装下列( )设备。

CA.网络适配卡器B.视频卡C.声卡D.光驱7、模拟音频处理设备不包括()。

DA.音箱B.话筒C.模拟调音台D.声卡二、填空题2、按照声音的来源及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人声、乐音、响音)3、人耳可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20000Hz。

声音高于20000Hz为_______,低于20Hz为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4、话筒的主要功能就是________。

电影拍摄中,怎样才能合理的越轴

电影拍摄中,怎样才能合理的越轴

电影拍摄中,怎样才能合理的越轴
轴线规则——要了解如何合理的越轴,⾸先要了解什么是轴线规则。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向、运动⽅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条虚拟直线。

在实际拍摄时,摄影机围绕被摄对象进⾏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向的统⼀,摄像机要在轴线⼀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度、调度景别。

这即是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这是形成画⾯空间统⼀感,构成视觉⽅位系统⼀致性的基本条件。

如果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侧,那么不论摄像机的⾼低俯仰如何变化,镜头的运动如何复杂,不管拍摄多少镜头,从画⾯来看,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向等总是⼀致的。

如果是没有铺垫的越轴就会造成观众对空间关系的混乱,借⽤两张剧照说明~
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则,到轴线的另⼀侧区域去进⾏拍摄,即称为“越轴”。

“越轴”后所拍摄的画⾯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中的位置和⽅向是不⼀致的。

⼀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与越轴后所拍画⾯⽆法进⾏组接。

如果硬⾏组接的话,就将发⽣视觉接受上的混乱。

在轴线⼀侧所进⾏的镜头调度,能够保证两相组接的画⾯中的⼈物视向、被摄对象的动向及空间位置上的统⼀定向,这就是我们在场⾯调度中所说的⽅向性。

遵守轴线规则去进⾏镜头调度,就能保证画⾯间相⼀致的⽅向性。

虽然电视镜头是⼀种⽴体化、多⾓度的平⾯造型艺术,但是正确表达物体的⽅向是实现画⾯的空间结构和电视画⾯构图的⼀个基本要求。

否则,画⾯上被摄对象之间的⽅位关系就要发⽣混乱,画⾯内容和主题的传达就要受到⼲扰乃⾄误解。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下面名词中选5个)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分镜头脚本的镜头运动与切换技巧

分镜头脚本的镜头运动与切换技巧

分镜头脚本的镜头运动与切换技巧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镜头运动和切换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能够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本文将探讨分镜头脚本中的镜头运动和切换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镜头运动技巧1. 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指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随着被拍摄对象的运动而移动的镜头。

这种镜头运动能够增加动感和紧张感,使得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例如,在追逐场景中,摄像机跟随着主角的奔跑,通过快速移动的运动镜头来表现紧张刺激的氛围。

2. 倾斜镜头倾斜镜头是指将摄像机倾斜一定角度来进行拍摄的镜头。

这种镜头运动能够营造出一种不稳定和不安全的感觉,常用于表现紧张、危险或者不稳定的情节。

例如,在惊悚片中,倾斜镜头常常被用来表现主角的心理紧张和不安。

3. 追踪镜头追踪镜头是指摄像机随着被拍摄对象的移动而进行平行移动的镜头。

这种镜头运动能够使观众感受到被追踪对象的动态和速度感。

例如,在赛车场景中,追踪镜头可以跟随赛车的移动,让观众感受到速度和激情。

二、镜头切换技巧1. 剪接剪接是指将不同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切换,以表现不同的场景和情节。

剪接是分镜头脚本中最常用的切换技巧之一,能够使得故事更加连贯和流畅。

例如,在一场对话场景中,通过剪接不同的镜头,可以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和情感。

2. 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是指通过调整镜头的亮度逐渐增加或减少来进行切换的技巧。

这种切换技巧常用于表现时间的流逝、回忆或者梦境等情节。

例如,在回忆场景中,通过淡入淡出的切换,可以使观众感受到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快速切换快速切换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切换不同的镜头,以表现紧张、快节奏的情节。

这种切换技巧能够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注意力集中度。

例如,在动作片中,通过快速切换不同的镜头,可以使观众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紧张。

三、技巧的运用在分镜头脚本中,镜头运动和切换技巧的运用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和氛围来选择。

电影的6种拍摄角度

电影的6种拍摄角度

摄影是电影制作的重要工种之一,电影所有的画面和故事叙述都必须通过镜头摄录来完成。

在电视摄像艺术中,拍摄角度是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

拍摄角度的不同,直接决定了画面上形象主体的轮廓和现行构架,决定了画面的光影结构、位置关系和感情倾向。

平角拍摄其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

使画面结构稳定,是新闻摄像通常选用的拍摄高度。

纪录片拍摄时,需要临时进入各种现场,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而运动摄影中的摄影师,通常是以站立的姿势肩扛或手执摄像机。

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拍摄的人物比摄像机的高度更低,比如孩子或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残疾人,就会造成俯拍,显得不尊重对方,并且不利于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所以,需要尽力设法避免这种不尊重被摄对象的俯拍。

俯角拍摄俯角拍摄是一种自上往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

这是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

俯角具有交代环境位置、数量分布、远近距离的特点,画面往往严谨、实在。

俯拍往往用于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或者表达怜悯的情感,视线发出的一方,处于更为强势的地位。

仰角拍摄仰角拍摄是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的拍摄,产生仰视的效果。

仰角可以净化背景,突出主体,强调高度,表现强烈的透视效果,主体显的高大,具有权威性。

画面带有赞颂、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用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的气概和情绪。

正面拍摄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用正面角度拍摄人称肖像,能表达人物的本来面貌。

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条,可以营造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

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若用的不当容易形成无主次之分,呆板无生气的画面效果。

侧面拍摄角度有利于表现运动对象的方向性,线条富于变化,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

其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表现。

背面拍摄角度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电影拍摄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电影拍摄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

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

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

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

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

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拍摄手法的分类

拍摄手法的分类

拍摄手法的分类拍摄手法在电影、电视和摄影领域中有很多种分类方式,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拍摄手法类型:1. 推镜头(Dolly In / Zoom In):摄像机通过物理移动靠近被摄物体或使用变焦镜头拉近景物,使观众感觉逐步接近被拍摄对象,突出主体细节或情感表达。

2. 拉镜头(Dolly Out / Zoom Out):与推镜头相反,摄像机后退或使用变焦将画面从局部扩展至整体,展示更大空间或揭示环境背景。

3. 移镜头(Tracking Shot / Moving Shot):摄像机沿着水平线或者弧线跟随被摄体运动,呈现连续的空间变化,可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动态效果。

4. 跟镜头(Following Shot / Chase Shot):类似于移镜头,但更侧重于跟踪特定对象的动作,如人物行走、车辆行驶等,保持对象在画面中的稳定位置。

5. 摇镜头(Pan):摄像机固定在一个点上,镜头左右或上下转动,扫描整个场景,用于展现宽广视角或过渡到另一个拍摄对象。

6. 俯仰镜头(Tilt):摄像机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转动,展示高处或低处的场景细节。

7. 升降镜头(Crane Shot):通过摄像机架设在升降装置上实现上升或下降,展现不同高度层次的画面,常用于表现宏大场面或情绪高潮。

8. 定格拍摄(Still Photography):静态或长时间曝光拍摄手法,用于捕捉瞬间动作的凝固美感或时间流逝的效果。

9. 长镜头(Long Take):持续一段时间内不剪辑的单一镜头,可包含复杂的场景调度和表演,强调时空连贯性。

10. 分切镜头(Cutaway):插入与当前场景相关但角度或内容不同的镜头,以补充信息或转移观众注意力。

11. 主观镜头(Point of View, POV Shot):模拟故事中角色的视线,让观众从角色的角度观看场景。

12. 全景镜头(Establishing Shot):用来介绍场景的大范围镜头,通常出现在片头或场景切换时,为观众提供地理或情境定位。

第二章影像(七)运动

第二章影像(七)运动
时间是永不停止的。蒙太奇是通过来回转换的画面使时间 趋于停滞,这种恍惚的画 面切换,夸张地再现出瞬间的变 化。但是,运动镜头却是通过一格一格的画面,准确无误 地表现出时间正在毫不留情的流逝。 ——影评家Andrew Sarris
❖6.运动是展现风格的一种方式:摄影机及同期录
音设备的可移动性,与通过电影展现个人风格的特 点不谋而合。这就意味着,镜头的运动将衍生出千 变万化的风格与个性。
❖ 立足空间意识、造型表现意识、情感具化意识,做好调度, 把握节奏,打造风格。
❖ 电影运动的最基础的幻觉应该吻合人的视觉机制本身所具备 的天生固有的功能。
动的记录
运动是你不应该忘记的基本表达要素
❖ 2、人喜动不喜静
实验 视网膜本身就要求视野有变化才能活动,如果给视网膜
一个不变的刺激图形,大概在5秒钟之内我们的大脑就会 开始忽视它。 感知心理过程:运动带来不断变化的信息,引起注意, 并使注意得以保持。
运动是调动观众的视听觉感官的重要方式
❖ 3、世界万物以动的形式存在,因此运动增加了电 影的逼真感和节奏感。
感受。因此,运动是情感具象化的重要方式
甚至可以表现深沉的情感、深刻的主题

《大清炮队》《卡罗兰夫人》
❖ 士兵之歌.rm
❖ 5. 运动是一种过程,电影也是时间的过程,因此, 运动带来的对其目的、结果的期待容易与观众看电影
的期待吻合,是突出情节重点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量的经典镜头都是运动的长镜头。
还有啥? 朝哪里? 啥结果?《历劫佳人》开场_标清.flv
2. 视觉引导,向观众传递感觉
情绪化但符合逻辑 东京审判.运动拍摄.mp4 后半部分 表现情绪:爱love运动拍摄对话.mp4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分手运动镜头.mp4

十二种运镜方法及拍摄方式

十二种运镜方法及拍摄方式

十二种运镜方法及拍摄方式一部电影中有数不清变化的运动,摄影机运动,人物运动,摄影机人物同时运动,每种运动都有自己的语言和目的存在。

理解了摄影机运动的电影制作人,可以创作出动感和引人注目的的视觉盛宴。

在这里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摄影机运动,和运动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它们,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一、固定镜头我们先从完全静止的固定机位镜头开始,固定镜头通常是通过将相机锁定在三脚架上来拍摄的,结果就是这些镜头丝毫没有摄影机的运动。

拍摄对话镜头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精确的构图,或者让演员表演精彩的镜头。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用固定镜头捕捉角色的无助,让观众直面这一绝望的境地,它放大了残酷和绝望。

二、摇摄镜头当摄影机被固定在一个点时,你可以水平或左右摇摄。

摇摄可以用来追踪角色的行动,或用来揭示某些信息。

缓慢的摇摄会构建期待,快速的摇摄会强调镜头的动感,也会建立不同角色之间的联系。

三、倾斜镜头倾斜是指摄影机向上或向下运动,电影拍摄中经常使用到倾斜运动,来捕捉世界的垂直。

这常用来给角色一种优势,或脆弱感。

和摇摄相似,倾斜也可以揭示更多的信息,比如角色、场景、或规模庞大。

四、推进镜头推进镜头指的是将摄影机向被摄体推进,推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某一刻。

暗示观众的视觉线索,即是找个场景很重要。

你可以推进表达一个被摄体的细节,比如人,文件,书本,玩具,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把观众视线引导到特定的细节。

或者是在推进的过程中捕捉角色,传递情绪,比如感性、温暖、矛盾、暴躁等。

五、拉开镜头拉开和推进不同,拉开镜头会使拍摄对象远离摄影机。

表示和被摄体中断连接的信号,也可以解开需要展示的场景或者背景,或是更多角色。

随着主体的变小,拉开镜头可以将我们与一个场景,或一部电影分离。

同样这种移动可以强调情绪,比如孤立、无助、遗弃。

六、变焦镜头变焦本身不是摄影机的运动,但却是由摄影机创造的运动。

变焦镜头改变相机镜头的焦距,来达到放大、缩小,类似于拉回,推进相机。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场面调度)【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场面调度)【圣才出品】

第11章场面调度一、选择题1.属于摄影机镜头进行上下运动时拍摄的镜头是()。

A.升降镜头B.推镜头C.拉镜头D.摇镜头【答案】A【解析】升降镜头是指摄影机在升降机上做上下运动所拍摄的画面,是一种从多个视点表现场景的方法。

其变化有垂直升降、弧形升降、斜向升降或不规则升降。

升降镜头在速度和节奏方面运用适当,可以创造性的表达一场戏的情调。

2.()是指摄影机向被摄体逐渐靠近,画面包容范围缩小。

A.推镜头B.拉镜头C.摇镜头D.跟镜头【答案】A【解析】推镜头是视频拍摄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推、拉、摇、移”中的“推”),摄像机镜头与画面逐渐靠近,画面外框逐渐缩小,画面内的景物逐渐放大,使观众的视线从整体逐渐看到某一局部。

这种推镜头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

3.()是指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后移拍摄,逐渐远离被摄体或从一个对象转向更多的对象,画面包容范围扩大。

A.摇镜头B.拉镜头C.移镜头D.跟镜头【答案】B【解析】拉镜头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

即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后移拍摄,逐渐远离被摄体或从一个对象转向更多的对象,画面包容范围扩大。

4.()是指摄影机位置固定,但机身运动拍摄,其运动方向有上下、左右和旋转三种。

A.跟镜头B.拉镜头C.摇镜头D.移镜头【答案】C【解析】摇镜头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作为支点,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我们常常会听说的“摇镜头”就是指用摇镜头拍摄的方法拍出的画面,指摄影机位置固定,但机身运动拍摄,其运动方向有上下、左右和旋转三种。

5.()是指摄影机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拍摄,根据机位与被摄体的相对关系,又可分为二者平行的横移、不平行的斜移和同步纵向运动的纵深移。

A.拉镜头B.摇镜头C.移镜头D.跟镜头【答案】C【解析】移镜头是把摄影机安装在移动轨上或者配上滑轮,还可以将摄影机安装在升降机上进行滑动拍摄,由此形成一种富有流动感的拍摄方式。

电影拍摄制作专业术语

电影拍摄制作专业术语
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为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所创用。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理变化。
推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近的拍摄方法以及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内景
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内景的有利因素是不受天气、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同时较易于创造出所需的环境气氛和视觉效果;不利的方面是耗资大,制作费时,某些场面容易显露人工痕迹,缺乏真实感。因此,导演为了追求场面真实,近年多采用实景拍摄。
实景
非人工搭制的场景。电影拍摄中,为了追求环境的逼真效果,所直接选用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一般须作不同程度的加工布置,以符合剧情需要。实景使影片中出现的场面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既可节约制片成本,也有利于加快摄制进度。
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氛围。摄影机取俯角拍摄时,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影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编导必知的景别及镜头运动知识

编导必知的景别及镜头运动知识

编导必知的景别及镜头运动知识编导必知的景别及镜头运动知识编导专业的考生需掌握一定的影视艺术基础知识,电影画面与镜头即为其中之一,画面即景别,它是有摄影机从不听距离对拍摄吾进行拍摄而得到的。

电影需要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特殊的艺术语汇(银幕画面),然后再按照电影艺术特有的构成规律,将这些艺术语汇组成为有机整体。

这样,就形成了电影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电影语言。

画面景别所谓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它是由摄影机从不同距离(包括镜头焦距的长短)对拍摄物进行拍摄而得到的。

景别的产生,电影的一大进步,它由固定位置的摄影变成移动摄影,由单一的视点变成多种多样的视点;大至宏观世界,小至微观领域,都能尽收眼底,仿佛见其人,观其画,临其境,察其情,得到审美享受。

同时,采用不同的景别,还能创造出各种心理效果。

下面择其主要,分别予以介绍。

1、远景镜头离开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一般拍摄自然风光、大的场面等,人物在其中变的十分微小,给人一种或登高,或远眺,气势宏伟的感觉。

2、全景摄影机摄取人物的全身或场景的全貌。

它是塑造环境中的人和物的主要手段,人和物可以通过环境的衬托来展现自己。

全景镜头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的印象,同在剧场里观看舞台框内的演员演出十分相似。

全景往往还是一场戏分镜头的基础,先让观众了解剧中人物在哪里,使观众有一个空间感,以便明白故事的发展。

3、中景摄影机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的局部。

它把人物从环境中划出来,要求观众既注意人物的形体动作,又盯着人物的表情。

它在一部影片中往往使用较多。

4、近景摄影机摄取人物上半身或物体的局部。

人物的动作已很难看全,观众全力注意的是人物的表情。

近景有时也摄取景物的某一部分。

有时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近景最主要的特征是显示人物的脸,所以,它常用来表现人物在感情交流时的反应,如全神贯注、凝视、欣喜、悲伤、愤怒等等。

5、特写拍摄人体肩部以上头像或物品的一个细部,通称为特写。

什么是跟镜头_注意事项

什么是跟镜头_注意事项

什么是跟镜头_注意事项跟镜头是电影摄影机跟踪运动着的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摄影方法。

那么你对跟镜头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跟镜头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跟镜头又称跟摄。

电影摄影机跟踪运动着的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摄影方法。

它可造成连贯流畅的视觉效果。

跟镜头始终跟随拍摄一个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象,以便连续而详尽地表现其活动情形或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

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一般来说,跟镜头分跟摇、跟移、跟推。

但它与移动镜头有区别,跟镜头强调的是“跟”,而移动镜头拍摄的距离则时有变化,能给观众创造出连贯而有变化的视觉形像(见电影摄影、电影摄影艺术)。

跟镜头的作用原理跟镜头是指摄像机始终跟随处在运动状态的主体,并与主体运动趋势一致。

跟镜头在人物拍摄中经常被运用。

在跟镜头中,通常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而且景别也保持不变。

这就要求在拍摄者与主体人物运动速度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既不会使主体人物移出画面,也不会出现景别的变化。

跟镜头通常含蓄地表现运动中的人物。

这种拍摄方式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可以记录下主体人物的姿态、动作等,同时不会干扰被摄对象,在一种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表现被摄人物。

跟镜头的拍摄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因为它是在运动中完成的。

因此稳定是跟镜头拍摄的关键。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DV的防抖功能,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识别拍摄者有意的移动和无意识的抖动,并且通过插值的算法对抖动中的画面进行补偿。

在走动拍摄跟镜头时,拍摄者要注意对自己步伐的控制:步点要均匀,压低身体重心。

此外尽量选择平坦的地面进行跟拍,这样通常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跟镜头的主要特点运动主体明确“跟”镜头有明确的运动主体(无论单个或多个),摄像机与主体保持相应的运动(包括景别的变化)使被摄的主体在画面中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

跟拍的英语专业名词解释

跟拍的英语专业名词解释

跟拍的英语专业名词解释拍摄是电影、电视剧、广告和音乐视频等影视作品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在拍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扮演着指导、协调和记录的角色,那就是跟拍。

跟拍是指摄像师、摄影师或影视制作人员在拍摄过程中负责跟随目标对象,并以相机记录下其活动、表情和动作的技术或行为。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解释和探讨跟拍的英语专业名词,包括跟拍的定义、技巧、装备和意义。

跟拍的定义跟拍,即Follow Shot,是影视制作中的一种拍摄技法,旨在通过随行的相机拍摄对象的行动和事件。

在跟拍过程中,摄影师需要根据剧本或拍摄计划准确把握目标对象的位置、动向和动作,以保证拍摄到最佳画面效果。

跟拍技巧1. 疾行跟拍(Pursuit Shot):当目标对象在高速运动中,摄影师需要采取疾行跟拍技巧,保持一定的速度追赶并拍摄目标对象,以展现动态感和紧张感。

2. 微距跟拍(Close-up Shot):当目标对象需要特写或特定表情时,摄影师需要采用微距跟拍技巧,靠近目标对象并拍摄面部表情或细节。

3. 轨迹跟拍(Tracking Shot):当目标对象在规定的轨迹或路径上移动时,摄影师需要采用轨迹跟拍技巧,通过使用电动轨道、手持云台或无人机等设备,沿着轨道拍摄目标对象的移动。

4. 反向跟拍(Reverse Shot):当目标对象朝向相机时,摄影师需要采用反向跟拍技巧,让自己背对目标对象,通过拍摄目标对象的视角和视线,达到与观众建立眼神交流或角色对话的效果。

跟拍装备1. 高清摄像机(High Definition Camera):摄影师需要选择适合拍摄需求的高清摄像机,通常带有良好的防抖和自动对焦功能,确保画面稳定和清晰。

2. 手持云台(Gimbal Stabilizer):手持云台是一种可调整平衡的设备,用于减少手持摄像时的晃动和抖动,保证画面稳定且平滑。

3. 无人机(Drone):无人机是现代跟拍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可以通过空中视角拍摄目标对象的运动和景观,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拍摄中被摄对象本身的动作和运动
电影表现的对象是运动着的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世间万物,它们的动作、运动方向、速度和节奏是决定动作再现的主要因素。

在故事片、新闻片中,人是主要表现对象,因此,人的动作是决定影片动作再现的首要因素。

每拍一场戏、一个镜头,导演、摄影师首先应考虑如何选择、设计、组织人物的动作段落电影中动作的再现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但它不是生活中动作的翻版。

电影艺术形象是在自己的时间内,而不是在真实生活的时间中活动的。

由于电影篇幅长度所限,观众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能表达一定意义的动作,因此影片作者必须根据主题、情节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把要表现的对象浓缩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内,运用电影画面的特点,以最简练的手法表现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塑造人物,并激发观众将画面中未表现出米的东西通过联想加以补充。

如表现一个人的一生,不仅在部影片的总体结构上,我们只能选择这个人物的几个关键性的片段,即使在拍这些片段时,我们也只能选择或组织他的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动作来表现。

比如出门看朋友,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个人的出门、下楼梯、走在街上、上车、下车、到朋友家等,所有的细微末节都表现出来,而是要经过选择、提炼、组织,把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推动故事、人物性格发展的部分表现出来。

像影片《克莱默夫妇》中,克莱默先生送儿子上幼儿园后,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招手呼喊:“出租车!”下一个镜头就已见他迈下车,急匆匆夹着皮包奔向办公室。

作者用几个镜头便表现出他与妻子分居后,承担了生活担子,在他工作和心理上造成的压力。

至于他是怎样上的出租汽车,车子在街上如何行驶等便没有必要赘述了。

当然,根据内容的需要,也有要采取延长、扩展现实生活时间的处理方法。

比如纪录片《沉痛悼念周总理》表现总理的灵车驶经天安门时,摄影师从各个角度以天安门为背景拍摄
了灵车,导演将这些镜头组接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灵车驶过天安门的镜头远远超过了实际通过的时间,以此表达观众和作者对总理离去的怀念之情。

此外,不同动作内容反映了不同的速度、节奏和情绪。

一组表现激烈球赛的镜头,和一组表现一对恋人在月下散步的镜头,虽都是动作着的,但将两组镜头放映在银幕上,它们在情绪,节奏、气氛上给观众的感受完全不同。

前者紧张、激烈,后者松弛、抒情。

同时,时代、民族、年齡、职业、性格、文化、情绪等等都是影响人物动作速度与节奏的条件。

所以动作的再现必须结合内容的需要,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出现不合理、虚假的后果。

我们有的影片为了造成强烈的运动节奏,突出电影动的特点,不考虑现实生活的可能硬让我国30年代农村青年男女手拉手在长堤上奔跑、拥抱、旋转,破坏了影片的真实感。

有些摄影师拍摄新闻片(或专片)总喜欢让人家对着镜头笑一笑,或令其盲目地在镜前走来走去,指指点点,使人感到很不舒服。

而他们却以为这便是体现了电影中动作的再现,突出了动的特点。

其实这正暴需了摄影者或导演艺术修养的浅薄。

拍摄电影并非一味追求大动作,关键要看所再现的动作是否与内容和生活相吻合。

比如影片《里夫人》中,当居里夫人听到丈夫因车祸身亡的噩耗时,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

几十秒钟的一个长镜头,居里夫人一动不动地僵坐着,观众被这悲痛到呆痴的状态深深地打动动作的组织、设计与选择不仅要结合内容,还应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此时此刻所处的特定环境、心绪等等。

比如同样是听到亲人的噩耗,苏联影片《雁南飞》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

当薇拉听一位从前线归来的战士把她当成外人,漫不经心地谈到她痴爱着的、日夜等待着的鲍里斯阵亡的消息时,摄影师表现她正洗衣服的手突然停住,然后,沾满肥皂泡沫的手紧紧捧起一团湿漉漉的衣服,机械地在屋内走来走去。

摄影机用近景紧跟着她。

由于她时而接近门窗、时而远离门窗,明暗不同的光影不断在她的面部变换。

这里,导演和摄影师是在运动中表现了她的悲痛与疑惑,恰到好处。

又如同是表现缺水,《黄土地》以长焦距镜头
拍摄翠巧从十几里外挑水的艰难,《上甘岭》则抓取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用汽油桶取水吃的特定动作;两者的速度、节奏截然不同。

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在《小兵张嘎》中,作者抓取嘎子上树、沿房、浮水、摔跤的动作,而在《黄土地》中,却只能表现憨憨双手揣进袖筒,呆若木鸡,日月似乎都停止了运转的速度和节奏。

这里反映出不同时代、地域所赋予人物的特定性格。

初学者在选择或组织人物动作时,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完全忘记手中掌握的是赋予他再现现实动作的电影摄影机或摄像机,面对活生生的客观现实束手无策。

他们不懂得应如何挖据被摄体的动作,更谈不上把握被摄对象动作的速度和节奏。

他们把电影画面硬是拍成一幅幅呆照;要么就是毫无生活依据、毫无艺术感觉地要求被摄体在画面中乱动,误以为只要动作起来就好,就是电影。

这也同样不能把握动作的速度、节奏和韵律。

要想在作品中创作出富有表现力、具有个性特征的动作,安排好动作的速度、节奏,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知识,加强技巧训练、提高艺术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