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详解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详解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欢迎阅读。
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内部审计是指组织机构内部对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第一步:确定审计范围确定审计范围是指确定需要进行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审计对象可以是一个特定的部门、一个项目、一个流程或者整个组织。
审计内容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一切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事项。
第二步: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是指根据审计范围和目标,确定审计的时间、地点、方式和方法等。
审计计划包括核实资料、采集证据、进行访谈、调查研究等。
第三步:收集和分析资料在这一步骤中,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与审计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内部系统、会计记录、业务文件、数据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审计对象的经营状况、问题和风险等。
第四步:制定审计程序制定审计程序是指根据收集和分析的资料,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方法和程序。
审计程序包括核实和检查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的质量等。
第五步:实施审计程序在这一步骤中,审计人员根据制定的审计程序,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安排,进行实地调查、访谈、核查、测试等。
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以获取更多的证据和信息,用于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六步:编写审计报告编写审计报告是指根据收集、分析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总结审计发现、问题和建议等。
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方法和过程、发现和问题、建议和改进措施等。
审计报告应该准确、清晰、客观,并根据需要提供补充材料和证据。
第七步:跟进审计报告在这一步骤中,审计人员需要与审计对象的管理层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审计报告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
审计人员应该解释报告中的发现和问题,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建议,并跟踪和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八步: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在整个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并通过反馈和评估来改进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内部审计一般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一般工作流程1.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审计部门与管理层合作,确定审计的目标、范围和计划。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的具体目的,例如评估风险管理或改善内部控制。
审计范围是指被审计的组织、系统或流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的时间表、工作分配和资源需求等。
2.数据收集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是审计的核心阶段,主要是收集和获取组织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如面谈员工、查阅组织文件、检查会计凭证和查看电子数据等。
数据收集的目的是获取相关证据和信息,以评估组织的运营状况和内部控制。
3.数据分析阶段:在数据收集阶段之后,审计人员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数据分析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揭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或趋势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发现异常情况或关键问题。
4.发现问题阶段:发现问题阶段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和确认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审计人员应该能够根据相关法规、规章和公司政策准则来评估组织的合规性和风险。
发现的问题可以是财务方面的,如会计准则或报表错误,也可以是业务流程方面的,如内部控制不合规或操作风险等。
5.编写报告阶段:在发现问题后,审计人员需要编写内部审计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给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依据。
报告应该清晰明确,以使管理层和相关部门能够理解和采纳建议。
6.报告审核和确认阶段:在完成内部审计报告之后,审计人员需要对报告进行审核和确认。
这包括审查和核实报告中的内容、结论和建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可能需要与相关部门或管理层就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和确认。
7.跟踪和监督阶段:在报告完成后,审计人员应该跟踪和监督相关部门在实施改进措施方面的进展。
这可以通过传达报告中的建议和要求,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来实现。
跟踪和监督阶段的目的是确保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引言公司内部审计是为了确保企业合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包括规划、准备、执行和报告阶段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全面而具体的审计计划。
以下是规划阶段的主要步骤:1.1 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应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明确审计的范围、目的和期望结果。
1.2 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审计范围:明确审计的业务流程、部门和时间范围。
•审计方法:确定采用的审计方法,如文件审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
•人员分配:确定参与审计的人员,并分配工作任务和责任。
•时间安排:编制审计计划表,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
1.3 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和风险高的区域。
通过分析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因素,确定审计资源的优先分配。
2.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为了确保审计能够高效进行,同时减少对业务流程的干扰。
以下是准备阶段的具体步骤:2.1 收集资料和准备工具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收集相关的文件、记录和报告,以了解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情况。
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技术来支持审计工作,如数据分析软件和采样方法。
2.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审计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确保审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
2.3 安排会议与审计对象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安排会议,以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
同时,也是了解他们的关切和意见的机会。
2.4 审计程序测试在正式执行审计之前,对审计程序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3. 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进行实际的审计工作。
以下是执行阶段的主要步骤:3.1 风险控制测试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确保它们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进行文档审计、实地检查和访谈等,以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效力。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一)资产审计1、货币资金审计(1)审计目标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查验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抽验资金收付款凭证——→核实收入货币资金收款收据——→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管理——→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①库存现金审查首先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
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内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作记录。
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
库存现金清点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清点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
即有无溢缺。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至少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审查原始凭证。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核证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
2、存货审计(1)审计目标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文件,追踪其业务系统——→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系统——→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3)实质性审查①材料的审查材料采购的审查:审查订货合同——→审查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查看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是否正确,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采购成本是否合法、正确。
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查在途材料——→审查材料采购的账务处理②库存材料审查盘点库存材料,时间安排在结账日或接近结账日③材料出库的审查对生产领用材料应核实生产计划,核查发出材料的计价,揭露弄虚作假的行为3、应收账款审计(1)审计目标①证实应收款项的存在性、正确性、销售退回、折让与折扣的合法性、截止日期的正确性、坏账损失的真实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并描述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验证期末余额的合理性——→抽查客户账龄分析表——→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审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评价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3)实质性审查①应收账款的审查取得应收款明细表——→发出询证应收账款——→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审查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使用②应收票据的审查取得应收票据分析表——→清点库存应收票据——→询证应收票据——→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对票据贴现的审查——→分析评价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4、固定资产审计(1)审计目标①证实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分类的正确性、所有权的归属、计价的正确性、折旧方法的选用及其计算的正确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验证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验证固定资产的退废手续——→抽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2)实质性审查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②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的审查③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查④固定资产结存的审查⑤在建工程审查(二)收入、成本与费用审计1、主营业务收入审计(1)审计目标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分类的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了解并描述内部控制系统——→测试销售计划——→审查销货合同——→检查岗位职责的执行——→测试销货制度的执行——→评价主营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系统(3)实质性审查①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趋势——→将企业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该年度计划数对比了解计划完成程度,与上年度相比了解其变动趋势。
内部审计的流程
内部审计的流程一、概述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独立的审计,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审计的流程。
二、准备工作1.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和内容,明确审计目标和要求。
2.编制审计计划:编制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调查方法等。
3.组建内部审计小组:根据需要组建内部审计小组,确定各成员职责和任务。
4.收集资料:收集与被审计对象相关的文件资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
三、实施阶段1.开展调查:按照审计计划开展调查工作,采取适当的调查方法和手段,如访谈、检查账簿等。
2.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估。
3.识别问题:在调查和分析过程中,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排序。
4.提出建议:根据识别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附上具体的实施方案。
5.编写报告:根据审计计划和实施情况,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结果、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内容。
四、总结阶段1.审核报告:对编写好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提交报告:将审核通过的审计报告提交给被审计对象,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3.跟踪落实:对上述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跟踪落实,并反馈到内部审计小组中。
4.总结经验:总结本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结论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流程,从而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内部审计是一种为组织提供独立和客观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检查遵守公司政策和法规的程度,识别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改进建议。
内部审计员通常是公司的内部员工,独立地评估和审查公司的运营活动。
下面是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步骤的详细解释:1.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将收集和分析相关文档和信息,了解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业务流程。
他们会与管理团队讨论,并确定审计的范围和目标。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保审计工作的可行性和效率。
2.研究和评估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将深入了解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并评估其有效性和效率。
他们会进行调查,包括观察员工的工作和采集相关的数据。
他们也会面试关键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并收集他们的反馈。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3.分析和识别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并根据其发现的问题制定推荐方案。
他们会评估发现的风险,并根据其重要性和优先级提出改进建议。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提供有关改进内部控制系统和业务流程的建议。
4.报告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将准备一份综合的审计报告,将他们的分析结果和建议提交给管理层。
报告通常包括问题的描述、风险评估和改进建议。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向管理层提供有关内部控制系统和业务流程的详细信息,并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5.跟踪和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将跟踪、验证和监督管理层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的解决情况。
他们会定期与管理层沟通,并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6.结束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将总结审计的结果和成果,评估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他们会与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委员会讨论,并提供有关改善审计工作的建议。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价值。
7.追加审计:在一年内到达审计计划开始时,待审计的事项由于发生变化而需要进行追加审计的情况。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对财务、运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
它不仅能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还能改进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和运营流程,提高整体效益。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计划和准备、调查和评估、结果报告、监督和跟踪、评审与总结。
一、计划和准备二、调查和评估内部审计的调查和评估阶段是核心环节,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和运营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合规风险和效益问题。
内部审计员需要充分运用各种审计工具和方法,如文档审查、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流程重构等,确保评估的客观和全面。
三、结果报告内部审计的结果报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沟通的阶段。
内部审计员需要将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写成报告,向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反馈信息。
结果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全面地反映审计的发现和意见,包括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解决方案等。
内部审计员需要与组织的管理层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讨论,确保报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监督和跟踪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跟踪阶段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和结果执行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需要跟进问题的解决进展情况,确保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内部审计员还需要监督组织内部控制和运营的改进,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可持续性和连续性。
五、评审与总结内部审计的评审与总结阶段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的过程。
内部审计员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每个环节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内部审计员还需要向组织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是计划和准备、调查和评估、结果报告、监督和跟踪、评审与总结。
通过这些流程和工作方法,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和客观性的优势,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组织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整体效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企业内部审计概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机制、风险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的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能够1.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和经济犯罪行为,维护企业利益;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3.提供有价值的经营决策依据,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4.规范和改进企业管理活动,推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1.计划阶段1.1明确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前要先确定审计目标,即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范围、重点和关注事项,以明确对企业内部进行审计全貌把握。
1.2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标,编制内部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计划应该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和计划内的审计目标、重点和关注事项等内容。
1.3分派审计任务确定审计小组的人员编制及审计小组的负责人,根据审计计划,对内部审计小组成员分派具体的审计任务。
2.准备阶段2.1审核企业内控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此阶段须对企业的内控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审核,以便在审计工作中进行正确分析,对其系统性和科学性作出准确的评估。
2.2了解企业业务情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了解企业内部的业务情况,特别是了解内控制度的实际有效性和企业实际运营的情况。
3.实施阶段3.1了解审计对象了解参加审计的企业部门、业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企业主要决策者和行动者以及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3.2.建立调查事实的依据该阶段主要是进行审计对象的调查,建立调查事实的依据,包括对企业内控制度、人员、工作流程、数据分析等的审查。
3.3.采用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开展具体审计工作,采用审计程序,清楚了解审计对象,对进行审计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建议。
4.总结阶段4.1整理审计资料汇总、整理审计过程中获取的所有信息、数据和文献资料,评估发现的问题的程度、影响和原因。
内审流程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步骤解析
内审流程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步骤解析内审流程,也称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对财务、经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审查的过程。
通过内审流程,组织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改进运营,并确保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
下面将解析内审流程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一、确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是内审流程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确定内审的范围、时间表和详细计划。
在确定内审计划时,需要考虑组织的风险情况、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法规合规要求以及管理层的关注重点等因素。
内审计划的编制需要与管理层和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内审的目标、范围和计划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二、开展内审调查内审调查是内审流程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数据和信息,揭示组织运营、管理和控制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内审调查的具体步骤包括:1.明确调查目标:根据内审计划,明确内审调查的目标和范围。
2.收集信息:通过收集内外部的信息、文件和报告等,获取与内审目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分析与评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问题和存在的风险。
4.编制内审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内审报告,并向管理层提出评价和建议。
三、提出改进建议内审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提出改进建议是内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改进建议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且需要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等相关联。
提出改进建议时,应该将重点放在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上,同时考虑实施成本和效益,确保建议能够被管理层所接受并得以实施。
四、跟踪改进措施内审完成后,管理层需要根据内审报告中的建议和意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内审部门应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监测。
跟踪改进措施的过程中,内审部门还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改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五、总结和反思内审流程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和反思。
通过对内审流程的总结和反思,组织可以对内审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优化和改进内审流程。
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或相应部门对组织自身的财务状况、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独立和客观的检查和评价,以提供有效的审计建议和改进意见,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增加其价值。
内部审计流程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活动和步骤组成的过程。
一、计划阶段: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部门沟通,了解被审计部门的运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2. 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的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
二、实施阶段:1. 数据搜集: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包括财务报表、业务记录、合同协议等。
2. 风险识别和评估:审计人员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和评估组织内部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问题。
3. 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人员对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包括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 业务流程分析: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了解业务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5. 核实和检查:审计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核实和检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6. 风险响应:审计人员根据对风险的评估,提供相应的风险响应建议,包括提出改进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
三、报告阶段:1. 编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根据实施阶段的工作成果,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范围、方法、发现的问题、建议的改进措施等。
2. 审核和确认:审计报告需要由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或相关主管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发送和沟通:完成审核和确认后,审计报告发送给被审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并与其沟通和讨论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
4. 跟踪和追踪:内部审计机构定期跟踪和追踪被审计部门对审计报告中问题的处理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四、改进阶段:1. 管理措施:被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改进计划。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细讲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细讲解内部审计是指机构或组织内部对其经营、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独立的、系统的、连续的审查,以发现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过程。
下面是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详细步骤:一、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了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在开始审计之前,审计员需要与管理层和相关利益相关方沟通,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二、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人员的分配、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程序等。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到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层的关注点以及现有的法规和法律要求。
三、开展前期调研:在实际开展审计之前,审计员需要进行前期调研,了解组织的业务运作、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情况。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文献查阅、采访相关人员、观察业务流程等。
四、执行审计程序: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审计员将依照审计计划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流程检查、文件审查、系统测试等。
通过收集证据来评估风险控制和治理体系的有效性。
五、发现问题并制订建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员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违规行为、资源浪费等。
审计员需要分析问题的影响和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运营效率。
六、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过程的正式成果。
报告应包括审计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需要准确、客观地反映审计工作的结果,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管理层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情况。
七、沟通和反馈:审计报告完成后,审计员需要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和反馈。
通过与管理层的讨论,审计员可以解释报告的结果和建议,并回答管理层的疑问。
沟通和反馈过程中,审计员还可以了解管理层对报告的回应和行动计划。
八、跟踪审计结果: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持续改进和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审计员需要跟踪审计结果的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内部审计是指在组织内部对其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督的一种活动。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审计对象:内部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审计对象。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需要优先审计的领域和过程。
审计对象可以是具体的项目、部门,也可以是整个组织。
2.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对象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该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需求等。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审计对象的管理层进行沟通,确保审计计划符合其需求和期望。
4.分析评估: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一步骤旨在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如数据分析、流程图等,来辅助分析和评估过程。
5.制定审计程序:根据对审计对象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应该明确审计的重点、方法和技术,并确定审计的时间表和资源需求。
6.进行审计实地工作:在制定完审计程序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始进行实地的审计工作。
这包括与相关人员面谈、检查文件和记录、观察实际操作等。
审计实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确认审计对象的控制效果,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7.编写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实地工作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该清晰地总结审计的目标、方法、结果和建议。
报告应该以及时、准确、客观的方式呈现审计结果,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8.提供审计结果: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对象的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方。
审计结果可能会引起一些有关方的不满和争议,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潜在的分歧和冲突。
9.跟踪审计进展: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跟踪和监督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
这包括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审计报告的反馈和采取的改进措施等。
如果发现改进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进行跟踪审计,并向组织的高层管理层报告。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首先,审计部门需要与管理层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审计的重点和关注领域,以及制定审计计划。
2. 收集和分析信息:审计人员需要收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这包括审查文件和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以及可能的现场调查。
3. 评估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需要评估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和有效。
这可以通过观察业务流程、访谈员工、复核政策和程序等方式进行。
4. 风险识别与评估:审计人员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对其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风险分析工具和技术进行,例如风险矩阵和风险评估模型。
5. 制定审计计划:基于前面的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审计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这包括确定审计程序和测试方法,以及分配资源和时间表。
6. 执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执行各项审计程序和测试,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可能包括样本测试、文件复查、核对数据和现场观察等。
7. 发现问题和建议改进: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问题和弱点。
他们需要整理和归纳这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这些建议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且具有可操作性。
8. 编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需要将审计结果和发现编写成报告。
这将包括问题描述、建议改进、影响评估和对应措施等。
审计报告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地传达审计人员的观点和结论。
9. 沟通和反馈:审计人员需要与相关的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沟通审计结果和报告。
这包括提供口头和书面的反馈,回答问题和解释发现,并确保管理层理解和接受审计结果。
10. 跟进和监督改进:最后,审计人员需要跟进管理层对审计结果和建议的反馈,并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他们可以与管理层进行定期的会议和更新,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得到落实。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审计计划的制定。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第一步是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当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状况进行制定,明确审计的范围、对象、目标和时间安排。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二、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评价。
审计工作需要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通过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行状况,为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实施审计工作。
在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按照审计计划和目标,对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审计工作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审计人员需要与被审计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情况,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整理审计报告。
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整理,并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清晰、准确地反映审计的发现和结论,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审计报告需要根据被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具体的数据和分析,帮助被审计部门更好地理解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跟踪审计结果。
审计工作并不止于报告的撰写,审计人员还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
跟踪审计结果可以帮助公司了解改进建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持续有效。
同时,跟踪审计结果也可以帮助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六、持续改进。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公司也需要重视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和落实改进建议,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结。
内部审计工作是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是指组织内部对其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及合规性进行独立、客观、全面的审查和评价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一、计划阶段:1. 内部审计计划编制: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年度计划并提交管理层审批;2. 审计范围确认:将审计范围分解为不同的审计项目,并确定审计的目标和审计时段;3. 风险评估:对审计范围内的相关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风险和审计重点;4. 编制审计程序: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确定审计工作的具体安排。
二、实施阶段:1. 访谈与收集证据: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并收集有关文件、记录等证据;2. 检查与测试: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检查和测试,以验证其合规性和完整性;3. 风险评估与发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收集到的证据,评估项目的合规性,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4. 数据分析与总结: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审计工作的初步结论。
三、报告阶段:1. 审计报告编写:根据审计工作的初步结论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项目的背景信息、审计目标和方法、审计结果和建议等内容;2. 报告审计:将报告提交给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进行审查,修改并落实意见;3. 报告发布:经过审查和修改后,将最终版的审计报告发布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4. 监督跟踪: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对相关单位进行监督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跟进阶段:1. 验证改进措施:对被审计单位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验证,并提供跟进报告;2. 绩效评价: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提供改进建议;3. 经验总结和分享:总结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将其分享给其他部门,提高内部审计的整体水平。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目的是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运作,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管理,并提供对管理层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内部审计部门应注重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和准确。
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内部审计工作是指组织内部为了评价和改进管理体系、风险控制和运营效率而设立的一种独立的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岗位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筹划、设计、执行和报告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划内部审计工作的筹划阶段主要涉及确定审计对象、编制审计计划、分配审计资源等工作。
1.确定审计对象:根据公司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要求,确定需审计的业务单位或流程。
2.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审计对象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并确保计划与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策略一致。
3.分配审计资源:根据审计资源的可用性和需求,确定审计人员的数量和技能要求,并分配到各个审计项目中。
第二阶段:设计内部审计工作的设计阶段主要涉及确定审计方法和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等工作。
1.确定审计方法和程序: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包括审计的范围、时间表、采样方法等。
2.收集审计证据:通过对公司文件、记录和数据的分析和调查,收集和整理审计证据,以验证审计对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三阶段: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阶段主要涉及实施审计活动、进行现场核查、发现问题等工作。
1.实施审计活动:根据审计计划和设计,执行审计活动,包括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收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等。
2.进行现场核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现场实地考察和观察,核实和验证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询问。
3.发现问题:根据审计目标和标准,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第四阶段:报告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阶段主要涉及编写审计报告、提出建议、跟踪完成情况等工作。
1.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果,撰写审计报告,说明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2.提出建议:根据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与其沟通和商议改进措施。
3.跟踪完成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改进行动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问题的解决。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内部审计五大流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成果运用。
审计方法不仅仅是取证方法,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审计人员与被审人员都有各自的心态表现,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被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当运用审计方法,以便能做好审计工作。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审前准备工作(一)整体内容框架(二)主要工作1 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该关注的因素。
单位组织年度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审计项目先后顺序安排;审计资源(人员数量、审计耗时与审计经费)的合理分配;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2 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审计时间分配;专家与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等。
3 审计前的调查内容。
经营活动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意见等。
4 审计方案的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执行人及执行日期等。
5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必要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审计机构及负责人签章和签发日期。
(附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承诺书、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二、审计实施工作(一)整体内容框架(二)主要工作1 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测试与有效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全面、制衡、成本效益、权责利对称);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关键控制点是否存在;控制强点与控制弱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如果在以前年度实施过内部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审计发现及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的态度。
三、成立审计小组和确定审计时间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审计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
成立审计小组的同时,应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包括审计开始的时间、外勤工作时间、审计结束及审计报告的提出时间。
四、准备初步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具体进行的程序。
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记录。
审计方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由审计负责人初步制定,并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中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
五、计划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时间和对象六、发出审计通知书在审计前,审计人员应通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时间、审计目标和范围,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准备相关的文件、报表和其他资料、告知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
在经授权实施突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不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
以上为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完成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即进入外勤工作阶段,主要包括步骤三、四、五、六。
步骤三:初步调查一、审计座谈会审计开始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召开审计座谈会。
了解基本情况、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中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和需要协助的范围等。
二、实地考察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设备、职员及业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三、研究文件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及实地考察过程中得到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进行查阅、研究。
四、编写初步调查说明书初步调查完成后,审计人员应编写简要的初步调查说明书,概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初步调查的实施情况。
步骤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一、分析性程序(比较、比率和趋势分析)审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和有关业务数据计算相关比率、趋势变动,用定量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主要的分析、比较包括: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年度内各月份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年度间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账户间关系分析;财务和经营比率与前期、同类经营机构的分析比较;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引起充分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二、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审计人员应采用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等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应在认真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规定等文件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恰当性进行评价。
三、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1、审计人员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或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获得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审计人员可采用对经营活动进行“穿行测试”或小样本测试的方式,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
“穿行测试”是审计人员针对关键控制点,选取一定的交易和经营活动进行程序测试或文件测试(根据组织的记录来追踪选定测试项目的整个过程)。
小样本测试是选择较少的样本量对选定项目进行测试、复核,以测试真实性,了解经营活动的实际处理是否与预期一致。
3、研究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测试。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被审计活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各个环节。
尤其是集团各下属医院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恰当性直接影响其资金、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等的准确、完整性。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
4、分析重大风险领域,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及方法。
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和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以及审计的重点。
步骤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一、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详细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二、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审计证据(包括文件、函证、笔录、复算、询问等),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审计判断。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2、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
3、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药品、器材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
4、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
5、盘点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
6、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
7、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药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
8、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9、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
10、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发票、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
11、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
12、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13、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14、其他审计程序步骤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一、审计发现审计发现应包括事实、标准及期望、原因及结果。
事实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的实际情况、相关问题。
标准及期望是指评价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范、考核目标、预算指标等。
原因是审计人员分析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标准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果是指实际情况与标准产生差异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风险。
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述相关的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成文的审计发现应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
二、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内部控制情况及相关的审计发现提出具体的、适当的审计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步骤七:审计报告一、审计复核与监督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证明资料进行详细的复核,并对审计人员实施的相关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
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编写意见交换稿1、外勤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报表、记录等证据资料及时整理、归类。
审计人员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审计工作底稿及证据资料编制索引号,以便查阅。
2、召开退出会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编写详细的意见交换稿,也可以编制审计报告初稿代替。
意见交换稿应简要说明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对具体的审计发现和初步的审计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三、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包括重大问题的沟通及退出会议上的意见交换。
一、重大问题主要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正在进行的重大违规或对集团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被审计单位马上采取相关的措施。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所发现问题的实质及影响,确定沟通的对象,并报集团总裁批准。
二、召开退出会议,就相关审计发现与审计建议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召开退出会议,就意见交换稿上的相关问题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解释与意见,并详细记录。
双方应在意见交换书上签名确认。
对在有关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可由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陈述并交与审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审计发现与建议一齐归档,以便查阅、分析。
四、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外勤工作结束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
正式的审计报告是在意见交换稿的基础上根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结果,正式编制完成。
审计报告应用简捷、扼要的文字阐述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结论,并适当地表明审计人员的意见。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看法,也可根据需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
五、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对审计报告及相关的审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核,确认后正式报送给集团总裁及审计委员会,并对审计结果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审计部门也应将经批准的审计报告送与被审计单位并确认其已收到。
步骤八:后续审计在出具了正式的审计报告后,审计部门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及集团总裁对相关事项处理决定的态度。
在认为合适的一段时间以后,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后续审计,确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