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总复习(人卫第六版)

精神病学总复习(人卫第六版)
衰退及痴呆。
(四)犹豫不决:反复思考,不知如何是好。见于精神分裂症。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
2.蜡样屈曲: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缄默症
4.违拗症
(三)刻板动作
(四)模仿动作
(五)作态
假说、社会环境。
四、临床表现:知、情、意各自分开。
(一) 前驱期症状:情绪改变、认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行为改变、躯
体改变。
(二) 显症期症状:
1. 感知觉障碍:听幻觉最常见,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出现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或
命令性幻听常指向精神分裂。幻视亦较常见,而幻嗅、幻味和幻触不常见。
八、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1.原则:系统而规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小剂量逐渐
到有效推荐剂量。
2.选药:神经阻滞药(氯丙嗪、氟哌啶醇),非经典药物(奥氮平、氟氮平、利培酮、奎
硫平)。既往治疗有效的药物,本次治疗仍有效。
3.疗程: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一年以上)。
2.部分性痴呆:人格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自知力。包括刚塞综合症、童样痴呆、
抑郁性假性痴呆。
六、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七、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
2.情感低落
3.焦虑
4.恐惧
(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4.合并用药、;苯二氮卓类、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
5.安全原则。
(二)心理与社会干预

精神病学 复习重点

精神病学 复习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病理学:作为精神病学最基础的部分,它以心理学为基础,对异常思维、情感体验、行为等进行描述、命名、归类等,并研究精神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深层心理活动等的关系。

3以记忆为例来说明脑的可塑性:人们对各种经历的记忆最初保存在海马,运动记忆主要在纹状体,而情绪记忆则在其他区域(如杏仁核)编码。

4新世纪精神卫生的服务对象:各种适应不良行为、轻型精神障碍、药物酒精依赖、心身疾病、儿童老年心理卫生问题。

5精神病院的现代化前景:实行院内园林化、室内家庭化、管理开放化、治疗多元化。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6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简答)7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

8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是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

9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比较,精神状态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处境具体分析判断。

(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习俗规范;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

心理活动是否与环境协调统一;心理活动自身是否协调统一;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完整。

)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还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精神症状一般不是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因此必须进行仔细观察和反复检查。

精神检查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和观察,能否发现患者的精神症状,特别是某些隐蔽的症状,常取决于医患关系及检查技巧,根据短暂、片面观察所作出的结论,很容易漏诊和误诊。

《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精神病学英文名称:Psychiatry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20学时。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精神疾病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精神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疾病的处理原则,通过理论、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上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精神病学》应使学生初步掌握精神病学的发展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精神病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掌握】脑的结构,脑的神经化学,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了解】精神障碍的定义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展望。

【教学内容】1、脑的结构,脑的神经化学,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2、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3、精神障碍的定义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展望。

第二章精神疾病症状学【掌握】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自知力的临床表现。

【熟悉】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了解】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精神症状的定义、精神症状的分析与判定。

【教学内容】1、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自知力的临床表现。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3、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精神症状的定义、精神症状的分析与判定。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自学)【掌握】精神状况的检查和精神检查原则。

【熟悉】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诊断过程、病历书写。

【了解】病史采集及医患关系。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自学)【掌握】国际常用精神障碍的分类和国内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精神疾病与社区处理ppt课件

精神疾病与社区处理ppt课件
(二) 要领:交谈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P119)
三、交谈的一般原则
(一)良好有效交谈的四要素(119)
(二) 鼓励抒己见和自我体验,学会倾听; (三)专注“交谈”、适度“交流”、; (五)深入探询和澄清问题;
(六)提问的5个要点:(P120)
1、注意提“开放式”问题 2、注意避免暗示 3、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每次只问一个问题 5、注意不重复询问已谈过的问题
社区工作要点:掌握病人的病情数量和 病种的变化。
16
三、建网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
1、建立精神病专门防治体系 2、利用现有精神卫生防治资源 3、充分利用企业厂矿等社会资源 (二)方法 为“规范、配套、协调和系统”的政府行为。
17
第二节 社会精神卫生工作内容
一、精神康复 (一)精神康复的概念
1、康复的定义、内容和目标
二、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与社区保健 1、常见表现:焦虑、抑郁、孤独感 2、对策:身心兼顾 社会支持
48
三、残疾病人的心理问题与社区保健 1、常见表现:不愿与人交往、孤僻、自卑 2、对策:身心兼顾、优化环境、提供个别
或集体辅导、建立社会支持、保障交流
第二节 自杀与自伤
一、影响自杀率的相关因素 年龄 性别 社会地位就业 婚姻状况 环境 身心疾病 生物学因素 季节 信仰
1. 原则: (1) 疗程: 系统 规范 (2) 种类: 单一药物为主
2. 方法: (1) 量效关系: 先渐增 适减量 再维持 缓慢停 (2) 副作用的调控: 减量 对抗药 停药 换药
15
第四章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第一节 防治机构的组织形式
一、我国的三级社区防治网 (一)城市精神病防治网 (二)农村精神病防治网 (三)厂矿企业社区精神病防治网

神经病学常见症状

神经病学常见症状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意识模糊的常见病因
病因
脑外伤、老年人缺血性卒中、癫痫 发作后状态等 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 胰岛素、抗癫痫药物过量等 慢性酒精中毒、戒断综合征 高龄患者术后、肝肾功能障碍所致 代谢性脑病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谵妄(delirium )
➢急性脑高级功能障碍:表现为认知、注意力、定 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 错觉,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可出现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等症,甚至可有冲 动和攻击行为 ➢病情常呈波动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常持续 数小时和数天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somnolence) (sopor)
昏迷 (coma)
中度昏迷
➢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 作很少。
➢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 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somnolence) (sopor)
又称遗忘性失语,优势侧颞中回后部病 变 命词,赘语 及空话多
五、失语
(五)皮质下失语
丘脑性失语:丘脑及其联系纤维受损, 急性期不同程度的缄默和不语,以后言 语交流、阅读理解障碍,言语流利性受 损,复述保留
基底节、内囊损害所致的失语 :言语 流利性降低,语速慢、理解无障碍,阅 读、复述受损
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 认知障碍
一、记忆障碍
二、视空间障碍
三、执行功能障碍
认知障碍
四、计算力障碍 五、失语
六、失用
七、失认
八、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
痴呆阶段

精神病学五年制临床讲解

精神病学五年制临床讲解

《精神病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0110课程名称:精神病学英文名称:Psychiatry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33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实验、实践、讨论学时:15学时)学分:2.0 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预修课程:生理学(0102010)、病理生理学(010203Y)、系统解剖学(0101010)、局部解剖学(0101030)建议教材:精神病学(第7版),郝伟、于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课程简介:教学内容概括:精神病学的概念。

各精神障碍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临床晤谈与治疗。

目标:(一)基本知识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精神卫生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2.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原则。

了解主要分类系统:如ICD-10,DSM-Ⅳ,CCMD-3。

了解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使用诊断标准的意义。

3.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主要临床意义并能识别。

4.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熟悉其病因、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5.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分离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神经性厌食与贪食症,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6.掌握常见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焦虑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常见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了解其作用机理。

了解心理治疗、电抽搐治疗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1.掌握精神疾病病史采集及精神状况检查的程序与内容,熟悉精神状况检查的技巧。

2.了解对精神症状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的临床思维方法。

3.了解脑电图、脑CT、脑MRI、脑脊液检查及常用精神科量表评定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了解电抽搐治疗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及见习、讨论结合的方法。

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主要类型 偏执型 紧张型 青春型 单纯型 其它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与患病率:
发病率:0.07-0.52‰,平均:0.24‰ 患病率: 0.9-17.4‰,平均:5.8‰ (WHO报告) 我国:1993年在7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时点患病率:5.31‰ 终生患病率:6.55‰ 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 女性多于男性(1.6:1)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心境障碍诊断依据 : 青壮年起病,起病较急; 精神症状特点:以情感高涨或抑郁为主, 伴有思维增速或迟缓,意志行为增多或减 少。情感、思维、意志行为三者协调,无 脱离现实表现; 病程呈周期性。多数有既往发作史; 排除器质性疾患; 有阳性家族史者,可做参考。
二、精神疾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 利培酮等。 抗抑郁药:丙咪嗪、多虑平、阿米替林、 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等。 抗躁狂药:碳酸锂、卡马西平等。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发展期症状
感知觉障碍: 幻觉: 幻听(肯定的、否定的、命令性的) 幻视 幻嗅 幻触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发展期症状
情感障碍:
情感平淡 情感倒错 表情倒错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主要诊断依据:

具有较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不协调、 平淡以及意志活动缺乏症状; 青中年发病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前驱期症状
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紧张性疼痛、敏感、
孤僻、回避社交、胆怯、情绪不好、执拗、难以
接近、对抗性增强、与亲人好友关系冷淡疏远等,
有些出现不可理解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
发展期症状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
2.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三标准(许又新,1988)
体验标准:是指以自己的主观体验和内心
世界的状况作为评价的标准。
9

操作标准:是指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
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内容是
心理活动的效率和社会功能的状况作为标准。

发展标准:是指以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
行纵向的考察和分析的结果作为标准。考察生 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否一致。
(2)保障人正常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
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
运行;
(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 规律性。
3
3.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是指具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
的心理活动,即丧失了正常心理的三大功
能,无法保证人作为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 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出现精神变态。
19
原谅他。
曾想到离婚,但顾虑重重,离婚吧,自己今后的日子
怎么过,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不离吧,自己又不愿再这样生 活下去,在这种矛盾冲突下,日渐憔悴,情绪低落,脾气变 得暴躁。遇到别人谈论婚姻问题时,就特别敏感、脆弱,后 来甚至看到年轻人谈恋爱都感到受不了。虽然还能坚持工作, 但积极主动性较前降低,生活的兴趣也大不如前了。自己也 想通过一些途径改变现状,如向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却难 以解脱,故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15
欢导师女儿,故意隐瞒了我有女友的事实,我们已经开
始悄悄约会,而且,多次以学习紧张为由拒绝女友来看望我
但是,最近女友再次提出春节结婚,可是导师也婉言挽留我
在寒假帮他整理资料。我想向女友坦白,可是又担心女友来 学校闹事,想继续隐瞒,可是女友坚持要我回家结婚。想向 导师坦白,又害怕失去他的照顾和他女儿的喜爱。最近一个 多月,开始失眠,食欲下降,虽然能够坚持学习,但学习效 率低,经常出现心慌,出汗,恶梦,心情烦躁不安,偶尔觉 得活着没意思,有时还会出现离奇的想法,比如,想像自己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疾病是一类临床表现为人们个体内部感知、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异常的疾病。

准确的分类和诊断是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它们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治疗,并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精神疾病分类的历史精神疾病的分类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发展历程。

最早的分类方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他根据精神疾病的症状将其分为狂躁症、抑郁症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精神疾病的分类逐渐从描述性分类转向了更加系统和科学化的方法。

DSM-5与ICD-11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精神疾病分类系统是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分类与诊断法第11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Eleventh Revision, ICD-11)。

这两个分类系统都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卫生领域。

DSM-5DSM-5是一本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写并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它提供了对各种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所需的标准。

DSM-5根据临床观察和大量科学研究得出,将精神障碍分为20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下又有具体的子类别。

DSM-5在分类上有一些重要变化,例如将自闭症谱系障碍合并为一个单一谱系障碍,将亚成人期延迟起始型精神障碍改为发育期延迟起始型。

这些改变旨在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并促进全球范围内对某些特定精神障碍的一致性诊断。

ICD-11ICD-11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并发布的国际统计与诊断手册。

ICD-11对于精神卫生领域来说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它从整体上重新组织了以往版本中关于精神障碍的章节,并引入了更多以临床可观察到的特征为基础进行定义和诊断。

ccmd3的诊断标准

ccmd3的诊断标准

ccmd3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是中国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的指导原则。

由于中国人群的文化、社会和精神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因此开发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即CCMD-3。

它是临床医生诊断精神疾病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我国精神卫生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CCMD-3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行为特点,以及心理评估和临床检查结果为基础,综合分析得出的诊断。

在进行诊断时,临床医生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病史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

CCMD-3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临床症状:根据患者呈现的症状,比如情绪异常、思维障碍、行为异常等,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和判断。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而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则包括幻觉、妄想、情感表达异常等。

二、疾病历史:了解患者既往的疾病史和治疗史,对于确定精神疾病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有些疾病可能具有复发、慢性化的特点,需要结合疾病历史对病情加以分析。

三、心理评估: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包括情绪、认知、人格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四、临床检查:通过各种临床检查手段,比如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器官功能进行评估,以排除其他疾病或综合分析症状原因。

CCMD-3的诊断标准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评估体系,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

通过严谨的诊断程序和丰富的诊断经验,医生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诊断需求,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我国精神卫生水平。

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000字】第二篇示例:CCMD3是现代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诊断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研究中。

CCMD3的全称是《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third edition),于2001年首次发布,是中国精神疾病诊断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2012年修订版)一、课程简介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以及与其他临床学科关系的一门科学。

安排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精神活动和躯体状况的影响,并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真正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能识别常见的精神症状,并对常见精神障碍做出诊断与常规处理。

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精神病学往往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病学)、司法问题(司法精神病学)、特殊人群(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等。

近年来新型精神药物层出不穷,精神药理学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特色。

作为精神病学最基础的部分,精神病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对异常思维、情感体验、行为等进行描述、命名、归类等,并研究精神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深层心理活动等的关系。

而从生物学角度探讨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又成了精神病学的另一主要分支——生物精神病学。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和精神病学术语,并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学习相关的术语。

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

三、教学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从书本上学习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又通过病史采集和书写、精神检查、病例讨论和临床观察随访,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观念,了解精神活动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与哪些学科存在横向联系;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要重视理论,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介绍一些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要重视实践,培养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的能力以及病例综合分析,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精神疾病相关概念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生物医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还原论,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发病机制。

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人们将那些“有明确病因的”,“有组织形态改变或明确发病机制的”疾病归于器质性疾病,而将那些未能找到肯定的病因和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疾病归于功能性疾病。

然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但是生物学的人,同时还是心理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中某一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功能性疾病患者遗传到的是亲代的易感素质,不但包括同种疾病的易患趋向,也包括病理心理和生理素质。

2.理化生物性因素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

例:梅毒螺旋体如进入脑内可致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

3.素质因素(1)心理素质:是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障碍。

例: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2)生理素质4.机体的功能状态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

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017PPT课件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017PPT课件
药物所致,否则考虑原发病) 例外:物质/药物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损伤、致幻剂持续知觉障碍
在确定特定的物质/药物使用模式是否可能导致观察到的精神症状时,要考虑物 质/药物性质、数量和抟继时间是否与观察到的精神症状一致。
1、某些物质/药物引起特征性精神症状。 2、摄入物质/药物的数量及使用的持续时间必须超过一定阈值才能考虑为病因。 3、存在提示不是物质/药物使用引起的其他情况:无关的类似发病史、阳性家族
诊断困难性
• 1、精神障碍与许多躯体疾病的症状相同; • 2、躯体疾病以精神症状首发; • 3、可以互为因果; • 4、精神专科诊断场所,对躯体疾病识别较低。
识别诊断躯体疾病的方法
• 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向那些最常见且最有可能解释主 诉的一般的躯体疾病。
• 确立患者是否存在一般的躯体疾病。 • 确定精神症状与一般的躯体疾病在病因上的关系:
1、安全阕:让你不停止思考。 2、让医师对矛盾的信息保持警惕。 3、会限制医师实施高风险治疗;
其他特定的和未特定的障碍、未分类的精神障碍(NOS)
决策树
回答一系列的“是”或“否”的问题,每一个答案都 会将你带向不同的树枝。
理念与思路:整合诊断
当信息来源相互冲突时的诊断原则: 1、病史优于当前表现; 2、现病史优于既往史; 3、侧面的病史信息有时优于患者主诉; 4、体征优于症状; 5、质疑紧急情况下获得的数据; 6、客观发现优于主观判断。 7、考虑家族史指导诊断。
步骤1:排除诈病和做作性障碍
在DSM-5中有两种状况(诈病和做作性障碍)以伪装为特征。 诈病:当有明确动机。 做作性障碍:没有明显的外部奖赏但仍存在着欺骗行为。
注意以下5种情况!
1、当患者有明显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的需要时(如评残、司法评估 、监狱环境)。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模板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模板
• 常见精神疾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
精神分裂症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 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 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发病率:国内3━5‰,国外3-10‰,城市>农村,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WHO在1986年的研究:精 神分裂症在不同的人群的发生频度相似。
7、睡眠的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 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病程标准:≥一周 四、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
治疗
一、碳酸锂;0.8-1.5g 血锂浓度 0.81.4mmol/L 二、氯丙嗪等 三、SSRI(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再摄取抑制 剂)
3、青春型:青春期起病,发病急,病情进 展快,已思维破裂,情感变化喜怒无常,且与环 境不协调为主,可有本能(性欲、食欲)意向亢 进。预后较差。
临床类型
类型: 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主要表
现为行为杂乱无章,幼稚愚蠢,日渐加重的孤僻, 失眠,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幻觉和妄想不明显。早期不易引起家人的重视, 不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病因
目前病因未明,现有的研究发现可能的发病机 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 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各个方面。而 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 化异常进行的,包括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
临床表现
可有情感高涨、低落以及与此相关其他精神 症状的反复发作、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因而 其临床症状特征可按不同的发作方式分别叙述。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有 下列3项 (若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精神病学大纲》(临床)

《精神病学大纲》(临床)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Psychiatry(供五年制临床本科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的主干科目,是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以及与其它临床学科关系的一门科学。

新近的资料表明:各类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业已高居我国疾病总负担(CBD)的首位,而我国综合医院各科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正确诊断率及精神疾病接受合理治疗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而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医学生对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知识的学习。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①在毕业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识别常见的精神障碍并能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和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②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有精神卫生的基本理念,能综合考虑精神因素与躯体状况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改善临床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郝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第7版《精神病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见习、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

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6学时,见习4学时。

本课程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病例分析等。

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采用课堂讨论形式和课后作业评定。

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学时课实验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1.0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4.0第三章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自学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 1.0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4.0 2.0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0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6.0 2.0第八章心境障碍 2.0第九章神经症性障碍 2.0第十章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自学第十一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自学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 2.0第十三章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自学第十四章自杀、危险性评估及危机干预自学第十五章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与精神科急诊自学第十六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2.0第十七章躯体治疗自学第十八章心理治疗自学第十九章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自学第二十章精神病学与法律问题自学合计26 4总计30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大医学院精神医学小课教材(第三章)
第三章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精神疾病的正确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其中鉴别诊断是精神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精神病患者来就诊时,首先要分析其精神活动是不是精神病的范畴,明确以后,在通过对症状特点和躯体检查的分析,确定是器质性还是非器质性症状。

在排除器质性症状之后,再分析其主导症状是什么,是精神病性症状?是神经症症状?是人格障碍?然后再对最可能出现这一症状的疾病逐一鉴别,得出诊断。

DSM-III中确立的诊断等级水平如下:
I 器质性精神病
II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
III 神经症
IV 人格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CCMD-3的分类原则
精神病学目前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应主要按病因病程分类,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症状学分类。

器质性精神障碍: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症状在消除原发病灶之后会逐渐消失,而且万一将器质性精神病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后,用大剂量的精神药物或ECT,很可能会加重症状,故鉴别诊断时需首先排除该类疾病。

精神科最多见的器质性疾病是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之前,往往有高热、惊厥、抽搐史及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精神症状主要有:
急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组以急性、一过性、广泛性认知障碍,尤以急性的意识障碍等为主要特征。

伴有感觉过敏、错觉、幻觉等感知障碍及定向障碍,意识障碍具有明显的昼轻夜重。

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以缓慢出现的全面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存在。

遗忘综合征(可萨可夫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程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他认知功能和技能相对完好,伴有虚构、错构及时间定向力障碍,无意识障碍。

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还有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相类似的表现,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情绪、行为问题、睡眠障碍、人格改变等。

另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有阳性的神经系统体征,一些特殊检查也表现出
阳性结果。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精神分裂症
本病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和多样,具有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一般意识清楚和智能基本正常。

主要临床类型有:(1)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

早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严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

(2)青春型,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多在2周内达到高峰。

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欣快;或喜怒无常、扮鬼脸、恶作剧,行为幼稚;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

或有性本能的亢进。

思维破裂,言语令人费解。

(3)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

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4)偏执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类型。

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

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

精神分裂症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不少脑器质性病变和某些躯体疾病,都可引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但这类病人往往伴有意识障碍,症状有波动性。

更关键的是,有确凿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证明精神症状与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存在密切联系。

心境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有可能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

多数情况下,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抑郁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

可结合既往病史、病程、症状持续时间及疾病转归等因素做出判断。

神经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某些表现,如强迫症状、类似神经衰弱症状等。

但神经症患者对疾病有认知能力,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无求治的愿望。

情感性精神障碍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有躁狂发作的“三高”症状(情绪高涨,思维联想速度加快,动作增多)。

和抑郁发作的“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但是情感、思维、行为三者之间基本协调,且与周围环境之间基本协调;病程呈发作性,间歇期完全环节,社会功能恢复良好,基本没有残留症状。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继发性心境障碍: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心境障碍。

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1)前者有明确的原法病史,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指标的改变。

(2)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后者除谵妄性躁狂外,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智能障碍。

(3)前者的症状随原法疾病波动,原发疾病好转,情感症状相应好转或消失。

(4)前者既往无心境障碍病史,而后往往有类似发作史。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早期常出现精神运动兴奋,或出现抑郁症状,或恢复期出现抑郁。

鉴别要点为:(1)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其情感症状并非原发症状,而是以思维障碍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是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而急性躁狂发作也可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若患者过去有类似发作而缓解良好,或心境稳定剂治疗有效,应考虑为躁狂发作。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症状;而心境障碍是间歇性发作,间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均可有助于鉴别。

心因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伴有抑郁,应与抑郁症鉴别,
要点为(1)前者常在严重的、灾难性的、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事件后出现,以焦虑、痛苦、易激惹为主的情感障碍,情绪波动大,无晨重暮轻的节律改变;后者可有促发事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表现,有晨重暮轻的节律改变。

(2)前者精神运动性迟缓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有与创伤有关的梦魇;后者有明显精神运动性迟缓,睡眠障碍多为早醒。

(3)前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的间入性回忆,易惊醒。

神经症
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共同特征为: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或转换症状、躯体不适感等,无器质性的病变;患者无精神病性症状,有相关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有求治的要求;社会功能相对完好;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器质性精神障碍:各类器质性精神障碍均可以出现神经症症状,但有几个特点是神经症不具备的(1)生物源性的病因,如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的应用。

(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如意识障碍、智能障碍、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等。

(3)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

精神分裂症:鉴别要点是,对有神经症症状的患者,要认真寻找有无精神分裂症症状,尤其是易忽略的阴性症状,当然阳性症状的存在使分裂症的诊断更易于确定。

心境障碍:鉴别要点是,心境障碍患者以易抑郁(或躁狂)为主要临床相,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抑郁(或躁狂),而且情感症状程度严重;而神经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大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不是主要临床相,大多继发于心因或其他神经症症状。

(潘桂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