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方针确定
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也就是说总路线的主体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反击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中国脱胎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和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改造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讲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共同纲领》实质上是一个建设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纲领。它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蓝图,规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各项政 策。建国头三年,党内对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认识是一致的,主要领导人还多次公开 表明不要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立场。
1950年6月6 日,毛主席 在党的七届 三中全会上 作报告,批 评“提早消 灭资本主义 实行社会主 义”的错误 思想。
国内形势:
首先,三年中,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1949与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中国营企业与私人企业比例图 100% 80% 60% 40% 20% 0% 国营 私人 1949年 43.80% 56.20% 1952年 67.30% 32.70%
毛泽东预计:
5 年后,私人工业缩小到20%以下;
重要区别:
①任务的重心变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发展生产力与 改造生产关系同时 并举,且后者为重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工业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
②对待非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的政策变了。
允许存在和发展, 对其利用和限制
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 直到消灭一切 非社会主义因素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一化(一体)指工业化 三改(两翼)指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之初:10 年、20年或更 长一段时间集中 发展工业化,尔 后才开始过渡
1952-1953 年:现在开始, 10-15年基本 完成过渡
突然转变
逐步过渡
思想变化的原因:
第一,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形 势也发生了变化,使党内对向社会主义过 渡问题的思考也有了新变化。
第二讲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我们能造 什么?
• 我们还能 造什么?
• 但 我 们 现 在 连 这 些 都 造 不 出 来 。
一架飞机· · · 一辆汽车· · ·
一辆坦克· · ·
改 变
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 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从历史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 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道路。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 际环境的新特点又促使中国人 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 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了中国 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的背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实现性 五、总结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背景
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召开 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 生的共和国确定了各项基本 政策,也提出了使中国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向。到 1952年,经过了三年的实践, 由于形势的发展,新的经验 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 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党中 央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 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 步过渡的任务,预计用十五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农 三大改造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总路线
工业化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 的“主体”; “三改” 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过渡 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结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谢谢观赏
祝大家: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谢谢!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初期的设想:
“先建设,后改造”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 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 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 地消灭资本主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 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
1952年9月
1953年6月
1952年9月 24日
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 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正式 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 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了 拟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 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 这条总路线。 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 第一次把这条总路线的基 进行了讨论,形成比较完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 总路线。 整的表述。 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 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 期的总任务载入了《中华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义过渡。这是酝酿提出 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总路线的内容作了详细的 阐述。
公私合营信大祥 绸布商店
④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 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
签订苏联支援中国建设的《联合公报》
中国军工厂里的苏联技术人员
⑤人民政权业已巩固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政治保证和实力基础。
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前者转入后者之革命的转变时期。
”(《哥达纲领批判》)列宁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横着有一个相当的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含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死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过渡’这字又是甚么意思呢?它在经济上是不是说,在这制度中既有资本主义的,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部分或因素呢?谁都承认,是这样的。
”(《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列宁又说,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基本形态就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共产主义”,“基本力量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我国目前时期的现实,和苏联在十月革命后一个时期的历史一样,说明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952年,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全国出现了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切,为新中国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据此1953 年9 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1949--1956新中国 过渡时期总路线高考解读
第一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1956年,过渡时期
第二个阶段: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第三个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 第四个阶段: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Hale Waihona Puke 949.10—1956.12会议特别提醒全党,只有将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恢复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 城市变成生产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的政权才 能够巩固。否则,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
3、基本政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 系列基本政策。全会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我们要迅 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为此,全会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经济外交
在经济方面,会议科学地分析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
分,认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
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是构成新中国经济的几种主要形式。
对于这几种经济成分,党的政策应确定为:第一,必须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 所有,使这部分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第二,对于占现代工业经济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 的政策。这就是说,利用它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必须限制 它的消极方面,将其纳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第三,对于占国民经济 90%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通过合作 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953年,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
1953年,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
这是毛泽东同志审阅周恩来同志在一九五三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结论时所作的重要批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这条总路线的许多方针政策,在一九四九年三月的党的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解决。
可是许多同志却不愿意遵照二中全会的规定去工作,喜欢在某些问题上另闹一套不符合于二中全会规定的东西,甚至公然违反二中全会的原则。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全国饿死三千七百五十万人!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 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召 开 发扬民主,分析和总结大跃进以来的
缺点、错误和教训
3、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工业化的起步
从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中国既取得了中 共八大的重要成果也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的失误,这个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启示?
特点:曲折中发展 启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重要成果
经缺 验乏
严重失误
工业化的起步
中共八大的召开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济 困难
恢复调整
1961年开始调整 1962年开始恢复
启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 要的成就是 A 宣布社会主义在我国建成 B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 选举毛泽东为党中央主席 D 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热负热面闹影闹的响公:社食损堂害了农松民松的垮垮生的产田间积劳极动性者
工业化的起步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年份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比上一年减少
3000万吨 2650万吨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959-1961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956年——1966年)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56.9
地点:北京 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2、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历史意义: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引言过渡时期是指社会变革中一个重要的阶段,通常是从一个社会制度向另一个社会制度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如何制定一条正确的总路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探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概念、作用以及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概念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个指导社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总路线的制定是由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党的集体智慧进行探讨和决定的。
总路线的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它要求我们在过渡时期中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作用1.指导发展方向: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于指导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它明确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确定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导。
2.维护稳定:过渡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各种矛盾和问题都会不断出现。
总路线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凝聚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3.解决问题:过渡时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路线的制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总路线明确了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指导。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原则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保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2.紧密联系实际:总路线的制定必须紧密联系国家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脱离实际和客观条件。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路线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能够指导实际工作,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原则。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启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
要的成就是
A 宣布社会主义在我国建成 B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 选举毛泽东为党中央主席
D 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关于八大二次会议,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导致大跃进运动发动 C 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的特点: “一大二公”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负面影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工业化的起步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年份 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 3000万吨
1958年
1959年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960年
1961年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2650万吨
1、大跃进
表现
工业: 全民大炼钢 农业:对农作物产量估计浮夸
共产风——工业化的起步 人民公社
工业化的起步 小组讨论: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什么?它对农 业生产有好处吗?为什么? 农民的心声
农1:以前我们合作社只有我们一个村的村民,现在我们 把前后左后村子都联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大公社。现在 我们公社已经有两万人了呢,大家一起吃大锅饭。 农2:我们公社也差不多人数,而且都快赶上共产主义社 一大:规模大; 会了,一切资源都交给公社,由公社来统一管理和分配。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公社负责,这样 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我的下半辈子就都不用愁了。 农3:我家两个强劳动力,养一个孩子;老李家6口人 ,只 有他一个劳动力,劳动力不一样干活不一样,可人民公 社供应却是一人一份,我家比老李家还少拿三份,那我 不是亏大发了嘛!
委员A:我建议把机关、工厂、商店、农村男女老幼都动 员起来,上山找铁矿、挖煤、砍树、烧炭。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依照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方法和步骤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1953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制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同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之成为整个国家的统一意志。
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前前后后
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前前后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根据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并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加广阔的道路。
第二步,是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两个革命阶段必须分清,第一步为第二步准备条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两个革命阶段又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但是,何时转变,怎样转变,转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什么,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寻找答案。
1953年2月15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视察。
列车路过河北,邢台县长张玉美被邀请到列车上。
当张玉美向毛泽东汇报到邢台全县入社、入组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七时,毛泽东又高兴又惊讶,问原因是什么。
张玉美介绍了两个村庄办合作社的情况。
其中一个叫东川口,只一个月的时间,全村就实现了合作化,1952年建社的当年,粮食增产百分之十二。
毛泽东十分兴奋,他说:“是啊,多数农民是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因为这是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
关键是我们领导采取什么态度,这两个村群众办社的热情很高,思想发动工作搞得也不错。
”“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做法。
”又说:“邢台是个老区,合作化可以提前。
在合作化问题上,一定要本着积极、稳妥、典型引路的方法去办。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向基层干部调查农村互助合作情况。
2月16日,毛泽东来到阔别25年之久的武汉。
在这里,毛泽东同当地领导着重谈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和其他有关问题。
他说:“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
中国有三个敌人已经被打倒了,还有民族资产阶级,个体农业、手工业和文盲三个问题,当然对待这些人不能用对待前三个敌人的办法。
个体农业,要用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去代替,手工业要用现代工业去代替。
手工业目前还要依靠,还要提倡,没有它不行。
浅析过渡时期与过渡时期总路线
浅析过渡时期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过渡时期1、过渡原因(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2)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3)中共最高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过渡的条件:(1)社会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前提;(2)政治条件: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3)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前提;(4)国际条件: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和平进步力量增长,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实行专政。
新中国成立以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只进行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并不改变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4、过渡时期的历史特征(1)政治上:新中国建立并得到巩固,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
完成两个转变:1949—1952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1953—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经验教训和伟大意义
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经验教训和伟大意义摘要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在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正式确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
因此,“一化三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首先从建国初期历史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一化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以陕西省农业、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等为例,讨论一化三改的主要成就。
最终总结得出一化三改造的伟大意义、经验教训。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必然性经验教训伟大意义一.一化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背景)建国之后,新中国百废待兴,面临诸多困难和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那么,为什么选择在这一时期提出过渡?为何选择社会主义形式的工业化?又为何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本文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出发,纵向上分析历史发展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促成作用,横向上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种种必要条件,尝试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主张将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革命。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作业2:简答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在继承前人的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2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概括。
这一概括既包含着以往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从突破和创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突出和全面阐明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第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
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
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上,甚至把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如计划经济等也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两 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
4、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 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 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 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
(1)必要性
①பைடு நூலகம்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 要求和必要条件
础,要从根本上改变 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要把中国中国从落后 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 家的工业化。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 的情况时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一方面,分散、 脆弱的个体经济, 难以适应工业化 对粮食和工业原 料迅速增长的需 求,无力为国家 工业化积累资金 和扩大工业品的 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不仅 工业资本比重小, 而且缺乏重工业的 基础,依靠它本身 的力量无法有力地 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
(2)现实可能性
①我国已经有了 相对强大和迅速 发展的社会主义
②土地改革完成后, (
为发展生产、抵御 重
自然灾害,广大农
要 依
民具有走互助合作 据
道路的要求。
)
国营经济。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
(物质基础)
家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出 现了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重要因素)
④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有利条件)
.
.
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 三班 • 杜一萌 葛三辉 吴昊
.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发展变化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 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 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 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 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在过渡的条件上: 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 实现私营企业国有 化和个体农业的集 体化;
.
(2)1952年后的设想:工业化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现在渐变论)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 在过渡的时间上,认
出了现在开始过渡的设想 为新中国的成立就是
内容
过渡的开始,提出现 在就要开始用10到15
.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
(1)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要从现在开始用10到 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等10 年以后,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2)1953年6月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12月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在中国具体条件下,实现国 还能造纸,但是,
家的工业化就是实现社会主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义工业化。因此必须走社会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主义工业化道路,而不能走 都不能造。” 不改变这
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种
. 落后状况,我国就不能 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 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1)内容
(2)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 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它体现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 主义改造的紧密结 合,体现了解放生 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的有机统 一。
这个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概 括为“一化三改”。“一 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2年前“将来突变论” 52年后“现在渐变论”
.
(1)1952年前的过渡设想: 先工业化再一举过渡(“将来突变论”)
先用三个五年计 划搞工业化建设, 再向社会主义过 渡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但方式是和平有代 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在过渡的时间上: 估计大约15年至 20年后才过渡;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过
提出工业化与社会主义 渡,而不是等建设新
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
原 因
渡,而不是一举过渡。
民主主义社会10年后 再开始过渡。
党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变化的原因:1949到1952年,经过三年 的建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已经完成,我 国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变,我国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
(3)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这 条 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
毛泽东修改过的过渡 时期总路线宣传提纲
.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1953年我党形成的关于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国人民共和 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