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语言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的作用
教学语言主要是指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以口语为主,多种语言形式互相配合、综合运用的语言系统。因此它既有口语特点,又有书面语特点。它的表现形式是口语,但其依据又必须是课文内容。如何把课文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师的口头言语,将课文书面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用有声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对语言表述的功能的认识,是这种转化和传递的必要前提。曾经有人问过我:你教了十多年语文,快乐吗?烦不烦?我也不止一次地回答:我真的感到上语文课是一件快乐的事!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位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其教学目标的最终点还是在于启迪人的心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目标中,二者虽是相互依存,但情感却是认知的催化剂。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切入,只有在情感的导向下其效果才会更佳。这种导向作为教学语言来说,表现性语言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这种语言是“人的心灵之所属,不是逻辑的,而是词和修辞的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教者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让课堂成为擂台,让学生充分读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呢?娱乐节目中不是经常搞擂台
赛吗?教学中,我也将“擂台”请进课堂,让它走进我和孩子们中间
来。每到这时,孩子们都争着要求参赛,而且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那样入神。每个孩子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已经完全陶醉在美妙的语言之中了。这样的读,学生能不喜欢吗?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我们要运用老师的教学语言,给予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在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结论,而是指点他们学习的门径,同时让学生相互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不断地得到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不断在成就感的鼓舞下学习。还有要在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同时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我们在课内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然后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更大兴趣,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语文课。
其次,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学语言的依据主要是课本。有一次,在教学《积累.运用一》的“读读背背”时,我想,这是多么好的教
学资源呀,一定要好好利用一下。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读对联,在读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主动问我:“畦、韭、闼”这三个字怎么读。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随口就告诉他们了,因为他们勤学好问嘛!但是今天,我不想这么轻易地就告诉他们,因为我刚才来上课之前,也因为拿不准“闼”字的读音而自己主动地查了字典。而孩子们呢?为什么不主动地动动手呢?于是,我笑而不答,等到检查读的时候,不少学生把这三个字读成“wā fēi dɑ”,听完我有点失望,但没表现出来。我说:“我跟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将近二十年没见面了,我也有个不认识的字,大家说,我是不是应该打个电话去问问她呀!”学生们都笑了,说:“不用。”我说:“那该怎么办呢?将来有一天,我不在你们身边了,你们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了,怎么办?”学生们似乎有点明白了,说:“查字典呀!”“是呀,既然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去请教这位无声的老师呢?”这时他们才完全明白过来,开始动手,查出了这三个字的正确读音。我趁热打铁说:“这是你们自己查出来的,印象肯定特别深刻,假如是我告诉你们的,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又忘了,对吧,幸亏我没告诉你们,谢谢我吧!”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都乐了。
从语文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吕叔湘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就语言的两种功能而言,我们无意否认指称性语言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作用。但从中小学生语言学习实际来看,表现性语言对于这种能力培养来得更直接,实在一些。因为指称性语言重
在语言的认知方面,其理性成分多,较为抽象,很难引起人们的情感体验。而表现性语言则侧重于语言的感受方面,并通过情感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它不仅有所“知”,而且还有所“感”。初学语言者主要是以感性直觉为主,通过语感来获得语言的。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分析。表现性语言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它有利于对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进而通过语感达到对语言的学习和吸收。特别是一些表现性语言,其表现功能极强,用指称性语言难以传达,如古人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们只有在反复的感受中,才能获得理解。例如下一环节背对联: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还是理解以后再记忆呢?我选择了后者。我这样说:“请大家先读读这五幅对联,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学生又开始读了,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了,艺伟同学先说的,他说他喜欢第一副:“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原因是“图画”和“文章”都是他喜欢的。哦,他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我问:“还有谁也喜欢这幅对联呀?有没有不同的理由?智文同学站起来了,他说他也喜欢这幅对联,因为他觉得这幅对联对得好,我请他说具体些,他说:“‘无’对‘有’,‘水’对‘山’,‘文章’对‘图画’。”这时,其他同学马上开窍了,帮他说:“‘不’对‘皆’。”看来学生真得可以自己弄明白了,只要你肯放手。然后我简单地讲了讲这幅对联的意境,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来表达。这下,他们的兴趣更高了,我说:“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学学后面的几幅吧。”于是他们不仅自己大体了解了对联字面的意思,知道了每幅对联对得很工整,更是对每幅对联的意境朦朦胧胧地
感悟了一点。我想,能感悟出一点就行了,慢慢来。于是,师生互动,同桌互动,男女生互动,不一会儿,就胜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干什么呢?我看他们兴致这么高,就说:“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鼓励一下你们,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听我这么一说,好多学生高兴得恨不得站到桌子上去。于是,等他们都静下来后,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丁香花的故事,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我把故事中的上联板书在黑板上:“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他们跃跃欲试,竟然对出了下联:“丁香花,一朵,两朵,三朵。”我鼓励了他们,但还告诉他们,后面对得有些不妥,重复了。看他们那么急于知道,我告诉他们,这不仅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千古绝对。这么一说,我一边板书下联,一边让他们自己分析,“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原来这两幅对联里面还蕴藏着字谜,他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我又趁机给他们出了幅上联,请他们对。“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马上就有学生举手站起来对出来了,“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大家哄堂大笑,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让她告诉其他同学她是怎么对出来的,她说是听《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说的,我马上对其它同学说:“看,生活处处皆学问,你们以后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也可以从电视里学语文。”接下来,我又给他们出了几个上联,让他们记下来,回去自己想办法对对,并且说:“你们也可以搜集一些来,考考老师和同学啊!”他们连声说:“好啊,好啊!”欣然接受了任务。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随口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学语文好不好玩呀?”没想到他们扯开桑门,异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