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检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学检查-ppt课件

免疫学检查-ppt课件

2024/7/13
3
丙种反应性蛋白检测
丙种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 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 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能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原虫以及核酸、 磷脂酰胆碱等,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节 免疫的作用。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
2024/7/13
17
2024/7/13
18
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前者升高, 后者不升高。
孕妇含量较高。
2024/7/13
8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溶血素“O”是一种A群溶血性链球菌的毒素, 属蛋白质,能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和血小 板。
溶血素“O”有抗原性,可使人产生相应抗体, 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O”test,抗O或ASO)。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类风湿因子是变性l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 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 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 它有IgM、IgG、lgA、lgD和IgE型。 用胶乳凝集法测出的主要是IgM型;用 ELISA法可检出lgG、lgM型或复合物型 (变性IgG与其抗体的复合物)。
2024/7/13
2024/7/13
6
丙种反应性蛋白检测
①CRP升高: 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心肌梗死、 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恶性肿瘤、 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且 有助于早期诊断;
2024/7/13
7
丙种反应性蛋白检测
②某些疾病的鉴别:
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前者升高, 后者不升高;
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前者升高, 后者不升高;
2024/7/13

类风湿PPT课件【44页】

类风湿PPT课件【44页】

柱炎,血清RF为阴性。
2024/8/1
37
九、治疗
2024/8/1
38
• 目的 ① 减轻关节肿痛和关节外的症状 ② 控制关节炎的发展,防止和减轻关节的破坏,保持受累关节 的功能 ③ 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
原则
①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早期使用改善病情抗 风湿药(DMARDs)
以降低疾病活动度,达到临床缓解为目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抗角蛋白抗体(AKA)
敏感度40-55%特异性80-95%
• 抗核周因子(APF) 敏感度40-80%特异性70-90%
➢ 血常规:轻至中度贫血。活动期可有血小板增高
2024/8/1
27
其他
➢关节滑液(synovial fluid)
• 正常膝关节腔滑液不超过3.5ml;
关节有炎症时滑液增多
• 正常滑液中WBC 200×106/L,粘度高;
IgM-RF 阳性率60~78% • 与病情活动、关节炎症、骨侵蚀破环相关的血清学标志之一 • 非特异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SS、混合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 感染性疾病:肝炎、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吸虫 非感染性疾病:肺纤维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 ➢ 抗环胍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 特异性>90%,敏感性60%~70%
• RA早期出现,发病前15年可出现
• 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骨侵蚀密切相关
2024/8/1
26
➢ 红细胞沉降率(ESR)
观察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指标
➢ C反应蛋白(CRP)
观察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指标
活动期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缓解后下降
➢ RA特异性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PPT课件

类风湿因子PPT课件
• 近年来对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 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
编辑版ppt
7
(1)调节体内免疫反应。 (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 (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
物的损伤。
编辑版ppt
8
• 但是,当体内RF含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 可被检测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并引起病理 反应。血清中RF最主要的成分是IgM,亦 有IgG、IgA和IgE等。IgM型的RF约见于 85%~95%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临 床诊断的重要指标。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 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与抗原结合 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 RF。 最终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编辑版ppt
3
• 2、RF的产生
•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
等)引起体内产生的。感染因子(如病毒、
支原体或细菌等)进入人体后,其所含某些
成分(如寡糖或糖肽碎片)被关节内滑膜细胞
摄取并组合到滑膜细胞所合成的蛋白多糖
中,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而具抗原性。这种
自身抗原不仅可使机体产生抗体(IgG),同
目前,常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的各类 RF。而在RA的诊断分类标准中,只有IgM 一RF被列为血清学指标,但IgM一RF在其 他疾病尤其是一些结缔组织疾病甚至正常 人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因此RF对RA的诊 断诊断缺乏特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近 年来学者正试图发现一种诊断RA敏感性和 特异性均较高的RF亚型,并将RF与其他标 志性物质联合检测用于诊断RA。
编辑版ppt
24
• 例如:我们发现抗环瓜氨酸肽(CCP)自身抗 体对诊断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通过对3类 RF和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发现IgMRF+IgA-R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的同时也具 有较高的特异性,这跟单独检测抗CCP抗

风湿三项PPT医学课件

风湿三项PPT医学课件

1、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 生物学功能
Ca 2 + 存在下与磷酸胆碱、 DNA 、 组 蛋白等结合。 CRP 可与凋亡坏死细胞膜脂 质双层结构破坏时暴露的磷脂或外部侵入 的细菌、 真菌、 寄生虫的细胞壁磷酸胆碱 结合 , 激活补体 , 调理吞噬功能 , 促使内源 性或外源性配体物质的清除 。
a、识别外来物质,激活补体系统。
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
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
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
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
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 加快,抗“O”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 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遗留畸形,有的 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属于自身免疫性
(2) 急性风湿热
•a、概述
风湿热是指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为 全身结缔组织呈非化脓性炎症,主要 累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皮肤,浆膜 和血管,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 床主要表现为心脏炎,关节炎,环形 红斑和舞蹈症等,常伴有发热。
(2) 急性风湿热
b、发病机制 1、分子模拟
疾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 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 女性。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 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 作,迁延不愈,常遗留骨关节强直畸 形。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
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类风湿 因子阳性。
2、ASO临床意义
• 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1、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 概念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类 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浓度可升高上千 倍,循环中的CRP半衰期为19小时。

风湿病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PPT培训课件

风湿病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PPT培训课件
关节X线检查
关节X线检查可以观察关节的骨质侵蚀和关节间隙狭窄等病变,有助 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活检
滑膜活检可以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活动度和治 疗方案的选择。
案例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测与治疗评估
抗核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 抗体,检测抗核抗体有助于诊断系统 性红斑狼疮。
评估药物副作用
检测项目可以评估药物的副作用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04
CATALOGUE
风湿病检测项目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风湿病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风湿病检测项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常见的检测 项目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 因子、抗核抗体等。
针对不同风湿病的特异性检测项目也 逐渐发展,如骨关节炎的关节镜检查 和滑液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检测等。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与病因
总结词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 种因素。其病因可能与感染、内分泌失调、免疫异常 等有关。
详细描述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 因素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风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某些基因的变异会增加患风湿病的风险。此外,免疫 系统的异常在风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细胞 和免疫分子的异常活化会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另 外,环境因素如感染、内分泌失调也可能诱发或加重风 湿病。因此,风湿病的病因可能与感染、内分泌失调、 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CATALOGUE
风湿病检测项目
常规检测项目
01
02
03
04
血常规
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了解患

风湿三项医学课件

风湿三项医学课件

风湿三项医学课件汇报人:日期:•风湿三项概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目•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康复管理与随访评估录01风湿三项概述风湿三项是指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C-反应蛋白三项检查,用于辅助诊断风湿性疾病。

定义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风湿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环境因素等。

例如,女性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较高,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也容易患病。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

此外,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诊断依据风湿三项检查是诊断风湿性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中,类风湿因子阳性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常见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等;C-反应蛋白升高则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诊断。

02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炎症活动程度,红细胞沉降率越高,表示炎症越活跃。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水平升高与炎症、组织损伤和感染等病理过程相关。

用于诊断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030201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指标,其阳性率与病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相关。

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用于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结构和软组织病变,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X线检查可观察关节病变程度,如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检测关节滑膜、肌腱、韧带等病变情况。

03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流程详细介绍风湿三项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四类风湿因子检测幻灯片课件

实验四类风湿因子检测幻灯片课件
2

RF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 可活化补体,或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释 放的溶酶体酶、活化肽、胶原酶、前列腺素E2等 物质,在细胞因子和炎性粘附分子的参与下,致
组织炎性损伤,可使患者发生骨关节炎及血管炎。
3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 RA):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 不完全明了, 推测可能为外源性感染作用于 遗传易感个体,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 进 而引起关节滑膜、软骨组织慢性炎症和破坏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复合物,IgG-RF多聚体沉积于关节表面激
活补体引起关节性损伤。
7
• 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 其中IgM和IgA类风湿因子易于检测,而IgG类 风湿因子难于测出。IgA类风湿因子及IgM类 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 价值。 • 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 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 示患者预后不良。
18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测ABO血型
19
原理
• 天然的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
体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 玻片法属于定性试验。
20
21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
• 抗A血型定型试剂
• 抗B血型定型试剂 • 搅拌棒 • 玻片
22
步骤
• 取玻片1块,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标上“A”和“B” • 用采血针采指尖血(左手无名指尺侧),将血滴在
8
• 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 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 此类RF常伴随高滴度的IgM型RF在同一RA患者血清 或滑膜液中出现。在正常人及非RA患者中很难检测 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 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 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IgM型RF更具病理意义。 • RF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 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 。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类风湿因子(RF)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类风湿因子(RF)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类风湿因子(RF) >>>
相关疾病: 三痹、狼疮样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卡 普兰综合征。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类风湿因子(RF) >>>
相关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溶血性黄疸、热痛、关节 游走性疼痛,肿胀、肩痛、关节疼痛。
医学检验·各论:类风湿因子(RF) >>>
相关疾病:
干燥综合征、肝炎后综合征、硬皮病、丁 型病毒性肝炎、风湿性多肌痛、妊娠合并 类风湿关节炎、小儿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小儿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小 儿过敏性紫癜、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 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舞蹈病、多发) >>>
正常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 4ku/L或阴性。 散射比浊法:<30IU/mL。 乳胶凝集法:阴性(或滴度<1:20)。 (注: 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医学检验·各论:类风湿因子(RF) >>>
相关检查:
抗角蛋白抗体(AKA)、血浆结合球蛋白半 定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 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抗透明质酸 酶。
医学检验·各论 类风湿因子(RF)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类风湿因子(RF) >>>
简介: 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疾
病病人血清中出现的抗人变性免疫球蛋白 的自身抗体。
医学检验·各论:类风湿因子(RF) >>>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 红斑狼疮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如干燥综合 征、硬皮病、多发性肌炎);慢性肝炎病 人及老年人等也增高。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备组血沽Clq 的浓喪(X+S) mg/L
通过对比松辆徂弓对閱殂血淸Clq 水平.证实了 LN 忠A 与IIIZ 的$口5您者血 消eg 浓度均显苦低丁lE 常人、ft 他风湿性疾林也石・及其他疗脏疚病患乩 尤 以S4慰齐血清Clq 浓度的降低明显• 患拧血淸Clq 浓度的水平显甘低于卄
JZ 的患齐-山此町以押:测,血沽 Gq 水平》jSLE ・尤比足SUS 您拧的疗 脏损•幷Z 何存在杵明确的相关件•
r r 氏气*/F : 2%«常心醫碍;带幷?R 启昴閑1帖屛假缸hnY 周貂 :•品4兌
堆« I «车恋・»怡1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诊断为LN 的患者密切检测抗Clq 抗体的滴度冇助 于早期发现病惜活动。

总之抗Clq 抗体可用于:
1.狼疮及LN 的诊断。

2 •狼疮患者随访中的监测。

3. 早期识别LN 复发。

HI *1
M Hl
Jfc 伦 IW 低* o
ti. w 人 m -lU
i
♦ :M*
er
SUiZrU
1 Z Ml
4(1
■ :■P” 3T. r» ih 1 z m Ml
-><i
1 r sttT r^

N “ ♦A. 1A ft 更 Ml
it
K tv n Hi
til
IO S*
a <r n Itk *< W »K lAi 1(
30 NM 土SA a ar
i t : . * J tiUC Ml 1匕令S
ua
•< LZ eii t 匕 M l y 1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幻灯片课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幻灯片课件
多关节疼痛(>=5个关节)。常伴压痛。 3. 关节肿 4. 关节畸形:出现手指关节的半脱位。
5、特殊关节受累的表现: ① 颈椎:出现颈痛、活动受限,有时甚至半
脱位,出现脊髓受压。 ② 肩、髋关节: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③ 颞颌关节:出现于1/4的患者,表现为说话
或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时有张口受限。 ④ 功能障碍:
(二)鉴别诊断:
1. 强直性脊柱炎 2. 银屑病关节炎 3. 骨关节炎 4. SLE 5. 风湿性关节炎
七、治 疗
(一)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 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 理疗法等。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通过抑制环氧酶以减少花生四烯 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消肿止痛目的。本类药有:
粒细胞减少,有的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9、干燥综合征:约30~40%的患者出现。
五、实验室检查
1. 血象:有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及分类正常。 活动期血小板增高。
2. 血沉:增快。 3. C反应蛋白:其增高说明本病的活动性。 4.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可
分为IgM,IgG,IgA型,见于约70%的患者, 其数量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
3、肺: 肺间质病变 结节样改变: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有时 液化,咳出后形成空洞 胸膜炎
4、心包炎 5、胃肠道:很少由本病引起。 6、肾:本病的血管炎很少累及肾脏
7、神经系统: 脊髓受压 周围神经 8、血液系统:RA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Felty综合征:是指RA患者伴脾脏大,中性
(二)关节外表现:
1. 类风湿结节:见于20~30%的患者。在关节隆 突部位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出现直径数毫米到数厘 米的质地硬,无压痛,对称分布的结节。

(医学课件)风湿病常用实验室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风湿病常用实验室PPT演示课件
RF对RA诊断特异性还取决于RF本身的特性。①RF高 低度阳性②多次连续检测均阳性③多种检测均阳性④多形 RF均阳性⑤对IgG分子特异性强。 2.RF与RA病情相关 RF效价显著增高,则表示病
变活动有进展,并可能提示予后不良。
.
抗核周因子(APF)


可在RA病人的血清和关节滑液中测出
与性别、年龄无关 可在早期RA出现,但其检出率与病程长短无相关性 APF阳性与病情相关,提示预后欠佳,尤其是RF阴性的APF 阳性病人。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
风湿性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对风湿 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检查可作为
对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因此
临床医生应熟悉这些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
(一 )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标志物

类风湿因子(R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核周因子(APF)
抗角蛋白抗体(AKA)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
2.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RNP抗体)
与影像学进展有关 抗CCP抗体阳性的RA病人骨质破
坏较抗体阴性者严重。

提示预后不良
.
(二)抗核抗体的检测

抗核抗体(ANAS):是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细 胞核包含多种成分,所以ANAS其实是抗核内多种物 质的抗体谱。

ANAS分为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 抗核仁 抗体
.
不同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自身抗体
.
4.抗Mi-2抗体

是炎性肌病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对皮肌炎有很强的特异性,敏感性4%-18%, 特异性98%-100%。

与皮肌炎的皮肤损害有关

类风湿因子课件

类风湿因子课件
类风湿因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类风湿因子简介 •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与诊断 • 类风湿因子与疾病的关系 • 类风湿因子的治疗与预防 • 类风湿因子研究进展
01 类风湿因子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类风湿因子的定义总结词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清中,主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详细描述
03 类风湿因子与疾病的关系
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它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导致关节炎症和关节破坏。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阶段即可出现,且阳性率较高,因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RF的滴度高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因此也可用于评估疾病 进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类风湿因子与其他疾病 的关联性研究,为相关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类风湿因子研究的未来方向
深入研究类风湿因子 的作用机制,以期发 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开发更加灵敏、特异 的类风湿因子检测方 法,提高疾病诊断的 准确率。
开展类风湿因子与其 他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拓展其在临床上的应 用范围。
类风湿因子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 斑狼疮,RF还存在于其他自身 免疫性疾病中,如干燥综合征、
硬皮病等。
RF在这些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和 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疾病
的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RF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物理治疗方 法,可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病所特有,部分正常人及肝 炎病人也可呈阳性反应,75岁以上的老年人阳性率 较高。据报导,在类风湿病活动期内,(多数报导 认为)此期的阳性率为60—80﹪,非活动期的阳性 率为20—50﹪。风湿热的阳性率约为10—40﹪,风 湿病以外的疾病仍有4 —10 ﹪呈阳性。有10﹪的正 常人也呈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阳性率也升高。 尤其是60岁以上者增高较为常见。
实验四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
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
抗原的自身抗体。RF最初由Rose等(1984年)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发现。RA
患者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
EB病毒的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RF主要为
• RF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 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 。
• 一般医院主要采用胶乳凝集法和酶联要类型: IgM型 • 特点:高凝集、易于沉淀 • 测定方法为: 1、乳胶凝集法 2、酶联免疫吸附法 3 、乳胶免疫比浊法
操作步骤
(1)在3块载玻片上分别加一滴RF阳性血清、 RF阴性血清及待检血清。
(2)加20ul IgG致敏的胶乳于各血清样品中, 轻微晃动载玻片混匀。
(3)1 min 后观察凝集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和判断
• 在室内的光线下观察,有清晰的凝集颗粒 出现,且液体澄清者为RF阳性。
• 若需做半定量测定,可将血清作倍比稀释, 重复上述测定,以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 释度为RF的效价(滴度)。
• 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 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 此类RF常伴随高滴度的IgM型RF在同一RA患者血清 或滑膜液中出现。在正常人及非RA患者中很难检测 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 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 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IgM型RF更具病理意义。
胶乳凝集试验检测RF
• 概念: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或表面包 被抗原(抗体)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的抗 体(抗原)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相互结 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测RF
原理(胶乳凝集试验)
•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组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 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人 IgG发生凝集反应。
混合,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观察和判断
• 有凝集时红细胞相互聚集成团,出现大小不等的 颗粒。
注意事项
• 玻片应洁净、干燥、中性,以防止和减少 非特异性凝集。
• 室温低于10℃时,易出现冷凝集而造成的 结果。
临床意义
• 在美国风湿病协会所规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 准中,本试验是诊断标准之一。本试验对类风湿性 疾病的阳性率约80~90﹪。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
• 抗A血型定型试剂 • 抗B血型定型试剂 • 搅拌棒 • 玻片
步骤
• 取玻片1块,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标上“A”和“B” • 用采血针采指尖血(左手无名指尺侧),将血滴在
玻片的两端。 • 在两血滴上分别滴上抗A标准血清和抗B标准血清,
用搅拌棒搅匀。 • 手持玻片,前后旋转摇动,促使血清与红细胞充分
注意事项
(1)器材要洁净、血清要新鲜、以确保结果 可靠
(2)注意阴性、阳性对照的设立 (3)注意血清及致敏胶乳加样量的比例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测ABO血型
原理
• 天然的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 体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 玻片法属于定性试验。
• 将处理过的人IgG与胶乳颗粒共价交联,使其吸附 于胶乳颗粒载体上,称为致敏胶乳颗粒。当待检 血清中有RF时,则与致敏胶乳颗粒上的变性IgG发 生反应,出现凝集现象。
(变性IgG)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原理示意图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
• 类风湿胶乳诊断试剂 • RF阴性对照 • RF阳性对照 • 反应板 • 搅拌棒
组织炎性损伤,可使患者发生骨关节炎及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 RA):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 不完全明了, 推测可能为外源性感染作用于 遗传易感个体,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 进而 引起关节滑膜、软骨组织慢性炎症和破坏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 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 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阳性 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 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 但RF不是仅在RA患者中出现,在SLE、进行性全 身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 RF的阳性率可达28.9%~50%。因而RF对RA患者 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 惟一标准。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滴均 较低(<40IU/ml),随着RF滴度增加,RF对RA 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9S的IgM,也有7S的IgG和IgA,它与天然IgG
结合的能力较差,最易与人和动物的变性IgG或
免疫复合物中的IgG结合。

RF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
可活化补体,或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释
放的溶酶体酶、活化肽、胶原酶、前列腺素E2等 物质,在细胞因子和炎性粘附分子的参与下,致
类风湿因子的病理作用(一)
• 类风湿性血管炎,在外周血液循环中,类 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RF与自身IgG分子结 合形成稳定的免疫复合物,部分被单核-吞 噬细胞系统清除,部分沉积于血管壁,激 活补体导致血管炎。
类风湿因子的病理作用 (二)
• 关节型损伤由于类风湿关节滑液中缺少正 常的IgG分子,IgG-RF自身结合形成多聚 体复合物,IgG-RF多聚体沉积于关节表面 激活补体引起关节性损伤。
• 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 其中IgM和IgA类风湿因子易于检测,而IgG类 风湿因子难于测出。IgA类风湿因子及IgM类 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 价值。
• 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 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 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