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的
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滁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9.07
【实施日期】2007.09.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的意见
(2007年9月7日)
实施东向发展,融入南京都市圈,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全面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滁州奋力崛起,现就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滁宁合作的现实意义,加快推进东向发展
1.滁宁合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滁宁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与南京各有关方面进行洽谈对接,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瓶颈得到缓解;产业融入不断加深,接受产业转移初见成效;市场对接进一步深入,商贸旅游合作愈益密切;科教合作领域拓宽,社会发展合作全面推进;滁宁互访交流活动经常开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几年来,滁宁合作已取得了实
质性进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今后全面融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滁宁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条件。
当今以城市群、经济圈为标志的区域经济竞争,已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
我市作出的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的决策部署,正是顺应区域竞争发展的大趋势,推动滁州加快发展的大战略。
特别是近年来,南京市明确提出了“加快跨江发展,建设五个中心”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思路,并提出要在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商贸流通、信息交流和旅游资源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与滁州的合作和推进力度,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南京实施跨江发展,扩展战略腹地,为我市接轨南京、融入南京、借力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滁宁合作的现实意义,更加自觉、主动、全面地做好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各项工作,努力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赢得发展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实现滁州跨越式发展。
3.深化滁宁合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律,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资源配置和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南京都市圈实现全方位对接,努力把滁州建设成为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商贸物流集散、旅游休闲度假和科技成果转化五大基地,以整体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主动全面、深层立体的要求,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深化对接合作,加快融入进程,全力开创滁宁合作新局面,推动滁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深化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对接与合作,拓展发展领域和空间
4.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高起点编制“交通对接”工程规划,加强区域交通网络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衔接,加快构筑航空、公路、铁路、水路协调发展的运输体系,实现与南京的交
通同网。
高质量完成蚌宁高速公路滁州连接线、宁淮高速公路汊釜连接线工程。
加快滁宁快速通道工程项目的工作进程,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积极做好104国道滁州至汊河集路网恢复工程,推进汊河大桥的改扩建工程。
加快改扩建滁宁之间重要的边界连接公路,尽快完成滁宁沿边乡镇所有渡口改建桥梁。
着手研究规划滁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加大滁河、清流河入江经济航道和汊河集船闸改建力度,认真抓好滁河疏浚及滁河防洪保安合作和清流河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清流河、滁河入江通海的黄金水道作用。
进一步加强滁宁公路运输经营合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积极做好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和滁马(鞍山)、滁扬(州)、明(光)徐(州)、滁淮(南)高速公路及宿(迁)扬(州)高速天长段等境内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合服务工作,整体改善滁州交通状况,全面实现交通东向对接。
5、加快发展大型物流产业。
充分发挥滁州区位交通优势,抓好枢纽性、综合性的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建设,成为南京"北扩"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和南京物流分中心。
在重要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与南京规划建设的大型物流基地相对接,借助南京物流业先进的服务、管理、配送和技术应用等优势,引进南京物流企业来滁投资设点,打造都市圈江北物流区域性配送中心和产业基地型物流中心。
利用我市农副产品和轻工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都市配送型物流。
依托我市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
加强物流业基础工程建设,大力培育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