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合集下载

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

是通过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随着时间的变动,反映在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指数的基期数值定为一百)。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度量指定的一篮子消费商品和服务随着时间的变动,价格发生的变动。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按年度计算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Ex-factory Price Indices of Industrial Products)什么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其中除包括工业企业售给商业、外贸、物资部门的产品外,还包括售给工业和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料以及直接售给居民的生活消费品。

通过工业生产价格指数能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

调查产品是依据工业企业的普查资料和年度统计资料确定的。

无论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还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及其“商品篮子”构成,都是严格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类标准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要求确定,充分体现了各自所反映的特定领域价格变动的客观要求。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指数
全国当月累计I城市当月累计I农村当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支出服务项目费用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其目的在于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各级党政领导
掌握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费价格政策、工资政策以及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不变价格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消费价格统计方法制度,目前我国消费价格指数按对比基期不同,可分为:以2000年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定基比)、以上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月环比)、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同期比)、本年一月至报告期以上年同期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累计比)和以上年
12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共五种。

国家统计局目前公布的物价指数主要是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同期比)和本年一月至报告期以上年同期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累计比)两种。

注:为查询方便起见,
本系统将本年一月至报告期以上年同期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累计比)处理成月度累计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04.3 / 0.0 0.0 / 0.0 0.0 / 0.0 1990-
1。

计量经济学——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

吉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答辩记录及评语一、答辩记录二、评语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本文采用1994年至2011年的CPI指数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m2同比增长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这些经济数据对CPI的影响。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分析一、序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近几个月来中国物价上涨速度持续过快,出现了一定的通货膨胀,由于严重化的趋势,这必将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影响CPI变动的因素进行探讨,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实行很好的宏观调控。

二、变量选取表1 1994年至2011年我国有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因1993年对汇率采取的政策变化,无数据,所以数据选取自1994年起,至2011年结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三、实证分析(一)建立模型1、根据分析和数据建立了如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选取CPI 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作Y ; GPD 增长率为第一解释变量,记作X1;一年期定期利率为第三解释变量,记作X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第四解释变量,记作X3,单位元; 外汇储备量为第五解释变量,记作X4,单位万亿美元。

μβββββ+++++=443322110x x x x y2、根据1994年至2011年期间的数据建立模型。

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得到原始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所估计的回归模型为Y=-34.63015+0.486148x1+2.011897x2+2.978864x3+2.768638x4 与此模型相对应的相关检验统计量分别为:69783.20,822531.0,864288.022===F R R ,DW=1.798283617227.0,447770.0,690784.6,826132.0,652373.043210====-=t t t t t四、模型的检验及修正(一)实际意义检验这个方程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GDP 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0.486148;一年期利率 2X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2.011897;汇率3X 每增加1元,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2.978864元;外汇储备量 4X 每增加1亿元,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2.768638亿元。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如何调查和生成的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如何调查和生成的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如何调查和生成的中国统计信息网2010-11-30 11:22:27一、关于CPI包含的内容CPI是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直译为“消费者价格指数”,在我国通常被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的定义决定了其所包含的统计内容,那就是居民日常消费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

日常生活中,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种类繁多,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彩电汽车,有数百万种之多,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采用普查方式调查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世界各国都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具体做法就是抽选一组一定时期内居民经常消费的、对居民生活影响相对较大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项目,通过调查其价格来计算价格指数,这样既节约了人力,也节省了经费,价格指数也能够基本反映居民消费价格的总体变化情况,一举多得。

目前,我国用于计算CPI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分级确定。

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统一确定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类别,设置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

我国地域辽阔,考虑到各地居民消费的传统习惯和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等因素,具体的代表规格品由各地确定后报国家统计局审定。

规格品是指具有特定产地、规格、等级、牌号、花色等特征的具体商品。

比如粮食制品是国家统一确定的一个基本分类,各地以代表性为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抽选与其他地区可能不相同的地方特色粮食制品。

如北京选择的是馒头、火烧和大饼等规格品,贵阳选择的是米粉、卷粉和宽粉等规格品。

考虑到大城市、小城市和县之间人口数量的巨大差异,在600种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最低要求基础上,对大城市的要求要多一些。

如北京实际调查1429种,贵阳实际调查647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5 / 103.6
106.4 / 105.1
2004-8
105.3 / 104.0
104.8 / 103.5
106.1 / 104.9
2004-7
105.3 / 103.8
104.9 / 103.3
105.9 / 104.8
2004-6
105.0 / 103.6
104.6 / 103.0
105.6 / 104.6
106.8 / 107.6
107.8 / 108.6
2008-5
107.7 / 108.1
107.3 / 107.7
108.5 / 108.8
2008-4
108.5 / 108.2
108.1 / 107.8
109.3 / 108.8
2008-3
108.3 / 108.0
108.0 / 107.8
109.0 / 108.7
101.4 / 102.3
2005-10
101.2 / 101.9
101.2 / 101.6
101.3 / 102.3
2005-9
100.9 / 102.0
100.8 / 101.7
101.0 / 102.5
2005-8
101.3 / 102.1
101.2 / 101.8
101.5 / 102.6
2005-7
101.4 / 102.0
103.3 / 103.8
2004-1
103.2 / 103.2
102.5 / 102.5
104.4 / 104.4
2003-12
103.2 / 101.2
102.7 / 100.9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差异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差异分析

收敛的需要 ,但农村市场 自身不完善 ,政府的财政投入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对农村 市场亦较为不利。面对这种
局 面 ,要 从 财政投 入 、完 善和 规 范农村 市 场制度 以及 调 整宏 观调 控政 策 等方 面入 手 ,加 以改善 。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城 乡差异;成 因;对策
中 圈分 类号 fF 4 .2 05 3 文献 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10 - 78 2 1) 10 3- 6 0 0 40 ( 2 0- 0 8 0 0
中 。第 三 , 由于 两 个 『场 的 各 种 差 异 ,在 出 台 财 政 政 策 和 货 币政 策进 行 宏 观 调 控 时 必 须 加 以 区别 { 丁 对 待 , 以便 政 策 的 效 用 最 大 化 。最 后 ,城 乡价 格 指 数 差 异 的研 究 有 助 于 解 决 国 内消 费 需 求 不 足 问
12 8 0 .
农村
1 18 0 . l2 9 O . 1 26 0 . 1 30 0 . 1 33 O .
表 1 21 0 0年至 2 1 年 的 C I 01 P 及城 乡差 异 ( ) %
月份 全
21 00年 O 月 1 21 0 0年 O 2月 21 0 0年 O 3月 21 0 0年 O 4月 21 0 0年 O 5月
21 0 0年 O 6月
CI P 城 市
l 14 0. 126 0. 12 3 0 . 127 0 . 12 9 O .
城 乡居 民消 费价格指数差异 ,降低农村通 货膨胀率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显得意义重大。 在 当前 情 况 下 ,对 城 乡价 格 指 数 差 异 变 化 的 深 入 研 究 ,其 意 义 主 要 体现 在 四个 方 面 :首 先 , 对 至 19 9 4年分税 制改革 以来我 国城 乡消费价格指数及 其各分类指数差异 的系统分析,有助于 了 解城 乡价格 体制的差异 ,对完善 两个市场 的价格 指标体系有积极作用 。其 次,在原因的探讨和分 析 当中,进 一步检验 了 “ 一价法 则 ”的作用机理 ,有助 于改变 我 国-元经济 ,促进城 乡统筹发展 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一、价格指数的编制单位(一)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其他调查市县的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工作由各省(区、市)统一组织和管理。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及分类(一)调查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

(二)调查内容及分类按用途划分为8个大类,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

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资料中消费额较大的项目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确定263个基本分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

详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录》。

三、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一)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1.消费量较大;2.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的代表性,即选中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特征与未选中规格品之间价格变动的相关性愈高愈好;3.选中的规格品之间,性质相隔愈远愈好,价格变动特征的相关性愈低愈好;4.选中的工业消费品必须是合格产品,产品包装上有注册商标、产地、规格等级等标识。

(二)代表规格品的数量规定每一个基本分类的代表规格品数量一般不能少于制度规定的最低标准,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代表规格品的数量规定详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录》。

四、调查市县和调查点的选择方法为满足计算全省(区、市)价格指数的需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大中小兼顾以及地区分布合理原则,采用划类选择法抽选价格调查市县和价格调查点。

(一)调查市、县的抽选方法1.城市的抽选首先,将辖区内所有城市以年平均工资为标志从高到低排队,其次,将各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累计起来,然后依据所需调查城市的数量进行等距抽样。

消费物价指数CPI

消费物价指数CPI

消费物价指数(CPI)市场敏感度:非常高。

含义:十分流行的测算零售商品和服务价格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

美国发布时间: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30分;在报告当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发布。

频率:每月一次。

来源: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

修正:没有月度的修正。

年度的变化会在2月份,随1月GDP数据公布时做下介绍。

修正能上溯到5年前。

中国发布时间:月度一般在月后13号左右,季度、年度则延至月后20号左右。

频率:每月一次。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CPI在我国叫做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由于我国城乡人口有13亿,这13亿消费者中有乡村居民有城市居民,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低的,有生活在东南沿海的居民也有生活在内地的居民,所以我们说CPI是13亿人平均水平的CPI。

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物价指数之一。

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藉由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美元来说是利多,利空黄金。

反之煮熟下降,利空美元,利多黄金。

不过,由于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多为最终产品,其价格只涨不跌,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未能完全反应价格变动的实情。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 Consumer Price Index)是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它可以用于分析市场价格的基本动态,是政府制定物价政策和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

指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

计算指数时,每种商品的权数依据1982-1984年间该商品在城市消费者生活开支中所占的份额来确定。

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的原因分析及影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的原因分析及影响

剧,农村比城市的物价上涨更快,这更使遭受通胀之苦的农
村居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七、平稳CPI的几点建议
由于我国的广义货币量供应过大,流动性过剩,因此想 要控制物价的上涨必须首先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第一, 要促进商品和贸易改革,优化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鼓励企业去
海外投资,从商品输出转变成资本的输出,通过适当地抑制出
五、 CPI上涨的原因
广义货币超过了40万亿,充裕的货币供给是物价总水平
及CPI 上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我国货币不断升值,人民 币持续升值会导致热钱的流入,将西方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 不稳定传导至我国,扰乱金融市场。
五、 CPI上涨的原因
B.国际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
石油:石油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石油进
使得2007年股市高涨,房价攀新高,对我国物价水平带来巨 大拉动。由此来看,实际为负的利率已经对我国的CPI 带来 了上涨的影响。
五、 CPI上涨的原因
D.自然灾害造成供需不平衡
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造成了口粮、蔬菜等农作物
的供给不足,使粮食蔬菜价格的普遍上涨,相对于粮食和蔬 菜,西南地区的一些经济作物在全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包 括食糖、茶叶、油菜籽、烟叶等品种,此外农产品的生产周 期比较长,对未来物价仍会产生持续推动的作用,由此,不
源利用效率的差别,石油价格高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
物价水平的不良影响超过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尽 快建立原油价格期货市场,制定能源战略,积极做好石油战 略储备等各方面的工作,把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减到最小。
五、 CPI上涨的原因
粮食:其次要说的是国际性的粮价上涨。如今世界的粮
食库存已经下降到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石油价格的 飙升,农产品的工业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世界粮食需求增加 等原因,加上短期内粮食的供给又不会发生变化,最终使得 国际性粮价上扬。世界粮食的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价格总水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大体来说CPI主要有以下有三个用途。

一是作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一个经济指标,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如果CPI在一段时期内连续高幅度上涨,就可以说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反之则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可见虽然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种经济现象。

因此我们以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来理解通货紧缩就很容易了。

通货紧缩的主要特征是一般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全面、持续、普遍下降的一种经济状态,它不是地区性的下降,也不是偶然、短期的价格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与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货币发行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额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一般商品普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普遍上涨。

当商品价格普遍上升到其吸收货币的数量超过原价格条件下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的时候,就会在新的价格水平上停顿下来。

这时,新的货币流通数量就与新的价格普遍上涨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相适应了。

通货膨胀程度越低,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也越低,反之,则越高。

这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与价格普遍上涨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是反应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指标。

在实践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年增长率来间接表示。

居民消费价格年度总结(3篇)

居民消费价格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为了全面了解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情况,分析价格走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年度居民消费价格进行了全面总结。

二、总体情况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CPI上涨2.4%,农村CPI上涨2.1%。

2.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六涨二降”。

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 2.7%、1.2%、2.0%、1.1%、2.0%、1.8%、1.2%;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0.2%。

3.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1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CPI上涨0.3%,农村CPI上涨0.2%。

三、具体分析1.食品烟酒价格涨幅较大。

受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9%,鲜菜价格上涨6.0%,猪肉价格上涨7.9%。

此外,食用油、调味品等价格也有所上涨。

2.居住价格涨幅明显。

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及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0%,其中租赁房价格、水电燃料价格分别上涨3.5%、2.0%。

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受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药品价格上涨2.3%,医疗服务价格上涨1.5%。

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

受教育收费、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同比上涨2.0%,其中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3%,文化娱乐用品价格上涨1.7%。

四、对策建议1.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稳定农产品价格。

加大对粮食、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运力度,确保市场供应充足。

2.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抑制价格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过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过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过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过程在收集了原始价格数据后,下一步我们就 开始计算CPI 了(一)月环比价格指数的计算基本分类当月的价格指数(月环比价格指数),反映该基本分类(商品集 团)与上月比较的价格变动。

计算方法是先计算该基本分类中各代表规格品当 月价格与上月价格比较的相对数。

然后,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月环比 价格指数。

以大米为例简单说明某年某月该基本分类月环比指数编制的过程及 基本方法:1、计算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调查员分别到3个调查点采价,每个调查 点每月采价三次。

代表规格品一级大米各调查点的时点价格如下(采用简单算 术平均法计算。

以一级大米为例,计量单位为元 /每千克):此例中一级大米的月平均价格为 3.586元/千克。

即代表规格品的月平均价 格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就是把在三个调查点所采的共 9次价格相加,再 除以9得出。

2、计算出代表规格品平均价后,再计算代表规格品本月平均价与上月平均 价对比的相对数。

假设2007年1月大米的一种规格品价格是每公斤 3.314元, 2007年2月份的价格每公斤3.357元,相对数为:假设大米基本分类共有5个代表规格品,在各调查点代表规格品月平均价 格的基础上,分别计算5个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再用几何平均法计=3-5S63J357 3251算该基本分类的月环比价格指数:例如大米,调查5个规格品的价格,即n=5规格品一的相对数为 1.013, G1=1.013规格品二的相对数为 1.015, G2=1.015规格品三的相对数为 1.023, G3=1.023规格品四的相对数为 1.035, G4=1.035规格品五的相对数为 1.073, G5=1.073由以上计算可知,大米这一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为:^1.013x1.015x1,023x1.035x1.073 x 100% = 103.2%即根据各代表规格品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大米这个基本分类2月份的月环比指数,基本计算公式为:=冷xG拠x............... xG. xlOO%其中:Gt1、Gt2、……、Gtn分别为第一个至第n个规格品报告期(t)价格与上期(t-1)价格对比的相对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9.9 101 97.8 106.1 102.1 98.9 98.5 100 97.6 97.4 102.2 103.1 101.7 103 101.1 99.4 99.3 100 100 100.3 101.8 100.9 102.2
105.2 16、其它食品 101.5 二、烟酒及用品 100.6 1、烟草 105.4 2、酒类 106.8 3、吸烟饮酒用品 111.6 三、衣着类 108.2 1、服装 103.2 男式服装 107.7 女式服装 115.1 儿童服装 123.1 2、衣着材料 105.7 棉布 113.1 棉混纺布 102.7 化纤布 102.3 毛线 104.8 3、鞋袜帽 107.5 鞋类 100.9 袜子 104.6 帽子 107.6 4、衣着加工服务 108.5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1 1、耐用消费品 107.1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非食品价格指数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扣除鲜菜鲜果总指数 消费品价格指数 一、 食 品 1、粮 食 2、淀粉 3、干豆类及豆制品 4、油脂 5、肉禽及其制品 6、蛋 7、水产品类 8、菜 鲜 菜 干菜及菜制品 9、调味品 10、糖 类 11、茶及饮料 12、干鲜瓜果 13、糕点饼干面包 14、液体乳及乳制品 15、在外用膳食品

宏观经济学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精品PPT课件共21页)

宏观经济学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精品PPT课件共21页)
To mak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items in the CPI basket the same as in the budget of an average urban household
Reading the CPI number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7年1月
99.6
99.1 100.8
99.2
99.9
97.9
103.7 103.6 103.8
上年同期=100 全国 城市 农村 102.4 102.2 102.9 105.5 105.0 106.7 106.9 106.7 107.1
114.5 114.3 114.7 122.8 124.2 120.4 101.7 101.4 102.5
105.3
105.0 105.9
102.3
102.3 102.4
106.1
105.9 106.4
101.8
101.9 101.6
99.8
99.6 100.5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2.2
102.1 102.3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六、交通和通信
101.4 100.1
101.0 99.2
102.0 102.0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0
八、居 住
104.0
99.4 104.1
98.0 103.9
上年同期=100
全国
城市
102.7
102.5
106.2
105.8
106.7
106.6
115.1
115.1
124.1
125.4
102.9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货币政策、企业成本、政府政策等。

具体来说,以下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
1. 供求关系:CPI的变化与市场供求状况密切相关。

若商品供大于求,则商品价格下降,CPI也会相应下降;反之则价格上涨。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

当货币增加流通,购买力增强,商品价格也会相应上涨,CPI也会上涨。

如果货币投放过度,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3. 企业成本:企业的成本高低也会对消费价格产生影响。

如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则出售产品的价格也会相应上涨,供给的减少也会导致价格上涨。

4. 政府政策:政府颁布的各种政策措施,如调整税负、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都会影响CPI。

例如,政府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就会减少居民收入,于是人们的购买能力下降,商品需求减少,价格也会下降。

5. 国外影响:国际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我国的CPI。

如原油价格、汇率、国际贸易政策等均会对CPI产生影响。

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家庭普遍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数。

是居民家庭通过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相对数(指数的基值定为100)。

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特定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和价格变化。

它是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变化率通常被用作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

一般来说,价格的全面持续上涨被认为是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城市与农村差异研究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城市与农村差异研究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城市与农村差异研究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一种衡量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变化的指标。

它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水平变化以及通货膨胀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的地域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农村也不例外。

本文将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城市与农村差异进行研究。

一、消费结构差异导致物价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直接影响了物价水平的差异。

首先,城市居民更多地消费非生活必需品,如娱乐、旅游、文化等。

这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通常较高,对城市CPI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而农村居民更多地消费生活必需品,如食品、衣物、住房等,这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较低,对农村CPI的影响较大。

其次,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能力不同,这也直接影响了物价差异。

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对高价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对旺盛,市场供求关系推动了价格上涨。

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有限,对价格较高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较少,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小。

综上所述,消费结构差异和消费能力差异是导致城市与农村物价差异的重要原因。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较大,制定货币政策和调控物价时需考虑到地域差异,精确把握各地的消费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需求。

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与农村物价差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物价差异逐渐加剧。

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居民数量。

这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市场供应量相对不足,推动了城市物价的上升。

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

农村商品市场相对萧条,农产品价格受到较大冲击,而城市商品市场相对繁荣,商品价格较高。

这也导致了城市与农村物价的差异进一步加大。

三、政府调控是缩小城市与农村物价差异的关键为了缩小城市与农村的物价差异,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