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之欧阳学创编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
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1.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异位妊
娠的诊疗中,中医药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胚胎的着
床和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方剂的常用组方有调经化瘀方、化瘀通络方、健脾补气方等。
其中,调经化瘀方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子宫内环境,增
加胚胎的着床率。
化瘀通络方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除输卵管或卵巢的疏通,增加胚胎着床率。
健脾补气方可以通过补充脾胃的营养,提高身体免
疫力,增加子宫对胚胎的容纳能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增加受精卵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妊娠率。
2.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孕妇身体健康的目的。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疗,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输卵管、卵巢等经络,
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环境,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计划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分解征)诊疗计划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尺度:(1)年纪:发病年纪大于40周岁.(2)重要症状:月经杂乱或绝经时光消失烘热汗出,或情感转变.(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痛苦悲伤.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掉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炽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力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联合舌脉即可诊断.2. 西医诊断尺度:(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杂乱或绝经同时消失以下三组症状:①典范的血管舒缩功效不稳固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力神经症状,如抑郁.焦炙.焦躁.易冲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重复泌尿道沾染等.(2)血FSH升高或正常,E2程度可升高.下降或正常.(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平常(焦躁易怒,或易于冲动,或精力重要,或抑郁寡欢).腰酸膝软,头晕掉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痛苦悲伤,口苦咽干,或月经杂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掉眠多梦,甚情志平常,或月经杂乱,量少,色红.舌红,苔薄白,脉细数.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诚惶诚恐,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舌红,少苔,脉细数.二.治疗计划(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治法:补肾疏肝.推举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喷鼻附.赤芍.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2.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推举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莲子心.炒枣仁.黄连.合欢皮.中成药:坤泰胶囊等.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推举方药:知柏地黄汤《景岳全书》加减.生地.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怀山药.茯苓.炙甘草.盐知母.盐黄柏.地骨皮.丹皮.中成药:坤宝丸等.4.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阴.推举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子.白芍.炙甘草.中成药:更年片(胶囊)等.5.肾阳虚证治法:温肾扶阳推举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山药.菟丝子.山茱萸.熟地.枸杞子.鹿角胶.杜仲.仙灵脾.中成药:龙凤宝胶囊等.6.肾阴阳俱虚证治法:阴阳双补推举方药:二仙汤《妇产科学》合二至丸《摄生众妙方》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当归.何首乌.生龙骨.牡蛎.知母.黄柏.二)中医情志治疗在辨证服用中药及中成药的基本上合营中医情志治疗.亦可以运用音乐体感治疗技巧进行治疗.(三)针灸治疗1.耳穴贴压顺应于伴随烘热汗出.精力重要等症状者.取肾.心.肝.胆.神门.内排泄等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肾.心.肝穴用弱刺激手段,胆.神门.内排泄穴用强刺激手段.2.体针(1)调卫健脑针法顺应于伴随掉眠症状者.取肾俞.内关.神门.四神聪等穴位,平刺进针.(2)滚针疗法顺应于伴随神经虚弱病睡眠障碍症者.(3)电针顺应于伴随尿频.尿急以及排尿艰苦等症状者.取肾俞.关元.大赫.水道.三阴交等穴位.3.灸法顺应于伴随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者.采取隔姜片艾灸命门.气海.涌泉;月经由多者灸断红穴.依据病情可选用针刺手段针疗仪.多功效艾灸仪等.(四)其他疗法1.微波辐射法顺应于伴随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者.取神阙穴,于月经清洁后第3天开端微波辐射治疗.2. 阴道纳药顺应于伴随阴道干涩,阴痒者.可选用保妇康栓,睡前阴道纳药. 3.病情程度分级尺度分解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剖断病情程度.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分.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分.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胎动不安(早期预兆流产)诊疗计划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尺度:参照全国高级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级教导出版社,2008年).怀胎时代消失腰酸.腹痛.下坠,伴随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2.西医诊断尺度:参照全国高级黉舍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平易近卫生出版社,2006年).(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响.(2)症状:阴道出血,伴随小腹痛苦悲伤或腰酸胀痛.(3)妇科检讨: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怀胎周数相相符.(4)帮助检讨:尿怀胎实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醒宫内怀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计划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尺度:参照全国高级中医药院校研讨生计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讨》(肖承悰主编,人平易近卫生出版社,2009年).(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纪律性发生发火的以小腹痛苦悲伤,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色.(2)临床表示: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产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岑岭,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轻微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会晤色惨白.出盗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3)妇科检讨:盆腔检讨发明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尺度(1)子宫内膜异位症①症状:痛经.不孕.②妇科及帮助检讨:盆腔检讨发明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讨(盆腔超声.盆腔CT及MRI)发明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程度轻.中度升高.③腹腔镜检讨:腹腔镜检讨是今朝诊断内异症的通用办法.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范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讨即可确诊.(2)子宫腺肌病①症状:痛经;月经平常(可表示为月经由多.经期延伸及不规矩出血);②妇科及帮助检讨: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讨(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醒.(二)痛苦悲伤程度评分:采取视觉模仿评分法(VAS评分)轻度痛苦悲伤:1~3分;中度痛苦悲伤:4~6分;重度痛苦悲伤:7~10分.二.治疗计划(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推举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喷鼻.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2.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推举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乌药.喷鼻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中成药: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二)针灸治疗1.体针:依据病情,辨证拔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取平补平泻法手段进行治疗.经前或经行期治疗.或选用火针疗法2.耳针:依据病情,辨证拔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排泄.神门.肝.肾.庭中.毫针捻转中强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经前或经行期治疗.3.灸法:依据病情,可选用热敏灸.雷火灸.温盒灸.中国灸等疗法.(三)外治法1.中药保存灌肠推举方药:三棱.莪术.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桃仁.红藤.牛膝.依据病情,恰当加减.水煎取液,合适温度,保存灌肠,经期停用.。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正文]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在妇科健康中的作用。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气血失调、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常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等,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腰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气血不畅、寒湿内阻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神曲颗粒、逍遥丸等可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针灸疗法也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逍遥散、桃仁承气汤可以调理气血、软化肿块,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常由性传播感染或产后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盆腔炎与湿热郁滞、气滞血瘀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三黄石膏、南芪汤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炎症的消散。
五、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多与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养血安神汤、脾胃丸可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以上是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可以为女性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附件]⒈中医方剂配方参考表⒉针灸穴位图册⒊相关研究及临床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⒉脏腑功能:中医学说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其功能不仅限于生理功能,还包括心理、情绪等方面。
⒊气滞血瘀: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堆积在体内。
⒋温经散寒: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通过温热药物来活血散寒,缓解经期疼痛。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之欧阳语创编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
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妇产科)盆腔炎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下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中医病名为崩漏,西医病名为异常子宫出血。
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中医辨证分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其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
异常子宫出血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
即便是热亦是虚热为多,但发病初期可为实热,失血伤阴即转为虚热。
1.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多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经来无期,经量或多或少,出血反复发作,色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腰脊酸软,小腹空坠;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辩证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输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苔脉象为肾虚之象。
2.肾阴虚损证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或停经数月有暴下不止,色鲜红,质粘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漏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3.脾虚证临床表现:经血非时暴下,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胱白,或肢体、面目水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气血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等相关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病症。
中医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经期长短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质地变化等症状。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活血祛瘀、补益虚损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肾经等经穴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前后,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暖宫散寒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姜黄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痛经,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肝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中医认为多与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有关。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丹参、广木香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用磁针、腧穴贴敷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经期腹痛和性交疼痛。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包括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等。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赤芍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如用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5.盆腔炎盆腔炎是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丹参、红花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提高盆腔血液循环,如用中脘、关元、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6.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组织增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理中焦等。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肾阴虚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腰膝酸软。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 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 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 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
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莲子心、炒枣仁、黄连、合欢皮。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之欧阳引擎创编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欧阳引擎(2021.01.0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
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妇产科中医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诊疗方案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输卵管炎等。
中医强调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人体,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是症状的缓解。
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诊疗中,中医有以下优势:1.辨证施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等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而在盆腔炎性疾病中,中医可以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如腹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进行辨证,确定病因,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针灸、中药或艾灸等治疗措施。
2.调理整体:中医强调调理整体,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方面因素,以调理整体健康。
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会通过草药治疗、针灸、艾灸等手段来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3.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人体疾病往往与自然环境的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在盆腔炎性疾病中,中医会强调调节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等。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还会根据季节等因素进行调理,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综合治疗: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时,常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结合运用。
例如,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来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
总之,中医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诊疗方案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理整体、天人合一和综合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
然而,重要的是要选择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并结合现代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妇产科)
犍为县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二〇一三年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0 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
(2)症状:盆腔囊性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3)妇科检查:触及子宫旁有囊性包块,活动度欠佳。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 1 0年第二版)拟订标准:(1)、痉状:下腹部囊性肿块,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
(2)体征:典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性包块,多活动度差,亦有活动度良好者。
(3)辅助检查:①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强光点。
采用超声检查标准,96%的患者可预测良性附件肿物。
如肿物囊性、单房、单侧,小于10且边界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
盆腔MRI:根据MRI和T2信号强度,评价囊肿液的密度及其铁浓度,有利于检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存在。
②血清CA 1 2 5值≤200 U/ml。
(二) 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
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黯有块,块去痛减,胸闷乳胀。
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
2、寒凝血瘀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
经量少,色紫黯,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3、湿热瘀结证:下腹结块,经期腹痛加重,得热痛增。
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粘。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妇科科
盆腔炎诊疗方案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一、概述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异常子宫出血。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中医辨证分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其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
异常子宫出血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
即便是热亦是虚热为多,但发病初期可为实热,失血伤阴即转为虚热。
1.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多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经来无期,经量或多或少,出血反复发作,色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腰脊酸软,小腹空坠;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辩证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输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苔脉象为肾虚之象。
2. 肾阴虚损证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或停经数月有暴下不止,色鲜红,质粘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漏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3. 脾虚证临床表现:经血非时暴下,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胱白,或肢体、面目水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气血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
(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
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
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
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
治法:滋肾宁心。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莲子心、炒枣仁、
黄连、合欢皮。
中成药:坤泰胶囊等。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景岳全书》加减。
生地、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怀山药、茯苓、炙甘草、盐知母、盐黄柏、地骨皮、丹皮。
中成药:坤宝丸等。
4.肾阴虚证
治法:滋肾养阴。
推荐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子、白芍、炙甘草。
中成药:更年片(胶囊)等。
5.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扶阳
推荐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山药、菟丝子、山茱萸、熟地、枸杞子、鹿角胶、杜仲、仙灵脾。
中成药:龙凤宝胶囊等。
6.肾阴阳俱虚证
治法:阴阳双补
推荐方药:二仙汤《妇产科学》合二至丸《摄生众妙方》加减。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当归、何首乌、生龙骨、牡蛎、知母、黄柏。
二)中医情志治疗
在辨证服用中药及中成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亦可以应用音乐体感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三)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适应于伴有烘热汗出、精神紧张等症状者。
取肾、心、肝、胆、神门、内分泌等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肾、心、肝穴用弱刺激手法,胆、神门、内分泌穴用强刺激手法。
2.体针
(1)调卫健脑针法
适应于伴有失眠症状者。
取肾俞、内关、神门、四神聪等穴位,平刺进针。
(2)滚针疗法
适应于伴有神经衰弱病睡眠障碍症者。
(3)电针
适应于伴有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者。
取肾俞、关元、大赫、水道、三阴交等穴位。
3.灸法
适应于伴有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者。
采用隔姜片艾灸命门、气海、涌泉;月经过多者灸断红穴。
根据病情可选用针刺手法针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微波辐射法
适应于伴有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者。
取神阙穴,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微波辐射治疗。
2. 阴道纳药
适应于伴有阴道干涩,阴痒者。
可选用保妇康栓,睡前阴道纳药。
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
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
(1)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
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
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
中成药: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手法进行治疗。
经前或经行期治疗。
或选用火针疗法
2.耳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门、肝、肾、庭中。
毫针捻转中强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
经前或经行期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可选用热敏灸、雷火灸、温盒灸、中国灸等疗法。
(三)外治法
1.中药保留灌肠
推荐方药:三棱、莪术、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桃仁、红藤、牛膝。
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