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全面的煤层气基础知识
能源地质学-10-2-煤层气组成与性质资料
煤层气的物理性质
气体 CH4 CO CO2 H2S SO2
NO2
H2
味
无
微有 甜
略带 酸味
臭味
酸味 硫磺味
有刺激 味
无
无无
无
色
无无
无 褐红色
相对 比重 0.554 0.97 1.52 1.19
水溶性 难溶 微溶 易溶 易溶
爆炸性 5~16 12.5~ 不爆 4.3~4
吸气
99.85 0.47 0.38 30.87
非烃 微量 微量
微量
三、煤层气的同位素特征
1、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分布
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的地域分布(据叶建平等,1998)
2、煤层气的鉴别标志
1)相同成熟度
Ro,max=0.50~2.5% δ13C1>-43‰是煤型气, δ13C1 ≤-43%~-55‰是油型气。
1.269
1.48
相对密度(15.5℃)
0.554
0.967
1.519
1.038
1.178
热值/KJ·m-3
37.62
不可燃 不可燃
65.90
23.73
溶解系数 m3/m3·atm 0.033
0.016
0.87
0.047
2.58
H2 2.016 -239.90 1.297 -252.70
0.069 12.07
同位素δ13C、δD(‰)
δ13C1 δ13C2 δ13CCO2 δD1 -32.20 -20.80 28.40 -193 -30.20 -23.70 -17.00 -154 -32.00 -24.80 -15.80 -145 -31.90 -21.90 -17.20 -157 -33.00 -19.50 -12.70 -159 -32.60 -18.50 23.20 -172 -31.20 -16.80 -12.50 -152
第二章 煤层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采煤界习惯将前三个带统称为“瓦斯风化带”。
浅部煤层气成分垂向各带气体组成 名 称 CH4 (体积 %) CO2 (体积 %) N2 (体积 %)
CO2—N2 带
瓦斯 风化带 N2带 N2—CH4 带
< 10
< 20 < 80
> 20
< 10~20 < 10~20
20~80
> 80 < 80
甲烷带
CH4带
可以分为油成气、煤成气和它成气三大类。
煤成气和油成气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气源不同 自生油岩系。 煤成气来自煤系和煤层;油成气来
2、干酪根类型不同 气以腐泥型和过渡型为主。
煤成气以腐植型为主;油成
3、甲烷碳同位素比值(δ13C1)不同
煤成气
δ13C1
=-20~-30‰,偏重;油成气δ13C1 =-30~-55‰,偏轻。
由一个含煤岩系生成的“煤成(型)气”中,
现今储集在煤层内的“煤层气”是其很少部分, 能够聚集成常规天然气藏的更是少部分,大部分 气体逸散。
3、瓦斯 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层、岩层和采空区放出的各 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在陈述煤层气的地质问题时, 煤层气与瓦斯两个术语是同义词; 在陈述煤矿巷道里的“瓦斯”时, 二者又不能完全看成同义词。
0.02~ 0.29
0.12~ 2.10 0.02~ 0.38
0.92~ 1.63
0~ 15.88 4.63~ 30.87
钻井煤芯解 83.47~ 99.43 吸气 矿井煤岩解 66.35~ 99.85 吸气
微量 微量
由此可知,组成瓦斯的成分包括:甲烷(沼气)CH4, 一般可占到80%以上;二氧化碳CO2和氮N2,一般占1%~ 20%左右;重烃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C2H8、丙烷C3H8、 丁烷C4H10、戊烷C6H12等,含量很少,一般在1%以下;
关于煤层气的一些基本概念
关于煤层气的基本概念
气体在煤层内有三种基本赋存状态,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煤层气总量中以吸附气占绝大部分,游离气占少部分,溶解气占极少部分。
吸附等温曲线——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煤吸附甲烷的量与甲烷平衡压力的函数曲线。
煤对甲烷的吸附等温线通常可用兰格缪尔方程表示。
吸附质(气体)在单位质量吸附剂(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取决于四方面因素:①吸附质(气体)的性质;②吸附剂(固体)的性质;
③吸附平衡的温度——我国采煤界用30℃,煤层气探查部门用取样点的地温。
④吸附质(气体)的平衡压力——一般加压到6 Mpa左右。
①煤层含气饱和度——
煤层孔隙被气体充满的程度。
通常从吸附等温曲线上求得,即含气饱和度等于实测含气量与原始储层压力在吸附等温曲线上所对应
的理论含气量的比值。
②临界解吸压力——
在煤层降压过程中,气体开始从煤基质表面解吸时所对应的压力值。
③吸附时间——
累计解吸出的气量占总吸附气量(包括残余气)的63.2%所需的时间,单位是小时或天数。
④煤储层压力——
煤储层孔隙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常以兆帕〔斯卡〕MPa为单位。
⑤煤储层压力梯度——
在单位垂直深度内,煤储层压力的增量。
⑥煤储层压力系数——
实测储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
按有关规程规定,煤层的瓦斯压力≥0.74 Mpa,该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
⑨废弃压力(abandonment pressure)——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煤层气井疏水降压所能达到的最低井底压力,又称枯竭压力。
煤层气
1煤层气:是指煤层生成的气体经运移、扩散后的剩余量,包括煤层颗粒基质表面吸附气,割理、裂隙游离气。
2煤型气:是相对于油型气的概念,是煤成气和煤层气的总和。
3割理:是指煤层中近于垂直层面的天然裂隙。
4构造煤:是指煤层中分布的软弱分层,是煤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或强烈的韧、塑性变形及流变迁移的产物。
5煤层气吸附平衡:当吸附和解吸两种作用速度相等(单位时间内被固体颗粒表面吸留的气体分子数等于离开表面的分子数)时,颗粒表面上的气体分子数目就维持在某一定量,称为吸附平衡。
6煤层气藏:是指在地层压力(水压和气压)作用下保有一定数量气体的同一含煤地层的煤岩体,具有独立的构造形态;是在煤层演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后期构造运动中未被完全破坏,呈层状产出。
7煤层气地质储量:是指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8煤成气:是煤层和煤系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气态烃,经运移到煤系中或煤系以外的储层中聚集的煤型气。
9瓦斯突出煤体:构造严重破坏并具有发生瓦斯突出的瓦斯能(即含有大量瓦斯)介质条件的煤体称为瓦斯突出煤体。
10坚固性系数:用于表示岩石抗冲击能力的大小或破坏时破碎功的大小。
11瓦斯放散初速度△P:是指煤在0.1MPa压力吸附瓦斯的条件下,向一固定体积的真空空间放散时,某一时间段内所散放的瓦斯量。
12原生结构煤:指煤原生构造未受构造变动,保留原生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每层原生层理完整、清晰,仅有少量内、外生裂隙发育,煤体呈块状的煤;原生结构煤的煤岩成分、结构、构造与内生裂隙清晰可辨。
13煤与瓦斯突出:采煤生产过程中,在一瞬间(几秒钟)采煤工作面或巷道某处突然被破坏,迅速放出大量瓦斯,同时抛出大量的煤、岩碎块和煤粉,这种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
14吸附等温线:按照气体解吸特性描述的煤的响应性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3简单描述煤层割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煤层割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分为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
煤层气地质学复习提纲
1. 什么是煤层气?煤层气的组成?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其成分大多以甲烷为主,也可能一氮气、二氧化碳或重烃等为主。
2.什么是CO2-ECBM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注入增加CO2提高煤层气生产能力的技术。
3.什么是瓦斯?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型气与采动影响带中的煤成(层)气、采空区的煤型气及采掘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4. 煤层气的生气阶段,各阶段的产率如何?(1)褐煤至长焰煤阶段:生气38~168m3/t ,CO2占72% ~92%,烃类<20%以甲烷为主,重烃气<4%(2)长焰煤至焦煤阶段:生气168~270m3/t ,烃类气体迅速增加,占70~80%,CO2下降至10%左右。
烃类气体以CH4为主,重烃可占10~20%,如壳质组含量多,则油和湿气含量也多。
(3)瘦煤至无烟煤阶段:生气270~422m3/t ,烃类气体占70%,其中CH4占绝对优势(97% ~99%),几乎没有重烃。
5.煤层气的成因,各种成因分别形成于什么阶段?(1)生物降解煤层气 泥炭~褐煤阶段 Ro,max<0.5% (2)热解型煤层气 褐煤~瘦煤阶段 Ro,max 介于0.5~2.0%(3)裂解型煤层气 瘦煤阶段~三号无烟煤 2.0%<Ro,max<3.7%(4)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 0.3%<Ro,max<1.5%6.控制煤层气组成的地质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控制的?1.煤岩组分(母岩)2.煤化程3.生气过程4.埋藏深度及相应的温压条件5.次生作用(混合氧化作用)6.水动力等地质条件。
7.煤的显微组成???有机质显微组分: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 无机质显微组分: 矿物质,镜质组:①透射光:橙红色、褐红色 ②反射光:灰色、浅灰色,具有弱的荧光性惰性组:①透射光:不透明②反射光:亮白色,黄色或灰白色,无荧光,正突起壳质组:①透射光:黄色,少数为绿黄色,红橙色②反射光:深灰色,灰色、有突起,发黄色的荧光 8.煤体的结构类型煤的宏观结构①条带状结构:②线理状结构:煤岩成分呈<1mm 的线理③透镜状结构:煤岩成分成透镜状④均一状结构:成分单一、均匀,镜煤、腐植腐泥煤⑤粒状结构:大量孢子、树脂体、矿物杂质⑥叶片状结构:树皮或角质形成⑦木质状结构:植物茎干的木质纤维组织的痕迹⑧纤维状结构:为丝炭所特有,一向延长,保存木质纤维组织结构,疏松多孔,细胞排列 煤的次生结构:①碎裂构造②碎粒构造③糜棱构造9.内在水: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
煤层气知识点
煤层气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煤炭勘探:是以煤田地质学为理论指导,使用多种勘查手段发现煤田和评价煤炭资源的开发远景,并为矿井的开发设计提供地质资源依据的地质勘查工作。
2.煤层气资源勘查:是指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煤和煤层气地质理论),利用钻井、地震、遥感以及生产试验等勘探技术手段,调查地下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和赋存数量的评价研究和工程实施过程。
3.复合勘探系统:是指在基本勘探系统的基础上,为准确地查明影响采掘顺利进行的开采地质条件,需要加密一些专门的勘探工程,使勘探后期形成不均匀的勘探网,故称为复合勘探系统。
4.详终:构指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0m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控制的”类别资源储量,提交的报告即为详终报告。
5.普终: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0m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推断的”类别资源量,提交的报告即为普终报告。
6.可行性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
通常应在勘探后进行。
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计算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得出拟建项目是否应该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的基本认识。
7.经济的资源量/储量: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煤炭的平均价只能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
8.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储量: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它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9.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储量: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成经济的。
10.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储量:仅通过概略研究,作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11.煤层的类型有:按煤层构造特征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等四个构造类别;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等四个类型。
煤层气基础知识
1、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煤层气爆炸范围为5—15%2、煤层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二氧化碳、氮气3、煤层气储层是(基质)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结构4、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吸附态(80-90%),游离态(20%-10%)、水溶态(5%以下)。
游离态煤层气以自由气体状态储积在煤的割理和其他裂缝空隙中,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由运动5、煤层气的产出机理:通过抽排煤储层的承压水,降低煤储层压力,使吸附态甲烷解吸为大量游离态甲烷并运移至井口。
即排水-降压-解析-扩散-渗流煤层气的运移方式:微孔-大孔-微裂纹-裂隙-裂缝6、在煤体的大孔和裂隙中,煤层气流动是以压力梯度为动力,其运移遵循达西定律;而在微孔结构中,煤层气流动是以浓度梯度为动力,运移遵循菲克定律。
7、井底压力:是指煤层气井储层流体流动压力8、压降漏斗:由于排水降压,供水边界到井底洞穴形成压差,其压差形状为漏斗状曲面,该曲面被称为压降漏斗,由于洞穴压力最低,煤层气定向解析,扩散,渗流和运移至洞穴。
排采时间越长,压降漏斗有效半径越大,其影响范围逐渐增加。
9、吸附:煤层气分子由气相赋存到煤体表面的过程。
10、煤中自然形成的裂缝称为割理;割理中的一组连续性较强、延伸较远的称面割理;另一组仅局限于相邻两条面割理之间的、断续分布的称端割理11、达西定律:Q=KA△h/L式中Q为单位时间渗流量,A为过水断面面积,△h为总水头损失(高度差),L 为渗流路径长度,I=h/L为水力坡度,K为渗流系数。
关系式表明,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多孔介质的渗流量与渗流路径长度成反比,与过水断面面积和总水头损失成正比。
从水力学已知,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Q等于流速v与过水断面A的乘积,即Q=Av。
菲克定律:菲克就提出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称为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用J表示)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通量越大12、临界解吸压力:对于未饱和煤层气藏,只有压力下降到含气量吸附等温线上,气体才开始解吸,该压力称为临界解吸压力。
天然气煤层气基础知识
中散发,且爆炸极限范围窄,在自然环境难以形成遇火爆燃条件,而空气中含有
10%液化石油气,人在该气体中5分钟就会麻醉;一旦压缩天然气从储罐或管路中
泄漏,在泄漏点周围会立即形成低温区,使天然气燃烧困难。
十六、LNG的六大优点 1)LNG体积比同质量的天然气小625倍,所以可用汽车轮船很方便地
将LNG运到没有天然气的地方使用。 2)LNG储存效率高,占地少。投资省,10m3LNG储存量就可供2万户居
二、天然气分类
按产出分类:
a、气田气 从气井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
b、石油伴生气 从油井中与原油一起采出来的天然气,也叫溶解气、油田气等;
c、凝析气 凝析油逆蒸发作用而气化形成的天然气;
d、煤层气 从地下煤层中采出来的天然气;
按状态分类:
1、标准天然气
是指标准状态下(0℃、1atm)的天然气。其绝对密度为0.71 kg/m3,相对密度为 0.59,平均热值36MJ/Nm3,约为8500千卡/Nm3。
四、天然气化学组成
烷a(、C烃3H类8)气、体丁烷主(要C是4H1甲0)烷、(戊CH烷4)(一C5般H12占)8等0%;以上,其次为乙烷(C2H6)丙
b、非烃气体 (N2)等;
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氮气
c、稀有气体 氦气(Ne)、氩气(Ar)等;
五、天然气主要成份
燃料名称 燃点 爆炸极限 密度比空气 挥发性
天然气
650
5-15%
小
易
LPG
490
1.5-9.1%
大
难
汽油
425
1.4-7.6%
大
难
柴油
260
0.5-4.1%
煤层气基础知识与运用(新员工)
平时我们所使用的测量LEL值得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所测量的 值表示的是达到爆炸下限的百分数,也就是接近程度。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粘度
天然气的粘度 通常用甲烷粘度代替天然气的粘 度。天然气的粘度与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组 分、温度及压力有关。
2、甲烷的分子量为16.04M,在标(101325Pa,00C) 下,其密度为0.71Kg/m3, 相对空气密度为0.55,热值为一 般35.9MJ/m3-39.8 MJ/m3之间;
3、天然气可液化,液化后其体积将缩小为气态的六百 分之一。每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需要大约十立方米空气 助燃。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浓度测量中的单位换算 可燃气体检测中所涉及的单位分别有ppm、lel以及vol他们分别表
示百万分之一、爆炸下限和体积浓度,单位表示是从小到大;
ppm:指的是百万分之一。如5ppm一氧化碳指的是空气中含有百 万分之5的一氧化碳。
LEL:指的是气体爆炸下限的浓度。如10%LEL指的是达到了气体 爆炸下限浓度的10%
高压条件下,气体粘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气体粘度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气体 粘度随相对 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降低。低压压力变化对气体粘 度的影响不明显;气体粘度 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气体粘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少。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热值
热值又称发热量,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 时生成最简单最稳 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kJ/ m³或 kJ/kg。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煤层气基础知识(整理)
1.1. 煤层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从矿产资源的角度讲,煤层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含量>85%),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储集在煤层气及其临近岩层之中的,可以利用开发技术将其从煤层中采出并加以利用的非常规天然气。
对煤层气而言,煤层既是气源岩,又是。
煤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殊的岩石力学性质,因而使煤层气在贮气机理、孔渗性能、气井的产气机理和产量动态等方面与常规天然气有明显的区别(详见表1.1),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资料来源:张新民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2002年1.2. 煤层气生成1.2.1. 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从泥炭到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形成过程中,都有气体的生成。
根据气体生成机理的不同,可以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分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两类。
生物成因气主要形成于煤化作用的未成熟期,而热成因气主要形成于煤化作用的成熟期和过成熟期。
1.2.1.1. 生物成因气生物成因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它是由各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复杂作用过程导致有机质发生降解作用而形成。
生物成因气又可以根据产生阶段的不同分为原生生物气和次生生物气。
(1)原生生物气原生生物气是在煤化作用早期(R0<0.5%),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低于50 0C),在煤层埋藏较浅处(<400m),在细菌的参与和作用下,微生物对有机质发生分解作用而形成的以CH4为主要成分的生物生成气。
在原生物生成气生成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CO2还原而成;另一种由甲基类发酵(一般为醋酸发酵)而成。
生物气的形成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是:①缺氧环境;②低硫酸盐浓度;③低温;④丰富的有机质;⑤高PH值;⑥足够的空间。
(2)次生生物气Rice(1981)和Scott(1994)等人认为在近地质时期,煤层被抬升,活跃的地下水系统和大气淡水形成了微生物活动的有利环境,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微生物降解和代谢煤层中已经形成的湿气、甲烷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生成次生物成因气(主要是CO2和CH4)。
煤层气基础知识面试整理
一、基本认识1.2000m以前的煤层气储量36.81万亿立方2.煤层气和煤成气的区别:煤成气包含煤层气和煤系气,煤系气为常规天然气,不储存在煤中,而煤层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储存在煤层中。
3.煤层气的成因类型: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煤化作用)4.煤层气赋存状态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它以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三种形式储集在煤储层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吸附态,占95%以上。
5.兰格缪尔的方程和曲线形态(小明老师的课件)6.煤层气的气含量包括逸散气,解析气和残留气7.煤是一种双重孔隙介质,煤中气体的流动有两种机制,在裂隙(割理)系统中为达西流,而基质中为扩散流。
8.吸附时间是一个特征时间,,确切定义为:总吸附量(包括残留气)的63.2%被解吸出来所需要的时间。
9.压裂的实质是利用高压泵组,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高速注入地层。
当泵的注入速度大于地层的吸收速度时,地层就会产生破裂或使原来的微小缝隙张开,形成较大的裂缝。
随着液体的不断注入,已形成的裂缝向内延伸。
为了防止停泵以后,裂缝在上部岩层的重力下重新闭和,要在注入的液体中加入支撑剂,使支撑剂充填在压开的饿裂缝中,以支撑缝面。
10.煤层气基本排采方式,排水降压11.试井技术是准确确定裂隙系统渗透率的唯一办法。
利用测试井生产或注入量变化而引起的压力变化数据。
进而解释求取储层的流动性质和储层形状。
二、宏观把握影响煤层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1)煤储层顶底板的岩石类型,顶底板岩石的封闭性决定了气含量(2)煤化程度,随变质程度的增高,煤层气的生成量和储存量(含气量)增高,但在超无烟煤阶段,煤的含气量最低。
这是由于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煤中的孔隙,特别是小、微孔隙增多,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使煤与CH4的亲合力增强所致。
在超无烟煤阶段,孔隙度急剧下降,CH4的储存空间减少,使含气量降低。
(3)煤岩组分,从生气的角度,壳质组的生气能力>镜质组>惰质组;但从吸附角度,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吸附能力高于壳质组。
煤层气知识
煤层气用户手册一、简介: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俗称“瓦斯”,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1] 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
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
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
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国家战略资源。
煤层气(天燃气)主要特点有:1、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含量一般在90%以上(),是一洁净的新型能源;2、热值高,每立方米发热值为8000-9000千卡/标米3,约相当于同体积城市燃气热值的2.4-2.7倍;3、燃烧充分,元素,无污染;易燃、易爆。
二、用途性质:煤层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
每平方煤层气大约相当于9.5度电、3 m3水煤气、1L柴油、接近0.8kg液化石油气、1.1-1.2L汽油,另外,煤层气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物,因此它是相当便宜的清洁型能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煤层气比空气轻,其密度是空气的0.55倍,稍有泄漏会向上扩散,只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即可避免爆炸和火灾。
而煤气、液化石油气密度是空气的1.5—2.0倍,泄漏后会向下沉积,所以危险性要比煤层气要大的多。
煤层气爆炸范围为5—15%,水煤气爆炸范围6.2—74.4%,因此,煤层气相对于水煤气不易爆炸,煤层气不含CO,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象水煤气那样发生中毒现象。
煤层气基本特性
第一章煤层气基本特性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的天然气体,其化学成分以甲烷为主,也含有数量不等的其他烃类和杂质气体。
第一节主要内容:煤层气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含少量的重烃气(乙烷、丙烷、丁烷、戊烷)、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等)。
通常,将甲烷与烃气之百分比定义为干燥系数。
干燥系数大于95%的煤层气称为干气,小于95%的为湿气。
煤层气化学组成的垂向变化:从地表至煤层气风化带下限深度,依次形成了二氧化碳—氮气带、氮气—甲烷带和甲烷带。
其中二氧化碳—氮气带、氮气—甲烷带通称煤层气风化带。
(在层气风化带内的煤层气资源,通常缺乏开发利用价值,不列入资源计算。
)第二节主要内容:煤层气基本物理性质:煤层气中往往含有微量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气体,常常伴有一些苹果的香味。
煤层气的热值是指单位体积煤层气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也称煤层气的燃烧热。
甲烷的爆炸极限:5.3%—14.0%。
在地层条件下,煤层气密度随储层压力的增高而加大,随储层稳定的升高而减小。
由于空气的密度等于1.2928,故煤层气的密度(质量)与相对密度大不相同(见下表)。
煤层气化学组分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组分密度相对密度组分密度相对密度组分密度相对密度甲烷0.7166 0.5543 戊烷 3.2159 2.4872 硫化氢 1.5392 1.1906 乙烷 1.3561 1.0488 二氧化碳 1.9768 1.5921 水蒸气0.7680 0.5941 丙烷 2.0918 1.5617 氮气 1.2505 0.9673 空气 1.2928 1.0000 丁烷 2.6720 2.0665 氧气 1.4289 1.1053 氦气0.1782 0.1380黏度是流体运动时,其内部质点沿接触面相对运动、产生内摩擦力以阻抗流体变形的性质,常用动力黏度系数(流体内摩擦切应力与切应变率的比值)来表示。
煤层气黏度是确定其扩散运移特性的重要参数。
煤层气基础知识与运用(新员工)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爆炸极限
定义:当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 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够发生爆炸的。
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15%,当可燃物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遇到明火, 既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高于爆炸上限时,遇到明火,虽然不会爆炸,但能够 正常燃烧,若在浓度在5%-15%范围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
按气态方程
P0 V0 P1 V1
T0
T1
V1 P0 V0 T1 P1 T0
V1 (350 77.8) 1045 (273 20) 101 .325 (273 5)
= 4650.11 (Nm3)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常见气体压力单位换算
1标准大气压(atm)=0.101325兆帕(MPa) 1Mpa= 1000 KPa=10 bar = 10 kgf/cm2(公斤力/平方 厘米)= 145psi(磅/平方英寸) 1KPa=1000Pa= =0.145 psi(磅/平方英寸)
相互之间关系:10000ppm=1Vol%,而lel是把爆炸下限5Vol%均 分为一百分,一份为1%LEL,
平时我们所使用的测量LEL值得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所测量的 值表示的是达到爆炸下限的百分数,也就是接近程度。
山西铭石煤层气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粘度
天然气的粘度 通常用甲烷粘度代替天然气的粘 度。天然气的粘度与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组 分、温度及压力有关。
例题:已知现阶段城南门站中压供气流量最大为35000Nm3/h,请计算设定 单次加臭量和每分钟加臭频次?
解:小时最大加臭量为:35000×0.02=700(g) 每分钟最大加臭量:700÷60=11.67(g)=11.67(ml)
系统全面的煤层气基础知识
系统全面的煤层气基础知识煤层气(Coalbed Methane)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的等温吸附特性参数、煤层气含量、渗透率、储层压力、原地应力,以及有关煤岩煤质特征的镜质组反射率、显微组分、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等,相应的测试分析技术有: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容量法)、煤层气含量测定、煤层气试井和煤岩煤质分析等。
煤的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是煤层气资源可采性评价和指导煤层气井排采生产的关键技术参数,等温吸附数据测定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成败和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煤是具有巨大内表面积的多孔介质,象其它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碳一样,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
煤层气以物理吸附方式储存在煤中,主要证据有:甲烷的吸附热比气化热低2—3倍(Moffat &Weale,1955;Yang &Saunders,1985),氮气和氢气的吸附也与甲烷一样,这表明煤对气体的吸附是无选择性的;大量试验也证明,煤对气体吸附是可逆的(Daines,1968;Maver 等,1990)。
结合国内外资料,推荐吸附样粒度为60—80目。
煤的平衡水分—当煤样在温度30℃、相对湿度96%条件下,煤中孔隙达到水分平衡时的含水量。
测试平衡水平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储层条件下煤的含水情况,为煤的吸附实验做准备。
煤层气含量—指单位重量煤中所含的标准状态下(温度20℃、压力101.33kpa)气体的体积,单位是cm3/g或m3/t。
它是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开发过程中计算煤层气资源量和储量、预测煤层气井产量的重要煤储层参数之一。
煤层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直接法(解吸法)和间接法(包括等温吸附曲线法和单位体积密度测井法)。
在直接法中,保压取心解吸法是精确获得原地煤层气含量最好的方法。
直接法的基本原理煤心煤样的煤层气总量由三部分气体量构成:一是损失气(lost gas),二是实测气(measured gas),三是残余气(residual gas)。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煤矿瓦斯(即煤层气)是煤矿中常见的一种危险气体。
它主要由甲烷(CH4)组成,同时也含有少量的其他烃类和气体。
瓦斯在矿井中的积聚和释放会导致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对矿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煤矿瓦斯管理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煤矿瓦斯的基本技术知识。
一、煤矿瓦斯形成和释放1. 煤层气的形成:煤层气是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的。
随着植物残渣埋入地下,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植物残渣逐渐转化为煤,并产生瓦斯。
瓦斯主要由甲烷(CH4)组成,也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等。
2. 煤层气的释放:瓦斯会随着煤的开采而释放。
当煤体被破坏、破碎或钻孔时,瓦斯会从煤中逸出,在矿井和巷道中积聚。
二、煤矿瓦斯爆炸的原理1. 瓦斯与空气混合:瓦斯与空气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
瓦斯的爆炸极限为5%~15%。
2. 点火源的存在:当混合物中存在点火源(如明火、火花、静电等),就会引发爆炸。
3. 爆炸传导:瓦斯爆炸的第一次爆炸将造成巨大的气浪和冲击波,导致周围的瓦斯层爆炸,形成所谓的“传导波”。
三、煤矿瓦斯治理技术1. 排放和抽采:通过排放和抽采瓦斯,将矿井中的瓦斯排到安全区域或利用瓦斯作为能源。
排放瓦斯主要通过通风系统,抽采瓦斯主要通过坑道、井筒等设备。
2. 监测和控制:煤矿需要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瓦斯抽采的方法和参数。
3. 瓦斯抑制:采取措施减少煤体破坏和瓦斯释放,如加强巷道支护、减少钻孔数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抑制剂来降低瓦斯释放量。
4. 安全管理:煤矿需要建立健全的瓦斯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标准,加强瓦斯安全培训和监督检查,确保煤矿人员的安全。
四、煤矿瓦斯防范措施1. 设立瓦斯监测点,定期监测矿井中的瓦斯含量和其他指标。
2. 建立瓦斯防爆设备,如防爆电器、防爆灯等,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定期检查矿井中的瓦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煤层气安全培训常识
02 环保挑战
做好废气处理、土地复原
03 安全挑战
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意识
结语
煤层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对于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煤层气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04
第四章 煤层气的安全管理
REPORTING
煤层气的安全管理
保障井下作业安全
煤层气开采安全管理经验分享
不同煤层气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 分享这些经验,整个行业可以不断学习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共 同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稳定。
REPORTING
●05
第5章 煤层气的应急处置与 救援
REPORTING
煤层气事故的应急处置
针对瓦斯爆炸、顶板垮塌等事故,需要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制定 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做好应急演练。在面对突发情况时, 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层气开采安全风险防范
瓦斯爆炸
加强通风管理 进行定期检查
配备必要的防爆设备
其他安全风险
定期检查设备 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顶板垮塌
加强支护措施 定期检查支护情况 培训作业人员正确操作
煤层气开采安全技术
瓦斯抽放
有效控制瓦斯浓度
防治井下火灾
确保井下作业环境安全
防治顶板涌水
煤层气安全培训常识
制作人:XXX
时间:XX年X月
目录
第1章 煤层气的形成与分布 第2章 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 第3章 煤层气的利用与发展 第4章 煤层气的安全管理 第5章 煤层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全面的煤层气基础知识煤层气(Coalbed Methane)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的等温吸附特性参数、煤层气含量、渗透率、储层压力、原地应力,以及有关煤岩煤质特征的镜质组反射率、显微组分、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等,相应的测试分析技术有: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容量法)、煤层气含量测定、煤层气试井和煤岩煤质分析等。
煤的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是煤层气资源可采性评价和指导煤层气井排采生产的关键技术参数,等温吸附数据测定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成败和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煤是具有巨大内表面积的多孔介质,象其它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碳一样,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
煤层气以物理吸附方式储存在煤中,主要证据有:甲烷的吸附热比气化热低2—3倍(Moffat &Weale,1955;Yang &Saunders,1985),氮气和氢气的吸附也与甲烷一样,这表明煤对气体的吸附是无选择性的;大量试验也证明,煤对气体吸附是可逆的(Daines,1968;Maver 等,1990)。
结合国内外资料,推荐吸附样粒度为60—80目。
煤的平衡水分—当煤样在温度30℃、相对湿度96%条件下,煤中孔隙达到水分平衡时的含水量。
测试平衡水平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储层条件下煤的含水情况,为煤的吸附实验做准备。
煤层气含量—指单位重量煤中所含的标准状态下(温度20℃、压力101.33kpa)气体的体积,单位是cm3/g或m3/t。
它是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开发过程中计算煤层气资源量和储量、预测煤层气井产量的重要煤储层参数之一。
煤层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直接法(解吸法)和间接法(包括等温吸附曲线法和单位体积密度测井法)。
在直接法中,保压取心解吸法是精确获得原地煤层气含量最好的方法。
直接法的基本原理煤心煤样的煤层气总量由三部分气体量构成:一是损失气(lost gas),二是实测气(measured gas),三是残余气(residual gas)。
损失气量估算主要采用美国矿业局直接法(USBM法),该法假设煤中气体解吸可理想化地看作球形煤粒中气体在恒温下扩散,可以用扩散方程来描述,球形煤粒内气体的初始浓度为常数。
Grank(1975)给出了各种不同几何形态和边界条件的扩散方程的解。
其解析解表达式为:△G cm=[203.1G ci tD]-G clr式中△G cm—累计实测解吸气含量,cm3/gG ci—初始气含量,cm3/gD—扩散系数,cm2/sR—煤粒的特征扩散距离,cmG cl—损失气含量,cm3/g该解吸解表达式表明,早期的累计解吸气量与时间平方根成正比,这就是估算损失气量的理论依据。
不过,大约20%以上的吸附气体解吸逸散后,这种估算损失气量的方法所依据的数学意义就变得不准确了。
USBM法确定的零时间起点与钻探取心时使用的循环液的类型有关。
当用清水或泥浆时,零时间认定为煤心被提升到一半孔深的时刻,即认为煤心被提升到一半孔深时气体开始解吸逸散,在这种情况下,损失气时间为提钻时间的一半加上在地面煤心煤样装入解吸罐之前的处理时间;提钻时间和状罐时间越短,估算的损失气量越准确。
如用空气或泡沫钻进时,损失气时间被定义为取心时间、提钻时间和地面煤心煤样装入解吸罐之前的处理时间的总和,当损失气量不超过总解吸气量的20%时,直接法所测得气含量数据比较准确。
采样原则:应该采用绳索取心工具采取煤层气含量测定的煤心煤样,以便缩短采样时间,采样时间—是指用于气含量测定的煤样从割心到被装入解吸罐所用的实际时间。
从割心到煤样提到井口所用的提心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即:煤层深度小于500米的,提心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煤层深度500—1000米的,提心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煤层深度大于1000米的,提心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样品到达地面后,必须在10分钟内装入解吸罐密封。
每次装罐的煤样质量不得少于800克(要求装入罐中的煤样,达到距罐口1厘米处)。
如果煤心采取率不足又需要采样测定时,最低采样重量不得少于300克,只做解吸测定,在备注中说明结果仅供参考。
如果装入解吸罐的煤样量不足,可在装样前在罐中先放入充填料,以减少罐中死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装罐结束后第一次测定时间5分钟。
时间间隔要求是,第一个小时内的测定时间间隔为5分钟,第二个小时内的测定时间间隔为10分钟,第三个小时内的测定时间间隔为15分钟,第四个小时内的测定时间间隔为30分钟,第六小时至第八小时内的测定时间间隔为60分钟。
连续解吸8小时后,可视解吸罐的压力表表压确定适当的解吸时间间隔,一般每隔24小时解吸一次。
当自然解吸持续到连续7天、且每天平均解吸量小于或等于10cm3时,结束自然解吸测定工作。
煤层气气含量测定结果有两种表达式形式,一是空气干燥基气含量,另一是干燥无灰基气含量。
空气干燥—为解吸罐内剔除夹矸和杂物后空气风干的样品重量。
干燥无灰基—为空气干燥基重量减去灰分、水分重量。
煤层气储层参数主要是指煤储层的渗透率、储层压力、调查半径、表皮系数和原地应力等参数。
煤层气试井目前主要采用注入/压降试井方法求取渗透率、储层压力等煤储层参数并用注入/关井的方法求取煤储层的原地应力。
试井内容及获取参数储层参数主要是指煤层的渗透率、储层压力、调查半径、表皮系数和原地应力等参数,这部分测试内容见下表。
储层参数测试项目及获取参数原地应力—原始的地层应力也即裂缝的闭合压力。
分析裂缝闭合压力有两种方法,一为双对数法,二是时间平方根法。
双对数法—是对压降数据作lg△p —lg△t曲线,在该曲线上找出一条1/2斜率直线,偏离该斜率线的点的压力为裂缝闭合压力;时间平方根法—是对压降数据作P ws—t 关系曲线,在压降的初期出现一直线段,偏离该直线的点对应的压力为裂缝闭合压力。
煤层气试井分析中所用的物性参数有:水粘度(μw)、水体积系数(B w)、水压缩系数(C w)、煤孔隙压缩系数(C f)、煤孔隙度(Φ)、综合压缩系数(C t)等;如果测试出现两相流,还应考虑气体的物性参数。
其中C t=C w+C f 。
煤层气试井结果的应用煤储层的渗透性是影响煤层气可采性的关键参数之一,在资源评价和选区中具有重要作用。
煤层是一种典型的双重孔隙介质,包括基质孔隙和割理孔隙。
由于基质孔隙平均直径通常小于20A,渗透率很低,为10-9—10-12μm2,可视为零;而割理系统的渗透率一般一0.1×10-3—50×10-3μm之间。
从煤层气排水降压采气原理出发,依据现代煤层气技术理论,以割理系统的渗透率(k值)来评价煤储层的渗透性。
渗透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水和气在煤层中运移难易程度。
煤储层从宏观上来说,具有均一性,但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煤层具有各向异性。
据张群十几年试井测试的结果统计,我为煤层渗透率值变化于0.002×10-3μm2—30×10-3μm2,变化范围很大,两极值相差4个数量级,其峰值分布在0.05×10-3μm2—5×10-3μm2范围内。
这种状况是煤层渗透性的不均一性的具体体现,出显示出我国煤层气开发条件这复杂性和多样性。
储层压力是煤层气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在成煤过程中直接控制着煤储层吸附气体的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在开发过程中直接影响排采过程。
储层压力是指储层孔隙中流体(油、气、水)的压力。
一般来说储层压力是流体流动的动力,储层压力越高越有利于排采。
煤层气是一种由煤层生成并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一般占95—98%,故称之为煤层甲烷。
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常规天然气中的气田气是指产自天然气藏的纯天然气,其中甲烷含量一般不少于90%,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氮及微量的氦、氖、氩等气体。
常规天然气中的干气是指每基方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重烃液体含量低于13.5cm3的天然气。
煤层气的加工和处理主要包括煤层气的脱水、脱硫、除尘等净化过程。
在某些区域的煤层气中有H2S、CO2和有机硫化合物,这三者又通称为酸性组分(或酸性气体),这些气相杂质的存在会造成金属材料腐蚀,并污染环境;当煤层气作为化工原料时,它们还会导致催化剂中毒,影响产品质量;而CO2含量过高,则使气体的热值达不到要求。
因此,煤层气脱硫的目的是按不同用途把气体中的上述杂质组分脱除到要求的规格。
气体脱硫是一种很古老的工艺,19世纪末英国已开始用干式氧化铁法从气流中脱除硫化物,但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分支则是在本世纪30年代醇胺类溶剂应用于气体脱硫以后;经6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报导过脱硫方法有近百种,这些方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干法脱硫目前工业上已很少应用,湿法脱硫按溶液的吸收和再生方法,又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氧化还原法三种类型。
压缩煤层气(CNG)、液化煤层气(LNG)。
煤层气由吸附气、游离气、水溶气三部分组成已得到煤层气工作者的公认。
固溶气(体)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类似,在煤与瓦斯突出时被释放出来,固溶气(体)亦是煤层气的一种重要赋存方式。
煤矿采动影响区是地面煤层气开发或井下瓦斯抽采的有利部位。
煤储层系由宏观裂隙、显微裂隙和孔隙组成的三元结构系统,在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的过程中各结构系统压降程度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三级压力降,煤层气—水的运移也相应地存在着三级渗透场,即宏观裂隙系统(包括压裂裂缝)—煤层气的层流~紊流场、显微裂隙系统—煤层气的渗流场、煤基质块(孔隙)系统—煤层气的扩散场。
扩散作用又包括整体扩散、克努森型扩散和表面扩散,渗流亦存在达西线性渗流和非线性渗流。
煤层气开发,上述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且气、水产能受制于渗流最慢的流场。
储层压力中的小压气压的关系:煤储层流体压力由水压与气压共同构成。
我国煤储层压力构成复杂,气压占有较大比例,不同压降阶段,煤层气、水产能不同,在总体衰减的趋势下呈跳跃性、阶段性变化。
水动力势是煤层气富集和开发的最活跃因素,是储层压力或地层能量的直接反映和主要贡献者;水的不可压缩性对裂隙直支撑作用,水动力又是煤储层渗透率的维持者。
我国中、高煤级煤层为相对隔水层,煤层本身的水体弹性能较低,气体弹性能较高。
处于封闭系统的煤储层,其水压等于气压,处于开放系统的煤储层,其储层压力等于水压与气压之和。
煤储层压力构成及其传导、煤储层中气、水介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了煤层甲烷的解吸、扩散和渗流特征,是目前煤层气开发急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煤储层在排水降压过程中,随着水和甲烷的解吸、扩散和排出,其渗透率存在有效应力效应、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气体滑脱效应,三种效应综合作用使煤储层渗透率呈现出动态变化。
由于地应力梯度(我国通常1.6MPa/100m左右)大于储层压力梯度(正常压力梯度为0.98MPa/100m),因此,随煤层埋深的增加,煤储层有效应力增大,煤储层渗透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