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说课阎明霞

合集下载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2.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的课件;2. 黑板、粉笔;3. 学生练习诗歌朗读的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橡树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首名叫《致橡树》的诗歌?”引导学生思量。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致橡树》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歌,重点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确保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有初步了解。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致橡树》,并进行初步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用词技巧等。

4.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致橡树》,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抑扬顿挫。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预度。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和表达。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

七、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八、板书设计课程标题:致橡树说课稿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诗歌《致橡树》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致橡树》,该课文选自现代诗人舒婷的作品,是一首以橡树为象征的爱情诗。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以及对爱人的深情告白。

本课文情感饱满,意境深远,适合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舒婷这位现代诗人,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进行感悟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表达,引导学生思量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课文、诗歌分析、作者介绍等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相关音频。

3. 学生练习册: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舒婷的诗歌朗读,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预习导入(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致橡树》的诗句,让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和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3. 导读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橡树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树叶代表爱情的变化等。

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情感变化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合理的互动交流。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思量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追求。

可以通过提问、写作或者小组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力量。

6.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舒婷的其他诗歌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美好的爱情”,所选的诗歌都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意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对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观的追求。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也能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艺术魅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爱情这个主题也缺乏成熟的思考。

此外,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舒婷及其创作风格。

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把握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学习诗歌的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够联系实际,对爱情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的情感。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致橡树》为教学文本,该诗是现代著名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对诗歌的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致橡树》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坚持追求真理和夸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量诗歌中的隐含意义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橡树的成长视频,引起学生对橡树的好奇和思量,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课文讲解(20分钟)首先,让学生朗读《致橡树》,然后解读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情感表达。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3.诗歌赏析(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感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量。

4.课文延伸(30分钟)让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致橡树》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感悟文章或者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5.课堂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强调诗歌对人们情感的引起和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自然,多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预度、合作精神等。

2.听取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分享,评价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3.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量能力。

六、板书设计致橡树- 舒婷- 诗歌主旨: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歌赏析:意象、修辞手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致橡树》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质。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所涉及的教材为《致橡树》这首诗歌。

该诗是中国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以橡树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c.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2. 能力目标:a.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分析方法解读其他诗歌。

b.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b. 培养学生对爱情和坚持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b.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a. 匡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情感表达。

b.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主题思量和个人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橡树的视频或者展示一张橡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橡树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思量和想象。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阅读《致橡树》这首诗歌,让他们先自己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然后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3. 教学展开(30分钟)a.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行数、节奏等特点,匡助他们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同时,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音韵效果,如比喻、拟人、压韵等,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语言运用和美学价值。

b.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例如,橡树象征坚持和执着,树叶象征爱情的痕迹等。

c.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主题思量和个人感悟。

通过提问和讨论,匡助学生思量诗歌中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经历出发,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选择其他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解读诗歌。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的诗歌原文。

2. PowerPoin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爱情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爱情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于爱情的思考和感受。

2. 导入诗歌(10分钟)教师朗读《致橡树》诗歌原文,并引导学生跟读,使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3. 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1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和情感体验?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执着?4. 分析诗歌意境和表达方式(15分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例如,诗歌中的橡树、心脏和血液等意象代表了什么?作者通过怎样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情感和思考?5. 学生表达和分享(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于学生的表达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对于爱情的表达和思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体验爱情的美好和复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于诗歌《致橡树》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分享,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于诗歌意境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学生也能够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对《致橡树》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爱情的表达,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和清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诗人对爱情的表达;(2) 感受爱情的伟大和清纯;(3)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 课文《致橡树》;(2)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内部布置整洁,桌椅摆放整齐,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情的音乐,引起学生对爱情的思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先阅读《致橡树》这首诗,并回答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3. 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爱情的表达,引导学生思量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4.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匡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5. 合作探索(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索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讨论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并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

6.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表达对《致橡树》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朗读进行评价,并总结课堂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归纳。

8.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致橡树》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1) 学生的参预度和表现;(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演和朗读,赋予积极反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致橡树》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能够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一辈子观、3、教学目标依照《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接着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掌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依照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纳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估计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考虑、探究,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鲁迅先生的散文《致橡树》为教学内容的说课稿。

该散文是鲁迅先生在1925年创作的一篇爱情散文,通过对橡树与人类之间的感情进行比喻,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致橡树》的主旨和情感表达,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于爱情和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于感情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致橡树》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四、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运用所学知识和思考,进行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橡树的图片和问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你们是否见过橡树?它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你们对于爱情和生命的理解是什么?2. 阅读教材(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散文《致橡树》,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标注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作者通过将橡树与人类的感情进行比喻,想要表达什么?- 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 整体讲解(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并进行整体讲解:- 散文《致橡树》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 文章中的句子和段落都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例如“我爱你,就像这橡树,叶子从树上落下,我把它拾起……”5. 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个人书写:- 你对于爱情和生命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 你是否有过类似于散文中所描述的情感经历?6. 作文展示(15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展示,进行互动交流。

7.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于爱情和生命的热爱和追求的重要性。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一、教材分析:《致橡树》是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

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诵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

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致橡树》是一首当代朦胧诗,与学生的时代比较贴近,鉴赏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共性,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职中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极为薄弱。

但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相关,跟生活贴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所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进而提高理解能力。

同时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怎样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们职教语文“合格”“够用”的一种诠释,这个“合格”,关乎做人的合格;这个“够用”,需要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诗句。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学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3、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2.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依据:本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正是诗人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自我观照,而通过感情化的具体意象,使感情的积淀与理智的渗透相结合,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难点了。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致橡树》,该篇诗歌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舒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作。

这首诗以橡树和人之间的爱情为主线,通过描绘橡树对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了解舒婷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赏析,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舒婷的介绍视频或者展示舒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呈现与感知(10分钟)教师将《致橡树》的诗歌内容呈现给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或手写展示诗歌的文字内容。

然后请学生静默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与解读(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读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诗中的橡树象征着什么?”“诗人通过橡树对人的深情表达了什么情感?”等等。

4.鉴赏与欣赏(2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诵录音或者请同学们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韵。

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朗诵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5.拓展与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归纳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背诵《致橡树》这首诗的内容;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包括语调、节奏和停顿等;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并能够进行简要的解读;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致橡树》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本《致橡树》诗歌篇。

2. 教具:投影仪、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树木有关的音乐,并展示一些有关树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树木的注意和兴趣,为诗歌的学习做铺垫。

2. 课文导读(10分钟)教师将《致橡树》的诗歌内容展示在投影仪上,并向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跟随朗读。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探索。

3.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练习。

首先,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和停顿等。

然后,教师分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注重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4. 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首先,教师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然后,教师给出一些关键词,如“橡树”、“爱情”、“坚持”等,让学生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和解读。

5. 诗歌背诵(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练习。

首先,教师分段示范诗歌的背诵,并带领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背诵,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

6. 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对爱情有什么理解?”、“你觉得坚持的力量有多大?”等,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进行诗歌的复习和背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致橡树》这首诗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背诵诗歌。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基本意义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对自然、爱情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旨和情感表达;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2.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橡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橡树的注意,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引发学生对橡树的思考和想象。

2. 诗歌朗读(10分钟)教师朗读《致橡树》诗歌,让学生跟读,并观察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

然后,教师再次朗读,让学生闭目倾听,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首先,教师解释诗歌的标题《致橡树》所代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橡树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音乐性。

接着,教师分析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爱情和生命的表达。

4. 情感交流(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橡树、爱情和生命的感悟,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诗歌的主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人生经验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6. 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致橡树》诗歌文本;2. 描绘橡树的图片;3. 课堂讨论和思考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3. 学生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变化的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自然、爱情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解释《致橡树》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2. 诗歌《致橡树》的复印件;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橡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致橡树》的复印件。

要求学生先默读诗歌,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歌,重点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 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5. 欣赏和表达(2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橡树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橡树的形态和风姿,并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橡树的感受和想法。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回顾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七、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橡树的感受和想法的短文,并解释自己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八、板书设计(略)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致橡树》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欣赏和表达橡树的形态和风姿,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激发。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致橡树》一诗。

该诗是现代著名诗人舒婷的作品之一,以橡树与恋人之间的对话形式,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了解舒婷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珍惜;-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引入《致橡树》一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诗歌(30分钟)- 分段朗读诗歌,学生跟读并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解读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诗歌(20分钟)-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情感表达(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诗歌创作情感表达作品,可以是诗歌、绘画、音乐等形式;-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5. 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文学艺术的价值;- 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诗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包括诗歌的核心词汇、句式、隐喻和象征意义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致橡树》一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解读《致橡树》这首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致橡树》这首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2. 理解并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的复印件;2. 多媒体设备;3. 音频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谈论自己对树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诗歌欣赏(10分钟)1. 播放《致橡树》的音频,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

2. 请几名学生朗读诗歌,让全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Step 3 诗歌解读(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a.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的意象,如“橡树”、“海棠”等;b. 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a.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爱情、坚持等;b. 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橡树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

Step 4 诗歌朗读(15分钟)1. 教授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如停顿、语调等。

2. 分组进行诗歌朗读练习,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通过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

Step 5 创作小练(15分钟)1. 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

2.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与爱情相关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课上学到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Step 6 课堂总结(5分钟)1. 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让全班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诗歌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致橡树- 舒婷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欣赏、解读和朗读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节奏感;3. 培养学生对于爱情、生命和坚持的思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匡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对于爱情、生命和坚持的思量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致橡树》的诗歌全文和相关图片素材;2. 音频设备:播放《致橡树》的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读技巧。

2. 提问学生对于《致橡树》这首诗的了解和印象,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诗歌欣赏(10分钟)1. 播放《致橡树》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Step 3:情感表达(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作者对于爱情、生命和坚持的表达方式。

2. 每一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展示。

Step 4: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致橡树》,强调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Step 5:情感表达练习(20分钟)1. 学生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爱情、生命或者坚持的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促进彼此的思量和表达。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朗读诗歌,培养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包括对于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在诗歌朗读方面进行自我训练,提高朗读的表达力和节奏感。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致橡树》这首诗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爱情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爱情的感悟能力;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致橡树》的全文和相关图片素材;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致橡树》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呈现《致橡树》的全文,让学生跟随课件一起阅读。

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诗中的橡树代表什么?”、“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情感?”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朗读训练(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示范一遍诗歌的朗读,重点讲解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跟读,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比赛,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竞争,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4. 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爱情的感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练习,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自然和爱情的感悟,并鼓励他们互相分享。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收获和进步。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然和爱情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致橡树》这首诗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分析《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包括语调、停顿和节奏等;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和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致橡树》的全文和相关图片;2. 录音机或者电脑: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橡树的想象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橡树的了解和感受。

Step 2:朗读诗歌(10分钟)1. 教师播放《致橡树》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2. 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停顿和节奏等要素,匡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Step 3: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提问学生:诗中的橡树象征着什么?诗人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为什么诗人选择用橡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致橡树》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言,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个人思量(10分钟)1. 学生个人思量并回答问题:你对《致橡树》这首诗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课堂展示(15分钟)1. 学生挨次上台,展示他们对《致橡树》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诗歌进行朗读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写一篇自己的致橡树式的作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量。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解读《致橡树》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质;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匡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者投影仪;2. 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致橡树》的诗歌文本、诗歌解读的参考资料等;3. 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致橡树》这首诗歌;2. 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阅读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量和讨论。

Step 2:诗歌欣赏(10分钟)1. 分发《致橡树》的诗歌文本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一遍;2. 播放录音或者朗读《致橡树》,让学生跟读或者默读。

Step 3:诗歌解读(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理解和解读;3. 教师赋予肯定和补充,匡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Step 4: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致橡树”、“爱情”等;2. 教师解释这些词汇的意义和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3. 学生进行词汇的朗读和记忆。

Step 5:情感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活动:每一个小组选择一种情感,如爱、思念、执着等,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2. 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朗读他们创作的诗歌;3. 教师赋予评价和指导,匡助学生提高诗歌表达的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致橡树》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分析——领悟美
对比阅读——发现美
(1)诵读法
说 学 法
(2)问题讨论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理解领悟法 (4)合作探究法
说 教 学 过 程
1.创设情境导入(创设美) 2.诵读(感受美) 3.重难点讨论分析(领悟美) 4.拓展思维训练(发现美)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轻柔缠绵的小提琴协奏 曲《梁祝》作背景音乐,并出示橡树和木 棉的图片,列举古人关于爱情的诗句。
致橡树
汉语言4班 阎明霞
说 教 材
教材特点及位置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材特点及位置
《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 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的第四首诗歌。《致 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爱情 诗。通过象征手法展示富有时代气息的爱 情追求,表达的是平等独立而又紧密结合、 相互依存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文作家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 理解作者的爱情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 赏水平,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及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
说 教 法
四 步 教 学 法
精巧导入——创设美 激情诵读——感受美
诵读
通过学生小声品读、个别学生范 读、评读、听朗诵带读等方式,让学 生充分地读。
重难点讨论分析
(1)由浅入深,逐步推导
提出问题: 作者否定的爱情观是什么,作者向 往的爱情观是什么,制作表格让学生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
事物 凌霄花 鸟儿
特点
象征
借别人的高枝炫耀自己 一方攀附的爱情 痴情的 单方痴恋的爱情 一味奉献的爱情
拓展思维训练
(1)对比阅读 将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进行比较阅读,理解体会两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 情观。
(2)自由发言
结合实际谈谈你怎么看待中学生早恋现象,也可结合 自身说说女性该怎么塑造自己的形象。
布置作业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不 平 等 的 爱 情 像凌霄花 像鸟儿 像 伟 大 的 爱 情 一方攀附的爱情 单方痴恋的爱情 一味奉献的爱情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慰藉衬托
(2)置身角色,切身体验
• 先提两个小问题:两棵并肩站立的树形象上有 不同吗?哪棵代表男性,哪棵代表女性。回答 后,指导男生有感情地读有关橡树形象描写部 分(代表男性),并要求将其中的“你”换成 “我”,女生接着读木棉部分(代表女性) • 橡树 男性的阳刚之气
• 木棉
女性的阴柔之美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根紧握,叶相触 分担共享,分离相依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