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解析(ppt 23页)
国有商业银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资产比例下只所以还能正常 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因 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了就染 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长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 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没 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 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主要商 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 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就极容易引发类似海 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
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了 挤兑行为。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 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 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 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
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 式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
案例8-4:海南发展 银行倒闭案例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 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 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 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 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 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注。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 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
•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 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 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 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 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 开业的。
• 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 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 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 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 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人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 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 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 少”。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 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近年来,海南发展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面临倒闭的一家银行。
该银行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境内一家地方性银行,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海南发展银行最终宣布破产,给当地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
2024年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利润下降,为了弥补利润缺口,海南发展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高风险贷款,包括房地产和非标准化信贷。
这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的积累,资产质量开始恶化。
此外,银行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也存在明显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其次,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还包括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海南发展银行所在的房地产行业面临了严重的市场下行风险。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收紧政策,贷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导致海南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了流动性风险。
同时,国家对地方性银行的监管也逐渐加强,使得海南发展银行在资本金补充和整体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此外,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还暴露出监管部门监管不严问题。
过去的监管模式主要侧重于规则制定和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在风险防控方面缺乏主动性。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导致对监管部门的整体能力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监管部门应在早期识别和预警风险,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和规则,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
最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倒闭导致了大量失业和社会不稳定,也使得当地的金融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由于海南发展银行是地方性银行,其倒闭还对其他地方性银行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综上所述,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监管不严和资本金补充不充分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该银行的倒闭。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本案例由崔光华根据真实的事件编写,只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金融风险及银行监管的重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省惟一的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因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被关闭,由此成为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家由于支付危机而被关闭的银行。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似乎还没有银行倒闭的概念,有国家作其强大后盾,吸纳的都是老百姓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银行怎么会又怎么能够倒闭呢?因此即使这一消息被刊登在各报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仍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分析其破产的前因后果,有利于我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一、背景资料在1992年的海南泡沫经济中,大批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人海南,促使海南省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据统计,1992年与1993年全省金融业务总量比建省前增长了10余倍,仅1992年当年存款余额就比1991年增长了2.4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9%,以往金融机构普遍的贷差一下子变成了存差。
当时全省的金融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同业拆借市场至1992年年底已累计拆借资金总额达630亿元,其中净拆人为367亿元;资金市场上的国库券、各种建设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吸纳资金达麟亿元;1993年底经批准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达207亿元(不计溢价发行)。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时海南的金融状况:以寻求暴利为突出特征的游资充斥着整个海南。
与此同时,海南金融机构的数量猛增到近乎失控的地步。
截至1993年年底,海南金融机构共2 068家,其中信托投资类公司20家,城市信用社32家,而且均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形成了“银行多于米铺”的景观。
在这样过热的经济氛围中,大批游资纷纷投向高回报、高风险的证券业和房地产业。
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大量的金融机构也将资金投向高风险产业,金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
当时房地产业异常混乱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盲目投资、疏于管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坏账和畸形的资产负债比例关系。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
原海南发展银行总行行长助理刘延安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银行体制混乱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
但正因如此,使海南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经营模式不规范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出现了挤兑行为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了挤兑行为。
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薪。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金融机构出了问题,使用市场的办法让其破产或是被收购兼并,还是采用行政关闭的办法加以解决,在现阶段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慎重考虑。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业不到三年,就被迫关闭了呢?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 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 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 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 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 济和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 脱困境。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 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 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 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但仅在 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 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 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 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人股的临时拆借资金; 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 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 少”。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 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 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 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 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 行,因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 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 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吸收 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 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 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原因分析.docx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业不到三年,就被迫关闭了呢?事实上,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
但正因如此,使海南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案例七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pptx
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了挤兑行 为。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 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34亿 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 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 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式解散之日前, 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 中包括: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上午10时21分33秒10:21:3320.12.12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上午10时21分20.12.1210:21December 12, 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10时21分33秒10:21:3312 December 2020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 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 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 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 日正式开业的。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 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 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 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 是用于归还用来人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 贷款发生在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 上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少”。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 健康发展的道路。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开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开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开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涉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开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开展银行。
接收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开展银行,并没有按照标准的商业银行机制进展运作,而是大量进展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剖析
思考:
从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的案例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 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 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 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 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 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 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 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 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 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 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 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 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 的比例。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 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 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 了。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 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 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 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 了储户的取款。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 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 出现了。
•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 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 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 比例。
•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 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 吸引存款。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 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 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
(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 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 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 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 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 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 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 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 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 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 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银行业风险案例(220页)
第一部分银行业风险案例案例1-1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一案例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参见易纲《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二原因分析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三启示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尽管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匡算结果有不同有的说20左右有的说30左右不论那一个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泰国79马来西来64印尼17韩国12日本12台湾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资产的原因虽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体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过多行政干预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资产比例下只所以还能正常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因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了就染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长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就极容易引发类似海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二合规合法经营是商业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海南发展银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开业就违规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章第35条第36条第40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而海南发展银行完全违背这些规定贷款不问用途贷款不搞抵押通过贷款的方式抽逃资本金前门拿进后门拿出拿来多少带走多少如此违法乱纪经营岂有不垮之理三中央银行的救助是防止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化解银行业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发展银行出现储户挤兑时中央银行紧急调动34亿资金予以支持当发现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机发生时中央银行采取断然措施立即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对其实行接管从而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保护了私人储户的利益同时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对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在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偿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总付以体现投资者这里为存款者自我承担风险的原则这一案例充分显示了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和化解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火线的地位案例1-2 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一案例介绍一案惊中外 1999年1月10日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广信在中外债权人面前宣布将申请破产1月16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吕伯涛对外公告经审查广信及其全部子公司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广东国际租凭公司广信深圳公司等4家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境内外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裁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由法院指定的算清组接管破产企业从199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广信关闭清算至宣布破产时的初步清算结果是广信清产核资后的总资产21471亿元负债36145亿元资不抵债14694亿元其中境外债务高达159亿元更有境外或有债务147亿元涉及130多家境外银行和机构事实上到1999年4月15日申报债权期届满为止广信共有540家债权人申报了债权申报债权数额47025亿元其中境内债权人365家14684亿元境外债权人175家32341元估计破产后的清偿率不足5成广信是我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更是多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重量级地方金融机构它的破产是中国首家金融机构破产案也是最大的国有企业破产案同时还是首次涉外债务破产案因而立即成为全球财经媒体关注的热点香港的主要报纸以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西方报纸都在次日头条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1月11日香港银行及红筹股大跌12日红筹国企股继续大幅跌落酿成一场小型股灾多数驻外中资公司陷入信贷紧缩局面二窗口公司的魔力回首广信的兴衰成败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改革20年中模索建立的一种过渡性对外融资模式窗口模式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歧山在1999年2月4日与国际基金经理谈话时提出这个概念广信的信用既不是主权信用也不是一般的企业信用可称为窗口公司信用在国际投资者看来窗口公司信用的主要支柱在于政府背景与政府信用政府加企业的窗口公司模式是转型时期的中国所独有中国对于窗口融资的探索始于80年代前期当时刚刚下决心走上对外开放之路的中国对于出洋借钱还相当陌生除了由政府出面获得政府双边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外中国并不很熟悉获得国际商业性贷款和发债的路数与利弊1983年10月成立已近3年的广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为国营金融企业并拿到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同年12月广信由广东信托投资公司改名为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成为国家指定的允许对外借贷和发债的地方级窗口公司当月即与日美英法等国12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获得136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一年后又与24家欧美日银行签订协议获信贷额度207亿美元至1985年上述协议的签约银行增至38家信贷额度也增至3亿美元期间广信还为广东的沙角电厂B厂的国际融资提供了担保这是亚洲国家最早进行的BOT实验之一1986年秋正当广信积极争取从日本获得债信评级从而进入武士债券市场时国务院下发了83号文件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利用国外贷款工作分工意见这个文件确认了广信作为对外融资的全国十大窗口公司之一的地位就在文件发布后一个月广信拿到了日本公社债研究所给予的AA-信用评级并在日本成功发行了200亿日元为期10年的武士债券1987年8月又在香港发行5000万美元的亚洲美元债券至1988年5月又闯入伦敦发行了200亿日元欧洲日元债券1993年是广信一个很辉煌的年头这年的3月和11月广信先后获得了美国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的债信评级而且是相当于当时主权债的评级这等于在更成熟也更严格的欧洲债券市场拿到了高级别的准入证5月它进入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发行了15亿美元债券11月再进入美国市场发行了15亿美元扬基债券三关系经济难长久然而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充满变数到90年代中期中国利用国外商业贷款的整体性战略有所调整中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每年都一次或多次发行主权债一些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频频涉足于国际金融市场窗口公司模式继续存在但窗口公司已不再有当年的特殊地位1995年以后国家更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可自行举债政府也不再为窗口公司进行担保并决定对外债实行全口径管理1995年的国务院25号文件还决定对发债窗口实行定期评审制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真正需要用汇的项目和企业也不再满足于由窗口公司横亘其中的融资方式国际上通行的项目融资和公司融资等方式开始起步广信这样的窗口自身也有了量与质的变化作为一家自身发展模式不清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它在80年代还主要是具有相对独立也部分听从广东省政府调度指挥的融资机构到90年代以后已经发展成具有集团公司架构的自主权极大的大型金融财团1994年5月广信总裁黄炎田的照片登上了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画面上50多岁的黄炎田舒适地靠在凌志轿车的后排座上容光焕发踌躇满志头上正顶着当期封面大字标题红色资本家此时的广信资产已经可以百亿元计整个集团公司迅速膨胀资产状况极为庞杂按该公司自己的介绍广信投资参与了3000多个项目进入金融证券贸易酒店旅游投资顾问以及交通能源通讯原材料化工纺织电子医疗高科技等工业生产的几十个领域又特别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倾注巨资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地主这样的资产状况以及当时的金融和房地产收宿形势本应使人担忧然而由于能够循权力经济之途靠关系办事黄炎田无需证明公司的盈利能力 1996年下半年开始由广州最高的63层的广信大厦包装的广信表面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实际上某种败迹。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例
职能: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银行的最后一条防线 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发展银行出现储户挤兑时,中央银行紧急调动34亿元资金予以 支持,当发现如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机发生时,中央银行采取断然措施,立即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对其实行接管,从而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保护了私人 储户的利益, 这一案例,充分显示了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和化解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地 位。
思考问题:
1、为什么海南发展银行在短短3年间就破 产了?其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2,、在海南发展银行破产之后,商业银行 吸收了怎样的一些教训来抑制这种破产状 况?
3、在此银行风险中,中央银行发挥了它的 什么职能,充当了什么地位?
1、海南银行过度密集导致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 海南省银行恶性竞争,采用不合理高息吸储,严重损害了了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不 仅是银行无利可图,更加重了银行负债的支付负担。 2、经营模式问题 海南发展银行采用,高息吸储,无力支付时依靠吸纳新的更高利息的储蓄归还旧的储蓄 ,这种不完整得经营模式使得银行成为一个单纯的存款保存机构,并且在保存期间向储户 支付利息,也就是说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持续的负净现金流的流出,这必将导致经营 的失败 3、严格贷款程序及审核——管理与控制不良资产 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的构成他的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有大量的无抵 押不良资产。
Hale Waihona Puke 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 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 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 制商业银行,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 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但是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南海房地产热 中,已有大量的资金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 初,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 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 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本案例由崔光华根据真实的事件编写,只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金融风险及银行监管的重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省惟一的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因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被关闭,由此成为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家由于支付危机而被关闭的银行。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似乎还没有银行倒闭的概念,有国家作其强大后盾,吸纳的都是老百姓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银行怎么会又怎么能够倒闭呢?因此即使这一消息被刊登在各报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仍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分析其破产的前因后果,有利于我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一、背景资料在1992年的海南泡沫经济中,大批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人海南,促使海南省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据统计,1992年与1993年全省金融业务总量比建省前增长了10余倍,仅1992年当年存款余额就比1991年增长了2.4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9%,以往金融机构普遍的贷差一下子变成了存差。
当时全省的金融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同业拆借市场至1992年年底已累计拆借资金总额达630亿元,其中净拆人为367亿元;资金市场上的国库券、各种建设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吸纳资金达麟亿元;1993年底经批准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达207亿元(不计溢价发行)。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时海南的金融状况:以寻求暴利为突出特征的游资充斥着整个海南。
与此同时,海南金融机构的数量猛增到近乎失控的地步。
截至1993年年底,海南金融机构共2 068家,其中信托投资类公司20家,城市信用社32家,而且均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形成了“银行多于米铺”的景观。
在这样过热的经济氛围中,大批游资纷纷投向高回报、高风险的证券业和房地产业。
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大量的金融机构也将资金投向高风险产业,金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
当时房地产业异常混乱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盲目投资、疏于管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坏账和畸形的资产负债比例关系。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作业
05 总结与展望
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总结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由于过度依赖短期资金,长期项目投资过多, 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无法持续经营。此外,管理层决策失 误、监管不力等问题也是导致其倒闭的重要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影响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 金融系统稳定性受到冲击、客户资金损失、企业融资困难等 。同时,该事件也暴露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 足。
对行业监管的反思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引发了对中国金融行业监 管的反思,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 管和风险控制。
03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教训 与启示
银行经营的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重要教训之一是未能有效识别和评估 潜在的风险。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对各类风 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降。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流动性 风险加大,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
化。
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倒闭主要是 由于过度扩张、不良贷款率高、
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所致。
02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
Hale Waihona Puke 倒闭事件概述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 行。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案例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结果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主要包括不良 贷款比例高、资本充足率不足、经营不 善等。在倒闭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包括成立清算组、进行资产处 置等,以保障储户和债权人的利益。
VS
结论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对中国金融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暴露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 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防范类似风险,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 能力、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等。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案例三海发银行
案例三中国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案摘要:198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停止其一切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海南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其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海南发展银行是海南省唯一一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成为薪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被中国人民银行关闭的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家被关闭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从正式成立到关闭清算,期间仅两年多(1995年8月18日-1998年6月21日)时间,寿命之短,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是不可能被关闭的。
“海发行”的关闭,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不仅一般的工商企业会破产倒闭,银行也会被关闭。
本案例对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商业银行关闭案进行深刻分析,揭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南发展锻行,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案例特点:①海南发展银行是新中国第一家被关闭的商业银行。
②海南发展银行是迄今为止被中国人民银行关闭的唯一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③“海发行”被关闭,体现了中国监管部门处理地方性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
学习目标:通过本案例了解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商业银行开展市场化经营的重要性;了解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与思考:1.本案例中,海南发展银行的经营风险体现在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本案例,你认为信用社或银行等储蓄机构高息揽存的危害性有哪些?3.房地产泡沫危害极大,作为金融机构应该从哪些方面制定措施来规避风险?本案例对金融机构的并购重组有何启示?4.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社会责任有哪些?商业银行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5.“海发行”的关闭具有哪些警示意义和教育意义?海南发展银行成立的背景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海南省,并且把海南省作为经济特区进行开发建设。
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
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1、深圳某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接受客户全权委托,形;2021年11月18日,数十名客户聚集深圳某营业;2、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原因分析: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3、中国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成功截获一份200万元;2000年7月27日下午,在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营;茂名营业部首先通过电话与该票承付银行1、深圳某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接受客户全权委托,形成巨额亏损并引发群体性事件。
2021年11月18日,数十名客户聚集深圳某营业部,声称该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汤某与他们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投资损失惨重,要求证券营业部予以赔偿。
其间部分客户采取了踹门、驱赶客户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交易。
据初步调查,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汤某与多名客户私下签订协议,约定汤某负责全权委托操作客户名下股票,并承担全部投资损失和分享20%的投资收益,涉及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亏损600多万元。
由于投资损失较大,汤某于2021年春节后离开营业部,目前去向不明。
据了解,汤某无证券从业资格,于2021年11月被聘为营业部业务经理,2021年5月与公司总部签订居间合同,作为外部营销人员从事客户开发工作。
2、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海南发展银行的诞生与破产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作业名称:运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学科中相关知识分析海南发展银行面临的风险及给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启示。
作业要求:案例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股东有43个,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由海南省政府控股。
一开始,海发行的发展势头的确让人称羡。
据1997年《海南年鉴》称,该银行收息率为90%,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亿美元……应该说,在海南整个金融界连续30多个月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海发行的成绩的确引人注目。
不久,一项赋予海南发展银行历史重任的大事发生了。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
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发行。
次日,海发行即向全社会发出公告,宣布兼并和托管的有关事宜。
此事是1997年全国金融改革会议召开后出现的第一桩大事。
有消息称,兼并之后,海发行的股本金已由最初的16.77亿元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实力大为增强。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担心:海发行能不能把城市信用社这个沉重的包袱背起来,会不会救人不成反被所救的人拖下深渊。
别的不说,光是兼并后银行职员就成倍增长,达3000多人。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起初,仿佛一切都照常进行着,但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了。
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了储户的取款。
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出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5: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业不到三年,就被迫关闭了呢?事实上,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
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
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
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人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少”。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在有关部门将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丁挤兑行为。
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
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式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
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制定、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务清偿计划。
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
由于公众对工行的信任,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行,现金提取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