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1e845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c.png)
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1. 引言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本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自然界与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和社会观,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与人自然社会相关的问题; -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和社会公益活动。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自然界与人类介绍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地球、大气、水资源等自然要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与自然界相互影响和依赖,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观察实践、小组讨论3.2 社会与人类介绍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结构、文化、价值观念等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建构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社会调查3.3 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探讨人类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和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将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辩论赛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方式将多样化,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学生作业和小组项目成果的评估 - 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评估 - 学生实践活动和实验结果的评估 - 学生的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估5.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多媒体教具、实验设备、场地等。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计划执行与反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计划。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bf02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d.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教案章节:一、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多样性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的事物。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二、人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享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 尊重他人,合作共享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
2. 学生分享对社会环境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合作共享。
三、人与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认识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善于沟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多样性2. 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3. 友善待人,善于沟通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
2. 学生分享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友善待人、善于沟通。
四、人与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多样性2. 自我成长的重要性3. 自我反思,自我激励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
2. 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成长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激励。
五、人与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律的品质。
教学内容:1. 社会规则的多样性2.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 遵守规则,自律自强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规则。
人自然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a54fb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1.png)
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认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掌握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4.培养保护环境和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4.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学(约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标题“人自然社会教案”,引导学生思考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提问一些启发性问题,如:- 什么是人?- 什么是自然?- 什么是社会?- 人、自然和社会之间有什么关系?Step 2:讲授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约2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解释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社会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Step 3:介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约3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介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探讨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等。
分析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Step 4:讲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约30分钟)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Step 5:培养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意识(约30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关心弱势群体,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讨论和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2.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短文,以展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城市的环境保护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邀请环保人士或社会公益组织的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实践案例;3.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实践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的理念。
人自然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aa784858fafab069dc02df.png)
人自然社会教案【篇一: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洪菲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已得到了一些知识,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喜欢人、自然、社会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积极举手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
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人、自然、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
二、教材分析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二年级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中“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五大主题的内容。
各主题的课文安排如下:浙江沿革:《有趣的风俗活动》、《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浙江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新鲜空气在哪里》、《噪声危害大》、《我们的好朋友》;浙江文化:《王羲之和王献之》、《大画家王冕》、《多才多艺的徐文长》;浙江经济:《浙江的江河》、《浙江的农特产》、《美丽的千岛湖》;和谐浙江:《校园里的“红灯”》、《告别恶作剧》、《我从哪里来》、《窗户和阳台》、《小心无形的杀手》、《“电老虎”摸不得》、《小物品大麻烦》、《吃得安全》、《野外安全知多少》、《擦伤、割破后怎么办》、《游泳安全常识》、《溺水的预防和处理》、《我爱人民解放军》、《军事小常识》每课的编写特点:由于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
以图为主组织编写,编写中突出教材是学生的学本,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知、感受、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我们这学期选择13课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1677ff44028915f804dc291.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班级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开始时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没有很好地形成,对周围的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好动好玩的天性还很明显。
所以前面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包括上课、活动等要求要明确,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加强巩固。
后面的学习中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踢毽子比赛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教材分析:《人、自然、社会》一年级分册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编写的,共有26课,一上年级共有15课,各主题的课文安排如下:校园环境:《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怎样洗手更干净》校园文化:《认识新同学》、《管好我们的物品》、《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校园活动:《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踢毽子》、《挑花线》和谐校园:《下课了》、《怎么办》、《走路的安全》编写特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束缚,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儿童参与活动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
在实践过程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实际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措施:1、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组织编写,不要求学生认读,更不是字、词、句的教学,所以只要求学生参与并完成图文所承载的活动,2、每课的教学目标在一个具体的活动中完成,设计并组织好活动,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
3、因教材具有一定弹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顺序、组合、难易上的弹性处理,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做适当调整。
4、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教学人与自然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教学人与自然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b7826f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5.png)
小学教师教学人与自然工作计划小学教师教学人与自然工作计划教师是一个良心事业,不管学生的表现是优或劣,但在他们的背后,一直都有一堵夯实朴素的墙在为他们默默支撑。
你清楚怎么写关于小学教师教学人与自然工作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小学教师教学人与自然工作计划,希望你喜欢。
小学教师教学人与自然工作计划【篇1】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就应该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成为新型的专业化教师,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定要做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于是,我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了个人本年度的专业发展规划:1、学高为范,育人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
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学新理念经过这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平时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而且自学并总结了专业化笔记;在全校组织的钢笔字书法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在专业教学课题探究中,题目是《研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堂实施中,我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充满浓浓兴趣的课堂环境。
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在不断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是全方位的。
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
观摩外校的学习,学术讨论、实践行动研究等。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116ca0975f46527d3e1be.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篇一: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备课笔记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二、新课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我俩是点将人。
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
我选小明。
3.踢脚绊伴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3、玩小棒[学习目标]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
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
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
所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f0de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d.png)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我和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特点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第二章:我与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社会环境的概念和特点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三、第三章:我与他人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技巧尊重他人的意义和方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意义。
四、第四章:家庭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4.2 教学内容:家庭关系的类型和特点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关系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温馨的家庭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五、第五章:学校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意义和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学生的学校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
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7cde11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4.png)
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为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材所编写,涵盖了该学期所有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基本要素;2.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3.了解《人自然社会》中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及时更新知识;4.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锻炼语言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内容包括: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社会历史与人类文化、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等三个模块。
笔者将它们分为以下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1.自然界中的事物2.自然界中的变化3.地球与太阳运动4.风和气象5.水的小循环和大循环6.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第二单元:社会历史与人类文化1.人类的起源与发展2.先秦时期3.秦汉时期4.唐宋元明清时期5.现代时期6.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发展第三单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生物多样性2.陆地资源3.水资源4.空气污染与治理5.环境污染与垃圾分类6.人类健康第四单元:内容复习与应用拓展1.以上三个单元内容的复习2.生活中的科学与技术3.如何合理运用资源【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和相互作用关系;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保和健康意识和素养;3.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4.建立良好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2.学习如何设计科学实验和观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规律;3.对于学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教育和知识普及以及健康意识和素养的培养;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在校以外的时间学习科学知识和知识技能。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方法2.竞赛、展览和观察方法3.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4.实验和成果展示的方法【教学评估】1.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2.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3.考查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4.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下册》参考书目:1.《自然》2.《科学世界》3.《大众科普》4.《读者》5.《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6.《自然科学史》7.《环境卫生学》8.《植物生态学》9.《人类生态学》10.《生态学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部编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a66c5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6.png)
部编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知识,如地球自转、公转,四季变化等;(2)了解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地理位置、历史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学期:1.地球与月亮(1)了解地球和月亮的形状和特征;(2)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3)掌握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天气变化(1)掌握季节变化对气温、降水等天气的影响;(2)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3)学习如何正确预测天气。
3.环境保护(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3)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环保的习惯。
第二学期:1.地球与环境(1)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掌握地球的各种地理现象。
2.历史事件(1)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2)了解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3)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
3.社会科学(1)了解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2)了解社会科学的作用和意义;(3)了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际动手的能力。
2.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观察法通过观察大自然和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力。
四、教学手段1.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天体模型、气象仪器等。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
3.教学图表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1.学前准备在教学前,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
2.教学实施(1)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2)灵活操纵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3)激发热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的教学计划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的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d99e72f2af90242a895e59f.png)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的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人·自然·社会》(四年级)教材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编制。
本册教材共有30课课文,涉及“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民间艺术、文史与人物、浙江山水、浙江物产、浙江资源”等10个模块的内容。
每课课文由课题、主体文和活动栏目“阅读”、“交流”、“活动”组成,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照片等。
二、教材把握(一) 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1.综合性本册教材涉及了《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10个模块,从而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开放性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活动性教材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
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有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4.趣味性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图文并茂。
有活动栏目和留白,增强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教材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因此,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
3.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4.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
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联系,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一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4
![一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62a2e5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1.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主题的内容: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各主题的课文如下:浙江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
浙江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们的物品》、《我是浙江人》、《乘车去杭州》。
浙江文化:《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通骆宾王》、《家乡的古桥》。
浙江经济:《我是浙江人》、《家乡的古桥》。
和谐浙江:《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杭州》。
二、编排特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教学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
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教学目标(参照每课课时目标)四、教学措施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课:认识新同学【教学目标】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2.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1.介绍自己。
(1)怎样介绍自己?照镜子,找找自己的外貌特点,想想自己有什么爱好、特长、(2)教师示范:介绍自己。
注意礼貌用语的应用。
(3)让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与时点评,指出优点,改正不足之处。
然后分小组互相介绍自己。
2.我们来打电话。
(准备两个玩具电话。
)(1)怎样打电话,怎样接电话?(2)模拟打电话和接电话的场景。
(3)分小组玩打电话的游戏。
3.我也来玩。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159db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2.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树立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和自然学习内容:认识自然环境,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户外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2. 第二课:关爱动植物学习内容: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关爱动植物。
教学活动: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需求,引导学生关爱动植物。
3. 第三课:环保小卫士学习内容: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活动: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学生实践环保行动。
4. 第四课:我们的社区学习内容:了解社区环境,学会关心社区事务。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设施和服务,引导学生关心社区发展。
5. 第五课:和谐共生学习内容:学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
教学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和谐共生的理解和想法。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注。
2. 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3. 学生能关心社区事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户外观察自然环境的场地。
3. 环保主题活动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定期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对自然的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4b0a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7.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社会》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时《我们的社区》。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学会爱护公共设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以及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社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如公园、超市、学校等,引发学生对社区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运用PPT讲解社区的构成,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居民、公共设施、绿化等。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如公园、超市、学校等,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社区中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做对社区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社区中的公共设施,以及如何爱护公共设施的方法。
5.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爱护公共设施的宣传海报、编写爱护公共设施的口号等。
六、板书设计:社区的构成:居民、公共设施、绿化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答案: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并培养学生的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社区中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上述教案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以及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a1c53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7.png)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依赖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资源。
(2) 保护自然: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
(3) 课后作业:制作手抄报,展示保护自然的方法和意义。
二、第二章:了解社会规则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提高社交能力。
2. 教学内容:(1) 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2) 遵守社会规则的益处:遵守规则能保障个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规则的例子,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遵守社会规则的场景,如过马路、排队等。
(3) 课后作业:讨论家庭、学校中的规则,分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学会尊重他人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2. 教学内容:(1) 尊重他人的含义: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他人的想法、感受和权利。
(2) 尊重他人的表现:倾听他人意见,不嘲笑、不歧视他人。
3. 教学活动:(1) 讲解尊重他人的故事或例子。
(2) 小组活动:学生互相分享尊重他人的经历,讨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3) 课后作业:观察家庭、学校中的尊重他人的表现,进行分析。
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3. 教学活动:(1) 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例子,如早睡早起、合理饮食等。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52e42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9.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2.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介绍自然环境、动植物、自然资源等,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2. 人与社会:介绍社会制度、公共道德、社交礼仪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 环保教育:通过实例讲解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安全教育:讲解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5. 团队协作: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如环保行为、社交礼仪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安排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案编辑专员敬上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浙江版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案例、活动道具等3. 网络资源:相关环保、社会教育网站和APP4. 实地考察资源:公园、博物馆、社区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课时:4课时)2. 第二单元:人与社会(课时:4课时)3. 第三单元:环保教育(课时:4课时)4. 第四单元:安全教育(课时:3课时)5. 第五单元:团队协作(课时:3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3ece4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c.png)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如何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观看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2. 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空气、水、土壤等。
3. 小组活动,设计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第二章: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观看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发展历程。
2. 讨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工业革命、互联网等。
3. 小组活动,分析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章:家庭与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视家庭和朋友关系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和朋友有效沟通。
教学内容:1. 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影响。
3. 如何在家庭和朋友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场景。
3. 小组活动,分享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关系的技巧。
第四章: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1. 学校生活对自己的影响。
2. 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如何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讨论学校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分享保持积极学习态度的方法,如设定目标、合理安排时间等。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d2f15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2.png)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第1章:《我们的地球》1.1节: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2节: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掌握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索地球奥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难点: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以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地球的形状,并用剪刀剪下来,粘贴在黑板上,展示地球的形状。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通过地球仪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地球。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形状:不完美的椭球体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地球,并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
2. 答案:学生作品,以创意和正确性为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地球形状和结构、陆地和海洋分布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的更多奥秘,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气候变化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69c8f592e3f5727a5e962ba.png)
一下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现有51名学生,大部分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已得到了一些知识,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人自然社会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
他们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强,好奇心大,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这些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上课时尽可能的采用各种形式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一年级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编写的,本册教材共设计了26课课文,主要涉及《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内容纲要中的“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共5大主题内容。
本册教材设计突出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以图为主呈现内容,以主题活动组织内容。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动手做的形式,逐步形成新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
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
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精选】2019-2020小学一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精选】2019-2020小学一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3caee4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9.png)
【精选】2019-2020小学一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精选】2019-2020小学一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兴趣的年纪,对充满趣味性的课程充满兴趣,因此地方课程的设置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通过各种游戏,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同时,话说温州这门课程涉及温州特色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有关地方温州知识,为上课创造了一种活跃的气氛,便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温州。
二、教材内容分析
《人自然社会》本学期各模块的课文安排如下:下课了,走路的安全,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乘车去杭州,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节,牛郎织女的传说,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童骆宾王,家乡的古桥。
《话说温州》共设计了可爱的水乡,美丽的公园,校外好去处,特色水果这四个板块,共20课。
三、总教学要求及建议
1、通过游戏,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参加实践,讨论的活动,加强交流合作的精神。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学会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
4、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5、学会如何让与同学更好的相处。
6、学会处理简单的事情和问题。
7、了解家乡,培养热爱温州的情感。
8、培养学生口头能力的表达,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下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现有51名学生,大部分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已得到了一些知识,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人自然社会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
他们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强,好奇心大,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这些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上课时尽可能的采用各种形式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一年级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编写的,本册教材共设计了26课课文,主要涉及《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内容纲要中的“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共5大主题内容。
本册教材设计突出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以图为主呈现内容,以主题活动组织内容。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动手做的形式,逐步形成新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
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
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教学进度表和谐浙江16我的家住家的地理位置(县级、镇级)知道自己学校所属的市县名称,在浙江省地图上识别所属市、县的大致位置。
(知道自己学校所属的市县名称)浙江沿革17我是浙江人浙江地理位置11个地市风光优美知道浙江省的地理位置。
(简单介绍)知道浙江省行政区划的现状,浙江省11个设区城市的名称。
(知道11个设区城市的名称)在全国地图上识别浙江省的位置。
(大致相对位置)知道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大省,知道大力发展旅游资源的意义。
(风光优美)浙江环境18杭州和西湖省会城市、西湖风光知道省会杭州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经济情况等。
(知道省会杭州)在地图上识别西湖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述其主要特色。
(西湖风光)浙江沿革19乘车去杭州乘车路线乘车安全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知道人群和人流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和应急的一些方法。
说明不乘坐超载车船的道理。
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
和谐浙江20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含义知道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1清明节的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和礼仪知道并学会待人接物的礼节。
(渗透在相关内容和主题中)节日活动22、过端午[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端午节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端午节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组员之间的组织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话说节日、导入主题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底蕴的传统文化,而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过10来天将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五月端阳师:对、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一个月前我们一起走近了五月端阳,通过每一小组自主确定活动小主题到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课外活动探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相信我们对五月端阳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将这一个来月的活动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汇报“端午探源”的成果。
二、小组成果汇报★第一小组汇报“端午探源”生:纪念伍子胥生:孝女曹娥说师:刚才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端午来源的几种说法,听了他们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看来端午节来源各有说法,而且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其实端午来源还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个人当我们提起端午就会想起一个人——屈原,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纪念屈原说师:深入人心,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的还是纪念屈原之说,我想这跟屈原本人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等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代表跟我们一起分享“走进屈原,再探来源”的成果汇报。
★第二小组汇报《走进屈原,再探来源》,他们以详实的资料清晰的整理思路向大家介绍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有关屈原的情况。
1、学生出示课件介绍屈原简介及生平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政治家,他曾写了很多的诗篇被后人流传其中有《离骚》《九章》《天问》《招魂》等作品最著名的悲壮诗是《离骚》……2、请学生上台简述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3、引导大家一起学习屈原的作品师:像《离骚》中的许多诗词都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很值得我们推敲学习。
屈原是一位忧国忧民,为民族献身的人。
我们的端午节从形式上看虽为划龙舟,食粽子,其实质上也就是将屈原的这种民族精神一脉相传。
师:那你们都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生:A、划龙舟B、食粽子吃鸡蛋C、悬艾叶、菖蒲、蒜头D、系五彩丝E、佩香囊F、饮雄黄酒等师:是的,端午节的习俗可真不少。
记得我们第三小组“粽缘小队”研究的课题是《端午食粽》,下面就请第三小组的代表为我们汇报他们的成果,端午习俗之一——食棕子★第三小组研究的课题是《端午食粽》这个小队亲临龙霞某粽子作坊长,采访了工厂主任,参观了粽子的生产过程,向工作人员学习了怎样包粽子。
1、学生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主要是源以纪念屈原的传说;2、播放录象介绍泽雅粽子的总体特色:品质上乘、品味独特、品种多样;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
3、经验介绍粽子的做法。
4、请代表畅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师:粽子的确是一大美食呢!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包粽子其实也挺讲究的,要包得有棱有角、又结实,还需下点工夫好好学学。
那么这几天我们就在我们梧田周围听到锣鼓声声、吆喝声声,那就是我们五月端午的划龙舟,接下来请第四小组汇报“端午龙舟知多少”在汇报之前,先来欣赏研究“端午诗词歌谣”小组代表给我们带来歌曲《赛船》★第四小组汇报《端午龙舟知多少》。
1、划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起源于古时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追到洞庭湖时却不见踪迹,但是仍然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后来每年五月五日,人们都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2、展示小组课外访问龙舟制作负责人的纪实4、介绍划龙舟的意义及活动感受师: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会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来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面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为我们汇报“挂香囊、做蛋袋”★第五小组研究的课题是“挂香囊、做蛋袋”1、香囊作品欣赏:2、小组代表指导大家制作蛋袋师:同学们从这小小的蛋袋中我们感受到了端午的气息,就让我们携带自己亲手制作的蛋袋一起走进快乐的五月端阳。
三、谈感受总结师:同学们,刚刚每一小组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一一展示,我们看到了一个来月每小组的点滴收获,在这收获之余,我想通过汇报之后,每个人对这次活动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或某些疑问,下面我们再相互交流一下吧。
★同学之间纷纷谈感受或提出某些疑问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这堂课将要结束了,但我们的端午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将继续下去,我们将继续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养成传统节日铸造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23、牛郎织女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两条线索,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
教学重点:1、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1.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夜空群星闪烁图。
师问学生看了此图想到了什么?引导: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背景介绍: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
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情绪。
三、阅读课文,感知牛郎织女的故事四、说故事比赛。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讲牛郎织女的传说。
五、评比1、小组讨论,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2、全班集体评比。
六、活动小结今天你高兴吗?你想说些什么?教学反思:24、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教学目标]1.知道张乐平的生平,感受他的主要艺术成就。
2.了解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漫画故事中所反映的新旧社会时代变迁的原因,增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背景知识]1、漫画大师张乐平。
张乐平出生于1910年,原名张升,浙江海盐人。
父亲是位乡村教师,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他最早的美术启蒙者。
1923年,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地名噪一时。
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
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