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
2020高中地理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填一填)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
(2)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1)原因: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破坏自然环境,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启示: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做一做)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B )A.物理演化过程B.化学演化过程C.大气演化过程D.生物演化过程解析: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B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地质年代顺序,各地质年代动植物演化的特点。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影响不大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解析: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误;光合作用对环境影响大,B错误;氧气是光合作用的结果,因此C错误;D正确。
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C )①印尼海啸②长江流域特大洪水③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④广州等沿海城市地面下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城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超采有关;特大洪水主要是自然原因产生的,因此C正确。
高一地理优秀教案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地过程、环境变迁对生物地影响.2.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地改造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地影响.3.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地角度,探究其他自然要素(如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对地理环境地影响.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地发展主要是①________演化过程.(2)生命出现后,②________进化即③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地角色.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地环境变化导致大量生物物种地衰退和灭绝.时期灭绝物种古生代末期60%以上地海生④____________动物种类灭绝;原始鱼类和古老地⑤__________全部灭绝;⑥______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⑦________全部灭绝;海洋中50%以上地⑧____________动物种类灭绝二、人类活动对环境地作用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地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⑨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地生存,并且能够⑩__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原因:对⑪地大规模开发利用程度: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前所未有地变化行为:大量燃烧化石燃料、⑫等结果:⑬、臭氧层破坏等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地影响.表现有利通过⑭____________和⑮____________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社会不利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启示尊重和顺应⑯____________,防止过度地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地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⑰____________地关系探究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探究材料】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地意思,曾经是世界上最大地象.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地区地一种古哺乳动物.它披着黑色地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地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从猛犸地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地御寒能力.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地重要狩猎对象,在欧洲地许多洞穴遗址地洞壁上,常常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地它地图像,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到几千年以前.1.你认为猛犸象消失地主要原因是什么?2.大约5亿~6亿年前,在地球学家称为寒武纪地时代开始之时,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在几百万年地时间内出现了.寒武纪为什么能够激发这样地生命“爆发”?3.生命起源于什么?生命演化地过程是怎样地?4.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规律总结】1.利用结构图表表示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地影响2.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地关系从生命起源地角度看:由于地球早期环境中有机物数量有限,对生物地繁衍和进化有很大地压力,所以地球上最初地生命是出现在原始海洋中地单细胞生物.从生物进化地角度看:有机物数量有限对生物繁衍和进化地压力,又促使部分生物逐渐演化并能利用外界地有机物合成自己所需养分.尤其是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生物地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地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它们使大量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地性质,促使地理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考例探究1】如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地五个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关于这五个代地叙述正确地是()A.从①到⑤地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地是年代②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地是年代③D.④地质年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探究点二人类活动对环境地作用【探究材料】读下图,分析图中(1)(2)(3)(4)(5)所表示地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总结】人类活动对环境地作用【考例探究2】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地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影响也愈来愈深刻.据此回答(1)~(2)各题.(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地最显著特点是什么?(2)下列各选项是人类改造自然活动中产生地影响,请将各选项前地字母填在下表空格中. A.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开采矿产资源,把资源转化成产品C.大量排放地废弃物导致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D.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碱化E.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水源污染F.开采矿产引起地面塌陷、泥石流频发G.水利建设改变水资源地时空分布,生态建设改造荒漠环境人类活动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农业活动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增加农业产出;修筑梯田,平整土地;挖低填【巧学速记】1.歌诀法记忆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地关系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进化环境变.氧气充盈天地间,削弱太阳紫外线.生存环境得改善,生态系统趋完善.环境振荡有巨变,两次生物遭劫难.古生末期鱼两栖,中生末期恐龙完. 2.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①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②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地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③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再根据这几条线索充实相关知识就能使记忆牢固深刻,提高解题地准确率.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①化学②有机③生物④无脊椎⑤两栖类⑥蕨类⑦恐龙⑧无脊椎⑨改造⑩有意识⑪自然资源⑫砍伐森林⑬全球气候变暖⑭社会发展⑮科技进步⑯自然规律⑰环境生态保护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气候地变化和人类地捕猎.2.这是因为大气中积累了足够地有利于呼吸作用地氧;全球环境变化有利于后生动物地生存;海洋化学物质地变化积累了大量地磷酸盐,使得软体动物有可能演化出保护性地骨骼等.3.生命起源于无机界,其演化过程可概括为:无机物→简单有机物→蛋白质、核苷酸等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原始生物→现代生命.4.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地环境,导致了某些生物物种地衰退和灭绝.生物灭绝说明了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地影响.考例探究1A[解答本题地关键是确定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地地质年代,图中①表示太古代、②表示元古代、③表示古生代、④表示中生代、⑤表示新生代.三叶虫是古生代代表性动物,恐龙是中生代地代表性动物,中生代又称裸子植物时代,而被子植物大发展是在新生代.]探究点二(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大气污染(4)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5)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尾气、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考例探究2(1)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地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地能力.(2)见下表:解析(1)人类对自然地适应和改造往往是有目地地.(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是农业生产活动不当造成地;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水体污染等与工业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
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教学设计2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5.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户外徒步、环境保护志愿者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地理实践能力。,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此外,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如何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分析环境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PPT、实物、图表等形式,详细讲解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
-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水文的影响等。
针对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环境变迁的概念相对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此外,学生对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环境变迁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表和具体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2.掌握不同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发展阶段。
3.辩证地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读图分析,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
3.运用典型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大气的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它们体现了某种单一地理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就是由这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不同区域也存在差异。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推进新课自然地理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构成了奇妙的自然地理环境,环境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探讨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师生物作为自然环境的有机成分,在地球发展的历史中,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板书: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阅读教材P66~67“自主学习”)思考: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为什么具有重要意义?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为什么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生 1.因为它们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的下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环境基础。
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推荐2019最新高中地理: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1)-优质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高一地理教案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环境变迁对生物的影响。
2.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探究其他自然要素(如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①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②________进化即③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导致大量生物物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⑨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⑩__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错误!BhOwcHv6IU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启示尊重和顺应⑯____________,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⑰____________的关系探究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探究材料】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
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地区的一种古哺乳动物。
它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M。
从猛犸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
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常常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的图像,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到几千年以前。
BhOwcHv6IU1.你认为猛犸象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大约5亿~6亿年前,在地球学家称为寒武纪的时代开始之时,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
寒武纪为什么能够激发这样的生命“爆发”?BhOwcHv6IU3.生命起源于什么?生命演化的过程是怎样的?4.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规律总结】1.利用结构图表表示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2.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的关系从生命起源的角度看:由于地球早期环境中有机物数量有限,对生物的繁衍和进化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原始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案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 生物出现后: 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生物演化历程(填表)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农业活动
工业活动
工程建设
1、原因: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2、危害:
A 、增加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
B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C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1)危害人体健康 2)破坏生态环境
和工农业生
产 A 、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 、减少渔业产量,
C 、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3、措施: 全球合作保护 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2.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方面,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深入学习方面,学生们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设计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理论知识。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变迁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好奇心。
-基础知识讲授:系统讲解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环境变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因、过程和影响。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4.合作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利于共同探讨环境变迁问题。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其责任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决策参考物种灭绝的若干实例直到中世纪,马达加斯加有1.2万种植物和大约19万种动物,其中至少60%是该岛东部森林地带所特有的(即在地球上其他地方未发现过的)。
现在至少已有93%的原始森林已经消亡。
根据这些数字,科学家们估计至少有半数的原始物种已不存在或正在消失中。
位于中非的马拉维湖曾有超过500种的鱼类,其中99%是当地特有的。
该湖只有北美五大湖面积的1/8,后者只有173种鱼类,而且地方特有的鱼种占不到l/10。
然而马拉维湖受到工业设施污染的威胁和计划引入外来物种的威胁。
一般认为在西厄瓜多尔曾有8000至1万种植物,其中40%~60%是地方特有的。
假定在同样的地区每一种植物对应有10~30种动物的话,那么,西厄瓜多尔会有大约20 种动物。
自1960年以来,由于种植香蕉、石油钻井以及人类迁入,西厄瓜多尔几乎所有的森林已遭毁坏。
由此估计物种的毁灭数量是困难的,但有理由认为总数在5万以上,这仅仅发生在近25年中。
在巴西的潘塔那尔地区有11平方千米的湿地,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饶的湿地。
它们供养着南美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水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该地区划为“具有国际重要性的地区”。
然而它仍然遭受着逐渐增多的来自农业发展、水坝建设以及其他破坏性开发形式的影响。
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自己?突破思路1.利用图表法理解生物发展阶段与地壳演化史上五代的关系。
读课本P67图3—1,将生物发展阶段的序号填入下表内:动物界:①爬行动物时代②鱼类时代③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⑤人类时代⑥哺乳动物时代植物界:①陆上孢子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植物时代④海生藻类时代2.联系生活实际,如当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地壳的演化史人们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的年龄等,把地球的历史分成五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个纪。
湘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word学案
3-1 自然地理因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研究新考标明确新目标】详细考试内容要求考点解读和细化(1)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因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性和差别性(2)地理环境的整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作用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坚持课前预习提高讲堂效率】1.自主阅读教材,达成知识网络的建立,2.阅读一轮资料32 页问题研究 4 至 10。
33 和 34 页的方法技巧3— 5。
3.达成结构地貌下发教案资料【建立知识网络形成基本系统】1。
经过课的预习你能建立节内知识联系的网络地图吗?2。
本节课的章节地位(达成一轮资料上的知识网络)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物出现前:化学演化(无机演化)生物出现后:生物演化(有机演化)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地球形成到现在,生物发展阶段以下:年月距今时间生物进化动物植物远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重生代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世界性生物大灭绝期间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①古生代末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所有灭绝;蕨类植物显然衰败。
②中生代末期:恐龙忽然完整藏形匿影;大海上 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3、温室效应的原由及其影响①原由:大批焚烧化石燃料;毁林。
②影响:全世界各地降水、干湿情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3。
与其余知识的联系(前后知识的联系)【要点打破提高技术】◆ 一。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活动: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因素有哪些?2、拥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为何拥有重要、意义?3、真核细胞生物出现此后,为何生物的演化进度显然加快?4、地球表层的演变可分为哪几个地质时代?5、古生代的生物进化和环境演变各有什么特色?6、中生代、重生代在地理环境变迁和生物发展上各有什么主要特色?1自然地理环境:构成因素:天气、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
2016湘教版必修一3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了解地球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进化和环境演变历史;2.识记地质历史年代表;【教学重难点】1.地质历史年代以及生物进化和环境变迁;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新课讲授】★知识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①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细胞生物;②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③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①地质历史时期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②两次全球性的生物灭绝:☆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①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②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有利方面: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②不利方面: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例1: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据此回答1~2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D.6亿年前亿年前C.0.72.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C.古生代寒武纪◎解析:1.B 2.B 特殊时期的物种变化:20亿年前,原核细胞生物演化;14亿年前,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古生代末期,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亡;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亡。
●例2: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3~5题。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 生物出现后:
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生物演化历程(填表)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农业活动
工业活动
工程建设
1、原因: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2、危害: A 、增加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 B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C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1)危害人体健康
2)破坏生态环境 和工农业生产 A 、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 、减少渔业产量,
C 、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3、措施:
全球合作保护
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2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2湘教版必修1合作与讨论1.结合下图中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描述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参考答案:环境要素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气候受季风影响强烈,夏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气候温暖湿润距海洋较远,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表现为温差大、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植被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南向北,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植被类型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以草本植物为主.一般具有耐旱的特性。
草原、荒漠面积广阔土壤在森林植被上山南向北发育砖红壤酸性红壤,红、黄壤、褐土、棕壤等森林地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较高大面积发育草原土如栗钙土、棕钙土和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耕作土极易形成盐碱土水文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降水时间主要集中于夏季,尤其是南方地区水涝灾害较多由于:降水稀少,地表径流量小,河流绝大部分为内流河,盐湖众多地貌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流水作用强烈,形成多种多样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峡谷、三角洲等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风力作用强烈。
风积地貌众多,如戈壁、沙漠、黄土等2.工业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植被的大量破坏,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最近的100年内呈大幅度上升之势。
试讨论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全球的环境带来的影响。
参考思路:①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题解析【例题】根据下图甲乙回答问题。
甲乙(1)2001年11月15 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2)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3~5月份的盛行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3)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A.绿色消费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援助发展中国家解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这是全球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4)教学方法●阅读图表资料分析归纳二、知识结构(见第二章第四节目标检测后)三、教学过程(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板书)【看书分析】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2)中生代末期:恐龙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阅读讨论】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68/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并组织讨论,让学生对中生代恐龙的灭绝原因发展自己的观点。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板书)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2、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举例分析】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如: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臭氧、氟里昂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造成全球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1)有利的影响: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的影响: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四、板书提纲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古生代末期:(2)中生代末期: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五、教后感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二、目标检测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B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影响不大C .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2.在地质历史时期,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A .原始鱼类B .古老的两栖类C .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 .蕨类植物 3、生物演化说明了A .只能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B .只能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C .既能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又能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D .生物演化与整体环境演变无必然联系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B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C .人类应停止或减缓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D .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5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本中活动题参考答案 (一)P71活动题:1、略2、略3、植树种草光能叶绿素(二)P73活动题:1、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不对。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三)P76活动题: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
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
3、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
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
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
4、水稻土是人类生产形成的特殊土壤。
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
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
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以利蓄水种稻。
● 为什么说生物演化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巨大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简单的化学反应式是:6CO 2+6H 2O C 6H 12O6+6O 2↑ 光合作用的最大意义是固定太阳能和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通过生物循环(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促使自然界物质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 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和海南岛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提纲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圈、圈、圈、圈、圈、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
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植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关系密切。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和较多,含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较多,含和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特征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和。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和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与。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过程、地貌形态以及和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三)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四)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带和带,导致土壤的和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这是因为: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3、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