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2017年用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敏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拟、灵敏运用知识的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敏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独立试做,反思做法,到达灵敏运用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4。

〔1〕出例如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展试商。

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

然后进展小组汇报交流。

〔5〕老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拟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敏运用,选择适宜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拟哪一种方法简便些?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拟简便。

三、练习练习十五第512题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p 解决问题。

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络?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

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稳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

〔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的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四那么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总复习八个单元。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17新版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17新版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17新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一、升和毫升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三、观察物体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运动与身体变化五、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可能性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八、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九、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写方法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2.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分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小数的读写方法2. 小数的大小比较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含义。

2.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小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三单元:整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整数乘法的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

2. 讲解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整数乘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 讲解整数乘法的应用,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整数乘法的应用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四单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钟表的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7年秋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7年秋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1.认识容量和升2.认识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1.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3课时升的认识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1升有多少。

3.建立容量单位,培养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壶,说说能盛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壶盛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然后比出结果。

1.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壶容量大?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拿出各种容量不同的实物,1升的酱油、2升的可乐、3升的饮料和4升的油漆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漆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感知1升有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1)自制1升的容器。

(2)分别测量出升、升和升的水。

1.填一填。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表示。

(2)棱长为()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3)和相比,()盛水少些,()的容量大。

2.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在括号里写上A;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小,在括号里写上B。

3.下面的容器大约能盛多少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

18升 1.8升180升20升2升200升一种电暖壶灌满水烧开后,可灌满2个相同的热水瓶,1个热水瓶中的开水又能倒满4茶杯,这种电暖壶一次烧开的水,一共能倒满多少茶杯?课堂作业新设计1. (1)升L(2)1(3)碗炒锅2. A B B A3. 18升2升思维训练8茶杯教材习题第2页试一试略第3页练一练1.第三个杯子的容量最小;第二个杯子的容量最大。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

2.教学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3.学生准备:学生已掌握三年级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决,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教案一:认识数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认识数的概念。

-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0-100的数字。

- 学生能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进行对应。

教学准备
- 数字卡片0-100
- 实际物品,如纸张、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字,并询问学生他们认识哪些数字。

2.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0: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逐个让学生读出数字,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

3. 数字与实际物品对应: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物品,如纸张、铅笔等,然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来对应实际物品的数量。

4. 练: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用纸和笔书写出对应的数字。

5.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数字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物品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下节课可以通过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____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四(上)教学进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供四年级上学期教学使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三维目标、编排特点等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的口算(表内除法的扩展),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商不变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中括号,三步混合运算,解决连乘、两积(商)之和(差)、归一(总)等实际问题,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图形与几何:升和毫升,1升官1000毫升;从前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物体(包括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组合体);射线、直线的认识,两点间的距离,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画角,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和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分段整理数据,简单的调查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变化,怎样滚得远。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

(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

(板书:平角)(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0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

(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属于除法笔算的范畴。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理解除法运算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法则,对除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转换和理解。

此外,部分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运算的原理,以及笔算过程中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2.准备一些三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两位数的笔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进行除法运算的?除法运算的原理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笔算过程中,我们是怎样进行转换的?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除法运算?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笔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内容:第1、2页教学重点:笔算为重点。

注意口算、估算、笔算的优化组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1、新学期,我们拿到了很多新书。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介绍的正是小朋友和妈妈去买书的事。

光盘演示。

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售货员每20本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用手势比画“20本打一包,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60本,手势做到打第3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3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2)6÷2=3,60÷20=3(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60里面有几个20?60里面有3个20,那得数就应该是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60÷20=30,问:对吗?为什么?生:可以验算:30乘20等于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随学生回答板书:600÷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 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那如果是“400÷50=”呢?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1个0,不能把0全部去掉。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17年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17年用

一升和毫升认识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相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1升的量杯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2.每个小组准备1升的量杯,一个比1升大(2〜3升)的容器,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1.问题引人。

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

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好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一说。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就多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

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起说两遍:容量。

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

(板书课题)2.情境感悟。

(1)初步体验。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

(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

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谁的容量大?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这个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3)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4)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5)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探究、发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1)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2)小数的认识、读、写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和计算。

2. 图形与几何(1)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和性质。

(2)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

(4)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5)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 测量(1)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

(2)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概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探究算法,掌握算理
探 究 算 法 ,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些 小明几天看完?
掌握算理 数学问题吗?
怎么列式?
192÷32
探 究 问 题 解 观察算式 192÷32,与前几天学的除法有 前几天学的除数是整十数,今天
决方法。 何不同?
学的除数不是整十数
说明:除数不是整十数,把它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4、 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
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
算的方法;
难点: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出示情境图
1、 在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 法,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2、在学会试商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初步学会计算的方法; 3、 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把除数四舍为整十数试商时容易出现初商偏打的情况,并经历探讨调商方
法的过程,学会在出现初商偏大时调商的方法,能通过调商正确的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必要的技能;
3、 运用有关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 更好地理解笔算除法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尝试练习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生在交流中得出和相同,两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两加数的位置。)
(2)枚举归纳,积累感知。
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
38+12 12+38 420+30 30+420 123+235 235+123
(猜想:是不是其他的式子也有这样的规律?咱们举些这样的算式来验证一下!(板书:举例验证)
四、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先摆一摆.看一看,然后再连一连,并说明理由。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摆一摆相互交流,并简单说明自己拼摆时的想法。
3.第3题。可以先小组讨论,体会观察的位置,再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体验,感受空间位置的转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
你通过物体观察,有什么收获?
4.小结:组织学生分别把在同-方位所建的视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物体组合,从同一方位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增强辨认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形状的能力。
三、教学“试一试”
1.先摆一摆,再交流各种摆法的理由。
2.小结:要使这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与原来相同,可以将原来2个与3个的组合改成1个与4个的组合;要使这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与原来相同,可以将原来书放的2个正方体改成左右横放。
⒉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
⒈口算
42+38 75+6 13+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升和毫升认识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相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1升的量杯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2.每个小组准备1升的量杯,一个比1升大(2〜3升)的容器,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1.问题引人。

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

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好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一说。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就多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

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起说两遍:容量。

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

(板书课题)2.情境感悟。

(1)初步体验。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

(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

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谁的容量大?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这个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

(2)比较感悟。

出示两个直观上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

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让多个同学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结合交流出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①把两个冷水壶装满水,倒在同样大的杯子里,比较哪个冷水壶里倒出的水杯数多。

②把其中一个冷水壶倒满,再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根据结果比出哪个容量大一些。

演示:先把一个冷水壶倒满水,再往另一个冷水壶里倒,看哪个能盛的水多。

提问:哪个冷水壶容量大?为什么?追问:如果把这个冷水壶和杯子比,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你觉得说冷水壶的容量大、杯子的容量小,是说什么的大小?(它能盛水的多和少,就是杯子、冷水壶里面的大小)你能用生活里的一些容器作个比较,举例谁的容量比谁大、谁的容量比谁小吗?(学生举例)3.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说说图里的意思,并思考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交流:哪个容量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样知道的?说明:要知道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可以像这样互相倒一倒、比一比。

容器盛的液体多,它的容量就大;盛的液体少,它的容量就小。

4.感受需要统一单位。

谈话: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这个水壶的容量有几个杯子大。

实验:出示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把水壶盛满水;然后把水壶的水依次倒满玻璃杯,数出倒了几杯,并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这样的几杯。

出示若干个另一种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与前面玻璃杯大小不同),用同样的实验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又是这种杯子的几杯。

追问:你能确定地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几杯吗?质疑:同一个水壶,为什么两次得出的表示容量有几杯的数不一样呢?那怎样可以让每次得到容量的数都相同呢?指出:大家都想到了,要每次得的数相同,那就要用同样容量的容器来测量。

也就是要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那计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呢?现在来看看生活中经常用什么单位。

二、联系实际,认识单位1.感受单位“升”。

出示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思考能从图上知道什么。

提问:观察这些容器的图,你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要说的?说明:图里的“升”或“L”是表示每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能盛多少液体。

像这个“1升”就表示容器里盛了1升酱油,这个“5升”就表示容器里盛了5升油。

所以,这个“升”就是一个容量单位。

(板书:升)计量像水、油、饮料这样的液体是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板书:L)这里3L、19L的意思分别是3升、19升。

2.认识单位“升”。

(1)实验感知,形成观念。

引导:你对升这个单位有哪些想要了解的?说明:1升有多少呢?我们来观察这个量杯。

量杯是计量容量的工具,量杯上的刻度表示倒人的液体有多少,比如往量杯里倒水,水面对准到0.2就表示有0.2升,对准到0.4就表示有0.4升。

如果往量杯里倒水,到水面升到1时,就表示量杯里的水是1升。

实验观察:现在老师这里有1个每边的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出示正方体容器,并指着三条棱的长度说明是1分米)老师先在量杯里倒人1升水。

(倒水)大家看一看,这些水正好是1升,感觉到1升有多少了吗?接着老师把这1升水倒进这个每边长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把1升水倒进正方体容器)交流:现在观察这个正方体,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出:每边长都是1分米的容器,正好能装1升水。

1升就是这么规定\的,这样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

追问:多大的正方体容量就表示1升?(2)实践操作,加深体验。

要求小组合作实验,测量1升水并观察大约有多少。

①六人一组,每个小组用1升的量杯测量出1升水,观察1升水有多少。

②把量杯里的1升水倒进准备好的大容器,观察、感受1升有多少;再举例估计常见的容器里哪些容量大约是1升。

③估计盛水的大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设计说明:1升是多少,需要通过学生一次次的感知,并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时,对“1升”才会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建立1升的表象。

让学生首先观察1升水就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大小,可以有“标准”的印象;再在“不规则”的大容器里观察、感知,并举出日常生活里大约1升的容器,有利于形成“升”的大小的印象,培养“升”的量感,建立1升的观念。

】3.强化单位“升”。

让每个小组学生在量杯里倒进1升水,再拿出若干个相同的纸杯。

估计:把1升水倒进这样的纸杯,大约能倒满几杯?(学生估计、交流)操作:到底可以倒满这样的几杯呢?大家倒一倒、看一看。

交流:倒满了几杯?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指出:现在又一次认识了升,知道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

4.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观察,再说说图中各个容器分别盛水多少升,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说明:一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用能盛液体多少升来表示。

三、观察思考,深化认识1.做练习一第1题。

大家看一看这三幅连续的图,想想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发现的根据是什么?指出:左边杯子盛液体多,容量就大;右边两个不同杯子盛的液体相同,它们的容量就相等。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交流各自的结论和想法。

3.做练习一第3题。

引导:请大家根据1升大约有多少,想想这里每个容器的容量大约多少,在下面的合适答案右边打“√”。

交流结果,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说明:估计一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可以联系1升有多少,或者一些常见的容器大约几升,比较一下大小,估计出它的容量大约几升。

四、总结回顾,交流体会引导: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认识升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认识毫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3、例4、“试〜试”和“练一练”,第5〜6页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操作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初步学会用毫升作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和认识有关毫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及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容量单位毫升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小瓶(如眼药水瓶)或纸杯,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的量筒一个,矿泉水瓶和若干纸杯。

学生每小组准备滴管,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用的量筒一个,1瓶矿泉水和若干纸杯,一定量的染色水,常见的一些容器如碗、杯、保鲜盒、脸盆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唤醒升的概念1.回顾旧知。

提问: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容量、已经认识的容量单位是什么吗?1升大约有多少?按你的想法说一说。

(可以按“标准”说,可以比划,可以举例,如1热水瓶少点大约1升)2.情境引入。

出示准备的小瓶或纸杯,提问:这样的1瓶水(或1杯水)有1升吗?不满1升时就要用新的单位,那是会什么单位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

请注意下面看到的一些容器。

二、实验感知一一认识单位毫升1.引入单位毫升。

出示例3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有些什么,说说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

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说明:图中容器的容量单位用“毫升”和“mL”表示,(板书:毫升mL)这就是容量的一个比较小的单位。

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容量单位——(毫升)。

(板书课题)2.感知单位毫升。

提问:对于毫升你想知道什么?先猜猜看,你认为1毫升大约有多少?实验:请同学们拿出这个有橡皮头的细小玻璃管,这叫作滴管。

玻璃管上有刻度,看到了吗?这里的“1”,表示从下面吸进的水上升到这里的“1”就有1毫升。

现在各个小组来一个人做实验,怎样做呢?先看老师做:把滴管插进水里吸入1毫升。

(演示)看看这里面的水就是1毫升。

水吸到滴管的哪里是1毫升?在自己的滴管上看看1毫升的位置。

再把1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一数大约有几滴。

(演示)能这样做吗?现在请每个小组里一人负责做这个实验,其余同学看做得对不对。

吸满1毫升时,大家看看1毫升有多少,互相说一说。

然后把这1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数大约有多少滴。

能行吗?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提问:看了这1毫升水,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交流的?指出: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1毫升,只有十几滴。

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和1升比可小多了!3.观察几十毫升。

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相应刻度表示的毫升、20毫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