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3章“物质的变化”和第4章“能量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3.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3.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3.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1能量守恒定律,4.2热能的利用,4.3电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3. 掌握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过程。

5. 学习热能和电能的利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化学平衡的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能量转化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金属腐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2. 例题讲解:(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

(3)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中间:展示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明如何实现化学平衡。

(3)简述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4)阐述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能量转化的过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简介与科学探究方法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3. 电路的分析与应用4. 电磁现象5. 光的传播与反射6. 信息的传递与通信7.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8.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使学生了解物质、能量、电路、电磁、光学、信息、生物遗传及环境等领域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电路分析、电磁现象、光学原理等。

2. 教学重点: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生物遗传与进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资料、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教学目标3. 重难点知识4. 例题及解答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2)举例说明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3)分析电路图,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4)解释光的反射原理。

(5)简述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关系。

2. 答案:(1)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2)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3)根据电路图,运用欧姆定律求解。

(4)光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5)生物遗传与进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科学相关书籍、参加科技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安排。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物质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晶体与非晶体。

2. 第十二章《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化学平衡;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

3. 第十三章《能量》:能量守恒;太阳能;化学能;电池原理。

4. 第十四章《电磁学》:磁场;电磁感应;电路分析。

5. 第十五章《光与视觉》:光学原理;视觉形成;眼镜矫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掌握化学键、晶体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了解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

3.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了解太阳能、化学能的转化与应用。

4. 理解电磁学基本原理,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5. 掌握光学原理,了解视觉形成过程,认识眼镜矫正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学键、晶体、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电磁学、光学原理。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构成、化学反应、能量守恒、电路分析、视觉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与重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增强直观感受。

7.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实验步骤。

2. 板书布局:左侧列出章节,右侧列出重要知识点,中间展示例题与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2)写出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并解释其意义。

(3)分析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4)根据光学原理,解释眼镜矫正的原理。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使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理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 培养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电路。

4. 让学生了解光学原理,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量的转化、欧姆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

2.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电路分析、光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光线演示器。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指导书、练习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或生活案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3. 练习: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6.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进行课堂讨论,提高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框架图。

2. 化学方程式示例。

3. 能量转化过程图。

4. 电路图及欧姆定律公式。

5.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解释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

(4)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加强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普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书写。

2.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3. 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4.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理解。

一、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书写1. 确保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正确无误。

2.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物和物的原子数相等。

4. 在化学方程式中,气体、溶液和固体等状态要标明清楚。

示例: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 H2SO4 → FeSO4 + H2↑二、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 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优质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优质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第六章《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描述;2. 速度与速率;3. 加速度;4. 运动的规律。

第七章《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3. 力的合成与分解;4. 摩擦力;5. 杠杆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理解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杠杆原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滑轮、弹簧测力计、摩擦系数测试仪等)。

2. 学具:练习册,实验报告,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讲解:详细讲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杠杆原理等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

2. 实验现象和结论。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实例。

(3)摩擦力的计算。

2. 答案:(1)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应用实例:两个人拉绳子,合力等于两个分力的矢量和。

(3)摩擦力计算:摩擦力 = 摩擦系数× 正压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了解学生对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科学探究1.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出科学问题。

1.2 假设与预测: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假设和预测。

1.3 制定计划: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和调查方案。

2. 章节二:生物与环境2.1 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功能。

2.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试管等。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生态系统组成的例题,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完成练习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具体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

2.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功能。

生物与环境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列举其组成及功能。

2. 答案:科学探究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生态系统组成及功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以及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精品教案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精品教案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涉及第3章《物质的变化》和第4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详细内容包括:3.1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3.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4.1节能量转化;4.2节能量守恒定律;4.3节生活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使学生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能量转化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等)、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物质的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变化现象,然后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

4. 知识拓展:介绍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巩固学生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 化学反应与能量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4.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例。

(3)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 答案:(1)略。

(2)2H2 + O2 → 2H2O。

(3)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质变化、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对论与量子论核物理与粒子物理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的类型与转换可再生能源与环境保护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与意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能源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论与量子论的理解;能源转换与生态环境建设。

2. 教学重点: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1)现代物理学例题:解释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解析:详细讲解相对论的时空观、质能方程等。

(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例题:简述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解析:阐述两种能源的定义、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保护例题: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原理、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现代物理学相对论与量子论核物理与粒子物理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的类型与转换可再生能源与环境保护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与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2)论述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3)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2. 答案(1)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时空观、质能方程等。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第一节:宇宙与星际物质第二节:恒星与行星第三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2.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提高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知能力。

2. 使学生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多样性,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宇宙和生命的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文望远镜;宇宙演化模型;生物进化挂图。

2. 学具:九年级科学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疑问。

2. 例题讲解:解析宇宙起源的学说,以实例说明恒星、行星的形成。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宇宙演化过程图,加深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理解。

4.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假说。

通过挂图、模型等教具,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5. 生物多样性与环保: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行星的形成过程。

2.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生命起源假说;生物进化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请谈谈你对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认识。

2. 答案: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1、观察形状、颜色2、晶体的溶解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作业:作业本反思: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酸的涵义和酸的电离产物2、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3、了解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的用途4、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酸的性质重点难点:酸的性质药品器材: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生锈的铁钉、鸡蛋壳、氧化铜、氯化钡、硝酸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出示一个青桔子,让学生说出看到它的即时感受――酸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的?那么酸是怎样的一类物质呢?一、什么是酸学生:书写盐酸、硫酸和硝酸三大强酸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强调: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性质1.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 物质的密度与结晶2. 第二章力与运动2.1 力的概念与测量2.2 运动的描述与分类3.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现象3.1 光的传播3.2 光的反射与折射4. 第四章电磁现象4.1 电流的产生与作用4.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密度与结晶。

2. 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学会力的测量与运动描述。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让学生了解电磁现象,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分类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教学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光的传播电流的产生与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物质样品、天平、量筒、显微镜力计、运动装置、光学器材电磁实验器材、电路元件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物质的基本性质、力与运动、光学与电磁现象。

2. 教学新课:第一章:通过实验与讲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密度与结晶。

第二章: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运动描述,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第三章:介绍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通过光学实验与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第四章:阐述电磁现象,讲解电流的产生、作用与电路原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实践性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性质、组成、分类、密度、结晶2. 第二章:力的概念、测量、运动描述3. 第三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4. 第四章:电流、电磁现象、电路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计算物质的密度与结晶第二章: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第三章:解释光学现象,如影子的形成、镜子成像第四章:设计简单的电路,分析电路原理2. 答案:根据教学内容与例题,为学生提供详细答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电与磁第1节:电流第2节:电与磁的相互作用第3节:电的产生第二章:物质的构成第1节:物质的基本粒子第2节:原子结构第3节:化学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原理,掌握电的产生过程。

2. 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培养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原子结构、化学键重点:电流的形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演示仪、磁铁、导线、电池、原子结构模型、化学键模型学具:电流实验盒、显微镜、试管、试剂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过程。

演示磁铁与导线的相互作用,让学生感知电与磁的关系。

2.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电流的形成、电与磁的相互作用。

结合原子结构、化学键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电流、电与磁、物质构成等知识点。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的基本粒子和化学键。

4.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左侧:列出章节、节,方便学生查找。

板书右侧:展示关键概念、公式、实验步骤等,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电流的计算、磁场的计算。

分析题:分析物质的构成,解释化学键的形成。

实践题:设计电流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计算题答案:提供详细的计算步骤和结果。

分析题答案:给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实践题答案:提供实验报告模板,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电、磁、物质构成相关的科普书籍,拓展知识面。

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深入探讨电、磁、物质构成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电流的形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电流的形成: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的产生过程,理解电流的形成原理。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物理学中的力学1.1 力的概念与测量1.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1.3 力的合成与分解1.4 动力学与牛顿运动定律2. 章节二:电学基础2.1 静电现象2.2 电流、电压和电阻2.3 欧姆定律2.4 串并联电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和电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动力学、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生活中的力学现象、电器使用等,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

2. 电学部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合成与分解:如图,一个力F=1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求其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

(2)欧姆定律:一个电阻R=20Ω,接在电压U=12V的电源上,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作业答案:(1)水平分力:F1=Fcos30°=10N√3/2≈8.66N;竖直分力:F2=Fsin30°=10N1/2=5N。

(2)电流I=U/R=12V/20Ω=0.6A。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

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

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

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

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

(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

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

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

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

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

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

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可下载打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可下载打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中深入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3.1物质基本组成,3.2原子和分子概念,3.3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平衡,以及3.4物质质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于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平衡,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教学重点则是物质基本组成,原子和分子概念,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原理。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物质基本组成,原子和分子概念,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例题,进行步骤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物质基本组成2. 原子与分子3. 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平衡4. 质量守恒定律5. 相关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基本组成。

(2)解释原子与分子区别。

2H2 + O2 → 2H2O2KClO3 → 2KCl + 3O2(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结果。

2. 答案:(1)物质基本组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2)原子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粒子。

(3)见教材例题。

(4)根据实验结果,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相等,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查阅相关资料,深入解化学方程式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特别关注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与地球1.1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2太阳系与地球1.3地球的构造与演变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1物质的分类2.2物质的性质2.3物质的变化第三章:生命科学3.1生命的起源与演化3.2生物的分类与特征3.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四章:能源与环保4.1能源的分类与利用4.2环境污染与治理4.3可持续发展【教学安排】共18周,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

【教案】第一周:宇宙与地球第1课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导入:通过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发展历程。

2.讲解: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宇宙的奥秘。

3.互动:分组讨论,探讨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可能性。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太阳系与地球1.导入:讲解太阳系与地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2.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特点、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3.互动:分组讨论,探讨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3课时:物质的分类1.导入:通过讲解物质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2.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不同物质的性质。

3.互动: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4课时:物质的变化1.导入:讲解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讲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的条件。

3.互动:分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周:生命科学第5课时:生命的起源与演化1.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

2.讲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生命的多样性。

3.互动:分组讨论,探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物理学基础知识第1节:力的概念与测量第2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章:化学基础知识第1节:物质的结构与变化第2节:化学反应的类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物质的结构与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物质的结构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

难点:力的测量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计、实验器材、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册、实验报告、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导入力的概念与测量。

2. 讲解力的概念与测量方法,配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定律解释现象。

4. 过渡到化学基础知识,讲解物质的结构与变化,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与测量2. 牛顿第一定律3. 物质的结构与变化4. 化学反应类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生活中的一个力现象,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

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答案: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如车辆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

三种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简要说明各自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作业和随堂练习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电和磁9.1 电流9.2 电压和电阻9.3 电路9.4 磁场和磁性9.5 电磁感应2. 第十章:能量10.1 功和能10.2 机械能10.3 热能10.4 能量转化和守恒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原理,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2. 使学生了解能量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原理的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能量的分类和转化实验操作技巧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磁铁、导线、电池、开关、灯泡热能演示器、太阳能电池板2. 学具:电路图、实验报告册探究活动材料(如纸张、笔、尺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和磁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2)电路原理(3)电磁感应现象(4)能量的分类和转化(5)能量守恒定律3. 实践情景引入:(1)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分析电路原理。

(2)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电动机,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4. 例题讲解:(1)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分析能量转化的实例。

5. 随堂练习:(1)绘制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列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分析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电和磁的基本概念2. 电路原理3. 电磁感应现象4. 能量的分类和转化5. 能量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分析题: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说明能量守恒定律。

2. 答案:(1)电流、电压、电阻计算结果。

(2)能量转化现象分析及能量守恒定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走进科学第一节科学及其方法第二节科学探究2.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第一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第三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理解物质的性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平衡2.教学重点: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生命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等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以物质变化为例,展示能量守恒现象。

通过观察生物,探讨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2.例题讲解:解析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性质、能量转化和守恒。

分析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

3.随堂练习: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结合实际,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板书要点:科学探究方法物质性质、能量转化生物分类、生态系统2.板书布局:左侧:列出章节、节右侧:详细内容、图示、关键词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实验报告。

分析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答案: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能量守恒实例分析:要求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分子和原子》: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分子的性质,第3节原子和离子。

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第1节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第2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

2. 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单,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讲解物质的构成,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

(3)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4)讲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乐趣。

4. 例题讲解:针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计算,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子和原子、化学方程式2. 板书内容:(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4)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分子、原子、离子实例,并说明其性质。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b. 氢气与氧气反应a. 2H2 + O2 = 2H2Ob. 2Na + 2H2O = 2NaOH + H22. 答案:(1)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

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

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

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

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

(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

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

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

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

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

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

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

这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

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空气与生命”共同构成了化学部分的基础知识体系。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

这一章学习了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即对一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分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寻找物质的特性从物质的变化中归纳其性质从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用途。

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为下一步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在系统了解各大类物质的性质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就可以使物质发生转化产生新的、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或者通过转化使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变成无害或有用的物质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代科学把物质、能量、信息作为三个并列的基本概念可见能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学范畴。

虽然能量这一章内容比较侧重于机械能、电能、内能、功和功率的计算等但作为综合性的课程特别要强调的是能量不局限于物理学范畴它与生命科学、宇宙和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能量的内容会涉及到力的运动需要用到有关力的测量和单位、力的方向等知识由于七年级下学习“运动和力”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尽可能降低难度所以在学习能量这一章时还应回顾和重温有关力的知识。

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与八年级上“电路探秘”、八年级下“电和磁”这两章内容有关一些计算题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等相关知识及欧姆定律因此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要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

第4章“代谢和平衡”学习生命活动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平衡。

以新陈代谢为中心以人为实例学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里有必要回顾和复习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环。

难点了解常见酸碱盐的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二章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转化的规律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材料的发展何利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三章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电能及其转化电功率、焦耳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

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功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能量在转化和在转移中的守恒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第四章重点、难点重点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难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五、学期教学总目标一思想品德方面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变被动为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课外注意适当的个别辅导找原因和差距.消除因学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课外的知识辅导使之更上一层楼。

结合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知识技能方面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方法以及独立思考刻苦专研的好习惯.三学习常规、习惯方面1、课前预习明确难点2、独立思考勤动脑筋勤动手勤作笔记3、定期进行章节检测及时反馈情况及时强化巩固.六、教学措施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促进个别同学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做到严肃、活泼、紧张的学习氛围二培优补差的措施1、面向全体同学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学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其他措施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掌握和巩固提高。

教学进度调整原则1、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中考涉及到的内容在上课时、练习和平时测试时充分强化。

2、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验工具使用、实验方法和过程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见附表附表教学进度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 9月1日—9月7日1.1物质的变化1.2物质的酸碱性52 9月8日—9月14日1.3常见的酸1.4常见的碱43 9月15日—9月21日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6几种重要的盐54 9月22日—9月28日第一章复习、测验2.1金属材料55 9月29日—10月5日国庆节放假6 10月6日—10月12日2.2金属的化学性质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57 10月13日—10月19日2.4物质的分类2.5物质的转化58 10月20日—10月26日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第二章复习、测验59 10月27日—11月2日3.1能量及其形式3.2机械能510 11月3日—11月9日3.3能量转化的量度期中复习511 11月10日—11月16日期中复习期中考试512 11月17日—11月23日3.4简单机械3.5物体的内能513 11月24日—11月30日3.6电能3.7核能514 12月1日—12月7日3.8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三章复习、测验515 12月8日—12月14日4.1食物与营养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516 12月15日—12月21日4.3体内物质的运输4.4能量的获得517 12月22日—12月28日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四章复习、测验518 12月29日—1月4日九年级下册 419 1月5日—1月11日九年级下册 520 1月12日—1月18日九年级下册 521 1月19日—1月25日九年级下册 522 1月26日—2月1日期末复习 523 2月2日—2月8日期末考试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1、观察形状、颜色2、晶体的溶解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作业:作业本反思: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酸的涵义和酸的电离产物2、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3、了解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的用途4、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酸的性质重点难点:酸的性质药品器材: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生锈的铁钉、鸡蛋壳、氧化铜、氯化钡、硝酸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出示一个青桔子,让学生说出看到它的即时感受――酸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的?那么酸是怎样的一类物质呢?一、什么是酸学生:书写盐酸、硫酸和硝酸三大强酸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强调: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