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1)重点
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一)
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一)一、概述在我国5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年均7.9%的增长速度,其中,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年均增长为6.5%,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1978~1999年GDP年均增长为9.6%,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速度,而且比新兴国家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要长。
“十五”时期是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就“十五”及2015年期间而言,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之后,是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还是进入低速增长区?其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多少?与实际增长速度的差距有多大?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机制和成因方面分析,经济的走势是处于高速度波动调整方式增长?还是处于中速增长的循环波动?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认为,未来5~15年中国经济要保持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受需求约束越来越明显,而且通常要比资源约束型经济的增长慢;二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向以质量效益型为特征的集约增长转变,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长速度;三是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看,一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速趋势,是一个普遍规律。
因此,无论从国内增长潜力看,还是从国际经验看,无论从经济增长的中长周期趋势看,还是从追求结构优化及增长质量的政策目标看,均难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因此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在“中速”区间内运行。
表1日本、新加坡、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幅度及其时间国家时期GDP增长率人均GDP(美元)变化期初期末增长率日本1956~19739.8268382915.9新加坡1966~19849.9710643913.0韩国1963~19899.0146500014.1中国1978~19989.72237707.8选择从高速转向具有“较快增长”为特征的中速,可借鉴的先例是同为亚裔并且有着曾与我们差不多高速度增长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以此来看可供我们选择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经济循环趋势分析
中国的经济循环趋势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的循环趋势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而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高峰期、收缩期和低谷期。
以下是中国经济循环趋势分析的概述。
1. 扩张期
扩张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中国经济循环趋势中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增加,产出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利率下降,货币供应增加,股票市场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稳步上升。
中国经济的扩张期通常持续四到五年,在这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和政府投资大量增加。
2. 高峰期
经过扩张期后,中国经济逐渐进入高峰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率开始放缓,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开始变得不稳定,实际利率开始上升,通货膨胀率开始降低。
政府和社会投资开始减少,债务和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
3. 收缩期
在高峰期过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
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极不稳定,失业率上升,工业生产减少,企业产生亏损。
政府收入下降,同时,政府和社会投资被迫减少,债务和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
4. 低谷期
收缩期结束标志着低谷期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率持续下跌,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消费需求下降,通货紧缩出现,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逐步减缓。
为了应对低谷期的挑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提高财政支出和放宽货币政策等,以刺激经济增长。
总之,中国经济的循环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可以让每个阶段的影响最小化。
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
《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解析》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过程。
了解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对于企业、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1. 繁荣阶段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中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强劲,就业充分,消费者信心高涨,企业利润丰厚。
投资活动活跃,新的企业不断涌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通常也表现良好。
首先,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稳定,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这推动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其次,投资增加。
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充满信心,纷纷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同时,投资者也积极参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最后,通货膨胀可能出现。
由于需求旺盛和生产扩张,物价可能会上涨。
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2. 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减少,消费者信心下降,企业利润下滑。
投资活动减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下跌。
首先,消费需求下降。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就业不稳定,消费者开始减少支出,储蓄增加。
这导致企业的销售下降,生产减少。
其次,投资减少。
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担忧,纷纷削减投资计划,减少库存。
投资者也开始撤离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最后,失业率上升。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裁员或减少招聘。
这使得失业率上升,进一步削弱了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
3. 萧条阶段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中的低谷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停滞,就业严重不足,消费者信心极度低落,企业大量倒闭。
投资活动几乎停止,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状态。
首先,消费需求极度疲软。
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悲观,只购买生活必需品,减少非必要消费。
这使得企业的销售进一步下降,生产几乎停滞。
其次,投资枯竭。
企业和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几乎没有新的投资项目。
中国经历的三次经济周期
中国经历的三次经济周期未来经济走势作者:李世东文章发于:乌有之乡点击数:3277 更新时间:2009-5-25中国经济第一次上升周期1981-1988中国经济的第一个上升周期。
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是中国经济这轮上升周期到顶峰的时候经济出现了过热物价呈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下降周期1989-1991中国经济进入我们转向市场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下降周期和第一个生产过剩的危机。
第二次上升周期1992-1994短短不到三年时间,这一轮上升周期特别迅猛,因为背后有很强的政治性。
到了1994上半年,经济过热的现象已经比较明显,当时的利率提高到了接近14%,国库券的利率14%,银行利率也接近14%。
第二次下降周期1995-1999利率上升,国内需求下降;汇率贬值,海外市场被打开,1994年是整个世界消化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
凡是面向内需生产的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但是沿海地区面向外需生产的企业,是开足马力大生产,利润很丰厚。
2000年上半年经济经济回升但是下半年起一直到2001年下半年经济又开始下滑。
第三次上升周期2002-20072002年起经济迅速回升,2002年~2007年大部分产业供过于求,小部分产业供不应求,大部分产业价格在下滑,小部分产业在上升,特别是房地产相关产业价格在迅速上升。
中国经济从2003年以后出现了一冷一热,凡是汽车、手机、彩电、空调、服装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下跌,而房地产、钢铁、水泥、原油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上升。
第三次下降周期2008-2008年9月份以来随着大宗商品石油钢铁煤炭价格的暴跌国内重工业企业亏损严重,华尔街风暴的发生,外需市场萎靡,订单的骤减,对出口企业打击很大,导致大批企业停工减产纷纷裁员。
股市继续走熊,楼市成交量下降房价走跌。
经济下滑刺激政府的四万亿投资举措,大搞基建又会导致部分重工业产能的过剩。
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来撬动经济的发展显然不会维持多久,即使回升,也是暂时的。
中国股市经济周期分析
中国股市经济周期分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股市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股市的波动非常复杂,很难预测。
本文将探讨中国股市的经济周期分析以及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波动。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波动的重要反映。
通常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处于最高点的时期,生产力高,收入增加,股市繁荣。
衰退期则是经济活动开始减缓,生产力和收入都下降,股市开始走低。
萎缩期是经济活动最低点,经济衰退严重,失业率高,股市跌入谷底。
复苏期是经济活动开始回升,生产力和收入增加,股市逐渐向上。
中国股市的经济周期分析中国股市的经济周期分析与其他国家并无区别,但是由于中国的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股市的波动仍然较为复杂。
在中国,股市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股市的表现是经济活动的反映,而股市的表现又会影响经济活动。
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股市的波动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更加深远。
例如,中国股市的牛市和熊市对投资者、社会和政治稳定都有很大的影响。
牛市中,投资者会增加投资并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有助于改善社会状况。
但当股市迅速下跌时,投资者会面临损失并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另外,政策也可以影响中国股市的经济周期。
例如,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都可能影响股市的表现。
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股市的波动。
如何理解和应对中国股市的波动?股市的波动经常会导致人们的不安和恐慌。
但是,了解经济周期并采取适当的投资策略是理解和应对波动的关键。
首先,股市波动是正常的。
投资者应该没有波动担忧,而是要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以避免因股市波动而受到大的影响。
其次,投资者应该根据不同经济周期的不同特征,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
例如,在繁荣期,投资者可以采取成长投资策略;在衰退期,投资者可以采取价值投资策略;在萎缩期,投资者可以选择先行业周期的股票;在复苏期,投资者可以采取配置策略,分配不同类型的股票。
最后,投资者还要关注股市波动的原因,了解其可能的影响和持续时间。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速度,而这种速度增长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其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价格、产出、就业、利率、物价等经济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涨跌变化。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繁荣和增长,然后又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放缓和衰退。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波动性非常明显,下面是经济周期主要的四个阶段:( 1)繁荣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得到加速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出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 2)收缩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出现放缓和下滑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 3)萧条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萎靡状态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4)复苏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重新开始增长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量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 1)历史周期方面的研究中国在1949 年成立新中国后,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这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也逐步开始。
1949 年至近几年间的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的经济周期主要由计划和政策驱动,周期长短不统一。
60 年代到80 年代的调控周期研究,在时间维度上更具规律,主要涉及国库券发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发行量等政策措施。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和结构的复杂,周期研究开始从单一的商业周期向全局周期研究拓展,人民币政策对经济周期影响逐步明显。
( 2)中国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经济、国际经济和政策因素。
在国内经济方面,物价、工资和就业水平的变化是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原因。
同时,国际货币和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前言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周期研究是了解和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和演变,以及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启示。
1. 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点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波动变化。
它由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组成,形成周期性循环。
中国经济周期具有以下特点:•由于政府干预的影响,周期波动相对较为平稳。
•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5-7年。
•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较大,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周期波动的振幅在过去几十年有所缩小。
2. 中国经济周期的演变2.1 早期阶段(1949年-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由自然灾害和农业收成变化所引起。
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周期短且波动较为剧烈。
2.2 改革开放后(1978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经济周期的波动逐渐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周期波动的振幅有所减小。
2.3 新世纪以来(2000年至今)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逐渐与国际经济周期同步,并受到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的深刻影响。
3. 影响中国经济周期的因素3.1 国内因素•人口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政府政策和市场改革3.2 国际因素•全球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贸易政策和国际关系4. 启示和建议4.1 精确预测和管理经济周期•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能力。
•制定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稳定和调控经济周期的波动。
4.2 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加大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4.3 加强国际合作和风险防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挑战。
经济周期分析
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长期波动,包括经济增长和衰退。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外部需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等。
本文将对经济周期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1.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由扩张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顶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扩张期是经济活动较为活跃、产出增长、就业率提高的阶段;顶峰期则是经济达到顶峰、增长趋缓、通胀压力增加的阶段;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下滑、产出减少、就业率下降的阶段;底部期是经济活动出现反弹、产出增加、就业率回升的阶段。
2. 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周期性:经济周期表现出定期的波动,周期长度不固定,可以是几年或十几年。
(2)波动性:周期内经济活动的增长和衰退是波动的,往往以震荡的形式出现。
(3)不均衡性:经济周期中不同行业、地区、部门的表现不均衡,有的可能在扩张期表现较好,而有的则可能在衰退期遭受较大压力。
(4)相互依赖性:经济周期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个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主要包括:(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进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3)供需关系: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都可能引发周期性波动。
(4)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状况变化会对本国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国际金融动荡、贸易争端等。
4. 应对经济周期的措施鉴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不可避免,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经济周期的冲击:(1)灵活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而在扩张期则可以通过减税等措施来稳定经济。
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周期的分析
内容及过程
三、经济复苏
1962-1963年, 由于政府在全面危 机压迫下改革‘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统治经济为‘队为基础’的村落经济,放 松了政府对农村基层的全面控制,允许农 民搞‘三自一包(这种以放为特征的经济 改革15年后再次重演,只是改名叫大包干 或者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因此,农业 生产全面恢复,农产品供给连年增长,农业 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由8%上升到 22%,财政形势有所好转。
我国建国以来 经济周期的分析
01 经济周期的概述
02 第一个经济周期 1958-1968
C ONTENT
03 第二个经济周期 1978-1986
06 经济周期的预测
04 第三个经济周期 1988-1994
05 第四个经济周期 1994-1995
01 经济危机概述
定义
特征
阶段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这有利于迅速治理经济危机,结 束地方不理性竞争的状态,但是客观 上也强化了集中的经济体制。
四是调整农村政策,确定人民 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 组织形式
把核算单位从大队改为小队,小 队规模一般是十几户到几十户,规模 不大,有较强的监督机制。解散公共 食堂,基本废除供给制。对“五风”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退赔。
衰退
过度阶段 开始从顶峰下降 但未到达谷底 。。。
02
第一次经济周期
1958-
1968
内容及过程
一、危机发生
1958-1960年,政府财政赤字 1958年约为60亿,1960年达到100亿, 占当年收入的比例从5.6%增长到 14.3%,三年赤字总额达到200亿元,而 当时的财政收入最高才600亿左右,高 额赤字挤占了财政用于扩大再生产, 增加就业机会的开支。
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及周期性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及周期性因素分析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波动和变化,包括经济繁荣、经济衰退和经济萎缩三个阶段。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了解经济周期及其周期性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水平对中国经济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经济的视角。
一、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复苏阶段、繁荣阶段、滞胀阶段、衰退阶段和萎缩阶段。
复苏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经济衰退阶段后经济开始复苏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物价水平开始回落,通货膨胀率逐渐下降,投资增长率逐渐升高,经济活动开始增加。
繁荣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复苏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物价水平也有所增长,货币供应量和信用增长,公司盈利增加。
滞胀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繁荣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物价水平和利率上升,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开始增长,就业市场状况也开始恶化。
衰退阶段:这个阶段是在滞胀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GDP增速急速下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财政赤字加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开始紧缩。
萎缩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经济衰退阶段之后,经济陷入非常低的水平的时期。
这时,GDP降低,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失业率也很高,公司的营销收入急剧下降,就业市场状况非常恶化。
二、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有一些周期性因素影响。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性因素。
货币政策因素:货币政策可以被认为是周期性因素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是放松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这种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组织管理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
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公司的管理管理策略是增加市场份额和扩大生产规模。
而在萎缩时期,公司则采取裁员、减缓生产压力等策略。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论文报告一、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二、中国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三、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对策措施四、与中国经济周期相关的政策选择五、中国经济周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1.起步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3.调整阶段4.稳定发展阶段5.新的起步阶段二、中国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1.内部因素2.外部因素三、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对策措施1.起步阶段:经济增长迅速,但面临着基础薄弱、不稳定等问题。
政策应加强扶持,促进补短板。
2.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快速,但存在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
政策应控制投资过热,抑制通胀。
3.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放缓,但不稳定性增加。
政策应扶持产业转型,增强经济韧性。
4.稳定发展阶段: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政策应维持宏观政策的合理稳定,稳健货币政策和合理财政政策。
5.新的起步阶段:经济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政策应加强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四、与中国经济周期相关的政策选择1.起步阶段:政策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资,支持产业发展。
2.快速发展阶段:政策应控制投资过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控制通货膨胀。
3.调整阶段:政策应认真研究调整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强协调,抑制投资下滑。
4.稳定发展阶段: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产业升级。
5.新的起步阶段:政策应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投资,支持高质量发展。
五、中国经济周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起步阶段:中国经济规模不大,影响不大。
2.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机遇,但也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
3.调整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将会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发展动力。
5.新的起步阶段: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五、相关案例分析1.起步阶段的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明确了改革开放方向,加大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支持经济发展。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起伏和波动的周期性现象,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萎缩和复苏等不同阶段。
而宏观经济分析则是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调控经济运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表现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以及经济周期的演变。
一、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1. 高速增长:近几十年来,中国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长期高速增长的趋势,不仅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2. 工业化水平高:中国经济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并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迅速工业化。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化水平高,制造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3. 依赖出口:中国的宏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出口。
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中国正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4. 全球化:中国的宏观经济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外资的引进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都是中国宏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演变1. 高速增长阶段:上世纪70年代到2008年的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内需求增长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储蓄率和投资率较高,经济增速一度超过10%,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2. 经济调整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
国际需求下降,外贸出口受到冲击,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如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以应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试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及当前所处的阶段(共5篇)
试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及当前所处的阶段(共5篇)第一篇:试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及当前所处的阶段试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及当前所处的阶段经济周期就是指一国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辉煌,但也避免不了周期性循环。
近24年的经济发展,大体可以看到以10年至13年为一个周期的规律。
一、1988年至1997年,形成1年危机、2年相对萧条、1年复苏、6年高涨。
1987年13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88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但因物价上涨过猛,出现明显通货膨胀,1988年经济在高涨中出现危机。
198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990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
1989年—1990年经济增长相对萧条,出现了流通不畅、产品积压增多、企业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就业压力增大、财政困难。
1991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
1991年经济发展复苏,出现了结构缓慢调整,经济效益不高,财政困难加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1993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993年党的十四大召开,1994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1995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996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1997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1992年—1997年经济发展相对高涨,经济发展出现了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过猛,运输紧张、物价上涨、基础产业和设施落后、农业发展滞后、国有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不好、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下岗职工多、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混乱、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等问题。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重点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摘要:分析经济周期阶段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同时也进一步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其中重点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变量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位于繁荣阶段。
根据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下一步中国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努力延长扩张阶段,同时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关键词:经济周期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价格指数一、引言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或危机(crisis)、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四个阶段。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很好,但要预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萧条阶段,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糟糕,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衰退阶段,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陷入萧条;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说明经济形势好转,但也要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
因此,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如果经济周期阶段判断不准确或失误,就可能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合时宜甚至相反的宏观经济决策,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过冷、大起大落和恶性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提出的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周期阶段分析。
国外对经济周期阶段研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最早的研究始于Diebold,P.X.和Rudebusch,C.D.、Sichel,D,E.,最近的成果是Guilmi,Corrado Di;Gaffeo,Edoardoand Gallegati,Mauro。
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
理论探讨 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 杜 辉 社会主义的经济周期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不可能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一直讳莫如深。
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以来,一些中青年学者开始大胆闯入这一禁区。
14年来,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研究,从最初突破禁区到研究文献汗牛充栋,经济周期理论逐渐成熟,政府平抑周期的方略逐步完善。
其中,有关探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5—1988年为理论突破阶段;1989—1991年为尖锐争论阶段;1992年以来,市场周期讨论阶段。
1985—1988年,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的大突破。
这一阶段,以1988年4月和8月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和主办的两次全国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为代表。
这一时期,理论界的主要贡献为:(1)突破禁区。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一直讳莫如深。
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刘国光等人曾提出过社会主义经济的波浪式发展的问题。
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课题才得以展开。
1984年和1985年我国经济超高速增长后,开始出现经济滑坡,有关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讨论骤然“热”了起来,不少中青年学者大胆闯入这一禁区。
从当时发表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出周期问题的是乌家培和刘树成等人。
1985年,他们把“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有没有周期波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出来。
紧接着,刘树成首先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周期。
与此同时,杜辉又发表论文,论证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长波运动和短波运动。
很快,宫著铭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方法,为中国设立了一个供给模型,测算了波动指数,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中国的经济波动。
作者指出:“说计划经济在克服经济波动方面比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更为成功是缺乏根据的”。
(2)介绍和借鉴前苏东国家和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国外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
尤其是东欧国家的一些学者很注重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特性。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什么,经济周期一般几年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什么,经济周期一般几年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有巅峰有低谷,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
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不同阶段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但不能完全避免某一阶段的到来。
当然,所对应的合适的投资对象是不同的。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什么?1.繁荣: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水平。
它的特点是生产、投资、信贷扩张迅速,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2.衰退:从繁荣到萧条,是一个过渡时期,此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滑,但并没有到达谷底。
现在不是时候。
经济增长停滞,商品价格下跌,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大量失业,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大幅下降,居民消费预期下降,工业发展即将结束,交通运输业接近新的开始,板块的消费和信息在股市相对较强,而金融业相对较弱,债券是最佳选择。
3.萧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
其特征是生产、投资、信贷紧缩、价格水平下降、严重失业和公众对未来的悲观情绪急剧下降。
萧条的最低点被称为谷底,此时就业和产出降至最低点。
现阶段供需均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经济前景依然迷茫,使得社会需求不足,资产缩水,失业率居高不下。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会逐渐产生一定的效果,逐渐减少社会恐慌,逐渐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所以整个社会经济在触底后会开始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4.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尚未达到顶峰。
经济不景气,政府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刺激经济发展。
这时调控措施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经济开始复苏,需求开始释放,生产逐渐活跃,物价水平稳定,进入上涨区间。
与此同时,GDP的增长率可能会由负变正,由慢变快,逐渐增加。
此时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周期性的扩张已经变强,所以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利润也开始大幅增加。
经济周期一般几年?经济周期的周期通常没有标准,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三种。
1.短周期短周期通常为3-5年,通过库存,商品和投资的变化最终确定一个经济周期的完成。
【经济学基础解析】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经济学基础解析】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阶段?经济周期,又叫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收入及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规律地呈现上升和下降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内生产总值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处,也就是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则每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即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和顶峰、谷底两个转折点。
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有其各自的特点:第一,顶峰。
顶峰是经济活动变化的最高点,也是经济周期的上转折点,在这一点上经济从扩张转向收缩。
在这一点上,由于企业开工充足,实现充分就业,现有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就业和产量水平达到最高点,但价格开始下降,公众的情绪正由乐观开始转向悲观。
第二,谷底。
谷底是经济活动变化的最低点,也是经济周期的下转折点,在这一点上经济从收缩转向扩张。
在这一点上,由于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失业工人和闲置的生产设备,就业和产量水平跌至最低,但价格水平开始回升,公众对未来的看法正由悲观开始转为乐观。
第三,繁荣阶段。
繁荣阶段是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劳动力、原材料和银行贷款开始变得短缺,供不应求现象频繁发生,价格水平趋于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繁荣阶段的最高点即顶峰,此时,国民经济的总产出量达到了最大。
此后,经济随时会进入衰退阶段。
第四,衰退阶段。
衰退阶段是从繁荣阶段到萧条阶段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活动水平在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从顶峰下降,由于生产过剩,价格、就业和产量水平随之下降,公众对未来感到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1)摘要:分析经济周期阶段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同时也进一步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其中重点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变量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位于繁荣阶段。
根据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下一步中国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努力延长扩张阶段,同时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关键词:经济周期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价格指数一、引言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或危机(crisis)、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四个阶段。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很好,但要预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萧条阶段,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糟糕,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衰退阶段,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陷入萧条;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说明经济形势好转,但也要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
因此,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如果经济周期阶段判断不准确或失误,就可能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合时宜甚至相反的宏观经济决策,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过冷、大起大落和恶性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提出的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周期阶段分析。
国外对经济周期阶段研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最早的研究始于Diebold,P.X.和Rudebusch,C.D.、Sichel,D,E.,最近的成果是Guilmi,Corrado Di;Gaffeo,Edoardoand Gallegati,Mauro。
研究的时间跨度持续10余年,这期间陆续有些成果发表。
研究成果的发表,要特别提到美国统计协会(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主办的国际一流刊物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该刊物自1991年以来陆续发表一些经济周期阶段、扩张与收缩阶段的论文。
尤其是1994年第3期,该刊物发表Filardo,A.J.,Ghysels,E.,Sichel,D.E.等学者的一组经济周期阶段分析的论文,总计5篇,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周期阶段进行了较好的研究。
总体说来可以这么认为,经济周期阶段研究谈不上是热点问题,但近10余年来一直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并已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当然,与总体的经济周期研究相比,其中的周期阶段研究尚是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与此相比较,我国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周期虽然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但经济周期阶段并无专门研究。
本文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的考察,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同时也进一步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
5年前笔者就对当时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正在步入复苏阶段,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
”5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所处周期阶段肯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周期阶段所发生的变化,即当前我国经济所处周期阶段。
二、潜在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分析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工具,并且可以用来判断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要理解和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必须对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下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义。
潜在产出的概念由阿色·奥肯(Okun,Arthur M.)提出。
潜在产出又被称为充分就业的产出(full-employment output),是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能够创造的实际GDP水平,或者说是与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相对应的实际GDP水平。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不提高通货膨胀率条件下所能维持的最高的实际GDP水平。
必须注意潜在产出与最大产出的区别。
潜在产出不是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或经济的物质生产能力,而只是在不导致猛烈通货膨胀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潜在产出的估计值其实建立在下述假定的基础上:在经济中存在着正常的摩擦失业,同时即使在经济运行相当好时,也有一些生产能力没有被完全利用。
因此,潜在产出的估计值很难确定。
分析和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时,主要是比较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
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经济位于收缩阶段。
随着两者的缺口(绝对值)的不断扩大,实际经济增长率越来越低于潜在增长率,于是,衰退日益严重,最后出现萧条乃至大萧条。
萧条持续一段时间后,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绝对值)逐渐缩小,意味着萧条和衰退程度不断减轻和缓和,实际经济增长率朝着潜在增长率水平接近,进而步入复苏阶段。
当实际经济增长率达到并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时,两者的缺口最终变成正值,一个正的缺口意味着过度就业、工入超时点的工作和机器的超正常的使用率。
这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计算潜在产出,进而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
近年来国内学者已经对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主要采用了线性趋势(Lineartrend)法、增长率推算法、生产函.数法等方法。
本文拟采用HP滤波方法来估算我国改革以来的潜在产出。
(一)我国潜在产出的估算HP滤波法主要是通过将(1)式最小化来估算潜在产出值(T为样本期):式中Yt表示t年的实际产出,Y*t表示t年的潜在产出,并对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进行了对数变换,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
通过(1)式,将实际产出的自然对数(LnYt)分解为潜在产出的自然对数(LnY*t)和产出缺口的自然对数(LnYt-LnYt*)。
在统计意义上,值的选取是任意的,因为任何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都可以分解为无数个非平稳趋势成分与平稳周期成分的组合,不同的入值就决定了不同的周期方式与平滑度。
运用HP滤波法估算潜在产出之前,先对实际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实际产出的时间趋势是否属于随机序列,这里运用ADF检验来检验实际产出的单位根过程。
对我国1978-2005年实际产出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1978-2005年我国实际产出的趋势成分服从单位根过程。
在运用HP滤波方法估算潜在产出时,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年度数据,取λ=100。
由公式(1)就得到了我国1978-2005年潜在产出的值,具体结果见表1,然后进一步计算这期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二)我国未来潜在产出的预测我们已经估算了1978-2005年我国的潜在产出,为进一步分析潜在产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变动趋势,这里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对2006-2010年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来计算这段时期内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建立如下的回归预测模型:GDPt=γ+αGDPt-1+βGDPt-2 (2)其中,t表示时期,GDPt表示当期的产出,GDPt-1表示前一期的产出,GDPt-2表示前两期的产出。
现在根据模型(2),运用EVIEWS 3.1对表1估算的1978-2005年的潜在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GDPt=21.20+2.01GDPt-1-1.00GDPt-2 (3)运用方程(3)对我国2006-2010年潜在产出进行预测,然后进一步计算2006-201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见表2。
为了下文对未来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再预测未来的产出与经济增长率。
根据模型(2),运用EVIEWS 3.1对我国1978-2005年的实际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GDPt=20.30+1.75×GDPt-1-0.71×GDPt-1 (4)运用方程(4)对我国2006-2010年的产出进行预测,然后进一步计算2006-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见表2。
这里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阶段的变迁过程。
1990年实际GDP增长率3.8%,远远低于当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差额达6个百分点,这说明1990年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即当时的市场疲软。
1991年,中国经济全面回升,实际经济增长率迅速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说明1991年经济处于复苏阶段。
1992年,实际GDP 增长率远远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差额达4个百分点以上,这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
1993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开始趋向下降,1993-1995年,每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不断往回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不断趋向零,表明繁荣不断走向衰退。
1996年,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已持平,1997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变为负数,1999年,两者缺口达1.8个百分点,缺口的不断扩大,表明衰退日益严重,以致出现萧条,陷入波谷。
2000年以来经济开始回升,实际GDP增长率又逐步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步入复苏阶段。
2001年GDP增长率又有所下降,经济波动出现反复,体现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这也应证了笔者5年前的结论:“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正在步入复苏阶段,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
”2002年开始,经济真正开始走上稳步增长和回升之路,2003年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GDP增长率高达9.5%,再次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又转变为正数。
2004年、2005年GDP增长率持续上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也不断扩大,这表明2003年以来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
2006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上升至10.9%,居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上半年的潜在增长率大体等于全年潜在增长率)2.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在持续扩张,繁荣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稳定和巩固。
表2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2007-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9%以上,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表明,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很有可能持续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三、总需求分析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还可以通过图1的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来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