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归纳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沉积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凸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凸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更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肥厚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高分子石墨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所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会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煤焦里能够不断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化学成分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异!1、常温下的水溶性保持稳定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2Cu+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高温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具有氧化性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高温4Fe+3CO2↑C+CO22CO课题2一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投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氮气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1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能导电D.均一、稳定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B.生成了新的物质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的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化学九年级六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六单元知识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的第六单元主要包括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酸碱溶液的酸碱性是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的。
常见的酸性物质有盐酸、硫酸等,而碱性物质则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得到中性溶液的化学反应,其中产生的盐与水是中和反应的产物。
其次,我们来探究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金属元素是指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金属光泽等特点的元素。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元素则不具备金属的特性,例如碳、氧、氮等。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合物。
最后,我们来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的程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强等条件来控制。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和阐述,我们了解了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来判断食品是否变质,或者可以通过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氧化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全文分别从溶液与常见物质的酸碱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通过系统整理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化学九年级的第六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的知识点,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
以下是重要概念和内容的简要总结: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1 amu约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2.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原子量等信息。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周期律的特点。
元素的周期和原子结构的变化有关,周期表上的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竖列称为一个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左侧。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较差,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类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常位于周期表中间。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稳定性较高。
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和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数量,受到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研究有所帮助!。
上海回民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2.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
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
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构成:碳原子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3.下列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CO)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B.CO(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CuO(C)把固体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D.N2(O2)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4.已知:Cu+2H2SO4(浓)ΔCuSO4+SO2↑+2H2O。
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D.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可推理SO2溶于水生成酸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倒入澄清石灰水B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C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药品的颜色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A.A B.B C.C D.D6.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 B C 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A.A B.B C.C D.D7.下列物质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铜线用于制电缆8.碳的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和C60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C90、C240、C540等系列物质,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第六章是一个关键的章节,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这些知识点,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方式。
它用化学式和符号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方程式中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消耗的比例关系、反应物转化的程度以及新物质的生成情况。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水:2H2 + O2 -> 2H2O这个方程式中,2个氢气分子(H2)与1个氧气分子(O2)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H2O)。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可以表示它们的摩尔比。
利用化学计量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反应物消耗的比例以及生成物的量。
举个例子,考虑以下方程式:4NH3 + 5O2 -> 4NO + 6H2O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可以得知氨气(NH3)与氧气(O2)的摩尔比为4:5,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水(H2O)的摩尔比为4:6。
3.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为了方便计算,化学家引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为氢原子(H)的相对原子质量(1.00784 g/mol)乘以2(因为有2个氢原子),再加上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15.999 g/mol),得到的结果为18.01528 g/mol。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个原子的质量。
例如,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999 g/mol。
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在化学计算中方便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摩尔数。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江阴市徐霞客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
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
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构成:碳原子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3.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B.石墨质软—作电极C.木炭可燃—作燃料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4.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H2O、CO2、KMnO4和O2中均含有氧元素B.变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KC1O3)都属于化合物D.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5.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A.A B.B C.C D.D6.下列物质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铜线用于制电缆7.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图A是在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全部都是二氧化碳B.图B是玻璃片上出现了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比空气的水蒸气多COC.图C是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2D.图D是实验可以说明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8.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化学这门学科,是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下册化学的第六单元主要涉及化学方程式的拆解、构建和平衡,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计算。
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来讲解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基本形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简洁方式。
它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反应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等重要信息。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通常位于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位于右侧,两侧通过箭头连接。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包括反应物以及与之相连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质的状态。
反应条件可以包括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存在等信息,而反应物质的状态则用(l)、(g)、(s)、(aq)等符号表示,分别代表液体、气体、固体和溶于水中。
通过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二、化学方程式的拆解与构建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拆解与构建的操作。
拆解是将一个化学方程式分解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过程,而构建则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构造出化学方程式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拆解需要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来进行。
例如,对于方程式H2 + O2 → H2O,我们可以通过H2和O2的化学式来确定反应物H2和O2的物质,即氢气和氧气。
同样地,通过H2O的化学式,我们可以确定生成物为水。
而化学方程式的构建则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来进行。
例如,当我们知道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化学式来构建出方程式H2 + O2 → H2O。
化学方程式的拆解与构建是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关键操作,它们帮助我们分析和描述化学反应的细节和特征。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的条件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大多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方程式的平衡操作。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数、离子数和物质数等在方程式两侧保持一致。
上海复旦附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4.在密闭容器中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有()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5.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两瓶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换算出瓶内空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占空气的体积按五分之一计算),最后推算得到实际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含量为100%B.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7.5%C.两种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较纯的是排空气法D.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4.2%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7.碳的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和C60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C90、C240、C540等系列物质,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总结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总结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总结(沪教版)- 原子与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具有质量和电荷。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是化合物的最小粒子。
-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只含有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 化合物:由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 原子核和云层模型- 原子核:原子的中心部分,包含质子和中子,具有正电荷。
- 云层模型:描述电子在原子周围呈现云状分布的模型,用于表示电子的位置和能量。
-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和族的划分。
- 化学键- 化学键:将原子连接在一起的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 共价键: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键。
- 离子键:通过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键。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用化学式表示。
-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核心知识的总结。
本章主要涉及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了解这些知识也为我们今后学习更深入的化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第六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B + CD → AD + CB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确保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相等,即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标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 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和计量数。
4. 标明气体或沉淀产物,通常在化学式旁用“↑”表示气体,用“↓”表示沉淀。
四、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 应用: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确保方程式两边的总质量相等。
五、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1. 摩尔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比。
2. 质量比:根据摩尔比和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得出的质量比。
六、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中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用防护装备,注意化学品的危险性。
3. 实验后处理:正确处理废弃物,清洗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安全。
七、习题与应用1.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标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2. 通过计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利用摩尔比和质量比解决实际问题。
八、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在实验中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南海师附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 B.B C.C D.D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稀硫酸中加入石灰石,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A.A B.B C.C D.D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9.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图A是在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全部都是二氧化碳B.图B是玻璃片上出现了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比空气的水蒸气多COC.图C是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2D.图D是实验可以说明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0.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中的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性质与分类1.金属的性质:良导电、良导热、延展性、韧性、金属光泽;2.金属的分类:活泼金属、稀有金属、过渡金属、亚稳金属。
二、金属的氧化与腐蚀1.金属的氧化:活泼金属容易受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氧气、水或酸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导致金属的腐蚀。
三、金属的防护与处理1.电镀: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防护层;2.镀锌:将铁制品浸入熔融的锌中,形成一层锌的保护层;3.钝化:利用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起到防护作用;4.阳极保护:利用金属间的电位差,以较活泼的金属来保护较不活泼的金属。
四、电解与电池1.电解现象:利用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离子移动产生的现象;2.电解液:能导电的液体或熔化的物质;3.电解方程式:描述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4.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5.电池的组成:电解质、正极、负极。
五、原理与应用1.阳、阴极:正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高的溶质,负极为电解质中电离度较低的溶质;2.氯碱工业: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等。
六、非金属元素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良导电、不良导热、脆性、不良延展性;2.非金属元素的两种状态:单质、化合物;3.非金属元素的应用:氧气、氯气、氨气等。
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1.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的方式: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同质与异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物的名称。
总结:第六章主要讲述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与腐蚀、防护与处理、电解与电池、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章知识,我们了解了金属的特性和分类,以及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并学习了金属的防护与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电解和电池的原理与应用,并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于化学反应无法再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的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如2H₂ + O₂ → 2H₂O。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如CaCO₃→ CaO + CO₂。
- 双替换反应:两个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形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 单替换反应:一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与单质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如Zn + 2HCl → ZnCl₂ + H₂。
3. 化学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相吸引的吸引力所形成的键,如NaCl。
- 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如H₂O。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共享多个电子的键,如铜、铝等金属物质。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等。
-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燃烧反应。
- 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6.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原子种类和总电荷需要相等,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通常涉及的是化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单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具有新的性质。
3. 酸、碱与盐- 酸: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 描述: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 描述: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 描述: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复分解反应- 描述: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 表达式:AB + CD → AD + CB#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原则- 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凭空臆造。
- 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 步骤-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 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 标注必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 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于水。
# 四、化学计量1. 摩尔概念- 定义:一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6.022×10^23个粒子。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上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上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一、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石墨、 C60)1、金刚石 (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无色透明 ,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表现了它的硬度大 )等。
2、石墨 (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深灰色 ,拥有金属光彩 ,细鳞片状的固体 ,有优秀的导电性 ,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 (表现了它深灰色、质软 )、干电池的电极 (表现了它的导电性 )、电车的电刷 (表现了它的导电性 ,润滑性、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固 )、做固体润滑剂 (表现它拥有润滑性 )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别的原由是:碳原子的摆列不一样。
3、无定形碳 :由石墨的细小晶体和少许杂质组成.主要有 :焦炭 ,木炭 ,活性炭 ,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拥有激烈的吸附性 (由于拥有松散多孔的构造 ),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掉色素、异味等 ,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掉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 ;焦炭用于冶铁 ,炭黑加到橡胶里可以增添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 :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4、C60(也叫“足球碳” ):C60分子是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 ,形似足球 ,构造稳固。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样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整同样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固。
所以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留时间好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整焚烧 (氧气充分 ),生成 CO2 : C + O2 CO2不完整焚烧(氧气不充分 ),生成 CO:2C + O2 2CO3、复原性 :C + 2CuO2Cu + CO2 ↑ (置换反响 )现象 :黑色粉末渐渐变为光明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
CuO在反响中失掉氧元素 ,发生复原反响。
C 拥有复原性。
应用 :冶金工业 :2Fe2O3+3C 4Fe+3CO2↑C+CO22CO课题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查验 )(1)发生装置 :由反响物状态及反响条件决定:①若反响物是固体 ,需加热 ,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 的发生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三、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四、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式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熔点用途金刚石C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无无无高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最软之一优良良好良好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制法用途木炭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活性炭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五、 C 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六、金刚石、石墨、C 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七、 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 2CO 2(充分燃烧) 2C+O 22CO(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性: C+2CuO 2Cu+CO 2↑ 2Fe 2O 3+3C4Fe+3CO 2↑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八、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九、 【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十、 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十一、 ③ 集中加热;十二、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木炭+氧化十三、【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十四、【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十五、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十六、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木炭在反应C+2CuO2Cu+CO↑中作还原剂。
2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见第二单元。
二、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3CaO+CO2↑第三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CO2(1CO2(2【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注意事项】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
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2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CO2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原因: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五、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 3)、甲烷(CH 4)、氟氯代烷等。
六、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七、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八、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 22CO 2【燃烧的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 22CO 2、CO 2+C 2CO 、C+O 2CO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九、 一氧化碳的用途:可燃性:作气体燃料(2CO+O 22CO 2)。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 2O 32Fe+3CO 2、CO+CuO Cu+CO 2)。
十、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 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②① ③ ④⑤ ⑥ ⑦④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2CuO)。
⑤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 2O32Fe+3CO2【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 2O CO+H2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H2+CuO Cu+H2O 和CO+CuO Cu+CO2十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①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②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二氧化碳能和碳单质反应④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检验方法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主要用途做燃料、冶炼金属灭火、制汽水、人工降雨十二、三大还原剂:H2、C、CO——共同性质:可燃性、还原性。